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納蘭詞》有感(通用9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納蘭詞》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納蘭詞》有感 篇1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陽.”…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個大詞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帶刀侍衛;他出身貴族,父親權傾朝野,家中賓客如云;他氣質高貴,清俊不凡,才思獨特譽滿京華;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眾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滿座,以詩會友,肝膽相照危難相扶;他得娶嬌妻,琴瑟合歡,人生得意閨閣繾綣。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長,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歲而終。這樣的人上天也許只造了一個,他就是留給后人無限悲傷的古之傷心人——納蘭容若。
三百年了,西花園內的海棠,幾度花開花謝,淥水亭畔的紅蓮,依舊年年如霞似絹,可是,納蘭,你的魂魄是否夜夜歸來?
孤燈西風里,隔著時光的幕布,我試圖觸摸你的寂寞。伴斯人獨坐,唯有一盞孤燈滴淚到天明。可為何你深邃憂郁的眼神里,總有著掩飾不盡的哀傷?
朱欄翠瓦、雕梁畫棟的宰相府邸,鎖不住的是一顆輕靈飄逸的心。“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出身滿族名門的貴胄公子,卻看盡了這繁華云煙。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衛的光環,蹉跎了你的青春。“莫把韶華輕換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廢丘”,一聲長嘆,幾許失落,是的,納蘭,我聽懂了你惆悵的心聲。“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你并非貪慕權位之人,也并不是淡薄如水。賦大才華者必有大抱負。就像你在《金縷曲》中所言,“麟閣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為之后的隱逸與灑脫,如果失卻了此種前提,這個念想就變成了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空有曠世才華而無所成就,其實比天資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啻為對自己的最大的扼殺。
至情至性,率真熱忱的你,視友誼愛情為生命。與落拓不羈的漢族文士為伍,為救友人于邊塞,求父感皇恩破例釋放,是何等重情重義!摯熱忠懇地作賦首首《金縷曲》,盡訴濃濃金蘭情。
淥水亭畔,聽雨軒內,響著雅集聯句、詩詞唱和的豪邁之音。烈酒濃情,幾多愜意,然而,友人在世事變遷中,如分飛勞燕,不斷地離散,“人生何如不相識,君老江南我燕北”,它們與你凄美的愛情一起,在心上剜了一道深深傷痕。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千年漠北,一樣的凄冷,一樣的荒涼,亙古不變的是離人傷。滾滾黃沙中,看你的身影立向斜陽遠去的地方。晚云若燃,你呆呆的望著,直至清晰地聽到耳畔胡雁哀鴻,眼中的一切業已昏然一片。你在看些什么?“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你若是真的走的瀟灑,又何苦頻頻回首東望?京城里的那個人,你是不是仍難以放下?
曾經青梅竹馬的表妹,被選秀入宮,使朦朧的蓓蕾凋萎了。轆轤金井,落花紅冷,伊人已遠去,“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只留下你在簟紋燈影里的聲聲嘆息。
當婉麗柔美的盧氏來到你身邊時,琴瑟相諧,伉儷情深,溫暖了你悵惘的心。“十八年來墜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紅菂橋邊,輕輕牽素手,繾綣和幸福溢滿了英俊清癯的臉龐;淥水亭畔,雙雙身影留連于花前月下,陶醉在紅袖書香里,年輕的心若朝陽般明媚。
可是一切如春夢逝水,年輕嬌美的妻子卻早早撒手人寰。破碎的心,頓時浸在寒更雨歇的葬花天氣里,你淚流滿面,心痛不已。一片傷心畫不成,再也沒有被酒春睡之重,沒有了賭書潑墨之香,上蒼啊,你可聽到納蘭公子的癡情心語:“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曾經那么渴望友情,而友人卻不得不天南海北地別離,如今這溫暖的愛情,也終于煙消云散了。納蘭啊納蘭,你感到了從沒有過的空漠與茫然!
厭倦了仕途與侍衛生涯,富麗堂皇的貴族相府猶如羈絆牢籠,無邊的落寞與孤寂,充斥著迷茫困惑的心,斷腸回首處,偷零的,豈止是淚?
