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精選21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1
前段時間看過國防大學政治委員、空軍上將劉亞洲寫的一篇文章“政治教育啥也沒用,因為假,所以深入不了人心”。講的就是言行不一,教養不一就達不到教育人,培養人的目的,部隊政治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亦是如此。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在他幼小的心靈當中留下深深的痕跡。有時候你一個無傷大雅的動作,一個無可厚非的`習慣,都可能被孩子帶進今后的生活,伴隨他走完自己的人生旅途。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道理就在于此。
記得有次我們一家三口外出散步,因為爸爸那幾天感冒了,總是咳嗽,隨口在路邊的綠化帶邊吐了口痰,女兒默默的看著,一會后,她也在綠化帶邊吐了口痰,媽媽問:“怎么回事?跟誰學的?”孩子理所當然的說:“跟爸爸學的啊!爸爸剛才就這么做的啊?”爸爸和媽媽相視無語。同時意識到身教的重要性,因為媽媽一直在跟孩子說不可以隨地吐痰,爸爸的一個行為,讓媽媽的千言萬語變得那么蒼白無力。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應該是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父母親是離孩子最“近”的人,因此,要讓孩子形成一個正確的道德標準,為人父母者就應該棄“墨”從“朱”,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從而使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學習生活習慣在孩子的身上產生影響。
我們知道模仿是孩子特別突出的一個心理特點。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以自己的言行舉止做表率。在現實生活中,父母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不要對著孩子是一套,背著孩子又是一套。二是要注意父母之間有矛盾和爭吵時,避開孩子。三是不要在家庭瑣事上,相互扯皮、爭吵。四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謊話或者說大話。五是不要不分場合批評孩子的過錯,以至于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六是在孩子面前,不要以冷淡的態度待人接物。
“夫下之化上,疾于影響,舉措不可不審也”,意思是下級仿效上級,比“影之隨行,響之應聲”還要迅疾,不能不慎重。父母就是孩子的“晴雨表”,當發現孩子身上出現不好的行為時,首先應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和孩子一起健康、快樂成長。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2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本身就是我們所有家長為之暗暗努力之目標。在當今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我們能為孩子操勞的不僅僅是衣食住行的圓滿,更關鍵的是要輔助孩子練就一身可以萬夫不當的本領。因此,如何做家長、做“好”家長成為了我們為人父母后最大的課題,乃至是一生的追逐!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及眾家之所長,運用詳實的事例、深入淺出的剖析;摘錄具有前瞻性、指導性的總結、警句給我們以振奮和警醒;內容豐富、概括全面,從全視角為我們的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初讀,為內容的豐富與多彩而愛不釋手。再讀,為書中觀點、建議的現實指導意義而自我審視。書籍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聽了朋友的諄諄諍言,該行動起來的是我們。
作為一名家長,我們的責任和使命無從挑選,無從逃避,既然選擇了就要微笑著、享受著勇敢地擔起這份重擔。社會在不斷地進步,我們在時代的大潮中躑躅前行,家庭教育也越來越真切地提到了最為關鍵的位置。沒有一個人是主觀不想做好,而是客觀現實中太多的誤區。
作為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我最深的感觸是,好家長是做出來的,更是學出來的。從兒子上小學開始,雖然我刻意地學習了很多關于如何指導孩子的方法,可是實踐中能用上的,能正確使用的,能持之以恒的太少太少。為什么?當然,我們得承認的是,我們自身的成長環境不同,我們的認知能力不同,甚至是我們的閱歷也不同,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方法都與書本上的有很大的差別。
那么,我想我要做的是:在我自身現有的能力基礎上,融會貫通,把這些先進的理念、好的方法,融合到我和兒子真實的生活狀態中,既要遵循又要創新。
說到“講道理”、論到“讀書”,我想我和更多的家長一樣,非常認真而努力,但不是說我們努力了就可以了,我認為這是一種“偽”努力、“偽”認真,家庭教育的對象是孩子,我們更需要解決的是我們的“對象”是否接受、感知我們給予他們的這種教育。我想怎樣和孩子共同認知,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則更為重要和關鍵。
這本書另一個特點“全”。所謂全,涵蓋非常廣,一遍一遍讀過來,往往是后脊梁冒冷汗,我之前的太多做法簡直就是罪大惡極呀!
現在對孩子的影響要是扭轉不過來怎么辦?以前的錯誤怎樣彌補與糾正?我改還來得及嗎?等等糾結。
人往往在糾結后感悟才最真切,這一段時間以來,我感覺自己的聲調低了,在掌控不了自己脾氣的時候,我選擇去侍弄花草,以至于我家里現在是花草為患。但欣喜的.是,我感覺到了自己的改變,我也悄悄觀察兒子的變化,在我平靜了一個星期后,在我溫柔了一個禮拜后,他也不那么急躁了,有時還會和我認真地說上幾句“大人話”。例如:這周老公出差4天,每天早飯時,他依然在挑剔,但好在看在我盡心盡力的份上給了我及格的分數。周四早上,我做的面條,可圈可點吧!(自認為),他吃著飯,忽然說了一句“媽媽,您以后能對我和爸爸不那么講原則,行嗎?”聽后,我一愣,但又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說:“能先吃飯嗎?這個問題晚上討論。”他嘆了口氣,繼續吃飯。諸如此類的語言集錦還非常多,我知道很多時候,我選擇了逃避,但這終究不是辦法!
