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范文(精選8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范文(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1
讀著劉良華教授的《教師專業成長》,感覺受益匪淺,特別是對“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教學智慧”這一講有著深刻感觸。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的。有的時候甚至可以與父母的影響力相提并論。學生喜歡某個教師,就會對這個教師所教的學科感興趣,就能提高該科學習成績。所以,教師能否與學生很好的溝通,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影響。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形象,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養,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以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就如劉教授所講,教師應該有人格魅力,也就是教師要有美好的內在形象。如果說較好的外在形象是學生對老師的感性認識,那么教師良好的道德修養、廣博的知識等內在的素養,就是學生對老師的理性認識。后者遠比前者更為重要,對學生的影響更為深刻和久遠。一個教師僅僅具有瀟灑的外表,而沒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那么他的形象是不可想象的。“身教勝于言教”,教師應注意自身的道德修養。因為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其自身的言談舉止、道德風貌、敬業精神、工作態度、生活作風,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榜樣示范的力量。一般說來,教師的學識越豐富,教學水平越高,學生所付出的時間越少,得到的東西越多,學生學得越易,興趣越高,效果也越好。這樣的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自然是不同一般的了。
此外,教師要與學生建立一種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教師既要注意到自己的外在儀表形象,也要具備美好的內在形象。然而如果除了上課,絕少與學生接觸,不尊重學生,不關心學生,學生就會對你敬而遠之。那么,這樣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不完美的。為此,教師應有博大的心胸、豁達的心態,要常與學生接觸交談,善于傾聽學生心聲,虛心接受學生意見;尊重、關懷和理解學生,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與學生溝通的必要途徑。
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于從不滿足的執著精神,他們始終用勝不驕敗不餒的形象去感召學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難面前,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強者。他們不會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進取,更不會沉溺于暫時失敗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他們會反思,并從反思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確立新的奮斗方向和目標,用勤奮和智慧澆灌出更豐碩的成果。實踐告訴我們,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師,必須首先做一個充滿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
以上是我讀過《教師專業成長》后最為深刻的感想,我將會以此為目標,提升內在修養,努力早日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教師。
《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2
書中說:學生只有樹立主人翁意識,才會對班級、對學校有責任感。衡量一所學校是否被學生所認同,就是看放學后學生的表現。倘若學生在放學后都是匆匆回家,沒有絲毫在校園多做停留的意愿,那么,在我看來,學生對學校是沒有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這是校方的失敗。學校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他們玩耍的地方,因此,學生每天應該是戀戀不舍地離開學校才對。但讓我很難理解的是,難得有學生在學校玩耍,老師卻總是要催促他們趕緊回家,盡管時間還早。學生只有愛上學校,才會愛上學習。
我校是初中學校,自搬入新校區五年來一直堅持,放學鈴聲一響,通校生得按班級舉著班牌排隊離校,為了維持學生離校的隊伍校方還安排了門衛、校保安、值周領導、二位值周老師專門看管,一直看管到離學校約200米遠的地方才解散隊伍學生自由回家。這樣一來,通校生一放學得排隊離校,想在學校再玩一會兒都沒有時間,如果有通校生值日生的也只能匆匆掃一下地也得跟著隊伍回家了,換句話來說,通校生掃地都來不及,有些班級只好把晚放學的打掃衛生安排給住校了。
學校這樣做也有自己的考慮:我們這里有一個地方特色,在一些學校門口移動攤點特多。學校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至少讓距離學校200米內沒有了移動攤點。
