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力量讀后感范文(精選2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閱讀的力量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1
剛剛讀罷的《閱讀的力量》,是一部竭力推崇閱讀具有非凡力量,力求用事實說話的作品。作者斯蒂芬。克拉生本著科學的態度,客觀地進行了一系列的閱讀對比研究實驗,在多種多樣的對比實驗中展示了自由閱讀無與倫比的魅力。
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由于家庭成員喜歡讀書,他們的閱讀興趣能夠得到尊重。而且,他們的閱讀活動還經常受到父母的指導。父母還經常性地給他們傳授閱讀方法和技巧,讓他們受益匪淺。
五是缺乏有效的閱讀評價機制。由于許多中小學校沒有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體系,學生的閱讀活動一直處于自生自滅狀態。在閱讀方面,他們沒有受到過老師的表揚或批評。由于缺乏評價的積極引導,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中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
由于以上幾個方面原因的存在,造成了當前普遍存在的學生閱讀能力低下,學生語言能力較差的現狀。所以,我們必須盡快扭轉閱讀教學的這種“高耗低效”的被動局面,破除為閱讀教學所設臵的重重障礙,使其恢復閱讀的本色。
輕輕合上這本由枯燥數據和生動理論相結合《閱讀的力量》書的時候,我也就找到了當下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找到了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方向。若想改變目前青少年的閱讀能力低下的現狀,還需要我們花大力氣去打造閱讀環境和營造閱讀氛圍,開展實實在在的閱讀活動。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讓更多的下一代被“閱讀的力量”改變;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使更多的孩子因為具備閱讀能力而受益終生。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2
堅持閱讀,能夠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增長見識,成為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在支持自由自主閱讀的例證中,校內自由閱讀計劃若能持續一年,閱讀能力將顯著提升,相應的對詞匯、語法、寫作、口語、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自由閱讀對不同種族、以及學習第二門語言也有顯著功效。我們需要時常鼓勵孩子因為樂趣而閱讀;校內廣泛閱讀對于大孩子學習外語也有幫助。總之,自由自主閱讀異于傳統閱讀。
在我們的學習經歷中,我們大多是傳統閱讀。不在于興趣,而是被動不情愿的閱讀,閱讀內容即使苦澀難懂,也要痛苦讀完。當然,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去閱讀。
大學時期,我經常去圖書館,我發現自己更加傾向于故事、散文、小說、歷史,而對于論文、理論則絲毫讀不下去,在語言表達上,我能感受到自己喜歡用感性的語言表達,寫故事的能力也大有提升。這便是自由自主閱讀的魅力。
閱讀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培養閱讀習慣,堅持便是勝利。我希望我的學生能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學習外語也是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每天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以自己目標語言編制的書籍,簡單易懂,循序漸進,堅持下去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
在這里,我也想反思自己,我看的英語書籍太少了,大多是應對考試而去閱讀,今后,我也要養成自主自由閱讀的好習慣!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3
開學初期,學校要求每人讀一本書。書名是《閱讀的力量》。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序言中王林寫到:自由閱讀就是無壓力閱讀,為了興趣而閱讀,不需要寫讀書報告、回答問題、為生字詞查字典。自由閱讀是放棄閱讀一本不喜歡的書,再另外找一本喜歡的書來讀,這種閱讀方式是所有具備高識字力的人經常使用的閱讀方式。簡而言之,自由閱讀即純為樂趣而閱讀。
當我打開《閱讀的力量》第一頁便看到了這樣殘酷的現實——直接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沒有功效。教師的教學基本上是浪費時間,遠不如讓孩子自由閱讀成績更突出。當然,這句話有爭議。但由此可見,作為教師,為了孩子的發展,鼓勵自由閱讀那是何等的重要啊!
光靠指令性地去完成是很難實現的。只有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其閱讀興趣,才能化被動的任務性閱讀為學生自主的閱讀行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閱讀中我也遇到了問題,就是書中講到的自由閱讀,在教學實踐中,對于全體學生都可以實現嗎?有的學生自覺性很差,需要不時地提醒他讀書;甚至有個別學生連基本的字詞都認不好,那么花那么多時間給他閱讀他會吃得消嗎?結果是否會如我們所預想的那樣?這還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去驗證,還需要教師探索出套路來,做到有效啟發和引導。
總之,父母、老師是孩子人生的引領者,請你們把最重要的閱讀帶到孩子們的靈魂里,讓她生根、發芽、成長、茁壯。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4
書能讓我們增長許多知識,所以我很喜歡書。
我家有很多書:有科普書,它帶我們領略大自然中許許多多的奧妙;有神話故事書,它能為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無邊無際的藍天中自由自在地翱翔;有作文書,它里面豐富的內容,精彩的好詞好句,就像一位“小老師”,手把手教會你該怎樣把作文寫得更生動;有寓言故事書,它用一個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為我們揭示了做人的道理,使我們的知識更加淵博,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看書是我最大的愛好。只要一捧起書,我就常常不知不覺地沉醉其中,把其它一切都忘記了。為此,我還鬧過不少笑話。有一天,我津津有味地看著媽媽給我買的《三國演義》,很快就到了中午。媽媽喊著:“吃飯了!吃飯了!”可是,我把媽媽的話當成了耳旁風,怎么也舍不得把書放下,仍舊專心致志地看著。又過了一會兒,媽媽他們都吃完了,要收拾桌子了,我才趕緊跑過去吃。我嘴里吃著飯,眼睛卻繼續“盯”著書,結果,一不小心,吃到了一個辣椒,辣得我滿臉通紅。我趕緊跑出去喝了五杯水才解辣。
學校附近有許多小吃店,每次經過的時候,那兒的小吃都用它們可口的味道、撲鼻的香氣誘惑著我。好幾次,我都快向它們“投降”了。可是,一想到書,我就忍住了:把零花錢攢下來,才可以買更多的書呀!因為愛看書,我改掉了亂花錢的壞毛病。
書,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好伙伴。讓好書伴我成長!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5
《閱讀的力量》這本書,一個美國教授斯蒂芬·克拉生所寫,放在我們中國稱之為教育家。利用比較短的時間簡單粗略的看了一下,走馬觀花,我就文中所提的自由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的說一下感想。
自由自主閱讀,是提高語言能力的有效手段,這一點母庸置疑。國外的閱讀資料我不是很熟悉,但是在我們的這個社會環境中,我想自由是指閱讀范圍的廣泛性。年前一天我帶子巖去金華書城買書看書,他在很多小孩的地方看了一下午,呆的地方也是小學生最多的地方,看的是少年兒童的書目,人集中,看的書也很集中。后來我就把他帶到文學書籍,中醫藥書籍,電子書籍,收藏書籍區,一樣也能走馬觀花看兩下。很感謝我們老師給子巖打下的良好的語文基礎,看這些多門類很廣泛的書籍完全不是問題,在這里我也不要求他能看多少懂,能看,能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再深入一點,在我們的眼里就是收獲。
