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長大讀后感(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陪孩子一起長大讀后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陪孩子一起長大讀后感1
隨著孩子從只會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現在已然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與失敗事關孩子的一生,身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較關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樣才能教好孩子?我們總是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盡可能的選擇好的學校,課外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等等。但是通過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結果來看,越是狠抓嚴管,孩子的學習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閱讀了著名學者李子勛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長》,在閱讀的過程中結合以往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觀有所改變,在這里與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們需要讀懂孩子的內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們需要建立良好的關系作為保障。在生活中,現在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會對孩子過于溺愛,干預太多,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這樣會慢慢抹殺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長困境。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與孩子有效的互動避免生硬的強塞知識,有的時候還需要表現的無知,讓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讓她在挫折與磨練中讓自然的長大,學會感恩、學會寬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時常讓家人帶著孩子來到我的工作崗位上,讓他了解工作的艱辛,生活的不易,讓她對社會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營造孩子的成長環境,我們要先糾正人家怎樣怎樣好的錯誤思想,每一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模板可套;其次規避望子成龍這種心態,我們沒有實現的目標,不能強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學習上的負擔,因為學習不是判斷孩子的唯一標準。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長環境的基礎,可以給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給孩子充分的關注、耐心、尊重和信任。眾所周知,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緊張是不言而喻。但是,馬克思非常重視對女兒們的教育。將星期日留給孩子,跟孩子們共同度過這歡樂的一天。平常,馬克思也經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跟孩子們游戲,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紙船,將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還和孩子們一起賽跑,擲沙包等,鍛煉她們的身體,培養她們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來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對其潛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導孩子的行為,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上要為孩子做出榜樣,孩子的觀察力是很敏銳的,我們的行動更有說服力和影響力。當孩子有了良好行為方式時,我們應適時、適當的給與表揚鼓勵,使孩子獲得一種被賞識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悅,從而強化良好行為的養成。反之,如發現不良行為時,可以采取一點懲罰措施,讓孩子思想上有所觸動,明確不良行為的危害,從而改掉不良行為。另外鼓勵和表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一種精神營養,孩子愛聽好話,喜歡被稱贊,而且在大家對她的評價中認識自己。教育家陳鶴琴教授也曾說過:“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責罰而改過是比較難的。”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因勢利導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是摸索著一點一點積累自己的經驗。教育的路很長,作為孩子的家長,我還要繼續探索,繼續為之努力,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父母的驕傲。
陪孩子一起長大讀后感2
這是年前讀的一本書,把當時寫的讀后感分享在這里。方便日后查閱。
最近一段時間,我把《陪孩子長大》這本書讀完了。因為之前讀過李子勛的一些關于親子教育的文章,感覺很受益。所以,對這個作者還是比較喜歡的。再加上這本書讀起來也不難,每部分內容也不算多。