你終于一病不起,“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只有在夢里,才能讓這顆與生俱來的詩人性靈,得以無際飛翔。
容若的一生是可悲可嘆的一生,盡管短暫,卻深沉地令人刻骨銘心。宛如其詞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卻總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紗。以致顧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試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業,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個“百不一”寫盡了容若一生的可悲可嘆。然而容若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虛偽的掩飾,他身居貴胄卻早已從心靈上脫去了那件厚重的黃金甲,世俗羈絆著他的肉體卻永遠侵蝕不了他的靈魂。它由心而發,化作容若手中的毛筆,化作毛筆上飽蘸的濃墨,于紙箋上一觸傾瀉。三百年來物逝人非,唯有這《飲水詞》流芳后世,它所散發出的詞人那清新脫俗的人格魅力更是換來了千萬“異代知己”。
一個人在心境澄靜的時候,心里的話才會順暢的淌出。心里積存著排遣不開的郁結時,寄情于某些東西,干凈得像一面鏡子,反而會感到解脫。你在一個無形的枷鎖里燃燒盡了自己一世才華。“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所以我寧愿相信,他的英年早逝是一個華美的謝幕。
冷香半縷,繁華一瞬,你是人間惆悵客,不如歸去到可以收留你所有希冀的地方,勿念山水千萬重……
讀《納蘭詞》有感 篇2
初識納蘭的詞應該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當時就覺得詩句好美。但,那時并不知詩句是納蘭先生所寫。今天有幸讀到納蘭先生的《納蘭詞》,才發現透過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時空去感受他心情的圓缺與他生活的喜憂。
納蘭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當中,嘗盡了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不論是喪妻之痛還是追愛之苦,相守之難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體現在他的詩詞里,也就是所謂的“納蘭詞”。他的詞以“真”來感動世人,在清朝以至整個中國詞壇都享有很高的榮譽。他出身于貴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向往的卻是平淡的生活,與自己所愛的女子一起終老。但,他的“早戀”終止于他的表妹入宮;他的愛戀結束于妻子盧氏難產而亡;他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斷送在父親阻撓、互相追尋的途中,讓他遺憾辭世,他的一生注定是榮華富貴,繁華著錦,但納蘭性德卻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每每讀到這首詞我都會有些心酸,納蘭雖然有著令人羨慕的身份、地位、才華,但他卻有很多別人不了解的哀傷。納蘭是一個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后他無法從過往的美好畫面中走出來,因此郁郁寡歡,最后英年早逝。可是他留給我們的卻是最美的詩篇!雖然有時我也會感慨為何納蘭他要活在從前的記憶里而無法自拔。但當我看到這首詞“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時,我深深感慨,“十年蹤跡十年心。”當我們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愛情時,已是物是人非,總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卻只能暗自輕嘆。
看了這部詩集,納蘭的形象總是縈繞在我心中無法散去。世事,有時看起來殘酷,翻轉過來想,也是一種慈悲。在愛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尋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樣的耐心和默契,這堅定畢竟太難得,有誰會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個人,有誰在十年之后回頭,還能看見等在身后的那個人?
我們最常看見的結果是:終于——明白要尋找的那個人是誰時,燈火闌珊處,已經空無一人。很多時候也是越熟悉就越讓人傷悲,就像陸游與唐婉,他們再次在沈園相會時。那是何等的苦澀,納蘭也是如此。當他深愛的人離他而去時,當他再次站在那時他們曾有過很多回憶的地方時,他的心比誰都痛。但沒有誰可以去解讀他,納蘭變做了惆悵客。
那些賴以生存的溫暖存在,曾經覺得是那么的無足輕重。可是當它改變了軌跡之后,就只能是一句“當時知道是尋常”,那是一句絕響的嘆息。
從沒有像現在一樣,對悠閑恬靜的田園生活有無盡的向往與渴望。步履蹣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遙看日影銜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也許作為凡人,我們總有太多的感傷,總是喜歡凡事都去探個究竟。
為什么總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尋常的好?年輕人不出去經歷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終老?人心的貪婪,或者說追求,如同空闊的海,無法滿足。當愛消逝如飛雪時,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
有很多的事兒,我們無人可問,也無人可答。每個答案都不會完全一樣。類似愛情這種千古的疑難,是上蒼留給人最大的謎題。
有人說,納蘭之所以無法走出哀傷,是因為他不懂得傾訴,可是納蘭的傾訴又有誰能懂?或許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納蘭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給納蘭一種心靈上的慰藉。縱使時光荏苒,但納蘭的詞卻依然在亙古的時空閃耀著光環。那種境界我們無法超越,也就只能望著星空長嘆!
