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后感(精選34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昆蟲記》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讀后感 篇1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動地開始閱讀一本書——《昆蟲記》,它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征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鉆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就是這樣一個奇跡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蝎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該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被我因為厭惡而忽視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并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是由人類杰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這樣一個奇跡,在人類邁進新世紀大門、地球迎來生態學時代的緊要關頭,也許會為我們提供更珍貴的啟示。《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昆蟲記》讀后感 篇2
我是個“啃書蟲”,今年暑假里,我“啃”的第一本書就是法布爾的《昆蟲記》。法布爾用那似乎聊天般口吻,講述了那么多種昆蟲的不同習性、外表和捕食方式,把我帶進昆蟲世界,讓我身臨其境,甚至著迷。
螢火蟲在捕食時會像人類進行外科手術一樣,先給獵物注射一種麻醉劑,使它失去知覺,然后慢慢享用;松毛蟲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一樣,總排著環形隊伍,好像時刻準備圍剿自己的敵人;蜘蛛的電報線,那簡直太神奇了,它就像人類的電報線,不管敵人處于什么位置,只要“入侵者”觸動這根“電報線”,蜘蛛就會讓它死無葬身之地;毒蝎子的毒針,那真是它的神兵利器,不管敵人如何強大,只要它把自己的獨門武器——“亮劍”,它的對手就會一命嗚呼;小甲蟲為它的后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竟然還能愉快地進食,如果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螞蟻、蟋蟀、燕子、螳螂……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的眼前。原來昆蟲也跟我們人類一樣啊!有生死、有喜怒,有和平、有戰爭,有善良、有殘酷。
我腦海里不由得浮現出諸多情景:一個老爺爺,他在路上發現許多螞蟻正在搬運幾只死蒼蠅,就馬上伏在地上,不顧路人疑惑或鄙視的目光,用放大鏡全神貫注地觀察起來;一個老爺爺像孩子般地悄悄爬上一棵大樹,躲在樹干后面,屏住氣息,偷偷地在觀察著樹上的螳螂……
這時,我想到了個問題,法布爾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成為舉世聞名的“昆蟲大王”,這是為什么呢?是他腦袋特別靈嗎?是他讀的書特別多嗎?看來顯然不是。我想除了他堅強的毅力和恒心外,主要就是因為他有超乎常人的觀察力,進化論之父達爾文就稱他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法布爾超常的觀察力,就沒有《昆蟲記》,我們也享受不到足不出戶就能身入其境般地感受那奇妙的昆蟲世界。
從法布爾身上,讓我想起了許多偉人,他們都是因為擁有對身邊尋常事物超乎一般人的敏銳觀察力,使他們走向成功。眾所周知,毛澤東能帶領人民推翻了舊世界,顯然,這和他在長期的斗爭和實踐中那超乎常人的觀察事物的能力是分不開的;愛迪生能成為發明大王,就是因為他熱愛思考,善于觀察;牛頓看到蘋果落地,就揭示了萬有引力定理;瓦特小時候那一句“為什么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么東西推動它嗎?”的疑問,成就了后來的蒸汽機。同樣,法布爾正因為他那超乎常規的觀察力,成就了《昆蟲記》,也使他成為了著名的昆蟲學家。
記得俄國的巴浦洛夫也曾經說:“應當先學會觀察、觀察,不學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據說,在他的實驗室的建筑物上還刻著“觀察、觀察、再觀察”的警句。
可見,觀察力是多么重要。生活中,我們如果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抓住那些一閃而過的機會。豐富的知識、牢固的記憶、準確的分析都離不開細致的觀察,觀察力是開啟成功的鑰匙。
讓我們放飛心靈,用自己的眼睛和智慧去觀察世界,早日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把鑰匙吧!
《昆蟲記》讀后感 篇3
這個寒假,我最愛看的書是《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他出生在法國南部的一戶農民家庭,雖然家境貧寒,他仍然抓緊一切時間自學。后來,他獲得了教師職位,在課堂教學之余,他閱讀了一本昆蟲學著作,從此萌生了要畢生研究昆蟲的偉大志向。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吃著粗茶淡飯,不知疲倦地從事獨具特色的昆蟲學研究,終于撰寫出10本科學巨著-《昆蟲記》。
我喜愛這本書的原因可多啦!首先,它不像其它的科學書,文字特別多,讀起來很枯燥,讀著讀著就沒興趣了,而這本書有圖有文字,當我閱讀的時候,就仿佛走進了昆蟲的世界里,我甚至覺得觸摸到了它們的身體,聞到了它們的氣味,成了它們中的一份子。每次拿起一本《昆蟲記》,我總是如饑似渴地往下讀,。這也是我為什么我最愛看的書是《昆蟲記》的原因。其次,讀完《昆蟲記》,我對昆蟲們的生活習慣就有了很多的了解,我知道了夏日音樂家蟬是用一個抽水機般的長嘴來吸收樹汁的,我還知道了生活在地下的毒王狼蛛是怎樣捕捉獵物的,當然,我還了解到神秘的隱士蝎子會用尾巴上的毒液來捕捉食物。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第六冊《蔬菜大食客-菜粉蝶》。菜粉蝶能以驚人的速度吃掉卷心菜,還會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它一次能產下200粒左右的卵,但是只能有三四只卵變成菜粉蝶。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是因為它的天敵赤眼卵寄生蜂,小繭蜂和黃金蜂的存在。如果沒有天敵,那么菜粉蝶的數量就會不停地增加,整個世界就會變成菜粉蝶的天地了。法布爾的《昆蟲記》,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昆蟲,它們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它們都是一些可愛的小生命,我們都應該愛護它們,讓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法布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花了三十年的時間來研究昆蟲,從來都不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是充滿愛心地在田間研究。他對昆蟲們的熱愛才讓他寫成了這么有名的著作。
《昆蟲記》不僅僅浸淫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如果沒有那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著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他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并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在其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人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程。
《昆蟲記》讀后感 篇4
在某一不知名的傍晚,我悄悄地離開喧鬧的房間,不被任何人發現。
我走,從大理石地板走到了水泥路,從水泥路走到了石子路,從石子路走上了那松軟的泥土。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慢慢的,不愿發出一點聲音,又或是想要獨自享受這份寧靜。
我聽見了,那是什么在叫?
我不知道。我對昆蟲沒有太大的興趣,了解的也不多。只能確定這是種昆蟲發出的聲響罷了。我不再走動,聽著,享受著。我怕一出聲,便會把這小東西嚇跑。它的叫聲很輕,若不仔細聽是無法聽到的。也只有在一個人獨自的時候,才能有這份無盡的享受。冬天了,雖說還沒有到深冬,但也是蠻冷的了,為何還有蟲子在這寂靜的夜中吟唱。這首歌又能唱給誰呢。
昆蟲——一種渺小的生物罷了。沒有人會注意到它們,甚至它們的努力也會被不屑一顧。
我離開。
“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的思,像美術家一般的看,像文學家一般的寫。”這是法國著名戲劇家羅丹對法布爾與他所著的《昆蟲記》的崇高評價。
在一個自由的午后,我翻著那本《昆蟲記》,從法布爾那生動而又自然,有趣而又睿智的文章中,我才知道,那些昆蟲原來都和我們一樣,不論是在勞動,覓食,或是掠奪方面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也有生,有死,也有思想,他們不渺小,它們和我們都是平等的。它們,用它們獨特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哲理:
我并未仔細觀察過昆蟲——這種偉大的生物。我也未曾想到過即使是最兇猛,最彪悍并且善于用心理戰術的螳螂,在他的生命初期,也會犧牲在那我們不屑一顧的螞蟻手中,在他已經成熟后,還難逃被母螳螂咬死的命運。人性也正是如此呵,一物總歸克一物,沒有什么是最厲害的,也不會有永恒的。萬物皆是如此吧。
昆蟲出現在很早很早以前,甚至更早。而人類呢,只是幾十萬年罷了,便已進化的如此先進。何況比我們早許多昆蟲呢?我不知該如何形容昆蟲——這種奇妙的生物,但我知道,一只被我們所輕視的蜘蛛,隨意地織出的網,便足以讓知識淵博的科學家們研究好幾年。即使讓一個及其仔細的數學家用最標準,最正規的器具也無法畫出如此令人驚奇的神作,但這對于蜘蛛來說卻只是家常便飯,或可以說是一種求生的本能。對于這種特別的生物,我們又怎能輕視?
也是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人類并不是一個孤獨的群種,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那些“螞蟻”“蜻蜓”“蝎子”“象鼻蟲”在內,都在一個緊密聯系的生物圈中。無論是誰都沒有尊卑之分。
昆蟲的生命也應得到尊重。
也許有的人不會這么想吧。我知道。昆蟲比我們小,比我們弱,和我們相差的太多太多。不這么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那么,既然我們改變不了這個茫茫的大千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從今天開始,尊重每一個生命,去仔細欣賞每一株植物,去認真對待每一只昆蟲。我相信:總有一天,世界更美好。
《昆蟲記》讀后感 篇5
今天,我讀了一本《昆蟲記》作者是法布爾,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的心靈。是法布爾,讓我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范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比如:狼珠是怎樣獵食的,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神的內涵。法布爾把昆蟲描寫得那么真切、美麗、動人,靈活,來之于長期對昆蟲生活細心觀察與研究,準確地掌握了他所描寫的事物的特征。他用家里的瓶瓶罐罐造一個昆蟲園,邀請蝎子、金龜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變成了“蟲宅”。一個靠自學成才的中學教師,長期堅持業余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發家致富,更沒人強迫他去這樣做,卻窮畢生精力,不出門,不疲倦,不享樂,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源于他自小就對昆蟲世界的好奇心與深深的熱愛。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動物的人性,小甲蟲“為它的后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造福啊!
《昆蟲記》讀后感 篇6
今年暑假,我看了很多書,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國作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他用了一輩子的時間去觀察各種昆蟲,書中記錄的各種有趣的昆蟲,讓我著迷,但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對于昆蟲的了解,還有我成長的感受。
《昆蟲記》記錄了33種昆蟲,其中就有今年暑假,我也曾經抓到過的昆蟲——蟬。在書中,法布爾寫道,為了“唱歌”,蟬犧牲了很多,由于蟬是靠腹部的發聲器唱歌的,所以只能把器官放到最小的地方;在我手中,只要我輕輕撫摸蟬的腹部,蟬就又會大聲歌唱,然而不幸的是,沒有人喜歡蟬的歌聲,聽了總是讓人覺得很煩燥。法布爾的描寫,讓我對這些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我也非常奇怪,法布爾是如何了解這些昆蟲不為人知的秘密的呢?
