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匹馬讀后感(通用10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送你一匹馬讀后感(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你一匹馬讀后感1
閑來無事,在圖書館翻到了三毛的《送你一匹馬》,其實對三毛很是陌生,只記得小時候在家里的書櫥上有本《萬水千山走遍》,還幼稚的以為這個三毛就是流浪記里的三毛。
看這樣的文字很柔和,心情也很平靜。看到最后才明白為什么叫送你一匹馬。也就是三毛可以寫出這樣的題目。從小是孤寂的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的三毛因為一個導(dǎo)師的原因而進入了書的世界不能自拔。其實人就怕找到合適的道路,一旦找到了合適的道路就不能回頭。就像三毛在書中寫到的,街上有千萬條路,但沒有一條是我的。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后就一發(fā)而不可收拾。早上七點睡覺十點起床是怎樣的一種熱情與敬業(yè)。對于孩子們的愛和自己事業(yè)的愛表現(xiàn)的那么直接與干脆,如果他活在現(xiàn)在就回被誤解的更徹底,或者像國寶樣的被寵著。
作家都是有個性的,與父親的矛盾一直不能解決,而且也不可解決。但作家又是純粹的,對什么都愛的那么徹底。娘家、西班牙、姓曾的大哥。
最后對于瓊瑤的關(guān)心也許是最重要的。這也是為什么說送你一匹馬的原因。有些人太累了,需要一匹馬去草原、去海邊、去天涯海角休息一下。而有些太閑的人是不能體會這樣的感覺的。累的人又分兩種,一是為自己累,二是為國家、為別人累。只有這樣自己才遲遲不肯讓自己休息,因為我要為國家和周圍的人奮斗到底。
送你一匹馬讀后感2
對于書名,三毛在《愛馬》中是這樣介紹的:"書怎么當作動物來送人呢?也不大說得出。一生愛馬癡狂,對于我,馬代表著許多深遠的意義和境界,而它又是不易擁有的。馬的形體,交織著雄壯,神秘又同時清朗的生命之極美。很想大大方方的送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一匹馬,至于自己,那匹只屬于我的愛馬,一生都在的……"確實,這本書帶給了所有讀者一匹神駒,一匹散發(fā)沉潛又凝練閃光的神駒。
三毛的文字無不散發(fā)著她自由不羈又細膩的情感。在《回娘家》中,三毛敘述了自己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幾個"娘家",不禁讓讀者深切的體會到,無論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在心里面那個真正愿意停留、愿意依靠的家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有自己父母的家,在那里可以失去一切的防護能力,沒有牽絆,沒有苦痛,可以像個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受著爸爸媽媽的蔭庇和寵溺,我想不管一大希望還能夠回到父母的懷抱中,不用面對任何紛擾,沉浸在中。在《夢里不知身是客》中,三毛闡述了自己對讀書的看法,文章語言溫和,富有感情,是值得一看的文章,文章中表達了三毛讀書的不刻意,但卻能在書中學到很多。也告誡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事情,不刻意,便會收獲很多。所以,面對很多事情,不要著急,潛心做好該做的事情,該來的總在路上。在這篇文章中,三毛曾說:書讀得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值得所有年輕人一讀。在《野火燒不盡》中,三毛講述了自己在臺灣一所知名大學任教的經(jīng)歷,其中當她打算離開這片深切的土地時,她的學生寫給了她一封感人的信,三毛也借此闡述了自己任教的感受與自己和學生之間情感的相處,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學生的自豪與老師的那份期望學子進步的良苦用心。表達了世間所有老師心里對學生的那一份情感,是所有老師內(nèi)心的共言。