如何低下身來,何時低,怎樣低,低多少?這可真得理論聯系實際,要講科學,要有技巧。既要保有一顆童心還要給孩子能認可的指導,真的挺難的。再難也要做,還要認真做,開心做,摸索著、探究著,同時又興奮著、驕傲著、快樂著――
這本《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對于我而言恰如甘霖,給予我在家庭教育方面全方位地指導。這里既有兒童心理分析,又有問題解決之法;既有詳實的案例解析,又有觀點剖析。集眾家之言,集眾家之長,讀后感覺既有現實指導意義又不乏先進理念的灌輸。
再次,暗暗篤定,做個好媽媽,做個合格的家長,絕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在此,感謝笑笑老師的真誠推薦!感念笑笑老師貼心的關照……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3
在仔細閱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后,發現它確實是一本操作性、指導性、實用性和專業性于一身的好書。翻開這本書,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個的小標題,讓我們覺得一目了然,不由得產生一些共鳴。還有書中有許多的小故事更是很吸引人,把家庭教育理念都以真實的實例展現給我們,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的運用和操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家庭教育。書中有一篇可怕的“比較”很吸引我,文章中指出了三種可怕的“比較”后會產生的負面影響。首先第一個指出了比較造就喜歡“攀比”的孩子,有兩個孩子的媽媽在路上相遇,開始“比較”起來,結果到了幼兒園里,這兩個孩子也開始“比較”起來,這樣的現象我們在平時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是不難發現的,孩子之間會說:“我的裙子很貴的,我媽媽買的。”另一個孩子會說:“我家里有一條比你的還要漂亮。”
其實家長會對孩子之間的比較感到無奈和不解,他們怎么也想不通,這么一丁點的孩子竟然也學會比吃、比穿、比誰家房子裝修的好,其實家長不知,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媽媽之間在“比較”,孩子當然很快地就學會了,他們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還有這樣一個實例說一個孩子一直喜歡看電視,媽媽就說:“你就知道看電視,你看妹妹多聽話,一回來就練習彈琴……”當這個孩子一聽媽媽這樣說,立刻就不高興起來,就想難道自己就真的是一無是處嗎?媽媽的話讓他很傷心。
其實在生活中,會出現很多這樣的情況,家長喜歡在別人面前“數落”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產生“處處不如人”的想法,這一點其實作為老師也是值得深思的,當一個學生經常犯錯誤,我們要找出原因,不能橫沖直撞地去責怪他,更不能說一些與他人比較的話,因為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較重,孩子的自信就會不知不覺地被逐步削弱,長此下去甚至會自暴自棄。最后一種負面影響是比較會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壓力,其實愛比較的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強,當孩子不如人意時,他們往往會對孩子產生強烈的失望情緒,反過來想,有的孩子為了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同,他們也總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別的孩子更好,一旦別的孩子超過自己是,也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
縱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學習,在與孩子溝通方面,我們知道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要思考問題,尊重孩子的獨特性,放棄比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和個性,所以每個孩子都應該在自己的基礎上去發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復制品。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不會輸在家庭教育上,我們的孩子才會更加健康、樂觀、向上。
好父母、好老師都是學出來的,我相信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澆灌下我們的孩子一定能茁壯成長。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4
轉眼間孩子已由“呀呀學語”的小豆丁成長為“處處說不”的毛頭小子,隨之各個方面的“問題”也就一個接著一個的冒了出來,初為人母的喜悅也隨著這些“問題”漸漸消失,惆悵慢慢的多了起來,好在此時學校給家長推薦了這本好書——《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我的惆悵也在這不斷地學習中慢慢消失。
當孩子剛剛跨入學校大門時,寫家庭作業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可后來作業越來越多,孩子起初的新鮮感沒了,厭煩悄悄的襲來,看著孩子一邊寫作業一邊發脾氣,我又氣又急,有時候甚至被他逼到了“大吼大叫”,當我“軟硬兼施”后孩子還是該怎么樣就怎么樣,我無奈極了。恰在這時我讀了《克服厭學的辦法是找到好感覺》一文,我試著去接納孩子,接納孩子的一切,給他積極的、正面的評價和建議,讓孩子從學習中找到自信和成功感。當孩子寫作業發脾氣時,我首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平靜的去面對,然后等孩子發完脾氣后,就將孩子摟入懷中說:“怎么樣?火發完了舒服點沒?人是需要發泄的,想發泄的就發泄出來,像你剛才那樣。”心平氣和的安撫孩子,順便在夸他兩句:“孩子,雖然作業很多,但是你寫的還不錯的,你看看擦痕少了,書寫也很規范。你呀,可以把寫作業當成平時最愛玩的打仗游戲,把它們當做是你的敵人,寫完一項說明你打贏了一場,全部寫完之后,看看你用了多長時間打贏了多少場勝仗,好嗎?”孩子聽完我的話,剛才的激動情緒完全沒有了,而是喜悅的接受了作業。開始的幾天,孩子還是會有不耐其煩的情緒,這時的我學會了接納他的發火,不再對他吼叫,而是心平氣和的提醒他一下,一個星期下來,孩子嘴里的“煩死了,討厭死了”逐漸的消失了,我也做到了真正不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媽媽。那天孩子寫完作業后,我開玩笑的問孩子:“請問昊昊先生,最近成功打敗了很多敵人,能談談你的感想嗎?”兒子被我一句問話弄得不好意思了,說:“老媽,您的這招太管用了!”我順勢對兒子說:“怎么樣?以后愿不愿意讓媽媽給你出主意?遇到事情還愿不愿意聽聽媽媽怎么說?”兒子認真的點點頭。