在《優雅而兇殘的殺手》這篇故事中,法布爾給我們講了螳螂有一個前腿伸向半空像人在“祈禱”的動作,這其實是螳螂在等待自己的獵物送上門來,只要有一只蝗蟲無意間路過,螳螂就會立刻展開一副準備戰斗的樣子,而蝗蟲因為受到驚嚇,會忘記自己是昆蟲中的短跑健將,最終被螳螂的兩把“鋸刀”捕殺。我想,螳螂在捕殺蝗蟲的時候,法布爾一定就在邊上,屏住呼吸,一動不動,也許一呆就是半天,也許花很多天,才看到這一幕,否則,怎么可能寫出如此生動的場景呢?
法布爾用生動語言描寫的各種昆蟲讓我著迷,但讓我收獲最大的還是法布爾的執著與好奇,在做確定蜜蜂有著獨特的回家能力的實驗時,法布爾把三十只蜜蜂放到陌生的地方,看它們能不能飛回來,為了確保飛回來的是不是放出去的蜜蜂,他在蜜蜂的背上畫一個白色的標記,在畫標記的時候,法布爾經常會被蜜蜂蟄到,但他早已忘記了疼痛,沉迷于昆蟲的世界,他的執著精神讓我敬佩,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需要這種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執著精神。記得以前,我搭“樂高”玩具的時候,因為有個零件怎么也裝不上,而大發脾氣,輕易放棄了,結果到現在,這個玩具還是沒有搭起來。而在我學游泳的時候,雖然我會經常喝到水,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堅持下來了,最終,我學會了游泳,而且,還能游很遠。從6歲開始,法布爾對昆蟲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什么蜜蜂會采蜜?蜘蛛會織網?正是這樣的好奇心,讓法布爾在生活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對昆蟲的觀察。暑假里,我的作業并不多,但有的題目有些難,我就停止了思考,把題目擱在了一邊,其實,這些題目的答案,都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只有保持一顆不斷探索尋找答案的好奇心,才能激勵我們克服困難,不斷進取。
合上《昆蟲記》,閉上眼睛,我的眼前會出現很多書中描寫的昆蟲,它們是這么真真切切地存在我的腦海中,同時,我的眼前也會出現法布爾的身影,他或是蹲著一動不動地觀察螞蟻,或是為了尋找螢火蟲整夜行走,正是他的執著與好奇,才給我們帶來這本非常有趣的《昆蟲記》,讓我還想再看一遍。
《昆蟲記》讀后感 篇7
甫一推窗,閉眸。讓肌膚感受盛夏時節蘊有屢屢暖意的明陽,側耳細聽蟬兒在層疊樹梢間的娓娓道來。睜眼,蜻蜓鬧舞,忽不小心漣起了如鏡的水面,打破閑適的寧靜;鳥雀婉轉,藏匿林間吟起如泉的頌歌,涌起炙熱的歡愉。我身處其中,與自然融為一體,撫著平滑的書頁,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摯愛。
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面此時,隔著遙遠的璀璨銀河,訴說對彼此深含的思念,帶著無限的綿長情思站立于鵲橋之上。多少個日夜的期盼,終化今時的如花笑顏。細長的紅線緊繞小指,它寄托著人間對愛情的美好向往以及無可撼動的真情。深林處,一對新婚螳螂正籌辦著喜宴,新人們身著艷麗的翠綠華紗,郎才女貌,好不登對。它們感謝著他人給予的真誠祝福,偶爾的對視,眼中唯有對戀人無法言述的深愛。天際中,牛郎織女星共同燦爛,灑下點點幸福的銀輝,這對恩愛的夫妻攜手抬望,氣氛正好。賓客們唏噓離場,雄螳螂盡力完成自己最后的職責——一場難言的被屠戮。深夜已至,雌螳螂揮起手中的大刀,徑直向自己的丈夫殘忍揮去,一刀一刀,一刀接著一刀。仿佛割的不只是面前殘缺不堪的軀體,而是自己的那一顆真心,她只覺得疼,好疼。那平日里嬌媚的雙眸正極力扮演著兇狠,看似無情,卻不知自己早已潰不成軍,那淚珠兒掛在她嬌嫩的臉龐,終于緩緩落下。現實冷酷,為了繁衍下一代,雄螳螂心甘情愿地作為他們愛情結晶的肥料,他們從一對無比恩愛的夫妻,變成如今奪命的“敵人”,他們不愿,他們沒有一點辦法。一聲聲凄慘的哭聲從草坪里遠遠地傳來,驚擾了棲息的鳥兒,觸動了無數的人心。牛郎織女再次分隔兩地,這次夫妻亦如此,永遠無法再相會。
大自然的法則尤其殘酷,在這之下,螳螂倒盡顯可憐。雄螳螂的無私,我為之崇敬,它似人,默默奉獻犧牲自我。
晝間,田野里蛙聲一片,仔細聆聽,蟋蟀放聲歌唱,許是因繁衍了后代而心情愉悅;許是因初見凡塵而喜出望外·······它們深藏于泥土中,干干歇歇,馬不停蹄,只為修筑屬于自己的一棟安心大房或豪華別墅。一年春夏秋冬漫長而迅速地過去,它完成了自己的宏圖大業,忍不住心中的喜悅,因而高聲大唱,周圍一片應和,從厚重的地底傳到了人間。好不祥和。我尋聲而來,躲藏與灌木叢后,只見一名男子正如癡如醉地聽著,他小心翼翼,佝僂著腰,生怕驚動了蟲兒。我探頭而去,瞥見他那一雙眼睛,里面赫然飽含著熱愛,飽含著對昆蟲濃厚的愛。他散發的光芒比每一種昆蟲都更為耀眼,我不禁為其肅然起敬。
法布爾筆下的昆蟲栩栩如生,各不相同,大孔雀蝶,圣甲蟲,螢火蟲,天牛……我起先一概不知,唯有讀了《昆蟲記》,我才窺見一點真相。恍惚間一只蝴蝶從我眼前掠過,我伸手想去觸摸,卻落了個空,我嘆了口氣,或許我連我身邊的它們還不甚了解吧。
自然,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或許現在的我還過于稚嫩,不過,依循法布爾的足跡,我會在這條路上不斷探尋下去!
《昆蟲記》讀后感 篇8
近幾天,我讀了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它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了數百種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細致地了解了昆蟲。法布爾為我開啟了昆蟲世界的大門。 以前我并不喜歡昆蟲。看完這本書后,我覺得昆蟲有時侯也很有趣,很勤勞。如果沒有蜜蜂,我們就不能吃到蜂蜜;如果沒有螞蟻,人們就很難體會到團結的魅力;如果沒有蝴蝶,大自然就不會有那么多美麗的花朵……昆蟲也像人一樣有豐富的感情,它既有丑惡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 比如,蟬是一種自食其力的昆蟲,也是大自然的歌唱家,它在夏天為我們帶來高昂的歌聲,但人們并不十分喜歡它,因為它的聲音太吵。螞蟻是一種勤勞的昆蟲,它有史以來都被人們看作為勤勞和團結的象征,但法布爾卻發現,螞蟻有時卻十分貪婪和兇悍,它會將蟬辛辛苦苦覓得的食物洗劫一空。
看完這本書,使我懂得了看問題不能光聽別人如何講,而要自己去觀察、思索、實踐、探究,從而尋找正確的答案,而且觀察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要一分為二的去研究和思考問題。 《昆蟲記》不僅讓了解了昆蟲,改變了過去對有些昆蟲不正確的看法,它還教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學會了如何去觀察事我物和研究問題。《昆蟲記》可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 法布爾刻苦鉆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后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后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爾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發脾氣。 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昆蟲記》讀后感 篇9
第一次讀《昆蟲記》,便被它那“似哲學家一般地思考,如藝術家一般地觀察,像詩人一般地感受與表達”所吸引,原來科普讀物也可像故事般有趣,語言也可像詩歌一樣美,不禁讓我總想一口氣就要閱盡其芳容才夠暢快。它的魅力常使我手不釋卷,枕書而眠。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它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字里行間無不洋溢著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同時也激發了我們對自然科學、生物學的興趣。法布爾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世界的荷馬”、“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桂冠。
最吸引我的是法布爾用來觀察的荒石園——一個長著藍色矢車菊和其他薊屬菊科植物,幾乎不能生長農作物的荒原,卻是昆蟲的樂園、巨著《昆蟲記》的誕生地。在這里我不僅了解到種種人們熟知的昆蟲——蜜蜂、螳螂、蜘蛛、螢火蟲等,還了解到種種平時不聞的昆蟲——金步甲、圣甲蟲、白面螽斯、西緒福斯蜣螂等,它們的習性、工作、繁衍、死亡都遵循著由生到死的法則,充滿靈性與智慧,跟隨法布爾的步伐,我走進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聽蟋蟀在我耳畔鳴唱,觀黃蜂奇特的睡覺姿勢,感螳螂殘忍的婚俗,品小甲蟲為兒女的無私奉獻……種種奇特的昆蟲故事讓我深深地愛上了它——這部奇妙的《昆蟲記》。
《昆蟲記》不僅讓我領略到奇妙的昆蟲世界,還讓我領悟到科學的態度——不盲從前人的觀點,要實事求是,依靠自己的觀察探究去辨別真偽,而且它用我們喜歡的故事形式向我們詮釋。譬如有一段是以一個寓言故事來引出兩類常被我們誤解的昆蟲,我們常誤認為螞蟻“勤勞”、鳴蟬“煩躁”,所以普遍喜歡螞蟻討厭蟬,可是法布爾通過自己長期耐心的觀察推翻了它。法布爾拋開世人對蟬的常態看法,開始對其進行深入探究,很快他發現蟬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反之,被人們授予高度榮譽“勤奮勇士”的螞蟻居然是兇悍的劫掠者,它們將蟬的勞動成果一搶而光。所以說,在科學上最好的表達是自己的觀察與探究,而不是傾向于人們普遍的認為。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科學巨著,也是一部文采斐然的書。作者法布爾將嚴謹理性的科學與優美、感性的文字完美結合,成為一部“昆蟲領域的荷馬史詩”,以其清新自然的文學色彩感動著無數人的心。譬如描繪螢火蟲的一段“在夏天的夜晚,這些螢火蟲都會掛著小燈籠,在黑暗的夜幕中穿梭,如同夜晚的精靈”,在充滿愛意的筆端融匯了“蟲性”與“人性”,蟲兒的天性與本能在優美的文字文字間變得如詩境般美好。徜徉在法布爾為我們營造的如詩如畫的昆蟲世界里,我仿佛也變身為其中的一員,與他們一同勞作一同分享,感悟于他們生命的脆弱與堅韌,感動于他們的協作與犧牲。
從《昆蟲記》中閱讀自然里那些實實在在、原原本本存在的昆蟲故事,欣賞如詩歌般有優美的語言,感悟其對生命的關愛與敬畏,常常讓我沉入法布爾為我們營造的科學氛圍里,享受美妙的昆蟲故事,似乎也幻化做其中的一員,讓我感受到科學的魅力與奇妙。
《昆蟲記》讀后感 篇10