這本書是寫在三毛的摯愛荷西死后定居在臺灣的時候,但書中流露出的更多的是樂觀,珍惜現(xiàn)有的情感,如:"生活是好的,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前面總會有一番不同的風光。"更是這些經(jīng)歷,使得三毛的文字變得更有味道,她的文字有著神奇的魅力,它能使人安靜的沉醉在她的文字,可能是因為文字太美了吧,美到讓人安靜。正因為是送每一個一匹馬,所以她把自己的樂觀與生活的感受送給了每一個人,這就是她的偉大之處吧,自由不羈了半輩子,心,總是要定下來的。
但我希望你是那個永遠的三毛,是那個給你一匹馬,就可以走遍天涯的詩人。
送你一匹馬讀后感3
一匹馬“在無人的海邊奔馳,馬的毛色,即使在無星無月的夜里也能發(fā)出一種沉潛而又凝煉的閃光,是一匹神駒”。它跨過海峽,飛奔到了神州大陸,靈犀一點,師心相通了……
兩個學生向我介紹說:“老師,三毛老師在送你一匹馬的書中寫得多好!‘孩子,你的臉上,已經(jīng)濺到了書本的花瓣,老師,再給你一朵花’。”兩雙聰穎的眼睛閃著期望的光。我迫不及待,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
這是一匹“愛馬”。愛生活、愛家園、愛親人、愛朋友、尤愛自己從事的教學和孩子們。“教學,是一件有耕耘,有收獲,又有大快樂的事情。”文化大學的陳平老師(三毛)在華岡幾畝田上耕耘。她深知“這個社會的可恨與可憫就在于如我母親那樣怕事的人太多,而怕事后面一次又一次的教訓(xùn),卻是使得一個人不敢開口的原因。”所以她發(fā)愿做“清道夫”和“農(nóng)夫”,“手里拿著不同的一把又一把的種子,心里放出了血,口里傳出了藏在生命中豐盛、艷美和神秘的信念”。是的,“種子怎么舍得不發(fā)芽生根再茁壯?”我面前出現(xiàn)了那兩雙聰穎的眼睛,出現(xiàn)了我的田,我的發(fā)芽的田。我不敢再起要離開這塊田的念頭,我也在問自己:“發(fā)芽了,守田的人,你能不能走?”
這也是一匹“智慧的馬”,將讀書和教學當作永遠的追求,那分“夢里不知身是客”的癡迷,那種為了準備四小時課總要嚼十五本書的熱忱,發(fā)人深省。學生一份千把字的作業(yè),她的批語數(shù)字遠遠超過原文,不僅傳授知識,還教給方法,進行理想、道德、意志教育。學生們知道,看一個老師,是看他肚子里到底有沒有墨水,有沒有愛心,教書對其是興趣,是義務(wù),還是一個飯碗?陳平老師徹悟:“一堂精彩的課,不可能是枯燥的,如果老師付出了這分認真,堂上便有等著滋潤的幼苗和沃土。灑下自己的心血吧,一個好農(nóng)夫,當田野就在你面前的時候,你不能再去做夢。”我問自己:興趣?義務(wù)?飯碗?灑心血?還是在做夢?我慚愧了,愧對那兩雙聰潁的眼睛……這還是一匹“奮進的馬”,多少人用舂蠶、蠟燭贊美老師,而陳平老師說:“春蠶到死,蠟燭成灰的境界并不算最高。”“講課自然會發(fā)問:自己給了學生些什么?學生又給了老師什么?如果只是給而沒有收,老師便退;如果只是收而沒有給,老師更當退。但是急流勇退之前的持、守、進、執(zhí)的堅持仍然有待時間的考驗和自我價值的判斷與選擇。”她把自己比作小草,把學生比作春風。她說:“不是我指引學生,而是在旁邊啟發(fā)他,啟發(fā)他最燦爛的潛能。
她批改作業(yè)沒有分數(shù),那是亦師亦友、教學相長的書面談心。她認為師生之間心靈的契合,“一剎相處只是激越出來的火花,不能長久”,她追求的是“激越狂喜之后沉淀下來的.結(jié)晶”……多么令人耳目一新!這是舂蠶、蠟燭境界的再提升!我渴望著再見到那兩雙聰穎的眼睛……
那匹“愛、智慧、奮進的神駒”奔馳而來,閃著“沉潛又凝煉”的光。中華大陸也有千萬匹神駒在奔馳,并將會越來越多。
送你一匹馬讀后感4
自從看過三毛的《萬水千山走遍》,我就對那個既是一個能在腳上制造出水泡并一遍遍通過走路磨平水泡的堅毅行者,又是一個僅以絲襪就結(jié)束生命的匆匆路人的三毛充滿好奇,于是在書店放棄了原來的打算而跑到三毛的面前拿起了《送你一匹馬》。
在看的過程中我仍然習慣性的想要用一兩句話來概括每一篇文章的涵義,可是總是不能令人滿意,因為在每一篇文章中我所能感悟和得到的總有很多,在這本書的自序中有人曾問三毛她自以為的代表作是哪一本書?她是這樣回答的:“是全部啊!河水一樣的東西,慢慢流著,等于劃船游過去,并不上岸,缺一本就不好看了,都是代表作。”是的,自己的東西每一樣都是好的,這讓我想到的是何必非要執(zhí)著于曾經(jīng)最美好的一些片段而忽視那些在自己成長的艱辛歷練呢?集結(jié)每一段快樂的、痛苦的經(jīng)歷才能編織出一個完整的人生,所以人生中經(jīng)過的每一段都是一件寶貝!