學生每次排隊離校心理是怎樣想的`呢?我想排隊的學生心理肯定是不舒服的,不認同的。大大的校門口,寬寬的馬路,來往的車輛又很少,遇到大熱天、下雨天的還得讓學生排隊離校,隊伍還要走的整整齊齊的,遲一點的要等上八九分鐘,一天要等兩次。我不知道我校這樣的安排是不是違背了教育規律,學校多數老師也一直反對這樣的制度。也向學校反映了,但學校堅持要這樣,老師想想也就算了,反正輪到自己值周一學期也就一二次,辛苦一下也就過去了。
面對曾老師的觀點,我也很想學校取消了這樣的制度,讓學生在學校多玩耍,讓學生愛上學校,愛上學習。
《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3
寒假這幾天,我有幸拜讀了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肖川同志關于《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一書,讓我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禮,境界得以升華。他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視界,睿智的語言,給我上了一堂關于教育、專業成長、人生和幸福的課,開拓了我的視野,也解決了我專業發展成長中的一些問題,發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淺。
肖教授指出教師的幸福來自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的過程也是教師的專業不斷成長的過程。教師的專業成長即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業訓練、獲得教育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專業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和執教素質,成為一個教育專業工作者的發展過程。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良好的成長環境,教師的專業成長也一樣,也需要有良好的環境,這樣教師才能獲得更多安全感和滿足感,促進專業發展。我覺得在我專業成長過程中起了最大影響的不是物質環境,而是肖教授提到的影響教師幸福人生的因素—人際關系。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生活在他人的世界里,生活在與他人共同交往的社會中,社會性是人的重要身份特征。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教師在校園生活中最經常、最主要的交往對象就是學校領導者、學生、同事和學生家長。
在我的專業成長過程中,學校的領導給予我很多的鼓勵和關懷,也給予我一定的認可,讓我感覺很溫暖和充滿不斷努力工作的力量。我感覺我們學校的同事關系特別和諧融洽,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讓人舒服又開心,而且同事們總是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援手;在我迷惑的時候給我很多鼓勵和建議,幫我走出困境;在我做得不足的時候指出我的問題所在并給以指導,這有助于我的教育專業成長。我和學生一直都是保持著友好的關系,雖然有時候他們很淘氣會惹我生氣,但是我對他們還是心存感激的,因為在解決和他們之間的摩擦的過程中,我學到了怎樣處理同類型的問題,也更加深了對他們的了解,更加懂得如何和他們接觸,他們需要的是什么?我該用什么方法才能讓他們學得更多和更開心?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潛能?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大部分家長都是很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的,對老師的工作都是積極配合的,這讓我覺得有了堅強的后盾,更加有助于我的教學,在不斷和家長接觸的過程中,不斷地掌握技巧,同時也加快了我的專業成長。因此,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了我的專業成長,同時也增加了我的職業幸福感。
在我的專業成長過程中,也曾出現過工作倦怠,那段時間每天都感覺很累,感覺課好像永遠備不完,作業堆積如山,都有著處理不完的事情,心里壓力特別地大,甚至有時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這就影響了課堂教學的精神和心情,教學質量一直無法提高,心里就變得更焦急,一著急情緒就更不好,更加處在一種惡性循環中。當時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以為是因為還沒適應教師的工作,看了此書才知道這也是教師的職業倦怠的表現,了解到它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性,這是不利于我的專業成長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要不斷用教授的話來提醒自己,“接受現實、悅納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養成專業心態中的良好心態,用積極的心態來看待世界,即使我們看的不得其實,也有積極的一面。不斷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境由心生,“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記住 “快樂是一種美德,微笑是一種力量”,拒絕職業倦怠,在教師職業發展中體驗幸福。