自主閱讀指的應該就是主動性目的性,沒有廣泛的閱讀這個也是無從說起的。廣泛閱讀的基礎之上,有更明確的指向性,而且往往是精讀,這個就和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沒有一點興趣,還真讀不下去。和老師要求的一樣進行邊讀邊注,更加是精細活。就目前看來子巖還沒有這個習慣,這個像我,看的快,記得少。希望他能做的更好的,先把一本書讀厚,再化繁為簡,把一本書讀薄,吸取書中的全部營養為己用。
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老師引導之下,爭取在新的一年里子巖能讀更多的書,收獲更多知識和能力。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6
今年寒假,閑暇之余,拜讀了斯蒂芬丶克拉生的《閱讀的力量》。作為一位家長,真的不知道閱讀課外讀物是這么有益的一件事。我很少去看書,雖然常常讓孩子看書,但是我卻很少自己完完整整的閱讀完一本書。我真的很羨慕那些看過很多書的人。因為他們不論是從說話、寫作還是成績方面都比我優秀。現在我才真正認識到閱讀的力量有多大。
《閱讀的力量》這本書是這個寒假老師布置給家長閱讀的必讀書目之一。在這本書中讓我糾正了許多有關閱讀的錯誤看法。書中最重要的是提倡自由自主的閱讀。閱讀是因為想閱讀而閱讀,不是因為要回答問題、寫報告、被布置閱讀而閱讀。只有因為興趣而閱讀的才能發揮閱讀的最大力量。
這本書里提到有通過閱讀漫畫來引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以激發孩子自由自主的閱讀讓我很感興趣。家長們本來就不贊成孩子們閱讀漫畫書。覺得漫畫書是無聊的讀物,不可以增長見識和增長學問,我在看這本書之前也不贊成孩子閱讀漫畫的,認為漫畫沒有一點可以學習的,而且一旦孩子“陷進去”就非常耽誤學習。在看完這本書后才知道漫畫書原來有很多優點:漫畫書有適宜的文字,而且圖畫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文中的意思;研究指出,漫畫對語言學習與學校表現都沒有負面的影響;看漫畫的人的閱讀量與不看漫畫的人的閱讀量相當。個案研究中有許多強有力的證據指出,看漫畫可以增進閱讀更多其他種類的書籍。
現在的我們應該好好把握住機會,不能讓錯誤的思想害了自己的孩子。我要積極倡導保護孩子們的自由自主的閱讀習慣。當然孩子們的自由自主的閱讀也要注意是在什么時間什么情況下進行的,比如課堂上孩子就應該認真聽課,而不是閱讀課外書。
創造孩子自由自在的閱讀空間,去掉對孩子閱讀書籍的條條框框,孩子就一定會大大提高閱讀的興趣。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7
《閱讀的力量》這是一本由枯燥數據和生動結論相結合的書。作者極力想證明的是自由閱讀(Free·Voluntary·Reading,簡稱FVR)的重要性。FVR就是無壓力閱讀,為了興趣而閱讀,不需要寫讀書報告,不必回答每個章節后的問題,也不用為每個生字查字典。FVR不僅僅對學習母語有幫助,也是讓外語能力登峰造極的方法。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相比,“閱讀是唯一的辦法,唯一能同時使人樂于閱讀,培養寫作風格,建立足夠詞匯,增進語法能力,以及正確拼寫的方法”。
《閱讀的力量》中提到,直接教學是兩種程序的組合:技能培養——刻意學習一種規則、詞義或拼寫,然后讓這個規則變成一種“自動化”的輸出過程;糾正錯誤——當錯誤被改正時,老師就希望學生能意識到自己對規則、詞義或拼寫的知識都應該被改正過來。這不正是我在過去詞語聽寫這一環節所采用的方法并期望得到的結果嗎?爾后,讀了克拉生例舉的許多反對直接教學的事例后,我才終于明白,學生在聽寫環節的“糟糕表現”是因為我的愚蠢,而非他們態度不認真。
“傳統的語文教學僅是測驗,而這種測驗方式只能讓在書香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順利通過,而那些不幸生長在圖書資源不足的環境中的孩子則會失敗。”細細一想,不就是這樣嗎?那些在聽寫中每次能拿全分的學生態度確實認真,然而他們花在記憶詞語的時間卻明顯比其他人少,而這部分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顯然比其他人多得多。曾記得我以往教過學生的一件事,班級里語文成績最好的一位同學,肯定不是學習最認真刻苦的,但卻一定是班里閱讀最多的一位學生。另有一名學生,曾經因為聽寫不出,單獨就一篇課文中的詞語準備了近二十分鐘,最后聽寫時也沒有全部正確。而他,平時是最討厭讀書的,每周兩次的讀書筆記,也總是想方設法與我討價還價,要換成寫隨筆。其實,他所謂的隨筆也就是生活流水賬。但我想,寫總比不寫好,因而也只能這么為此了。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8
線條明麗的方塊中,兩個孩子正在讀書:一個黑人,一個白人。白人用手指夾握著手中的書,黑人滿臉笑容地看著自己手中的書。他們趴在草地上,一臉的快樂和輕松。白人小孩顯然是受了吸引,于是黑人手中的書頁上便有了兩個孩子目光的聚焦……他們邊閱讀邊交流著書的內容,這是一本的書的封面,書名是《閱讀的力量》。書中提出的“閱讀”有著特定的含義,指“自由自主的閱讀”,指純粹因為想閱讀而閱讀,不需寫讀書報告,也不用回答章節后的問題,簡稱FVR。
無論是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還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我一直非常重視孩子的閱讀,加上早先曾讀過的《朗讀手冊》、《踏上閱讀的快車道》的指導,我在班級或家庭的閱讀活動中也花費了大量的時力。為了引領孩子閱讀大量書籍,努力做到每生每日閱讀,我讓孩子每天讀課外書,然后讓家長簽名,可是有的孩子還是不讀,起初大部分孩子家長都饒有興趣,非常新鮮。到了后期,部分孩子“假讀書,真簽名”的現象日益突顯。于是我又固定格式讓孩子每天寫讀書日記:你讀了什么書,講了什么內容,有哪些好詞好句,你的感受和收獲是什么。我心里認為這回學生不能造假了吧。過了段時間,又發現一位同學好幾次都抄了古詩,三十來個字,真是愈看愈生氣,百思不得其法。直到讀了《閱讀的力量》,了解了“自由自主”的閱讀,細心閱讀了“支持FVR的例證”,才讓我惑然開朗。校內自由閱讀與傳統閱讀的對比、南非日本等國的閱讀實踐,大量的實例及數據一一呈現在眼前,讓人信服更是心服。讀書至此,我開始改變往常的閱讀檢查,對于愿意寫讀書筆記的給以鼓勵,對于不寫讀書筆記也能踏實讀書的孩子給予關注,而對于始終不愿讀書的個別學生側重引導。幾個月下來,有閱讀筆記的孩子始終堅持,喜愛閱讀的學生每日與書為友,個別學生的閱讀習慣也有了改變。默讀課上,看著其他孩子的身影,他也會湊在一旁“看個熱鬧”,每周一次的“閱讀活動”中他也能掏出一本書來看,也許不是兒童文學、不是科技書籍,出現最多的是漫畫小冊,但至少他在讀,讀中也能露出笑臉。
最近,期末復習,我繼續實施著字詞聽寫的保留節目。可每次聽寫的結果都一樣:全部正確的永遠是那一部分學生,錯誤連篇的也永遠是另一部分學生。而我的歸因也永遠是:態度認真的學生肯定能寫正確,聽寫不出的肯定沒有仔細準備。隨后,讓這些“老大難”們訂正三遍,重新聽寫。如果仍然過不了關,那就再看,再記,再聽寫,直到能在我面前聽寫出為止。而《閱讀的力量》中提到,直接教學是兩種程序的組合:技能培養——刻意學習一種規則、詞義或拼寫,然后讓這個規則變成一種“自動化”的輸出過程;糾正錯誤——當錯誤被改正時,老師就希望學生能意識到自己對規則、詞義或拼寫的知識都應該被改正過來。這不正是我在詞語聽寫這一環節所采用的方法并期望得到的結果嗎?爾后,讀了克拉生例舉的許多反對直接教學的事例后,我才終于明白,學生在聽寫環節的“糟糕表現”是因為我的愚蠢,而非他們態度不認真。
“傳統的語文教學僅是測驗,而這種測驗方式只能讓在書香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順利通過,而那些不幸生長在圖書資源不足的環境中的孩子則會失敗。”細細一想,不就是這樣嗎?那些在聽寫中每次能拿全分的學生態度確實認真,然而他們花在記憶詞語的時間卻明顯比其他人少,而這部分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顯然比其他人多得多。班級里語文成績最好的杰同學,肯定不是學習最認真刻苦的,但卻一定是班里閱讀量居多的學生之一。
現在回過頭來思考,我們還是應該為學生提供親近閱讀的機會。假期,鼓勵同學們去圖書館借讀書、借書,部分家長已響應辦證;平時,開放班級書架,讓孩子們的身邊一定有書有讀;每周一次或每兩周一次在教室里開設閱讀課;教師推薦閱讀、家長支持資金等等。為了營造“悅讀”的氛圍,我們要做得還有很多很多,希望我從《閱讀的力量》中得到“力量”,讓這種“力量”感染學生,推動孩子的“越讀”。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9
建議本書的標題更換為“自由自主閱讀的力量”!