《愛馬》中她說“并不執(zhí)著于擁有一匹摸得著的駿馬,那樣就也只有一匹了,這個不夠。有了真馬,落了實相,不自由,反而悵然若失。”這自然而然的讓人聯(lián)想起無數(shù)個愛情故事里那為了一棵樹而放棄一整片森林的感人情景,這顯然與它背道而馳,但是換另個角度想想,如果是在攀登人生高峰的時候,總是在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停下腳步,那么永遠看不到更美的風景,所以不要輕易落下實相,永不停止攀登最終才能站在頂峰俯瞰美景!《回娘家》讓我深深體會到,無論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在心里面那個真正愿意停留、愿意依靠的家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有自己父母的家,在那里可以失去一切的防護能力,沒有牽絆,沒有苦痛,可以像個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受著爸爸媽媽的蔭庇和寵溺,我想不管一個人的歲數(shù)多大,都會希望還能夠回到父母的懷抱中,不用面對任何紛擾,沉浸在那份孩童的歡喜中。《夢里不知身是客》中孔子的游于藝,其實這篇文章本是寫對書的愛、對念書的不刻意,而那種不刻意又往往使她能夠在書里書外有所得,或許我們真該對凡事無須刻意、執(zhí)著,順其自然的游于其中可能就會抓住那塊刻滿真理的浮木。《野火燒不痙中說“一個好農(nóng)夫,當田就在你面前的時候,你不能再去做夢”又說“只是看人喜歡哪一種游戲,便參加了那一場追求”,的確,她是一個十分盡責的老師,甚至于有學生為以她這樣的才學而僅僅教他們這群陶陶然不知有他的學生而抱不平。而我們呢?是否也應(yīng)該停止在那塊田的面前做夢呢?我已經(jīng)踩在了醫(yī)學的田地里,現(xiàn)在就應(yīng)該在里面認真的播種、除草、施肥,等待著收獲吧。《一生的戰(zhàn)役》是一篇女兒寫給父親的信,這是在父親對她所寫的那篇擁有驕傲生命的小草的文章,表現(xiàn)出的感動后的一封回信,我沒有她那樣的經(jīng)歷,無法感受到他的父親對她的付出,但是卻讓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因為對我的沒有止境的付出而身心憔悴,我知道這是我無法還清的,只有讓自己更好才能讓他少操心。《說給自己聽》、《簡單》、《天下本無事》……
這本書里的三十四篇文章都讓我感受到了許多不同于以往的東西,或許她的每一篇文章的本意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樣,但是不論怎樣,那些都是我從中所得。有人說:“三毛的文章忽東忽西捉摸不定,好一場胡鬧”,不管她是怎樣的胡鬧,她鬧出來的都是真性情、她鬧出了我的思考、鬧出一個和以前不一樣的我。
借用她在書中的曾經(jīng)說過的一句話“我還是一定要走”,只是走的這條路由我選擇,在一年前我就已經(jīng)慎重的選擇了這條路的方向,既然是我選擇的,那么無論在路上會遇到怎樣的險阻、甚至是想重新選擇,我都會把它重棒打下去,路一定要走,而且,帶著三毛給我的那些方方面面的感觸,我還要走的色彩繽紛的……
送你一匹馬讀后感5
看這陳舊的封面,看這熟悉的人,眉眼里透著的卻是一顆孤獨的靈魂。16歲生日收到同學送的《撒哈拉沙漠》,17歲生日收到了《雨季不再來》,從此迷上了三毛。在那個有些躁動,對未來充滿憧憬,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的青春,遇見了三毛,就好像跟著她那獨特的靈魂游跡了一番這個世界,而20歲的今天,卻又意外邂逅了《送你一匹馬》,遇見一個不一樣的三毛,一個重情、重諾的三毛,一個也享受在三尺講臺構(gòu)筑自己的天地的三毛,讓我深深地愛上了這顆獨一無二的靈魂。
