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范文(通用12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范文(通用1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1
一向都沒有好好地看完這本書,總是覺得好像書里的文字認識我我卻不認識他。但是看過之后有一種淺嘗輒止的感覺。一本書文字不在于能看多少,在于你理解了認識了多少!其實它里面所謂的各種心理問題我不是很理解,但是我唯一看懂了就是應對和勇氣。
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應對苦,應對餓,應對困境,巴爾扎克有句名言:“困難,對于弱者來說是一個萬丈深淵,對于強者來說卻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睉獙@么一個巨大的財富,我們當然要撿起來,人生就是積累的過程嘛。期盼成長就要應對所謂的生活煩惱,看過這本書,我突然明白了人生就三件事:微笑,應對,然后理解。
作者說過,放下人生的某些東西,必須會給心靈帶來痛苦,而其劇烈的程度甚至如同應對死亡。任何的放下在必須高度上說都是放下自我——放下速度、放下情感、放下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甚至個人人生理念,這種痛苦可想而知;但若不經歷這種痛苦,我們就無法超越自己、自己的靈魂。可為何要追求這種自我精神的發展呢?作者坦言,“或許你能夠找到答案,或許怎樣努力,你都與最終的答案無緣!睉獙Ψ畔拢瑧獙ν纯啵鋵嵢松匾牟皇切袨,重要的是態度。
我能理解的另一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勇氣,所謂勇者無敵,好多人都說年紀越大膽子越小啦。還是懵懂的小孩的時候,心懷大勇,好像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怕,都說青春期叛逆,但是只有在青春期我們才能看到最完整的自己,光青春然后無畏。
作者首先讓我們認識到問題,應對問題,并研究問題的根源,慢慢地教會我們愛的方式,鼓勵我們堅定信仰,真正的愛,不是一味的追求,不是執著于痛苦,而是微笑,應對然后理解,樹立人生追求,努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生活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教會我們讓心靈成長,讓心智成熟。并且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忙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一溫一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前程,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個一溫一暖的名字,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讀《少有人走的路》不知不覺就想起這樣的詩文,做一個幸福的人其實很簡單,給我們的心涂上幸福的顏色,應對困境,把它融入海一樣的胸懷,應對痛苦,把他留在春天一般一溫一暖的一一光下。
書中反復強調真正的愛,我們每個人對愛的定義不一樣,有過愛才能了解愛,有過執著才能放下執著,有過應對,才能夠真正無畏。
少有人走的路并不必須是所有成功人士的道路,而是一條充滿幸?鞓烦錆M愛的指引人心靈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2
重新拿出《少有人走的路》,我想推薦給朋友們,給那些渴望走向成熟、有自覺期望改變心理現狀的人。其實這本書很淺顯,很多道理甚至都是身邊的一些小糾結的學術解讀而已,你我都懂。剛開始看我也就睡前隨便翻翻,但此刻看完整本書,卻起了期望再認真看一遍的念頭;仡^想想,其實很詫異,原先這本書真有種魔力,讓你不自覺在看的時候跟著內化了它所述的一些心理學知識,似乎真有那么點被治療了一番的感覺。所以,與其說這是一本治愈心理的書籍,不如說它是一本能夠引發你自己與自己對話的向導書。
書中的一個理論是,幾乎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疾病。這是作者的觀點,我保留看法,因為是否就應將常人所經歷的七情六欲、內心痛苦掙扎看做是一種病,是我比較疑問的。但在看的過程中,我確實將自己的一些問題根據作者的理論進行了一番分析,也把自己當做一名心理疾病患者進行自我治愈,我覺得還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過程。若是你平日讀以經驗主義為基礎的書,比如此刻市面上暢銷的心靈雞湯類的書籍,你能夠在閱讀的時候體驗一種用心的指導情緒,但整個過程不會有一種體驗類似望聞問切的治療的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學者,而且是一位從事一線醫療的心理治療師。他透過超多的心理疾病患者的病理分析,給我們呈現出神經官能癥、人格失調癥患者的癥狀以及治理方法。我自認自己沒有十分嚴重的心理疾病,至少我并未呈現出明顯的消極對待偶爾自身存在的內疚、不信任或不負職責的問題。但仍然在這個看的過程中,我覺得自己在跟隨著作者做了一次對自己心理的大體檢,雖然沒有X光、沒有超聲波,但這種自檢的效果并不比醫生檢測得出的結果差,至少我自己是這么認為的。作者認為人都有病,而我們需要的是承認自己內心有某些方面的麻煩,應對這些糾結與痛苦,自覺地思考,經歷痛苦的自律,去選取自由、選取尊重事實、選取重新學習愛的潛力······
書的第二部分花了超多篇幅論述“愛”,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我看的比較快的,也是覺得可能多多少少這部分與中國的大多數人需要思考的成長環境有所不同吧。但第二部分的“愛”這一章是值得再認真看的。大多數人不懂得什么是愛,那里的愛當然不是只男女情長的愛,而是自律的原動力,按作者的定義,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愿。它包括自我成熟、也包括幫忙他人進步,它是完善自我和他人的持續的過程。
同時,作者也提到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深究其患病原因,都是由小時候父母錯誤的愛或忽視的愛而導致的。家庭環境的成長對個人的心里影響極大,父母對子女正確的愛是保證其健康心理的關鍵。而父母如何學會愛以及它的重要性也是作者論述的重點。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3
同事推薦我讀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當第一次聽到這個標題時,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帶著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于心理學的書,里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象中一些比較本質性的問題。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己做自己的心理醫生,解決自己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僅是精神寄托或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為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卻不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務必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說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務必透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于現代科學一些。
