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在這里》讀后感 (通用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好老師在這里》讀后感 (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好老師在這里》讀后感 1
參加工作10多年啦,一直記得自己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的美好希望——成為一名備受學生喜愛的好老師。雖然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收獲了不少學生的愛,但總是感覺離自己所希望的還相差好遠好遠。差在了哪里呢?讀過這本《好老師在這里》之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其實這本書中記錄的都是一些平凡、普通的教師們的故事。可在看似平凡的背后,他們在做著不平凡的事兒,因為他們讓孩子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春天!這些教師和我們一樣都過著起早貪晚、忙忙碌碌的生活,但他們卻從不覺得累、不覺得煩,更不會厭倦,這是為什么呢?是什么讓他們在忙碌中收獲了快樂與幸福?又是什么讓他們擁有了無限的力量?我想這與他們愛學生、懂學生、尊重學生是分不開的!
美惠老師年輕熱情,她喜歡用真實面目和孩子們做朋友,在學生面前能哭能笑,也能瘋狂。她能為了一個后進生站在雨中哭泣,她也能為了一道講不明白的題跟學生道歉,她還能不顧傾盆大雨、山石崩落,開車到深坑街為阿誠買生日蛋糕……在美惠老師心中,孩子們的每一張笑臉,就是對老師最好的鼓勵。
杜守正老師最觸動我的就是他能全然不動聲色地接下學生的一張空白作業,能聽懂學生看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不做作業的理由,真是難事!在杜老師看來,教學中某些很有感覺的東西不知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就會出現,而教師就要有足夠等待的耐心。讀到這里時,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教育現狀:我喜歡統一規定、統一要求,我的審美眼光就認為統一的姿勢、統一的格式、統一的字跡是美的,我的教學就是為了保證統一,根本見不得一個“特殊”的存在。這就注定了我對于這些特殊的孩子,根本不曾給他們留有翻身的機會。假如我們再用傳統的、固有的、僵化的標準去束縛不同個性的學生,那么我們的教育注定是個悲劇。我想作為教師的我們,心中不僅要有分數,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個個有獨立人格和尊嚴的人。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個個新鮮又真實的教育故事,也從這本書中,我又找到一些可以參考教育的方法。記得書里陳元利校長有這樣一句話——“教育之道無它,愛與榜樣而已。”此時我更是認為“教育之道無它,尊重與適合而已。”
《好老師在這里》讀后感 2
這個假期里,我讀了林老師寫的《好老師在這里》這本書,前半部分主要講了很多有個性特點的老師,以及他們的教育故事,對一般老師有參考和借鑒意義,后半部分側重講述了一些有個性的學校的做法,則對校長或管理者更有啟發意義。
我很贊同序言中的這句話,“絕大多數的老師都還是想當好老師,只是有些老師找不到成為好老師的方法罷了。”我認為在所有的為人師者中,排除個別人,大多數都還是想做一個好老師的,每一個教師都還清楚地記得當初踏上講臺時的那個美好愿望和理想,并為堅守和實現這個夢想而努力地工作和尋找,只是后來啊,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因許多事情而改變了。
我好似亦是如此的吧!?我想當好老師,但找不到成為好老師的方法。我很難做到像美惠老師那樣敢于誠懇地給學生道歉,也不如杜老師那樣有足夠耐心來觀察學生和學生談心,我習慣因循守舊,不會像美玲老師那樣自編教材,我遵循師道尊嚴,更不會和林老師樣,把學生當兄弟……。說實話,從教十多年來,我還是十分看重教學成績的,我始終擔心所任教的班級考試成績會落后其他班級,有時還為成績沒有達標完成任務而糾結自責,嚴重時會失眠。我始終認為成績是最現實的了,沒有好成績,就不是一個好老師。我們整天打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大旗而想法設法的將自己的知識經驗灌輸給他們,卻不知道他們想要的是什么,看似無私的背后充滿著自私的影子。
