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后感(通用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培根隨筆讀后感(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培根隨筆讀后感1
常言道:“世界洞明皆學問,人情煉達即文章”培根在此書中談及的倫理觸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說理透徹,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而這本書里包含著的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我特別喜歡他在《論友誼》一章中的一句話:“語言猶如展開的掛毯,心象意念都顯示在其圖案之中,而思想猶如為打開的掛毯,。心象意念只是裹在里面”他談到,正是友誼開啟理智,正是友誼讓人們可以亮出自己思想,友誼可將感情風暴驟雨變成麗日和風,亦可把理智之混沌暗夜變成朗朗白晝。他寫道“一個人的理解力和判斷力總是浸泡在自己的偏好和習慣之中。所以朋友的建議和自己的主張有著極大的差異,所以以人為鏡有時候難免不合實情,所以最好的藥物便是朋友的藥石之言”真正的朋友往往會提出公正而客觀的建議,幫助你更好的認識自己,發展自己。
他在《談讀書》中也說道:“讀書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盡信書中之論,亦不可為己言掠辭奪句,而應應該斟酌推敲,鉤深致遠。有些書可以淺嘗輒止,有些書可以囫圇吞棗,但有少量書必須細細咀嚼,慢慢消化。換言之,有些書可以只讀其章節,有些書可大致瀏覽,有少量書須通篇細讀并認真領悟。”古人說“學皆成性”即“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在生活中,我們讀的書就像吃的飯,會長成我們的血和肉,成為我們的一部分,這個時候,就需要練就一雙慧眼,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在學習中,培養自己的性格,提升自己的修養。
他在《論愛情》中談到的一句話讓我記憶頗深,他寫道“如果有人不得不接受愛,但卻能將其擺在適當的位置,使之與人生的重要使命截然分開,那這人就算把愛情處理的最為妥當。”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楊貴妃的美麗,是那樣動人,牽人心弦,唐玄宗也同樣這樣覺得,沉迷于熱戀之中怎能治理好國家?最后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而衰,和楊貴妃的受寵不無關系。其實不只是愛情,生活中還有太多和愛情占據著同樣地位誘惑人的東西,有時候如果我們不得不接受它,也要學會將它共處,和自己的本職分開,切忌不可因情而枉費時間。
在《論習慣和教育》中,他談到“人的思維多取決于性格上的傾向,其言論都取決于被灌輸的趨勢和主張,但其行為卻多取決于他們長期養成的習慣。”“習慣可主宰人的生活,那世人必須努力培養良好的習慣”“毋庸置疑,形成于青少年時期的習慣最為良好,我們把這種習慣成為教育。”像孔子也曾談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這不僅讓我深刻反思,我們在學校,在家里,老師,父母要求我們做的事不就是要我們養成習慣嗎?這也就是所談到的教育。有一句話說“選最佳的生活道路,習慣會使那條路走起來輕松愉快。”習慣,就是通向成功的快車,而教育,是在告訴我們如何登上這輛車。
簡潔、干練、精致,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感觸,有讓人拍手稱快的絕句,又有讓人深深反思的警句。這就是培根先生的作風,一個智者的筆觸。
培根隨筆讀后感2
我看到了《培根隨筆》這本書。
培根的文章,散發著古老的悠遠的的歷史的味道。
"高度的閱歷、豐富的想象、有力的機智、透徹的智慧。他把這種智慧用在一切對象中最有趣的那個對象,即通常所說的人世上。這是培根的特色。"
《論真理》是整本書的第一篇,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篇。它表達了培根對真理的崇敬之情。培根認為感官上可以感知的是最低級的感知,而理智上的認知則是級的認知。在他看來,只要擁有真理和光明,世界就顯得無比光明和快樂,就是人間的天堂。應該敬佩這位先哲,這個追求真理的先驅者,是指引人們走向光明的英雄。
"培根勛爵是一位詩人。他的語言有一種甜美而莊嚴的節奏,這滿足我們的感官,正如他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滿足我們的智力那樣。他的文章的調子,波瀾壯闊,沖擊你心靈的局限,帶著你的心一齊傾斜,涌向它永遠與之共鳴的宇宙萬象。"
這本書就是要細細品嘗,慢慢消化的茶。要讀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了,才可以嘗到甜頭。即使這只是一本隨筆集!
