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讀《論語》有感

時間:2023-04-06 12:16:28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讀《論語》有感(通用49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論語》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論語》有感(通用49篇)

  讀《論語》有感 篇1

  泱泱古國,孕育了五千年唯我無雙的華夏文明。而孝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最具獨特標識的一脈,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道德追求。時代是倉促的,并且在迅速地向前推進,弘揚孝道,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是當代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課題。

  早在《論語》中,孔子便提出了許多關于孝道的名句:父在,觀其志;父歿,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遵從父志,以父親的`道德品行來引導自己,即使在父親去世后也不改“父之道”,這便是“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以他們高壽,自己長大了高興,另一方面又以他們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顧而憂懼。由此可見,孝是自古以來中國人恪守于心的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發自內心深處愛的情感表達,實現家庭和睦,社會安定,人民和諧。因此,孝是道德的基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

  在當代,隨著城市化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外出務工,背井離鄉,只剩“空巢老人”獨居在貧窮落后的農村,那日日夜夜的思念、期盼,都化作無奈的嘆息和渾濁的眼淚,沉重地在土地上生根發芽。這是否該喚醒我們內心深埋已久的孝道,;丶铱纯?

  如今,孝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相承接,使其具有了鮮明的時代性。弘揚孝文化,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相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國家精神文明層面的建設,讓孝文化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

  讀《論語》有感 篇2

  汲取先賢智慧,鋪就成功階梯。論語是一部哲學著作,又是一本思想智慧書,它是修德立身之學,是做人處事的經典。這部2400多年前的著作所講的每一個道理和智慧,給與我們每一個忠告和提醒,仿佛就是針對我們生活中身邊的人和事,讓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學習中得到提升。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讓我們知行合一。

  南懷瑾先生說,論語這本書的價值,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對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終具有不可毀的'不朽價值,后起之秀,入篤學之,慎思之,明辨之,融會得而見之于行事之間,必可得到自證。

  在惜字如金的中國傳統典籍當中,從來不缺乏需要反復品味的經典,從先秦諸子到歷代的經史子集,成為了一代代中國人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滋養,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建立了基礎,閱讀論語這本國學經典,也就是我們在和先圣先賢在對話,讓我們的生命層次不斷的提升,天人合一,大道至簡,道法自然,以人為本,知行合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天不斷的反省自己,改掉自身的缺點和毛病,以天的角度看問題,包容萬物,保羅萬象。站得越高,看得越遠,格局決定了人生的效率,做得對遠比做的快重要的多,讀論語,開啟自身的智慧,信因果,重內觀,大格局,不斷的改正自己的不足和短板,讓正向的能量不斷加強,讓缺點和不足不斷的減弱變弱甚至消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世界是分階層和位置的,認清自己的階層和位置很重要,在不同的階層和位置遵循不同的責權利運行規則。

  每天所思、所堅持不懈的遵循論語中的三基點:愿每天可以清晰感受到精進,每天所思,堅持不懈的杜絕壞習慣,愿生命可清晰的感受到境界的上升。

  讀論語是國學入門的基礎,方向正確,堅持不懈,循序漸進就能最終開啟智慧印記,讓自己優秀成長,敬業工作,生活幸福。努力做到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讀《論語》有感 篇3

  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莫屬《論語》最為經典了。它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們一生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者。在《論語》中分24個章節,分別是子路、顏淵等,在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學而篇》。這篇講述了為人如何學習與做人的道理。這篇中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使我頗受啟發。它告訴了我們學習要有無時不學、無處不學的態度,才能使內心充滿著掌握真理的愉快;遠方的朋友來了,應該因可以一起切磋知識而感到快樂;人為人處事不能因小事而自尋煩惱。如果做到這些,就可以更好地成為有作為的人了。

  確實,在日常生活中,因為人的記憶有遺忘性,所以我們在學習中要經常復習學過的知識。就象我在復習階段遇到以前學過的知識,因為平時也沒有很好地鞏固,有時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競一直想不起來。平時有什么疑問我也很喜歡與同學一起討論,雖然有時候會爭論起來,但與同學的相處會讓我獲得很多一個人思考不能獲得的'快樂。以后,在生活中,與周圍的同學相處,我一定不能因為一點點小事情而與同學爭吵起來,破壞了彼此之間的友情。

  《論語》這本書確實無愧于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俗稱“半部論語治天下”,它將始終是我人生中的好老師。

  讀《論語》有感 篇4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白釉唬簽檎缘拢┤绫背,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边@一個個子曰當中串起來的是孔子儒家的經典學說,是流芳百世的為人處事之道。

  自秦始皇時期,百家爭鳴,到漢武帝推崇儒家學派,這期間的光陰歲月將儒家學說沖洗得愈發光彩照人。春秋時期,孔子開壇講座,將儒學推入鼎盛,《論語》便在這無數次的錘煉之中如同蚌殼里的珍珠一般誕生。

  《論語》全書一共二十篇,字字珠璣,圍繞著一個“仁”字展開論述。哲學,政治,教育,倫理,文化等方面,無一不滲透著“仁”在其中的深刻內涵。我想,這便是儒家吸引眾多學子,擁有眾多擁戴者的原因吧。

  那么何為“仁”呢?孔子認為,“仁”是自身的一種品質,是君子不可缺的精神,而要稱得上是仁德的人,更是在各個方面都要謹言慎行,匡正自己。像“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熬硬黄鳌钡鹊龋T如此類的'觀點,只不過是千萬品質中的九牛一毛。

  現實生活中,我認為稱得上君子的人幾乎沒有,因為君子已經相當于一個完美的存在,而人都是有瑕疵的,就像玉一樣,沒有人能說這塊玉是絕品,只能說為精品,所以我們所謂的君子就像是反比例函數一樣,只能無限靠近x,y軸,卻永遠也不會重合。

  但是難道永遠不重合就干脆連靠都不靠了嗎?顯然不是的。開口向上和向下的二次函數代表了兩個不一樣的人生。開口向上明明知道永遠延伸到不了盡頭,但是卻拼命的努力上進著,這應該就是我們的人生,開口向下的,卻一味地墮落,所以最后連起點也夠不到。

  除去仁之外,孔子也尤為重視孝道。對父母。“父在”要“觀其志”,“父沒”要“觀其行”,并且“三年無改于父之道”,這樣就算是孝道了。全書中關于孝道從不同方面做了很多論述,在我看來,“孝”這個字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不簡單。

  一個“子”上面加個“老”的上部分,構成“孝”,如果你認為“孝”就是每個月甩給父母幾千塊錢,美其名曰是報答父母,還不如說是在還債。而早在幾萬年前的孔子都知道,“事父母”要“能竭其力”也就是要用心,竭盡自己的力量。這正是我們千千萬萬的子女們缺少的。

  《論語》是千年精華的薈萃,它就像天上的太陽,在很久以前就指引照亮著人們,千百年后依然光輝閃耀,不曾被歲月所塵封。

  讀《論語》有感 篇5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變成了一個不敢夢想,害怕失敗的人。面對心向往之的事物我退卻了,漸漸的學會用“無所謂”三個字來掩飾自己內心的失落與難過。有時候,當我無法不面對污濁的空氣,擁擠的空間,我發現我再也找不回當年那個呼著“小時不識日”的我了。

  而這種心態,在遇到孔子的時候發生了轉變。我開始相信有那么一種人,境遇比我差得多,卻還在用自己的心為這個日漸不堪的社會做著奉獻,還在為類似“挾泰山以超北海”的夢想堅持著。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從來沒有一個人像荷蓧丈人那樣用犀利的語言抨擊我的夢想,因為我沒有夢想,準確地說,是沒有擁有靈魂的夢想。

  曾幾何時,我也“傻傻”地去給老人讓座,在地上撿了錢去交給警察叔叔,看見同學抄作業會嚴厲制止。而今呢,我看到老人上車會裝睡覺,看到同學抄作業會走過去笑著對他說:“要不要抄我的?”看到插隊的我也不會管,對著不喜歡的事我會笑,對著不公平的事我能忍。

  當我以一個“完美無缺”的姿態重新站起的時候,我以為我不會再受傷了?墒,我錯了,我躲不了。我終歸不能像孔子一樣喊出:“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在一個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公平難覓的年代,說出這樣的話的孔子,真的不能不讓我敬佩。因為我做不到。

  孔子曰:“仁”即“愛人”。我無數次地希望這個世界充滿仁,可是太難了,現在尚且做不到,更何況孔子所處的時代?于是我想起一個面色枯槁卻神情依然煥發光彩的人,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說著:“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當他面對外界“今之從政者殆爾”,悵然若失地說“鳥獸不與同群”時,誰又能夠像他一樣輕撫琴弦,淺吟低唱那千古之音?

  我輕撫著這冷漠的紙張,讀著那些漸漸消逝在時空中的文字,我徹底折服了。我的痛苦真的不算什么,因為真正的君子是絕不會為殘酷的現實所擊敗,絕不會懷疑自己所選擇的路,也絕不會因為身處困境而喋喋不休地抱怨環境的惡劣。他們會自己動手,用自己的行為去改變環境。

  孔先生教會我的,讓我終生受用。他在夢里告訴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毕壬,我會努力做到的,因為夢想已經回來了。

  讀《論語》有感 篇6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讓中國古代的讀書人都將此書奉為經典的書,《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之作,它記載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語錄,其中的許多話也成為格言流傳于世!墩撜Z》有《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等20篇,只里面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以及與我們切身相關的道理。

  在這20篇中,我最喜歡《八佾第三》一篇!鞍速笔侨缃裨诳讖R中拿羽毛,在祭孔典禮中所舞蹈的叫八佾之舞,但孔子不是叫大家跳舞,而是代表了文化精神。他的內容講“禮”,“禮”就是孔子一生做學問之所在。

  我最喜歡其中一句“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子游問孝道?鬃诱f:“今天,人們把孝說成是能養活父母。就連狗、馬都能得到人的`飼養。如果不尊敬父母,那養活父母和飼養狗、馬又怎樣區別呢?”

