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手指》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手指》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手指》有感1
俗話說:一個籬笆打三個樁,一個好漢要有三個幫。如果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成事是遠遠不夠的,即使一個人的本事有多大也離不開他人、集體的幫助。無論是人也好,手指也好,團結的力量都是強大的。
《手指》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大拇指、是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拇指的用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拇指。“它長得不算美,又矮又肥胖,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它只有一個。”這句話就是作者眼中地大拇指。拉胡琴時,總是由其它四個手指按弦,卻由大拇指幫忙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它就要拼命頂住。但是討好生活的事卻輪不到它。
我認為:大拇指就是生活中的典型例子,為他人服務卻不求回報。
但是不止是大拇指有用,其它的拇指都有它們自己的用處。例如:每當遇到危險的事,都是由食指來試探或冒險,但是食指具有大拇指所沒有的機敏;因為中指是最高的取物時,是最先碰到東西的;無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藥末、戴戒指;演員常常用小拇指來作蘭花指。一只手脫離了哪個手指都不行。
我還發現了我常用的圓規也是這樣。但是它只有兩只“腳”,而手有五個手指,那么圓規就更需要互相幫助了。如果哪一天圓規的一只“腳”不見了,那么整個圓規就不能用了。只有圓規的兩只“腳”互幫互助,這個圓規才是有用的,才能畫出一個完整而且完美的圓形。
正如作者所說:“只有五只手指都能團結一致,那就根根有用。”我認為:無論是手指還是圓規,它們就如同人一樣,如果五個手指或圓規的“腳”都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完整的團體,那么無論它們的外貌長相如何還是它們的能力如何,它們都是一樣的有用。
讀《手指》有感2
昨天媽媽給我《魔法手指》讀完了。
說說《魔法手指》的故事吧。主人翁“我”和菲利普與威廉在一個地方玩。他們的爸爸媽媽叫革利鴿先生和革利鴿太太。他們一家人都喜歡去打獵。有一天,“我”看到了他們晚上回來的很晚,他們打獵殺了十六只鴨子回來。我就很怒氣的說:你們為什么要打獵殺害動物那些事……我就很生氣得用起魔法手指指著他們…… ?第二天早晨,革利鴿先生在枕頭旁的手想些東西,好像都拿不了什么東西,革利鴿先生睡了一覺起來才發現原來他變成了一個迷你人。
他們都發現自己美胳膊就沒了,他們每人都長了一對翅膀。菲利普和威廉就飛了起來,他們就說:“爸爸媽媽你看,我會飛了”。菲利普和威廉就從窗戶飛了出去了。革利鴿先生對太太說去把他們追回未……飛出窗戶的革利鴿先生看到威廉和飛利浦都在天空上盤旋…… ???他追回孩子們了,來到了一棵樹下,樹下旁正是他們家門,革利鴿飛回了房子向下看去,發現那四只鴨子,都沒有翅膀而長著人的手和胳膊。革利鴿先生沖著四只鴨子不許在他家用他們東西……鴨子只對他呷、呷、呷的叫。,不住那些鴨子的…………
讀《手指》有感3
《手指》這篇課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一只手上五個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大拇指“身體矮胖、最肯吃苦,討好生活的事情輪不上他”;食指“姿態不苗條,工作復雜,接觸危險最多”,中指“相貌最堂皇,取東西能先觸到物卻不出力”,無名指和小指“體態可愛,但能力薄弱”。
五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介紹,內容很簡單。但是,這介紹卻啟示了我們思考問題的一個重要的道理:思考問題,要辯證、客觀、全面。所謂客觀,就是事物原來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作者對手指“五兄弟”任何一個的介紹,都是實事求是的:大拇指比較中指、無名指和小指而言,就是不夠美觀;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做事就是不如大拇指和食指多。辯證,指的是“五兄弟”中,任何一個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不是說因為“做事能力薄弱”就一無是處。全面,指的是,作者觀察手指“五兄弟”是從各個方面進行了觀察思考和比較,客觀、全面觀察和思考是辯證思考問題的基礎。
所謂在聯系中思考,指的是文章的最后,作者找到了五個手指之間的聯系:團結一致才能夠成為一個拳頭,作為一個整體,誰也離不開誰,成為一個整體,才成為了美觀的、能夠勞動的健全的手。
讀《手指》有感4
兩人一般心,有錢堪買金;一人一般心,無錢堪買針。五個手指握在一起,才能成為一個拳頭。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詼諧、幽默、風趣的課文《手指》。
這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具體描寫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態和性格。最后說明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這樣一個道理。
在一個晴朗的下午,我和鄧曉悅還有幾個女生一起去六區烤肉吃了。我們買好肉,把肉調好味就出去尋找燒火用的樹枝和落葉了,然后我們把火燃起來后,就自己拿著自己的肉串烤了,沒有人接著去找落葉,沒過多大一會兒,火就滅了,我們特別失望,過了一會兒,我吸取教訓了以后,我就把自己的肉串給程文圣,讓她幫我烤我給大家找落葉,讓火著的再旺一點,可我的力量也不夠啊,過了一會,火又滅了,宋皓月提議:“要不我們分組吧。一組烤,另一組就去找材料,每一組烤一分鐘就換人。”我們紛紛同意了,每個人都在為了讓自己組的火燒得更旺一些,都找的又快又多,后來,我們每個人都如愿以償地吃到了自己烤的肉。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讀《手指》有感5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文章,叫《手指》。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五個手指頭各有各的作用、特點;大拇指形狀不美,最能吃苦;食指,不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曲線,但做事機敏;中指,相貌堂皇,養尊處優;無名指、小指,體態優美,樣子可愛,能力薄弱。最后,說:只要這5個手指頭團結一致,就能發揮出最大的力量。
是啊,團結的力量很是巨大,在動物界,又何曾不是這樣的呢?
