《品三國》讀后感600字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品三國》讀后感6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1
《品三國》就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說,讓我能夠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領略三國風云人物的風采。
《品三國》是由廈門大學教授根據自己獨特的視角編寫出來的一本佳作。2006年易中天做客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了“漢代風云人物”系列講座。他獨辟蹊徑,“妙說”歷史,巧妙地運用“俗不可耐”的語言、聲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
《品三國》里面又很有很有味道的句子。“看歷史,必須歷史地看。沒有前因,就沒有后果。只看‘名’,不看‘實’,咬文嚼字,死摳字眼,那不叫‘嚴謹’,只能叫‘鉆牛角尖’。”我也覺得是這樣,如果需要深究某件事或者某個人,就必須聯系前后、仔細推敲,不能根據某一點就武斷地得出結論。再看一句,“當我們贊美和欣賞那些亂世英雄的時候,不要忘記那時人民所承受的痛苦。”這句話小小地震撼了我一下,沒錯啊,很多時候,我經常被那些豪杰人物的出色風采所吸引,卻經常忽略那些最低層人民他們所承受的苦難。拿破侖是一名出類拔萃的英雄人物,我們應該佩服他,但我們也不能忽視那些為拿破侖出生入死的士兵們,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那些士兵促成了拿破侖的光輝。最后再看一句,“袁術最蠢的地方,還是他在大家都想當皇帝,又都不敢挑頭的時候,迫不及待地當了出頭鳥。要知道,出頭的椽子是要先爛的。尤其是在群雄割據、勢力相當的情況下,誰挑這個頭,誰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袁紹他們懂這個道理,因此盡管心里癢癢的,也只好忍住。曹操更是心里透亮。孫權勸他稱帝,他一眼看穿孫權的鬼心眼,說著娃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袁術卻不懂。他以為只要他一搶先,便占了上風,別人就不敢怎么樣了。沒想到皇帝的稱號不是商標,搶先注冊的結果只能是玩火自焚。”從這里就可以看出易中天講歷史的獨特風格,一個“娃娃”、一個“商標”都不禁讓人捧腹大笑,而且又讓人更容易明白他的意思。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2
這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里曾經走過一批個性張揚的英雄豪杰。在沒落的東漢末年,三國九這樣悄然的登上了歷史舞臺。說它是一段歷史,說它是一段演義,還是一幕精彩的話劇。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的百年,三國為歷史的畫卷增添了絢爛的一筆。
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三國,簡單的把自己幻想成三國的一員,意氣風發的稱雄在千年以前的沙場之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也發現小時候的那些幼稚的想法,或許是從最簡單的對三國的喜愛產生的。越是喜愛,就越想去探索它的真實。《三國演義》畢竟是在幾百年之后的角度上用文學的方法來描寫那段歷史。然而文學形象畢竟替代不了真實的那段歷史。之后就開始閱讀《三國志》,想到作者能夠以史學家的身份將歷史與感情融合在一本史書真的很不簡單。當我仍然在三國的歷史琢磨的時候,我看到了《易中天品三國》,易老師以近代視角,以故事說歷史,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讓我明白到底應該去看待三國,去正確認識三國人物。翻開塵封的歷史書籍,看那些名垂青史的歷史人物。他們的成功與失敗,歸根到底是他們做人上,品性上的成功與失敗。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是通過三國里面人物的斗爭,我們可以發現,分析戰爭還是政治上的勝利與失敗,總歸是領導者做人的成敗。勝敗豈無憑?事實上早在斗爭的一開始就已經有做人上的優勢與缺點決定了。這一點已經不再僅僅局限在三國里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歷史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昔日的盛衰,也不僅僅是鮮活的歷史人物,而是讓我們明白,要以史為鑒,為自己在前進的道路上鋪就基石。命運為你安排了起點,行程則就要自己掌舵。
黯淡了刀光劍影,慣看秋月春風。多少英雄豪杰,繁華盛衰,都已經隨滾滾江水奔流入海。古今多少事,都已付笑談中。學習三國,學習歷史,讓它為自己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指明方向。鍛煉磨練自己,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目標!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3