其實,找到好的方式方法,成為了好老師,成績自然也不會差的。讓許多平凡的孩子在平凡的老師那里找到春天,是書中告訴我的,也是我認為我也應該能夠做到的事情。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是啊!我們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學生。我們的心中不僅要有分數,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個個有獨立人格和尊嚴的人。
最后用書里陳校長的這句話勉勵我自己吧,“教育之道無它,愛與榜樣而已。”
《好老師在這里》讀后感 3
寒假每天在陪女兒看書之余,我總會拿起《好老師在這里》這本書來翻看幾頁,書中的每位老師平凡而又質樸,但是他們智慧而又樸實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卻讓人折服。
印象最深的是文中介紹到的美惠老師,她在教一位初一女生“一元二次方程式”這個知識點時,在反復講解并練習檢測后,學生仍然似懂非懂,她把原因歸結為是自己沒有找到好方法,更難能可貴的是,課后,她拼命查找學過的“教學教材教法”,請教每一位能請教的數學教授,她發現,相對初中孩子的腦力發展而言,“一元二次方程式”確實太抽象了,如果老師不能將方程式和生活經驗想結合,只顧按部就班地教完課本上的內容,學生通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美惠老師能看到學生的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并找到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這一點非常不容易。
反思自己,在沒有教學過數學的情況下,接受一年級包班的任務,由于剛上完六年級,學生年齡跨度大,我沒有真正做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所以在集體教學后,個別學生難以理解某個數學知識點時,我就會很困惑:這么簡單的`問題講這么多遍為何還是不懂呢?是不是在聽的時候心不在焉?反而很少去反思自己,很少去查找自己的問題,久而久之,問題就會越來越多。
正如書中說的:“看到問題,看到自己的問題”是教學功力成長的關鍵起點。當一個老師準備好了,優秀的學生自然會出現。我們要在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中尋找教學的能量和技巧,將所學到的教學理論在教學過程中找機會驗證,讓教學理論和教學過程相輔相成。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與別人看齊,要求所有的孩子依循多數孩子的學習方式和進度,而忽視了很重要的一點:每一個孩子都是特殊的個體,他們不應該在同樣的標準下被要求。所以,作為老師,我們可能該思考的更多,如何看到問題,看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并學會不露痕跡地處理,是我要努力學習提升的地方。
《好老師在這里》讀后感 4
我是一名老師,一名想當好老師,卻苦于還沒有找到好方法的老師;同時,我也是一名家長,一名想選好老師,卻不清楚什么才是好老師的家長。肩負著這兩個重要角色的我,暑假里有幸拜讀了林文虎老師著作的《好老師在這里》一書。
通常而言,教育書籍常常讓人感到枯燥乏味。然而本書中那一個個看似平常卻發人深省的“真實又有營養”的故事;那一兩句簡潔而犀利的點評無不閃現著作者獨特的批判和精辟的見解;那到處閃爍的真知灼見,都讓我越來越有興趣去深入地了解一下這些還沒有落入俗套的“好老師”。
一、敏銳發覺孩子情緒,貼心呵護每一個孩子
書中有這樣一則關于美惠老師的故事:一個叫阿誠的孩子,因為媽媽無法如約為其過生日而產生不快以及怨恨的心理時,美惠老師竟然冒著大雨,頂著隨時有山石崩落的危險買來生日蛋糕,和同學們一起為阿誠慶生。在這個故事中,正是因為美惠老師用心捕捉到了阿誠的不同的表情,并進行細心觀察與分析,最終使事情有了個最完美的結局。當然,即使老師不這樣做,阿誠過不了幾天可能也會恢復情緒,但是這種感動肯定是會讓孩子們一輩子銘記于心的。