納蘭的詞是唯美的,縱使他的筆下總是夾雜幾許傷感,但無可否認納蘭的才能。從納蘭的詩詞里,我不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納蘭透過文字帶給我們的思考,中國歷代文人追求對物質理性的認識,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聯系起來,指導生活、事業、并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升華。納蘭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杰出的藝術互為觀照著他的哲學理念。
納蘭的一生是可悲可嘆的。盡管短暫,卻深沉地令人刻骨銘心。宛如其詞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卻總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紗。以致顧梁汾悲悼:“吾哥所欲試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業,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個“百不一”寫盡了納蘭一生的可悲可嘆。然而納蘭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于此。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虛偽的掩飾,他身居貴胄卻早已從心靈上脫去了那件厚重的黃金甲,世俗羈絆著他的肉體卻永遠侵蝕不了他的靈魂。它由心而發,化作納蘭手中的毛筆,化作毛筆上飽蘸的濃墨,于紙箋上一觸傾瀉。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個大詞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帶刀侍衛;他出身貴族,父親權傾朝野,家中賓客如云;他氣質高貴,清俊不凡,才思獨特譽滿京華;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眾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滿座,以詩會友,肝膽相照危難相扶;他得娶嬌妻,琴瑟合歡,人生得意閨閣繾綣。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長,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歲而終。試問,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像他這樣呢?在社會這個大染缸里,很多人都是由最開始的誠實、正直、清廉變成了后來的虛偽、墮落、貪婪、沒有原則性了。很多時候我在想,我們真應該像這些古人們學習、學習了,學習他們的精神、學習他們身上的正能量。
納蘭還有很多很美的詩篇,只是這幾首最讓我難忘。有的人把心情掛在嘴上,納蘭的心情在筆下。我始終相信,文字有著無窮的魅力。納蘭,你將永遠閃耀在空中,雖然回憶會變得暗淡,但經典卻將永恒。這便是納蘭容若,永遠經典的納蘭詞!
讀《納蘭詞》有感 篇3
喜獲文友水之湄《傾我一生一世念》出版發行消息,便急不可耐地盼望快遞送書的電話。
認識水之湄是在江山文學,她在江山注冊名拉薩的天空,那時我在江山墨香社團擔任副總編兼散文主編,有幸編輯她的佳作《賞析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從此認識了這位才女并為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博學所折服。當即寫下編者按語:“初見是人生最美好的回憶,也是最痛苦的回憶。《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這首著名的詞流傳了三百多年。感動著無數失戀的男女,各種解讀版本我就讀過十幾篇,然而,拉薩這篇解析文章卻另辟蹊徑,用獨到的視覺,詳實的史料,扎實的古文功底,為讀者奉獻出一篇富有哲理的賞析文章。作者以納蘭和表妹的戀情為引線,逐句分析納蘭創作時的心情,合情合理,解析透徹。文中插入晏幾道《臨江仙》、席慕容《初相遇》、白居易《長恨歌》唐明皇《雨霖鈴》和劉若英《后來》,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襯托納蘭這首詞,幫助讀者理解這首詞,可謂獨具匠心。文章的另一看點是富含哲理,一掃怨婦的哀嘆。初見的回憶只有愛,只有心底的痛。沒有怨,更沒有恨。作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引導讀者理解這首詞,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這乃是本文的精髓所在。”并鄭重的敲上責任編輯 大風歌幾個字。今天收到水之湄寄來的書,果然此篇收錄其中。三讀之后仍余音繞梁,拍案叫絕。
為彌補編按之不足,忍不住提筆再寫些感想,雖不是錦上添花,但愿不是畫蛇添足。
作者在前言中如是說:一直想尋一剪閑暇時光和納蘭深情對坐,盡管我們之間隔著三百年的光陰,他在時光的那頭,我在時光的這頭,但他的每一闕詞都在我的內心掀起了波瀾。也許,納蘭欲向我傾訴什么。是的,它有太多太多的心語要表達,他需要知音來解讀,因此,我不能錯過納蘭,不能辜負納蘭,因為荼蘼花開轉身就會謝盡。