在上學期末,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閱讀了《三國演義》這本經典名著。讀完后,我仍然意猶未盡。于是,寒假里我又從網上購買了《易中天的品三國》一書。當我終于把這本書盼到手的時候,便捧著它如饑似渴地品讀起來。
易中天是廈門大學的教授,他用通俗易懂、幽默詼諧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三國時期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本書不僅向我們揭開了一個個歷史的神秘面紗,解釋了一個個歷史懸疑。更為我們分析了在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并對他們的為人處世非常客觀地從多角度進行了詳盡的解析。使我對三國人物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其中,在我心中對于曹操這個人物看法的改變更是天翻地覆。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被羅貫中描述為一個奸詐、多疑、自負的人。而讀了《易中天的品三國》,我才明白原來曹操其實也有他可愛的一面,他的文才,他的武略,他的用人之道,真不愧為一個謀略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尤其是曹操的用人之道——德才兼備、唯才是舉,他的愛才惜才的品質,在20xx年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也正是他的善于用人,善于用兵,才使他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業。
在《品三國》中,易中天教授還向我們講述了劉備白手起家的執著;孫權繼承父業的堅強;周瑜的足智多謀,諸葛亮處事的冷靜和做事的任勞任怨,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質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從書中我們還可以認識其他的謀略超群的人物,如郭嘉、龐統、魯肅……他們都為自己的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通過讀《品三國》這本書,我不僅了解了三國這段精彩的歷史和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還從古人身上學習到了眾多的精神品質和智慧。更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定要立下自己的志向,并向自己的志向努力前進。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4
讀完了義中天先生的《品三國》,讓我對三國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從這本書里學到了很多知識,但也有意見和分歧。
劉備,姓劉名備,字玄德,具有漢室皇家血統,書中這樣評到:劉備是胸懷大志之人。這本書對劉備的評價,讓我更深入的了解到劉備的一生。我很贊同作者對劉備的評價,我也認為,未成蜀主之前的劉備,渾身上下透露著高貴的皇室氣息,虛心謹慎,重情重義,求賢若渴的劉備,在兩個兄弟張飛、關羽和大賢諸葛亮的幫助下,終于打出了自己的江山,做了蜀國皇帝,有因一時沖動,想給兩位兄弟報仇,而落了個病死白帝城的悲慘結局。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正如書中所說,諸葛亮乃一位奇才,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鞠躬盡瘁,胸有成竹贊美他的成語多的不勝枚舉。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想要陷害他,可諸葛亮巧妙應對,使周瑜咬牙切齒,憤然而去。諸葛亮三氣周瑜,使周瑜在城門前吐血氣絕,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也就是丞相,為劉備出謀劃策,初出茅廬時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打得敵人落花流水,狼狽而逃,扭轉了張飛、關羽對諸葛亮的看法。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在給后主劉禪的奏章《后出師表》中寫到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盡心盡力的輔佐劉禪,可當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時,不夠外面百鳥稠鳴還是春風蕩漾,他只關心軍事,由于過度的操勞而不幸過世,死時年僅五十四歲。英明一世的奇才諸葛亮臥龍先生就這樣的走了。