肖教授的書中除了為我解決了很多專業成長中的疑惑之外,還為我指明了專業成長和成熟的方向。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肖教授指出教師的“通識性知識”“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是教師知識的三塊“桶板”,而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相似于“箍桶”的“鐵條”。這樣,教師的知識之 “桶” 才能形成,也才能真正盛得了“教育之水”。“通識性知識”是教師根基性的知識,只有“讀書破萬卷”才能“根系發達”,充分地汲取大地的養分,才能使得教師的“人生之樹”枝繁葉茂,才能使教師的“教育之樹”頂天立地。閱讀使人聰慧;閱讀使人明理;閱讀使人視野開闊;閱讀可為我們教育教學滋養底氣與靈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的成長、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快樂,都可以從閱讀中得到。一個善于讀書、熱愛讀書的教師,必將影響他的學生也讀書、愛書。一個專業化的`教師,首先應當是一個一般科學文化的“繼承者”,能夠自如地應對一般性社會事務;其次應當是一個一般科學文化的“創新者”,能夠在學科知識的交叉沖突中尋找到突破口,創新、豐富和發展科學文化知識;再次還應當是一個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僅能夠開展學科專業教育,而且能夠給予學生廣泛的人文影響。我欣賞教授的比喻,也非常贊同他的看法。在讀大學的時候,我把書本看作是我的好朋友,這位好朋友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也為我解決了很多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難題,使我更加明理和享受生活的樂趣。但是在上班期間,我很多時都由于這樣那樣的理由冷落了這位朋友,導致我的“通識性知識”沒多大的長進,教學上的進步不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和這位好友形影不離,并把它教給我的知識學活,再把它傳授給我的學生。肖教授指出“本體性知識”是教師創造性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最基礎的知識。教師不僅要具備這些知識,還必須能夠達到既廣博又深刻的程度,以及結合教師廣博的“通識性知識”,形成有教師本人個體特征的“本體性知識”。他還用古老的“短板理論”即 “一只桶的裝水量,取決于最差、最短的那塊桶板” 中的“短板”來比喻“條件性知識”。教師的“條件性知識”主要由幫助教師認識教育對象、教育教學活動和開展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構成。“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被稱為教師成功進行教育教學的“條件性知識”。由書可見,我們在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存在著“先天不足”,所以必須通過課改改變這種現象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增長這兩方面的知識,以修補這塊“短板”保證我們知識之 “桶”的“教育之水”充足。最后,肖教授還指出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知識基礎。如果一位教師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那么他就必須重視自身實踐性知識的完善和更新。從教師的職業狀況和個人有意識的專業發展角度來說,較為便捷有效途徑有“從寫詳案開始,從寫反思收獲、教學敘事研究和積極參與教育實驗。
肖教授的書猶如一股春風,喚起了我心中對教育的熱情;猶如一陣春雨,洗去了我專業發展中煩惱;猶如春天和煦的陽光,照亮了我的心靈,指明了我以后專業發展的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不斷努力,爭取做一名幸福的老師,教育出一群學得幸福的學生。
《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4
假期前學院要求每一位教師認真閱讀一本書并寫出讀書體會。借著這次的要求,在暑期中,我認真拜讀了肖川教授關于《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的這本書,看后常常為書里那些意蘊深長的人生哲理所感動。幸福的真義到底是什么?教師的幸福源泉在哪里?校長為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發展應該做些什么?可以說,肖川教授給我上了一堂關于教育、專業成長、人生和幸福的課,發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淺。
肖川教授認為一所好學校的重要指標是,首先,看一所學校能不能讓所有的學生獲得成功。其次看一所學校能否成為社會大家庭中富有建設性的成員。第三,就是看一所學校能不能讓所有的教師體驗到作為生活者的幸福感和職業的內在尊嚴。書中一再強調,一定要關注師生校園生活的質量。一個好校長,要做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使我們的學校首先對教師來說變得更有吸引力、更有親和力。
肖川教授在書中對影響教師生活的幸福指數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評價一位教師是否幸福,主要從身心愉悅程度和精神充實程度兩個方面來進行判定。他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包括三個緯度,即觀念、行為和個性。其中觀念包括心態和理論學習。他指出,教師要想追求職業的幸福感和人生的幸福,就得有一個健康的心態,而健康心態的擁有從“十六字”上獲取:接受現實;悅納自己;心存感激;追求卓越。他特別指出,擁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費時間去處理內心的掙扎;擁有樂觀的心態的人,不會將精力浪費在對付情緒的起伏上;擁有健康的自我形象的人,不會浪費心力去在乎別人的評頭品足;擁有進取的人生態度的人,不必浪費心力去擔心未來風雨;擁有穩定的精神情緒的人,不會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擁有積極的自我肯定的人,不必浪費精力去尋找外在的`肯定。這無疑是肖川教授饋贈給我們的一杯清茶,一杯醇酒,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肖川教授認為,教師的幸福來自于教育教學的工作;教師的幸福來自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教師的幸福來自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的幸福來自教師的教育研究;教師的幸福來自善好的學校生活。在書的各章節中,肖教授從完善教師知識結構;因材施教,從轉變學生觀開始;課堂管理與班級管理;良好的家校溝通等角度論述了教師如何在專業發展中實現自己的幸福人生。