本書所介紹的閱讀,并不是廣義上的閱讀,他基本排除了學校教育中,教師指導下的閱讀。雖然作者援引了許多學校開展自由自主閱讀(FVR)的成功案例,我卻仍然認為它們之間是有著巨大差異的。特別是與中國學校教育中的閱讀教學。作者提到的“輕松讀物”,包括漫畫、青少年浪漫文學和雜志,這些東西在國內常被視為對閱讀有害的“精神垃圾”,原來在國外也不被看好,然而作者卻仍然指出它們在學生閱讀水平提高方面的價值。作者指出僅僅閱讀“輕松讀物”是不夠,但這些閱讀量能將學生引向更深層次的閱讀,因此它仍然是有益的。
我想,作者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首先尊重孩子的選擇,保護他們閱讀的興趣。然后再圖發展,把他們誘導入更深層次的閱讀。這一思想無疑是有啟發性的,值得各位教育工作者思考。不要對孩子的閱讀干涉過多。畢竟所謂“不愛閱讀的孩子”還是有他們的興趣愛好的,并不見得對他們自己選擇的讀物,哪怕只是“輕松讀物”,也提不起興趣;若能以此為起點,就有新的提升的希望。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10
閱讀是一個每個識字的人都能做到的一件事。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語文的存在意義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分兩個層次:質疑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
閱讀對寫作的作用:可積累寫作素材,可提高語言能力,可培養想象力。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閱讀要達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經過練習的,這是一種技能。凡是技能,唯有在實踐中才能練就。所已閱讀的技能要在閱讀各種文件或書籍報刊中練習。”
我不得不承認,想要學習寫作。不會讀,你是寫不好的。因為閱讀是輸入,是積累。寫作是輸出,是表達。閱讀能力指的是通過閱讀獲得獨立獲取知識的技能。它包括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
《閱讀的力量》這本書,系統地說明了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它是獲得其他能力的基礎,是我們獲得實踐能力的重要源泉。
分享一段書里關于閱讀的好句子。
閱讀的過程是對語言的認知過程,閱讀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閱讀可以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
閱讀不是一種孤立的語言技能,它在掌握一定量的了解詞匯的基礎上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語法。
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快速閱讀法。具體方法是拿到一本書,先看書的標題和副標題、作者和出版者、編者的話和關于作者的說明;然后瀏覽目錄,閱讀內容提要、前言或后記;最后,以跳讀的方式大體翻閱全書,并注意出現在章節始末的小標題。這樣,就能基本了解這本書的內容,然后再決定是否值得花時間去讀。
精讀法。具體方法可按“瀏覽、發問、閱讀、復述、復習”五個步驟進行。首先,看下書的目錄、前言和章節提要。這些內容是作者用來提綱擎領地點明主題、主旨、主要思路的。從中還可以發現作者論述、證明的縱橫脈絡。
其次,在正式閱讀之前還可以給自己提問:為什么要讀這本書?這本書哪些觀點新穎?
復述法。復述絕不是逐字逐句的硬背,而是回想所看內容的提要,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
讀書筆記法。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以后,把體會最深刻、最有意義的部分寫成心得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筆記,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
《閱讀的力量》這本書其實是寫給中小學的閱讀工具書,不僅對他們有指導性意見,更是對我們步入社會的工作者有借鑒意義。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11
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JimTrelease)的代表作《朗讀手冊》,1979年初版,5次修訂,被美國數十所教育院校選為指定教材,并被引進日本、韓國、西班牙、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僅在美國的銷量就突破了200萬冊。書中用了整整一章來介紹“持續默讀”(SSR),在文中崔利斯對斯蒂芬·克拉生(StephenD.Krashen)推崇備至,他認為克拉生的著作《閱讀的力量》是“要求所有老師及圖書館館員閱讀的一本專業書”。
關于克拉生,也許更廣為人知的是他的“二語習得”理論。他在1980年代發表的《輸入假說:理論與啟示》中正式提出習得與學習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控假說、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等五個系列假說,總稱為輸入假說理論。雖然學術界對這個理論仍存有不少爭議,但時下最熱門的外語學習方法已無不深深打上了二語習得的烙印。有人認為既然是“假說”,所以是不可靠,而傳統的語法翻譯學習法已經以培養出了大批外交官和外語專業人才為事實來證明了自身的合理性。我想這樣說的人恐怕是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在外語學習上下過苦功,凡是在外語學習上稍有成績的人,無不是在課本和課堂學習之外,帶著強烈的學習意愿,大量的閱讀和聽取外語資料,這才是他們的成績的來源,而這恰恰就是習得理論的核心所在。
在《閱讀的力量》中克拉生提出了“自發性自由閱讀”(FVR)的方法,這是綜合他長達20年的所有語文學習及閱讀研究成果,再加上數百篇他人所著的研究報告,盡管他稱自己的理論是假說,但相對而言,被他稱為直接教學法(針對母語而言)何嘗不是一種假說?作為二語學習的語法翻譯學習法也是同樣。更何況,“直接教學的影響非常小,甚至幾乎不存在。即使研究顯示直接教學有幫助,有時這種正面的影響也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這段話相當震撼人心,因為這幾乎是全盤否定了我們當前在學校采用的語文教學和英語教學方法。書中列舉了很多研究來證實這個觀點,我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作證明,如果我們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尤其是小學和中學階段,我們能想起課堂上講過的哪些文章?哪些詞句?哪些語法?如果有,恐怕都和某種痛苦的感受結合在一起吧?而如果我們回憶那些我們曾經愛看的書、電影和音樂,我們的印象又會是怎樣的鮮活呢?所以說,肯定不是那些我們連記都記不起來的事情在推動我們成長,真正發揮作用的,是我們曾經在課外讀過的那些書,在生活中遇到過那些人和事。換言之,某種程度上,學校里所謂的教學都是浪費時間的無用功。
我列舉部分書中的提到的研究成果的結論,分別對應是直接教學法中的核心內容:單詞、拼寫和語法。研究顯示,這些教學并無明顯的作用,即使有,也是暫時的,哪怕是僅僅從應試的層面看也是如此。
單詞教學的多寡與閱讀理解力和詞匯能力的進步之間,在四年的研究中找不出顯著的正相關。課堂中完全只用一種基礎讀物或是練習冊,與閱讀理解力的進步是負相關。那些接受過拼寫教學的三、四年級學生,他們的拼寫能力遠遠領先于沒有上過拼寫教學課的同年級學生。不過這個優勢在五、六年級時就消失了。到了五、六年級,上拼寫教學課和不上拼寫教學課的學生在一個標準拼寫測驗中,正確率的表現不分上下。該研究中高中生被分為三組:第一組在英文課中接受傳統的語法教學,第二組接受改變形式的語法教學,第三組不學語法。一連三年,學生每年都接受測驗。三組學生不論在閱讀理解、寫作風格、寫作技巧或詞匯等方面都沒有差別:研究者的結論是:“很難不下這樣的結論,就是不論是傳統的還是改變形式的語法教學,實際上對一般高中生的語文發展都沒有影響。”
克拉生的結論是:“自發性自由閱讀”(FVR,自由自主閱讀)是培養適當程度閱讀理解能力、寫作方式、詞匯、語法和拼寫的唯一途徑。
基于這個大膽的結論,學校、家庭乃至社會唯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們提供足夠好的閱讀條件以鼓勵他們閱讀。歸納而言,也就是三件事情:1.較易接觸到書本;2.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3.充足的閱讀時間。例如,針對父母的3B法(書、書架、床頭燈),另外,圖書館也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對于這方面,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詳見舊作《五招讓孩子愛上閱讀》。
雖然學校的教學大多還是老一套,但是,可喜的是,政府對閱讀的重視正在逐年升溫,以廣州為例,廣東省中山圖書館的少兒部新館舍面積達2000平方米,藏書10萬冊以上,較之前擴大了10倍。廣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的新館舍面積則有1.7萬平方米,藏書已多達390萬冊。去年開始,憑讀者證一次可借閱15冊的圖書,對于大部分小讀者來說,哪怕只辦其中一間圖書館的讀者證都可以不愁缺書看。這些利好消息的同時,令人憂慮的是,孩子們沒有時間看書。身邊許多孩子是寫作業寫到晚上10點,甚至11點,周末又被各類興趣班和補習班占據。閱讀,總是有意無意被安排到最后繼而不了了之。因此,我強烈推薦老師和家長們讀一讀《閱讀的力量》這本書,把閱讀的時間還給孩子們。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12
許多家庭的小孩子已經錯過了閱讀興趣培養的最佳時期(入小學之前培養,是最佳),上小學了,作業量上來了,但是對閱讀還沒有建立強烈的興趣,這個時候該如何培養呢?