在當下的社會體系中,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也就是這種心態促使著我們每天只知道盯著孩子的.錯誤、弱點,拼命讓孩子改進、提升,由此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也使得孩子與家長存有代溝,讓本該積極向上的孩子消極了,讓付出了很多的我們傷心了。其實這些都是和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方法息息相關的。現在的時代也要求我們終生學習,但很多時候我們也不喜歡學。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里有一個秘密:就是你在童年時受到了學習的傷害。也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老師,用傳統的教育方法使我們受到了學習的傷害。當我們長大了,有了孩子,我們也在用同樣的傳統教育方法傷害我們的孩子。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對家長來說是積年累月的長久考驗。我深知自己的孩子身上還有不少缺點和不足,未來的路還很漫長。作為家長,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讓我們在《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陪伴下共同成長。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5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讀《必須教你的孩子承受挫折有感》一次考試考砸了,就自暴自棄,甚至想到了死;受到父母或考試的批評就離家出走;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垂頭喪氣。無精打采。
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讓我們不得不感嘆:我們的'孩子們,你們到底怎么了?人的一生注定要于各種困難。挫折相遇,關鍵是面對挫折持什么態度,正視困難。挫折,奮起搏斗,面對困難和挫折仍然斗志昂揚,就會從中培養勇氣,提高能力,使意志更堅強,情緒更飽滿。相反,害怕困難,回避挫折,就會不堪一擊,或一蹶不振。有一首歌里面唱的好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6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之《不要為你的孩子安排一生》:一轉眼孩子踏進初中校門已3月有余,孩子從思想單純的童年到青春懵懂的少年,無論孩子還是身為家長的我都有些措手不及。多門學科學習的緊張性,知識點掌握的牢靠性,無形之中對孩子來說開啟了自我挑戰模式,而我也不斷的尋找著所謂的捷徑!
起初我懷著急于求成的想法盲目的替孩子做決定,向無頭蒼蠅的亂投門后來妻子向我推薦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從書中我了解到了現代初中生的學習過程、思維方式、綜合素質培養及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讓我意識到不能用70、80年代的'教育模式來要求00后。所以我們要做到“放手”與“引導”雙管齊下的方法,即通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來引導學習節奏,又結合日常生活來體驗、試錯、確認、反思等最終發現事物的內在規律擁有探索未知的能力,因此讓孩子收獲更多的經驗與信心,有自信才會更優秀也希望我們率先成為更優秀的家長而一同努力!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7
第一次翻開《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是,心中并沒有太多的期望。感覺就是學校在推銷的普通的教育從書,而已,仔細閱讀后,我卻大吃一驚,發現這本書講的太好了。使我不由自主得對自己的教育方法產生了懷疑。
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一個欄目“父母講堂”中的幾句話很值得借鑒:
1、好父母是學出來的;
2、好孩子是教育出來的;
3、好習慣是培養出來的;
4、好成績是幫出來的;
5、好的溝通是聽出來。
的確,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保障。
通過學習這本書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一疼愛孩子但不要溺愛。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生活條件,物質條件,比我們哪個時代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做父母的時常要提醒自己,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盡量滿足,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應積極引導,講清道理,決不遷就。二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一正確鼓勵為住。對孩子要實行少批評,多鼓勵為主。三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父母要善于觀察和感悟孩子的愛好。如:唱歌,畫畫,跳舞等等。限度的`發覺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四家庭講民主,家長一身作則,做孩子的朋友。我認為,我們家長不僅是孩子的父母,還應該成為孩子的朋友。
作為父母應該言行一致。從小教育孩子不要撒謊,作到誠實守信。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如:不講臟話,努力工作積極參加家務勞動,不打罵孩子等。五注重孩子的人格,道德的培養。家長應盡量,盡力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團結協作,用于承擔過錯。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希望孩子能成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會努力配合老師的教育,為孩子的明天,未來創造良好的環境而努力。通過學習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精心編織美好的未來吧。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8
非常感謝學校的“綠色讀書漂流愛心”的活動,讓我有機會用心地閱讀并學習了這樣一本好書《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是一本難得的家庭教育教程,內容涵蓋了中外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親子溝通藝術、學習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疏導、家教經典案例等各個方面,把包括了幼兒園入園教育到青春期的孩子成長特點及疑難問題解答都展示給家長。可以說是把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恰到好處,而且還是一本與時俱進的一本書,把當前的社會熱點、教育難點也納入其中,讓我讀來如醍醐灌頂,收益良多。
現在就我讀書感受分享一下,希望和其他家長們一起在家庭教育上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上不足之處,也請指正。
一、讓我不寒而栗的家庭教育狀況