三毛寫這本書的初衷,只愿“送給世界上每個人一匹馬,是養(yǎng)在心里、夢里、幻想里的那種馬”。從而追溯她的生命的源頭,一件件在她生命里起著重大轉(zhuǎn)折作用的人和事。就好像一個原本在夢里的三毛忽然降落到俗世中,去面對人世間斬不斷的情,一個更加有血有肉、真實的她自己。
寫到了她的啟蒙老師顧福生,在她自閉的期間,是他的耐心和溫和讓她逐漸愿意面對這個世界,在學習繪畫的期間,老師的鼓勵和引導(dǎo)讓她拿起了手中的筆,從此不再放下,于是她找到了靈魂的凈土,成就了如今的三毛。
寫到了她和瓊瑤之間的友誼,因為瓊瑤的“逼迫”,讓她許諾,才讓她堅持在荷西死后在這個世間呆上三年。
這本書里有太多太多的話語融進我心底,有她遇見一個個人生導(dǎo)師,改變命運時刻的頓悟,有她為人師的四個月里對這個講臺的認真和執(zhí)著,她不急,用所言所行慢慢地把身邊的學生引領(lǐng)進文學的殿堂,從此癡迷。
送你一匹馬讀后感6
一生愛馬癡狂,對于我,馬代表著許多深遠的意義和境界,而它又不是擁有的。
三毛是個純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虛假,或許就是這點求真的個性,使她踏踏實實的活著。也許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夠完美,但是我們確知∶她沒有逃避她的命運,她勇敢的面對人生。
在我看來,三毛是個極端善良的人,她富愛心,又有正義感,對萬事萬物都感興趣,也都很熱忱的去做。另一方面,她又是個做事果斷、不易屈服的人,不管周遭環(huán)境多么復(fù)雜,她都盡力化為簡單,她不讓命運擊倒,凡是她下決心要做的事,再艱難,她都要做到。
寫作,是人生極小極小的一部分而已。堅持看守個人文字上的簡單和樸素,欣賞以一支筆,只做生活的見證者。絕對不敢詮釋人生,讓故事多留余地,請讀者再去創(chuàng)造,而且,一向不用難字。不用難字這一點,必須另有說明,因為不大會用,真的。
馬的形體,織著雄壯、神秘又同時清朗的生命之極美。而且,他的出現(xiàn)是有背景做襯的。
我有許多匹好馬,是一個高原牧場的主人。至于自己,那匹只屬于我的愛馬,一生都在的。常常,騎著它,在無人的海邊奔馳,馬的毛色,即使在無星無月的夜里,也能發(fā)出一種沉潛又凝煉的閃光,是一匹神駒。我有一匹黑馬,它的名字,叫做——源。
那個擦亮了我的眼睛,打開了我的道路,在我已經(jīng)自愿淹沒的少年時代拉了我一把的恩師,今生今世原已不盼再見,只因在他的面前,一切有形的都無法回報,我也失去了語言。受教于顧福生老師之前,已在家中關(guān)了三年多,外界如何的春去秋來,在我,已是全然不想知覺了。
對于這樣一個少年,顧福生說話的口吻總也是尊重,總也是商量。即使是要給我改航道,用顏色來吸引我的興趣,他順口說匣來都是溫柔。那時候中國的古典小說、舊俄作家、一般性的世界名著我已看了一些,可是捧回去的那些雜志卻還是看癡了去。
送你一匹馬讀后感7
如果要拿一個詞來形容《送你一匹馬》這部書,我會選擇“清淡”二字。就像文火細煮的一鍋清湯,初嘗無味,但若淺嘗輒止,就也品不出平淡之后的回味悠長了。母親愛三毛,也常讀三毛的書給我聽,只是少有在意。爾后偶然有機會去讀這部書,《送你一匹馬》,也是適逢無趣,忽起興致罷了。當時只想著——不求領(lǐng)悟什么道理,打發(fā)時間也是極好的了。
于是乎,我踏上了這一段旅程,再不曾會回過頭。
夢里不知身是客
淡淡書香,悄然入夢。夢中的她,則是沉浸在讀來的喜悅中。三毛,始終是在追求著讀書的——不將讀過的書變成累贅,不把未讀的書視作追求,只是讀便好,享受目光在白紙黑字上徜徉,享受心靈在字里行間跳躍,其形不動,其神則早已飄出九霄之外了。這是多么美妙的而輕松的旅程!
