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1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名揚天下,廣為人知。讀完一遍,令人蕩氣回腸。
《三國演義》寫的是漢末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的故事。魏王曹操,蜀王劉備,吳王孫權,并有妙算軍事諸葛亮、龐統、周瑜,猛將軍關云長,趙云,張飛,許褚等等構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軍事的神機妙算,猛將軍的智勇雙全,好漢的義氣,小人的奸詐,鑄就了三國曲折的故事,才有羅貫中筆下的千古名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神機妙算的軍師無過于臥龍諸葛亮了。赤壁一把火,燒得曹兵丟盔棄甲:三氣周公瑾,氣得周瑜口吐鮮血而亡。孔明舌戰群雄,智激周瑜,奇謀草船借箭,更是膾炙人口。正如徐元直所說:“鳳雛伏龍若得一人,天下可安矣”。此并非夸大其詞。在諸葛亮面前,曹操千軍萬馬何足掛齒。孔明如劉備一臂,令人心服口服,聲聲稱奇。
三國中的猛將軍,那可是好漢如云。關云長身在曹營,心在兄,桃園三結義不忘兄弟,過五關斬六將不在話下,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毒、大義凜然;猛張飛大鬧長板橋,一聲吼,喝退曹兵百萬,令人聞風喪膽;智取隘口,有勇有謀,義釋嚴顏,剛中有柔。趙云趙子龍單騎救主,曹兵百萬,毫無懼意;沖陣救阿斗,如入無人之境。曹操也稱之為一員虎將“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長山趙子龍”。他們的智勇令人贊嘆,他們的壯志忠心與義氣,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手捧《三國演義》,在三國戰爭中暢游,時而與關云長、張飛征戰沙場;時而與諸葛亮出謀劃策。我仿佛看見了赤壁之戰中,熊熊大火燃燒著敵船。回想眼前,中華民族英勇的氣概、超人的智慧在羅貫中筆下眾位豪杰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他們的引領下,中國將會走向世界頂端。我被羅貫中筆下眾多人物的事跡感染著,我將會像他們一樣,縱橫沙場,報效祖國;出謀劃策,壯大祖國。即使不會像關羽,趙云,諸葛亮那樣文武雙全,也要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盡心盡力。
合上《三國演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被書中許多人物的豪情壯志激勵著。我決心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2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降。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么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
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3
提到四大古典名著,我認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國演義》了,在作者羅貫中神奇而有魔力的筆下,又重現了三國時期戰火紛飛的場景,讓我這位小讀者看得如醉如癡。
當我看到諸葛亮一次又一次為蜀國立了大功時,我實在激動了,對諸葛亮的卓越才華敬佩之極。“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哪一個計謀不是令人世人驚嘆?而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空城計”。由于前城意外失守,司馬懿領十萬大軍進攻孔明,孔明身邊只有一班文官,能抗擊敵人的有五千人,其中貳仟伍佰人正奉命去異地執行任務,所以只有貳仟伍佰人可用。正當眾人焦急萬分,一籌莫展之時,孔明曰:“把城門大開,讓20兵偽裝成百姓,在城門內掃地,此刻,城門禁止進出,若有違抗者,斬之!”這時司馬懿已兵臨城下,見異情,便下令退軍。司馬懿次子司馬昭曰:“孔明莫非無軍,故作此態?父親為何退兵?”司馬懿曰:“孔明一生不曾弄險,做此態,必有埋伏,懂此?”
