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的距離》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守望的距離》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守望的距離》讀后感1
《守望的距離》是周國平先生的一本散文集,里面每一篇散文讀了都讓人覺得扣人心弦,每一篇散文都體現了周先生對待生活充滿激情與熱愛,對待人生充滿睿智與希望!而散文里那些魅力的近乎格言和詩句的語言,也深深的觸動了我的靈魂。
從周先生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一位智者的沉思,一位長者的感悟,也找到了一份力量去面對凡塵中的一切瑣事。周國平在自序中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守望者,“與自己在人世間的遭遇保持一個距離,有了這個距離,也就有了一種看世界的眼光”。而做一個守望者,“職責便是與時代潮流保持適當的距離,守護人生的那些永恒的價值,了望和關心人類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這樣,即使到頭來你在物質上一無所有,但你在精神上一定是一個富翁。這是多么深邃的思考啊。其實,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人的使命不僅僅是激烈的競爭,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現實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隨波逐流。
人生是場邊走邊唱的戲,有太多的歡喜和悲傷要我們用一生去品嘗,去守望,去記載。但人生也終究是美的,不管這其中夾雜著多少零亂不堪的東西,從中領悟一份真諦,得一份智慧,然后始終平和而從容的走下去,一直到結束也不會害怕,這就是一份完美的世俗人生!
周先生將這本集子命名為“守望的距離”,我想也正表明了人生的守望需要恰當的距離。以守望的態度來面對人生,面對生活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著一種期待,它期待的是一個完美的世俗人生。
以守望的姿態來面對生活、面對人生,應該是一件幸福的事。因為守望中含著期待,而這種期待是不浮躁、是踏實、是寧靜、是信心十足。讀他的書,我的心變得輕松,思想變得澄澈,對生活有了更新更積極的理解。
《守望的距離》讀后感2
初讀周國平先生的作品是在學校圖書館借閱的《周國平論教育》,讀后愛不釋手,于是在網上買了不少周國平的作品,其中就有《周國平三十年散文全珍藏》共五本,里面就有《守望的距離》這本書,其余四本陸陸續續讀完。暑期里,我在工會委員群里發起了一個讀書接龍互動活動,倡議大家讀一本喜歡的書,寫一篇讀后感,既然是我發起的,自然身先士卒。于是在讀完這本書之后,寫下這段所思所想。
《守望的距離》是周先生的第一本散文集,收集了作者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作品,字里行間投射出作者對生與死、愛與孤獨、執著與超脫、苦難與幸福等問題的思考,面對當今物欲橫流、嘈雜煩亂的現實世界,周先生的文字猶如一縷清風,讓人清醒、使人振奮;更為可貴的是宛如找到了一個可以棲息的精神家園,浮躁心頓時會寧靜、踏實。
周國平先生的作品,是他人生哲學的寫照——注重自我價值、崇尚精神豐盈、維護靈魂高貴。在《守望的距離》這本書里有一篇寫于1988年5月題為《尼采與現代人的精神危機》的文章,開頭寫道:“當我在一九八五年初寫作那本論尼采的小冊子時,我不曾料到,兩年后會在中國出現一陣子所謂的“尼采熱”。據我所知,真正對尼采思想發生共鳴,從中感受到一種發現的喜悅的,是一些關心人生問題、在人生意義探索中感到迷茫痛苦的青年學生和青年藝術家。“這不是在說我嗎?1984年7月20歲的我大學畢業分配到省城工作,還沒有退掉學生氣。工作之余,不知道如何打發時間?
不知道人生下一步怎么走?迷茫中的我,買了部分《外國著名思想家譯書》,有《蒙田》、《薩特》、《耶穌》等,《尼采》是其中一本,書中赫然印著自造的“戴平藏書章”(是印刷廠印書用的鉛字集結而成),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日于新華書店的字樣清晰可見,這印證了周先生的說法。周先生提到的一九八五年初寫作的那本論尼采的小冊子指的是一九八五年五月完成的《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這本書,兩年后出現的“尼采熱”是不是就指的這套《外國著名思想家譯書》呢?因為這是我國解放以來第一次系統介紹外國著名思想家的叢書。列入叢書的這些杰出的思想巨匠在哲學和各種科學領域的無與倫比的成就,改變了人類的思想方式和價值觀念,推動了人類的文明進步。改革開放初期,國門打開,國外各種思潮涌入,我選擇了哲學讀物;選擇了業余充電充實自己,于是就把通過不斷地學習想進一步深造作為奮斗目標。白天,備課、上課;晚上,到大學自習室學習,1985年工作一年的我除了參加濟南市優質課比賽的同時,還報考了東北師大的研究生,考上了沒有上,領導不同意;于是,1988年又想上人大在職研究生,,老公沒同意;直至到九十年代,又報考山大法學院同等學力研究生,所有的課程都通過了,最后卡在了英語上沒有拿到學位,最終是自己“沒同意”。一次次的“不同意”有些懊喪,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有高學歷、學位固然好,沒有也未必就是不幸。周先生在《守望的距離》這本書的扉頁上寫到:“守望者”的職責是:與時代潮流保持著適當的距離,守護人生的那些永恒的價值,瞭望和關心人類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如是說我盡管沒有收獲一本本證書,但在追求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一直沒有停下腳步本身就是一種收獲,是深嵌在骨髓里的了收成,別人是看不到的,唯有自己體味得到。
讀了周國平作品之后突然意識到:自己也是一個守望者,一直堅持著守望者的職責——守望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守護者自己的人生價值,關心著自己人生軌跡不偏離人類精神社會發展的基本走向。
做這樣一位“守望者”不是也很好嗎?