讀書進行中,最常有的一種感覺是不寒而栗。因為在讀書的進程中,越來越感覺“父母”這一職業的重要性,而在這一職業生涯中,我們卻是沒有培訓就直接上崗了。我們在孩子出生的初期沒有給與足夠的陪伴,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交給了老人看管;孩子成長期間沒有給與足夠的尊重和理解,多以父母的口吻對待孩子;在孩子學習的期間,沒有跟孩子同步成長;在孩子的習慣養成方面,不算是一個優秀的榜樣。如果給自己打分的話,給自己及格就是高分了。就是這樣的剛剛在及格線上的家長,卻希望孩子是個優秀的學生,說來,真的慚愧。做父母是一輩子的職業,我以后要放下家長的架子,虛心學習,既育兒,又育己。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共同進步。
二、家庭教育的核心,來源于父母
孩子的素質,主要來源于父母,來源于父母的言傳身教。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人格養成,素質高低,更主要還是來源于家庭教育的熏陶,沒有優良的家庭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所以,不能一味地把教育推給學校和老師,家長應該負起家長應負的責任。孩子的可塑性極強,父母是孩子最初的人生榜樣。父母生活的態度、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時刻影響著孩子,孩子的言行舉止真實地反映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同樣,問題孩子的產生,主要源于問題家長。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孩子的問題,百分之百是父母的問題。家庭教育,源于家長的一言一行,所以家長自身教育好了,才能教育好的孩子,這是源頭所在。就我情況來說,孩子的好習慣之一是讀書,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經常給她讀書,有時讀長篇故事,每天就讀幾篇,慢慢的孩子也喜歡讀書,經常在晚睡前,人手一本書,讀完入睡。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孩子重復地說了一句不太積極的話“這不可能!”,我感覺不是很好。于是我就告訴她以后不要說了,她對我:“可是媽媽,為什么你可以說呢?”我才發現,原來那段時間里,我說的頻次確實不少。原來孩子是受我的影響。我們最后約定一起改掉這句口頭禪,說一些積極向上的話。真的應了書中的那句話了:“改變孩子,先要改變父母”。而改變,必須從現在開始,馬上開始。
三、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讓孩子成為孩子
曾經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攀比,讓孩子憎惡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希望孩子學這學那,去完成自己沒有完成的夢想,希望給孩子自己童年向往而沒得到的一切……這是現在家長,包括我經常犯的毛病。我們總是希望以一種“補”的心態對待孩子。但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不能揠苗助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年齡特點,給孩子合理的期望和要求,讓孩子呆在童年里。我們應該情緒平和地對待孩子,不讓孩子彌補家長童年的缺失,讓孩子度過屬于自己的童年。
四、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我所想出的答案是:讓他成長為有能力獨立生活、并去追逐自己夢想的人。寫到這樣,我想起了著名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中的一段話:“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話,說得既令人心酸又無奈,可是我們家庭的目的,不就如此嗎?為了讓他有能力、有勇氣,獨自上路,走向未來。我們最后能做的,只能目送著他們漸行漸遠。而在我們能夠陪伴的日子里,則要竭盡全力,讓孩子們學會自我保護、學會獨立生存、學會熱愛生活、學會敬畏自然、學會尊重他人、學會融入社會、學會情緒處理、學會心理梳理、學會面對挫折……學會我們所能想到的一切。
印象特別深的是本書每頁的頁腳都寫著“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是在告訴我們,不能抱怨孩子有問題,我們要從自身找原因。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我們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系統地學習教育方法,并應用在家庭教育上。只有掌握了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成為合格的家長,才能助孩子健康成長。和孩子相伴而行的寶貴日子,我們既要珍惜、又要重視,把家庭教育的每一件事做好,給孩子面對人生的信心和勇氣,讓孩子在人生的海洋里揚帆遠航、乘風破浪。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9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每頁的頁腳都寫著“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對此,我感觸頗深。我相信,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澆灌下,在四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教育理念下,我們的孩子一定能茁壯成長,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教育的重要一環。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世界觀、道德觀逐步形成。家長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責任感、有愛心的人。身教勝于言教,我們要從坐公交車時給老人讓坐、與同學團結互愛、尊重師長、愛護小動物、做錯事坦然承認、碰到困難自己解決做起,鑄成孩子未來誠實坦蕩、富有愛心、堅強自立的優良品格。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10
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十九卷讓我深有感觸,特別是,禁止總會產生的反作用力。禁止是一種誘惑。我們孩子有時就會這樣,比如,他在學校走廊里、教室里經常蹦跑。我和老師批評他,教育他,禁止在走廊跑步,但是沒用。
書中寫:當父母焦慮地發出禁令時,通常認為這樣做是對的,能起作用。即使無效,只會質疑“孩子是怎么回事?”卻不會去尋找更有效的方法。
于是我開始換位思考并和班主任商量,嘗試新方法。男孩雖好動,但運動應該是在操場上,而不是教學樓里。如果在學校里能管住雙腿,回家就有獎勵,允許他在小區里跑步。想跑幾圈就幾圈,跑到滿意開心為止。我們不干涉。慢慢地,他在小區里跑圈圈數越來越少。后來,他主動提出不想跑步,想改跳繩等其他運動。沒不久,不用老師同學提醒自己就不跑了。