  這讓我想起了東漢時期的大孝子黃香,他在夏天用扇子扇涼父親的枕頭和涼席;冬天,有用自己的身體捂熱被窩。他很值得我們學習。

  知道了孔子告訴我們禮的學問之所在,我會更愛自己的父母,珍惜自己的父母,明白父母的嘮叨與操勞與嘮叨都是為我們好,不能讓父母感到自己就像狗、馬一樣。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好,我們要記得,長大之后,我們也要好好的回報父母。

  讀《論語》有感 篇7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論語》涉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看來,《論語》主要涉及了做人的道理,學習和教育的道理,為政之理,禮的道理。

  讀《論語》,我讀到了做人的道理。首先做人要正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認為只有正直的人才能在世上生存,不正直的人只會在僥幸躲避災難的的境況下才能生存。這種說法好像是不存與現實的,現世的人們爾虞我詐,把正直看成是譏諷的事物。好像只有“折腰之人”才能真正的掌握世界,掌握自己。讀《論語》,我讀到了學習及教育的道理。首先,我開始明確學習方面的道理: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目的。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要求學習是建立愛好,以學為樂的基礎上。只有以學為樂的人才是學者中的至尊,就像顏淵,“一笨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 。同時在學習態度上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習不能感到滿足,學習要虛心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表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的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學習態度端正了,才能將學習進行的更深更透。然后是學習方法?鬃佣啻卧谂c弟子交談時提到學習方法,莫過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學而》),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同時孔子也強調學與思的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要求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同時精益求精則又是二種學習方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對于現在的學生又是很適用的學習方法。太多的一知半解,太多的偏廢,太多的不懂裝懂,太多的“填鴨式”教學,讓我們在學海里掙扎,尋不到真諦,找不回感覺,讓學習成為恐怖的代名詞。再者我了解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即教書育人。而當今社會的教育工作者,似乎只在履行前一個任務,忘卻了“育人”,不成材要成人這句古語告誡我們:育人是在教書之上的。孔子在育人方而做得很好,在教授弟子讀經的同時與弟子討論“仁德”、“君子”、“為政”、“孝”的`問題,也是間接的育人,把弟子塑造成有仁德能為政孝悌的君子。同時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十分先進的,至今一直在沿用:“有教無類”打破了當時教育的貴賤,賢愚之分,將教育普及到民間;“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針對不同的情況與人,采取不同的方法。這也是現在的教育所欠缺的:大課堂教學,人鍋飯教學忽略了各自的個性,將每個學生都打造成了模板學生,無棱無角,當然也無創新可言。孔子還重視誘導式教學啟發式教育,要求學生觸類旁通,希望弟子能舉一反三,在啟發誘導的基礎上也要注重循序漸進“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敢竭吾才,如有所立者卓爾”《子罕》。讀論語,我讀到了為政之道!盀檎缘,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民有恥且格”。

  為政之人要用仁德;為政之法用道德用禮教來教化老百姓,這樣百姓安居樂業!墩撜Z》值得所有人去學。

  讀《論語》有感 篇8

  大千世界,在紛繁的社會中穿梭、在喧囂的世界里,忙碌的人們都在為“幸福、快樂”而奮斗,都希望擁有一份幸福快樂,可為何在物質越來越豐富的今天,人們的交往卻日趨“利益化”,快樂幸福指數并未等比上升?每天在川流不息的日子里穿梭,在沸沸揚揚的生活中忙碌,“幸福、快樂”究竟在哪里?細讀《論語》,用心感悟,也許我們會豁然開朗。

  《論語》中子貢曾經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孔子認為,這很不錯了,但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币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會被貧困而剝奪,不會因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的君子。其實,幸福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墩撜Z》教給我們快樂的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耶穌曾說過:“一個人賺得了整個世界,卻喪失了自我,又有何益”?而一顆清明寧靜的靈魂卻能使我們即使在最風雨飄搖的日子里,也能擁有一塊心中的樂土。有了“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超然物外,不被物質生活所累,始終保持一種心境的淡定和安寧的好心態,無論我們處于什么人生狀態,幸福都會象花兒一樣綻放。

  有一首詩說得好,“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樣樣順心,但你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選擇樣貌,但你可以展觀笑容!弊屛覀冇瞄_闊的心胸去面對生活的.缺憾,多一點寬容,保持一份淡定和平靜,在享受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關愛時,去傳遞一份自己的愛。那么即使是缺憾、失意的生活,心靈同樣也可擁有一片海闊天空,“仁者,愛人”,給予別人,將使我們心中收獲比擁有更多的幸福。

  有了內心的安寧,尋找快樂就是一件極其簡單的事情。用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如孔夫子教導我們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這就是快樂地生活的秘訣。清晨醒來,沐浴著清晨第一縷陽光,聆聽著鳥兒清脆的歌唱,邁著輕松而歡快的腳步去上班,任憑長發飛揚,笑容在臉上綻放;與朋友邂逅,用友好的問候還有真誠的目光迎接對方;工作上積極努力,寬容,諒解放心中,友好地與同事相處,彼此成為彼此的榜樣;生活中恬淡自然,加上愛人的關懷,兒女的歡暢。誰說自己不是世上最為快樂的一個分子呢?其實,我們每個人無一不在享受著屬于自己的快樂,只是有時我們的眼睛被可惡的迷霧所遮障,暫時地遺失了分辨的方向。朋友,請擦亮自己的眼睛,定會驚奇地發現,等待迷霧散去,快樂幸福時光就在身旁蕩漾,它象一顆晶瑩的寶石,在眼前熠熠閃亮!

  讓我們用《論語》給心靈以陽光!用快樂心靈過濾紛繁,生活會變得純凈;用快樂心靈煅燒平淡,生活變得鮮明?鞓返男撵`,會讓我們從逆境走上坦途,從失敗走向成功,從苦難走進幸福。

  讀《論語》有感 篇9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聽!這是我們家庭成員——爸爸、媽媽和我早晨起床的必修課。

  說起我的家庭成員,我得向大家介紹介紹了。我媽媽是小學教師,爸爸是體育教師,我呢,就不用自我介紹了。媽媽崇尚儒家學說,算得上是孔老夫子的“粉絲”了。平時,說話總時不時蹦出幾句“之乎者也”來;而爸爸呢,就只有“婦唱夫隨”了,也跟著“吾呀爾呀的”;我當然也在他們的熏陶下,對這些難學的古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就這樣,我們家庭的《論語》之旅就出發了。先從稱呼開始吧!古時候不是都把有學問的.人尊為“子”嗎,于是,我尊爸爸為“老子”;爸爸尊稱媽媽為“妻子”;我就被爸爸媽媽尊為“孩子”。哈哈!我們三個都帶“子”,也算是“文化人”了吧。

  早晨起床,在“老子”的催促下開始晨練,節奏由“一二三四”變成了《論語》名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薄爸疄橹薄形顼堊郎,老媽端上香噴噴的菜:“此乃紅燒雞也,趁熱快吃矣!”于是,我們便在這“熱騰騰”的“古文餐”中完成了午飯。晚上,我們全家人就沉浸在《論語》中,“老子”問,“孩子”答,可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妻子”讀,“孩子”誦,可謂“溫故而知新”。

  “老子”、“妻子”有時也為了孔子的學說爭得面紅耳赤;“孩子”有時也為了這難記的古文而垂頭喪氣;而“老子”“妻子”“孩子”更多的是為我們的學習成果而欣喜若狂。

  哎呀!真沒想到,難學的《論語》竟給我們家帶來了這么多的歡聲笑語,我真得感謝你呀——經典《論語》。

  讀《論語》有感 篇10

  七月,盛夏。日子波瀾不驚,此時,窗外雨水滴答,清脆悅耳。雨點濺落在窗臺上,風吹著雨絲穿過窗戶,一陣涼意。這樣慵懶的時刻,捧一本書,在文字里度過。此季的主旋律,源于一本《論語》。

  書桌上,靜靜地躺著《論語》,思緒又飄到了剛剛接觸《論語》的時候。記憶里,簡陋的初中課本,我還是一只小小的毛毛蟲,不知道鮮花的芬芳,懵懵懂懂的跟著老師讀、念、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當時的感覺很困惑,天天做作業,不是復習就是預習,哪來的.愉悅?

  現在想想,那時雖讀《論語》,始終一知半解,參不太透。偶爾提及,只是人云亦云的胡謅幾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等耳熟能詳的句子。后來,偶遇舊書攤,附庸風雅地淘來一本線裝的《論語》繁體本,一行行繁體豎字,硬著頭皮讀了一遍。說實話,那一遍沒讀懂什么,只讀了一些表面的文字而已,得出結論:《論語》難讀!在沒有小說看的日子,偶爾也會翻翻那早已發黃的紙頁,只是依然無法讀懂其意!

  再讀《論語》,正是于丹熱播的時候,那個時候不叫讀了,是看。于丹教授聲情并茂的解讀,我又一次翻開那本《論語》,泛黃的書頁由于歲月的風蝕,留下了時間的滄桑,失去了特有的那種書香,有些霉味,但這并不影響我徜徉在經典里。那些日子,孔夫子親切得猶如鄰家老伯,“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論語》也不再深不可測、高不可及,那些似曾相識的警句、良言迎面撲來……而我如遇故知,信矣!

  輕輕地合上書卷,穿越2500年風云的華光,驚覺這一團燃燒了數千年卻依然熊熊的火焰,跨越漫漫時空,仍然照亮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案呱窖鲋梗靶行兄,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蔽业,我能做的,只是,跨越千年的距離,了解你,仰望你。不為別的,只為貼近你的溫暖。

  讀《論語》有感 篇11

  《論語》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時期偉大作品。這本書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墩撜Z》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論語》被一代代的人們誦讀、詮釋、感悟、借鑒……

  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論語》。遠離了電腦電視游戲,感受著《論語》的無窮智慧和思想哲理……

  “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確,《論語》的字里行間,告訴了我們許多學習與做人的道理。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溫,不亦君子乎?”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當然讀書至關重要,其中自然也有個重要問題就是人為什么要讀書,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明什么理呢?首先要明白人倫之道,懂得做人的道理。讀書修身,成為君子,這是讀書的終極目的。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在自省也!彼拖褚幻婢娨粯訒r時刻刻提醒著我,見到比自己有能力的'人,應該要虛心學習對方的優點,以他(她)為榜樣,不應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該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他(她)一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整自身,強化修養,取長補短。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每人都面對不同的壓力,產生不盡的煩惱,因而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更需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今天自己在學校表現怎么樣?回家有沒有跟家人問好?老師教的內容,有沒有認真溫習?如果我們每天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我們每天都會不斷進步。

  同學們,去讀讀《論語》吧,它是國學的經典,是智慧與思想的精華,它可以帶你去領略經典的美妙,它會讓你終身受益!

  因為文字年代久遠的原因,我在初接觸這本書時,也覺得十分枯燥乏味,一個小學生怎會喜歡這種東西呢?但隨著逐漸的接觸,我發現那是一座多么豐富的寶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先賢的智慧,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催你上進,給你啟迪,讓你拓寬思想的視野,感悟生活的真諦!