是的,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幸福人生的營造可以相互促進,形成一個良好循環。一個能夠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師也更有可能以更積極和光明的心態,更飽滿的熱情關注自己的專業成長。
為了文明的進步,為了我們能享有更高的生活品質,為了能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全社會都應該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切實提高教師的各方面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從我們教師自身來說,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用我們過硬的本領和良好的風范贏得整個社會的信任和尊重,不僅完全可能的,也是是十分必要的。因為,有為才會有位,有為生活也才會有滋有味。
《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5
假期里,我讀了《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這本書,肖川老師從理論聯系實際的告 訴了我,什么是教師的幸福。
原來的我一直覺得教師就是一個職業,是我的工作,沒有和幸福聯系在一起,雖然我一直都很希望當一名老師,而且很喜歡我的工作,但是工作時間長了,慢慢的體會到了職業倦怠,有點感到疲倦,但又不知道該如何改變。
讀完這本書之后,我仿佛找到了我的出路,一直以后,人們都在尋找幸福,到底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種感覺,敞開心靈去感受,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就是一種充實、閑適,沒有空虛感、匱乏感、無聊感,沒有內在的緊張、焦慮;幸福就是內心的平安,自由自在。教師的幸福感來自教育教學的工作和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首先我的幸福感來源于我的學生,當我的學生們和我有互動的時候,當學生們在經過訓練之后有了好習慣的時候,當學生們課下可以和我開心的聊天的時候,我覺得我是幸福的。
要想消除我的職業倦怠,我的方法就是讀書。這幾年,我讀了很多關于孩子的書,也參加了很多關于孩子的講座,剛開始是為了我自己的孩子,可是學習了之后我發現我學習的這些東西竟然消除了我的職業倦怠,讓我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通過學習感覺統合,我理解了后進生為什么自己不能控制的走神,手里玩東西,甚至更嚴重的是多動癥,自閉癥等,這些都是他先天的有一定的缺陷,感覺失調,然后后天又沒有經過訓練,家里也沒有重視,其實他們已經很可憐了,所以當我理解了他們之后,我忽然發現我的脾氣變好了,我有耐心了,而且特別想去嘗試著去幫助他們。我想我找到了更好的幫助我的學生的.方法。
改變心態,不斷學習。不光學習心理方面的知識,在我的專業英語教學方面我也一直在不斷探索。同樣因為兒子的緣故,我開始研究了幼兒英語的教學。其實幼兒學英語就和我們的三年級學生學英語一樣,都是初學者。對于初學者,該如何學習英語?現在我們的各種培訓機構都有開設幼兒英語,有洪恩,劍橋等等,但是大多數英語教學方式還是我們原來的老辦法,一節課,學習一些單詞,學兩句話。我覺得這遠遠不夠,他們仍然在延續我們以前的學習方式———翻譯式學習。現在回想一下,我自己的學習過程就是翻譯式的學習過程,當我想要說一句話,我要先在腦子里有漢語,然后再一個詞一個詞翻譯成英語,所以,當我們和外國人交流的時候,我們就會反應很慢或者聽不懂。而且我們學習的東西都是中國式英語,很多單詞或表達方式外國人根本不用了或很少用,而人家常用的我們卻不知道。教材太老了。于是我開始搜尋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學習英語能不能像我們學習漢語一樣呢?其實英語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在大量的聽和讀的基礎之上的,從小我們應該給孩子尋找英文原版的東西。比如先聽,磨耳朵,聽大量的英文兒歌,在兒歌中孩子可以接觸到很多的詞匯,也許孩子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他可以會唱,最后甚至會讀。看英文繪本,可以從雙語的開始看起,不要告訴他這是蘋果,這是帽子,只是讀出來,孩子在看圖的時候就可以猜出來的。通過讀書,孩子學會了很多的詞匯。但是這些詞匯絕對不是單獨孤立的出現的,比如看見蘋果,他的腦袋里不是先出現“蘋果”兩個字,然后再出現apple,而是直接出現apple,這樣就大大縮短了他的反應時間。其實總結一句話,就是學習任何東西都要在情境中去學習,而不能只是翻譯式學習。
其實通過這些學習,我的教學工作也有了進步,比如在上課時我注意給孩子們設置情景,比如我適當增加一些游戲環節,讓孩子們更有興趣。在我的英語課堂中,也許在別人看來好像沒有多大變化,但是我自己覺得是有很大變化,而且效果要慢慢的顯現。我想,盡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英語吧!我在盡力的向這個方向努力,學生開心,我自己也樂在其中,這就是幸福吧。
最后,我想說,人要永遠處于一種學習的狀態!我經常對我的老公和兒子說這句話。越到年紀大了也許越不愛學習,覺得反正這么大歲數了,就這樣吧!但是我覺得不管你學習什么,只要你感興趣的,應該要不斷學習,學習之后會有新的發現,新的視角,也會有新的快樂!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幸福!