我要感謝這本書和班主任,給了我們新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行為。找到了適合他的`教育方式,實用有效。相信通過社會、學校、家庭方方面面的努力,孩子們和家長們會一起慢慢成長,越來越好。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11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感受頗深,在書中,李教授告訴我們“家長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在我們教育子女的同時子女也在教育著我們,而且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是和諧的統一,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遠的老師。
李教授在書中強調:“我要讓我的女兒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什么是快樂?快樂絕不是單純的笑鬧,絕不是一味的順從,其含義應該是科學的、有著許多健康的東西存在其中。快樂,源于超越,戰勝自己并爭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樂!”讀后我即把這段話贈與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是千千萬萬普普通通中學生中的一個,但我也希望他能做個如此“快樂”的人,“做最好的.自己”。
總之,讀完李教授的書,我覺得書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個小故事,每一個微小的人生片段,一兩句話的教育感悟……都給人一種溫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覺,一種愛的感覺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12
從孩子踏入校門,我才接觸到《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這是一本集時代性、專業性、實用性、操作性于一體的書。通過多次閱讀和學習,深刻體會到沒有好的教育方式那將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書中這句話對我感觸頗深,作為家長任務艱巨,怎樣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給了我們一個導向,書中介紹了許多家庭教育成功范例,使我明白孩子的成長不僅是文化知識的教育,還有素質教育,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同等重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自由支配,做家長的樹立好的榜樣,身教勝于言教。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理解和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多鼓勵孩子。對照這些我才發現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以前的我總認為把孩子送入學校,教育的責任就推給了老師,父母只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和物質上的盡量滿足就很稱職了。現在有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在我遇上教育孩子的問題時可以從中學習技巧。書中一些失敗的教育案例也能讓我們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
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知識才能扮演好家長這一角色。一切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13
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孫云曉談家教和教子學會愛等幾篇。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子女的關愛程度和成才期望也急劇上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已成為廣大家長的迫切愿望。讓孩子成龍成風固然重要,但是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快樂的性格也同樣重要。
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這些性格呢?我覺得首先要讓孩子心中有他人,要讓孩子知道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要讓孩子知道感恩,如果沒有感恩之心就不會有愛心。其次,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責任心不像知識和能力那樣清晰可見,但是它是能力發展的催化劑,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會讓家長放心、老師省心的孩子。
我想這也將是我努力的'方向,我雖然不是一個優秀的家長,但我愿意成為一個好學的家長,我愿意和更多成功的家長共同學習,把我的孩子教育好、培養好。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14
南宋時期大學問家朱熹所作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大意是說,方方正正的池塘就象一面明亮的鏡子,天光云影、湖光山色倒映其,景物清晰可見,這都是因為有源頭清澈的活水。思想源頭的活水是什么?就是不斷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會獲取新知識。《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確實是一本很好的教育書籍。書有一句話使我感觸頗深:"只有不懂教的父母,沒有教不好的孩子"。現就對《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學習情況談幾點體會:
當今社會的年輕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很難去做,因為現在是競爭的社會,作為父母總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家的孩子。我們這一代父母是"小皇帝"的父母。多少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為心,指望孩子成龍成風。只要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當父母的就臉面生輝,無尚光榮。但孩子怎樣才能"出人頭地",怎樣才能讓孩子成才,也使當父母的非常頭痛。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把他送到學校接受教育,父母似乎省心了。當父母的只是鼓勵孩子好好學習,認真聽課,認真做作業等等。其實這只是對孩子學習文化知識一種教條的說教。事實上孩子需要接受的不只是文化知識的教育,素質教育更不容忽視。