我寫過一篇長帖,講述大寶從坐立開始,我就讀書聽給她,四年過去了,孩子在閱讀習慣上產生的巨大變化,許多朋友通過這篇文章聯系上我,希望我給做他們親子閱讀的引導。
當時面臨的最多,也是最棘手的兩個問題,來自小學生家長:
一是,許多家庭的小孩子已經錯過了閱讀興趣培養的最佳時期(入小學之前培養,是最佳),上小學了,作業量上來了,但是對閱讀還沒有建立強烈的興趣,這個時候該如何培養呢?
二是,孩子喜歡閱讀,如何讓他不害怕寫作文呢?
當時的我,回答不了。
現如今,大寶馬上也要上小學了,已經開始面對每天的家庭作業,我再次翻開《閱讀的力量》這本書,發現它能夠很好的回答小學生家長最關心的這兩個問題。
《閱讀的力量》作者斯蒂芬.克拉生教授是美國南加州大學教育領域的榮譽退休教師。他關于孩子的閱讀研究是建立在科學的調查和實驗之上,可以說是相當具有權威性了。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13
克拉生教授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讓孩子愛上閱讀并不困難,但是,作為家長要明白,克拉生教授所說的“閱讀”指的是“自由的閱讀”,而非課本中的閱讀理解。
所謂自由的閱讀,即“自由自主的閱讀(FreeVoluntaryReading),簡稱為FVR。指的是因為想閱讀而閱讀。對于學齡兒童,不需寫讀書報告。不必回答每個章節后的問題,也不用為每個生字查字典。自由閱讀是放棄閱讀一本自己不喜歡的書,再另外找一本喜歡的來這種閱讀方式,是所有具備高語文能力的人經常使用的閱讀方式。”
因此,想讓孩子愛上閱讀,請把選書的權利交會到孩子手中,同時,給孩子提供大量的可供選擇的書籍,這樣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在知識的天空中翱翔。
為什么說自由的閱讀,是最適合人類的一種閱讀方式呢?
這其中是有科學道理的,iCsikszentmihalyi早在1991年的時候,專門研究關于“心流”的實驗。“心流是當人們專注而輕松地投入某種活動時所達到的一種心理狀態。當人們處于心流狀態時,日常關注的事,甚至是自我的感覺都會消失,對于時間的感覺也改變了,活動以外的其他事情都覺得無關緊要。”
閱讀“大概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被提及的心流活動”,也就是說,當你在閱讀的時候,你最容易達到忘我的境界,更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在閱讀當中。此時,人的情感會與書的內容產生共鳴,人的知識和觀念也會在思考中發生碰撞與更新。
讓孩子愛上閱讀,你需要做什么?
1.越讀,會越愛讀
引導孩子閱讀非常有必要,因為,只有當你開始讀了,才能談愛讀。
2.將書放在孩子觸手可及之處
“你可以牽馬去水邊,但不能強迫它喝水。”可是,我們得確定那兒有水。當馬兒到了水邊,它終究會喝水的。要想讓孩子們閱讀,你需要為他提供足夠多的書籍,在家里為孩子布置讀書角,在書架、餐桌、床頭、沙發上都放上書,給孩子提供一個隨時隨地都讀書的環境。
3.環境中的出版物越豐富,越能培養好的語文能力
為孩子選書的原則非常多,但是作為啟蒙階段,培養閱讀星期階段,家長應該盡可能多的為孩子提供不同類型的書籍,小說、詩歌、童謠、散文、科普,盡可能多的為孩子提供足夠豐富的出版類型。只有天空足夠開闊,孩子的視野才能更廣闊。
但是要注意一點,豐富的出版物環境只有在閱讀量也增加的情況下,才能提升語文能力。也就是說,必須要引導孩子去讀,不然再家里屯了再多的書,也只能叫做書展,或者藏書,而不能叫做愛上讀書。
4.看到他人在閱讀,孩子也會比較愛閱讀
作為家長,看到這里,你應該放下手中的手機,關掉正在播放的電視,拿起手邊的書,并且開始閱讀。看著你讀書投入的模樣,孩子也會受到感染,忍不住也會要你讀書給他聽,或者,學者你的樣子,拿起自己的書跟你一起讀。
在學校或在家中有人念書給他聽的孩子比較喜歡看書,語文能力的發展也比較好。
5.些研究指出,愛看漫畫書的人和不看漫畫書的人讀得書一樣多。另一些研究則指出,愛看漫畫書的人讀得書比較多。
許多家長將漫畫視為孩子閱讀過程中的絆腳石,認為漫畫多位沒有營養,不增加詞匯量的讀物,簡言之,就是漫畫沒什么價值。《閱讀的力量》作者卡拉生教授反倒提出了相反的觀點。卡拉生教授認為漫畫不僅沒有影響閱讀的能力,反倒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閱讀。
《閱讀的力量》中關于漫畫的優點:
漫畫有適宜的文字,而且圖畫可以幫助理解。
漫畫對語言學習與學校表現都沒有負面的影響。
看漫畫的人的閱讀量與不看漫畫的人的閱讀量相當。
最新的研究甚至指出,整體而言,看漫畫的人讀得更多,并且對閱讀也持更積極的態度。
個案研究中有許多強而有力的證據指出,看漫畫可以增進閱讀更多其他種類的書籍。
6.電視并非導致“語文能力危機”的兇手,真正的兇手是缺乏讀物。
電視、ipad,手機,越來越多的占用孩子的時間。有研究顯示,看電視太多的孩子的語言表達和思維的能力要弱于同齡孩子,電視的詞匯過于簡單,語言思維缺乏層次,但是,電視本身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傻。也就是說,不是看電視的孩子傻了,而是不看電視的孩子,看書的孩子思維和語言成長的更快。
時間是最公平,你付出多少,你就獲得多少。你把時間交給了電視,換來了輕松,你把時間交給了書本,換來了思想的深度。
7.不需要額外的獎勵
對真正愛讀書的孩子來說,能夠讀書本身就是一種獎勵。在卡拉生教授看來“孩子閱讀就給獎賞其實傳遞出閱讀是件不愉快的事,或是沒有獎品就不值得閱讀的信息。”
因此,家長一定不要在孩子閱讀這件事情上畫蛇添足,給予不必要的獎勵。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14
早間起床,讀齋藤孝《閱讀的力量》,該書雖然是暢銷書的筆法,但催人深省之處亦復不少。齋藤強調:讀書須多種多樣,恰如食物的選擇,不能挑食。讀書的種類須盡量廣泛,同時亦必須達到一定的量,才能起到變化身心氣質的作用。齋藤推薦的是“文庫本100冊”(類似于文學經典)和“知識新書50冊”(由各科之名家大家所寫之門徑書,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淺說》之類)。又,讀書須著力于概括,將書中精義鉤玄提要,方能運用裕如。齋藤特別反對那種膚泛淺薄的閱讀,認為閱讀需要有一種緊張感,豎起脊梁,打起精神。
總括齋藤在書中所言的讀書經驗,可以總結為如下幾條:
1. 隨時隨地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勿以為閱讀只是書齋里的事情,其實只要將書放在口袋里,到哪里都可以讀(讓人想起了八十年代的那些讀書人)。
2. 讀書要善于歸納要點,善于運用。這樣,就需要在閱讀之時,精力與思想高度集中。
3. 書籍要多樣,要有一定的深度,總結起來,則可分為三點
(1)種類多——思想即可趨于健全,避免絕對化。
(2)內容深——多讀有深度的名家名著,思想即不至于淺薄,且能不斷得到鍛煉與充實,與社會精英的對話,可以極大地提升個人的層次。
(3)冊數足——讀書要讀到一定的冊數,才能形成習慣。作者的估計,為4年之內讀完150冊以上(大學生的四年極為寶貴,現在的大學生誰能如此讀書,將來必能成就完善之人格)。
凡此種種皆特為“時代病”而發,日本曾被稱之為“以讀書立國的國家”,從德川至明治時期幾乎人人讀書,即使挑夫走卒、青樓女子也手不釋卷,歌德、尼采、莎翁、托爾斯泰是每個大學生的“熟人”。但自從七八十年代流行文化大行其道,明治大正時期的“教養主義”如流水落花而不復現,流行的漫畫音樂取代了嚴肅讀物的位置,普通日本人不以學問谫陋為恥,反以孜孜讀書為怪。日本的經濟頹靡雖不能歸因于此,但這種人不向學的氛圍,恐怕是其復蘇無力的一個助因。齋藤教授此書,蓋為喚起日本民眾讀書熱情而發,然而我作為讀書人,亦從中受教不少,寬博的眼光,娓娓道來的筆調,讓人不由自主地翻下去,“時光就像流沙,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然而這些時光都被高度凝縮在書里并留存了下來,這種充實的安詳感令人喜悅。”凡讀書人,對此都會“心有戚戚焉”的。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15