  讓我們與經典有約,與圣賢為友,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讀《論語》有感 篇12

  常言道,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是《論語》中經常出現的詞,我們直到今天還常常將其作為做人的一個標準,那么到底什么是君子呢?其實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司馬牛是孔子的弟子,他曾經問孔子什么樣的人才算是君子,孔子的回答是君子不憂不懼。他又追問不憂不懼,就可以叫君子了嗎?孔子說,自我反省,無所愧疚,你又有什么可憂懼的呢?君子的這一要求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做到。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笨鬃诱f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仁義的人,由于內心的富足使得他不會擔憂,所以仁厚的人能夠坦然的面對一切。有智慧的人,在面對多種選擇的時候能不迷惑。我們當下的選擇太多,所以我們只有努力讓自己更強大成為一個智者,才能從容面對。勇敢的人由于內心有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就會足夠自信。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當自己足夠勇敢時,面對任何困難都不會害怕了?鬃诱J為君子能夠做到仁、智、勇,所以就少了很多的憂、惑、懼。正是因為君子內心完滿富足,先自我修繕了修養,才能表現的`從容不迫。

  君子注重自我修養。君子不去苛責外在的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經歷等用來苛責內心,所以,孔子云:“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币簿褪钦f人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相對會厚道一點,就遠離了怨恨。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身的修養,做最好的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

  君子胸懷天下。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本雍托∪嗣刻煜氲氖虑槭遣煌摹>訝繏斓氖堑赖,小人惦記的是自己的房子,君子尊重法制,小人關心恩惠。君子是高尚的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個人在窮困潦倒之時仍不忘自身修養,不斷地磨練自己、完善自己,在他有能力之后才有可能去幫助他人。

  君子講究言行,注重說話和做事的標準。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意思是君子要做一件事,總是等真正做到了再說出來,敏于行而訥于言。

  君子,雖然只是簡短、樸素的字眼,卻存在于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君子,只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論語》有感 篇13

  合上《論語》,手依然依依不舍的緊緊抓住它,目光隨著手鎖定《論語》,我不禁陷入沉思。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面對《論語》,我不再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讀書,而是用一顆渴望去了解的心去認真閱讀,去品味書中的每一段話、每一個字、甚至每個標點符號,直到了解透徹才讀去下一段落。它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雖然它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看得我內心澎湃,腦子里充滿了感悟。

  孔子的弟子把孔子說過的話記錄下來,寫下了《論語》。小時候看來枯燥,現在卻覺得很有哲理。它在生活上,交友上,學習中,為人處世和孝順父母等,給了我們很明確的指示。正是因為這樣,才會出現北宋初年的宰相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和“半部論語秀自身”,說明了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和《論語》充滿了智慧。

  我最喜歡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話是千古名句,代代相傳。意思是:學過的內容在適當的時候溫習,不也是件很愉快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這樣的主張思想在《論語》中多處可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快樂的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從而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儒家的話就是這樣,一句話蘊含著豐富的哲學知識,但是它又不給出太多條框,要靠自己去理解意思,就顯出悟性的重要了。

  除了學習,時間也很重要。“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背鲎哉撜Z《子罕》,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感慨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圣人之言,含有多義。雖然書中的注釋已解釋清楚意思,但不能到此為止,我們要還要理解言外之意。這提醒著作為學生的我們要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學習。不要讓時間像一灘水一樣,接在手掌心,不一會兒就漏光了。

  打開《論語》去讀,去看幾千年前的春秋時期是如何產生孔子這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智慧是如何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后人又是為何尊稱他為“圣人”。我們要學習《論語》中的精神,領悟其中的道理,并將其行動。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努力和反思,這樣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讀《論語》有感 篇14

  有人說,閱讀是汲取精神的食糧;有人說,閱讀是接受靈魂的洗禮。但我說,閱讀是開啟新階層的人生,每讀一本書,我都感到自己在蛻變,在成長。書,就像一個引路者,它引導著我脫去幼稚的外衣,變得更加沉穩,智慧,向著知識大道走去。而《論語》這本儒家名著,是眾多書籍中給我啟發最深的一本書,每次讀到這本書,我都能從中發現更多的知識,感悟更多的人生智慧。童年,在閱讀中慢慢成長……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聽到的名言。那時,我才七歲,但也懂得了“自尊”,經常滿懷嫉妒愁悶,老是想著如何超過別人,抬高自己,這時,我看到了《論語》中的這句話。頓時,我如同挨了一記悶棍,我明白了整天想著如何抬高自己,想這想那,成天憂慮是小人之舉,不僅沒能如你所想,還白白浪費大好時光。而君子,心胸寬闊,宰相肚里能撐船,與小人相比,顯得多么有氣度!我立刻提醒自己平時要“制怒”,擁有寬廣的心胸。從此以后,我一旦發現“嫉妒之魔”出現,我就會告訴自己,這是平庸的表現,只有市井小民才會這樣做,道德高尚的君子,心懷如天般寬闊,我要克制住自己。從此以后,我生氣的次數大減,一直保持著廣闊的胸懷!墩撜Z》,是你教會了我做人之道!

  在我成長的每一步,背后都有著一個身影——《論語》。它將不慎落入沼澤的我拉出,將卷入漩渦的我拉出,它幾乎幫助我化解了一切困難。我一見到它,就像見到了一位老朋友,又像見到了父親。它就是一把利劍,幫我將攔路虎一一擊敗。記得三年級,在三月一日那個黑暗的日子里,我的語文成績跌到了歷史最低點,我就像被人扇了一記耳光,一整天恍恍惚惚。那時的我,就像失足墜落懸崖那般絕望。在這時候,《論語》又給了我以無盡的動力:“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笔前。以趺茨苋绱酥斓厥チ硕分,變得絕望?難道失敗不是暫時的嗎?人的`志氣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絕不能輕易失去啊!于是,我立刻恢復了信心,對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剖析,果然,在第二次考試中,我的成績又恢復到優秀水平!墩撜Z》啊,是你讓我不斷成長,不斷拋棄壞品質!

  看似普通的一本《論語》,卻為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力量!有了閱讀,我相信,我將會迅速成長,有了閱讀,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將精彩!

  讀《論語》有感 篇15

  古人對讀書的情有獨鐘。其實,對于任何人而言,讀書最大的好處在于:它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伴_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

  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唯一途徑。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我們要想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就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在暑假里,為了豐富自己課外閱讀的知識量和對素質的提升,我特地買了本《論語》,學習孔子的崇高品質,感受中華文學的輝煌。

  《論語》是一份珍貴的遺產,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而成。它以語錄和對話文體,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應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孔子提出的“仁政”、“德治”、“道義”、“禮敬”、“信實”、“忠孝”、“友善”、“勤儉”、“廉恥”、“慎獨”、“中庸”、“勇敢”、“自強”等傳統美德的內涵深深直根于華夏沃土之中,已經成為中華兒女為人處事和安身立命的標準。而對于我感受最深的是那些做人的道理。

  如出自《論語?顏淵篇》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凹核挥鹗┯谌恕笔侵福鹤约翰幌胍臇|西,切勿強加給別人。這就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鬃铀鶑娬{的是,人應該寬恕待人,應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世間最大的美德就是饒恕。如果人人都有了這種仁愛之心,天下不就成了仁愛的天下了嗎?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八個字,你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了。出自《學而》篇中的“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要求他的弟子們能用“忠”“信”的標準來自覺的.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塑造理想的人格。

  《論語》中的對學習的態度和學習的方法的闡述對于我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是告訴我們學習的態度:實事求是。這讓我想到自己以前在學習上的幼稚:不懂的問題總是避而不問,擔心別人會笑話自己,F在我知道這是多么愚蠢。大學問家孔子都有不知道的事情,何況我們這些學子!皩嵤虑笫恰笔且环N智慧!皩W而時習之!弊屛艺J識到:對于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的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識,必須把“學”與“習”統一起來,只有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孔子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兩千多年來一直為家庭和美,鄰里的和睦,社會的和諧,人民的團結,國家的統一發揮著積極作用。孔子思想與智慧已經成為華夏思想與智慧的精神源泉?鬃铀枷氲木柘裼曷蹲虧櫞蟮匾粯樱呀洕B入到每個華夏子民的觀念、行為、習俗、信仰、思維方式和情感之中。

  讀《論語》有感 篇16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非常敬佩他,是因為他視人如己,要求統治者關愛弱者,愛護百姓,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治國思想,四處游覽、講學!叭省笔撬乃枷氡憩F,除此之外,孔子還主張以德教化人們,以禮治理國家,他有一部著作,名為《論語》。

  《論語》集治國、修身、齊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之所在,我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學到了許多的知識,在《論語》集里,有許多句子是可以做為我的座右銘的,也有許多句子是終身受用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學自己要對別人做什么時,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承受這樣的事,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我覺得《論語》這種為學的精神也是我們效法的地方,《論語》里面的這種人生修養,我認為是永遠年輕的,所以這種學習道德,能“茍日新、日日新”,我還是進步的,隨時有新的境界。

  讀《論語》有感 篇17

  《論語》是我國的“天縱之圣”——孔丘,及其弟子的言行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是儒家學派的經典之作,給華夏等地區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地位。在《論語》中,我最喜歡孔夫子的一句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作為我國具有重大貢獻的教育家,他之所以認為“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是因為他覺得只有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在教育界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意思是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我記得老師常常教導我們:溫故而知新,那是為了讓我們了解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在能力范圍以內,只要廣泛閱讀書籍,反復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了解的知識,也要定期地進行鞏固復習,就能有與第一次閱讀時不同的心得、領悟。并且也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學習舊知識中隱藏的新知識。從而,開拓自己的視野,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讓生活中充滿知識的存在。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才可以稱為真正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從中,我懂得了,只有不斷地溫習舊知識,才能從中領悟到新知識。只有把舊知識弄懂了,才能理解就只是中隱藏的新知識。只要能做到以上兩點,那么,成為老師也不難了。

  只有多學習《論語》才能從中學習孔子交給世人的學習、道德、禮儀、做人之道!墩撜Z》給予了我一種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讓我明白了學習新知識固然重要,可鞏固舊知識也不能忘記,只要多多鞏固舊知識,才能從中得到新知識。

  讀《論語》有感 篇18

  漫漫年華已在彈指之間悄然流逝,唯有一部部經典未被時光的流沙覆蓋,仍散發著光芒。在閱讀越來越呈現碎化片的今天,經典仍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讀《論語》,帶給我發自內心的喜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鬃拥脑掗_辟了我學習和思考的'道路,使我開始探究世界的奧秘!皽毓识,可以為師矣”。孔子的告誡教會我復習和感悟的道理,使我開始溫習和深深感悟!叭∥嵘頌槿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的一句話使我懂得反省自身,既傳則習,在學習上不斷反省,以求得更大的進步。

  《論語》的可貴之處在于它教會我修養自身,從而也能夠使我獲得提高自我的喜悅。“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輕巧的一句話教會我要寬容,需要培養廣闊的心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焙唵蔚囊痪湓,告訴我做人要誠實。面對自己不懂的東西,不需要不懂裝懂,而是要不恥下問,否則只會貽笑大方?鬃釉裕骸叭诵,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笨鬃右苍鴰煆亩嗳,而他的經歷也印證了這句話。我從中學習到要向身邊的人學習,學習他們的優點和改變自身的缺點。

  《論語》教會我要承擔責任,這也是一種喜悅!笆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贝嗽拺俏覀兦嗌倌甑淖毅憽N覀兩頌樽鎳幕ǘ、未來的棟梁,肩負著復興中華民族的重任。前路荊棘遍布,前方雷雨交加,我們任重而道遠,但“既然選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甭L路,我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小一部《論語》卻蘊含著巨大道理,而我們每次的閱讀也不過是管窺蠡測罷了,其博大精深可見一斑。

  讀《論語》有感 篇19

  說起孔子,我們自然會想起《論語》,一部由孔子的子弟們編寫的經典著作,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雖然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年,但是《論語》的價值不亞于西方的《圣經》。北宋初年的宰相趙普曾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好像春天永遠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細讀《論語》,它告訴我們的就是這些樸素又真實的道理。