作者理解納蘭,愛納蘭。時空雖然過去三百年,三百年的光陰沒能隔斷心靈的相通。且看開篇寥寥幾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讓多少人為之感慨萬千。短短七個字,飽含了多少初見的美好回憶,又飽含了多少人世的滄桑辛酸?這七個字雖平淡如常,卻是情感最濃厚所在。一個人,只要一份情感在心中足夠重,無論今后遭遇多么復雜的境遇,總是忘不了初見的情景,尤其是初相遇時剎那間的驚鴻一瞥,刻骨難忘。寫得多么深刻,一下就抓住了讀者。愛情題材是古今佳作的寵兒。飲食男女,都免不了受此圍城之困。尋尋覓覓,恨鎖重樓,那所有的情局是解不完的,而憂傷愁緒也就無計可消除了。當然納蘭也在其中,作者也在其中。只因情太稠,稠成了丁香結的模樣。
初見是美好的,因為美好所以難忘,納蘭沒有描繪初見的細節,也無后人深究納蘭戀人的模樣,然而,水之湄尋尋覓覓上下千年,從晏幾道《臨江仙》“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到席慕容《初相遇》“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對我微笑。”一位微笑多情的少女形象便展現給讀者。身穿兩重心字羅衣,素手輕撥琵琶,一臉嬌羞,一臉微笑,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到我們面前,這是納蘭的戀人,也是水之湄的戀人。作者不動聲色一下就巧妙地把我們帶進一幅仕女畫中,帶進中華詩詞的長河里。
水之湄說:“走近納蘭才知道,這位千古傷心詞人是用他泣血的心作詞,我的解讀并不能及他深情的萬分之一。”在時間的廣宇之中,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愛情的頌歌。只有詩歌的傳承和千年中華文化的延續。這是人類的另一種崇高的存在方式。愛之深,怨亦深。納蘭“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是納蘭的怨聲或是戀人的怨聲。紫禁城的森嚴壁壘,隔斷了納蘭和表妹,但彼此之間的深厚情感,就算生死也難以割斷。縱然他們之間隔著森嚴的皇權,但他們之間的情,生死不渝。納蘭有怨聲,水之湄沒有怨聲。初見的回憶只有愛,只有心底的痛。沒有怨,更沒有恨。羽化成蝶,合奏神曲。世事莫若浮萍,愛情本是一見喜的沖動,相愛容易牽手難,執手白頭更是古難全。月有陰晴之缺,人有離散之恨。日復一日,朝暮相守,未必相濡以沫。作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引導讀者理解這首詞,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這乃是文章的精髓所在。
“或許,因為我于納蘭性情相近,所以我以為,只有真切的走近納蘭,愛納蘭一回,人生才沒有遺憾。”這是水之湄的心聲。所以文章直陳心境,沒有矯情的掩藏,如穿石一般送達讀者心肺。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文筆高雅,引經據典,賞析嚴謹,遣詞造句精煉曠達,構思巧妙如移山平湖。精致而具有厚度,體現了一種思考后的崇高理念。
水之湄是納蘭的知音。她為納蘭愛過、哭過、憐惜過、傷痛過,但她并不后悔,因為她在納蘭清澈的小令長調里蓄著最純真的情。在執著的創作之中,她以仰望、崇敬的心態走在納蘭的詩詞中,將生命定位在古詩詞的最高點,讓我們嗅到古詩詞的芳香,看到五千年文明的另一種綻放。她滿懷期待,希望將這份情感能傳達給讀者。
整篇作品可貴之處是水之湄解析納蘭愛情悲劇的同時,將人生信念放在具有脈動的歷史長河之中,體現出它闊大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從而譜寫了一曲無怨無悔的愛情頌歌和暫新的愛情觀念。賞析納蘭愛情悲劇終結的同時,卻又能審視自我,觀照內心的意識,無疑是對納蘭的最高敬意和對中華古詩詞的最高敬意。愛是人間永恒的話題,也是人間最美麗的相逢。真正的愛情常駐在真正懂得愛情的人心里,無論他們是否白頭到老,也無論他們是晏幾道、唐明皇、納蘭、還是席慕容。
更值一提的是散文結尾處妙筆生花,空靈急轉,使文章回味悠長,有了更深的意境。“也許,許多年后,我們每當有感嘆,就會想起當年的星光。就像三百多年前納蘭容若一樣,在月下吟哦——人生若只如初見!”猶如一聲長嘆,又是一聲長嘯,把三百年后的感嘆之聲放入浩渺的星空游蕩回響。
水之湄是很勤奮達觀的人,是文字一直照耀著她前行。工作之余,不斷耕耘,已出版散文集《風吹不散眉彎》,“走進古詩詞”系列《宋詞里的悲歡離合》、《秦時明月到明清風雨》、《詩經里的那些故事》和這本《傾我一生一世念?納蘭容若的情與詞》。水之湄,你沒有辜負納蘭,沒有辜負那些鼓勵你期待你的人。每個人都會漸漸老去,只有文字長存。愿水之湄在古詩詞長河里走的更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古詩詞賞析作品,在傳承中華文明的長河邊點燃一座燈塔,指引著熱愛古詩詞的后來人前行。
讀《納蘭詞》有感 篇4
納蘭性德,清朝偉大的詞人。他一生坎坷曲折,三十一年的短暫人生卻成就不平凡的生命傳奇。悲歡離合、辛酸苦辣,都隱藏在背后凄美的文字中,令讀者產生共鳴。縱使沒有雄渾壯麗的氣勢,卻有著委婉動人的細膩。讀納蘭性德,就如同讀一幅意境深遠的畫作。只有深入其中,才能體會其中蘊含的韻味。