她不愛那些枷鎖和約束,心意所至,便隨意抽書而讀,坐著,倚著,躺著,吃著喝著,不管是讀些什么,總歸是愉悅居多。年少的三毛,邁著輕快的步伐,在茫茫書海中覽遍諸如《古文觀止》《紅樓夢》《閱微草堂筆記》這樣的一系列中國古典名著、正史野史、小說劇本,卻也因此被退學,荒廢了學業(yè)。那個鮮紅的印章——“不悔”,重重壓在書頁上,那是屬于她的自由與不羈。三毛是愛馬的,愛的極深極重,愛那匹凌空飛躍的馬,愛那匹矯健嘶鳴的馬,愛那個馳騁在廣闊天地的浪子,那份驕傲與壯闊自生命深處噴薄而出,久久不散。三毛,你說愿意廢耕入夢——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我想,確是如此了。亦作莊公亦作蝶,夢中歡喜應(yīng)常在。
真?zhèn)“無悔”!
送你一匹馬
此章讀罷,卻不似過眼云煙,唯獨有幾絲模糊的悵然、感動、快意,縈繞于心間。這是三毛與瓊瑤間的故事。她們見面次數(shù)甚少,話語更少,卻有一種奇特的、牢不可破的友情維系著。
三毛丈夫不幸逝世,那是一段黑色的日子,她已然放棄了生命的念頭,就如一盞油燈雖尚完好,可火焰已滅,只剩一具軀殼罷了。七個小時,恍如三秋,兩人都已瀕臨崩潰,但瓊瑤終是將三毛挽回。從此,三毛的生命里,摻雜著瓊瑤的一部分。這般悲慟、壯烈之事,我不曾親身經(jīng)歷,亦不曾耳聞或目睹,從中讀來的生命之決絕與重生之艱辛,自然就淡去許多,卻也心中壓抑許久。又到瓊瑤拍電影,透支著身體與性命,三毛百般相勸,最終擱置,內(nèi)心才稍稍平復(fù)。三毛與瓊瑤,都是執(zhí)著的,一人奔向遠方追尋自由,另一人套上重重枷鎖拷問自己,最終終有一人妥協(xié),換來彼此相安。人生,不一定要裹挾著行李飛奔至終點才會圓滿,才能不去追悔莫及;也不一定要自由不羈,哼著小曲緩步前行才會快意。只是,生命的路途渺遠無際,不必那么累的,享受這一切吧,何須再計較那一分一毫?