一只小小的螞蟻,對于一些小型昆蟲可謂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成群的螞蟻們一起上,就會發出無窮的能量。
還記得我看過一篇故事。
有一天的`下午,一只大蜘蛛來侵犯小螞蟻的地盤。一只工蟻奮不顧身地沖了過去,可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成了大蜘蛛的腹中美食。一只工蟻見事不妙,就到窩里找其它工蟻。不一會兒,成群結隊的工蟻就出動了。大蜘蛛一看見事不妙,剛想逃走時才發現自己的八只腳被螞蟻們死死咬住,不一會兒便敗下陣來,成了螞蟻的戰利品了!
這篇文章給我的啟示是: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頭如果能團結一致成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讀《手指》有感6
最近我又讀了《文言文兩則》、《匆匆》、《桃花心木》、《頂碗少年》、《手指》這五篇課文,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感受最深的是《手指》這篇課文了。
文章的作者是豐子愷,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以描寫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外貌特征,性格特點和作用,從而說明了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讀《手指》讓我想到了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從前有三個士兵從戰場上回來,到了一個小村莊。可這個小村莊的收成不好,所以沒什么東西可以招待他們。這個時候一個戰士想出了妙計,說:“我可以用石頭做湯。”村民們十分好奇,紛紛從家里拿出食物,還推了一車酒過來。過了一會兒,戰士們給村民們做了很多好吃的,這個晚會十分成功,大家很開心,吃得很飽。到了第二天,村長問戰士們:“昨天晚上的菜怎么會這么好吃,你們是怎么用石頭做湯的?”一個士兵說:“原因是這樣的,你們村子今年收成不好,不能招待我們,我們就想到了這個辦法,如果每一戶人家都拿出一些糧食,那么就會有吃的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如果大家團結起來力量就會十分強大。《手指》一文也充分說明了團結力量大。
2008年汶川大地震,許許多多的人被埋在了倒塌的建筑物下,如果全國人民不團結,那么到了今天,汶川的建設也可能沒有完成。汶川地震時,那么多人被壓在下面,也不可能全部都被救出來。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汶川終于重見天日。這又說明了團結力量大。
團結的力量大嗎?是的,團結的力量很大!相信我,團結的力量是無可估量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團結一致,做好任何事情。
讀《手指》有感7
手指豐子愷老先生的作品,《手指》這一篇文章讓我對“團結就是力量”這一人生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篇文章寫了:我們手上的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五根手指的作用,而且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五根手的用處,長處,短處寫的淋漓盡致,讓讀者在風趣的文字里了解手指。到了最后,引出“團結就是力量”這個道理,把手指比作社會上的人,把五根手指握起來成為一個拳頭比作大家團結一心。把“團結就是力量”這個道理刻在我們心中。
大家肯定做過這樣的小游戲:把兩本書分開,一頁一頁的交叉疊在一起。先疊十層,很容易就拉開了,然后再疊十層,拉開需要用勁,然后在疊十層,總共三十層這樣把兩本書拉開就要非常用力,要是疊一百層,那樣拉開非常難。假如說拉開交叉疊在一起十層的兩本書需要十千克拉力,那么一百層就需要一千千克的拉力,只有把一本書固定好另一頭用一臺起重機往后拉才能拉開,這要費多大力氣啊。
一根筷子容易折,百根筷子難折斷。團結起來的力量無窮大啊!要是大家都學會“團結就是力量”這個道理,天下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讀《手指》有感8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名字叫〈手指〉,讀后我深受感觸。
課文主要講了十根手指的重要性,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大拇指最肯吃苦。例如拉胡琴,招呼人,沒有他不行。常與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工作雖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拿筆的時候,全靠它推動筆桿,雖有大拇指相助,終是以它為主。五指中地位最優,相貌最堂皇的,無如中指。他因為身體最長,取物時,往往最先碰到物,好象取得這物是他一人的功勞,其實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讓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為扶襯而已。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然而,能力薄弱也無過于他們了。無名指本身的用處多用于研脂粉、蘸藥末、戴小指。小指的用處則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