《納蘭詞》將納蘭性德的作品收錄其中,展現了他這一生走過的艱難歷程。它不同于以往的詞集,增加了原文、注釋、賞析等欄目,全方位的呈現方式,讓讀者了解作者創作的背景與初衷,從而更好地理解詞的內涵。同時,人物畫像、山水景物,以及情景圖的加入,讓整首詞更加立體,進入到“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境界。
安意如說,讀一首詞不是在考古,而是在感受。一首《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讓無數人沉浸其中,有著最為切身的體會。這是一首決絕詞,抒發了女子被丈夫拋棄的'幽怨與憤懣之情。“人生若只如初見”,淡淡的一句詞,背后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以后經歷了多少變故,發生多少故事,產生多少怨恨,我們的印象仍舊停留在初見的那一刻,把最美好記憶留在心底。接下來,筆鋒一轉,從美好又拉回殘酷的現實之中。“何事秋風悲畫扇”借用漢班婕妤被棄的典故,而扇子在古詩詞中往往象征著被冷落的女性。曾經相親相愛,多么般配的戀人,如今卻已經勞燕分飛。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如今心意已改,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借用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他們曾經在華清宮里盟誓,此生結為夫妻。不料造化弄人,楊貴妃最終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唐明皇用一曲《雨霖鈴》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和追憶。縱使以分開作為最終結局,但也不要讓怨恨蒙蔽了心靈。“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化用李商隱《馬嵬》中的詩句,展現了女子對愛情的堅定不移。納蘭性德在這首詞中,似乎展現了他對愛情的態度。對愛的人始終如一,與其攜手一生,就是最大的夙愿。
正是有了對愛情的忠誠態度,才讓納蘭性德把婚姻看得無比重要。十九歲時,與盧氏成婚,幸福美滿的婚姻開始了。可是,好景不長,這種美好僅僅持續了三年。盧氏因難產去世,獨留納蘭一人沉浸在悲傷之中。顧貞觀評論說,容若詞一種凄婉處令人不忍卒讀。“自那番摧折,無衫不淚;幾年恩愛,有夢何妨,最后啼鵑,頻催別鴣,贏得更闌哭一場”。可見,妻子的離去對他是多大的打擊。如此重情之人失去摯愛,在夢里與她相見,才能讓憂傷之情有一絲釋懷。“待結個、他生知己。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多想和你來生相聚,又害怕兩人命薄,美好的光景都無法持續。納蘭性德將愛只贈予呂氏一人,只怕她離去之后,情意再也無法傾注他人。
在納蘭的詞中,不僅有動人的情感描寫,更有思鄉之意和滿腔報國之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一首《長相思·山一程》將詞人的鄉愁展現的淋漓盡致。一程,一更,隨著空間和時間上的推進,思鄉的情緒愈加濃烈。眷戀故土的納蘭,即使出生于書香世家,同時擁有皇帝身邊貼身侍衛的身份,卻仍舊想回到那片故土。身處異地再加上風雪的無意造訪,讓納蘭夜不能寐。在自然真切的語言中,我們感受納蘭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
在《納蘭詞》中,我們讀到淡淡的憂傷。這位才華橫溢的詞人,短暫的人生卻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生命早早的華麗謝幕,卻仍舊譜寫出不平凡的精彩。“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納蘭性德就像是雪花。他所渴望的是精神的至清至潔,靈魂的自由不羈。從未停止追尋的腳步,在那個純潔世界中,納蘭容若找到了安居之所。我們寧愿相信,他已經去往另外一個美麗世界,用文字寫出更多感人的詞句。
讀《納蘭詞》有感 篇5
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因避太子名諱改名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清朝著名詞人,其父系康熙時期禮部尚書納蘭明珠,少年得志,十八歲中舉,二十二歲得中進士,備受康熙賞識,并授一等御前侍衛,多次隨駕出巡。
納蘭出身顯赫,衣食無憂,卻情路坎坷。據說初戀情人被選入宮中給康熙做了妃子,后來結發妻子盧氏死于難產,而后又討取兩房,不甚遂意。也許是慧極必傷,納蘭三十歲就早逝了。后人評價他的詞“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想必與他的情路辛酸有關。比如這闕著名的《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恬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思鄉念美之情,綿綿不息。