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無人可及。他以巧計,用氣勢嚇退了司馬懿大軍,因為他深知司馬懿個性多疑,見此異狀,必定不會冒險出兵,反而退兵,從而守住自城,化險為夷,贏得勝利。這是一枚險棋,但諸葛亮卻巍然穩坐在城墻上焚香撫琴,心中有必勝的把握,此舉除了諸葛亮無人敢用。
其實我們在面對自已不利的情況下,也要不退縮,不落荒而逃,而是開啟智慧的大門,想出巧妙計策,應對眼前的困境,那么就會有一個讓你滿意的結果,就會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跟孔明一樣,利用計謀,取得勝利。那是一個星期五,我們正在體育課上進行五對五的精彩籃球賽,我們看到對方那個投籃高手,覺得奪冠無望,情緒低落。我略一思考,心生一計,我便對我們隊中的隊友說:“他們那兒有一個隊員很強是事實,但其它的隊員比不過我們的球藝,你去攔住他,讓他沒有投籃機會。”最后,我隊以弱勝強,真是欣喜若狂。
用計謀,贏得勝利!這是人生的法則,這也是取勝的法寶!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4
身為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正可謂是一部經典之作,讀《三國演義》有感(小學生讀書筆記),小學生作文《讀《三國演義》有感(小學生讀書筆記)》。它以東漢末年為時代背景,當時官宦弄權,天下大亂,群雄并起。而后以魏、蜀、吳三國為主。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天時,孫權憑借長江天險,占據地利;劉備仁德廣布,占據人和。三分天下,成鼎立之勢。在百年戰爭中,謀士斗智,波瀾壯闊,悲壯慘烈,景象萬千。
在這部巨著中,作者塑造了上百個性格各異的人物:劉備的仁德;曹操的奸詐;孫權的聰穎;董卓的殘暴;諸葛亮的智慧超群;周瑜的氣量狹小;呂布的反復無常;劉表的無能;關羽、張飛、趙云、許諸、典韋、張遼、孫策、甘寧……的勇猛,以及許許多多流星般劃過歷史天幕的謀臣武將,無不栩栩如生。
在這三方中我最偏愛蜀國一方,因為曹操陰險奸詐,是個不折不扣的奸臣,吳國孫權又太自私,只為自己著想,惟有劉備仁德廣布。而在蜀國一方的人物中,我喜歡的并不是劉備,因為他心太軟,也不喜歡關羽,因為他太意氣用事,該斬不斬,華容道放走曹操最終鑄成大錯。更不喜歡張飛,因為他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該想的不想。我最喜歡的是常山趙子龍,他英勇可比張飛,又像關羽那樣遇事鎮定冷靜,他千里尋明君,對劉備那可是忠心不二。自古城相會之后,便死心塌地的跟隨劉備打天下。他單騎救主就是最好的證明,在當陽縣與劉備失散,他尋來幼主,在曹軍重重包圍中,懷揣后主,殺退重圍,砍倒大旗面面,奪槊三條,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名。也賽過關羽那過五關斬六將。雖說劉備虎將眾多,但最終三國還是歸了晉,不免有些遺憾。
《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就是“精彩”,故事結構緊湊,情節跌宕起伏,人物血肉豐滿,在戰爭的描寫那更是生動形象,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久遠的中國,慷慨激昂,人才輩出的大時代,義蓋云天的劉備,耍弄權術的曹操,預謀天機的諸葛亮,還有大嘆時不我予的周瑜……即使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悠然神往。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5
寒假時,我又一次捧起了《三國演義》。這一次,我不再是大致瀏覽,對細致的描寫浮光掠影,滿心沉浸在驚心動魄的打斗情節中,而是用心地重溫它,在細細地品讀中,我還真發現了潛藏在文字背后的美。
它的美,藏在一個個的故事中,似乎擁有無窮的力量,讓我熱血沸騰,渾身都是正能量。《桃園結義》讓我懂得結交朋友應該重情重義;《三顧茅廬》告訴我要想得到別人的信任,得到別人的幫助必須真心誠意地相待,不能拒人千里、妄自尊大;《草船借箭》使我知道再困難的事情,只要動動腦子,總是會有辦法的……
我最喜歡的還是《赤壁之戰》。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建安十三年,當時,曹操豪情滿懷,揮師南下,想要發揮80萬大軍的巨大威力,一舉奪取江南,吞并中原。面對強敵,孫權、劉備并不氣餒,他們采取了抱團取暖的方式,組成了聯軍,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在長江赤壁一帶,以火攻大破曹軍,奠立三國鼎立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看了這個故事,我心潮澎湃:面對如此團結的孫劉聯軍,狂妄的曹操怎能不敗呢?因為萬夫一力,天下無敵啊!