教育孩子不單單是學校的事情,應該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家庭怎樣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在這一點上,《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介紹了許多家庭教育的成功范例,范例介紹的父母教育孩子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注重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充滿愛心,關愛他人,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給孩子一個廣闊的天空,讓孩子自己走向成功。今天我給孩子去開家長會,相比之下,我發現自己是一名不合格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許多問題。自己認為,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我們當父母的就"稱職"了。去年10月份開展“一創雙優”集教育活動以來,濮陽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2”“白加黑”的工作方式,讓我感到充實了。在充實的同時卻與孩子的溝通少了。在此,我特別感謝孩子的母親和他的姥姥,一直細心照顧著孩子。我以后要多擠點時間來陪陪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最吸引我的.是書“父母課堂”這個欄目,因為在家庭教育這個新課題上我們這些毫無經驗的父母應該是學生,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理念,才能教育好我們的孩子。書有幾句話很有道理: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
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確實,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只有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在這本書確實為我們展現了許多民主的、客觀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長應該做孩子的朋友、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等等,給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確實不少啟發。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15
拖延其實是一種逃避和依賴,既為思想懶惰,也是行動懶惰。拖延的原因常常是:逃避費力氣的事以及比較重要而又不好對付的事,先辦簡易的瑣事,讓它們占滿分分秒秒,而把困難拖到最后再說,抱有“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僥幸心理。而讓缺點合理化是拖延者的一個最大退路,是找借口為自己開脫。
1.樹立好你的基本信念只有打好了地基再建房子,你才不會為房子某日會坍塌的意外而惴惴不安。打敗拖延也與之相似,如果你想改掉自己的壞習慣,你得先樹立好你的基本信念。
2.自我施壓有拖延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壓力還不夠,認為自己還有時間,然后一直拖到最后一分鐘。當然這得承認,這是我們人性的懶惰,所以,我們得有一個更大的壓力,促使我們改變。
3.20秒規則萬事開頭難。通常在開始的時候,人們會開始找理由或者自我合理化來推遲工作。但是一旦我們開始做了,這件事其實沒有那么難。所以怎樣才能度過最初的階段呢?有效的方法就是形成這么一種思維:你只有20秒去做某件事情。比如:你只有20秒穿上你的運動鞋開始跑步。
4.有意識地離開舒適區你的舒適區,是阻止你更努力工作、阻止你實現夢想。所以你必須要離開它。但是只有你擁抱了這種不適感,才能獲得舒適。你開始想要拖延,押著自己去做不舒服的事情讓你覺得不太舒暢。如果你在困難的時候開始拖延,那你一定會失敗。所以你要對那些即將面對的不舒適做好準備,而唯一的方法就是盡量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讓自己感覺舒適。
5.制定詳細的計劃當你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周密的計劃,比如可以設定30分鐘內必須做的重要事情,不能分心,30分鐘必須去完成。然后休息片刻再完成下一個30分鐘的'計劃。制定這樣的計劃,會給我們的心理上帶來一種暗示,當自己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看一下時間,暗示自己再堅持5分鐘就可以結束了,這樣會很有效的避免拖延癥的干擾。
6.禁止多任務在處理復雜任務時,禁止多任務,而單線程工作,能讓我們保持高度注意力,更快完成任務,從而減少拖延的次數,培養立即完成的好習慣。
7.借助效率類工具對付拖延癥,你可以嘗試一下效率類APP,這類APP可以發布一條新工作,然后讓它按時提醒你,這樣會給你帶來一定的心理警示,會給你潛意識地帶來一層壓力,讓你覺得“時間緊迫,這個工作一定要做了”。
8.切掉干擾源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干擾源,如:手機、電腦、手游、網游等,當需要把可能打斷專注狀態的干擾源,統統切掉。專注才會高效,盡量找一個獨處的、安靜的環境開始工作。這也是解決拖延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
如果我們能夠保證工作的每一個時間段都有效率,那么,我們就會擁有高績效的一天。活在當下,抓住現在,我們的生命才會有質量、有價值,我們的人生才會充滿精彩!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16
確實如文中所言,中國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隨著外部社會環境的變化所帶來的沖擊非常之大,網絡成癮、手機游戲、攀比心理,種種不良誘惑擺在了我們廣大孩子和家長面前。前段時間我帶兒子去醫院看病,看病過程中就有兩位孩子非常有趣。本來一開始談的是學習問題,兩個人說著說著就講到了我家有寶馬,我家有奔馳,我家里面有多少游戲光盤之類的話題。由此可見,現在的.孩子已經并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我們所能豈及的,所以我認為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非常有可讀性,其中不少的例子活生生的再現了我們現在家庭教育的困境,也給了我們家長不少啟示。
教育孩子不要攀富,不要片面的追求名利,人的一生更多的時候要多為別人考慮,不要以為自己學了多少知識就很了不起,育人先要育德,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沒有幾個人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笨,但在思想品德教育上有很多家長做出了不好的表率,當然這是極少數的。
總之一句話,無論是博士媽媽也好、顧曉鳴老師的回復也好,大家現在也都是摸石頭過河,有許多的問題有待大家共同摸索前進。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17
孩子早上起床愛賴床,半天叫不起,起床后穿衣服、刷牙洗臉都慢慢吞吞,磨磨蹭蹭,晚上寫作業也是不慌不忙的,寫到多晚還寫不完,睡覺也半天不睡,即使上床了也要折騰半天,家長總是不停的催促,這些都是孩子拖拉磨蹭的表現。孩子們拖拉的原因是什么?是沒有時間觀念,還是做事遇到困難就拖著,還是分不清事情的輕重緩急,自控力差,容易被外界所影響等等。這些都是造成拖延的原因,應該怎么辦?