  手捧《論語》,洗禮心靈。當今社會,人能用聰明的大腦創造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人們在追逐物質的時候很容易失去自己,智者留下的精神財富能為自己指明前進的方向,能讓那顆被喧囂的世界吵得驕躁不安的心獲得一方寧靜和安逸。《論語》就是這樣的智者。正如西漢學者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患!薄墩撜Z》可以算是一味良藥,孔子是一位精神世界非常富有的圣人,他說“賢哉,回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夸贊弟子顏回的“安貧樂道”不就是他的'真實寫照嗎?我們渴望物質生活的富足,但是我們漸漸覺得心被物累。這時候,我們捧起《論語》,找到心靈的歸屬?鬃诱f:“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笔前,美麗的大自然、動人的音樂旋律、高潔的追求和向往、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淳樸的親情和友情……,這些不都是我們快樂之源嗎?人生的精彩和輝煌總是短短的一瞬,平淡才是永恒。當我們感覺浮躁,拋開喧囂與重荷,抽空去看看一望無際的大海,遼闊無疆的原野,寂寥點綴的星空,在靜謐中,追尋心靈淡忘的人文情懷,給心靈一點溫暖的滋潤。

  細讀《論語》,三省吾身。初中時我與《論語》第一次會面,在老師的引領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叭诵斜赜形規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警句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朦朧的記憶中,懂得了不但要學習還要思考,要謙虛地學習別人的優點,自省不足。歷經數年,這種樸素的真理一直陪伴著我。學校開展的公開課,我積極去參加,學習經驗豐富的老師的教育智慧,從年輕教師身上學習他們的活力,窺視自身的不足。為人師表的我,和學生一起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叭诵斜赜形規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共勉。“問泉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老師的我,更要多學習,多思考,流向學生的才會是一條活的河流。學生是老師的鏡子,學生的不足,更應該引起反思。當班里有學生鬧矛盾的時候,我除了教育學生,更要教育自己,是不是平時對學生的叮囑少了?

  共讀《論語》,和學生一起成長。為人師表,我是學生在校的家長,肩負著經營好班級這個大家庭的重任,現在和學生們一起經營好了小家,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以后經營大家。每星期的經典閱讀時間里,和孩子們一起誦讀由《論語》延生出的《弟子規》,學生們在書海中懂得了仁、義、禮、智、信;在一個個廉潔、不圖私利的小故事中,學生們懂得了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我的班級里曾經發生過丟失課外書的事情,當我在班上調查的時候,學生們一個個你看我,我看你,議論得面紅耳赤:“誰拿的?快拿出來吧!焙迫徽龤饣厥幵诮淌疑峡,結果是學生自己把課外書落在家里了。當所有的誤會被消除,一股清風撲向我的臉上,也撲向了所有學生的臉上。

  讀一讀《論語》,“碧水月自闊,歲流凈而平”的淡泊寧靜躍然心間,孔子的安貧樂道、謙虛好學、仁義懂禮,幫我指引了心靈追求的方向,讓浮躁逐漸湮沒于滾滾紅塵。讓陣陣的國學清風吹拂我們浮躁的內心,讓一股浩然正氣常伴我們周圍,做一個幸福的讀書人吧。

  讀《論語》有感 篇20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從論語的洋洋萬言中,每個人都可以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人讀出了“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讀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謙虛,而我讀論語,更多的則是像看到一個長者坐在一群年輕人中間,同他們暢談自己的人生感悟,試圖讓他們懂得:人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為一個平凡人,應該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

  《論語》所傳遞的第一個生活的要訣,便是保持平和的心態。生活中常常能見到讓你不順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會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曾經遭遇貧窮,當他走到鄭國的時候,糧食都斷了,他的學生不高興的問他,怎么君子也會窮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可以安于貧窮,而小人則會因為窮而作亂。這份安于貧窮的心境至為難得,而他之所以能夠安于貧窮,正是因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夠在貧窮中找到心靈的支點,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態?鬃硬⒉谎陲棇Ω辉I畹南蛲拐\的說:“如果能夠發財,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钡膊⒉粡娗螅骸叭绻l不了財,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愛的工作。”達致幸福的路徑有很多,金錢并非途徑,關鍵在于內心的快樂。他贊賞他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觀貫徹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夠在物質的清貧之外,找到自己心靈的安穩和快樂,因為他們的喜怒并不依賴于外物,而存在于內心的安詳與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讓幾個徒弟各述其志,對那些看似遠大的抱負,他置之一笑,而當曾點淡然說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風中與童子嬉戲時,他卻贊許的點頭。可見孔子在內心并不真的認為君子必須治國平天下,人生最終的追求,仍然是要歸結到內心的平靜,要能夠體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這些,其實都取決于心境。

  人應該如何生活呢?孔子給出的第二個答案便是“愛”。讀過《論語》的人都知道,孔子最看重的東西似乎是“禮”,如何宴請賓客,如何侍奉國君,所以禮節他都一板一眼、嚴謹無差,并認為禮樂是治國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可見在他看來,沒有仁愛的根基,禮也是無用的。這點孔子曾反復闡述。尤其是對父母之愛。他談論孝,人人都說孝就是奉養父母,而他卻說如果不能從心底里敬愛父母,這又與飼養犬馬有何區別?事實上,也只有基于真誠的親子之愛,才有可能達到真正的孝道。當別人向他請教治喪之禮時,他簡潔的回答:“與其易也,寧戚”,與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從心底里真的為逝者悲傷,一場充滿愛的喪禮,才是對死者真正的尊重。其實,不論是古今中外,對于任何人來講,愛都是人生的境界,也是人們能夠達致幸福快樂的階梯,不懂愛的人便不會懂得生活。但今天的孩子呢,他們受過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那個時候更聰明更靈巧,卻很少看到他們對父母的體諒和感激,父母盡所能給了孩子一切,卻獨獨忘記教會孩子如何去愛他人讓孩子覺得接受別人的關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愛的缺失,不僅僅會讓孩子在今后的集體生活中遇到種種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沒有愛的人,無法體會到生活中的快樂。因此,真誠的仁愛之心,是孔子反復向他的學生所強調的,這也應該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人活在世上快樂與否,很重要的因素,取決他能否在人際交往中得到快樂?鬃訌娬{在人際交往中,要保持自己人格和心靈的獨立性。他用一句話為這個原則做了闡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訴人們,與朋友之間,不管相處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強求兩人觀點完全一樣。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應該能夠保持內心精神世界的獨立。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進而獲得真正的友情。當受到他人傷害的時候,他不贊同無原則的以德報怨,因為善待對自己壞的人,實際就是怠慢了真正對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認為應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也是做人原則性的體現。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堅持和原則,這點說來容易,但它需要個人有足夠的判斷力,有足夠強大的內心世界,才能夠知道什么是自己應該堅持的,什么是可以包容的,什么是應該反擊的,這一切的前提,便是個人具有精神上的獨立性。最能體現這種獨立性的,便是那句著名的“不怨天、不尤人”,這是一種充分自我負責的態度。有了精神的獨立性,便能夠在任何情況下獨立承擔其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從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逆境境中奮發而起,不論外界條件是貧是賤,是亂世還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溫故而知新”聽起來很簡單,孔子為什么說做到了這一點就可以做老師了呢?其實細想一下,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讀過《狗熊掰棒子》的寓言,在學習上要想不像狗熊掰棒子那樣掰一個丟一個,就得經常溫習舊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再做到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而不是止步不前,故步自封。我們每天學習一個漢字,掌握一個英語單詞,每月讀一本有益的書,這樣做并不困難,如果能長期堅持,不忘舊知,學習新知,幾十年后必然博學多才。這體現了孔子“學而不厭”的教育主張,也符合當前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

  我感覺《論語》和其它經典的不同在于,它關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去生活才能夠達致幸福,它是溫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們每個人在學習其它各種知識之前最應該學習的,因為它關乎一個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擁有充實的內心世界。在今天這個充滿了誘惑和選擇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們去用心感悟。

  讀《論語》有感 篇21

  我們經常聽到:做事要思路清晰。原先在企業做大數據時,每天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做事思路清晰。思路清晰,邏輯,條理性等好像是當代人時刻具備的硬技能。帶娃半年,就會發現有些小孩天生思路清晰,有些小孩卻思維混亂,我稱之腦子一團漿糊。老師面對思路清晰的孩子總會多關照一些,而那些腦子一團漿糊的人無論多么努力,卻總是不能討喜。好像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教育能改變這種不平等么?很難,很難。首先思維混亂的問題能不能被家長意識到。做到第一步,就難于上青天。解決兒童思維混亂的問題,似乎沒人提出來,而分析商業案例時,寫系統分析文檔時,行業內是有大師訓練的,但也是針對某一塊內容,比如企業分析,比如系統分析。但是并不是企業分析做的很好的人,生活上就能保持思路的清晰。

  以上我提出了兒童思維混亂的問題。但是怎么解決呢?

  以下是我切身的經歷.

  從今年2月份,我開始帶我侄子讀書,我也在我侄子的班級任英語老師。我愿意培養他,也是因為他父母善良孝順,孩子雖不是天賦異稟,但也還算善良,大方。但是不懂教育的父母很可怕,他們從小給孩子玩手機,看電視,旁邊還有個奶奶恨不得掛在孫子身上,幫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情。我剛帶去海南的時候,打掃衛生,洗衣服,整理床鋪,洗碗啥都不會。成績也是差的很。我們班早上有三節課經典背誦課,別的孩子一早上能背上2-3段,而他一周只能背一段。其他學科更是慘不忍睹。大部分家長一定會先解決讀書的問題,哪科不好補哪科,于是數學補習班,英語補習班等等。

  而我教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尊師。我剛帶他去見老師的時候,我沒有對老師說,你要多多照顧我家侄子,畢竟我是這個班的老師,其他老師總得給點面子。我對著我家侄子說:你要照顧好老師。拜師學習,首先不是老師對學生好,而是學生把老師照顧好。尤其在兒童時代,能教會孩子這點尤為重要。學會這點,他這一輩子會遇貴人無數。家長們總會怕孩子在學校受欺負,所以每次見到老師的時候,都會希望老師能照顧好學生,而忘記給孩子強調老師是需要被照顧的。再有一些比較有見識的家長,會強調讓學生不要給老師惹麻煩。這已經是一大進步了。但還不夠,沒有達到尊師的要求。好的老師會給孩子思維上極好的.訓練,所以必須尊師。