這一點,在我們班今年的秋季運動會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為了能在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我們全班上下,團結一心,擰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比賽前,班主任俞老師為了想一個好口號,一個好花樣,一有空就坐在辦公桌前思考,就連走路時她的嘴也不停叨念著想出來的口號。在課堂上,她教我們喊口號,一遍又一遍地示范,一個又一個地糾正。體育老師王老師在體育課上教我們跳兔子舞,一會兒給我們做示范;一會兒給我們糾正動作;一會兒給我們講動作要領……她在烈日下東奔西跑,她流的汗水比我們還多!運動員們更是憋足了勁兒,抓緊一切機會練,練,練……
到運動會,運動員們一心想著為班級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用最好的狀態來比賽。看臺上,有的人當啦啦隊,為自己的運動員加油;有的不停地寫報道稿;還有的研究各個班級強勁對手在什么時候出場……家長們也為班級出一份力,他們把礦泉水一箱又一箱地搬到班級所在方陣,協助班主任管理紀律。李響媽媽親臨現場為運動員加油并指導動作……
“上下同欲者勝。”這是孫武的名言。大家眾志成城,本著同一個目標前進著,這力量,強大無比啊!這不正體現了萬夫一力,天下無敵嗎?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6
讀了《三國演義》有感《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人性的五味湯,里面包含了各種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正直、驕傲、詭異等等;也包含了人的善與惡。比如說吧,關羽就是那正義的化身,他勇猛且充滿機智,對任何惡事都進行斗爭,也是三國時期最令曹操畏懼的人之一。還有那曹操,他那奸雄的智慧使他成為了一國霸主。
電視劇從漢末講到三國末年,魏、蜀、吳三個國家的興起和滅亡。在其中,忠臣義士的殉國,人生的不如意,生與死的交織深深打動了讀者。第一顆“將星”的燦爛與衰敗,都給這碗湯中撒下了不同的味道。有些苦,有些甜。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則是那千古盛名的“諸葛亮”。
我喜歡這人物的原因并不是他有著天才的智慧,而是他有著泰山般的堅強毅力。“阿斗”,這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他是蜀國的后主,卻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可以說是一個爛泥敷不上墻的人。
如果大家是“諸葛亮”,會不會為劉備托付的這個孤兒竭盡全力呢?我想,這誰也不愿意。誰愿意把爛泥敷上墻呢?這只不過是白費心機。
而“諸葛亮”呢?他卻不像我們那樣,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情意。盡管爛泥敷不上墻,死水成不了活水,他還是用他的生命緊抓著那似乎不存在的希望。在他第一次進攻魏國,勝利遙遙在望時,后主聽信謠言,對“諸葛亮”的忠誠產生了懷疑,將他召了回來,結果使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盡管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沒有責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對抗魏國。
人算不如天算,到最后,他還是以身殉國了。有些人可能會問:“諸葛亮也太愚蠢了,明知蜀國命不久長,卻還進行無畏的反抗,這不是自找苦吃嗎?”但我認為卻不是。他可能明白這一點,但他卻一定不會放棄。因為他至少做到“問心無愧”:他不斷地進行反抗,盡力地反抗,可能不會成功,但是,他盡力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相似的情況。一群同學在操場上打籃球,其中有一個是初學者。他望著球架認真地投。但天公不做美,那籃球架偏偏跟他做對,怎么也不讓他進。
旁邊的同學看到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但他呢,面對著這些“笑聲”,只是抱以會心的微笑。為什么他能以這種心態看事物呢?那是因為:貴在盡力,而不在于勝負。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7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國獻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笑逐言開)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于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么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日記四年級日記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伏龍#0;#0;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還有像鳳雛#0;#0;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占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布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于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于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
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系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著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就像冰心說的: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幕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借暑假時間讀完了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臺,作者把眾多英雄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使我好生佩服。
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
先說說劉備。劉備的性格非常保守,人們都打趣的說劉備是“哭來的江山”,劉備的膽子小,當年他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下英雄,惟操與使君耳。”當時可把劉備嚇出了一身冷汗。劉備的性格使眾人賦予它窩囊和懦夫的頭銜,更有人說劉備除了有兩個結拜的摯友,其他的就一無所有了。但劉備講仁德,愛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關羽、張飛、趙云等大將忠于他。
蜀國有一個足智多謀的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他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蜀漢丞相,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發明家,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于一身外,最大特點表現在“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不僅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他智勇雙全、沉著冷靜、知己知彼、膽識過人,實在令人欽佩。
我最喜歡曹操,曹操可謂真英雄!三國演義上作者貶曹褒劉,為了襯托劉備,無限的貶低曹操,三國志上,曹操并沒有那么壞,除了“寧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是一敗筆,曹操并無其它的壞處:“曹操割發代首”,曹操帶兵去征張繡,行軍路上,見麥子熟了,便下了一道口令,誰要是踐踏麥田,就斬首!碰巧有小蟲子經過,曹操的馬受到驚嚇,沖進了麥田,曹操守信,正要割頭自刎,曹操的手下們紛紛勸阻,經過大家的一番勸說,曹操割下自己的頭發,代替自己的頭!曹操謹慎、多疑,只是自我保護,可有些人總是抓住曹操的這一點,貶低他是一個有心計的壞人,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才可以更好的存活下去。我看好曹操!