書中給予曹操的評價是個狡猾奸詐的小人,可我卻不這么認為。在我的腦海里,曹操治國有方,教子有方,是個天生做皇帝的人才。他乃是一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軍事家。多疑的性格塑造了這個“保守黨”的魏王。而多疑不是在這亂世中處事的方法嗎?三國人物中,我最欽佩曹操和孔明。
暢游在書海中,遙想三國人物,李白的《詠赤壁》寫得好,只見滾滾長江東逝水,來到江邊,那火海滔天的景象仿佛有呈現在眼前。《品三國》這本細品三國的書,令我受益匪淺。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5
對百家講壇上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品三國的系列講座的不屑來源于師長師兄們的影響,歷史當作玩藝,人物成了Boss和CEO等,簡直是在拿歷史、歷史人物開玩笑。
可終究好奇還是占了絕對上風,我倒不會傻B兮兮每天爬在電視機前看那一嘆三涌,就直接買來一本《易中天品三國(全集)》來看了。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啊!還談不上敬佩,但不屑全打消了,易中天絕對稱得上一個學者,也讓電視,準確地說,也就是這個百家講壇更深刻了。易中天先生由人物牽出歷史事件、牽出時勢格局,而三國時代又豈是容你孑然獨世的時代,于是從曹操談起,揭起錯綜復雜的一張網,將三國眾英雄一網打盡了。這與劉心武先生由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似有同曲同功之妙。再說,易中天先生是否扭曲歷史或者言過其實,我看未必,最起碼比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或者過于偏袒蜀漢的陳壽的《三國志》要更可信一些;不過說起來易中天先生可是偏袒曹操的,冠他以“可愛的奸雄”,新秩序的建立者加寒士加改革家等等,連諸葛亮也是下意識地繼承了曹操的方向,曹操成了一個大大的代表歷史一定方向的創新家了。
這一點,我倒覺得曹操只是出身(低賤),性格(暴而疑),經歷(艱辛)決定的',而不是說他就承擔了什么歷史使命,即使承擔了,那也是歷史發展強加給他的,要不他早就當上魏帝了,還能等到曹丕。讀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腦中原先模糊的三國的復雜統將清晰了一起,一張人物事件譜讓它越發清晰;朋友說,別用你易中天的理論和我談三國,看,他還在不屑呢!我倒認為,品出來的三國,更吸引人興趣啊!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6
終于等到了我把《品三國》攤開這位演義一段非常歷史的非常大師為我寫下了三個柔中帶剛令人蕩氣回腸的三個字:易中天。
作為一個鐵桿“易迷”我被他的口才深深折服當然也希望這位語言大師能在編書上有更大的造詣。
讓我細細讀來。寫的比講的更生動!他解剖了各個軍閥集團的實力其核心人物的性格和一些歷史難題。就單講曹操集團吧。曹操兒時家教不好是個花花公子但天資聰慧的他走上政壇成為一方軍閥。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有了正義的旗幟;他施行“屯田”有了糧食的豐收;他頒布《求賢令》有了建立精銳部隊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他想大有作為想當個“治世之能臣”不久便與袁紹進行了官渡大戰十萬袁軍灰飛煙滅。曹操乘勝統一了北方。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曹操為何會奇跡般以少勝多呢?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曹操集團人心齊而袁氏集團則正好相反甚至“窩里斗”。袁軍進犯官渡有了天時;占領官渡兩旁的白馬和沿津有了黃河之險占了地利。但曹操也不是吃素的。他的文臣武將敬其如父互相之間都很友好。曹方有了人和真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正當袁軍猛攻官渡時袁紹手下的官員都因為窩里斗而對袁紹失去信心投降了曹操。袁軍片刻亂如散沙曹軍全軍出擊大敗袁氏家族。
現在看來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應該是振興中華民族最大的動力而那些比如諸葛亮的“空城計”是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出的險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還有個現象那就是有些三國游戲崇尚“武將單挑”缺少團隊合作精神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個人英雄”的“本色”。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英雄是人們團結一心組成的豈是“個人英雄”?