本書在chapter1里面用正反兩個方面論述了自由自主閱讀的優勢。正面論述了自由自主閱讀能夠有效了解生詞,對拼寫也有幫助。反面,則抨擊直接教學的對于提升語文水平,是很少甚至沒有幫助的。語法教學、被動教學在閱讀理解、語言表達、詞匯、拼寫上面都是徒勞。
那我就想說我們小時候的語文就是這樣教來的,沒有過多的語法,只是從文章中學習詞匯、背誦,小時候我可能會背一篇課文,卻不理解課文的意思。而提升理解能力,則依靠日積月累的閱讀以及年齡經驗的累積。
將自由自主閱讀引入到幼兒英語啟蒙學習中,會是一個不錯的idea,閱讀源自興趣,小朋友能夠專注而開心的投入到自己挑選的讀本中,從而達到一個滿足的心理狀態。久而久之,閱讀理解、詞匯、表達、拼寫能力也會隨即提升。堅持就是勝利。不僅是在學校,提供大量圖書閱覽,在小朋友的家中,也要儲備一個豐富多彩的圖書館,小朋友的父母拿出榜樣或者適當引導,陪伴孩子閱讀。只有主動接觸這些書本語言,不斷閱讀,才會讓小朋友輕松駕馭文字。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16
從小,我們總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警察會抓人,老虎很可怕,黑暗很可怕,老師很兇,我不能做錯…這是因為有人用“你不乖警察就會把你抓走、你不聽話老師就懲罰你、你不能怎樣因為你會被怎樣”諸如此類的話來提前替代了你會跟具體的人和事相處的真實情況。開玩笑地說,我們這一代,有可能是被嚇大的一代。簡單地說,我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缺乏了自己去感受的機會而被直接注入那些別人希望我們獲得的想法。
不少教育大家說兒童的潛力是無窮的,他們對事物的接受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等都比成人要高出許多。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有時給他們的一些觀點未必是他們所能感受到,如果能少講多觀察,暗示不明說,少跟兒童講道理,也許教育的效果會更好。
《兒童閱讀的力量》中有這樣一句話:“對于孩子而言,‘不講道理’的書是好書。”無獨有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缺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如果一本書中全是肉眼可見的長篇大道理,告訴你應該怎么做,需要成為怎樣的人,那么這本書對兒童的吸引力是非常小的,因為連成人都不喜歡被說教,更何況向往自由和隨性而為的天真兒童呢?這也可以說明為什么游戲對孩子的吸引力這么大,因為在其中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和道理,而游戲當中其實也是有規則的,他們自愿去接受那些規則,而并沒有將其當成阻礙既而放棄,這多么引人深思?
今天在一個老師的公眾號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或許我們不能改變大環境,但我們卻能夠營造局部的春天”。而這一個個“局部的春天”聯在一起,便是整個教育大環境的春天。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日常工作,有些老師抱怨過學生的不努力,家長的不配合,認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無法改變教育的現狀。但我們卻依然可以有“局部的春天”,如首先去讀懂“兒童”這一本書,去了解他們如何觀察世界,如何思考,要是能多了解他們一些,所謂的不努力的抱怨也許成了一種誤解和遺憾。
【兒童的思維能力到底有多強】
標題的答案我并沒有在書中找到,但有一句話,我們可以來感受一下,“《山海經》這本書,許多成人已經看不懂了,但兒童能看得懂。我們讀不懂,是因為我們已經不具有童年的思維能力。”兒童能讀懂成人讀不懂的書,是因為他們的無窮想象和無限制,我們被經歷過的人和事限定了思維,對許多事物產生了刻板印象。所以才有了那句“童話都是騙人的”,但對于兒童來說,替他們保護好童話里的世界才是尊重他們,真正懂他們,這是我們成人的必修課。
書中提到“三歲左右的孩子忽然很能講話,并且是大人沒有直接教過的。他們還經常問為什么很多孩子都經歷過十萬個為什么的階段,這時兒童開始關注外部世界,通過從外部學到的語言來發問,這是兒童內外世界統一的過程。此時如果大人處理不好,很多兒童的世界就不再擴張,主要原因在于兒童的語言世界受到了限制。”
看到這一段,我突然緊張起來,家里的娃就到了這樣的階段,雖然不是十萬個為什么,卻也是實實在在的打破砂鍋問到底。如,外公去哪里了?(街上)哪個街上呢?(買菜的那個街上)哪個買菜的街上呢?買菜的街上在哪里呢…能把你問到崩潰,詞窮,但要如何才能保護他們的好奇心,發展他們的語言世界呢?書中給出的建議是讓孩子閱讀優秀的童話,讓他們在優美的語言中熏陶。
《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繪本在家里放置很久了,給娃度過,但似乎我自己也沒獨處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只能感受到大兔子和小兔子在比較各自獨對方的愛的多少。果然成人的世界里缺少了想象力和思維力,書中的作者一語道破:愛不是一句話,而是一種表達。所以書中的表達只是一種形式,而可以讓孩子去感受屬于自己的表達愛的方式,這才是這本書真正想傳遞的.“愛”的思維吧。
“童話對思維的作用是一輩子的。愛心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認同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心理學基礎。兒童在適當的年齡閱讀通話。他們‘萬物有靈’的思維,慢慢會轉換成推己及人的同理心,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然后在合適的時候為他人提供幫助幫助。”
兒童是一處寶藏,放下自以為的已知和認識,和他們一起重新探索。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17
語文能力是教出來的,還是讀出來的?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似乎為“語文能力是讀出來的”增添了一個有力的佐證。小學畢業的作家,獲得如此成就,當然不是教出來的。可是此言一出,立即會招致反駁——莫言畢業于北師大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并獲文藝學碩士學位呢!但是,莫言似乎一點也不給教育界留“面子”,公然承認自己36歲就讀北師大,純粹是“混文憑”,根本沒好好上過課。
那么,語文能力是不是不可教呢?當然不是,語文能力可教,也不容忽視,但是真正起決定作用的不是教,而是大量的閱讀。這就是《閱讀的力量》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作者斯蒂芬·克拉生是世界著名語言學家,他通過大量研究資料,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大部分老師花了大量時間,在課堂上教字詞句、語法規則、語文知識、閱讀方法、寫作風格,基本上是浪費時間,遠不如讓孩子“自由自主閱讀”成績更突出。
“自由自主閱讀”又稱FVR,是指純粹為了閱讀而閱讀,不需寫讀書報告,也不用回答章節后的問題。若是不喜歡這本書了,也不必勉強讀完它。相對于直接教學而言,FVR是非常重要的語言教育方式。若是少了FVR,學生則很難獲得高階段的語言能力。