三國時期是一個是戰亂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多少杰出的英雄為了國家獻出了自己的一生,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精啊!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說到這首詞,就不能不提起《三國演義》。今年寒假,我讀了這本名著,像是走進了萬花筒世界,不禁絕為之震憾,為之拍案叫絕。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戰爭故事,還有一些讓人感動的人物。
我最敬佩的人物是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比如:他火燒新野,草船借箭,巧借東風,擺八陣圖,七擒孟獲,大唱空城計,六出祁山,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讓人遺憾的是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最能表現義氣的是關羽,他身在曹營心在漢,為找劉備,他過五關斬六將,義蓋云天,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勇冠三軍;麥城被俘,他堅貞不屈,誓死捍衛了他對劉備的忠心。
讀了《三國演義》,我從中得到了很多啟發,要學習諸葛亮面對街亭失守時的冷靜。我做事大大咧咧,急性,好發脾氣。有時,做作業,遇到難題,做了好久,還是想不出,氣得我罵老師為何要布置這種題目,直叫爸媽幫我做。如今我再也不能那樣了,你看諸葛亮,他遇到問題,不是回避,不是推卸,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那樣沉著冷靜,胸有成竹,把問題處理得比較得體。
當然,我更要從小努力學習知識,廣泛閱讀,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結構,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像諸葛亮那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也要學會辨證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不要人云亦云,鸚鵡學舌,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我更要像諸葛亮和關羽那樣,對自己的國家要熱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的國家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許多重擔還等著我們去挑,我們應該熱愛國旗、國徽,熱愛祖國美麗的一山一水,絕對不容許任何外來勢力干涉我們的內政,絕對不容許敵人侵犯我們神圣的領土。
古人也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 ,今后,我還要不時地多讀讀《三國演義》,多與“君”談談。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也是四大名著之一。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終于,隨著時光的流逝,魏、蜀、吳三分天下,曹操、劉備、孫權各逞雄才占一方。就這樣,一場刀光血影的戰爭開始了。三國開始招納人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一身都是膽”的趙云、神勇無比的張遼……一位位英雄好漢相繼登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三顧茅廬、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隨著事情的發展,情節越來越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起來驚心動魄。最后,三分歸晉,天下太平。三國從此成了一段塵封的歷史。
在三國中,有無數舉世聞名的英雄:勇猛的張飛、機智的郭嘉、瀟灑的周郎……就像那天上的星星一樣,數都數不清。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一個——關羽!他是劉備麾下的著名將領,五虎上將之首,人稱“美髯公”,以82斤重的青龍偃月刀作為武器。關羽又被尊崇為“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他受曹操厚待卻不忘本,許以立功報曹操后離去追尋劉備。白馬之戰中,關羽策馬刺河北名將顏良于萬眾之中,可謂在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囊中取物一般。他降于禁、斬龐德,名震華夏。關于關羽,還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溫酒斬華雄”等佳話。難怪后人有詩嘆曰:“漢末才無敵,云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云。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他不僅文武雙全,還很講義氣,是三國之中的“義絕”。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就是最好的證明。我也要學習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后精忠報國,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讓關羽的精神永駐人間!