易中天的簽名或許有這層意思。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7
“滾滾長江東逝去,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歷史在分分合合的時間軌道中回旋,漸漸地拉開了三國的帷幕。
在這群雄逐鹿的過程中,隱藏著太多的謎團,而曹操卻是其中最讓人費解并且最富有爭議的,廈門大學的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向我們介紹并分析了曹操其人。
三國是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但亂世才能成就英雄,如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英武瀟灑的周瑜,堅忍不拔的劉備……演義出一部恢宏的歷史畫卷。
曹操在人們心中是一個奸詐小人,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可我讀了《品三國》之后,才知道這是對他不公平的評價,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發布屯田令,富民強國,同時曹操還很大氣,主張“唯才是舉”,只要有真才實學,不管有什么缺點,都可以不計前嫌,發揮自己的才能,形成了曹操手下猛將如虎、謀臣如狼的盛況,為他今后的問鼎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論功績,曹操戰功累累,破黃巾,殺袁術,攻袁紹,滅呂布,潰馬騰,收劉表,敗張魯。雖然有赤壁慘敗為曹操征戰一生的最大的污點,但以現在全面發展的觀點來看,縱觀三國,哪個人能及得上曹操這樣的軍事、政治、勇氣、謀略,才華集于一身的呢?狂妄自大的袁術?有勇無謀的呂布?驕傲自滿的袁紹?懦弱無能的劉表?當然不是。
論起三國群雄,諸葛亮沒有曹操識人的眼光,孫權沒有曹操身經百戰的經驗,劉備缺乏曹操的氣魄,這樣看來,曹操無愧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8
當我花費了一周的時間,再次讀完易中天的《品三國》時,不得不說,這可比看三國演義有意思得多了。
此書中,作者不僅把好幾本有關三國的資料都給結合在了一起,還增加了自己的想象,讓三國中的人物都活靈活現,他們心中的想法也一目了然。同時,這本原汁原味的三國,就讓我感覺到,想要了解歷史,就必須讀史書,而不是演藝。比如周瑜和諸葛亮,周瑜事實上并不是被氣死的,而是病故的;而孔明先生治理國家很有一套,但是出謀劃策、神機妙算就值得商榷了。
但在這本書中,最吸引人的,還是對人物人性的描寫,還有他們的一生。
如曹操,他出生于一個宦官家庭,卻從小有著很大的抱負。當他在天下大亂之時,有兩條路可以讓他選擇: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大概很多人都以為他天生是一個亂世梟雄吧,但你們錯了,當初,曹操想當的是一個治世之能臣。在他還是一個小小的縣令時,就想要治理好自己所管轄的地方,甚至不惜得罪權貴 ,“殺雞儆猴”。當關東聯軍時,他敢當馬前卒去討伐董卓,我們必須承認,當初曹操的確是一個心系漢室的人,只不過后來他發現漢朝再也扶不起時,他才離自己當初的抱負越來越遠的。
還有一件事,就是曹操殺孔融,想必引起許多人的憤怒。但是,這也不能怪曹操,誰叫孔融是士族,而且只會說不會做呢?最讓曹操憤怒的,還是孔融干擾了他的政治路線,還說他的壞話,就像你急著上廁所,有人卻拉著不讓你去,是可忍孰不可忍?當然只能把他干掉。
這本書中,還有許多的人物描寫,甚至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與他們心中所想相照應。當然,他們最后的結果,也自然是與他們的人生相照應。當我讀完這本書后,不禁為不同的人生深深地感嘆。
把書的內容總結起來,那就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但這可不是我的希望,我所希望的是,前浪不斷地變成新浪。但歷史的長河果真如此嗎?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9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利,到底是為什么呢?易中天在這本書里做了分析。