是啊,一個班二三十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絕對不是簡單的二十分之一,三十分之一。每個孩子都有完整的喜怒哀樂,都需要老師細心貼近。但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真的懂得照顧所有孩子的情緒嗎?舉個我們最常見的例子:一個平時成績不甚理想的學生,高舉著一張考了高分的英語試卷給你看時,你會怎么表揚他?一般我們都會說:“瞧,你肯定是通過了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看來只要我們肯用功,沒什么能難倒我們的是不是?”乍一聽好像也沒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也確實是我們慣用的說辭,但我們千萬別忘了,學生中的確有那么幾個,盡管很勤奮很用功,成績還是上不去。如果他們聽見了老師上面的這一番話,心里難免覺得自己又笨又沒出息,努力了還得不到好成績,從而產生更加自卑的情緒。看來,簡簡單單的贊揚,也是深諳大學問呢。那么讓我們來聽聽徐銀素老師是怎樣來表揚學生的:“哦,恭喜你哦!你瞧,你連這么難的英語都學得這么好,還會怕學不好語文和數學嗎?”她告訴我,相對來說,孩子們的英語成績都普遍較高,這樣說的話,即使其他孩子聽到,都沒關系。她說這個叫“以優帶全”,用英語成績帶動其他學科的全面提升。這就是一位優秀教師的專業素養,能把每個細節落到實處,能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情緒。從此,我也改變了。家長會的時候我再也不會說英語是如何的簡單好學,而是把它描繪得比登天還難。我的英語教得好,那是我這個老師水平高,家長肯定開心;你家孩子學得好,那是你家孩子本事大,家長自然更開心。這種兩全其美的事,以前怎么就一直參不透呢?
二、靜心“燒制”孩子成型,耐心等待每一個孩子
婉雯老師這幾年燒制了不少陶藝作品,每每看到滿教室的作品,就巴不得一天就把它們全部燒好,想馬上看看這些陶藝制品完成的樣子。但偏偏“燒窯”是個急不得的工作,溫度得一度一度慢慢地上升。時間花得越多,溫度燒得越高,成功率就高;燒得急,常常就是滿窯的失敗品。
靜心燒制陶藝品跟教育也有相通的地方。我們知道,教育是一門需要時間的藝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需要時間慢慢雕塑,需要時間慢慢陰干,需要時間慢慢地燒,才能成型。而等待是我們很重要的教育手段。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學習節奏。有的孩子快些,“快”未必全然是好,不是常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嗎?有的孩子慢些,“慢”未必一定不好,齊白石、吳承恩、姜子牙不都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嗎?孩子的教育,還是順著他們的“學習節奏”最好了,“硬塞”只會“拔苗助長”。
一個又一個的事跡讀下來,心中不禁豁然:好老師們是如此善于挖掘孩子的成就感,就像勘探甘美的泉水,細心觀察、認真挖掘、耐心等待,總會有涌泉的機會。從今以后我也要學習這些“好老師”,彎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笑、一起哭,和孩子用同樣的情感感受問題,面對世界,并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好老師在這里》讀后感 5
做個“三心”好老師
初次拿到《好老師在這里》這套書時,印入眼簾的封面色彩清新淡雅,插圖簡單又不失內涵。然而這第一好印象卻沒能吸引我足夠的眼球去翻閱它。總覺得簡單的外在下必定藏著不簡單的內容。說不簡單,無非是指一些條條框框的理論,枯燥又不具操作性。可這樣的書也并非一無是處,畢竟,有了理論的指導,實踐才不會偏離航向。于是,圖書館成了我最好的去處——安靜且清涼,總不知為讀不懂而煩躁了。
找個好位置,氣定神閑地開始閱讀。這一讀,便把我帶入書中而“無法自拔”。它真是、細膩、深度,鮮活的例子層出不窮,每一個例子都配有作者自己獨特的見解,每一個見解都不相同,卻又感覺都是好老師應該具備的特質。每讀一篇,我的思潮總忍不住起伏:我和學生之間有過這樣的互動嗎?這位老師的做法我可以借鑒嗎?我在教育創新上做過努力嗎?