培根隨筆讀后感3
《培根隨筆》是由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培根所著。生于貴族家庭的他從小歷經磨難,使得他閱歷豐富,言論深邃。這本書就是他的言論集,有論真理,論死亡論嫉妒等篇章。
“知識就是力量”大概是培根說過最有名的一句格言了。在《論學習》中他寫道:“工于心計者鄙視學問,單純愚魯者仰慕學問。”而那些能成大業者無非不是學識淵博。有著高于他人的見解方能統領大局。于是,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充實自己,增長才干,明辨是非,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華,而并非“挑剔質疑,不是盲從,也不是為了增加談資。”
學習知識要適量,勞逸結合,不要為了炫耀知識而讀書,而是把讀書當做一種樂趣。同時,學習也要講究自己的方法,而不是刻板的搬運教材,“要靠經驗加以規劃,否則就可能歧路亡羊。”掌握自己的方法,就能夠事半功倍。學以致用也是學習的重要關鍵學會了不等于會用,把學會了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久而久之,成為了一種經驗才是真正掌握。
《論死亡》也是令我感觸較深的一篇。許多人都對死亡充滿了恐懼,其實真正令人恐懼的是后人對死亡的渲染,即“與死俱來的一切”他們畏懼親人的哭號,死亡時的痛苦和死后的世界。所以,許多古代帝王暮年都在尋找長生不老的秘方從而永遠地統治這個國家。
但是,死亡是到另一個世界的必經之路,是重生的前提。培根說:“復仇之欲壓倒死亡,愛戀之情蔑視死亡,榮譽之尊高于死亡,悲傷之極向往死亡,畏懼之心期待死亡。”人往往是被情感所控制的,改變一個人的情感和對死亡的看法,那么就不會再畏懼死亡,因為,在某些事情面前,死亡就不再變得可怕了。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雖身陷囹圄卻仍然不變的愛國情懷;“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是戰士面對沙場的壯志豪情;“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是面對生死的坦然。常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人不應該碌碌無為的草率一生,這樣的人生就毫無疑義。生命就如一泓清泉,只有奮力的抗爭之后才能品嘗到它的甘甜;生命就如一塊田地,只有努力的耕耘才能收獲甜美的果實。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為了事業而努力,為了追求自我而奮斗,用自信和堅持裝點屬于自己的人生。
培根隨筆讀后感4
《培根隨筆》為英國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耳熟能詳話就出他之口。這本書分為《談學問》、《談旅游》、《談虛榮》、《談野心》、《談運氣》、《談憤怒》等數十篇隨筆。
在眾多隨筆中,我最欣賞的是《論逆境》,我讀了又讀,每次它帶都給我不一樣啟示。"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是全篇中給我啟示的兩句話。我認為,這是這篇隨筆的濃縮精華。從這兩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遭遇逆境可以理解為人生中的不幸,因為他給我們帶來困難,挫折和痛苦;遭遇逆境也可以理解為人生中的萬幸,因為逆境給我們一個鍛煉的機會,它考驗了人的意志,還磨練了人的心智。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這讓我想起了鄧稼先研究原子彈。一次,兩次,上百次,上千次。面對諸多失敗的考驗,他沒有選擇放棄研究。這種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中國人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貝多芬也同樣如此,雖然自己雙耳失聰,但是他始終認為"誰也無法超越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最后,他譜下了《月光曲》、《第九交響曲》等傳世名作。
培根隨筆讀后感5
翻開了《培根隨筆》的第一眼,其整齊排列的目錄就深深吸引了我。“真理”、“嫉妒”、“死亡”……蘊含著哲理的標題令我驚嘆。懷著好奇的心情,我讀完了它。
翻開了一篇一篇的隨筆,這本書再次使我驚嘆。它那簡潔的語言和優美的文筆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讀他的隨筆,仿佛是一種享受,相比我讀過的《緣緣堂隨筆》,它更為嚴肅,卻絲毫沒有讓人覺得枯燥。當然,書中對于世間萬物獨到的解析和迭出的名言警句更讓它錦上添花。
每逢書中精彩之處,我也情不自禁地微笑點頭,似乎找到了一位知音。有時書中的見解與我不同,細細看來,書中自有其精彩奧妙之處,好像開辟了新的天地。但是,當我脫離了初次讀它的興奮之后,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竟不知不覺得羞愧了。我發現,我以前的某些想法,是多么的世俗、無知和鄙陋。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輪財富》和《論嫉妒》。
“財富是德行的累贅”,此言一出,確實驚到了我。我本以為這世上,大概沒有人是不愛財的。有時我甚至幻想,假如我能給我的錢財定一個數目,我希望能夠取之不盡。但是當我往下看時,終于意識到了我想法的幼稚。“錢財在富人心中就像一座城堡。”是啊,假如被只存在于心中的假象所迷惑,只為錢而勞動,無疑會錯過許多快樂。“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不忘初心,保持心靈的一份純凈,才是最好。
“愛打聽別人隱私的人,也必然是心懷鬼胎的人。”這句話離我無言以對。我不是很確定在別人的眼里我是否心懷鬼胎,但是回憶我的所作所為,我對于別人的隱私確實很不尊重。現在想來,這該是一種多么沒素養,過么無禮貌的表現,我簡直為我以前的做法而感到羞恥,或許我并不是有意的,但是細節的重視卻成為了我和品格高尚的人的差距。《培根隨筆》中的語言值得我們學習,但在我看來,顯然其中的道理更為珍貴。我將它當作一本哲學的寶書看待。在讀這本書時的不斷自我反省中,也算是對我的一次洗禮。