在赤壁之戰前,魯素和諸葛亮得知曹操要攻過來了,魯肅便讓孫權和劉備結盟,方可度過險境,于是孫權再三考慮終于和劉備結盟了。孫權給周瑜三萬精兵再加上劉備的兩萬精兵加起來就是五萬精兵一起去打曹操。因為當時曹操軍心不定,雖然是“百萬大軍”,但周瑜還是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了。但畢竟那是曹操也老了,他說,在赤壁之戰那一年,孫權二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周瑜三十四歲,魯肅四十七歲,而他卻是五十四歲。這是在三國中有名的戰爭,后來用來形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劉備能請到諸葛亮為他效力嗎?易中天認為他有誠意,所以諸葛亮愿意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備有兩位結拜兄弟,一是關羽,二是張飛。他們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了那么多回,但他們還是像磁鐵一樣吸在一起。諸葛亮也是幫助劉備打天下的重要謀士之一,他為劉備獻出了不知多少條妙計,讓劉備起死回生了那么多次,劉備去世后,諸葛亮還繼續幫劉備支撐著,直到地盤被消滅以后。劉備他也十分聽從各位謀士即將領的意見,這才使他一次次的化險為夷。他也十分愛將,有一次,趙云為了救阿斗,差點犧牲,劉備知道后反而把孩子往地上一扔,吼道:你幾虧損我一員大將!趙云見了嚇了一大跳。從這么多的分析中,我感受到了劉備是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
劉備和曹操一樣,都是三國中的傳奇人物,只可惜他的兒子阿斗整天游手好閑,最后把劉備畢生的心血都給毀了。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10
前兩天看報紙,稱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火得不得了,大有超過先前的韓寒、劉心武輩的作品熱度。韓寒不去說他,因為其所謂的作品,屬于“超女”一類文化;而劉心武的“紅學”研究,大抵是玄學一派的變種,比周汝昌先生近年的“紅學”研究走得更遠,因為他“研究”出來的東西,都是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中沒有寫過的,他已“超越”了《紅樓夢》,所以炒作得十分熱火。而相映成趣的倒是《紅樓夢》原著反不及劉心武的“品紅學”叫得熱火了,這就叫人看不懂。
現在,易中天的《品三國》,由于先是電視臺講解,接著又是出版社炒作,其書、其人已經被炒作得十分熱火了,又正逢伏天,所以讓人覺得易中天這三個字分外火熱,像伏天的太陽,讓人吃不消了。據《新聞晨報》報道:易氏的《品三國》已“未賣先火”,45萬冊被征訂一空,易中天肯定將凈賺140多萬元。而出版社還稱:易氏這一品牌,將“幾乎是老少通吃”。
但我以為,易氏暢銷是可能的,但“老少通吃”卻未必,例如我就未被他“吃”掉。易氏的“品”三國,由于他以通俗的說書方法講故事,所以聽眾很多,也做到了津津有味,這是他的成功之處、精明之處,他能賺這么多“銀子”,說明知識值錢了。但是,我看過易氏在報上刊登的“品三國”一書摘編,覺得他所講的東西還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最主要的一點,是他把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和陳壽的史書《三國志》放在一起“品”了,這就把《三國演義》中的藝術描寫與《三國志》中的歷史真實一鍋煮了,而歷史與藝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如果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讀《三國演義》,處處從史實的角度去考據它,則《三國演義》魅力何在?再說,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本身并非為了演繹史實,三國史、三國中的諸多歷史人物,只不過作為他抒發理想的一個載體而已,他因為在元末明初英雄并起年代未能獲重用,才決心寫《三國演義》來表現自己能“安天下”的才智。
這樣的品三國可以休矣!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11
每當拿起了《品三國》這一本書的時候。我就仿佛回到了那硝煙四起的年代了。三國爭鋒,三分天下。蜀漢占人和,北魏占天時,東吳占地利,誰也不肯讓誰。我在這本書更是佩服諸葛亮的機智,關羽的萬夫當之勇,劉備的仁義……
這本書告訴了我做人不能太大意,驕傲。這在三國中不止出現了一次。官渡之戰,袁紹七十萬大軍,而曹操只有不足十萬人馬。但這場卻是曹操的不足十萬人馬勝利了。還有著名的赤壁之戰,曹操八十萬大軍卻讓東吳三萬人馬丟盔棄甲。還有劉備的復仇之戰,劉備不接受東吳的和好,最終還是一樣的結果,劉備八十萬大軍又被陸遜燒得片甲不留,最后連劉備也氣絕白帝城。這場戰斗最可惜了,劉備有諸葛亮,還有三員虎將:趙云、黃忠、馬超。可劉備太意氣用事了,還不聽諸葛亮的勸告,結果損兵折將還搭了自己的性命。