《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6
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這本書中,你看不到任何矯揉造作和一絲假大空的理論,有的都是每位老師成功、失敗的真實再現,有的都是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學習、交流、進步的踏實足跡:朱國紅老師經歷“差點被家長哄下臺”后奮起,終于“網絡讓她一炮打紅”;張志愿老師的“心在守望中跳動”,那是老師的老師感動了老師,而后萌發的一粒心靈春芽。這一篇篇成長、教育的案例,分明是他們真情的流露,真愛的.付出。
在同事眼中,我也曾是個不算“失敗”的教育者,因為有一點得到了大家的首肯:盡管我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可幾年下來,幾乎每屆都有學生與我保持聯系,這是一筆財富,我也對此感到欣慰。然而最近我卻出現了思想波折:與學生交流交心,花去了我不少的業余時間和精力;有些學生的年幼和小孩子氣“惹”得我有時感到厭煩和失去耐心……閱讀了這本書后,我覺得心中暢然了許多,清靜了許多,甚至自感有些超脫。為什么人家能在教育實踐中“路越走越寬,景色越來越宜人”,而我卻“淺嘗輒止”了呢?
是什么使得他們在成績斐然面前,仍然謙遜、熱情地守望在那片精神的自留地,辛勤地筆耕不止,仍然一路狂奔,一路癡迷,一路沉思在平凡的教育中?是愛!蘇霍姆林斯基把老師熱愛學生視為“教育的奧秘”,陶行知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李鎮西用愛心去編織教育。在書中的30位同行身上,我同樣讀到了“孩子,你也是一棵舒枝展葉的小樹”的呼喚,“我能看到最幸福的事”的笑容,“不要在冬天把樹砍倒”的心底祈求和聲聲“我的孩子們”…… 他們是愛心教育的踐行者。身處這個被視為人文缺失的年代,身處這個關系下一代的教育崗位,我逐漸明了,教育需要“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教育的愛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付出。
今天我是一只井底蛙,慶幸的是現在我意識到了這一點。知恥而后勇,希望明天我的學生能對我有這樣的評價: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我想那也就足夠了。
《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7
“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一個教師,更應該以書為友,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我利用假期讀了肖川老師所著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
翻開書目,我就被吸引了,從目錄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幸福教師的“兵法全書”:“教師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做會當家長的教師”……每一個題目都讓我想盡快了解里面的內容,于是靜下心來,慢慢翻閱、品味。頗有感觸,文章內容豐富,文筆清晰,構思精巧。正如書中所說,教育是打造靈魂的事業!追求卓越是教師體現教師職幸福的過程。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教師應該樹立職業理想,熱愛教育事業,正是各種任務和壓力,不斷進取,從身邊小事做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民族的振興靠教育,教育發展靠教師,教師素質高低直接影響教育質量的優劣。在工作崗位上,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第一輯的開篇絮語中,作者談到,“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望事業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這才是把我們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而“學校教育不能讓自己的學生胸中充滿雄心和壯志,那么,這將是最失敗的教育!”真是語出驚人!原來我一直以為學校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如何做人呢。作者高瞻遠矚看教育,給我們指出了教育的終極目標和最高境界。是啊!作為教師如果沒有這樣的思想和意識,就很難培養出雄心壯志的學生,就不能引領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努力!
要培養卓越的學生就要做卓越的教師。如何做卓越的教師?作者引用了一個個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訴我們要進行專業發展的六項修煉,如開發潛能,愛崗敬業,勇于實踐、善于反思、博覽群書、加強研究等。其中對我思想觸及最大的是第二項修煉“愛我所選終不悔”。回想自己從教15年的經歷,雖然曾多次抱怨工作的辛苦,但我始終沒有離開教育崗位,而且一直奮戰在教學一線,憑的是什么?還不就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啊!既然不能“選我所愛”,那就干脆“愛我所選”,因為“教師是一種使人類和自己都變得更美好的職業;是一種不僅具有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內在的尊嚴與歡樂的職業。”今后,我將一如既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直到自己職業生涯的結束。
本書最吸引我的還是第二輯“做幸福的教師”。作者用輕松活潑的筆調,生動流暢的語言,巧妙地將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融入其中,告訴我們如何進行心理健康的調適,如何學做幸福的教師。如作者說:“不是你面對的東西決定你的幸福,而是你面對的方式決定你的幸福”。作者教給我們的方法有:學會陽光思考,學會人際交往,學會開心工作,學會開心生活,尤其是如何學會開心地工作對我們的指導意義重大。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每天重復著許多相同的工作,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難免有些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我們將本職工作當作一門藝術去研究,去追求,我們就會覺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工作是那么的快樂!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承受冷落,學會歷經磨難,學會創新工作,我們就能體會“工作著是快樂的!”的內涵。
當然快樂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開心的生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精神及其豐富的人,他們才能成為幸福的人”。作為教師,我們的生活中除了適當的休閑和積極的運動以外,恐怕只有讀書能使我們最開心和最充實了。作者告訴我們:“讀一本好書,是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人只有一生,但只有一生是不夠的,我們要在優秀的作品中再活一次,甚至再活十次,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讀書使我們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寬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愛,我們的境界提高了,我們的胸懷寬廣了,我們能不開心和幸福嗎?