讀納蘭,不由想到晏幾道,兩個人的家庭出身和詞風,頗有相通之處: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平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這闕《臨江仙》中名叫“小平”的姑涼,顏值再高,才氣再盛,也只能想一想了。詩人惆悵的情懷,只怕多愁善感之人,能夠品味一整個長夜。但需要區分的是,宋朝和清朝的歷史背景和人文有太多的不一樣,宋詞的高度,竊以為是后世不可企及的。納蘭的詞,更多有“仿”“學”的痕跡。又想,如清朝文字獄之盛行,也就是納蘭這樣的根正苗紅,能夠肆無忌憚的寫點風花雪月。
詞人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詞作。李清照青年時期做“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闕《如夢令》早已傳唱大街小巷,這與她青年時期生活優渥,婚姻美滿有關。靖康之變,故國不再,李清照顛沛流離。國破家亡,丈夫離世,詞人對生活、感情、國家的情感體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
所以說時代和歷史背景,決定了詞人的風格。那么,我想納蘭是幸福的,雖然早逝,但逃卻了家破的噩夢。納蘭明珠官至吏部尚書,權傾朝野,最后卻被康熙一擼到底,永不錄用。作為官二代,納蘭性德會有怎么樣的變化,又會有什么樣的詞作,這些都只能是“如果”了。
納蘭的詞,好則好矣,但不是我所喜的。我更喜歡“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三千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得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有龐大的胸襟和情懷。如此,讀則讀矣,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耳!
詩詞之道,是對美好生活的更深層次的體會和向往,是尋求美的途徑。詩詞之道,可歌之,輔以茶、酒,可與三五好友擊節而舞。“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偶作癡狂人,不理塵俗事。酒醒黃公壚,翩然一俗仕。
附庸風雅填一闕《如夢令》,純屬依葫蘆畫瓢,平仄和韻腳都是強湊,貽笑大方了:
碧空薄云若洗,紅日欲吐還留。初秋獨晨練,汗水揮灑如故。愜意,愜意,且莫辜負佳期。
讀《納蘭詞》有感 篇6
向來癡,從此醉
不知何時,喜歡上了納蘭的詞。
短短三十一載的歲月,于是,生命在納蘭這里如此之輕,又如此之重。
反復誦讀,詞海中的我,向來癡,從此醉。
納蘭曾自嘲:“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寥寥幾句,一種孤寂便籠罩了心頭。納蘭一生都不曾迷戀官場,出身豪門卻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一生的三段難以割舍的感情,更是使納蘭牽腸掛肚,詞情哀怨凄婉,屈曲纏綿。他曾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是的,納蘭詞雖然流傳天下,若容的詞名雖然遍及天下,可是人們在爭相誦讀飲水詞詩,納蘭容若那“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究竟又有幾人懂得?若容這位貴公子,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寫入詞中的點點斑駁心情和刻骨銘心的愁苦,誰人又能真的懂得?
漸漸地,讀得癡了、醉了。
又見“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透過這清澈的小令長調,仿佛能看都那個擁有著絕世才華、出眾容貌、高潔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發著一股遺世獨立、浪漫凄苦的氣息,華美至極、多情至極,孤獨至極。一個才華橫溢、欲報效國家而不能如愿,一個因愛而陷入愛的漩渦中掙扎的多情男子,卻已被塵封在紅塵中。
讀罷不能,只是向來癡,從此醉。
讀《納蘭詞》有感 篇7
清晨,微微感覺到空氣中流動的涼意,起身推窗,窗前書桌上一本書吸引了我,隨手翻開,念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寫得真好,我望了一眼作者——納蘭性德,字容若,清朝第一詞人。不知為何,瞬間被這個有靈魂的名字震撼:搬凳、坐下;清晨的風,午后的雨,深夜的燈;一頁、兩頁、三頁……貳百四十三頁。
讀完此書,心疼納蘭。這本書分為兩部分,前部分主要記載了納蘭容若短暫而芳華的人生,后部分精選了他的經典詞作百余首。雖然有些詞作我還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好在書中附有注釋,將作品的主題思想,創作背景以及蘊含的意境全面展示出來。
讀到“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我仿佛看到那個擁有著絕世才華的詞人踏在鋪滿落葉的歸路上,有點憂郁,我真想穿越過去告訴他: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有秋日勝春朝。你是大學士納蘭明珠的長子,天生富貴,仕途亨通,名滿天下,為何獨念西風獨自涼?