我喜歡讀《三國演義》,我喜歡讀《三國演義》中的人們斗智斗勇。《三國演義》還告訴了我們處事要忍耐,不能太激動。諸葛亮向魏軍挑戰,可是魏軍閉門不應。結果諸葛亮因為過度操勞,病死于五丈原。
而魏軍保住了城池,最后收復了天下。雖然最后讓司馬家族當了皇帝,可是這也是歷史必然。
一個不太近如人意的結局,幾分悲傷和惋惜。深得民心的劉備沒有贏,治國有方的曹操和富有英雄氣概孫權也沒有贏。誰也沒有贏,如果說得利最多的,那就因該是處于水深火熱的黎民吧。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吧,盡快結束這場戰爭吧。多少人在贊嘆赤壁之戰的壯闊,但又有多少人在惋惜這八十萬魏軍呢?恐怕沒有多少吧,戰爭的代價就是生命。
我認為大家都因去讀《品三國》,去聽聽易中天先生的別樣三國。如果一個人可以讀透《品三國》他辦事一定會成熟得多,周詳的多。讓我們回到當年,回到那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12
中央電視臺第十頻道的《百家講壇》是我喜歡看的一檔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認識了易中天和他的《品三國》,初聽的時候就覺得有意思,異常是他常用現代的一些俗語和事例來解釋三國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覺挺新鮮還很趣味:比如他把劉備這一幫人比作一個集團,認為劉備集團好比一個很有前途得民營企業,可惜缺少一個能干得CEO,搞不清自我得主打產品和營銷路線,所以生意做得平平淡淡。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職業經理人,能夠讓企業起死回生,但沒有自我的公司,他自我也不想當老板,所以他們兩人就一拍即合了。可惜因為要上班,所以只是斷斷續續的看了幾回。
那天在校長辦公室看到《品三國》這本書的時候,禁不住就拿起來看了一下,然后就向校長借了來,帶回家慢慢研讀了。
剛剛翻開《品三國》,就被它的開場白吸引了――大江東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我喜歡的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讀起它,就感覺到一股磅礴的氣勢,讓人覺得胸襟豁然開朗。
再看下去,又發覺有很多與我原先認知的三國并不一樣,比如說劉備這個人物,從電視劇中了解的劉備是個重義氣,會用人的好領導,而易中天先生卻認為“他跑得比兔子還快”,讓人感覺他并不仗義,其實我對他也沒什么好感:懦弱、無能、耍心眼、一遇事就明白哭,全靠一般忠心耿耿的弟兄們幫他撐著門面。有時也替這些英雄們不值啊!
《三國演義》是一杯濃濃的咖啡,《品三國》讓我讓我感受了沁人心脾的甘醇。
《品三國》讓我們了解到鮮為人知的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道理,如果你對三國也有點興趣,那也來讀一讀《品三國》吧!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13
看著他夸夸其談、談笑風生,將三國亂世品得有聲有色。在他的評點下,周公瑾成了我的偶像,關二爺成了我男神。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關羽,易中天說關羽是個重情義的人,從三國的點滴中也能看出。一是因為當關羽被俘曹營時,曹操給了關羽很多美女和財寶但是關羽始終沒有下跪,但當曹操給了關羽一匹馬——赤兔時,關羽跪下并道謝,曹操就很郁悶地問關羽:“你為何下跪?”關羽的理由讓我捧腹大笑:“因為有了赤兔馬我就能回到我哥哥(劉備)的身邊了。”他隨后重重報答了曹操又回到了劉備的身邊。難道這不是重情義的表現嗎?
還說,關羽為何被剃頭匠稱為祖師爺?因為都有一把刀啊!但關羽的刀是砍頭的!說到這里,易中天教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鬼知道為什么民間那么多古怪的傳說。
關羽也被人捧為財神,易中天先生說,有一天關羽還能稱為愛神!因為有一次關羽對曹操說:“我要是幫你打敗了呂布,你要把那個女的嫁給我。”打仗前一天晚上,關羽還特地跑來跟曹操強調此事。
雖然后來曹操搶了關羽的女人,但是他也被別人搶了東西——被諸葛亮搶了空城計的“發明權”。易中天先生結合了歷史各種原因:
1、諸葛在城樓上彈琴你聽得一清二楚,找個人將他射下來可好?
2、你不打他,;圍他那么個三四天,看他想干什么不也可以嗎?