如果我的話,我會更需要大拇指跟食指,因為他們做的勞力跟苦力太多了,但是其余三根手指的功勞也不少。
這讓我明白一個道理:手指對我們的重要性有多大,哪怕少一根都不行,缺一不可,根根都有力量。
讀《手指》有感9
安東尼一生下來的時候,他的右手大拇指左側居然長了一根小小的第六指!這根手指和其它的手指沒什么兩樣,也有指節、也有指紋。安東尼長了一根小小的手指,他的爸爸媽媽一直為這件事情發愁。如果想把他的第六指切除,得等到8年以后才能做切除手術。
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是:安東尼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第六根手指不僅沒有給他帶來傷害,反而讓他懂得了什么是愛。安東尼的爺爺同樣的幸福的,他蜷卷了15年的拇指雖然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但他教會了安東尼如何去愛。
每個人都盼望有一個值得回憶的美好童年,有布娃娃、有水彩筆、有兒童樂園、有爸爸媽媽的呵護……,但是我們無法把握自已的童年,在那些無知的歲月里,是親人的引導我們成的方向。安東尼沒有因為多余的第六指遭到家長和朋友的歧視,他的爺爺用善意的諾言為他營造了一個與常人一樣的童年。
安東尼的爺爺充滿感恩,不僅因為爺爺維護一個諾言傷害了自已的手指,更重要的是,爺爺讓他幼小的心靈充滿了溫暖和愛,并讓他懂得了做一件善良的事是多么的有價值。
當往事成風,我們從孩提漸漸走向成熟時,我們才會理解親人的愛是那么簡單,卻又那么深刻。
讀《手指》有感10
《手指》是一篇描寫手上五指的文章,文章雖短,但卻包涵著不可斗量的道理……
《手指》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態和性格,說明五根手指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但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強弱,美丑之分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深有感受。五根手指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姿態各異,但是他們團結起來,就能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力量,根根有用了。這也說明了團結就是力量,只有把微弱的力量團結起來,才會有巨大的力量!想到這里,我想到了我們的班級,班級里的人長處不同,短處也不相同,但是我們班的同學團結起來,依然是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所有的短處都會被我們的優秀甩掉,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我們班最優秀的一面!
只有把微弱團結,才會產生巨大的能量!我將永遠會把這句話銘記在心。
團結就是力量!
讀《手指》有感11
讀了豐子愷的《手指》,我受益匪淺:原來社會上各種職業人士雖各有千秋,但是團結在一起,也就人人平等了。
這篇課文敘述了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他們有不同的姿態和性格,但只要他們握成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了,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人世間不也一樣么?大拇指不就是那些默默無聞的社會低層的勞動者,他們樸實無華,在烈日下、寒風中辛勤地勞作著。他們把勞動成果無私地奉獻給人民大眾,可當人們使用這些勞動成果時,卻不曾感謝這些勞動人民。倘若社會缺了這只大拇指,還得了么?
食指倒像是那些消防戰士、武警戰士們。他們為了保護人民的安全,不顧個人的生命安全,一次又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在危險的道路上奔波。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歌頌、贊揚么?他們早已把生命獻給了社會,獻給了祖國,而不是給了自己。倘若社會缺了這只食指,還得了么?
中指則是那些相貌堂堂、儀表堂堂的人,他們并沒有對社會做貢獻,但總是驕傲地認為所有功勞都應該歸他們,他們在勤勞的人民里魚目混珠,那要他們又有什么用處?但他們還是有一定的用處,勤勞的人們難道不需要他們來襯托么?倘若社會缺了這只中指,還得了么?
無名指則是那些演藝高超的演員,他們雖然沒有對社會做什么巨大的貢獻,但他們演繹出來的作品不就是給人們用來消遣娛樂的么?讓疲勞一天的勞動人民賞心悅目,從中獲得快樂的么?倘若社會缺了這只無名指,還得了么……
文中的五根手指,正如我們各種職業人士一樣,雖然各有千秋,但缺一不可。倘若五根手指合在一起,不就成了一個多姿多彩的社會么?倘若團結在一起,不就人人平等了么?這個社會缺了他們,還得了么?