書中,學者Hermann的研究頗耐人尋味。他以《動物莊園》中的生詞為例,測驗兩組學生。第一組受試者以背誦方式來記憶這些單詞,第二組則是閱讀《動物莊園》這本書。事前兩組受試者都不知道要接受單詞測驗。背完單詞與讀完書一周后的測驗結果是背誦組的表現較佳,但是三周后再測,兩組受試者的表現已無分別。在前后兩次測驗時間內,背誦組的人忘掉了許多單詞,但是閱讀組的人分數反而增加了。由此可見,詞匯可以通過閱讀積累,不必專門記憶。同樣,語法知識、拼寫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可以通過自由閱讀完成,不是非教不可的。
也有人認為,只有寫才會寫,寫作能力是從實際寫作過程中培養的。克拉生則認為,寫作風格并非是從寫作經驗中產生的,而是通過閱讀產生的。如果你每天寫一頁東西,你的寫作風格或是駕駛文字的能力并不會進步。相反,人在閱讀中遇到的語言歷練遠比寫作中要多。所以,要想形成良好的寫作風格,必須通過大量的自由閱讀,并從不同風格的語言文字中去品味和模仿。
書中引用了大量的研究來證明,FVR幾乎永遠優于直接教學,不經過正式教育,僅僅依靠FVR便足夠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那么,是不是學生的學習就不需要教師呢?當然不是,作者并不是完全排斥教師的作用,而是認為教師的力氣沒有用對地方。教師的主要作用不是花大把時間掰開了揉碎了地去講,而是應該想盡一切辦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給學生提供一個無壓力閱讀的環境。當孩子因樂趣而閱讀,當他們“上了書本的鉤”時,便會不自主地、不費力地掌握大量的詞匯,提升理解能力和拼寫能力,使用復雜的語法結構,建立良好的寫作風格。
傳統的直接教學認為,學生必須先熟習語文的技能,然后才能將這些技能應用到閱讀與寫作中,但這并不是人類大腦運作的方式。正確的方式應該是為了閱讀有意義的東西,然后在閱讀中發展語文能力。我們一直弄混了因與果的關系,不是先“會讀”才會“想讀”,而是先“想讀”才能“會讀”。
討論至此,可能還會有人提出質疑:既然閱讀的力量如此強大,那為什么有人讀了大量的書,可謂學富五車,卻仍然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呢?
是的,這種現象十分普遍,原因可能是他們的閱讀一直是功利的。對他們而言,閱讀只是為了獲得信息、提取知識、應付考試,沒有真正體會到自由自主閱讀的樂趣。
同時,該書也就如何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以及方法上的指導,值得教師和家長們借鑒。
“幼年與青少年時期無所不讀的經歷,與這個人此生最后的成就有正向的關系。”由此可見,大量的自由閱讀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教師與其花費時間去講,不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于學生而言,能夠沉浸在文字與思想的趣味中,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18
今天主要閱讀了chapter2提升閱讀興趣的方法。當我們得知自主自由閱讀是有利的,能很大限度提升語文水平,包括閱讀理解、詞匯、拼讀及表達。那么提升閱讀興趣,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1、書。教室、圖書館、家里當然是書越多越好,給孩子制造親近書的機會。2、閱讀環境。舒適安靜。3、圖書館。4.大聲朗讀。5、閱讀經驗。聽故事和講故事。6、充足的閱讀時間。7、直接的鼓勵。鼓勵孩子去讀讀得懂得書籍。
七個方面提升閱讀興趣。好的培訓機構正在往這方面發展,在教室放置許多書籍,供小朋友課余時間挑選、翻看,也可以借閱。創造安靜舒適的學習閱讀環境,另一方面在家家長放錄音故事給孩子聽、鼓勵孩子閱讀等等。與我小時候相比,我們沒有多余的書籍,老師不允許看一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書籍。我們學習時候的物質條件相對滯后,語言聽力學習大多靠錄音帶,學習外語也沒有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對母語有無限的依賴性,所以即使看外文故事書,也多是關注譯文。而如今的英語閱讀,卻是要拜托依賴,全英文學習,在閱讀經驗不斷積累的情況下,自己的外語水平也會突飛猛進。
如果我是一名幼兒外語啟蒙老師,我要充分利用閱讀的偉大力量。讓我的學生在大量的“輸入”之后,鼓勵其大量輸出。和孩子家長一起鼓勵并創造良好的自主自由閱讀環境,并讓其試著講出來、大聲朗讀、寫出來。看、聽、說、讀、寫便樣樣具備了。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19
在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時,就深刻意識到閱讀對教師個人和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在實驗班開展“每生每日在家閱讀”課題實驗,鼓勵學生在家閱讀,同時也嘗試在班級帶學生一起閱讀。可是,總是覺得受英語學科限制,學生沒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或者家長沒有一定的英語水平,學生英語閱讀很難開展。自己在班里帶學生講了幾次英語故事后,覺得效果不好,就放棄了。在每次開家長會時,總是一味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再給家長一些雙語或原版的推薦書目,鼓勵家長和學生一起閱讀,其他就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了。那閱讀的效果可想而知,在家能進行英語閱讀的學生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學生和家長都反映看不懂,不知道怎么看,怎么教。我也很無奈,不知英語閱讀從何抓起,有何方法。
在本學期開學時,學校就推薦老師閱讀《閱讀的力量》一書。看到書名,第一反映就是說閱讀的重要性。心想,這誰不知道。就把它擱在一旁了。學期快要結束了,說是要上交《閱讀的力量》讀后感。迫于無奈,我翻開了這本快被我遺忘的書。沒有想到,書的序言就深深地吸引了我。翻開目錄,里面充滿了方法、數據、案例、結論。從各方面有效地實踐證實了閱讀的力量。更有對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建議,我真是后悔把它擱置。
書中介紹了一種閱讀方式——自由閱讀(FVR),又叫無壓力閱讀。即為了興趣而閱讀,而不是為了做任務。該方法不僅對學習母語有幫助,也是讓外語能力登峰造極的方法。那該如何去做呢?書中給校內的自由閱讀計劃分為三種方式:持續默讀、自主選擇閱讀、廣泛閱讀。建議教師及學生每天都自由閱讀一小段時間;以座談會的方式和學生討論讀了些什么;為自己讀的東西負點責,例如做一小段總結。
可這和英語水平的提高又有多少關系呢?書中說到:學習以第一語言閱讀是培養以第二語言閱讀的快捷方式;培養母語的語文能力對增進英語語文能力很有幫助。我恍然大悟。一直以來,為了推進“每生每日在家閱讀”課題,給學生買了很多雙語書目和原版書目。明知道學生英語詞匯有限,但還是要求學生多看英文,看到學生只看中文,我還非常嚴厲的批評,導致學生對英語閱讀有畏懼心理。我很慚愧。
我仔細思考了很久。覺得以后再做英語閱讀,還是應該買雙語繪本。簡單的原版繪本只有單詞,沒有情景。有故事性的原版繪本需要大量的語境詞語,沒有中文釋義,支撐情境的單詞學生僅靠猜不夠準確,學不到東西,不懂意思后更容易讓學生失去英語閱讀興趣。雙語繪本有中文,哪怕學生在前幾次都在看中文也沒有關系,多看幾次,中英文對照,再看英文單詞總會有印象,對意思也會有了解。當然這需要長時間的堅持、督促和鼓勵。