一本叫《昆蟲記》的名著擺在我的桌子上,可我卻一直把它涼在那里,久久沒有翻開——昆蟲有什么好寫的,肯定沒意思,可是還是要看啊,還要寫讀后感,我極不情愿地翻開了《昆蟲記》,誰知剛看第一頁,就被它吸引了。我發現《昆蟲記》不同于一般的科學小品和百科全書,它沒有絲毫機械呆板的介紹,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那些平實的文字具體而詳細,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更是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第一篇講的是“蟬和蟻”,法布爾先引用一個小寓言故事吊起讀者的胃口,再把自己融入其中,把蟬和蟻擬人化,進行細致入微地刻畫。他把蟬尋找水源比作是尋找飲料,把樹汁比作是酒釀,把蟬在枝頭鳴叫比作是在唱歌……如此生動形象的比喻,怎么能讓我沒有興趣?他對昆蟲的描寫十分細致傳神,實在是讓我感嘆:法布爾的觀察之力怎如此之強!甚至讓我懷疑他就是一只昆蟲,在向我們介紹他的生活。他把昆蟲們所做的事情,全都變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使我們身臨其境,切身地感受大自然的奧秘。怪不得周作人這樣評價法布爾:“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他真的是把昆蟲們寫活了。這本著作讓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
《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可想而知,要想寫出這樣一本著作,需要怎樣的功夫,需要作者多么強悍的觀察能力和探索創新精神啊!而法布爾,他卻做到了。法布爾1823年12月21日生于法國南部圣雷翁村一戶農家,童年在鄉間與花草蟲鳥一起度過。因家境窘困無法讀書的他堅持自學,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他依然堅持不懈地研究昆蟲。1880年,他終于有了一件實驗室——一塊荒蕪不毛但卻是矢車菊和膜翅目昆蟲鐘愛的土地。在余生35年中,法布爾就蟄居在這座園子里,一邊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觀察筆記、實驗記錄、科學札記等資料,完成了《昆蟲記》這本著作。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仿佛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實驗。一個人耗盡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奇跡的創造者就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法布爾就是這樣一個對理想、對信念執著追求的人,他用他的一生譜寫了大自然的美麗篇章,把大自然的奧秘呈現在世人眼前,讓人類更加了解了大自然。更讓我們知道了他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追求。
《昆蟲記》讀后感 篇11
合上書,我還沉浸在法布爾奇妙的昆蟲世界里。那些各種各樣昆蟲,讓我感到感慨良多。
《昆蟲記》譽滿全球,被稱為“昆蟲的史詩”,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和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及其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然后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比較后編寫而成的書。這本書表面上雖說是昆蟲的一生,實際上是反映出“昆蟲界的荷馬”法布爾將一生都奉獻給了昆蟲研究事業的執著與堅持的精神,即使是在逝世之后,也在他鐘愛的昆蟲的陪伴下,靜靜地長眠于黃石園。
在生活中,有這兩種人:有一種人,和法布爾一樣,為工作和學習而努力,堅持不懈,憤發圖強,比較后有所成就;而另一種人呢,和法布爾恰恰相反,性格懶散,志大才疏,當他要立志做一件事情時,只有三分鐘熱度,比較后留給他的只有失敗。同學們,你想做哪種人呢?
如果你選擇做第一種人,那么就向達芬奇學習吧!達芬奇的父親把小達芬奇送進了一位的畫家那里去學習繪畫,第一節課便是畫蛋。一開始,達芬奇還十分聽話,把蛋的一筆一畫都認認真真地畫在紙上。可是,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三天過去了……達芬奇終于不耐煩了,他放下紙和筆,跑過去找他的老師,問:“老師,我已經畫了許多蛋了,什么時候才可以畫別的東西呢!”聽了達芬奇的話,老師放下手頭的工作,嚴肅地說:“要先學好畫蛋,因為這是熟練手法和筆法的基本功。要畫好蛋,就要認真地觀察它,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畫它。”達芬奇聽后,就再也沒有急著畫別的東西了。他全神貫注地,日復一日地去觀察桌子上那個平平凡凡的雞蛋,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不同的方向去觀察。日子一天天過去,達芬奇的畫本上畫滿了大大小小的,形狀不同的圓圈圈。老師對他的堅持不懈地鉆研精神很滿意,對他贊不絕口。有了堅實的基礎,達芬奇后來創作出《比較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等許多名畫,成為一代宗師。你們看,達芬奇不斷堅持著,成為了一位非常的畫家。正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就是這個道理吧。
除了達芬奇的故事,另一個人的故事竟讓我如此震驚。那個人是發明電燈泡的科學家愛迪生,他竟然做過第二種人!竟然是一個只有三分鐘熱度的人。事情是這樣的:一開始,愛迪生也研究過電話,他連續著幾年的刻苦鉆研,十分努力,眼看就要成功了,愛迪生卻因為一時的不可行而放棄了。而貝爾只不過在物理實驗中把一個旋鈕多旋了幾圈,一個改變世界文明進程的發明就在他的手中誕生了。因為愛迪生放棄了研究,所以他就品嘗不到勝利的果實的滋味。正如古人所告誡的那樣:“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行百里者半九十”。你們說,是嗎?
《昆蟲記》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奇妙的昆蟲世界,還看到了法布爾堅持不懈的美好品質!
《昆蟲記》讀后感 篇12
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
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枝,一直以來,人們用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不斷探索人類未知的領域,開拓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法布爾對于昆蟲世界的探索,更加證實了這一真理。
《昆蟲記》的內容生動有趣,講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它是由昆蟲學家法布爾耗盡28年寫成的,是一部語言幽默、筆觸細膩的昆蟲史詩。
關于蟬的一則寓言家喻戶曉,蟬夏天不收集食物,而螞蟻辛苦地儲存過冬糧食,結果冬天蟬饑腸轆轆地乞討,但還是凍死了,在這本書里,事實卻截然不同,它從不需要依靠別人的施舍生活,反而螞蟻卻是“強盜”,在人們眼中,蒼蠅是傳播細菌的始作俑者,可誰知他是一位自然的清潔工。
螢火蟲看上去弱不禁風,但膽量大,蝸牛的個頭比螢火蟲幼蟲大一百多倍,卻敢與蝸牛較量,使它成為昆蟲里個頭最小的食肉動物。蝸牛雖然爬行速度緩慢,但在舌頭上長了1.4萬顆牙齒,它們糟蹋棉花,偷吃蔬菜,破壞農作物,可厲害得很,可是地地道道的莊稼害蟲。但螢火蟲卻有一套捕食它們的本領,它用針頭一樣的嘴巴,在蝸牛身上輕輕地敲打幾下,是在給蝸牛打麻醉針,連打幾針后,蝸牛變得迷迷糊糊失去知覺,最后癱瘓不醒,然后又狠狠地給蝸牛注射消化液,此時蝸牛的皮肉開始化成肉汁,于是螢火蟲呼朋喚友,大家興高采烈地圍在蝸牛周圍,一起將試管般的嘴巴插入蝸牛身體里,津津有味地吸起來,享受一頓大餐。
螳螂又叫先行者,它是南方的一種昆蟲,與蟬一樣,很能引起人的注意。農夫看見它半身直起,在陽光灼燒的青草上,態度很莊嚴,輕紗似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著,前腿形狀如臂伸向半空,好像在祈禱,在無知的農夫看來,像個女尼,所以后來就被稱為祈禱的蟑螂。
它那高舉著的手臂才是最可怕的利刃,它捕食時是兇猛如餓虎,殘忍如妖魔,它專吃活的動物,看來在它溫柔的面紗下,隱藏著十分嚇人的殺氣。如果說螳螂的大腿像是兩排刀口的鋸齒的話,那它的小腿可以說是兩排刀口的鋸子,生長在腿上的鋸齒要比長在大腿上的多很多,小腿鋸齒的末端還生長著尖而銳的鉤子。平時在休息,不活動的時候,這個異常兇猛的昆蟲,只是將身體蜷縮在胸坎處,看上去特別平和,可只要有其他昆蟲從它身邊經過,它都會立刻原形畢露。
《昆蟲記》教會我們許多關于昆蟲的知識,我喜歡從中了解每一種昆蟲妙趣橫生的生活習性。它在表現蟲性的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反觀了人性。昆蟲的雙面性,對應著人性的雙重性,甚至多面性。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它作為科學百科的嚴謹,也感受到了它作為文學著作的生動,這本書體現出作者不斷探索和求實的科學精神。
《昆蟲記》讀后感 篇13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布爾,是世界上一位在自然界環境中觀察昆蟲和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出生在法國南部,因家境貧窮,從小被父母送到祖父家寄養。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偶然讀了一本關于昆蟲書籍,便開始對自然界中的昆蟲有了濃厚興趣。在此興趣的引領下,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終于用畢生的精力創作了留傳后世的——《昆蟲記》。
我是一個特別喜愛昆蟲的女孩,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一一法布爾,一個對昆蟲如此癡迷的專家,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昆蟲記》是法布爾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才寫成的,它詳細而又確切地記錄了許許多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生存技能等等。它把我帶進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昆蟲世界:蜣螂忙忙碌碌地制作糞球、滾動糞球;固執的松毛蟲堅持列隊出行;小蜘蛛利用蛛絲飛向各個地方;螢火蟲用麻醉劑對付獵物;螳螂豎起前腿,好像在祈禱和平;擁有勇氣的舍腰蜂在煙囪里搭窩筑巢......