《守望的距離》讀后感3
人生若是執于一念,那將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也就會自在于心間。——題記
紫紅的晚霞籠罩著整個天空,血似的夕陽浮鏤期間,花一樣的景象像仙境。微風拂過爬山虎翠綠的枝葉發出靜人心神的“沙沙”聲。我放下繁瑣,重啟簡約,清蘊一杯泉釀清茶,眼前游蕩的是幽幽的茶氣,腦海里是對人生的思考。
人類因經歷而充實,因失敗而韌忍,因成功而柔美。但幸福美滿的人生何嘗沒有守望的距離呢?《尚書·洪范》有曰:“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康寧是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善終是能預知自己的死期,并且不是遭到橫禍或病痛而死,而是心里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自在地離開人間。人生境遇變幻莫測,也捉摸不透。有的人雖然長壽但身心不得安寧,有的人雖然富貴但卻短命,有的人雖然善始善終卻一生貧困潦倒,有的人雖然富貴但身體卻不健康,有的人一生安寧最后卻遭遇橫禍。
人生似明湖畔的大碗茶,其中甘苦,唯其自知;人生似高低起伏的山路,站在路頂,只能看見上坡;人生似自我二重奏,有與無,輕與重,靈與肉,動與靜,真與偽,逃避與尋找,愛與孤獨。
曾幾何時,似乎厭倦生活,厭倦凡事,會想到削發出家,試圖放下一切念想,一心向佛,企盼拋開雜事,解脫苦難,日日夜夜吃齋念佛,超靈度生。佛教認為世上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為躲避現實而向佛者,心中不免沒有根基。或許執迷者悟,只有親歷者,得出來的結論,才是有說服力的,這就是為什么傳說中的智慧都屬于白頭發長胡子的老人的原因吧。智慧,是需要經歷和年輪來錘煉的。當發現自己不夠完美,并不是理想中的自己,不要選擇逃避,逃避是懦夫的表現,不屑于漫天的虛無哲學和飄渺的輪回,倔強地腳踏實地地踏足糜黑現實。
生活是一架天平,有人會認為它是優柔寡斷,搖擺不定的,但是我并不這么認為,這只不過天平在思考,在判斷的必有的過程,決策一個正確的結論。生活便是如此,不會有任何是一步到位的,都需要經過時間的沖刷,光陰的滌蕩。
生活是五味瓶,含雜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困楚心酸;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的潤沛凝甜;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的穢劣銘苦;初聞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喜欲狂的酣暢歡辣;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淚嗒澀咸。
生活是一部古籍,幽雅淡然,頓時使人凝下心來,心貼心的交流,一頁頁翻過,裝飾不多,卻顯華麗與奢華。莞爾的花飾、古色古香的書頁是道道美麗的風景。
守望,是一種等待,何嘗不是一種幸福。愈是盼望的東西,就愈是我們生命的本質,愈能牽動我們至深的情感。孤獨,使學會了獨立。幸福,讓心存幻想和期待。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躍躍的相鄉之情是李清照是纖瘦逸菊的寫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愛情的境界,時空的境界,宇宙的境界,潔身自好自賞的化身;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亡國之君凄惶和絕望、感慨和無奈止化兩束酸辛淚。
人生處處是陷阱,半步失誤,喏喏暖暖的夢變冰涼的枷鎖,像被擱淺一樣,獅困群狼,阻擋前進的腳步。眺目遠望,迷迷離離看不到遠處的星。
守望,是最好的孤單。
《守望的距離》讀后感4
要我看,《守望的距離》這本書是不應歸類于散文而是哲學篇,就像尼采等人寫的書,一大堆哲理話。
我并未說哲學對于人生來講并不重要,周國平竟然可以將哲理寫得那么厚一本,那就足以證明對于哲學,人生還是有話可說的,人生有時不能離開哲學這里說有時是因為一些人在人生中沒有遇到思想錯誤的問題或是遇到了也是自己解決的,不必靠那些哲學書。
哲學輔助了人生,正如計算機上的軟件一樣,單憑一個系統作不成什么大事,只有再加上office軟件就可以成為辦公室里的助手,加上一些處理政務的軟件,就可以成為政治上的奇才,加上裝潢的軟件,就可以成為生意上的老手,因此,根據不同的人生要求,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哲學作為人生的根據,這便是人有各種各樣的性格的原因,因此哲學是一個輔助的工具,幫助我們的人生走向成功。
哲學豐富了人生,就如同水豐富了山川大地一樣,沒有水就沒有大好山河與生生不息的人類歷史,就沒有人類文明,地球就只是死氣沉沉的一個星球,等待未來物種的發現。哲學也是如此,盡管大多數人都不愿看到那厚厚的哲學書,可是,那不是哲學的問題,而是編者的問題,或許因該編的再可愛一些或是演講,因此,不必看過多的哲學書或是不看哲學書,否則會引起你的厭煩,只要從生活中總結,正如補課一樣,反復講學生會的東西是沒有做正功,只有講學生不會的東西才是省力杠桿,只有這樣,哲學才是豐富了人生,因此就有流傳千年的成語,格言,哲學家,世界史也因此多了一份生機,多了許多傳奇,也避免了許多錯誤。