第一,培養時間觀念,制訂作息時間,用行動代替語言。家長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給孩子制訂作息時間,貼在房間最顯眼的位置。作息時間可以稍微靈活點,但都有計劃。制訂作息時間只是第一步,而接下來需要的就是嚴格執行,同時也需要做父母的以身作則,陪伴孩子一起執行作息時間,用實際行動說話。
第二,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催促。孩子拖拉磨蹭,多數家長的招數也就是除了催促還是催促,可是這樣的催促其實并不奏效。我們不停的催促,孩子心也煩,甚至越催越慢,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其實孩子如果做作業或做事的時候速度加快了,我們就應該鼓勵他,增強孩子的.信心和成就感。通過鼓勵,讓孩子意識到不拖拉不磨蹭帶來的好處,激發孩子的動力。所以家長不要吝惜鼓勵的語言,一定要善于發現,用愛的眼光去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催促。
第三,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自由支配時間。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們會越來越有主見,越來越獨立,作為家長,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孩子完成了自己既定的目標后,得允許孩子有一定的自由時間。我們應該讓孩子自由支配自由時間,不要強加干涉,不要強行安排其他任務,讓孩子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為有這樣的優待,孩子自然就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完成他的目標,這樣他節約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玩了。
總之,“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而培養時間觀念的過程中,也要給與孩子一定的時間,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自主制定目標,并匹配時間,然后嚴格執行,做父母的,面對孩子的拖拉磨蹭,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催促,陪孩子一起長大。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18
這篇文章通過幾個短小的案例告訴我們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選擇。選擇太多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自制力下降幸福感降低,選擇越多欲望越多越容易擾亂孩子的內心平靜,過多的選擇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反而猶豫不決,如果選擇的.不完美失望的感覺也會更嚴重。所以,如果選項太多,更容易讓孩子陷入困境,甚至因為不知自己如何做出選擇自己該做什么,給自己的人生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同時擁有很多東西,所謂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一次次地面對取舍。如果遇事能讓還自己做決定,并說明理由就能輕而易舉地激活孩子的選擇能力。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也是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讓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面臨重大選擇時有明確的目標,從而能快速做出選擇。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19
吼式教育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父母這樣不經意的行為或許會貫穿孩子一生的成長,嚴重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被吼后不說話,是心里遭受創傷后的一種表現,其中有以下幾種:
1.有些孩子出于恐懼,不再信任父母,情感上和父母拉開了距離,懷疑父母是不是不愛我了?
2.有些孩子已習以為常,破罐子破摔,雖然心里不舒服,卻懶得反駁。潛臺詞就是惹不起我躲得起。
3.有些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出現情感障礙,不在自信,甚至自卑或自閉,害怕自己說什么都是錯的。作為父母應該克制自己的情緒,安撫恐懼的孩子一旦你大聲吼了孩子,記得給自己幾分鐘緩和的時間,待你的情緒平復后,蹲下來,試著抱抱孩子,告訴她媽媽雖然吼了你,但媽媽對你的愛一點沒有減少,今后媽媽一定會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她的心中真實想法,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排解情緒并鄭重地向孩子保證,這只是情感交流,不是對錯糾正。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要試圖按照你的心中那個完美小孩的標準教育你的孩子,讓她按照自己的樣子生活成長。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只能是她自己,而不是我們的復制品,更不可能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20
最近忙里偷閑,終于把《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細細讀完了。這確實是一本好書!