其中美麗的螢火蟲那一篇,讓我印象深刻。螢火蟲是一種常見的昆蟲,它肚子的頂端會發出光亮。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螢火蟲竟然是一種肉食動物,它的主要食物競是蝸牛!在吃蝸牛時,螢火蟲先要給蝸牛打一針“麻醉劑”。這個工具是有兩片鋒利的大顎組成就像兩個彎曲、鋒利的“獠牙”。螢火蟲用這個“獠牙”,在蝸牛身上刺五、六下,蝸牛就動不了了。當我讀到這些信息時,我簡直驚訝的目瞪口呆,同時,我的心里一陣驚喜,因為我又知道了一個知識。
《昆蟲記》這本書,充分的滿足了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讓我更加親近自然,熱愛科學,讓我對昆蟲越來越感興趣。我常常蹲在草叢里、花叢中……這兒是我的樂園。
記得那一次,我在迷迭香叢中,看到不知名的蜘蛛,不過我并沒有大喊大叫,而是半蹲下來仔細地觀察著這只蜘蛛,只見這只蜘蛛在找到合適的地方后,便開始織網了,它先抽絲并搭出一個絲架,然后又在絲架上橫拉了一根細絲線,最后小蜘蛛又回到白色絲墊,它爬得很快,一邊爬一邊抽絲。每走一趟,它就在架子上做一條輻,不一會絲架上就有很多輻了,一張網就織好了。在無限的靜謐中我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誰會想到那么招人喜歡的白蝴蝶竟是害蟲!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任何事情,我們都不能只看表面,妄下定論,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深入地了解,才能看清真相。多學習、多聽、多思考會讓我們獲益良多。大自然多么神奇,昆蟲的故事多么豐富多彩,它們帶給我們許多的啟示,讀完《昆蟲記》,我深有感觸!
我贊嘆于神秘的大自然,好奇于可愛的昆蟲,更折服于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及可貴的探索精神。如果你看了這本書,你也一定會對它愛不釋手。
《昆蟲記》讀后感 篇14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法布爾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觀察植物和昆蟲,記錄下了昆蟲的本能與習性,講述了許多發生在昆蟲身上有趣的事。在他的筆下,小昆蟲就是神奇的小精靈,是那么的可愛,那么的富有靈性。讀《昆蟲記》,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不知不覺被帶進奇妙的昆蟲世界,體會大自然的帶來的神奇魔力。
蟬,辛辛苦苦在地下生長四年才奮力一搏掘土而出,就是為了能在陽光下歌唱,時長僅有短短的一個月;螢火蟲會發光,是因為光亮產生于螢火蟲的呼吸器官,屬于自然光;螞蟻能夠辨認方向,如果沿途景物發生了變化她就回不了家了。
最讓我感動的要數條紋蜘蛛了,在冬季很多蟲子都在冬眠,可是它卻不然。如果有人在野草叢里或柳樹叢里搜尋,就能找到條紋蜘蛛的巢。它的巢是一個絲織的袋子,像蛋一樣的物體,底部寬大,頂部狹小,是削平的。中央的袋子很精致能裝下全部的卵而不留一點空隙,這樣精致的袋子是蜘蛛用絲一圈一圈疊加上去的,既保暖又舒適。為了給孩子筑巢,吐完了最后一根絲,然后在衰老和疲憊中靜靜等死。
讀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們的爸爸媽媽:無論嚴寒酷暑、風霜雨雪,有孩子的身影就一定有強大的父母的愛存在,時刻陪伴著我們,佑護著孩子的安全。所以就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情感升華,用在這里非常貼切。
有爸爸媽媽的呵護與愛,我們是幸福的。每天的一日三餐,他們都會為我精心的準備,每次都是我喜歡的飯菜;每次逛街,爸爸媽媽都會給我買新衣服或小禮物;我上學的時候有媽媽送、爸爸接;假期里,爸爸媽媽會帶我到海邊游玩,或到一些著名的景點去游玩……絢麗多彩的生活就是這樣,陪伴著我的七彩童年。
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玩跳格子,因為格子畫的太小,我總是踩到線,踩到線就等于輸了。為了能贏,我就我就把鞋子脫掉,光著腳跳了起來。眼看著媽媽看到了就要迎來一陣“暴風驟雨”了,我馬上嚇的光著腳拔腿就跑了,留下了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還有媽媽寵溺的嗔怪……
伴隨著充滿快樂的七彩童年,我慢慢長大了,而這一段多彩的日子,也將點綴我的生活這張優美的畫卷,這最為珍貴的精彩掠影,令我流連忘返……
回味之中,我學會了感恩:我會主動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給家人做賀卡,說說感恩的話,表達我對大人的深深的愛。所以,我感到幸福無比。父母為孩子付出了這么多,我們做子女的一定要孝順自己的父母,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
《昆蟲記》內容奇幻,值得一看,它會讓我們在了解昆蟲的同時,喚醒我們的感恩之心,教會我們滿懷熱情回報父母的愛。
《昆蟲記》讀后感 篇15
寒假期間我讀了好些書,相信你們也是吧!我讀了散文類的、童話類、科普類的還有小說類的等等。散文類的我特別喜歡豐子愷爺爺的,重溫了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讀了好幾本中外名著小說,我最喜歡的還要數法國作家法布爾所著的《昆蟲記》了。
可能還有一些同學不知道法布爾,讓我來簡單介紹一下吧。法布爾的全名叫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他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和動物行為學家,被世人稱作“昆蟲之父”。最讓我敬佩的是法布爾先生一生都在堅持自學,取得了不起的自然科學博士學位。法布爾從小就嘗試接近自然界的萬物,如果有人認為那是祖先遺傳的,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他祖先只關心自家的牛羊,他本人也沒有受過任何訓練,但他從小卻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在研究昆蟲的科學史上記錄下一些對昆蟲的見解。這個目標實現了嗎?當然實現了啊。這本世界名作《法布爾昆蟲記》不就是最好的證明么?
這部宏偉的巨作向我們展示了各種形態各異前所未聞的昆蟲,有圣甲蟲、蟬、螢火蟲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蜜蜂了。在本書中,作者詳細介紹了許多蜜蜂的大小,體態、習性、結構、功能、覓食等。而且這些蜜蜂不是我們常見的如:礦蜂、赤條蜂、黃蜂等。比如礦蜂。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礦蜂么?有沒有跟我一樣會聯想到挖礦的小蜜蜂么?它們確實要比一般的蜜蜂擅長在地下的坑道中來回奔波筑巢,身形也更加細長。在腹部的底端有一條明顯的溝,這溝里藏著的便是礦蜂們御敵的利器。因為它們非常擅長在結實的泥土里或者幽靜的小徑里活動,所以給這些小生靈們取名叫礦蜂。四月份可是它們最忙碌的季節了,緊鑼密鼓地忙著采蜜儲備食物。強烈推薦看昆蟲記的同學們一定要看看這章,可有意思了。
我第二喜歡的要數“傻傻”的松毛蟲了。松毛蟲,顧名思義,應該能猜出它是以吃松葉為生的吧!我們先來看看松毛蟲的卵吧。如果我們經常觀察松樹,應該會發現在松葉中會點綴著一個個白色的小圓柱。那就是松毛蟲的卵。松毛蟲在他們走過的路上會留下一種像絲的一種東西,不然他們可能會迷路的。無論是只有幾只的小隊伍還是超級無敵長的大隊伍,都會有一只領頭的松毛蟲。但他們每次都會沿著線走,這也是“傻傻”的松毛蟲的由來。而且松毛蟲能預測壞天氣的到來。一旦壞天氣即將要來,它們就會躲在洞穴里。這不就是強大的大自然界里的天氣預報專家?而且它們預測得非常準確,當天氣預報預告要下雨時,它們一定會躲在巣里避雨。是不是非常的神奇?
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們了解了各種昆蟲的習性。我不僅收獲了知識,還收獲了快樂,我覺得最有魔法的莫不過大自然本身了!
《昆蟲記》讀后感 篇16
讀完《昆蟲記》,輕輕合上書,細細回味著書中那些生動細致的描寫,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陣陣波瀾,沉浸在這個奇妙的昆蟲世界里,仿佛自己也化身為一只長得像人類的蟲子,會飛會爬樹會鉆洞,在法布爾的顯微鏡下,翻動著眼皮,揮動著觸角,調皮地和他打招呼。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昆蟲生活習性的書,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在我們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蟲表現出它們獨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門人充當著守門衛兵的角色,同類來了就讓開放行,異類來了就趕跑;迷宮蛛的網編織得像一個迷宮,其他昆蟲掉進去就“走”不出來了;蟈蟈兒看起來好像是食素的,只吃青草,其實它們是一群“偽素食者”……這些小生靈在作者的筆下表現得活靈活現,會唱歌,會跳舞,有歡喜,有悲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昆蟲具有了人性,和人類一樣有喜怒哀樂,也有高尚的奉獻精神。我對這幾句描寫遂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為了自己和后代們在這里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衛著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衛大門,抵擋不速之客。”看完這幾句話以后,我被遂蜂“守門人”那深沉的母愛所震撼了。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己的家庭奔波著;老了,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守衛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許多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為了自己的兒女操碎了心,兒女長大后雖然已經沒有什么能夠幫忙的了,可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一直惦記著自己的孩子,想要再做點什么。
昆蟲世界精彩絕倫,歷史和人類一樣久遠,我聯想昆蟲世界和人類世界,細細對比,才發現,原來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為何以前就沒人去發現這一點,而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卻發現了?后來我才知道,法布爾將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發現了昆蟲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為何只有法布爾能夠孜孜不倦地投入到昆蟲研究呢?我覺得是因為他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向往大自然。唯有如此,方能留下如此巨著,啟迪著一代又一代后人。
《昆蟲記》雖然看起來平平淡淡,都是說昆蟲世界的小事情,但卻蘊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向往。《昆蟲記》讓我了解了昆蟲,更讓我了解了生命。作為自然界最高級的動物,愛護昆蟲,保護好大自然永遠是我們人類的使命。
《昆蟲記》讀后感 篇17
在歷史中有這樣一個著名的人物,他被稱為現代昆蟲之父,他就是法布爾。在歷史文學中有這樣一本書,它詳細的介紹了動物們的習性、工作、繁衍,否定了無數生物學家對不同生物的觀點,它就是《昆蟲記》。
在《昆蟲記》中,無處不體現著作者對小生靈的喜愛與關心,無不體現著作者大自然的熱愛,作者運用簡樸而又充滿愛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昆蟲世界:在寓言故事中,蟬是一個懶家伙經常偷取螞蟻的東西,但是實際上卻與寓言恰恰相反;蜘蛛和蜜蜂都是一個個幾何學家,它們能比人類更早的運用幾何來建造自己的房子;黃蜂是一個非常渺小的生物,但是它那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令人敬佩,它的毒刺卻令人毛骨悚然;一個令人畏懼的蝎子,卻面對食物若無其事,有時還會嚇得逃跑;螢火蟲是一個美麗無比的天使,但是她卻是一個無比殘酷的美食學家……這真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啊!
