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沈石溪作品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沈石溪作品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沈石溪作品讀后感1
花鷹對主人的忠誠令我十分感動,而作者“我”對花鷹的態度及行為讓我氣憤。花鷹本是一條好狗,卻被一個巫師的胡言亂語給毀了。我為花鷹感到忿忿不平,巫師的胡言亂語讓我感到不公平,更讓我感到不公平的是居然有那么多人信巫師。而最令我感到氣憤的是作者“我”的行為。“我”一開始不信神,不信鬼,并且出低價買了花鷹,“我”買下了花鷹,就意味著“我”決定要對它負責,要愛他,要成為它的主人。但是后來,我卻又開始疑神疑鬼起來,又想把花鷹扔掉。
說是花鷹流黑淚不吉利,于是“我”就把花鷹臉上的黑毛剪得一干二凈,可是黑毛倒是沒有了,露出了紅紅的肉,黑淚變成了紅淚,“我”覺得紅淚就是血淚。狗流淚是非常正常的,不過是因為花鷹臉上有兩撮黑毛,淚就變成了黑類。花鷹流“血淚”也不能怪花鷹,要怪,只能怪“我”剪它的黑毛。作者“我”的一句心理活動讓我覺得非常氣憤,“真是個十足無賴,你是我花錢買來的,我有權要你還是不要你!”沒錯,花鷹確實是你花錢買來的,你確實有權決定要不要它,但是,你既然把它買來,就必須對它負責。如果要它,就得把它好好養著,如果不要它,就要給它找個好的歸宿。你可以信鬼信神,但最起碼的責任心要有吧?作者“我”想方設法要趕走花鷹,有一次還使詭計要讓花鷹死去,也只有鐵石心腸的人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愛犬吧!
而花鷹,盡管“我”這樣虧待它,在我遇險時仍然飛快地跑來救“我”,在“我”這般粗暴地待它之后,仍把“我”當主人,奮不顧身地將“我”從鱷魚嘴里救了出來。它就像主人依舊深愛著它一樣深愛著主人,還安慰主人,這是一種忠誠,是一種愛。也許花鷹小時候并沒有人教過它以德報怨,但是它做的遠比任何一個人還要好。
沈石溪作品讀后感2
這個故事出自“沈石溪動物傳奇故事”里的《再被狐貍騙一次》,作者沈石溪。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年輕人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對狡猾的狐貍夫婦騙走一只大閹雞。過了幾天,年輕人上山砍柴時,又遇見了那對狐貍夫婦,他想要報復一下,恰好又在腳邊的樹洞里發現一窩小狐貍,狐貍夫婦里的母狐又在樹洞里,便想到這就是那狐貍夫婦的子孫,
便舉起了柴刀,只要母狐貍一露頭就給它來個斬首示眾。公狐貍為了讓母狐貍能帶著它們的小寶貝安全轉移,竟不惜咬斷自己的腿骨,想把年輕人引開。可憐天下父母心,看著鮮血淋漓的公狐貍,年輕人雖然識破了它的騙局,卻甘愿再次受騙。他慢慢的放下了手中的柴刀,轉過身來,準備去追公狐貍。剛走一小會,母狐貍就在離樹洞不遠的土丘后面“呦呦”的叫囂,聲音平緩,好像寄出了一封平安信。這時,公狐貍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它只是做了個躥跳的動作,就掉在地上,死了,因為血流得太多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流下了眼淚,這血染的父愛是多么偉大!我們要好好孝敬父母。
《斑羚飛渡》一文榮獲人民文學出版社首屆《中華文學選刊》獎,臺灣兒童文學學會、《民生報》、《國語日報》、《兒童日報》、《幼師少年月刊》聯合主辦“好書大家讀”活動推薦書目。文章以明朗而優美的語言、深沉的筆觸,通過對動物社會的描寫,揭示了動物之間情感糾葛的'內心世界,使讀者不僅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還可以從中引發聯想,體會其中的內涵,引起人們深沉的思索:動物世界尚且如此,我們人呢?
沈石溪作品讀后感3
最近,我迷上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第一,是因為這些動物故事很吸引人。第二,是因為故事里還蘊含著很大的教育意義。
說幾個我熟悉的故事吧!《駱駝王子》中講到了動物們因為火山爆發,而進行了漫長而悲壯的大遷徙。大遷徙中,其它動物像斑羚、野馬、野牛等都成了自私鬼,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最后一匹匹地倒在了冰天雪地中。而駱駝卻懂得尊老愛幼,草叢讓小駱駝先吃,野獸來了讓小駱駝呆在包圍圈里,沼澤中大駱駝當橋,讓小駱駝先過……因此駱駝們到達了云南,并把這種美德傳了下去。可這種美德卻讓野駱駝走向了瀕臨滅絕的道路。原來,種族們一向溺愛孩子,到了逆反期還一味地護著它們,等到發情期,也不讓它們離開獨立生活。因此,小駱駝就失去了自我生存的能力,駱駝王子只好讓主人公和向導強巴當牲畜養。
看來,一味地溺愛就會讓孩子產生依賴,無法自理更生,更無法繁衍后代,到了年輕力壯的時刻內心卻還是一個小孩子。動物行為學家把青春逆反期稱為“第二次斷乳”。這個期間十分重要,它會影響動物的一生。如果“斷乳”成功了,那么它們就會真正發育成熟了。如果“斷乳”不成功,那它們就會變成一個只不過體格強健高大的小孩子,影響到學習、生活、工作、婚姻……
我們人類何嘗不是呢?在這一方面,我們也要向一些食肉動物學習。有些食肉動物,幼崽長大后父母就會把它驅趕出群體,永遠也不讓再回來。讓我深有感觸的是狐貍清窩的習性。有一種叫赤狐的狐,它的幼崽大約一歲半就要被母狐殘忍地趕出窩。有人說這是母狐出于自私。但事實并非如此,這是因為母狐要幼狐獨自闖蕩世界,自力更生,獨立生活。就連瞎了眼的狐貍也寧可自己餓死也要清窩。狐貍竟如此智慧!雖然我們不需要像狐貍那樣清窩,但也要漸漸學會獨立生活,這樣才能成為有出息的人。
動物的世界就是這樣的,看了沈石溪的作品我倒覺得有時動物還真是我們的好老師,仔細想想,我們人類有時還真“禽獸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