生命路上,常有歌聲相伴。
野火燒不盡與不覺碧山暮,但聞萬壑松
三毛上山了。
上的并非是修道、參禪之山,而是教書育人的學山。丈夫荷西走后,三毛一時間不愿再被身邊的煩惱所糾纏,只想乘著她那匹馬,走自己的路。她的執(zhí)著始終如一,這是次,她希望人們給她一次任性的機會。
她去了學校。三毛教書是認真的,不喜浪費自己與學生的時間,也不愿空耗幾年光陰。于是她將“燈下的夜和生命,交付給批改到深夜的散文和報告”,又在白天煞費苦心地講,講得口干舌燥,講述“一場繁華鮮活的人世和美麗”。而她的學生,也很認真地聽著,思索著,很認真。
三毛和學生間的關(guān)系是難以捉摸的,亦師亦友亦母,不知哪個占得多一點。為師,將所學傾囊相授;為友,與學生共同學習、生活、進步,在無涯學海中“一面跑一面看風景一面吃東西說笑話”;為母,將于課堂內(nèi)外的關(guān)懷和自肺腑的愛一并送給了這群學生,這所學校,這段人生。
我與三毛
初讀三毛,深深憎惡著她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淡然,只覺這是一種變相的冷漠與嘲諷,無情至極。愈讀愈深,才發(fā)覺這所有平靜淡然背后,是多少次不為人知的掙扎,是多少次聲嘶力竭的吶喊。她將那個多愁善感的自己掩埋、深藏,只是偶爾發(fā)泄和任性,而表露在外的,是那個平靜灑脫的自己。于是我開始理解,開始嘗試與三毛交談、溝通,去認識那個完整的她。不曾想,一次偶然邂逅,換來一段精彩人生。
好一個三毛!
送你一匹馬讀后感8
一七年夏季,我高中畢業(yè)。由于在家非常無聊,生活一日一日的重復(fù)。于是我便買了幾本書,其中就有三毛的《送你一匹馬》。本書中全文通過自序的方式展開,主要的內(nèi)容是三毛生平遇到的一些事跡,以及她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我個人喜歡三毛,也喜歡她的一些著作。有人認為,三毛是一個悲觀的人。而我則與這些人的看法不同。我反倒認為三毛是一個。堅強,獨立有主見有想法有個性的女子,她一生愛自由便敢獨自在這世間的任何地方游走,去追尋她向往的自由。而這恰恰是我所做不到的地方,也許這就是我喜歡她的原因吧。
對于書名的來源,三毛也在書中的自序中說道其實并沒有什么來源,也沒有什么原因。她只是單純的喜歡馬,愛馬。認為馬代表著許多深遠的意義和境界。馬的形體交織著雄壯,神秘又同時清朗的生命之極美,同時它又是不易擁有的。一切不過是虛實之間罷了。所以她想送世人,每人一匹馬,自己的馬,當然,是養(yǎng)在心里,夢里,幻想里的那種馬,即使在無星無月的夜里也能發(fā)出一種,沉潛又凝練的閃光。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書中的一篇“簡單”,文章字如其名很簡單,字數(shù)也比較廖少。內(nèi)容雖然好似圍繞著簡單二字展開。但卻冥冥之中有好像蘊含著一種。你說不清,道不明的道理。除“簡單”外“孤獨”二字,好像是文章中提到次數(shù)最多的詞。文中認為,人是群居的動物,喜歡回到人群里而我們明知生十個題,死是個體。但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我們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參與。于是,孤獨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們惶恐不安,我認為,孤獨是美好的,只是我們不適應(yīng)他罷了。我們沒有了解到它的真正美好之處。我們只是片面地了解到孤獨便是一個人。而一個人終歸是有些寂寞,所以我們懼怕孤獨。
但這又好像是自然的,自然的把人們捆綁在一起。衣食住行永無寧日的復(fù)雜,人際關(guān)系日復(fù)一日的糾纏。而快樂?在這一切之下,就好像是國王的新衣。只有聰明人才能看的見。我們在這種環(huán)境下,頭腦變越來越大,四肢越來越退化,健康喪失,心靈蒙塵。而靈魂,在這一切的拘束下,也不在明凈。
最后,我想說,孤獨其實并不可怕。只不過我們習慣了有他人在身邊的日子,便害怕了孤獨。其實,境由心造,一念之間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送你一匹馬讀后感9
已是冬日,氣溫雖未明顯降低,但迪拜的日落還是更早的來了。因為各樣的原因,下班的班車內(nèi)只有兩個中國人——我和三毛。
與三毛熱衷玄怪不同,我自是不相信鬼神通靈的事情,但是我能感覺到三毛確確實實的就在那。在這本《送你一匹馬》里,就在字里行間,就在紙漿之中。我又如何得知?因為每每她問我“對不對?”的時候,都會一陣心驚。
當看到三毛走下車,遞上駕照時說:“你要罰我啰,對不對?”時,我就是那位被問笑的交通警察。當看到她在作業(yè)本中批改道:“一張退票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生的面對,對不對?”時,我就是那個不愛孔子,不愿墨守的學生。最驚心的最有實感,還是她直問讀者,直問自己的一句句‘對不對?’