在其中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寫蝎子的那一情節。蝎子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尤其是它尾部的毒針,只要那么一滴就可以殺死很多生物。每個生物都是需要營養的,但是蝎子的食物卻很神秘。把菜粉蝶放到蝎子的面前,我原本以為蝎子會用毒針將菜粉蝶麻痹,之后再送入腸胃中,可是結果卻令人大為吃驚。蝎子不但沒有將菜粉蝶麻痹,反而還被菜粉蝶嚇得逃跑,這真是一個笑話。在實驗過程中,作者也是傾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蝎子也是一次有一次的拒絕配合,甚至有一次全部逃跑,到最后作者也是沒有探究成功蝎子是節食主義者。但是這卻更加生動體現出作者執著的精神,面對這么令人“惱火”的蝎子誰都沒有耐心進行實驗,但是法布爾卻不同,他是在失敗中一次又一次的走出,這次失敗了,那么就再來一次!不僅是這一個情節,整本書都體現的淋漓盡致。有些生物十分兇猛,有些生物溫和,法布爾不僅面臨著精神上的痛苦,有時還面臨著肉體上的痛苦。他把那么微小的生物的住所,習性,食物都研究的明明白白,他是跟著生物一起睡覺,一起起床,他對生物學癡迷到那種程度,他融入了自然,融入了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融入到了每個生物的心中!
巴金對《昆蟲記》有過這樣的評價:它融入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與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學和思想的美學。不論是平凡的人還是偉大的作家都能感受到法布爾對這本書的精力,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執著探究追求真理的精神。面對困難時,要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在少數人中必定有著執著探究的精神!
《昆蟲記》讀后感 篇18
法國著名喜劇家羅丹說:“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的思,像美術家一般的看,像文學家一般的寫。”
他是法布爾,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匯集一切智慧與才華,完成了《昆蟲記》這部世界著作。小時候,我一直認為《昆蟲記》是一本枯燥乏味的百科全書,卻不知,法布爾先生揣著對生命無比熱愛的心,對自然的無比尊崇,和渴望真理,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把《昆蟲記》寫成了一本栩栩如生的散文集。它仿佛讓我們吃下了“縮小藥丸”,透過蔥翠繁茂,陽光曼舞的綠蔭小道,聆聽昆蟲們的曼妙歌唱,走進它們奇妙活潑的小世界。
一切生物在法布爾的筆下都被賦予了人的性格。舍腰蜂對待事情認真仔細,吃苦耐勞,執著堅定,而且熱愛家庭,具有責任心;被管蟲有著巧妙的手藝,織出的衣服漂亮美麗,還是一位剛強細心,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孩子的偉大良母;黃蜂是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盡職盡責守衛家園;蜘蛛如同一位聰明的幾何家,用才智在蜘蛛網上書寫著“數學題”;蟬和蟋蟀則是天生的歌唱家,向往光明,樂聲仿佛點點入耳,陶冶心靈。《昆蟲記》的語言優美,修辭得當,法布爾先生用雄厚嫻熟的文筆,創造了一個精彩的生命自然界。
當然,《昆蟲記》還富有一定的哲理性。蜜蜂有著準確無誤找回家的本能,而螞蟻則是憑著對沿途景物的記憶找回回家的路。舍腰蜂有辨別力,卻無法意識到別人的行為,只是耗力耗時的徒勞忙碌。
作者在《昆蟲記》中說道:“如果動物只有單純的本能,那么它們便沒有能力去應付大千世界,應付大自然環境的變化,環境要經常有所變化,意外的事情有很多,正因為如此,昆蟲需要具備一種特殊的能力來教導它。”人也是如此,我們只有不斷鍛煉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具備一種能力,才可以隨時應付如今殘酷變化的社會。
法布爾還用實踐去反駁了書上的觀點:小被管蟲們并沒有吃掉它們死去母親。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具有這種質疑的精神,同時,大千世界,需要我們去細細發現,探索未知。
《昆蟲記》不僅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生命的歌頌,同時也從側面透露出人性的黑暗。作者十分憎恨螞蟻,把它比喻成“強盜”。它們浩浩蕩蕩去侵犯蟬的住所,紅螞蟻還用不道德的方法去掠奪黑螞蟻的兒女。這何不反映了當今部分人們的貪婪和弱肉強食的社會?
“我親愛的蟲子們,一旦你們……”一旦讀起這個片段,我就會再次陷入那個蟬則千轉不窮的夏日,枝葉落下斑斑光影,罩著底下那些可愛安眠的小昆蟲們。這時,我的心中會不禁泛起無限的感動。
法布爾,這位“昆蟲之父”,通過《昆蟲記》,讓我們最終明白:在這個世界,人和自然要和諧,人與動物需要友誼。只有學會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類才會有光明的坦途!
《昆蟲記》讀后感 篇19
也許是出于好奇,也許是出于無聊,那天,我翻閱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發現,我面對的不是枯燥無味的漢字,而是那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我深深地被這本書所吸引著,它就像我前方的指路老人,讓我擺脫了迷茫的困擾。它,讓我改變了對昆蟲的看法。以前,也不知為什么,我對昆蟲有極其的討厭,也許是因為我對昆蟲忽視太久了,產生了厭惡感,而現在,我對昆蟲充滿了喜愛之情,它們就像自然界的小精靈,嗬,多么可愛啊!而創作這鴻篇巨著的人——法布爾,他的那份執著,使他的胸口上躥起了鉆研的火花。夢想是我們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間的很多奇跡都源自于夢想,并經過人們不懈的努力使夢想成真。夢想的力量是偉大的,它能創造出令人難以想象的奇跡,正因為夢想,他刻苦地研究著,用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觀察昆蟲上。他出生于農民家庭,家里一貧如洗,竟靠自學取得多個學位,這是多么了不起!與他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正因為他熱愛科學,因此妙筆生花,撰寫了一部享譽全球的《昆蟲記》。
書中描寫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樸素的筆下,卻猶如優美的散文,人們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這本書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情趣。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法布爾用這清新自然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昆蟲們的形象,幽默風趣的敘述,惹人捧腹大笑。法布爾把昆蟲描寫得那么真切、動人,活靈活現,來之于長期對昆蟲生活精細的觀察與研究,準確地掌握了他所描寫的事物的典型特征。他的一生被“偏見”和“貧窮”所折磨和困擾,可卻通過難以想象的努力,逐漸化教書匠之“貧窮”為為昆蟲學之富有,最后又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這本身就是奇跡。到了晚年時,則用一生積蓄的一點錢在荒僻的鄉間買了一塊園地,在園中修建一種簡陋的住宅,然后把住宅和園子當做觀察昆蟲的實驗室和試驗基地,真正過上了人蟲共處的生活。可想而知,他對昆蟲是多么的迷戀啊!
讀過《昆蟲記》后,他讓我受益匪淺:我們要學習法布爾那種敢于探索、勇于追求夢想的精神,并且我還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人與自然需要和諧,人與生物需要友誼。只有學會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中的小生命,人類才會有光明的坦途。
《昆蟲記》讀后感 篇20
燈下,我靜靜地獨坐在桌前,月亮灑下一片朦朧的光影。輕輕合上手中的這本《昆蟲記》,細細回憶著其中的描寫,我的心中震蕩,感慨萬千,回味無窮。
這是一部世界昆蟲的史詩,一篇奇妙絕倫的樂率,一件自然科學的無價之寶。它詳盡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習性,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法布爾將情寄于筆中,耗費了一生時光觀察昆蟲,鮮活生動地展現出這些小生物獨特的一面。其行文活潑生動,語調輕松幽默,充滿了情趣。
在法布爾的筆下,昆蟲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物被無限放大,帶領我們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例如放聲歌唱的蟬,善于捕獵的蜘蛛,機智的螳螂……昆蟲們形態各異、妙趣橫生,但令我比較感興趣的一篇便是蟬了。當夏季來臨,蟬與我們的生活十分接近。當你在樹下乘涼時,你聽過樹葉之間會傳來一種令人有些討厭的叫聲嗎?那便是蟬的叫聲了。當夏天來臨,生活在樹上的蟬兒,不管白天黑夜,都會齊聲響它們之間的樂曲,自我陶醉于歌聲之中。這樣喋喋不休的叫聲雖有些令人討厭,可是我們不得不為它們的生命發出同情與感嘆,被它們這樣樂此不疲卻心酸的歌聲深深打動。它們的生命是短暫的,卻又是熱情的。
不要以為科學離我們遠,法布爾用《昆蟲記》讓我們知道科學就在身邊。只要用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看待生活,便可以明白自然科學處不在。昨日我為陽臺上的綠植澆水時,瞥見一只螞蟻正在一只死毛毛蟲的尸體旁徘徊,似乎在懊惱無法搬動這一頓大餐回去和同伴們分享。過了一會,又來了幾只螞蟻,只見,不遠處,一只只螞蟻從別處趕來,它們齊心協力,在我不可思議的目光中把那只比它們大好幾倍的毛毛蟲給舉了起來,小心翼翼地向自己的窩里走去。我驚得目瞪口呆。在我眼中,螞蟻這種昆蟲根本微小得不值一提,沒想到它們竟然也有如此大的力量!我不由得感慨,小螞蟻的團結與合作又給我上了一課上了一課。
昆蟲,這些自由穿梭在天地之間,自古以來就與我們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卻極少引起我們的關注。在我們的認知里,它們是那么卑微,那么弱小。讀過《昆蟲記》,我才知道原來昆蟲的生活也能如此多姿多彩。生活習性、勞動、婚戀、繁殖和死亡,一切都如我們人類生活一般正常進行著。這讓我心中有深深的感動,我們人類前不是一個孤獨的存在,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昆在內),都緊緊聯系在一起。生命是平等的,昆蟲在屬于它們的世界中,或是鄉村山野中,或是熱帶雨林里,又或是街道旁的一棵樹上……它們幸福又精彩地度過自己的一生,昆蟲的生命也應該受到人類的尊重保護。
讀完《昆蟲記》,我受益匪淺。它的描寫細膩平淡,蘊含了法布爾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向往。
《昆蟲記》讀后感 篇21
要說起科學家,那真是數不勝數。牛頓發現了地球是有引力的,愛迪生發明了電燈,還有愛因斯坦、居里夫人……
而我最了解,也最敬佩的人是讓·亨利·法布爾。法布爾出生在一個法國的小鄉村。他從小就對昆蟲產生興趣,而且從沒有放棄過對昆蟲的研究。十九歲的法布爾就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所教的課程便是自然科學史,之后,他又成為物理老師,這為法布爾成為博物學家而奠定了基礎。1879年,法布爾買下了荒石園,那兒是一塊不毛之地,但那卻是昆蟲的鐘愛之地,這為法布爾觀察昆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他的著作《昆蟲記》花了十年多時間才完成第一卷,當這本書問世的時候,深的廣大讀者的喜愛。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后,發現里面出現得最多的詞就是“通過實驗”“通過觀察”。想必法布爾為了寫《昆蟲記》這本書花了畢生的精力。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法布爾為了弄清楚一種昆蟲的習性,用了很長時間,通過四五次實驗,才成功。這讓我想到了作為一名科學家而必不可少的一種科學精神:堅持不解,不怕吃苦。
說到這兒便讓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曾在一次洗澡的過程中發現我的身體竟然漂浮在水上,為了了解這一科學現象,我整整觀察了兩個星期,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向老師請教,終于明白水是有浮力的。而我自己則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高興。這又讓我明白了: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發現一件新事物是開心快樂的。這也讓我知道了法布爾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耐心去觀察種種昆蟲,原來,快樂一直是他的精神支柱。
而對于昆蟲,我小時候經常在春夏之際到全是油菜花的田里去追趕蝴蝶和蜻蜓。每次都會捉七八只回來,放在一個透明的小罐子里。為了能讓它們存活下去,我會摘一些菜葉給他們吃。可它們卻紋絲不動。過那么五六天,這些小精靈們仍然像發脾氣的小孩子不吃不喝,只是趴在小罐子的墻壁上。我拿它們沒辦法,只能放他們出去。每年我都會這樣實驗幾次,可結果都一樣。現在,我雖然早已知道蝴蝶的主食是什么,可是我卻沒有通過自己的試驗去驗證。而也沒有興趣再觀察了。這一點,我做得遠遠不如法布爾,也正是因為與法布爾作比較,才讓我懂得如何正確面對困難。
經過多次的觀察,我雖然沒能發現蝴蝶愛吃什么,但我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被我捉了放在罐子里的蝴蝶,它們不吃不喝,但卻沒有死,當我放走它們是,它們的身影是那么瀟灑。這是為什么呢?我想,蝴蝶也許也愛它的生活,它愛飛,它愛自由吧。啊,昆蟲的生命力是多么頑強啊!讓我們學習法布爾吧,用快樂面對重重困難,用堅持去迎接自己美好的未來。擁有一顆好奇的心去打開科學界的一扇扇關閉著的大門,去發現自己身邊的科學現象,為科學事業做一番事業吧!