讀完這部分內容之后,我比較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能用非常正向、積極的態度看待家長和孩子面臨的各種問題,總是能從問題中找到轉機,讓當事人在黑暗中看到光,看到希望。而且,作者還在回復問題的過程中把心理學的內容穿插進去,讓家長了解到,這是孩子在心理發展過程中必經的階段,從而減少家長的擔憂和焦慮。
等我讀完這親子關系的36講,看最后結語的時候,看到作者提到的親子教育的三原則。我很感慨,我個人覺得,前面的那些內容,作者也基本是圍繞這樣的原則來展開論述的。這三個原則如下:
第一個原則,關系大于教育,良好的親子關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第二個原則,用成長、發展的眼光而不能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
第三個原則,教育方式大于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正確或錯誤不重要,有效才重要。
第一個原則讓我想到了,我常聽到,自己也常說的“關系大于一切”。有了關系,就有了信任,有了愛,有了這些,自然也就有了影響力。第二個原則,讓我很受啟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就像文中提到的,犯錯也是孩子必須經歷的體驗。我們也常常說試錯體驗,孩子很多時候是從錯誤中成長。成長中規律性的東西,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與其讓孩子未來到社會上試錯,自己無法應對,父母無法協助,倒不如讓孩子早點去試錯,這樣也能更早的成長。當然,這個也不是說,就一定要去刻意進行挫折教育,或者說,孩子現在試錯了,未來到社會上就不會犯錯了。第三個原則中提到的一點,讓我印象比較深刻。文中是這樣說的:“社會并不像教育家所認為的那樣理性和單純,很多人寫教育孩子的書不是真心為每個孩子和父母想,而是宣傳一種他喜歡的教育理念、一種觀點,為了維護這個觀點,他會故意地把事情說得很簡單明了。如果家長把教育專家的話太當真,可能會得不償失,這里也包含我這本書談到的教育理念,家長最好也不要太當真,最好只當作一種可選的方式,而非教育的全部。”我在這里看到了作者開放的心態,無論是對待其他教育者的理論,還是自己的理論,都是持有開放的態度。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你自己才是自己孩子的教育專家”,也就是說,任何其他人都沒有父母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在教育這件事上,沒有可以奉為圣經的“教條”,只有需要把握的原則和方向。畢竟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對這個家庭有效的東西,對那個家庭真不一定有效。
不管怎么說,教育孩子也是成長自己的一個機會。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這樣的機會不多,且陪且珍惜!
陪孩子一起長大讀后感3
《陪孩子長大》不僅是一本親子讀物,更是一本指導家長、老師如何運用心理學去教育孩子,解決孩子煩惱的良書。本書的作者李子勛憑著對本質的非凡洞察力和健康而富于人性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為線索,用一些貼切生動的個案展現孩子豐富的內心世界以及父母在其內心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而用一種符合心理學規律的視角去解讀家庭中的親子關系。
它從心理學的角度告訴你,怎樣理解孩子,怎樣幫助孩子,怎樣呵護孩子的心靈,怎樣給孩子適當的愛,怎樣給孩子自由,保護他的創造力,怎樣呵護自己的心靈。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當然還得給孩子愛,同時別忘給他們自由。以李子勛的說法就是讓孩子建立依戀關系。關系重于教育,句句是真理。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么幾句話:
“多提孩子的優點,他的優點就會被放大,孩子知道他有很多優點的話,會變得很優秀。如果總夸獎他是一個好孩子,他的行為越來越偏向于好孩子,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被標定為壞孩子,他的行為就越來越偏向于壞孩子,這是語言的雕塑功能。”在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李子勛提出的是一種賞識教育。賞識教育可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欣賞孩子我們就應當做到尊重孩子。
欣賞孩子可以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樹立自信心。因此,我們要學會欣賞孩子,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成長。
陪孩子一起長大讀后感4
我認真的看完了這本書,并且真誠的推薦這本書給很多在親子關系中有困擾的父母。
這本書以互動的形式講解了很多在親子關系中不同階段出現的不同的案例。
第一章:幼兒期心里煩轉的任務應該是培養親密依戀的親子關系。
第二章:孩子要和父母完成親密的分離,并和父母形成穩定的情感交流與言語交流的模式。
第三章:這個部分講的是青春期,這是我最關注的一個章節。當然大部分孩子在這個過程里面有很多成長的煩惱,悲催的是我們做父母的在這個階段也同樣面臨父母生涯中最有挑戰性的一個階段。
第四章:總結的是孩子成熟走上社會以后所面臨的一些問題。雖然我早已經過了那個年紀,孩子們也還沒到那個時候。可是很多地方我看了覺得還是對自己非常的有啟發。
作為一個典型的比較焦慮的媽媽,我認為這本書的結語他講的三個原則,對我來說非常的重要。很多道理平時我也懂,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有很多睿智的媽媽給我提出意見和建議。但從心理學的角度這么透徹的聽到作者講解原理、利害關系,更能幫助我在平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保持平和冷靜、不忘初心。
作者強調孩子是必須要犯錯誤的。必須允許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犯他那個年齡的錯誤。我們總是擔心孩子犯錯誤希望自己盡努力幫助他少走一些彎路,但是這樣做的潛在危險,可能是孩子很少會有內心的沖突,去體驗恐懼和焦慮,這樣他反而可能失去自我成長的一個環境。
這讓我想起一個很網絡上很流傳的故事:蝴蝶要經過出繭的掙扎,才會有一對強壯的翅膀美麗如畫。旁邊人的好心幫助,卻讓蝴蝶不能起飛。我是不是也在孩子成長的過程里面犯了很多這樣好心的'錯誤?