我本是不這么愛讀書的,至少近年來是越來越躁氣了。可是作者就坐在邊上,用真實的氣息‘摁’住我,我又怎么好意思起身離開?況且這哪里是一本書,既不教人事理,也不縱人暢想。分明就是馳騁中的一匹馬。看著三毛在騎,不過癮就借來自己騎。我又能感覺到韁繩在手的暢快,又常常有些野馬不由人的驚險。就這么進入一片天地,彼此感受著,馴養(yǎng)著。天色更暗了,才只好抬起頭來。還要有些歉意地對作者說:“對不起,等回到住處,我再看完剩余。”
看著窗外的荒漠,對于剛才的投入當然是意猶未盡。實在是很羨慕她啊。居然會那么多種語言,可以和各個世界里的人交流。在北非,在南歐,在加那利群島。就連很是熟悉的臺灣,在她的筆下也開始變得誘人。真希望自己也能在臺北走走,哪怕是在忠孝西路最不和善的時候也好。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可三毛太是狠毒,她用行走讀了萬卷書,又在書的世界里行了無窮的路。得了匹好馬,還要招搖過市,真真羨煞我輩。旋而退一步想,哪怕做她的那只咖啡色的‘小豬’也不錯啊。起碼跟著也長了不少見聞吧。本還因為遠在迪拜,時刻想回家的心思,突然就不安分起來。希臘,給自己一個期限,一年內(nèi)一定要去希臘看看。也斗膽問問雅典娜“斯巴達很值得尊敬,對不對?”
再想想又實在可笑。這么出色的作家,腦袋肯定是沒有問題,卻做了那么多傻事。若要我用把車開進水里去的荒誕,來奪取天下剩余的兩斗才華,我多半不會愿意。五個燈的紅綠燈不好辨認么?既不是埃舍爾的樓梯,也不是梵高的星空。我猜她大概是故意放縱吧。明明覺得人們守規(guī)矩是可喜的,卻又因于交警的一再縱容而歡快。所以才不知道該不該愛臺北么?所以才會酸楚和幸福同時涌上心頭么?很矛盾,但是很真實,也挺欣慰。對不對?
也不總是那么敬畏這個家伙的。只要那根淡煙又被點燃,我就想把書合上。然后嚴肅的說吸煙不好。看到天恩、天慈被打了,也想說這樣不好。但這次沒有合上書本。因為我想知道小姑第二天陪‘恩’和‘慈’做了什么。覺得逼迫爸爸在大雨里吊車到凌晨也不好;覺得總是讓媽媽哭也不好。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可是又不是自己的馬,不好意思頻頻去說什么。就算是自己的馬,有時候,馬也是不由人的。再說了,很多時候你也不在乎,不是對與錯的問題,是沒有必要隱瞞,也沒有必要悔恨。對不對?