在學生長時間的英語雙語繪本自由閱讀后可以組織班級故事交流會,交流自己都看了哪些書,學到了哪些英文單詞,哪怕只有學到幾個單詞,都可以請學生做小老師來教一教。讓他們獲得閱讀后的成就感,也讓其他同學看到閱讀的好處。
到了高年級,有了英語寫作,更可以看出閱讀的力量。現在,高年級的學生基本寫不出什么,往往都是往課本中硬套。除了教材里的句子,再也寫不出其它。在經過大量的閱讀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有所提高,再加上閱讀中所獲得的單詞,就可以寫出內容豐富的短文。當然,我說的僅僅是內容豐富,而不一定是完全正確沒有語法錯誤。所以還要由教師進行相應的語法指導。將閱讀和教學結合在一起才會使學生完美。
我只是從書中對第二語言的學習方面進行了反思。書中還提到了很多我們應該去糾正的觀點、值得我們去實施的方法、結論。這本書真的是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賞識教育要深入教學,學會用放大鏡觀察孩子的優點,同時我們一定要充滿愛心,要懂得原諒,要學會用發現的眼光看待學生,盡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古語道:“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內心是極其敏感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本質出發,相信他們。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教育和引導。
生本教育體系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相信“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兒童人人可以創新”“兒童潛能無限”,相信“兒童的獨立性”。這些最基本的理念平時不以為然,然而今天在書中讀來竟蘊含著深厚的內涵,當然,更深刻的理解還需要自己在教學中深刻體會。期盼著在自己今后的課堂中,自己的學生也能如此的成長、如此的學習,期盼著“在美麗的教育世界里,兩個生命——兒童的生命體和知識的生命體在嬉戲游蕩,構成了整體領悟的教育樂章。”
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終身學習,不斷提升個人素質,提高個人魅力。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成長于不同的環境,擁有不同的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學生,永遠不要看到一個側面就覺得了解一個人的全部,而對學生做出不客觀的評價。我們應盡量多關心他們,從而達到進一步的了解,從生活、學習、家庭不同的方面了解他們,形成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關系。
我們還必須時刻跟隨時代的腳步,堅持生本教育理念,給學生充足的發展空間,讓其能自由的成長,在不斷學習的道路上,我一定嚴于律己,不斷進步,做新時代教育理念下的優秀教師!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20
在我家里的書柜里,整齊地擺放著許許多多的書,比如,有;《綠野仙蹤》、《資治通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昆蟲記》、《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它們并不是一頁頁無生命的白紙構成的書本,而是一股股清澈的溪流,從每一本書中滾滾而來,在每一本書里發出他它的聲音。仿佛就像按下一個電唱機的按扭,便可以使房間里充滿音樂一樣,一個人只要打開書本,就可以跨越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聆聽到智者的語言并和智者促漆談心。
在假期里,我閱讀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世界文學名著。它是一本鼓舞人的斗志、激勵人們向上的好書本。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名叫保爾·柯察金的人,他出身貧寒、自強不息、信念堅定、身殘志堅、勇斗病殘、百折不撓、奮斗到底、終獲成功,他以驚人的毅力奮斗到生命的最后時刻,即使雙目失明、四肢癱瘓,保爾·柯察金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
閱讀完這本世界文學名著之后,它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而且時刻激勵著我。今年為了確保鋼琴八級能夠順利過關,所以,每天都要練習2-3小時的鋼琴。鋼琴這東西既枯燥又單調。在練習的過程中,只要彈錯一個音,就要從頭到尾重新來幾遍,真是相當的恐怖。我往往為了要練習這個讓我“垂死掙扎”的“恐怖”東西而磨磨蹭蹭、拖延時間。有時,我甚至不想練習,而且,我時刻感覺自己像一只籠中小鳥一樣,不能玩耍,只能像一個機器人一樣彈鋼琴,為此,我對鋼琴失去了昔日的興趣,我和它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就好像是陌生人一樣,每次來到琴凳前,我就唉聲嘆氣,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哇。但是,當我想到保爾·柯察金為了練習拳擊,不知摔了多少跤,但他依舊勁頭十足,堅持練習。一想到這兒,我就感到特別慚愧,對于一個四肢健全的人來說,居然連這點困難都不能克服,不能堅持下來,我還真得向保爾好好學習呢!學習他那以驚人的毅力奮斗到生命的最后時刻,即使雙目失明、四肢癱瘓,保爾·柯察金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于是,我開始發奮圖強、堅持不懈的努力練琴。
真的:讀書,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改變生活。高爾基曾經說過:“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這表示高爾基把書當作面包,來填充饑餓,表現的是對知識的一種急切渴求,對讀書的一種狂熱愛好和絕對需求。書將一步一步伴你走上成功的臺階!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21
捧著這本書,讀著書名——《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感覺書名很調侃,不走尋常路線。翻開扉頁,居然有人能1年閱讀365本書,真是不可思議。心想:這本書我最快能多長時間讀完呢?
那天晚飯后,拿起書來進行速讀,目的是知道這本書最快多長時間讀完。這本書的大致內容像是一個人從不會讀書到讀書高手的讀書發展史,也像一個職場失意者蛻變為成功人士的自我奮斗史。對于描述性的語言,我采用速讀法;對于自認為有價值的內容,則放慢閱讀的速度。粗略算了一下,用了兩個晚上,大概兩個小時,這本書就讀完了,我也不相信自己的驚人速讀。可能是作者寫得深入淺出,讀起來很輕松;或者是因為自己的目標太明確,動機較高,效率才會大大提高。在讀書過程中,不但挑戰了自己的閱讀速度,還從書中了解到了T.H.X讀書方法和如何處理讀書倦怠期,但是留下更多的是滿腹疑問。
問題一:難道只有讀書才能使人成功嗎?這話說的是不是太絕對?畢竟影響成功的因素很多。如果讀書能使人成功這句話成立的話,究竟讀書給我們帶來的是什么?
問題二:為什么要規定100天讀33本書,1年讀100本書,甚至瘋狂到1年讀365本書的地步,這種魔鬼般的閱讀真的有意義嗎?會不會因為讀的過于倉促,囫圇吞棗,造成只有數量沒有質量呢?每天堅持不就可以嗎?為什么會有明確的數量限制呢?