  第二件事,就是教他怎么生活獨立。一些家長意識到人生活的自立能力比學科的學習更加重要。有些比較有見識的家長就會給孩子報各種夏令營,學習打掃衛生,洗衣服。本應當家庭承擔的責任,外包給各種培訓機構做了,孩子回去之后又變回原樣了—什么都不做,依賴爺爺奶奶,保姆,機器人,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生活的問題和思維又有啥關系呢?關系大了。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是最好的訓練思維的方式。我們看到好的保潔工,做事情總是很有條理。估計沒有父母說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清潔工。但是灑掃卻是訓練孩子思維方式的第一步。在我半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那些在生活自立能力強的人,學科成績表現得很好。也不乏有些孩子天賦異稟,生活能力極差,但是學的特別快。我的侄子肯定不是屬于那萬分之一的人。所以當他學科成績表現差得時候,我并未急于給他補課,而是教他如何生活,洗衣服,晾衣服,打掃衛生,一點點教,花的時間是最長的。

  其次,斷絕一切電子產品。有很多人說這樣做會讓孩子脫離社會,其實如果不好好用電子產品,也會讓人脫離社會,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宅男宅女就是很好的例子。孩子判斷力,自律能力不夠時,遠離電子產品是很好的選擇。

  之后,體育鍛煉,高強度的體育鍛煉。有個很好的體育教練是很好的,但是我們沒這個條件,就讓他跑步,每天一個小時,2個小時的跑步。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強身健體,看不見的東西就是孩子的心性。我們班有個孩子長期練永春拳的,靜定能力就非常好,她總是能保持持續專注。

  其次,就是讓他背經典。我觀察到背經典的孩子靜,也就是禪定功夫很強,這樣的孩子學習就學的很快。我說的不包括特例哦!有些孩子天生就是那底層的萬分之一,很難教。孩子真正的背誦經典之后有這個功夫,也有些國學機構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罷了,拉了一個很長的做國學的橫幅,學生估計沒讀幾本書。我家侄子就是背經典,周末也要早起背誦,反復的讀背。讀背一定時間之后,就開始學習解經。

  最后才是其他學科的學習,數學,英語等,這些全部自學,老師不上課,只引導。

  長時間這樣的訓練,孩子的思維會慢慢清晰,做事有條理。

  讀《論語》有感 篇2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在我看來這句話包含三個層面的關系。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自我成長的關系;第二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是我們和他人的關系;第三句話“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我們和世界的關系。

  “學習”其實是兩個動作,一個是“學”的過程,另一個是“練習”的過程,所以“學而時習之”其實包含兩個動作。就是我們學習了一門課,讀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聽別人講話學習到的知識,不僅僅要停留在“學"的過程,還要做適當的`時候多多練習,這樣才能成長。

  人的快樂更多的是來自于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事,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就會很容易遇到跟自己的理念相近,目標一致,或者擁有相同愛好的人。

  我們有時候會因為別人不了解自己或者不認同自己而生氣,但是反過來想一想,為什么不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保持不同呢,為什么非要讓別人認同自己呢?我們要了解,別人和自己理念不一致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與其因為別人的不認同而生氣,不如保持一個好奇的心態去理解別人,也許會學習到很多。

  讀《論語》有感 篇23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年輕人在家孝敬父母,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要廣泛愛護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之后,如果還有精力,就去學習文化知識!

  我想: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墒怯幸恍┤藢ψ约旱腵父母怎么樣呢?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只知道新聞上老是播,有好多的老人被自己養育了幾十年的兒女們逐出門外,讓自己流浪在外,迫不得已乞討為生?吹米哉J為冷酷的我都動容。那一些不孝之人永遠都不會明白,自己的父母就像一滴水,他(她)們拼命盡自己的所能呵護你這棵幼苗。卻不知道等這棵幼苗長大之后又是那么庸俗不堪,喪盡天良,不盡自己贍養老人的義務,甚至將老人逐出家門。天理何在?

  人除了孝道之外,還有道德仁義。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見過一則新聞:有一個中學女生因為自己的學習不好而傷心欲絕至跳樓自殺。我想:如果當時有一個圍觀的人可以出來引導那個女生幾句,勸慰幾句;如果當時有一個圍觀的人中有一個富有道德文明的人可以站出來叫那些圍觀者不要以激將的方式鼓勵那個女生跳樓,事情就不會那么糟糕了。但是事情總是那么不盡人愿,反而讓人有一種弄巧成拙的錯覺。

  應此,我們要牢記:“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話。因為它是指引我們通往人生財富的指明燈,而財富,正是指:道德文明品質。

  讀《論語》有感 篇24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笨梢娬撜Z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边@句華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論語》經歷了兩千個春秋,并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和《毛主席語錄》沒什么差別?杉毤毱穪,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里行間。

  讀《論語》有感 篇25

  這個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一般的《論語》共二十章。

  《論語》分為《學而》、《為政》、《八佾》、《里仁》、《公冶長》、《雍也》、《述而》、《泰伯》等章節。

  《論語》的句子都很有道理。例如《學而》里的,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就是孔子說:“別人不了解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了解別人。”還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說:“學的知識時常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我從《論語》中懂得了許許多多。我知道了做人一定講信用;做人一定要仁愛;做人一定要知錯就改!我知道了讀書人如果有志追求真理,卻以穿破衣、吃劣食為恥辱,這樣的人是不值得跟他討論真理的.;我還知道了看見賢人,就應該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心里就應該進行自我反省。

  有一次我看見一個衣衫簡陋的老奶奶乞討,我本來不想理,但是自從讀了《論語》,我便把我三個月零花錢都捐出來。還有一次我考了第一名便向親戚朋友們炫耀,后來讀了《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便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不自大,虛心跟別人學習。

  是《論語》,讓我知道了怎樣做人;是《論語》,讓我知道了怎樣學習;是《論語》,讓我知道了這大千世界的丑態和美態。以后,我一定嚴格遵循《論語》條條名言警句,做一個好孩子!

  讀《論語》有感 篇26

  今天,我讀了《論語》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由春秋時期的孔丘寫的。它和《中庸》《孟子》《大學》合稱“四書”。

  這本書主要寫了孔子對一些仁孝、君子、政治等問題的.看法,也寫了孔子的一些習慣。后面還有學生與孔子的對話。從而寫出了許許多多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它分了二十篇,每篇又有幾十章。

  在這本書中,使我感觸最深的是《學而》篇第一章。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它的意思是:孔子說:“學了知識后,能按時反復地溫習它,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人遠道而來,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個有修養的人嗎?讀完了這一段話,我明白了,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就要好好學習,多學一些文化知識,講文明、懂道理。還要熱情好客,家里來了客人,要熱情接待,不能小氣,要大方一點。最后就是寬恕。我們在生活中自己和別人總會遇到誤會或做錯了什么事。這時你要原諒別人,寬恕別人。你寬恕他人,自然別人也會寬恕你的。古今中外多少人是君子啊。我也要努力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這本書告訴我做人的道理,是一本多好的書呀。我也要像書中說的一樣孝敬父母做一個有修養的君子。

  讀《論語》有感 篇27

  孔子,春秋戰國時期之文人,其作《論語》流芳百世,流傳至今,幾乎無人不知。

  這本書中字字珠璣,其中我認為最精辟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眱删湓。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時常溫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這告訴了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別人對你有誤會時,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第二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备嬖V了我們:朋友或同學當中,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并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想想自己,有了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對比先哲的謙遜,我羞愧萬分!

  《論語》,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心的修養;做人,就應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得勇于改過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不能故意不改,并裝作沒發現;做人,就應該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教會了我太多太多,使我受益匪淺。

  讀《論語》有感 篇28

  中華民族的文明上下五千年,創造了無限光輝,留下了無數的瑰寶!墩撜Z》就是其中一顆閃閃發亮的鉆石,《論語》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都是一部經典。它是儒家的文學作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影響了從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人。其中可學習的內容頗豐。

  如何做人。在孔子看來,“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將“仁德”看作是做人的根本,認為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認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無私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人們的稱頌。仁德的外在標準是:“剛、毅、木、訥”;而實踐仁德的五項標準是:“恭、寬、信、敏、惠”。按照仁德的標準,做到“修身”、“克己”就可以達到“仁”的境界了。

  如何學習?鬃犹岢膶W習方法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在學習內容方面,孔子主張要廣博,不能單一,不能偏頗。他還強調學習要先確立明確的目的,表明學習的重點在于“學以致用”。

  如何施教。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在孔子看來,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義禮凈化人們的靈魂,協調人們的社會行為之外,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培養具有仁義之心的'“士”和“君子”,這也就是其著名的“學而優則仕”的教育思想。

  如何為政?鬃诱J為一切正直懂禮、并且具備一定為政能力的人都可以從政。但是要求從政者必須勤勉忠誠,言行一致,有處理事情的遠見卓識。

  如何塑造君子人格。儒家所謂的“君子”重在強調對人格的追求,要求君子處處嚴于律己,重視自我修養,重義避利,追求道義。認為君子應當重視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對社會多作貢獻。

  如何治國安邦。孔子認為治國的根本在于人倫綱常;治國的前提在于君主要重視仁德、以身作則;治國的基本方法就是“選才、富國、育人、立法”。

  《論語》讓后人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讀《論語》有感 篇29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行行圣人言映入我的眼簾。對,今日,我讀了《論語》,這本書雖然言語簡略,卻是意義非凡,耐人尋味。

  就如這么一句話“溫故而知新”,如此簡短幾個字,卻是精確明了地概括了學習的精髓。這讓我想起往日的情景:在一節課后,我們會在自由活動課中復習當天重要又深奧的知識點,就在這時間中,雖說是自由活動時間,可在旁的幾個同學心血來潮,聊天聊得熱火朝天。而第二天呢,大家的學習效果是天壤之別。因此,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在我們身上得到實際驗證。

  而那一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闡明了學習要講誠信的真諦。雖然能人懂得的學問很多,但也總會有“有所不知”的事情。這也正是我們平時講的通俗語“不懂裝懂就是飯桶”,這些自認“無所不知”的'人錯失了“求問”的體驗,不懂謙虛并耐心地向比人請教。正如“學問學問,既學又問”嘛,這也反襯出那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些話在中國是家喻戶曉,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又有多少人這樣做呢?回想我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那時的我不懂“問”的意義,只是上課專心致志地聽講,課后溫習一下了事,沒有真正領悟到“問”問題的重要性,害得我沒有完全跟上老師的節奏,甚至有些知識還只是一知半解,一味的追求只要跟上老師的步伐。直到二年級,我漸漸意識到問題所在,需要調整學習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知識點會課后抓緊復習,虛心請教老師或同學,很意外,成績在班上從前二十名沖到前十名。三、四年級,我發現學習越來越輕松,成績也顯著提高,每次考試基本都能名列前茅。

  可那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謙虛嚴謹的求學態度也被后人所稱道。同伴間的學習,各有特點,也總是各有成就,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然而當今社會,總有些人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結果只能導致沒有任何發展。

  《論語》這本書膾炙人口,教會了我們學習的方法,讓我們成為有學問的人,全面發展,走向幸福成功之路。為父母效勞,為國家做貢獻,讓讀者受益匪淺,你愿意讀一讀嗎?

  讀《論語》有感 篇30

  《論語》的經典語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講的就是君子之道。

  先說學習了知識,時;貋頊亓暎y道不是快樂的一件事情嗎?這句話就充分強調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獲得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保持這個良好習慣,便能夠提升自我的氣質。

  同時,孔子也并不提倡韓非、荀子等人的思想,而是認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趣,賦予自己所習得知識的價值,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

  孔子又說有朋友從遠方道來,這難道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嗎?