《昆蟲記》讀后感 篇22
輕輕合上《昆蟲記》,我卻仍然沉浸在法布爾引領我走進的昆蟲王國,一只只可愛的昆蟲仍在我的眼前嬉戲。是什么讓法布爾獲得許多名人的贊許?是什么讓他為我構造出了一個如此活靈活現的昆蟲世界?難道僅僅是他對生命的敬畏之情嗎?不,這里還包含著法布爾對科學的熱愛與執著。
法布爾——這個人類杰出的代表,耗費其一生的光陰,就為了為這眾多平凡的自然界子民——昆蟲譜寫一部精彩的生命樂章。法布爾用他“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為我們締造了一個昆蟲的樂園。從字里行間我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法布爾對生命的敬畏,以及他相信科學、注重觀察和尊重真相的精神。頓時,有一種深深的敬仰之情從我的心底蔓延開來。
剛翻開這本書,我堅定地認為它一定是枯燥乏味的,可讀著讀著,我就發覺這本書比無聊的小說有意義、有趣味多了。我尤其喜歡的是描寫螢火蟲的那部分:在螢的皮上有一種白顏色的涂料,形成了很細很細的粒形物質。于是,光就從這個地方發出來。在這些物質附近,還分布著一種非常奇特的器官,它們都有短干,上面還生長著很多細枝,這種枝干散布在發光物體的的上面,有時還深入其中。這是多么細致的描寫呀!此時,我仿佛看到了法布爾正在草叢中艱難地捕捉螢火蟲;此時,我仿佛看到了法布爾正坐在顯微鏡前仔細地觀察螢火蟲;此時,我仿佛看到了法布爾正在燈光下,認真地記著什么,臉上露出喜悅之情……是什么讓法布爾如此認真專注?每個細節都不疏忽?我苦苦地思索著,哦!那不為什么,只因他對科學和自然的喜愛,因為這個,他執著研究,寫下了世界名著——《昆蟲記》。
這時,一位位兢兢業業的偉人又浮現在我的眼前:有女強人居里夫人,有原子彈之父錢學森,有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他們哪個不是和法布爾一樣熱愛科學呢?就拿諾貝爾來說吧,他從小就對科學非常喜愛,就是這種對科學近乎癡迷的熱愛,讓他不顧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地在研究室里點燃炸藥,也就是這種熱愛與執著,使他的炸藥一次比一次更好更強。
看著他們,再看看自己,我不覺一陣面紅耳赤。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對待學習是否有滿腔的熱愛呢?我又是否有著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呢?遇到難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退縮;課堂上,面對老師的提問,我總是懶于動腦;做完作業,我更不懂得主動汲取……我欠缺的不正是那種熱愛學習,執著探索的精神嗎?
合上《昆蟲記》,望著窗外明媚的陽光,我似乎又看到了法布爾低著頭、彎著腰專注研究昆蟲的情景。此時,柔柔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我的身上。“熱愛,執著!”,這兩個詞已深深留在了我的心上!
《昆蟲記》讀后感 篇23
法布爾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是法國第一位深入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了研究昆蟲本能與習性。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終于寫成了《昆蟲記》這一本著作。
《昆蟲記》第一個特點就是,法布爾是親身實踐的,體現出了法布爾對于昆蟲研究的嚴謹性。這從中也體現出了法布爾熱愛真理。所以他在編寫《昆蟲記》時一貫“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說廢話,也不少一個字。
在法布爾的那個時代,動物學家就是在給動物做解剖。昆蟲學家則是把昆蟲釘在木板上,再浸在燒酒里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卻很少思考昆蟲這個部分干什么用。法布爾卻深入觀察昆蟲的的生活習性,行為舉止。將自己變成了“蟲人”。他深入昆蟲的生活,用田野實驗的方法研究昆蟲的本能和習性,探究昆蟲的本能和習性,探究生命的本質。
《昆蟲記》的第二個特點是語言的生動體現了很高的的文學性。《昆蟲記》被認為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經歷其成果大部分用散文的形式寫了出來。在表現手法上,主要以擬人化的手法使昆蟲具有想象力和愛憎感情。讀來會感到身臨其境
《昆蟲記》的第三個特點是昆蟲會思考人類,體現了很強的思想性。法布爾憑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描蟲、悟蟲,以蟲來反觀人類。他筆下的昆蟲世界仿佛就是人類的縮影。在法布爾看來一切自相殘殺,是違背人類法則的,而人類對昆蟲呢?孩子們非常喜歡聽到他們踩踏蟲尸而發出的脆響。
所以,任何時候人類都不能違背人性和道德去做一些悖于自己法則的事。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
一天,我懷著興奮的心情讀法布爾所寫的一部名作——《昆蟲記》。法布爾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名著。《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蟋蟀……法布爾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其中,我明白了屎殼螂是辛勤的勞動者。原來我覺得這種昆蟲天天污穢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么好蟲子,自然不及螢火蟲那般可愛了。但是不要忘了,它為什么叫屎殼螂?就是因為他無時無刻不在為人們消耗著那些無盡的廢物。屎殼螂的工作是是比農民還要辛苦的,但是屎殼螂比農民還要負責。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旅游,去探索科學,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接著一個的奧秘,為人類貢獻。然而同法布爾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而我平時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幾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了。
《昆蟲記》讀后感 篇24
法布爾以他精彩的文筆寫成了譽滿全球的《昆蟲記》,這部巨著在世界自然科學史和文學史上都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昆蟲記》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范。多少年來,深受讀者們的喜愛……
在《昆蟲記》一書中,講述了一個個有趣的昆蟲故事。如:蟬在地下“潛伏”了大約有四年之長,甚至更長時間才能鉆出地面。夏日里,在樹上盡情歌唱5個星期之后的它們便繁殖下一代然后死亡,還有: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來儲存食物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的;蜣螂的工作比農民的工作還要辛苦,但是蜣螂卻比農民還要任勞任怨……諸如此類的種種昆蟲故事與奧妙便蘊含其中,耐人尋味。
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都不知管蟲會穿“衣服”,不知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么樣?聰明吧!