我非常認同貫穿全書的親子教育的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關系大于教育。良好的親子關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很早以前我的朋友就說過:管教如果不是基于親密的關系,只會帶來逆反。我特別認同這一點。關系糟糕的結果就是教育的方式越正確結果越差。所以最后造成的結果就是:我明明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偏偏你這么不懂事,這么的逆反!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孩子的錯,其實大人應該付更多的責任。
第二個原則:用成長發展的眼光而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孩子。
其實孩子遠遠比我們想得更有潛力。很多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迎來了一個更好、更強、更有能力的孩子。孩子在觀察中學習,在錯誤中成長,信任和接納才是最好的陪伴。
第三個原則:教育方式大于教育的內容。
很多時候我教育孩子,恨不能一下子把所有的人生觀都灌輸給他們,總覺得聽不聽在你,講不講在我。無論如何我要盡到我一個做父母的責任。這個原則深深的提醒我:在以后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更多的去關注孩子的內心,而不要去簡單服從于自己教育孩子的決心。
讀這種好的心理學親子書就像在照一片神奇的鏡子,我們一方面在鏡子里看到自己今天的不足,一方面滿懷希望和熱情期待著明天的美麗。
愿伱和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陪孩子一起長大讀后感5
讀了陶海彪的《與孩子一起成長》一書,感悟頗深,受益匪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們有著一雙永遠充滿好奇的眼睛。作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甚至是孩子的終身教師,應做到身體力行。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間,家長毫無掩飾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被模仿,這種模仿對孩子的品格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在漫長的時間里毫無感覺地完成的。如果你勤勞,孩子就勤快;如果你熱情,孩子就大方;如果你主動,孩子就積極;如果你禮貌,孩子就學會了尊重……孩子的頭腦就是一張白紙,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反映在孩子身上。所以,你必須用心,必須極為慎重。事實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仁慈、愛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他日后會成為健康、正直、樂觀向上、有所作為的人。
良好的習慣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書中指出好習慣是從小培養的;兩代人要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孩子在幼兒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那是終身受益的,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才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
書中特別提到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閱讀環境,要盡可能讓書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頭柜上,床前放一個放滿圖書的書報袋,在書房里為他精心布置一個讓他可以自由閱讀的角落。精心挑選一些他喜歡的幼兒圖書。如:《昆蟲記》《動物百科》〈〈十萬個為什么〉〉《魯濱遜漂流記》《愛的教育》《海底兩萬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類型的書。同時還注重創設輕松的精神氛圍,在閱讀之前,我有意識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語言,這會幫助他們對閱讀本身產生神奇的持久的熱情。
細細品味這本書,淺顯的文字卻將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讀后非常受啟發。總之,作為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作為教師要尋找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耐心等待孩子成長,也許等來的就是成功!
【陪孩子一起長大讀后感(通用5篇)】相關文章:
一起長大的玩伴語錄01-22
我和父母一起長大_700字02-11
陪孩子上網課的心得體會(通用10篇)03-25
2022年元旦陪孩子玩說說02-10
享受和孩子一起游戲的幸福的隨筆07-31
《我要做好孩子》讀后感通用15篇03-19
陪爺爺作文01-24
一起…一起…造句08-18
怎樣教育孩子讀后感01-27
《怎樣教育孩子》讀后感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