  人類是群居性動物,總會有三兩個是好友。曾子云,“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說的也就是此意,彼此之間互相學習交流共同學習探討,這也就是孔子所廣為推崇的一種朋友之道。

  孔子還說別人不怎么了解你你也不生氣,這樣難道不才是君子嗎?

  這里就提出了君子的核心概念,孔子希望人能夠做到溫柔、謙遜、和氣,別時常跟人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別人不是很了解你,那又如何?不要過于在意別人的眼光,“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總要如玉,有更高的生活趣味、更廣的視野眼界,終有伯樂。

  經讀這部儒家思想經典著作《論語》,個人閱讀收獲良多,受益匪淺,讓我領探出了其中隱隱暗含的許多人生大道和智慧,更加堅定了我們學習、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堅定信心和奮斗決心。

  《陋巷》:“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是當年孔子稱贊他的弟子顏回的`話。揭不開鍋的困境,被升華為一種浪漫的想象。在安貧樂道中,把貧苦的生活過得情趣情趣盎然。如今身臨其境,看到當年顏回居住的街道,卻怎么也抵擋不住那份穿越千年的溫情和安寧。在寒冷的冬季,街道干凈而整潔,人平靜而溫暖。

  讀《論語》有感 篇31

  當今社會文化中,無不摻雜著一些無聊的小說,沉迷其中自然沒有什么好處。世界文明的發展提示著人們,要想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就必須要溫習歷史彌新的人類文化經典!墩撜Z》,就是如此的一本書。

  我認為,《論語》是現代人必讀的文化經典,這本書中,有許多是以下層民眾的思想而起筆的,對我們能有很大的啟迪。為什么孔子的學說能如此地立于不敗之地,這主要是孔子所生的時代與他的理念。

  孔子生于春秋后期,在那個禮崩樂壞,諸侯割據的時代,君主視生靈涂炭與不顧,整個社會都處在搖搖欲墜的邊緣?鬃訌男【烷_始接觸社會下層,因此他察夫民心,想要用思想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孔子生前周游列國,他一直在不遺余力的推行,傳布自己的'學說。他心中,始終貫穿著濟世救民的理想,他希望眼前是個和諧的社會,人們都能過上有秩序的生活。但可惜的,是他的思想和學說已超越了權勢,致使他只能惶惶然地坐與車內,隨著簸巔不定的車身,在心中亦再想著濟世救國。

  《論語》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也浸誘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心理、行為等方面。半部《論語》治天下,也并不是不無道理。

  自小我就接觸它,在一日日的堅持中完成了所有的背誦!墩撜Z》就如同中國的圣經,大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到個人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規范當中!墩撜Z》中記錄著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或富于變化,娓娓動人。《論語》的智慧具有廣泛普適性,它早已不僅是一部哲學經典,更是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導書,因此,他才能夠跨越時空,到今天仍可以給我們的心靈注入鮮活生命力的真正原因。

  為人處世、安身立命、齊家治國必讀書,傳世經典,圣賢智慧,逍遙忘今自迷沉。讀《論語》,體驗百態人生。

  讀《論語》有感 篇32

  七月,盛夏。日子波瀾不驚,此時,窗外雨水滴答,清脆悅耳。雨點濺落在窗臺上,風吹著雨絲穿過窗戶,一陣涼意。這樣慵懶的時刻,捧一本書,在文字里度過。此季的主旋律,源于一本《論語》。

  書桌上,靜靜地躺著《論語》,思緒又飄到了剛剛接觸《論語》的時候。記憶里,簡陋的初中課本,我還是一只小小的毛毛蟲,不知道鮮花的芬芳,懵懵懂懂的跟著老師讀、念、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當時的感覺很困惑,天天做作業,不是復習就是預習,哪來的愉悅?

  現在想想,那時雖讀《論語》,始終一知半解,參不太透。偶爾提及,只是人云亦云的胡謅幾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等耳熟能詳的.句子。后來,偶遇舊書攤,附庸風雅地淘來一本線裝的《論語》繁體本,一行行繁體豎字,硬著頭皮讀了一遍。說實話,那一遍沒讀懂什么,只讀了一些表面的文字而已,得出結論:《論語》難讀!在沒有小說看的日子,偶爾也會翻翻那早已發黃的紙頁,只是依然無法讀懂其意!

  再讀《論語》,正是于丹熱播的時候,那個時候不叫讀了,是看。于丹教授聲情并茂的解讀,我又一次翻開那本《論語》,泛黃的書頁由于歲月的風蝕,留下了時間的滄桑,失去了特有的那種書香,有些霉味,但這并不影響我徜徉在經典里。那些日子,孔夫子親切得猶如鄰家老伯,“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論語》也不再深不可測、高不可及,那些似曾相識的警句、良言迎面撲來……而我如遇故知,信矣!

  輕輕地合上書卷,穿越2500年風云的華光,驚覺這一團燃燒了數千年卻依然熊熊的火焰,跨越漫漫時空,仍然照亮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案呱窖鲋,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蔽业龋夷茏龅模皇,跨越千年的距離,了解你,仰望你。不為別的,只為貼近你的溫暖。

  讀《論語》有感 篇33

  今天,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讀完了《論語》第一篇——《學而》。心里猶如點亮了一盞明燈!墩撜Z》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為就能算是孝了。”百善孝為先,這一句是在深化孝這一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都不能盡孝的話,他是更不可能為社會、為國家盡責的`。只要能做到孝,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边@句話的意思是,有子說:“講信用要符合道義,承諾才能兌現。恭敬要合乎于禮,就能免遭恥辱。所依靠的,應該是親近自己的人。才是可靠的住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承諾別人的事情,要是自己可以辦到的,今后可以兌現,不是空頭支票。恭敬別人的時候,要顧忌到別人的身份,才不會遭受恥辱,招人煩感,這樣才是君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學習知識和道理,又能時常加以溫習演變成自己的技能,這不是很愉悅的事情嗎?有志趣相投的伙伴從遠方慕名而來,這不也是很快樂的事情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不覺得憤怒或怨恨,這不就是君子的作為嗎?”這句話是《論語》開篇的第一句,說明了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快樂,正如古語說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學習要先正心,不要把學習當做一項任務,而是一種快樂,是自我修身修心的快樂。不斷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交流和傳播,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最后一句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真理:越是有知識、有格調、有涵養的人,也越是寬容。

  至此,我明白了。做人應該先講孝道,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讀《論語》有感 篇34

  “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信近于義,言可復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薄澾x自《論語.學而》

  “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論語學而》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語言的環境里,人際交往都離不開溝通,我們都在承諾,,但是你說出來的話就一定能夠兌現嗎?你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能夠做到嗎?你說的話能不能兌現,那要看你的諾言離道義有多遠,如果你的諾言符合道義,那么,兌現的可能便會高些,這便是“信近于義,言可復也!

  “信近于義,言可復也,”一個人如果能夠恭謹有禮,對別人畢恭畢敬但又符合禮儀,那么他就遠離恥辱了!耙虿皇溆H,亦可宗也!币馑际钦f,如果他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依靠的都是可親可信的人,那么這個人的為人行事也就很可靠了。

  在這里,“信”也沒有被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核心,而是說講信用一定要符合道義。社會中不斷地出現的種種挑戰,一個人光有單一的`內心道德還是不夠的,一定要有一個完善的道理體系。

  我們知道,關于歷史,有一個詞語叫做“信史”,其記載真實可靠的歷史。這個詞內涵很重,因為歷史上有很多史官,要用他們的生命來維護歷史的真實,讓歷史的真相得以流傳下來。這是中國歷史上可貴的傳統。

  曾經,北魏的司徒崔浩和中書侍郎高允兩個人奉命撰寫北魏的國史,叫做《國書》!秶鴷穼懞靡院螅捅昏嵖淘谑锥计匠悄辖际致房诘氖。很多鮮卑貴族看了國史之后,非常不滿,就跟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燾進讒言,拓跋燾盛怒之下就下令逮捕了司徒崔浩,接下來就要逮捕中書侍郎高允。拓跋燾就召見高允,問:“《國書》果真都是崔浩一個人寫的嗎?”這個時候,高允明白發生了什么事,但是他這樣回答的:“《太祖紀》由前著作郎鄧淵撰寫,《先帝紀》個《今紀》是我和崔浩兩人共同撰寫的。不過,崔浩兼職很多,至于具體的著述工作,我寫得要比崔浩多的多。”拓跋燾一聽,大怒,說“敢情你寫的比崔浩還多,你的罪行比崔浩還大,怎么可能讓你活!”高允不慌不忙,回答說:“我的罪過確實非常大,應該滅族,但我不敢說虛妄的話來騙您。拓跋燾回過頭說:“這就是正直啊!這在人情上很難做到,而高允卻能做得到!馬上就要死了,卻不改變他說的話,這就是誠實啊,作為臣子,不欺騙皇帝,這就是忠貞啊。應該赦免他的罪過,要褒揚他!庇谑,皇帝赦免了高允。

  誠信,有時候是需要大勇敢的。它需要自己內心對于一種價值的堅持,這種價值延伸出來, 這便不是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關系到更多人的利益。

  讀《論語》有感 篇35

  想必大家都聽過《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故事吧!南郭先生明明不會吹竽,卻不懂裝懂,混在隊伍里充數。最后事情敗露,只好逃跑了。在《論語》中,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條道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句話就是說: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對于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我們應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盡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么,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我也當過一次“南郭先生”。

  記得在我8歲的時候,媽媽要下地干活,臨走時,吩咐我中午做稀飯,并教我做稀飯的方法。我一心想去看電視,便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我平常看你做稀飯都學會了,你還是快去干活吧!”我一邊說著,一邊推著媽媽向門口走去。媽媽拗不過我,只好搖搖頭,無奈地說:“那好吧,記住,米要淘3遍,水要淹到電飯鍋里第二條線的位置,要留意鍋里的情況,不要讓稀飯漫出來……”“知道了……”

  好不容易送走了媽媽,我又撲到電視機前,專心致志地看起了動畫片。不知不覺,到了12點。我伸了個懶腰,該去做稀飯了。

  來到廚房,我又犯了難,剛才說“我會做稀飯”,只不過是哄走媽媽的一個借口,F在到了“真槍實彈”的地方,我卻大腦一片空白。算了,現在去向別人請教實在難為情,還是我來吧!