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許自己不明白而已。當你坦然應對自身的問題而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己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甚至于,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是可能到達“神”的境界的。很感嘆作為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并且在長時間的行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是的,離開了現實的土壤的學說是沒有好處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務必如此。此刻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而信仰科學,這是社會的進步。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傳統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難,讓心靈成長有多么難,我們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種種局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為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為藝術過于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于此刻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業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么難。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4
通過閱讀這篇《少有人走的路》的拆書稿,讓我深刻體會到,一篇文章想要吸引讀者的重要性。
首先,這篇拆書稿的作者開頭就運用了提問這個“抓手”——“你是否曾經感覺自己的運氣很差?好像做什么事情,總會碰到些出乎意料的問題,生活遠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钡葞讉“抓手”成功吸引讀者繼續往下看,緊接著作者又提了幾個大眾最關心的一些苦難問題,繼續吊足讀者的好奇心。
其次,拆書稿作者開始介紹《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的作者斯科特·派克,通過他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到斯科特·派克的創作背景以及其描寫文中主角通過眾多方法治愈患者們的雄心壯志。
通過這篇拆書稿的內容讓我們了解到人生其實就是由各種苦難構成的,和運氣無關!
隨著拆書稿內容閱讀的深入,我心里一直有一個疑問,什么樣的人能勇敢積極地面對并戰勝這些苦難呢?文中內容,給了我們答案——成熟的人!
那如何才能變得更成熟呢?書稿又給出了兩個關鍵字“自律”。
再次,拆書稿作者又運用了觀點+故事的敘述法,對實現自律的四個原則進行了深入闡述:延遲滿足,承擔責任,尊重事實和保持平衡。
最后,拆書稿作者提到自律和“放縱”應保持平衡,以及愛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哪些?作者通過很多案例讓我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愛需要關注和傾聽,以及,愛又是如何促使我們更自律?我們應當如何去愛?
成功引出阻擋我們愛和自律的原罪——懶惰!
心智成熟的道路,既艱難,又痛苦,才會被稱為“少有人走的路”。
這篇拆書稿成功運用“抓手+故事”結構體的寫作模式,通篇內容邏輯清晰,主線明確,即使沒有看過《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的人也能快速了解此書的精髓,提升閱讀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5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國杰出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現在暢銷圖書榜單上,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上榜近20年。這本書創造了空前的銷售記錄,至今長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本書共分四個部份:自律、愛、成長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么是愛的本質,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如何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本書開篇即說: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其中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愿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而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而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例如:我現在正在寫這篇讀后感,其實已經拖了很久,總覺得有個事沒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寫永遠不會有。當我面對現實,放下有趣的游戲和小說,雖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但是靜下心來去寫的時候,心理上卻感到很輕松下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沒有了玩樂的輕松,當我寫完之后,感到心情舒暢,好像放下了一個包袱。而類似的事情其實經常會出現,有時候會我們能夠直面問題,以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它,而有時則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過且過。而且越是安逸的時候,越是不愿意積極面對,也就是不愿意推遲滿足感,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吧。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后告訴他們如果現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夠等到明天早晨還沒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塊糖。然后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后,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現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后都獲得了成功,成為杰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面對糖的誘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長中會給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快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是付出,不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己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但絕不愿意將他們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去搏擊風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包辦代替,時時噓寒問暖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包辦代替中,是責任心的缺失;在噓寒問暖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案冻稣鎼鄣娜,應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作者是一位心理醫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例子來解釋自己的觀點,因此使人在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觀點,凝練的語言,讀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靈必須保持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特別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