培根隨筆讀后感6
弗朗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一1626年4月9日),第一代圣阿爾本子爵,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又是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復興》等。
培根12歲入劍橋大學,后擔任女王特別法律顧問以及朝廷的首席檢察官、掌璽大臣等。晚年,受宮廷陰謀逐出宮廷,脫離政治生涯,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活動,寫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學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偉大的復興新工具論》。
另外,他以哲學家的眼光,思考了廣泛的人生問題,寫出了許多形式短小、風格活潑的隨筆小品,集成《培根隨筆》。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體孱弱,在實驗中遭受風寒,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英國本土原來沒有隨筆這體裁,但由于培根寫隨筆的示范,這一寫作形式開始在英國植根。后來寫隨筆的名家輩出,因此隨筆成為英國文學中頗具特色的體裁之一。
隨筆能充分自由地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真帥率清晰的展示作者真摯的精神境界。
向讀者坦露自己的靈魂,它真實的反映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拒絕矯揉造作,摒棄虛情假意,反對刻意為文,提倡真實再現,真切反映、真誠表達、真率為文,意到筆隨,言盡而止,率真自如,不拘一格。
書中富有詩意的簡短的語言,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這是作者的親身經歷,和作者發自內心的召喚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表現出了別具一格的哲理美。
此書,值得一讀。
培根隨筆讀后感7
對于《培根隨筆》這一本書,我還很陌生,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一本書,所以這一本書,我是懷著一種好奇的心理去閱讀的,而再讀過這一本書之后,我從這一本書中獲得了很多,其中許多語句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是一本好書,這是我讀完之后的感覺。
這一本書所涉及的范圍非常的廣,語言簡潔,而常常有名言警句是我猛然驚醒,在驚醒過后,往往能夠引發我深深的思考,這一本書有這非常多的分類,《論美》,《論善與性善》,《論真理》,《論家庭》,《論友誼》,單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一本書所說的內容范圍之廣,而且這些只是這本書的一部分,還有許多的書目分布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在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不同的警示。
所以這本書著實適合我這樣的人去閱讀,相信不光是我,任何中學生在閱讀完這一本書之后,都會受益匪淺,從中能斬獲非常多的道理,同時能夠下意識地與我們的生活作比較,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查漏補缺的方法,從而讓我們干煸一些生活習慣的可能性提到最大,所以,這是一本好書,所以,這一本書可以在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散發著那特殊的,不可改變的光輝,一直在影響著后人,不曾改變。
總的來說,這一本書讀完之后給了我非常多的警示,相信這一本書也會影響的我的生活,讓我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細節,這一本書,也給了我的生活一些指引,雖然在我的一生中,這些道理如九牛一毛,但這一些道理在這個事件所給我的,是我一生都不能忘得,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哲理書籍,也是一份我值得回憶的回憶錄,這是一本好書,無可爭議。
培根隨筆讀后感8
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說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會想到他的《培根隨筆》。在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他的文章,從書中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困難決不輕言放下、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培根隨筆》這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能夠讓人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讀來給人一種享受,簡潔優美的辭藻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這本書工有58篇隨筆,包括“論逆境”、“論善良”、“論自私”……很多都聯系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它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說還有不少人曾受到這本書的熏陶。