  可是到底應該放多少米呢?我又犯了難。這時,我想到:我和媽媽一共要吃兩碗飯,那就倒兩碗米吧!倒完米后,接下來的.一切就順利了很多:淘米,加水,蒸飯……干完這一切,我又兩眼不聞天下事地看起了電視。

  過了一會,我隱隱聽到“嘶嘶”的聲音從廚房那邊傳來,心里一個咯噔:啊,慘了慘了,忘記掀鍋蓋了。這下完蛋了,媽媽會罵死我的。我連忙跑到廚房,發現米湯濺得桌子上到處都是,打開鍋蓋,一股焦味撲面而來,嗆得我喘不過氣來。好不容易睜開眼睛,發現鍋里的稀飯成了一團漿糊,顯然是缺水造成的。我急忙舀了幾舀子水倒進鍋里,鍋里的情況才好轉了了一些?蛇@四濺的米湯,這溢出的米粒,這燒焦的糊味……我該怎么收拾這爛攤子啊?要是開始我專心聽媽媽的教導,知道放多少米,淘幾遍米,倒多少水,隔幾分鐘過來看一下……或許,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可是已經晚了,世界上沒有后悔藥可買,我也不能改變現狀了。

  結果呢,我自然是吃了一頓“皮帶炒肉”。不過呢,這卻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不懂裝懂。遇到自己不會的事,要虛心請教那些會做的人,學習他們的經驗,豐富自己的頭腦,這樣才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不懂不要裝懂,人人都不要做“南郭先生”。

  讀《論語》有感 篇36

  在不少報章雜志里,我總會看到有人提起《論語》,這不由得使我想起這本熟悉的書。

  記得讀四年級時,在爸爸媽媽的輔導下,我就背熟了《論語》。由于是第一次背一本書,花的時間比較長,很多字我是第一次才開始“碰面”,所以我當時只是用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來對待它。

  近兩年來,我多次反復看《論語》,慢慢體會了其中的.道理。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那三千弟子共誦《論語》的盛大場面,給我一種“春雷”猛炸驚醒之感覺。它使我頓悟,它使我興奮,它使我驕傲。至今它仍在我耳邊回響:“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薄拔崾形,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薄

  那真是一部千古絕唱。它不但唱響了我國古代文明,而且唱響了世界古代文明。它向所有華夏兒女乃至全世界人民宣示:這是一部中國蒙學的經典之作。

  古人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痹谌祟愡^去的漫長歲月中,世界上人們讀得最多的書恐怕就是《論語》了。尤其是那些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目標的讀書人,都曾將此書奉為經典。就連外國人也曾贊揚孔子和《論語》。如,在1988年,七十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發表感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倍F代日本企業家的精神導師澀澤榮一也曾說過:“要把現代企業建立在算盤和《論語》的基礎上。”可見,《論語》對當今社會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在生活中,《論語》這本書無時無刻地提醒我。例如,我在和別人交朋友時,它就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彼嵝盐乙c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的人交朋友,或者與見聞學識廣博的人交朋友,不要和虛偽、阿諛奉承、喜歡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還有,我學習中不深入思考的時候,它會告誡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墩撜Z》這本書如同我生活的老師,時刻提醒和糾正我的錯誤行為,它就像我的人生坐標,時刻指引我前進。

  朋友們,《論語》是祖先留給我們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們要珍惜它。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親密伙伴,我們要學習它,運用它。

  讓《論語》這部千古絕唱繼續在中華大地上唱響吧!

  讀《論語》有感 篇37

  《論語》是記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的一本書,由他的弟子編撰而成。孔子雖然生活在諸侯分爭的春秋戰國,但是,他卻一直堅持授業解惑,做一個默默耕耘的守樹人。

  被后人尊稱為“大成至圣先師”的孔子首創私人學堂,有弟子三千,其賢七十二。初讀古文的我,在新華書店看書時,無意中看到了《論語》。也許是我的文學素養不夠高,《論語》中有很多詞和我理解的不太一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偏偏是三個人呢?直到我看到了后面的'注釋后才明白,這里的三不是單純的三個,而是多個的意思。

  這句話意思是說,多個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一個人是值得效仿的,要學習別人的優點,發現別人的缺點時,要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恍然大悟,拍案叫絕。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虛心向他人學習的態度。更可貴的是,他不僅教導我們以善者為師,還要以不善者為師。

  花了很長一段時間,閱讀《論語》,不禁為孔子的智慧所感嘆。他在《論語》一書中向我們講述了“仁”者的學習態度?鬃訌牟话炎约寒斪鞲吒咴谏系睦蠋煟袷且砸粋好朋友的身份,來教導自己的弟子,同時,也虛心向自己的弟子請教問題。他們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學習,正是向世人展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最佳境界。以前,我是一個不愛舉手發言的學生,有什么題目不懂,通常都只憋在心里,害怕向老師請教。我的同桌就是我心目中的太陽,積極又陽光。無論什么樣的問題都會請教老師,她的求知欲卻被其他的同學嘲笑。我卻覺得她是晶瑩剔透的璞玉,雖然不會發光發亮,但也很耀眼。因為,她有勇敢好問的求學精神。她就是我應該學習的老師,慢慢的,我也學會了大膽請教老師問題了。同時,反省自己有沒有嘲笑過他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日一問:今天,你也向別人學習了嗎?

  讀《論語》有感 篇38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被世人譽為“圣人”!墩撜Z》是一本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語錄體散文。《論語》蘊意深邃而又妙趣橫生,人性與文化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讓我們理解為人處事的道理。所以,我們可以從中找出不少感同身受的例子。

  學思并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我們每天都會學習,每天也必須要去學習,那么我們是如何學習的呢?上課時,是老師輔助我們學習,引導我們思考;下課時做作業,我們會照著老師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舉一反三,認真思考。

  假設我們不去思考呢?那么上課時便是另一番光景了:老師拿著資料念給我們聽,我們在書本上寫下來,下課時我們一遍一遍地讀、背。這樣會使我們感到疲勞和厭倦,甚至慢慢的厭惡學習。所以說,學思并進很重要,掌握好方法,我們就能事半功倍。

  樂在其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我們常說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習,我們的態度就分為三個層次:知、好、樂。學習知識最重要的是培養我們對學習的興趣。我們對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在快樂中學習,以學習為快樂。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讓我們更加靈活 的知把識運用在生活中。

  善于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反省是一朵美麗的花。反省能讓我們學會豁達,讓我們做到樂觀,讓我們擁有豪情。

  倘若我們都不反省,都不會反省,那么我們的人生會怎樣?世界會怎樣?若科學家們不反省,現在生活怎會如此便捷?若我們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不反省,那怎會有我泱泱大國,巍巍華夏?可見,反省多么重要啊!

  《論語》,它經歷了兩千多個春秋,直到今天,它仍然深深影響著我們。儒家經典永遠不會過時!

  讀《論語》有感 篇39

  在20xx年寒假中,我讀了《論語》這本書。其中有幾篇我深有感觸: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說:“學習知識的同時又時常去復習,不是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讓人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而我不去怨恨,不也是一個君子嗎?”!皩W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學習”不只限于書本,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做事,孔子也是這樣認為的,因此,孔子非常重視學習中的“實踐”,就是把所學的東西反復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并體會到其中的喜悅。因為好學者的心胸是敞開的.,愿意與志同道合的人切磋,既然遠方有人來講道論學,近處的人也向自己請教,這不正是學有所成的快樂嗎?再者,當他人不了解自己時,也不去怨恨他人,這是君子的涵養。

  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孔子說:“年輕人在家就要孝敬父母,在外就要尊敬師長,做事情要謹慎,說話要誠實,要愛護眾人,與有仁德的人親近。如果之后還有精力,就去學文化知識”。古代對少年兒童的基本要求正是孔子所說的這段話。在我國古代,書本知識似乎不是教育少年兒童的基本內容,而主要是把少年兒童培養成孝敬父母、謙遜待人、講究信用、團結他人而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今天與孔子所處的時代不同了,書本知識的學習成為少年兒童學習的主要內容,一個人如果不把精力放在學習知識上,就很難勝任以后的工作。學習做人的品質與學習書本的過程是同時進行的。因此,今天的教育要求更加全面,學生要在德、智、體、美、勞這幾個方面發展。古今社會的發展給了教育更高的要求。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知識,懂得了孝敬父母、為人處事,這本書真的很好,建議大家來讀《論語》吧!

  讀《論語》有感 篇40

  翻開《論語》,那些思想的精華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腦海里回響;那些深奧的道理就好似涓涓的溪流,清澈純潔,將我的心靈凈化。

  初讀論語,應該是在上初中的時候,猶記得學生時代的我尤其懼怕論語,因為在文章的最后,總會有出現四個大字,那就是“全文背誦”,拗口的文言文無疑是我印象中最可怕的噩夢。

  現在工作了,閑暇之余重新捧起了書本,再次讀起了論語。從前覺得晦澀難懂的文字,如今年長了,經歷的事情多了,似乎一字一句也變得了生動起來,有趣起來。而當我讀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這一句時,這種感覺就更為強烈了。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缺點。在我看來,這句話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有些類似,當你向身邊優秀的朋友、同事看齊,學習時,那么你也會取得進步,也會變得優秀,反之,去接近和學習那些有較多缺陷的人,自己也會如同墨汁滴入水中,趨向渾濁。在我踏上了鐵路公安這個工作崗位之后,我發現了身邊有許許多多優秀的同事,他們有的擅長辦案,有的擅長寫作,有的工作認真,熱情開朗,我不禁暗暗下定決心,要向他們學習,努力從一名新警,轉變成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同時,我也明白虛心求教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遇見不懂的要及時請教別人,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并加以改正。如果人們沒有“見賢思齊”這種精神,那么你,你還是原來的你,不會有任何前進的步伐,只能如那方仲永,漸漸地泯然眾人矣。

  人生似乎就像是一段旅行,在你不斷前行的過程中,那沿途的風景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當你再次回頭遠眺那落在身后的風景時,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或許,就是閱歷與閱讀的意義吧!

  讀《論語》有感 篇41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而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我從它簡潔樸實的文字里,懂得了很多人生之道。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鬃痈袊@時光飛逝,感慨人生世事竟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

  時間雖然可以很長很長,但也可以很短很短,也有人認為時間是世界上最無情的事物,不愿多等待一秒鐘,可時間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珍惜,它不會等待任何一個人,就像高爾基曾經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人生中我們走過很長很遠的路,一步兩步,一秒兩秒,一年兩年,一直積成我們煙花般燦爛輝煌的人生。

  世事變遷如此之快,我們要好好珍惜,雖然我們沒有超能力讓時間停止或者倒退,但是我們可以過好每一秒鐘。在這大好青春年華里,我手持一本書——《論語》,坐在辦公室中品讀書中教給我的人生真理。時間就金錢,時間就是生命,雖說時間無情,但它又有情的,它對每一個人又都是公平公正的,如果你珍惜時間,那么時間將會回報你的付出,如果你認真對待它,它一定不會辜負你。時間會幫助那些珍惜每分每秒的人,因為他們明白時間是真正寶貴的,人生是珍貴的!