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了解了許許多多的昆蟲,他們雖然看起來渺小,但在法布爾的筆下它們卻成了一筆思想寶藏,這些寶藏以它獨特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不保護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后還會有呢?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無疑丟失了許許多多的財富,環保的重要性毫無遮蔽的展現,通過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繼續讀下去,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蟬蟲的蛻變,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塔藍圖拉毒蛛,我看到他反復的觀察和實驗,尋找大量例證,反復推敲,一步一步推斷舍腰峰的窠巢的制作材料,螢的捕食過程和捕蠅峰的捕食過程,蜜蜂的超人的記憶力……
法布爾為探索真理而投入畢生心血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世界的神奇和美妙,又讓我感受到了法布爾超人的毅力和細致入微的觀察。《昆蟲記》以它獨特的看待問題的角度,理解問題的深度,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人。
我在這里衷心地推薦大家讀一下《昆蟲記》。我嘆服法布爾為了探索大自然所付出的忘我精神;更加嘆服他對昆蟲、對大自然的鐘愛。他讓我們知道了:昆蟲同樣富有智慧。并呼吁我們一定要熱愛我們的大自然以及一切生活在我們身邊的生物。法布爾帶我們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他更希望我們用雙手來保護這一個昆蟲世界。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法布爾的昆蟲世界,去傾聽大自然的吟唱。并一起保護大自然,保護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所有昆蟲。
法布爾憑借著廣博的知識、詼諧的趣味以及精彩的文筆告訴我們昆蟲并不渺小,而是缺乏發現的眼睛。
《昆蟲記》讀后感 篇25
法布爾的《昆蟲記》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兒童讀物或科普小品。
書的內容且放一邊,我想先提一下作者法布爾。1823年,法布爾出生于法國一貧困農戶家,中學畢業后一邊以鄉村教師為職謀生,一邊堅持研究昆蟲。他一生窮困潦倒,酒都喝不起,卻省下每一分小錢為昆蟲購置籠和罩。當他的《昆蟲記》發表后引起轟動,他卻依然清貧寂寞地生活,繼續和昆蟲作伴。直到晚年,他還堅持在他的荒石園里默默潛心觀察昆蟲,直至九十二歲死去。
請允許我摘錄書中幾段文字:
圣甲蟲——果然,腳步出現失誤,糞球滾落到路旁的溝底,這蟲子被滑下的負載物撞了個仰面朝天,六只腳一陣揮舞。終于,它又翻身立足,于是追上糞球,繼續苦干……
綠蚱蜢——天啊,這昆蟲太美了,渾身瑩瑩淡綠,腰間纏著兩條銀白的飾帶。它們體形勻稱,身材苗條,還有一對羅紗般的大翅膀……我剛投放了一塊梨,立即有一只綠蚱蜢在上面耍起了威風,它唯恐梨塊被外人搶走,在那里張牙舞爪,把任何前來啃食的同伴蹬開……吃飽之后,大家用大顎尖搔搔腳掌,用蘸了口水的爪子把額頭、眼睛擦得锃亮,然后用爪子抓住紗網或躺在沙地上,一個個擺著沉思冥想的姿勢,悠然愜意地消消食……
米諾多蒂菲——在昆蟲界父親們對孩子那普遍的漠不關心中間,多米諾蒂菲是個例外。它對自己的孩子們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它埋頭苦干日夜勞作,拼死拼活為家人留下一份產業。當它足僵爪硬、奄奄一息時,它可以無悔地告慰自己,我盡了做父親的職責,我為家人盡力了……
蟋蟀——求歡者在搔首弄姿,母蟋蟀卻跑到一片生菜葉子下面躲藏起來,但是,它還是微微撩起門簾在偷看,而且也想被那只公蟋蟀看到,情人間的打情罵俏都一樣……
還有一段像散文詩那么美:仲夏夜,不知多少回,我躺在地上,背靠著迷迭香支成的屏風,傾聽那情趣盎然的(昆蟲)音樂會。每一簇薔薇都有其合唱隊員,每一束薰衣草中也有自己的樂隊,茂密的野草莓叢,也成了它們的樂池……
從這些樸實真誠、充滿人情味的文字里,我讀到了法布爾對這些微小生命的尊重、熱愛。
一個可愛的男人,他一生都安心地專注于自己喜愛的昆蟲世界,從中獲得生活的樂趣。他擁有著一份執著,無論是在十歲二十歲還是八十歲九十歲,他都會毫不猶豫地俯下身去觀察一個個小生命,在地上一趴就是好幾個鐘頭。不管外界的喧囂浮華、功名利祿,他只愿守著自己的一片簡陋的荒石園……
一顆至純的童心,一份淡泊的心境,一種執著的熱愛和信仰。只有如此簡單可愛的法布爾,才能成就如此偉大的《昆蟲記》。
一本書,多年前我讀它,只看到插圖里形態各異的昆蟲;今天讀,終于可以看到觀察昆蟲的那雙眼睛;我想,十年后,我一定會再讀。
《昆蟲記》讀后感 篇26
看了《昆蟲記》后,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看<<昆蟲記>>,不知怎么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時不時還會惹人捧腹大笑,就像跟著法布爾走進了大自然,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去大自然探索昆蟲的奧秘。翻開書本往下看,便會了解許多知識:螢火蟲有六只短短的腳,它們是用碎步小跑的昆蟲,雖然螢火蟲的外表弱小,但是它卻是個肉食動物,是個獵取野味的“獵人”。
天牛是破壞樹干的罪魁禍首,每逢中秋時節,它們躲在樹干中吸取養分,用半圓鑿形、無據、黑而短但極強健的上顎挖掘通道,并用挖掘出來的碎屑作為食物。
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如果不看它那致命的捕獵工具,螳螂其實也不可怕:苗條的身材身著俏麗的上衣,渾身呈現優雅的淡綠色,還有那長長的酷似沙羅的翅膀,真像一位美少女。
還有松毛蟲是怎么產卵和孵化、動物是怎么催眠狀態自殺的、朗格多克蝎子的毒液有多強,一只朗格多克蝎子和一只納包那狼蛛這兩只都有毒刺的昆蟲誰會吃掉誰、金步甲的食物是什么……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好像都跳出了書本。以前,我是不怎么喜歡大自然中的昆蟲,覺得所有的昆蟲都是壞東西,自從我讀了這本《昆蟲記》之后,我發現喜歡上了昆蟲,不像以前一樣厭惡昆蟲了,有時候還會仔細的端詳昆蟲,由于掌握了很多關于昆蟲的知識,現在大部分昆蟲名字我差不多都叫得上了,我真感謝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用哲學家一般的思考,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為我開啟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大門的鑰匙,讓我又一次接觸了大自然,了解了大自然中昆蟲的奧秘。
看了《昆蟲記》這本書,我明白了:大自然中的昆蟲也是有它們的生活習慣的,我們不應該討厭它們,試著去接觸它們,你便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上昆蟲了;而法布爾的精神讓我也很受啟發: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恒心、信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跡的。
江蘇南通南苑小學六年級:黃施瑜
《昆蟲記》讀后感 篇27
有這樣一本創造了奇跡的書,為什么說它創造了奇跡呢因為它記載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生育和死亡,而且它創造于十八至十九世紀之間,在那個時期,昆蟲學家的“田野實驗”是不被認可的,昆蟲學家們只是將昆蟲做成標本,睜大眼睛觀察,卻不思考真正的昆蟲的習性與本能,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敢于沖破傳統思想的昆蟲學家——法布爾。
初看這本書的題目,還以為是一本科普讀物或是觀察記錄什么的,所以并沒有在意,只是漫不經心的去閱讀它,可當我讀了才不到一半的時候,我便被它深深的吸引了。
于是,昆蟲的顏色是從哪里得到的蝗蟲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些問題久久縈繞在腦海里,使我不得不如饑似渴的讀完了它。
這本書使我受到了無數的啟發。
蟬,這位大自然的歌唱家,雖然在炎炎夏日為我們帶來了高昂的歌聲,可人們似乎并不喜十分歡它。
法布爾拋開世人對蟬的看法,開始了他對蟬的研究。
很快,他便發現蟬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
反之,被人們授予極高榮譽的螞蟻竟然是兇悍的劫掠者,它們將蟬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
這使我懂得看待問題時不能光依據別人對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尋覓真正的答案,并且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鉆研。
寄生蟲,這種似乎被世界上所有人所唾棄的昆蟲很快也成了法布爾的研究對象。
在人們看來,它們天生懶惰,靠奪取別人的勞動成果來維持自己的生存。
但法布爾在妥協此看法的同時也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
他認為從本質上來說寄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行獵行為。
表面上是坐享其成,但實質上寄生蟲付出了勞動。
他還舉了幾個例子來證明了這一觀點。
為寄生蟲家族洗去了千古罪名。
法布爾這種求真精神使我大受感動,他不論昆蟲們以前作了什么,只從自己的實驗里去真正的了解他們。
法布爾的這部書,咋看起來是十分枯燥無味的,可當你深入去了解它,你便會發現,法布爾不僅僅是一位昆蟲學家,還是一位作家!“螢火蟲的光是白色的,十分柔和而且幽靜,沒有一點兒刺激,就像星星的光華被這只小小的昆蟲給收集起來了一樣。
讓我們懷疑天上的星星原本就是無數螢火蟲在那里睡眠。”如此一段優美的文字正是出自法布爾之手。
因此,人們贊譽法布爾“擁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書寫”。
總而言之,《昆蟲記》這部書給了我無數的樂趣與無數的啟發,我認為這是一部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
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的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體會和感想,必須會明白的更多。
《昆蟲記》讀后感 篇28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
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于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范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后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系,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
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
《昆蟲記》讀后感 篇29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致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于作者的仔細觀察,細致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后面,還生長著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致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里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著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致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么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后,我深刻體會到的。
作者寫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老師叫我寫時候,我總想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觀察我,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后頂在頭上,搬回窩里,然后原路回,再搬。這次我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只對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事仔細觀察,才能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著大學問呢!