這兩天這幾個問題不時地縈繞在腦海,我也曾靜下心來反復細細品味書中的文字……
作者將讀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基礎定向閱讀、加強定向閱讀、深層定向閱讀。基礎定向閱讀,是通過閱讀100本以上和自己業務領域有關的書,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加強定向閱讀,是用一年時間閱讀365本自我啟迪的圖書,以擁有成功者的思維方式。深層定向閱讀,是通過閱讀人文古典書籍使自己成為領軍人物。這就不能解釋為什么硬性規定“1年讀100本書,1年讀365本書”的緣由了,因為我們“跑得不夠快,就無法前進”——這是有名的“紅皇后效應”。前提條件是這個人必須愛讀書、會讀書,已經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不然,就要事前通過100天閱讀33本書的經歷,培養讀書的習慣。
起初,100天讀33本書,可能會有囫圇吞棗的現象,當達到一定程度,自己的讀書速度和在讀書過程中思維的反應會大幅提高。因為我們的大腦能在五百分之一秒鐘識別文字,然而遺憾的是我們卻還在用四分之一秒來識別每一個字。我們在大量閱讀的時候,即使是走馬觀花,思維也在毫無察覺中高速運轉。當達到一定量時必然會引起質的飛躍。就像作者所說“讀書和往缸里灌水是一個道理。我們在往缸里灌水時,開始一兩滴水是很不顯眼的,水到了一半的時候,再倒一兩滴還是看不出什么差異,從這個角度看無論如何缸也是灌不滿的。不過千萬不要半途而廢,試想一滴一滴地堅持灌到最后,那將會是怎樣的結果呢?”這也完全符合《10000小時天才理論》,它為我們破解了才能密碼——髓鞘質,一種神經絕緣體,被神經學家們稱為學習技能的圣環。當人們激活了某種神經機能,進入精深練習時,就搭建了正確的神經回路,這時髓鞘質就給神經回路包裹上絕緣體,髓鞘質越厚,絕緣性就越強,我們的動作和思維就越加精確和敏捷。如果人們能堅持精深練習一萬小時,就能練就世界級的技能,成為人們眼中的天才。由此可見,大量閱讀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知識本身,更是一種能力——閱讀的能力。這種能力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看問題的能力,從而改變的我們的人生。因為每一本書都是智慧的結晶,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問題的,所以站得高,看得遠。
合上書,感觸頗多,這好像是自己第一本認真思考的書籍了,這也許是好的開始。
還想和大家分享幾句書上經典語句。
一、讀書就像一天三頓飯
二、種子不生長,不會有鮮花;人不滿足,才能有成長
三、讀書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希望自己也能做到這遙不可及的夢想。
總之,讀書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應該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只有目標明確了,才會有強大的動力推動自己前進,克服重重困難,戰勝自己,成為生活的強者。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22
一陣清風拂過臉頰,送來了青青子衿的朗朗讀書聲,坐在窗臺,翻閱一張張充滿無數回憶的相片,陣陣回憶涌上心頭……。彷佛坐上多啦A夢的時光機,回到牙牙學語的孩提年代,還記得書架上擺滿各式各樣的書籍,在幼時的我眼中像堵高墻一般,而這座墻裝載了無盡的學問,偶然間,拾起一本小書,就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使我進入語言文字的奇妙世界,一開始為書中美麗生動的插畫所吸引著,三番兩次要求家人為我導讀精彩的故事內容,家人也不厭其煩的一一為我講解。每當夜深人靜,我總會要求爸媽在我睡前讀一本書,溫馨的燈光下,躺在爸爸的臂彎里,聽著媽媽像一位說書人,娓娓道出一篇篇精彩絕倫的故事,一邊徜徉在書中美妙的情節中,一邊享受這世上最難得的天倫之樂,自此開啟了我的閱讀習慣,更為我奠定良好的根基。
自從我愛上閱讀之后,每當我拿起書本,一股莫名的喜悅瞬間布滿全身上下,使我感到熱血沸騰,這種感覺就像伯樂相中良馬一般,閱讀一本好書就像找到人生中的知己,沉浸在故事的情節中,想象自己是書中的主角,恣意馳騁沙場,突破重重關卡,贏得最終的勝利,閱讀開啟知識之窗,增廣見聞,也使我找到惺惺相惜的知交。
“勇敢的一寸方士打倒厲鬼,拯救了公主……。”,每當我翻閱這本書時,總會想起當時絞盡腦汁想要讀懂這本書的模樣,那種天真無邪的模樣總令我發出會心的一笑,一開始對書本中許多的言詞不甚了解,在反復的詢問下,艱澀的文字像變魔術般的愈來愈簡單易懂,這段過程中我像是一名采礦工,經過重重的困難和挑戰,發掘了一個如同鉆石般恒久遠的閱讀方法,透過閱讀帶給我無盡的收獲與想象。書中的主角一寸方士身長雖然只有一寸大,但他憑著超凡的勇氣,打倒為非作歹的厲鬼救回公主,終于抱得美人歸,他展現出勇者不懼的精神值得我們效法與學習,當遇到困難與危機時靠著勇氣克服這些阻撓才能使我們進步。
還記得初一參加的專題報告比賽,當天,高手云集,緊張和不安的情緒使得要上臺報告的我直冒冷汗,心糾結在一塊,但事已至此,豈能回頭,只能盡力安撫不斷跳動的心和直打冷顫的身體,在緊張和不安的洗禮下,我終于完成了生平第一次的演說報告,回想起這一切,都得歸功于我的時光寶物——“一寸方士勇敢的精神與過人的機智”,這件寶物讓原本個性別扭害羞的我獲益良多,在報告過程中它使我逐漸學習勇敢的面對群眾表達自己的看法,雖然最后名次不見得理想,但我終究打開了軟弱的心房,克服恐懼并勇敢的迎接挑戰,就像大衛打敗巨人歌利達一樣,借由這次活動我得到了難得的經驗,也體會到人不因自己渺小而懷憂喪志的氣魄,或許這就是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吧!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篇23
時至今日,有多少人還有閱讀的習慣呢?
作為成年人,我們傾向于讀網絡上的快餐文字,加上圖片佐料更是美味。這種情況下,還有多少人在堅持不斷地讀紙質書呢?我們要是能了解這種閱讀的力量,對于語文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作為語文閱讀老師,我認同。
文章中主要提倡的是fvr閱讀,也就是自由自主的閱讀。因為想閱讀而閱讀,不需要寫讀書報告、回答問題、為生詞查字典。“fvr是放棄閱讀一本不喜歡的書,再另外找一本喜歡的來讀,這種閱讀方式是所有具備高識字力的人經常使用的閱讀方式。”作者深信“fvr是讓外語能力登峰造極的方法。對于學習外國語言的人,fvr是跨越初學與流利鴻溝的最佳橋梁。”
“睡前閱讀令人愉快。善于思考的人較愛閱讀。讀的越多的人越沒有“寫的恐懼”。閱讀能力好的人有更多的自由閱讀。閱讀能力跟不上的學生被要求寫更多的作業和練習,這些都只是更加深閱讀能力的鴻溝。有人念書給他聽時,即使是大學生也會變得較愛看書,及讀較好的書。大聲朗讀對增進識字力有多重功效。在家中或在學校有人規律念書給他聽的孩子,閱讀測驗和詞匯測驗的成績都會比較好。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聽人念故事書。越讀,會越愛讀。” ——種種觀點讓人感嘆啊!
看漫畫書并沒有任何害處,甚至有不少事證都指出,漫畫書可以導致閱讀更多“有意義的”書。一天一本漫畫書=一年五十萬個字。其實漫畫書中的字也可能很復雜。漫畫可以成為培養大量閱讀的手段。輕松的閱讀是不夠的,不過它們會帶領人通往更深的閱讀。不要用獎賞來鼓勵閱讀,其實這樣是是傳遞出閱讀是件不愉快,或是沒有獎品就不值得閱讀的訊息。好的讀者不會將注意力放在書中所有細節。這會造成大量的fvr也會存在識字力的落差。不過這是培養流利閱讀能力過程中值得付出的小小代價。
寫作不是從寫的過程中學的。讀得好的人也寫得好,因為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好的寫作風格。寫作風格可能不是有意識地學習而得,大部分是“吸收”來的,或者說是由閱讀中潛意識地獲得。增加寫作的量并不會影響寫作的質量。你看了之后會發現,他強調的并不是多寫,主要是要“善于觀察、善于積累、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理解他人、善于表達自己……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英文寫作”的時候,“中文寫作”都還不過關呢。”
但是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想得更徹底,并且解決問題。寫作可以幫助思考。看較多的電視和減少閱讀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電視不提供高素質的語言資訊。兒童書籍的字句遠比兒童電視節目來的復雜。電視中的語文量相當低。只有看過多電視時才有負面影響。
通過閱讀、研究、實踐,我只能說《閱讀的力量》——很好,很強大,值得老師和家長一讀,為了我們的孩子們。大家有空看一看吧。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相關文章: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08-17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范例02-23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500字11-29
閱讀的力量優秀讀后感范文06-21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1300字02-07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精選16篇)02-22
《閱讀的力量》讀后感(精選5篇)04-01
閱讀的力量論文05-08
閱讀的力量作文12-31
閱讀的力量作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