  如果我們能把握人生的每一秒,我們的人生才不會顯得空虛,我們要珍惜它,不要看著時間讓它從我們指尖流逝。每天我們都會浪費許多時間,可他們并不知道那些浪費的時間對那些已經到生命盡頭的人來說是何等重要。

  曾經聽我老師說過:“時間不會等你,只有你去等時間。如果你浪費別人的時間,那你就是在謀殺,如果你浪費自己的時間,那你就是在自殺!彼自捳f: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墒郎喜粫泻蠡谒,也不會有時光機,如果不想為未來的自己后悔,那么此刻我們要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不要等到生命的盡頭才知道時間的可貴。

  時間是寶貴的,但它總是悄無聲息地從我們身邊溜走。為了讓將來的自己感謝現在的我們,所以此刻要珍惜時間才能擁有更輝煌的明天。

  讀《論語》有感 篇42

  如果我們每個人遇事能夠將心比心,多一些寬容,由我及人的想一想,那么這個世界將會減少多少是非爭端。

  曾子曰:“君子以文章去交會朋友,以朋友輔助仁德”,向我們揭示了交友原則。“以文會友”和“以友輔仁”已成為我們今天熟知的名言。“文”是人們對生活的心得與體會,以文會友得到的更真誠、更珍惜友誼,以酒會友,即使“一口悶”也未必是真的感情深。所有結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可以相互切磋、相互激勵、幫助自己提高修養,走向成功。

  孔子曰:“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促成人家的惡行,小人卻與之相反”。成人之美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一個人只要擁有寬廣的心胸與助人為樂的精神,才能為別人好,自己心里也替人家高興,別人倒霉也替人家惋惜。成人之惡是一種低級而又狹隘的思想,這種行為常常是某些人的個人私欲所驅動的,要不就是從中得到好處,要不就是看著別人倒霉卻暗自竊喜。

  孔子曰:“天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不會凋落的`”。古往今來,人們總是用耐寒的松柏來比喻一個經得住嚴峻考驗的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品質,常常只有在關鍵時刻才能體現。所以人們常說“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它提示與人交往時要特別注意他人在某些關鍵時刻的表現,因為在我們的身邊總有一些人,平時仿佛戴著面具,但在關鍵時刻那本來的面目就顯露出來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我們現在多用來指時間如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人生世事變換之快,也有惜時的意思在其中。在兩千多年前,那時孔子就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進德修業、孜孜不倦、不舍晝夜。還告誡人們,人生四戒即毋意(不臆猜--不要憑空猜想)、毋必(不武斷--不要主觀武斷,遇事情要多想多聽)、毋固(不固執--敢于面對現實)、毋我(不惟我獨是--不要自以為是,要懂得低調行事,謙虛做人)。

  讀《論語》有感 篇43

  于丹老師告訴我們《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如果一個人不能接受這種遺憾,將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呢?

  于丹老師說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神圣神圣,神基本上是接近天空的,是像李白那樣的人;而圣是接近土地的,是像杜甫那樣的人。

  孔夫子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大地上生長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里面脫胎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發現《論語》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讓人一看就明白。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貸》)這則語錄意思是: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四季輪轉,萬物滋生。蒼天還需要說話嗎?”

  是啊,《論語》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夫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

  《論語》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人的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而無比強大。

  我們今天也會說,天時、地利、人和就是國家興旺、事業成功的基礎,這是《論語》對我們現代人的啟迪。

  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于《論語》的博大精深,終于有了點滴的感悟。我相信這本書會陪伴我的一生,我愛上了《論語》。

  讀《論語》有感 篇44

  我讀《論語》的故事,要從去年說起了。

  去年那次期末考試,我的語文成績真是慘不忍睹。爸爸對此既生氣又失望。于是,他決定讓我開始閱讀《論語》,培養語感,增加積累。爸爸很快給我買了一本。我懷著愧疚的心情翻開了第一頁。

  讀第一篇《學而》,我感覺又難懂又枯燥,一點意思都沒有。在爸爸的督促下,堅持讀了一個星期,我漸漸地進入了狀態。我忽然覺得孔子這個人挺有趣的,比如說他對飲食很講究,大概是個“吃貨”!多l黨》篇里一連用了七個“不食”,連肉割得不方正他都不吃。

  當然,更重要的是,《論語》里許多話很有道理。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些話不僅讓我明白了要如何為人處事,也讓我的作文素材庫更加豐富。

  我慢慢地喜歡上《論語》,每天讀一篇新的,再復習一篇看過的,就像孔子說的“溫故而知新”。不知不覺,我已經把《論語》全部讀完了,還會背誦不少句子,F在,我對目錄里的`“某某篇第幾”比老爸還熟呢,了不起吧!

  通過讀《論語》,我還“認識”了孔子的一些學生。比如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淵,“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上Ш脤W的顏淵年紀輕輕就去世了。子路也是孔子很喜歡的學生,但他有時會忘乎所以,孔子經常訓斥他。

  爸爸要求我用一年時間通讀《論語》,沒想到我竟然提前半年完成了任務,爸爸非常高興。他又讓我讀《詩經》。雖然只讀了兩個多月,但我每天都讀,已經背了三十多首,足足有整本《詩經》的十分之一了。

  這些古代的典籍,雖然有些拗口,不太好讀,但能讓我們了解古代的人是怎樣學習和生活的,接觸到中國文化的精髓,也能增加我們知識的積累,提高作文水平。我想,我會堅持讀下去的。

  讀《論語》有感 篇45

  這學期以來,學校轟轟烈烈地舉辦了讀《論語》的大型讀書活動。每周星期二早讀課上校園里到處都能聽到讀《論語》的瑯瑯書聲。讀完這本書后,我感覺受益匪淺,從中領悟到了許多學習、做人上的道理……

  在學習方面,有許多名言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意思是說既能認真學習又能按時溫習,不也是件很愉快的事嗎?這句話讓我明白了復習的重要性;“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而不能滿足,教導別人要不知疲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從這句話中,我讀懂了這樣一個道理: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長處,我們應該學習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身的'不足。與此同時,我聯想到自己以前的學習態度:學習了新知識卻不知溫習,取得了一點成績便驕傲自滿,自以為是,我為以前的行為深感慚愧。我們應該向孔老夫子所說的那樣,做到“學而不厭”,這樣才能取得不斷進步!

  在做人方面,也讓我懂得了不少道理!芭c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說話要誠實守信用,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人家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有修養的君子嗎?我們要不斷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修養,向古代的“君子”看齊!爸髦倚牛瑹o友不如己者”讓我們明白了:要注重忠實誠信,不要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聯系到生活實際,我不禁聯想到社會上存在的許多欺詐行為:假冒偽劣產品不斷涌現,以次充好,欺騙顧客的現象屢屢發生……這些行為實在可恥。同時我們也要牢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不同不相為謀”等名句,時刻告誡自己:要向榜樣學習、看齊,從他們身上汲取進步的力量。

  《論語》這部著作是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智慧的結晶。它濃縮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每讀一遍都會讓你有不同的體會,令你百讀不厭。

  讀《論語》有感 篇46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其中有幾句論語,我受益匪淺。

  溫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后,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小學時的課本來復習,每次復習后,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復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xx要發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現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諧。。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后落葉的。讀了這句話,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堅韌不拔,是那么經得起惡劣環境的考驗。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境中,都應該堅強不屈,高風亮節。】箲鹩⒘壹櫜鎸χ鴶橙说目嵝,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烈士羅學瓚在獄中堅強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共產黨員賈起面對反動派的嚴刑拷打,但他沉著冷靜,英勇不屈,嚴守黨的秘密這些烈士,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決不能退縮,應該堅強面對,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勇往直前。

  通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讀《論語》有感 篇47

  論語,一個古今中外的經典文學,論語讀后感500字。他講述了“仁”.“禮”.“德”……的教育,讓我們懂得了真心待人,與人為善彬彬有禮,敬賢禮士,冰清玉潔,嚴于律己 ……

  在孔子看來要想完全達到仁是極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即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用禮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不背離正道了。同時也要重視向仁德的'人學習,用仁德的人來幫助培養仁德。而仁德的人應該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希望達到也幫助別人達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仁”,我們要先讓自己學會去愛,在引領他人學會去愛,讓世間充滿愛,大愛滿人間!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之作,也是人類歷史與世界各國共同的寶貴財富。

  讀《論語》,讓我懂得了君子之道,明白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學論語,學寬容。學論語,學正義。學論語,學義氣。

  讀了論語,我們要學會寬容和忍讓。即使別人對不起我了,我也應該原諒她。是論語讓我知道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學會了寬容別人,也就快樂了自己。我們何樂而不為?

  讀了論語,我們要學會正直和善良,我們用真心對待他人,用心底那顆最忠誠,最熱情,最樸素,最真誠的心對待別人。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所以對待朋友要有義氣,才夠朋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論語給予我們的是無窮的真理與智慧,未來的日子我將通過論語不斷地進行自我增值,不求做一個腰纏萬貫的有錢人,只求做一個心明如鏡的快樂人!

  讀《論語》有感 篇48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片酬,后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上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為統治思想,《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后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不,應該用一次升華。孔子的《論語》很少由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為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嘆于我們,因為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叫信念的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比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先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笔前。”⑹澄锒际亲o生的,人都有一死,還不如信念重要了。對待生活,孔子最愛顏回,他曾夸獎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論語》像一位智慧老人,給我指引人生。在處世方面,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優何懼。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交友需要謹慎。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子曰:“三軍可多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讓我明白志向重要。

  讀《論語》有感 篇49

  近期我讀了《論語》中的《學而》,讀完之后,深有感觸。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收集整理的一部記錄孔子言行和道德的經典,記錄了孔子對為政、交友、處事等方面的理論。而我讀的《學而》闡述了“仁”、“孝”、“信”的基本的'道德。

  其中,最讓我有深刻體會的是這兩個句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它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幫別人謀事盡心竭力了嗎?和朋友相處以誠相待了嗎?老師傳授的學業用心復習了嗎?這三問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它是對每天生活的一個總評,學會這樣反省生活的人,每天都會很充實。從此我也感到曾子對自身的修養的嚴格。我們也應這樣對待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讓每一天都更充實吧!

  這是第一個讓我有深刻體會的句子,它可以時時鞭策我們,把事情做得更好,把人生過得更充實。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溫,不亦君子乎?”它的意思是:學習知識后,時常地溫習,不也是很高興的事情嗎?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件快樂的事嗎?人家對我的學問和道德不了解,我也不生氣,這不也是君子的作為嗎?這句話主要在說學習方法,第一個問句在講學習方法,對于知識,“學”是學習過程,“習”則為復習過程,把“學”、“習”結合起來就能學習到新知識,這的確是一件“不亦說乎”的事;第二個問句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有志同道合的人來拜訪,大家既可一起學習,也可以增進友誼,也是一件高興事;第三個問句是關于為人處事,別人不了解我也不生氣,多么謙遜,確實是君子作風。

  這是第二個讓我有深刻體會的句子,它告訴我們孔子的學習方法和為人態度,使我們今后學習更輕松更有趣,也讓我們以后為人更優秀。

  以上就是我讀了《論語學而》的感受,它讓我明白了很多。

【讀《論語》有感】相關文章:

《論語》有感08-29

讀論語作文09-23

讀《論語》有感06-18

讀論語有感02-06

讀論語有感08-19

讀論語有感02-28

讀《于丹論語》有感08-05

讀孔子《論語》有感07-30

讀《論語》有感范文10-13

讀《論語》有感優秀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