從各種原因分析,諸葛的空城計是假的。
而曹操的空城計是真的,那是因為有一天他自己出門收麥子,呂布突然將軍隊開到他的城下,曹操一急,讓他的家屬在城樓上站崗,呂布一看這鶯歌燕舞、嬌聲嗲氣,再看見旁邊有一個幽深的小樹林,想曹操這老賊肯定把軍隊藏在小樹林里了,于是撤回了自己的軍隊。而第二天來,曹操還真的把伏兵埋在了樹林里!易中天先生講得惟妙惟肖,逗得我眼淚都笑出來了。
易中天嘴里的帥哥周公瑾,一米八四的諸葛亮,少年英雄孫策,我都難以忘懷。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14
三國,是一曲英雄的贊歌。
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后,我對三國中的英雄有了新的認識。
就說曹操吧!以前,我對曹操的印象是殘忍、涼血、奸詐、霸道、大膽又有智慧的”奸雄“,是一個十足的”國賊“,其霸道和殘忍程度,足以和狼戾賊忍、暴虐不仁的董卓相媲美。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充分的體現出了他的大膽;荀是曹操的頭號謀士,想出過很多計謀,幫曹操打了不少勝仗,和曹操出生入死,后來因為反對曹操不忠于漢室的行為而被賜死,這足以說明曹操是一個忘恩負義、涼血和殘忍的人;建安第十六年,曹操討伐西涼馬超,用離間計使馬超內部起了內杠,害的韓遂的手臂都被馬超砍掉了,這不就說明了曹操是一個奸詐又有智慧的人嗎?
但看了《品三國》之后,我對曹操的印象有了大大的改觀,他幽默,他豁達,它灑脫,他不拘小節、率真風趣,《品三國》中說:曹操他常常穿薄綢做的衣裳,帶著一頂絲綢做的便帽去會見賓客,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沒有什么顧忌,有時說到高興出,便笑彎了腰,一頭埋在桌子上的杯盤里,弄得帽子上都是湯湯水水,我們可以從這里看出曹操的不拘小節,率真風趣,在他征討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都爭先恐后的看曹操,曹操便大聲說:”你們是想看曹操吧?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沒有四只眼睛兩張嘴,只不過多了點智慧!“這話說的很實在,也很可愛,體現出了他的幽默、豁達、灑脫。
我對三國里人物的重新認識還有很多,心中對他們的影響也有大大的改觀,三國,這真是一曲英雄的贊歌!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15
這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那里以往走過一批個性張揚的英雄豪杰。在沒落的東漢末年,三國九這樣悄然的登上了歷史舞臺。說它是一段歷史,說它是一段演義,還是一幕精彩的話劇。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的百年,三國為歷史的畫卷增添了絢爛的一筆。
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三國,簡單的把自我幻想成三國的一員,意氣風發的稱雄在千年以前的沙場之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也發現小時候的那些幼稚的想法,或許是從最簡單的對三國的喜愛產生的。越是喜愛,就越想去探索它的真實。《三國演義》畢竟是在幾百年之后的角度上用文學的方法來描述那段歷史。然而文學形象畢竟替代不了真實的那段歷史。之后就開始閱讀《三國志》,想到作者能夠以史學家的身份將歷史與感情融合在一本史書真的很不簡單。當我仍然在三國的歷史琢磨的時候,我看到了《易中天品三國》,易教師以近代視角,以故事說歷史,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讓我明白到底應當去看待三國,去正確認識三國人物。翻開塵封的歷史書籍,看那些名垂青史的歷史人物。他們的成功與失敗,歸根到底是他們做人上,品性上的成功與失敗。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可是經過三國里面人物的斗爭,我們能夠發現,分析戰爭還是政治上的勝利與失敗,總歸是領導者做人的成敗。勝敗豈無憑?事實上早在斗爭的一開始就已經有做人上的優勢與缺點決定了。這一點已經不再僅僅局限在三國里面,滾滾長江東逝水,歷史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昔日的盛衰,也不僅僅是鮮活的歷史人物,而是讓我們明白,要以史為鑒,為自我在前進的道
路上鋪就基石。命運為你安排了起點,行程則就要自我掌舵。
黯淡了刀光劍影,慣看秋月春風。多少英雄豪杰,繁華盛衰,都已經隨滾滾江水奔流入海。古今多少事,都已付笑談中。學習三國,學習歷史,讓它為自我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指明方向。鍛煉磨練自我,一步步實現自我的目標!
【《品三國》讀后感600字】相關文章:
【熱門】三國演義讀后感03-14
《三國演義》讀后感【薦】03-13
三國演義每章讀后感03-08
《三國演義》讀后感【推薦】03-23
【薦】《三國演義》讀后感03-19
【推薦】《三國演義》讀后感03-19
《三國演義》讀后感【熱】03-19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03-19
三國演義讀后感大學03-19
三國演義讀后感【熱】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