有一種觀點認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學校承擔。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美國一位教育家說過,許多父母誤以為教育孩子是很專業的事情,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學校和老師的身上。其實,對孩子未來產生最大影響的,不是學校和老師,而是家庭和父母。這句話是非常有意義的。
學校教育主要是承擔智力教育,而品德、習慣、人格等直接影響孩子成長和成功的品質往往需要在家庭中形成。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還因為孩子是有個體差異的,學校老師很難做到完全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來施教,這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來彌補。而家庭怎樣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呢?《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給了我有益的啟示:
一、父母如何學
成功的家庭教育要靠父母來實現。要使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首先父母自己不要先輸在自我學習與提高上。優秀的孩子后面總有一對懂教育的家長。
一方面,作為父母要不斷地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知識和經驗,轉變自己陳舊的教育觀念,在培養孩子的同時不斷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作為父母還應該在不斷的探索與自我矯正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因為孩子在不斷地成長,問題在不斷地變化,需要新的解決辦法,不能千篇一律地套用某一個模式。
二、孩子如何教
家庭教育是通過家庭環境、家庭氛圍、價值取向、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無形中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品德和基本素質。家庭教育既是幼兒園教育的幫手,又是社會教育的示波器。
對于還在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重點絕不應是孩子在幼兒園智力教育的繼續,而應放在對孩子愛心的培養上。因為沒有愛心的`孩子,很難想像會真誠地尊重、諒解和寬容別人,長大后會努力回報社會。家庭教育就是通過潛移默化讓孩子懂得愛是一份尊重、一份諒解、一份寬容和一份給予。
三、習慣如何養
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在家庭環境中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所以,家庭教育也需重視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上。
一位剛上幼兒園的男孩,中午午睡時總把脫下的外衣疊得很整齊。當老師表揚他時,他說:“我媽媽每次睡覺時總把衣服一件件疊得很整齊,放在一邊。”這些例子生動的說明了家庭教育對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容易情感失控。有時也知道應該如何要求孩子養成好習慣,但做起來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比如,說好了不能隨便買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鬧,心就軟。先是遷就退讓,繼而發展到有求必應,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吃零食的壞習慣。所以,家庭教育要愛與嚴結合起來,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同時家庭與學校的教育要一致。現在有的孩子在幼兒園里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而在家里卻做不到。家庭與學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個生活場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礎上的延伸、擴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個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謝《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給我提供的幫助和啟迪。
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為家庭教育的首任優秀教師,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 21
在認真閱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后,發覺它的確是一本操作性、指導性、有用性和專業性于一身的好書。翻開這本書,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個的小標題,讓我們覺得一目了然,不由得產生一些共鳴。還有書中有很多的小故事更是很吸引人,把家庭教育理念都以真實的實例呈現給我們,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的運用和操作。
隨著社會的進展,越來越多的人開頭關注家庭教育。書中有一篇可怕的“比擬”很吸引我,文章中指出了三種可怕的“比擬”后會產生的負面影響。首先第一個指出了比擬造就喜愛“攀比”的孩子,有兩個孩子的媽媽在路上相遇,開頭“比擬”起來,結果到了幼兒園里,這兩個孩子也開頭“比擬”起來,這樣的現象我們在平常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是不難發覺的,孩子之間會說:“我的裙子很貴的,我媽媽買的。”另一個孩子會說:“我家里有一條比你的還要美麗。”
其實家長會對孩子之間的比擬感到無奈和不解,他們怎么也想不通,這么一丁點的孩子竟然也學會比吃、比穿、比誰家房子裝修的好,其實家長不知,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媽媽之間在“比擬”,孩子固然很快地就學會了,他們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還有這樣一個實例說一個孩子始終喜愛看電視,媽媽就說:“你就知道看電視,你看妹妹多聽話,一回來就練習彈琴……”當這個孩子一聽媽媽這樣說,立即就不快樂起來,就想莫非自己就真的是一無是處嗎?媽媽的話讓他很難過。
其實在生活中,會消失許多這樣的狀況,家長喜愛在別人面前“數落”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產生“到處不如人”的想法,這一點其實作為教師也是值得深思的,當一個學生常常犯錯誤,我們要找出緣由,不能橫沖直撞地去責備他,更不能說一些與他人比擬的話,由于在一次又一次的比擬重,孩子的自信就會不知不覺地被逐步減弱,長此下去甚至會自暴自棄。最終一種負面影響是比擬會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壓力,其實愛比擬的家長總盼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強,當孩子不如人意時,他們往往會對孩子產生劇烈的絕望心情,反過來想,有的孩子為了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同,他們也總是盼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別的孩子更好,一旦別的孩子超過自己是,也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
縱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有許多的方式可以學習,在與孩子溝通方面,我們知道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要思索問題,敬重孩子的獨特性,放棄比擬。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和共性,所以每個孩子都應當在自己的根底上去進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復制品。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不會輸在家庭教育上,我們的孩子才會更加安康、樂觀、向上。
好父母、好教師都是學出來的,我信任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和細心澆灌下我們的孩子肯定能健壯成長。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家長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思想總結05-31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心得體會01-08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心得體會05-21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心得體會通用02-20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心得體會(15篇)12-22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心得體會15篇01-08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心得體會(15篇)01-08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讀后感01-04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讀后感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