“才聽夜雨,便覺秋如許”。這是對好友顧貞觀深切的懷念。二人因才情惺惺相惜,短暫的相處,納蘭是快樂的。然而,因納蘭文武雙全,晉升一等侍衛需隨同康熙外出,不得不與友人分別。官場職位怎敵知心人三杯兩盞?我揉揉眼睛,眼前仿佛就立著一個有高潔品行,散發著純真心性的清初才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骨子里是個文人,從事的卻是武將的行當。雖然他想過著“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美好生活,但為了讓才華不負國家,毅然隨皇帝出了山海關,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點起了燈……
讀納蘭的詞,每一句都動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的的確確驚艷到了我,不禁為自己的才疏學淺而臉紅心跳。同時,我又是幸運的,因為遇到了這么多婉麗雋秀、明凈清婉的文字,我的眉目一下子飛揚起來,我的心神一下子飄逸起來,我的文字似乎也變得有了靈魂,情難自禁,讓我也抒發一下滿懷的心事吧:
讀遍納蘭,最難釋懷。古韻藏琴心,劍膽猶快。歷盡一生柔情意,拼付傲骨歸寒。問清風才子多情客,容若當自來。
關于納蘭容若詞之真切,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一念秋風起,一念相思長。在最美的秋天,邂逅最美的《納蘭詞》,真好!
讀《納蘭詞》有感 篇8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寂夜不睡,讀納蘭的《木蘭花·擬古絕決詞》。通篇下來,卻只是反復念叨著這一句。在想,這該是怎樣一個歷盡時間洗禮的人,看遍繁花錯落,于驀然回首間,所發出的一聲飽含無奈的感嘆。這又不禁讓人想起元好問的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來,同樣是參透了年華與世情,只一句,便問懵了蒼生。
人生若只如初見。萬般無奈,只在一個“若”字。
初見,在時光靜好的書院。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她坐于祝英臺的身旁,一聲“梁兄”,“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并肩兩無猜”,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是情愫暗生的初戀,是此生唯你的另一個我。然而,一朝樓臺訣別,她為馬家婦,他亦嘔血而亡。當初的相知相守,抵不過命運那雙翻云覆雨的手。最后的最后,只落得化身彩蝶,另世成雙。
初見,在歲月無塵的沈園。春風揉碎一池碧波,分花拂柳而來,是他的婉妹,十指交扣,不勝嬌羞,他亦不勝歡喜。在那個獨處一隅的秘密花園里,共一方天地,執手相對,寂靜不語;尋花問柳,累臥花叢。所謂的“一生一世一雙人”說的大抵也是如此吧。然而,“一杯愁緒,幾年離索。”縱然是舉案齊眉,也敵不過一朝父母之命,于是,錯,錯,錯!陸游另娶王氏淑媛,唐婉另嫁趙家好男。只是,十年后,他再去沈園,睹物思人,卻物是人非。再也忍不住內心凄苦,闊別十年,沈園里的青蔥歲月,都化為“紅酥手”里的一杯“黃藤酒”,咽酒裝歡,戀人最后難免淪為路人。
初見,在驪山的行宮。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只一眼定情,李隆基便知自己已沉溺其中了,在蘭心慧質的玉環面前,他只是一個意綿綿,意切切的有情人。“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他體味到了尋常夫妻的恩愛,“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他享盡了別的君王所不能享的快樂。然而,韶華極盛,戛然而止。馬嵬坡前,伊人“宛轉蛾眉馬前死”,只為能平息將士之怒,護得三郎早日回長安。“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對比“若只如初見”直教人更多幾分凄苦。
如若,如若,只是初見不分散。樓臺相會,祝英臺仍是梁山伯的九妹,時光定格,那么就不會再有“淚染雙翅化彩蝶”的凄美了吧?
如若,如若,只是初見不分散。沈園重逢,沒有父母之命,他仍是輕喚“婉妹”,現世靜好,那么,就該不會有唐婉獨游沈園,見昔人題詞,猶如心血斑斑,而“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了吧?
如若,如若,只是初見不分散。他還是天下君王,她亦還是絕代佳人。沒有安史之亂,沒有馬嵬坡下“數丈白綾掩風流”,他們仍然是獨一無二的尋常夫妻,只有開始,沒有結束。那么就該不會“此恨綿綿無絕期”了吧?