遺恨!這個被你用到紅樓夢上的字眼,我能借來用么?對于我這樣一位讀者,你的離去充滿遺恨。但有時也狠心的想,若不是換個劇情,也就沒有這樣的三毛了,這樣的馬,這樣的感觸。自知實在是不能要求什么,更無法改變什么。但遺恨,還是難免的。說不準本來還有什么驚世的。而今只能徒憾。
不過,最主要還是很感謝的。讀完此書,我雖還是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樣子的,還是不知道未來何往,甚至對過去的認識都沒有什么提高。但是我知道人該有一匹馬,想到了自己該有一匹什么樣的馬,感悟了要努力不負于心。所以,讀完最后一篇《鄉(xiāng)愁》之后,真是想說聲感謝。感謝你的馬借給我騎。
送你一匹馬讀后感10
其實讀書又何異乎讀人呢?從扉頁開始書的一裝幀一色彩就在你眸里刻下了一個身影,或氣宇軒昂或傴僂蹣跚。翻開書頁,透在墨香之外的是寫書人的吶喊,或鏗鏘有力或無病呻吟。然而三毛的文字卻始終然人疑惑,她究竟是怎樣一個女子?是撒哈拉里瀟灑,堅持,而又敏感的?還是鬧學記里單純,快樂,而五彩斑斕的?放下《送你一匹馬》,才明白,其實這女子就像一陣風,那又何必去深究。她那般自在,又讓人如何去深究。
這書里有種滋味是自由。少有人會像三毛一樣追逐自由,不管不顧。她在書里說自己一生愛馬癡狂,很想大大方方的送給世界上每一個人一匹馬,當然,是養(yǎng)在心里、夢里、幻想里的那種馬。而這種馬世間有幾人擁有?被現(xiàn)實利益所束,被貪嗔欲望所束,還剩幾人能在心靈的原野里策馬奔騰?想最初的我們,誰人不擁有一匹駿馬?它帶著我們四處馳騁,迸發(fā)出各種光芒,各種激情。可如今的我們,把自己囚在幾方桎梏里,為財富,為聲望,連出走都變得那么艱難。如同三毛寫給拼命工作的瓊瑤的“現(xiàn)在你自己的戲,再沒有了太多的枷,你來演一次自己的主角好不好”。她告訴瓊瑤不要嫁給夜夜不眠的燈,嫁給生活。她告訴我們要松一松綁在身上的繩索,去追隨自己想要的。
這書里有種滋味是母愛。這又是多少人險些忘卻的滋味。“在媽媽的蔭庇下,我沒有了年齡,也喪失了保護自己的能力,畢竟這份情,這份母愛,這份家的安全,解除了我一切對外及對己的防衛(wèi)。”喜歡三毛是因為她的真性情。在母親面前卸下所有,像孩童一樣天真。面對父母,我們永遠都只是長不大的孩子。就像三毛渴望回娘家的心像弦上的箭一樣,也許某天我們在哪方望著故鄉(xiāng)清冷的月光時,便會想起家中的老人,憶起孩童的歲月,于是急切地渴望拿起電話聽一聽熟悉的聲音喚起遙遠的乳名,這心情就如同三毛一樣。當我們卸下了偽裝,放下了追逐,才可以感受到最本真的母愛。
我還讀到了書了最濃的一中滋味叫孤獨。其實誰能想象三毛瀟灑的一生有多少淚水做伴。書中藏著她那么多的回憶,轟轟烈烈或暗暗傷心。曾經(jīng)的親密愛人一一離去,各種流言蜚語鋪天蓋地,這讓追求美好渴望幸福的她何去何從。可看到這些你仍舊是被感動,因為這個奇女子毫無遮掩地將她的孤獨展示在你眼前,她的快樂或是悲傷都那么純粹,讓人看得透徹。這也許會是讓我們覺得羞愧的,因為我們無終究法像這般揭下一生的面具。
如果都說三毛是個謎一的樣人,這樣是否來得太不妥帖。我無才去探究她的為人,可《送你一匹馬》讓我感受到她似一陣風,迎面吹來,你便了解了路旁盛開的是什么顏色的鮮花,你便了解了天空氤氳著幾分水汽。她是個真實的筆者,沒有偽裝,毫不掩飾地去追尋自己想要的,毫不掩飾地去愛去憎。于三毛而言,文者,心也。她用文字告訴我們要白于己,白于眾,白于生活。
【送你一匹馬讀后感(通用10篇)】相關(guān)文章:
送你一匹馬歌詞08-22
送你一個微笑作文(通用8篇)12-06
老舍《二馬》讀后感01-30
老舍《二馬》讀后感范文12-04
《馬說》教案(通用5篇)07-29
馬老師作文通用15篇03-07
今天冬至送你祝福短信02-23
梁實秋 你走我不送你11-27
梁實秋你走我不送你11-20
寫馬的作文通用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