當然,本書中還有一些部分專門敘寫如何做會育人的班主任,如何做會當家長的教師等等,時間關系,我還沒有認真閱讀,但其中的一些精彩語言我已摘錄如下,以便以后細細品味:
對一名教師來說,推動其教育事業發展應該有兩個輪子,一個叫做“情感”,一個叫做“思考”“尊重、信任、理解、是每一個孩子精神生命所必需的陽光、空氣和水,是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的感情也會消融。”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成長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反思也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
有同行說:“讀《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如同聽一位富有思想又極其有演講水平的朋友的演講,一會兒激情澎湃,一會兒娓娓細語,一會兒諄諄教誨,一會兒促膝談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這次全校同讀一本書的機會,好好研讀,相信每個人都能從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不斷促進自己的健康成長。
《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8
在朋友冬雪春雨的博客上,轉載了這篇文章,內容不長,寥寥數語,卻讓人豁然開朗。把它置頂,放在打開博客就能看到的地方,算是警醒。
其中“教育寫作”讓我感慨良多。對于自己教育教學中各種問題的反思都可以記錄下來,在寫作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剖析,長期堅持,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經也信誓旦旦地堅持寫,可后來繁雜的事情多了、身體健康也出現了各種不太良的信號,想到的好多事情都不能堅持記錄下來。每每想起來都感覺遺憾,也許這就是普通人跟名師專家的區別,一件事情,堅持去做跟偶爾做,效果不會相同。
“專業閱讀”,平常也屬于比較愛讀書的——可閱讀的時間總是不能保障,一本書讀好久,有時還會中途停止……于是深知自己的底蘊不夠深厚,老有一種岌岌可危的感覺。特別是這次在濟南參加研修,晚上研討時組長的一個調查“說說你都讀過哪些專業的書籍”——交流之下,更覺惶恐。當晚在亞馬遜訂了四本書,現在已陸續收到,看著那四本書,真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讀的第一本用報紙小心地包了書皮,現在已經開始閱讀,在讀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一種力量,那是不讀書時所沒有的……
“偶像”,記得多年前,我還剛剛二十幾歲,第一次在錄像上看到吳正憲老師講的一節《面積和面積單位》,被吳老師課堂上的那種激情和親和力深深打動,吳老師的課堂是那么有趣、那么有味道、那么受孩子們歡迎,就像有一種魔力一樣,深深吸引著上課的孩子們,也吸引著聽課的'老師。那時我還剛剛教數學不久,因為是幼師畢業,身上天生有一種當好“孩子王”的愿望——打實習時,就感覺自己的生命中有一種力量,我會用我的愛去善待每一個孩子,我要讓孩子們在我的課堂上充滿力量、快樂成長……當看到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時,才意識到要能讓課堂上充滿愛,絕對不是只有心中的沖動,更多的應該是趕緊讓自己汲取能量,才有可能做一個像吳老師這樣的好老師,真正讓愛灑滿自己的課堂。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參加多種培訓活動努力學習,以后陸續又聽過好多專家的課,特別是吳正憲老師,在很多學習活動中,都能現場看到吳老師執教,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向她學習的信念。讀了這篇文章才明白,對偶像除了熱愛和崇拜,還要研究,研究偶像的言行、教學實踐——這樣才能進步得快!于是給自己定下目標,從現在開始,讀吳正憲老師的書、研究吳老師的課堂,向她學習,哪怕只能進步一點點……
【《教師專業成長》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師工作及專業成長總結10-17
教師專業成長總結11-18
教學反思:專業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作用04-24
教師專業成長個人總結10-15
教師專業成長計劃12-22
教師個人專業成長計劃03-09
教師專業成長評價方案03-28
教師專業成長培訓總結09-08
教師專業成長總結(精選10篇)09-29
教師個人專業成長總結(精選20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