合上書,我恍惚間感悟到了桃園三結義的真摯、煮酒論英雄的豪邁、千里走單騎的英勇;似乎還看到了三顧茅廬的真誠、草船借箭的機智、火燒赤壁的瀟灑;也領悟到了單刀赴會的勇敢、刮骨療傷的堅忍、空城退敵的謹慎……三國呀,我為之贊嘆的三國!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11
《三國演義》這部名著我早就耳聞目睹過,九歲時媽媽還特地為我借閱過。寒假期間,我受語文老師所托,再次捧讀《三國演義》,感受較前更為深刻。
當我翻開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看到目錄共有一百二十回,每一回既獨立成章,又與下文關聯呼應,且標題對仗工整,皆為七字或八字,閱讀一目了然。
首先映入眼簾的詞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給人一種英雄豪邁的恢弘氣場。開篇第一句話“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讓人滿懷英雄壯志的熱血情懷。作者果不其然在第一章就點明“豪杰三結義,英雄首立功”。“桃園結義”的故事情節我此前已有所聞,大意是張飛、關羽和劉備在桃園結拜兄弟。當我再次細細品讀這第一章時,為三人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生死情誼所打動,被他們一生“視兄弟如手足”的真摯友誼所震撼。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可謂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本書所寫的最主要人物。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當地人稱“臥龍先生”,也稱諸葛孔明或孔明。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無論是戰略,還是戰術,三國之中無一人勝得過他。“三顧茅廬”的文學典故便緣于此書。雖然諸葛亮一直都隱居在南陽的深山老林,但劉備聽說他出類拔萃才智超群,于是先后三次親自登門拜訪諸葛亮。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誠心所感動,決定出山一心輔佐劉備成就大業,這就是“三顧茅廬”的故事。
三國指的是“吳、蜀、魏”,而《三國演義》敘說的正是此三國之爭。當時勢力最強大的是魏國,我一直以為三國鼎立的魏國是曹操統治的,直到我上初中學了歷史后,才知道是曹操的兒子曹丕統治的。
人們常說曹操是“奸雄”,也有人說曹操是“英雄”。“奸雄”也罷,“英雄”也好,但他不像商紂王和周幽王那樣昏庸無能,腐 敗暴政,他采取的許多措施,以及發動多次戰爭,都是為一統天下富強國家著想,這在當時也順應歷史潮流。后人評價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其實,曹操還是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其代表作有我們學過的《觀滄海》和《龜雖壽》等。
讀完本書后,我掩卷長嘆。想必有很多讀者希望蜀國最終獲勝,可歷史結局卻往往不如人意,司馬懿建立的魏國勝利了。其實,如果人想要建立豐功偉業的話,不光得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負,還得要有堅強的意志和真才實學。同時,還得教育好子孫后代博覽群書,不能像蜀國的阿斗花天酒地自毀前程,使得蜀國走向滅亡。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12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時,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愿
打,一個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中低年級,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著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小學高年級,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后果將不堪設想。
隨著我的成長,每次研讀《三國演義》都有不同感受,《三國演義》真是伴我成長的一本好書。作文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13
《三國演義》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不同的時期讀它,有著不同的感受。
在幼兒園,看的是連環畫《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學會了一些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
在小學,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長篇歷史小說,它不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住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勇猛無敵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在初中,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這些“不受之天者”。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著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而我所喜愛的蜀國猛將張飛,在當陽橋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場景令我欽佩不已。他智奪瓦口,義釋嚴顏,為蜀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對蜀國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他便頭腦發熱,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與之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則完全是另一種心態。他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最終把諸葛亮拖死在五丈原。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三國戰場上雖然爾虞我詐,“硝煙”彌漫,一不留神就可能喪命。但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才造就了這些充滿智慧、性格迥異的歷史人物。正是他們,使我深深地戀上了三國。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14