人生若只如初見,短短七字,埋葬了多少故事,又掩藏了多少無奈?驀然回首,惘然已非那年。感覺到的時候,已回不到最初。你共我,都逃不開背后命運那雙翻云覆雨的手。
如若,如若,只是初見不分散。
讀《納蘭詞》有感 篇9
我仿佛看見容若無數次凝望雪花,無數次陷入不可一世冰冷里的模樣;我仿佛聽見那個從容若嘴里輕嘆的“唉”;我仿佛嗅見漫天雪花中彌漫的憂愁。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我讀不出他說的是漫天雪花還是他自己。快樂是什么?這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心情。它也許是窮人手中的一個饅頭,也許是乞討者手中的一個銅板,又或許是如容若一樣向往的自由。納蘭容若,納蘭容明珠這個朝廷重臣的“掌上明珠”,一生都活在錦衣玉食的籠中。他逃不出的是他肩上的責任,他要做的似乎就是光耀門楣。那年,24歲的容若就已是康熙身邊最得恩寵的近身侍衛,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職位,而容若卻不曾自由。世人只知他身上的榮耀,卻又何曾了解過他們背后的艱辛歷程,他們的命運多舛。這個清皇朝最惆悵的詩人,他想要的,也許就只是自由。像容若一樣,那些不甘命運的人,只有彷徨或者奮斗。容若不曾畏懼過天寒地凍,鞍前馬后的一生,他畏懼的是沒有話語權的人生。
生命的過程,對于容若來說,大概就是被束縛,想拼命逃離,卻又無可奈何的過程。在那個不能自主的朝代,那些無法放棄的責任都讓容若窒息。他行走于仕途,卻一生為情所累。自始至終,他都堅守著自己,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責任,而他卻一生都沒能掙開禁錮他的枷鎖。他是宿命囚徒,囚禁在金碧輝煌的朝堂之上,囚禁在他不可一世的家世中,也囚禁在他的心中。
人生如夢,不是誰都能像莊子一樣,不愿夢醒,便拒絕做夢。他的妻子盧氏早他脫離了人世的塵夢,從此解脫。而容若卻還在夢中徘徊、彷徨,明白是夢,卻還必須固執的將夢延續到底,不曾解脫。不愿夢醒,于是他在自釀的苦酒中,自醉了一生。他一生眼睜睜觀望著朝堂之上的政治風云,卻終究不能進入。那些功名,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而他,自也是無可奈何。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布袍寥落任安在,說向名場此一時。”納蘭容若終究在夢里執著的自醉了一生。
那么,在這如夢的人生中,又要怎樣去把握?是無所事事,整天嬉笑度日,還是拿起手中的筆,書寫人生?我選擇拿起手中的筆,書寫人生。就讓信念為燈,照亮人生。
追夢的路上難免跌跌撞撞,而我卻未曾想過妥協。上學期依然偏科。文科領先,數學在輾轉中進步,從二百多名也已躍至一百零幾名。而科學,從八十九名到二百多名又躍到一百多名,我根本無法控制這種波形狀態,這一種忽上忽下的成績。因為文科,總成績還不至于地到哪去,但總歸來說依舊沒有克服薄弱科目。而七年級下冊,已經是升八年級最重要的一個學期了。如若再不克服薄弱科目,那么再翻身也就難了。
黃昏,火燒云一點一點褪去了,一輪彎月鑲嵌在深沉如墨的天幕上,星星調皮的眨著眼睛。我凝望著天空,思緒萬千。人生如夢,眨眼之間便是一生,我不能回憶昨天,更不能預測明天,能把握在手中的也只剩今天。無論明天我在哪里,我都會在今天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沒有試過,又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今天努力一點明天再努力一點,一點一點積累下來就是一種勝利。課前認真預習,課中認真聽講,課后及時鞏固,堅持下去,一定能夠改變現狀!
即使人生如夢,我也堅信信念是燈,可以照亮人生!
【讀《納蘭詞》有感】相關文章:
讀《納蘭詞》有感01-07
讀納蘭詞有感03-08
讀《納蘭詞典評》有感11-06
讀《納蘭詞典評》有感1500字11-05
納蘭詞水調歌頭08-28
“納蘭詞”《浣溪沙》09-27
讀柳永詞有感01-05
納蘭詞唯美詩句03-14
新納蘭詞詩歌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