也許,好書就是這樣,初讀時是瑣碎的,而再讀時在腦海中留下便會是更多的精華。一遍下來,發現書中有很多關于做好老師的建議和方法,在感覺自己受益匪淺的同時,也令我滿腹困惑:難道做個好老師真有這么難嗎?也許確實瑣碎,也許會有更加簡潔卻也是更有深度的方法。于是,第二次閱讀便揚帆起航。這一次為我帶來的是全新的感受,思路更為開闊,漸漸地,也整理出了一些頭緒。以下便是我對這套書的整體收獲。
一、好老師要有一顆關愛的心
記得啟蒙老師是位慈祥的老婦人,有著很長的教齡,甚至我的父親也曾是他的學生。但凡她教過的學生,沒有一個不嘖嘖稱贊的,為她的好態度,也為她的好脾氣。就像《好老師在這里》中所介紹到的所有老師一樣,不但關心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上也無微不至。每當雙休日,總有三五個學生被邀請至她家中,品嘗她親手做的菜肴和點心。當她和學生促膝談心,跟學生打成一片的畫面被印進腦海的時候,想當一名小學教師的愿望也被深深地埋進了我的心田,期待發芽長葉的那一天。雖然,和學生談心、跟學生打成一片并不是當好老師的全部,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因為這些都是深入了解學生的最佳途徑要知道,當個好老師,首先得了解自己的學生,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對于老師老說都是寶貴的資源。唯有打開彼此的心門,溝通才會更加暢通無阻。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啟蒙老師為榜樣,真誠關愛每一個學生,積極發現學生的優點,讓他們快樂成長。雖然我和她的師生關系只維持了兩年,但她的言談舉止卻影響了我一生。我也想和我的啟蒙老師一樣,把正面的、積極的、向上的態度傳遞給我的學生,為他們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好老師要有一顆專業的心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始終都認為教育中是“愛大過天”,只要老師付出一片真心,而學生也能感受到的話,教育便會水到渠成。可讓我困惑的是,雖然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對待學生是真心誠意,可學習成績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優異。知道看到美伶老師也曾有過這樣的困惑,并在教改的浪潮中反思覺醒,我也徹底明白:學生因為喜歡那個老師而喜歡他所教的那一門學科,也許并不是真正的喜歡,也不會學的扎實。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現代社會的教師,不但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教學手段的新穎獨特也必不可少。這就要求教師用專業的眼光來處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根據教學目標的設定,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以期讓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教學的本身也許是枯燥的,但形式卻可以多種多樣,循序漸進的引導;生活化的場景;簡單又富有情趣化的課件……諸如此類頗有用心的教學設計,學生對學習真正的喜愛也許就此開始了。
三、好老師要有一顆發展的心
這套書給我留下的另一個深刻的觀點是:交給學生游泳的知識。因為有些知識,即使不教,孩子們在實際的生活中也能習得。而有些知識,老師拼命教,學生拼命學,一旦踏入社會便毫無用處。所以,一個好老師除了要會教教材之外,還要會尋找教材以外的資源。杜守正老師主持舉辦的演唱會讓學生學會了感動;過年時寫春聯讓學生學會了傳承;“走唱”則讓學生收獲了成長的快樂。而根據當地特有的地理環境而發明的“樹木家族學習法”讓學生輕而易舉地記住了四百來種樹木的名稱及特征。這種創新的學習方法又何嘗不適用于其他科目的學習,甚至是生活中的種種技能的習得呢?
確實,“身教”讓孩子學會人情世故,“境教”讓孩子愛上自己所學,而哪里都可以成為孩子們的教教室。夢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努力就會跟到哪里。只要我們憂心,相信會離“好老師”也來越近。
【《好老師在這里》讀后感 (通用5篇)】相關文章:
描寫老師的好段摘抄01-12
好家風好家訓征文通用10篇01-09
好家風好家訓征文通用13篇01-08
好家風好家訓征文(通用13篇)01-07
對語文老師好的作文02-15
你也在這里嗎散文02-04
愛在這里涌動作文03-07
老師好觀后感15篇03-23
《老師好》觀后感13篇03-22
電影《老師好》學生觀后感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