對于這本書我也有許多的感觸,畢竟這是我第一次認真讀完一本書。
其中,最讓我感慨的還是“論死亡”這篇隨筆。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談什么幸運、財富呢?因此,只有活著,才能實現你的愿望。然而,人活著并不是虛度年華,而就應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能夠錯過。人生在世就會得使你的生命有好處,所以要為自我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勝利的曙光時刻在等待著你的凱旋。然而我還有另一種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來的。
“采菊冬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悟出了人生的真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浩然正氣;“享受人生,并且幫忙別人享受人生”,這是茅于軾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好處;“從這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鄭海嘯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而我們呢?真正明白了嗎?雖然很多人都很畏懼死,雖然這個字眼會讓我們的恐懼油然而生,但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經很充實、很完美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經不枉此生了,你會覺得人生好幸福。聾啞盲人海倫。凱勒,這是一個眾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對待她,你抱什么樣的態度,心里就應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點點憐憫之心的人都會感動,甚至為她而哭泣。這樣一個殘疾人和我們這些正常人相比,我們當然占了上風了。那又畏懼什么呢?我們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說,我們有潛力學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生命掌握在自我手中,命運會因你而改變,人生會因你而絢麗多彩。所以,挑戰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戰自我的人才能體味出它的浩蕩;生命就像一首優美的歌曲,只有挑戰自我的人才能譜出優美的旋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奮斗,撒下汗水,不斷耕耘,為你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培根隨筆讀后感9
《培根隨筆》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文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弗朗西斯培根一生心血的結晶,一共有58篇,其中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隨處可見那些發人深思的語句,大多數都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但由于培根的行文方式,對于我們來說,雖然語言優美,但卻有些深奧。
給我印象到深的,是《論逆境》。我最欣賞的話是“順境中的好處人人向往,逆境中的好處人人羨慕。”“順境的美德在于節制,逆境的美德在于堅韌不撥”在這兩名話中我們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也給我們帶來困難與挫折;遭遇逆境也可理解為人生的萬幸,因為它給我們一個鍛煉的機會。
《培根隨筆》這本書蘊含了豐富的哲理,我們要向培根學習,并且學會用小故事描繪出深刻的道理。
培根隨筆讀后感10
人性和素養的思考——那些機敏謹慎的人,往往會交上好運。
先講個段子,這天小紅碰到小明問:小明,今天上美工課,帶筆不?小明說:帶毛筆。請問:今天需不需要帶筆?如果帶筆,帶什么筆?
先說天性,天性是隱藏于人心的一種本能,是遺傳和原生環境形成的,是客觀存在而難以捉摸的,但天性的好惡卻極大的影響著一個人的事業成就和為人善惡。比如上面段子中的小明,我們可以稱之為——逗逼,天性隨意而有趣。了解天性,并充分改良和利用好它,對我們的生活和事業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
人不應該和天性為敵,而應該充分的了解并良好的駕馭天性,使之為你服務,這樣,你就真正變成為了自己的主人。
人的天性雖然是隱而不露的,但卻很難被壓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絕。只有長期養成習慣,才能改變人的天生氣質和性格,紀律和教育的作用是讓天性懂得守規矩懂是非。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天性在三種情況下最容易暴露出來:
一是在私人的空間里,因為這種場合不需要裝模作樣;
二是在感情沖動時,因為情緒一激動人就可能忘乎所以;
三是出現新情況或新考驗時,因為在這時候習慣已經不起作用。
【培根隨筆讀后感(通用10篇)】相關文章:
《培根隨筆》讀后感心得03-23
培根隨筆讀后感600字07-11
培根隨筆讀后感6篇03-17
培根隨筆讀后感600字范文07-11
《培根隨筆》讀后感作文600字07-02
培根隨筆讀后感350字四篇11-09
培根隨筆的讀后感600字范文07-11
最新培根隨筆讀后感600字初中03-22
培根隨筆讀后感1000字(精選9篇)05-29
《培根隨筆》的讀書筆記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