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讀經典: 苦難即美——讀《草房子》有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讀經典: 苦難即美——讀《草房子》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苦難是什么?
身處霓虹都市、水泥森林里的我們,也許很少思考過這個問題。即使不經意間想到它,思緒也可能會虛無縹緲起來。那苦難到底為何物呢?
有人說,苦難是物質生活的匱乏。
還有人說,苦難是眾散親離,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佛說,苦難有八種,人生的苦難源于“無明”。
我說,苦難是美。你看——
藥香裊裊,藥竂一間。泥墻紅瓦,一人,一桌,一爐,一罐,一碗而已。在流淌的時光里,溫幼菊始終與藥罐為伴。藥之苦,是苦難。然而在煎熬之中,溫幼菊耳畔時常回響已逝的奶奶的聲音——“別怕!”。她慢慢地體會到了人生中的平靜和堅韌。童年不幸的女子在人生的波濤中堅定地前行,亦是美。
微風輕拂,艾香四溢。在綠油油的艾地里,艾葉如同波浪,嘩啦啦、嘩啦啦地涌動、翻卷著。秦大奶奶在這里扼住了命運的咽喉,也結束了一生。很久以前,在與干旱、炎熱、饑渴、貧窮的斗爭勝利、滿田的小麥豐收時,她失去了丈夫。從此她性格變得孤僻起來。油麻地的孩子們畏懼她、大人們討厭她。孤寡之苦,是苦難。然而最后,她妥協了,在地里改種了艾。她在一次次斗爭、一次次睡在她自己的土地上,又被人抬出來之后,她放棄了。秦大奶奶知道,自己所謂的“抗爭”只不過是固執罷了。自己的妥協換來油麻地孩子們獲得教育的機會,何嘗不是勝利呢?她的性格開朗起來,最終因為救落水的娃娃而逝去。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間閃耀的人格光彩,亦是美。
嘎嘎鴨鳴,幽幽水聲。夕陽西下,父子倆與鴨相伴。曾是油麻地首富之家的“驕子”的杜小康,經歷了家境的衰落、被迫的輟學,不得不和父親依靠賣鴨蛋為生。一次次天災人禍,他們又失敗了。家境衰落之苦,是苦難。但是這并沒有打倒他。在一個暴風雨后的夜晚,找回失散鴨群的杜小康,滿身疲憊的躺在蘆葦蕩里。烏云散去的天空,比以前更藍,月亮比以往更明亮。他沒有哭,即使承受了一般孩子無法想象的痛苦。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回到油麻地,他繼承起父親的家業,在學校門口擺起小攤。他最終成長為一個堅強的、為家庭生計拼搏的男子漢。飽受苦難的少年在與厄運斗爭中的優雅,亦是美。
罹患絕癥,四處求醫。無數次的失敗,只有最終絕處逢生。主人公桑桑經歷的,應該是最大的考驗。在整本書里,他參與的每一幅畫面都是那樣的溫情脈脈——他推動著蔣一輪與白雀純潔的愛情;當眾人排擠秦大奶奶時,唯獨他沒有;杜小康家境貧困時,他用賣光鴿子的錢幫助杜小康度過難關......即使身患絕癥,他仍背著妹妹去古城墻、甚至幫牛羊和麻雀們做事情。最后,在高人的指引下,他擺脫了難關——事實上,是他成長過程中萌發的堅韌,決定了這一切。少年在體驗死亡中對生命的深切而優美的領悟,亦是美......
在他們身上閃耀的,是人性之光,是苦難之美。
同樣地,在《青銅葵花》中,曹文軒如此說:“苦難幾乎是永恒的。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苦難......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時的那種處變不驚的優雅風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草房子》這本書,真真切切地展示了一個時代,和一群少年面對苦難時如同艾苗一般堅韌的意志。那種與苦難搏擊的抗爭之美,震撼人心。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我們何嘗不能懷著抱負,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我讀經典: 苦難即美——讀《草房子》有感】相關文章:
苦難之美精選作文08-18
讀《我戰勝了苦難》有感04-21
讀《感謝苦難》有感02-17
讀《苦難的歷程》有感01-28
讀《童年》有感-在苦難中成長「精選」01-27
關于讀《苦難輝煌》有感的作文08-21
讀《草》有感01-21
梁實秋《時間即生命》原文賞讀10-21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后感10-01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后感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