《昆蟲記》讀后感 篇30
輕輕合上書頁。
綠色昆蟲,封面上的,耀武揚威地揮著前爪,精神抖擻的模樣。
怎么說呢?應該說這本書,帶給我太多的,驚喜。
蜘蛛,蒼蠅,這些聽著名字就讓我有些……厭惡的昆蟲,到了法布爾的筆下,都變成了可愛的小家伙:蜘蛛在幾何方面有卓越成就,是當之無愧的數學家;蒼蠅在清理動物遺體這一塊兒做了很大的貢獻,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勤勞的清潔工。這樣的想法,獨特!他,一定是真正熱愛大自然的人吧……不然,即使他有再豐富的泉思,也寫不出這樣,靈動的文字。
想起沈復的《童趣》,當時背誦這篇文章的時候,是不解的。夏蚊?群鶴?青云白鶴?鶴唳云端?也只笑笑:這個作者還真有閑情逸致咧!“成千上萬的孑孓在水中有節奏地一扭一曲,不久的將來它們會變成蚊子,成為人人喊打的壞蛋。”即使是一筆帶過,卻總讓人覺得,在法布爾筆下,即使是蚊子這個“壞蛋”,也不過是個調皮的孩子罷了。蚊子怎么了?為什么偏偏對蚊子有偏見呢?想起每到夏天,家里人就忙活起來,什么電蚊拍,什么滅蚊劑都買上了。每晚,也就是在若隱若現的“嗡嗡嗡”的聲音中,沉沉睡去……
“接下來,這個殘暴的惡魔鬼勝利者便開始咀嚼它的戰利品了。它肯定是會感到十分得意的。就這樣,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地對待敵人,是螳螂永不改變的信條。”以第三者的角度敘述,客觀、真實,字里行間中,又透著對小昆蟲的熱愛。“在池塘的深處,水甲蟲在活潑地跳躍著。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像佩帶在一個威武的大將軍胸前的一塊閃著銀光的胸甲。”盡管和水甲蟲不熟,但透過法布爾的描述,一個活潑可愛又不失威武的小甲蟲形象躍然紙上,讓人不禁想望望這個小甲蟲的真面目。
對于小昆蟲,我只喜歡小蝴蝶、小蜻蜓那些輕靈的小家伙,喜歡看她們在繁花中舞蹈、忙碌,喜歡看他們輕輕停在枝頭,靜聆風聲。我喜歡那樣美好的畫面。不過像蟑螂、蒼蠅那些黑糊糊的東西,我對他們的印象并不很好。每到夏天,一望見什么蟑螂啊,就嚇得啊,直喊“媽媽”咯!嗯……或許,我可以嘗試著改變。
或許我們沒有法布爾那樣的機會,擁有一個大院子,觀察自己所愛的小昆蟲,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兒。但我們可以靜下心,多留意身邊的那些小蟲朋友——至少,不去刻意傷害他們。法布爾,我們羨慕他,敬佩他,他懷著一顆真摯的心,和小蟲談心,用筆尖,譜寫了一首首真摯的樂章,描述了一篇篇動人的故事。昆蟲藝術,文字藝術。
這是一種獨特的語言魅力吧,讓人沉浸在昆蟲王國里,如童話一般的小美好。
嗯,真好。
停下腳步。
輕輕地。靜靜地。
聽聽小蟲的呢喃。
《昆蟲記》讀后感 篇31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爾。讀了這本書后,我學到了好多有關昆蟲的知識!如:蜣螂是如何把另一只蜣螂的糞球搶走的,螳螂是怎樣產卵的等等,我都覺得非常有意思,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好像在聽故事,毫不費力就在昆蟲世界游覽了一圈兒。
這本書主要是講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習性、制作巢的方法、產卵的時間、地點、方法和捕食的過程等等。
我覺得這本書中講的幾個昆蟲中,最傻最笨的,就是蟬了。在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小蟲子,也會在那一堆里產上它的卵,而這種小蟲子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小蟲子的幼蟲便拿蟬的卵作為食物。其實當時那些小蟲子就在蟬的腳邊,蟬也看到了,如果蟬會輕輕地一腳把那些小蟲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會被這些小東西給吃掉了。另外,螳螂是最無情的,它竟會六親不認地把它的親人吞食掉了,而且它在一個地方產下卵后,便再也不回來了,也不管自己的親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長!
讀過這本書我很佩服法布爾的,因為他不怕困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著的昆蟲來觀察,法布爾每次出去,都要裝兩口袋昆蟲回來,而且會加倍地保護們。
法布爾這種對科學的向往的精神,把他引進了科學的殿堂。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我們平時學習也像法布爾這樣努力、堅持不懈的話,那一定離成功的彼岸不遠了!
人生得意,讀了書,你不至于忘形;人生失意,讀了書,你不至于沉淪。讀書,真的會是我們的人生收獲一份真實而奇妙的美麗。你讀過書了嗎?在這個假期里,我讀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文學著作。這本書,不僅十分具有文學魅力,還是科學的結晶呢!這本書生動而又傳神的將這一個個的昆蟲描寫的是那么細細入微。
當我讀到這些題目時,我感覺是那么好笑——小心翼翼[注:翼翼:嚴肅謹慎。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現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的歌手,天才的紡織家······不過這些題目不僅僅讓人覺得好笑,也讓人們感覺到文學的魅力。當我讀到法布爾花一天的時間為用來觀察昆蟲的時候,終于明白,他為什么會將昆蟲了解得那么詳細剔透。我想,我們學習也需要那種為了自己能夠真正學習到知識而不怕苦,堅持不懈,肯下功夫,一絲不茍的精神。那樣,我們也會成功的!
而且通過讀這本書,我也知道了,一篇好的文章不僅需要精彩的語句,還需要幽默的語言,這樣才會使文章活靈活現。不過使用擬人或比喻是最好的選擇。
法布爾,一個昆蟲科學家,但他寫的文章卻使我們感覺到他的文學是如此的優秀。我們也要學習他這樣文學與科學一共結合的方法。bye!
《昆蟲記》讀后感 篇32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動地開始閱讀一本書——《昆蟲記》,它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征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鉆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就是這樣一個奇跡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蝎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被我因為厭惡而忽視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并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讀后感 篇33
《昆蟲記》這本書教會了我怎樣觀察昆蟲,怎樣識別昆蟲,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們要愛護昆蟲。《昆蟲記》告訴我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自有它的價值,就連我們討厭的屎殼郎也一樣。
卷五的第二篇文章《埋糞蟲與環境衛生》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它告訴我們,蒼蠅、蜣螂、葬尸蟲、皮蠹和食尸蟲類,其作用不可缺少,不能忽視。它們從事尸體、糞便分解工作,它們把尸體、糞便分割切碎,用嗉囊細細消化,最后,將其再歸還給生命。比如,野外的鼴鼠、蛇或什么動物死了,如果一直沒被清理,就會腐爛、發臭,環境就會遭到破壞。人們不可能發現,也不可能一一去清理。不用擔心,尸體在哪里出現,這些小家伙就是收尸工,片刻工夫就會蜂擁而至,在24小時之內就能收拾干凈。
在大自然中,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沒有這些收尸工,病菌就會在尸體里繁殖,導致疾病流行。由此可以看出,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法布爾在《昆蟲記》中,憑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描寫昆蟲,體味昆蟲的處境,以蟲性反觀人性。他筆下的昆蟲世界其實是人類生活的縮影。
《昆蟲記》寫道:這些掩埋工提供的服務,對原野衛生意義重大,而我們則正是這持之以恒的凈化工作的主要受益者。然而,我們遇到這些忘我的勞動者,投去的只是一種輕蔑的目光;不僅如此,還用民眾俗語給他們取了種種難聽的名字。
是呀,這些掩埋工中,作者尊稱其為“圣甲” “金龜子”的昆蟲,在法國,就叫作“食糞蟲”“埋糞蟲”,在我們國家,它的名字也不好聽——“屎殼郎”。
然而,屎殼郎正是最勤快的工人。不停地收集糞便到它的“倉庫”里,盡管已經超量了,多得不得了,派不上用場,它還在不停地收集,為存儲而勞其筋骨。它藏的小糞球,總有一天,會有一株植物吸收它的營養,長得綠油油的,有牛羊吃了這植物之后,會長身體。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嗎?屎殼郎的產業,終有一天會轉化成我們餐桌上的食物。可是,人們卻很討厭這些長相不雅,渾身發臭,整天與糞打交道的昆蟲,見到就踩。
你看,這些做好事的自然界的小小朋友,到頭來卻受到鄙視,背上臭名,挨石頭砸,被腳后跟碾得粉身碎骨,這是何等不公平的待遇啊!
《昆蟲記》就是這樣以蟲性映射人性。看這些昆蟲的遭遇,讓人不禁想到了從事艱苦勞動的處于社會底層的人們的遭遇,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多少實實在在的服務,我們卻對他們毫無所知,還心存鄙視。
從這篇文章中,我悟出了兩個道理:一、生命萬物的存在自有它的價值,我們要尊重它們。二、底層勞動者的工作是辛苦和必要的,他們的貢獻不可小視,我們要尊重底層的勞動者。
《昆蟲記》讀后感 篇34
夏天持久的蟬鳴聲令人煩躁而困倦。悶熱的午后,我拿起手邊的《昆蟲記》,隨便的翻開一頁。
“······我只知道它既安靜、又魯莽,既大膽、又不謹慎;它就在蟬的身邊,而對它來說,蟬可是個龐然大物,只要它抬腿一踩,就可以把飛蠅軋扁。”短短一句話,卻使我眼前一亮。飛蠅是什么?為何只知道在夏夜鳴叫的蟬在它面前會變的如此強大?我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將書翻到第一頁,只一心想好好領略昆蟲世界的奧妙。本以為應該是枯燥無味的《昆蟲記》,卻成了陪伴我度過這個盛夏的益友。
“知了,知了······”蟬鳴聲依舊持續不斷。“我認為,蟈蟈的小提琴、雨蛙的風笛管、山蟬的音鈸,都只是表達生命樂趣的手段,這種樂趣任何動物都有,任何動物都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慶祝。”終于我明白了,蟬的大合唱不是為了尋找伴侶,更不是為了抱怨夏季的悶熱——它們僅僅是單純的為了快樂而歌唱,為了對生命的熱愛,為了感覺生命的樂趣,“就像我們高興時會搓手一樣”。法布爾所生活的世界,是昆蟲的世界,更是一個充滿生命的世界。他告訴我們,其實昆蟲和人并無二樣,它們也有屬于自己的歡愉悲慟、喜怒哀樂,它們內心也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憧憬。人類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它們同樣也有用歌聲表達自己情感的自由。
漆黑的夜晚,一絲微弱的光線從遠處跌跌拌拌地來到近前。媽媽說,他們小時候的夏夜是被螢火蟲照亮的,我也一直夢想著自己某天也能見到一個屬于螢火蟲的夏夜——那將是多么神奇與美妙的事情啊!會發光的蟲子!我欣喜地想象著這個發光的世界。“螢火蟲的一生自始至終都是一場光的盛會”,法布爾如此深情的描述,字里行間洋溢著對這個小小生命的喜愛,讓我不禁心馳神往于螢火蟲的世界······
而《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我覺得這些精神更多地是來自于興趣。依舊記得,小學時的一篇叫做《裝滿昆蟲的衣袋》的課文,生動的展現了法布爾對昆蟲的無限熱愛之情,正是這種熱愛促使法布爾不斷地親近昆蟲,了解昆蟲。但比天生的熱愛更難能可貴的是,法布爾自始至終都堅持著自己的愛好并為之付諸努力,幼時父母的責罵、成人后保守教育者的反對都沒能終止他的行動,他始終堅持不懈的努力,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專為昆蟲寫出十卷書,終于創造了不朽的傳奇。我覺得,這種精神對于科學研究來說是必須具有的,半途而廢就等于徒勞無功,唯有用盡心血、耗盡一生光陰所取得的成就,才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我想,《昆蟲記》就是這樣一件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成就!
【《昆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2022昆蟲記讀后感 昆蟲記的讀后感10-20
昆蟲記讀后感500字 《昆蟲記》讀后感02-01
昆蟲記的讀后感想03-16
《昆蟲記》的讀后感03-16
昆蟲記讀后感受03-30
讀后感:昆蟲記04-11
昆蟲記讀后感06-15
《昆蟲記》的讀后感精選06-15
昆蟲記讀后感01-05
《昆蟲記》讀后感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