徜徉在暑假的愜意中,我在氤氳著書香的圖書館里重溫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使我再次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書中以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個國家爭霸為主線,描寫刻畫了諸葛亮、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周瑜等近200多個耳熟能詳,性格分明的人物。
俗話說得好“能文能武,天下我手”關羽——武圣也,關羽字云長,他威風凜凜,“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躍然紙上的武圣,耍一把青龍偃月刀——冷艷鋸,重達八十二斤,騎一匹赤兔馬。刮骨療傷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幾乎天下無敵,但就是這樣一位武藝高超的虎將也有隕落的一天。在充斥著腥風血雨的“敗走麥城”中,關羽因為輕敵被孫權團團包圍了,孫權曾多次讓英雄般的武圣投降,關羽卻誓死也不從,最終被殺害了。關羽一生的英雄事跡使我們受到了許多啟示,如:要勤修本領,這樣才能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忠勇無敵。所以當下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了才能擁有更大更好的成就,才能對祖國做出能記入史冊的成就。
既然提到了“武”那就不得不提提與“武”相對的“文”了“文”亦指那些武功或許不怎么樣但計謀如泉涌之人,在《三國演義》中的“文”者非聰敏的諸葛亮莫屬。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本以為他應該相貌堂堂,但書上只有寥寥幾字: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名計也有很多——借東風,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計……簡直數不勝數。身為《三國演義》中的“智多星”,他可謂是才富五車、才華橫溢……,既生瑜,何生亮?何以諸葛孔明能“謀”冠三國?獨善其身,結草廬而居,心無旁騖。人只有在心靜的情況下,不為外部雜事所打擾的時候,才能靜心去思考問題,才能把很多問題考慮清楚,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在紛繁復雜的群雄逐鹿時代提出“三分天下”的良計。
看三國,英雄輩出,然而能青史留名的無一不是能先修自身,而后才能齊家、平天下的人,俗話說“打鐵還要自身硬”,在新時代下,各種信息錯綜復雜,我們更要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只有充實了自身的本領,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才有可能文能安邦,武能定國。
點評:《三國演義》中精彩故事紛呈,人物形象眾多。小作者從武將關羽和文臣諸葛亮說起,從他們的經歷和成就中談自己的體會:要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充實自身的本領,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才有可能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文章思路清晰,見解獨到。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15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但也是從《三國演義》中,我發現了其實,諸葛亮并不聰明。
第一,諸葛亮,作為蜀國執掌大權的宰相,他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這看上去很令人欽佩,但無意中卻限制了人才的發展。經如任免一個縣官的小事,諸葛亮也要親自處理。難怪,司馬懿會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后來,諸葛亮死后,蜀國人才青黃不接,才造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
第二, 諸葛亮的不聰明還反映在他不能招賢納才,蜀國君臣平庸。“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便是一個證明;劉備死后,在諸葛亮執掌大權期間,雖招了一個姜維,卻也未能保住蜀國的江山,可見其才氣平平。
第三,諸葛亮不僅不會招賢,還不會用人,首先是關羽。(一)戰場上無情意可言,倘若在赤壁之戰中華容道上把關羽、張飛或是把關羽、趙云兩人位置調換一下,這樣不是讓關羽還了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的不殺之恩,又可以活捉曹操,不是兩全其美么?但是諸葛亮并沒有這樣做。他錯用關羽,結果放虎歸山,讓曹操有機會重整旗鼓,卷土重來。(二)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性格高傲,剛而自矜,有勇無謀。關羽失荊州,使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兩路出兵北伐的計劃落空。其次是馬季。馬季幼熟讀兵法,好論軍計,甚為諸葛亮所器重。但劉備覺得馬謖言過其實,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卻不以為然,還經常同他談論兵法,有時通宵達旦。錯用馬季,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自己也差一點淪為司馬懿的階下之囚。
第四,不自量力和沒有自知之明是諸葛亮最不聰明的一個表現。明知道蜀魏實力相差巨大,況且,劉備死后,蜀國元氣大傷。但諸葛亮還要六出祁山,進攻魏國。雖說此時吳蜀已經言歸于好,但諸葛亮雖然說是和東吳聯手,卻一意孤行,獨自行動,結果屢戰屢敗。倘若吳蜀聯盟,東西夾攻司馬懿,那么最終恐怕就不是三國歸晉了。如果說一兩次的失敗是情有可原的話,那五六次的過失,只能說是諸葛孔明的不智了。
雖然說諸葛亮在一些戰役上取得了勝利,但畢竟在統籌全局或是在一些關鍵的細節上,他畢竟是錯了……
【讀《三國演義》有感800字】相關文章:
讀《三國演義》有感 15篇03-04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秀范文03-03
讀《三國演義》有感(集錦15篇)03-18
《家》讀有感03-10
讀《童年》有感12-08
讀《老舍》有感02-20
讀《李白》有感06-25
讀林清玄有感12-14
讀張愛玲有感12-21
讀《冰心》有感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