讀《手指》有感12
我是個熱愛讀書的女孩,讀過不少的書,但有一篇文章——《當一根手指有了夢想》令我受益匪淺,終生難忘。
文章的主人既令人心痛,又叫人感動。文中講的是:一個孩子得了漸凍癥——一種不治之癥,他年僅七歲,爸爸不甘,為了救孩子,賣掉了家里所有田地。但對巨大的醫療費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孩子有一天說他想上學。為供孩子上學,爸爸只好找了份送奶的工作,十分辛苦。他看到爸爸這樣艱辛,十分心疼。發誓要好好讀書,報答爸爸。他全身只有右食指能夠活動,只能晃動胳膊用食指寫字。在學校,為了不大小便,他堅持少喝水,甚至不喝水。這樣的日子,他“整整”堅持了11年。20xx年7月,他以455分的優異成績考取了上海海事大學——憑著全身唯一能活動的右食指。他!就是唐旭。
聽到這里,你也許覺得不可思議吧?是啊!漸凍人唐旭用自己全身唯一能活動的右食指實現了夢想,考上了好的大學。像唐旭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如:霍金、海倫凱勒、張海迪……他們比任何人都不幸,但他們身殘志不殘;他們比很多人都偉大;他們比我們更加意志堅強地跟不幸的命運作斗爭。
人一旦有了夢想和目標,就不能輕易放棄,遇到挫折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奮力一搏。哪怕只有最后一絲絲希望,也不能輕言放棄!是的,夢想很遠,可你不去追夢,它就永遠屬于幻想,永遠都不會實現。想要實現夢想,就要如同唐詩里的小草一般,要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精神。更要有唐旭一般的毅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夢想,但只有不放棄,不妥協才能到達夢想的天堂!自從讀了《當一根手指有了夢想》這篇文章,每當我遇到困難時,都會想到唐旭,想到自己的夢想……重新站起,勇敢面對。
我們每個人都要像唐旭一樣勇敢追夢,不放棄,不妥協。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飛向夢想的天堂。像雄鷹一樣翱翔在!我決定要向唐旭一樣,努力地朝夢想之路前進,不管路上有多困難!
讀《手指》有感13
最近兩天,我們學習了第5課——《手指》。
本文詳細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態和性格,說明五根手指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但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強弱、美丑之分。從而闡明“團結就是力量”這一人生哲理。
在五根手指中,大拇指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但具有吃苦耐勞、不圖名利的可貴品質;食指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但他勤奮、機敏、敢于探險;中指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地位最優,做事沽名釣譽、華而不實;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但是能力薄弱。
讀了這篇課文,我想起了一句諺語:“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五根手指雖然都長在手上,但形態和作用各不相同。只要五根手指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就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不只是手指,人也是一樣——只有齊心協力克服困難,這個社會才會變得更和諧、更美好。讓我們合作起來,共同進步吧!
讀《手指》有感14
手指長在每全人的手上,時時看到,常常用到,不過也許很少有人仔細想他們吧?!但豐子愷卻寫了一篇關于《手指》的文章。
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大姆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食指勤奮賣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中指有無名指和食指的保護,姿態優美、養尊處優;無名指和小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能力薄弱。五根手指各有特點,但只要團結起來,就合成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沒有強弱、美丑之分了。
我們的群體也是一樣,盡管每個人的性格、愛好都各不相同,但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取長補短,就能取得成功。因為團結就是力量!
讀《手指》有感15
今天,我們讀了一篇總分總的課文,作者是豐子愷——《手指》。
課文講述的是:我們每人都有十個手指,一只手上有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大拇指的優點是吃苦耐勞,默默奉獻。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但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例如拉胡琴……
常與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態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直線。他的工作雖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穢物、烈物、毒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都輪到他,扳板機、打電話、系紐扣、打算盤,雖有大拇指合作,終是以他為主。
相貌堂皇的就數中指,他左右都有屏障,食指與無名指牢牢地貼在他的左右,就像關公的關平和周倉,一文一武,片刻不離,她曲線優美,處處顯示出養尊處優。
無名指和小拇指,體態秀麗,樣子可愛,然而,她們的力量過于薄弱。無名指本身就用于研脂粉、蘸藥末、戴戒指。小拇指更薄弱,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手指的全體,同人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夠齊心協力,變成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會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讀《手指》有感】相關文章:
《家》讀有感03-10
讀《童年》有感12-08
讀林清玄有感12-14
讀《壇經》有感03-23
讀《范仲淹》有感11-04
讀《李白》有感06-25
讀《老舍》有感02-20
讀蝶戀花有感09-28
讀《冰心》有感01-27
讀張愛玲有感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