哲學鞏固了人生,就算是周國平也曾懷疑人生,正如莊子一樣,不知是夢是醒,他不知是他做夢夢到了夢中的他還是夢中的他做夢夢到了他,既然或者就不必追究什么存在不存在的問題,管他呢!這便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哲理依據,人間有這么多是是非非,若是擔心一切反而自己會傷神好在有一種灑脫的哲學態度讓我們來面對這一切,是既是,管他呢!因此,活著時不必追究什么人生短暫的問題,內容才是最重要的,人生也因此不再懷疑,不再彷徨,不再猶豫,人生就因此鞏固,成為定局。
哲學雖是如此的美妙,可也有其弊端。第一個就是哲學家的哲學話里也有容易使人誤入歧途的東西,一些東西是不能說得太絕對的,不能肯定了一切,也不能否定了一切,正如共產黨一樣也有犯右傾錯誤的時候,如果人們將錯誤的`當作對的來使用并長期用下去,那么造成的影響要比將正確的當作正確的使用大多了。另外就是不能老是沉迷于哲學,哲學雖是非常高深的學科,而且待人去挖掘,可是哲學終究是人生的輔助,不能因此代替人生或超過人生,不能太過追求哲學而忽視了人生。
有一個故事,一個哲學家過于探究哲學,一個女人向他求愛時他列舉了結婚的好處和壞處,最后發現一樣多,真正的做法應該去嘗試一下,就去求婚,可那女人結婚幾年了,孩子都有了,這便是誤認哲學,哲學與生活如同水和魚的關系,可終究不能互相代替。
《守望的距離》讀后感5
大學里曾流傳這樣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到底周國平是何許人也?我為什么要讀他呢?他是不是真的能給我什么啟示呢?于是,帶著好奇跟一連串的疑問,我開始嘗試走進周國平,《守望的距離》成了我的首選讀本。
他的文字睿智風趣,從他的文字中可以收獲智慧和超然。在《守望的距離》一書中,他所談到的有關幸福、歲月、生死、執著、命運、愛情、追求的觀點真的很精辟;他對書與人生、愛的智慧、人生寓言的看法以及他的游歷和感想也是鞭辟入里,讓人感同身受。讀《守望的距離》,讓人感到這是靈魂與靈魂的對話,是一種人生境界向另一種人生境界的挑戰。那些美麗的近乎格言和詩語的句子,充滿著睿智和哲理,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思考自我境遇、關懷自我靈魂、提升自我境界。
自從我從農村來到了城市,我就不時的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我感覺我的精神陷進了一片奔騰不安的河流,在追逐渴望中洶涌撞擊,似是潰決。從此我也一直在尋求一種可以引起我共鳴的思想,可以讓我擺脫那感情的漩渦,重新尋回心靈的寧靜。而此刻,我找到了!《守望的距離》真的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它就像一位長者,給我們講述著人生那些永恒的價值,述說著活著的意義和生命的美好。它又像一處寧靜美麗、清新自然的心靈棲居地,讓奔波于紅塵的疲憊的人們在此歇歇腳。在這里,你可以聆聽到最真誠,最真實的聲音。就算不能讓人悟到人生的大道理,至少能使人在面對命運的變故時,能夠更從容一些,能使人時不時也思考自己的人生,在人生道路上走走停停,既不錯過沿途的風景,也不落后于時代。也能使人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這本書是一碗真正的心靈雞湯。
讀周國平讓人想起那些青蔥歲月。讀完了整本書,感覺他的作品平淡而不平凡。周國平無意對誰進行貌似深刻的教化,但卻引導著你走向凝神和靜思,去體驗現實生活中不經意而呈現出的美麗。
我很慶幸自己能在大學里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書中有一句話最能代表我的心聲:“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沒錯,與周國平思想的一次又一次的撞擊,還有那迸濺出的火花,讓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了熏陶和洗禮,也讓我的思維更加開闊和深遠了。
【《守望的距離》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麥田里的守望者寒假讀后感800字03-07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600字初一03-21
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教學反思范文12-23
《麥田里的守望者》閱讀筆記03-16
《伊索寓言》讀后感范文精選03-16
關雎讀后感范文(精選7篇)03-14
讀后感的范文大全03-25
讀名著《麥田里的守望者》有感五篇03-15
關于莫言的蛙讀后感精選范文3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