“勇氣,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面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
“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達到人生新的境界”。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而且值得精讀的書。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6
假期讀了校長推薦的兩本應屬心理范疇的書籍:《少有人走的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說實話,就兩本書的書名而言實在引不起我多大興趣,尤其前者還讓我產生些抵觸情緒,這大概就是本書作者所說的潛意識的恐懼吧!(“少有人走的'路”讓我聯想到:坎坷艱辛困苦孤獨……)我是作者說的那種吃蛋糕會先吃蛋糕后吃奶油的人。于是我選擇先看《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
讀《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除了因譯文的原因讀起來有些生澀難懂不順暢之外,書中的內容對我個人的心智成熟確實可以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讓我很快產生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梢愿惺艿綍兴f的那種神奇、神秘的力量,我堅信這本書就是我人生中的一只“圣甲蟲”。回顧近年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的一再縮短,常對青春不再,對生老病死,對時常厭倦的工作生活,對不可知的未來充滿茫然無措的恐懼。每當這時我便習慣于借助書籍給自己增添勇氣,并且總能碰到挈和當下心情的一些頗受鼓舞的東西,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安慰,在一段時間內得到內心的平靜甚至愉悅。這大概就是神秘力量的作用!打個比方,如果說以往這些對我有幫助的文章書籍是“偏方”,那么《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則是良藥,區別在于后者比較專業,它帶給人內心的并不是短暫的平靜和安慰,我想那應該是不斷成長的直面人生的堅強和勇氣。
很佩服作者敢于選擇這樣一條“少有人做的路去走”,其艱難、漫長、充滿的挑戰性,我想只有親身經歷,否則是沒有辦法體會的。僅從作者的描述還是不能感受作者的感受,就像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樣,讀者看到他描述的過程可能很簡單甚至有些戲劇性,但實際心理治療的過程要比所描述的枯燥、乏味、痛苦的多。我相信,這條路一定是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艱苦無數倍。從作者敘述中,我能感受到只有那些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堅韌的意志,充滿愛和智慧,而且勤奮的人才能從事這項了不起的職業。作者不僅具備了這些職業素質,更具備了放棄舒適人生之路的勇氣,才能夠使自己的心靈之路走得更遠!人生之路是有限的,心靈之路卻可以無限延伸并且不會老去。寫到這兒,我想到了假期中讀到的另一本書《夏山學校》,校長尼爾說:“我覺得年齡和一個人的思想沒有什么關系,我遇見過二十歲的老頭子和六十歲的年輕人。我現在是以年輕、熱忱、生氣勃勃和樂觀來衡量一個人!蔽蚁嘈,一個人有一個強大的心靈,才會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在假期陪孩子上籃球課時,我把《少有人走的路》推薦并借閱給一位家長,于是她也把很珍愛的這本《夏山學校》借給我,據她說幾次出國都帶在身邊。我讀了也很喜歡,得到不少啟示,推薦給大家!這位家長朋友的朋友也推薦她讀《少有人走的路》,看來這本書確實像書中介紹的那樣是由口耳相傳而逐漸得到大家認可和喜愛的。
從開始讀這本書,我就一直跟隨作者的敘述和指導來學習并思考怎樣讓自己的心智更加成熟。對我個人而言書中第一部分內容對我的幫助更多一些,推遲滿足感,懶惰與恐懼,自律等方面的內容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列舉出的生動事例讓我看到了生活中自己的影子,通過作者的案例分析讓我清楚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問題所在,使我豁然開朗,作者提出的指導方法對我也很有幫助。讀完這本書我還清楚地認識到,要讓心靈得到不斷地滋養,使其成長,逐步成熟,僅靠閱讀一本書籍,學習其中的幾種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條艱難的路程,如果確定要走這條路,那么這本書只是一個起點,我們還要學習作者身上許多的優秀、堅強的品質;努力了解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補充、擴充自己的人生地圖;不斷與懶惰、恐懼作斗爭;在人生的路上踽踽獨行……雖然步履維艱,但堅持下來的人卻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麗的人生風景!書中對于我的很多啟發指導,我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進行慢慢消化實踐,來實現自己心智的不斷成熟。
在閱讀《少有人走的路》和《夏山學!愤@兩本書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即作者并不避諱談論他們失敗的經驗。這能夠給我極大的安慰,這些失敗的經驗在告訴我們,這些成功人士也非“圣賢”,避免了我們對其言論的望而卻步或嗤之以鼻。我想,成熟的心靈就是這樣,可以迎接成功,也可以擁抱失敗,這樣的心靈才能更加成熟,最終走向成功!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7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關于心智成熟的心理書,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方法,而看了本書我確實有很多的收獲。
人生苦難重重,而只有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人生苦難重重的事實,我們才會釋然,也不會再對人生的苦難耿耿于懷?嚯y,是可以開啟人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的。
有許多家長,學生,甚至我自己,也曾經埋怨過,小學階段學生學的東西是不是太難了,我認為小學應該是培養孩子讀書興趣的地方,不應該讓學生過早的接觸太難的問題。但是看了這本書,我有了不一樣的認知,其實小學階段的問題與難易是沒有關系的,我們會發現: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照樣有學生不會,所以,學生與學生之間之所以會出現差異,在于學生有沒有主動的去面對學校為孩子們設計的各種問題,學生有沒有動腦筋,沒有想辦法解決問題。正常情況下,正如富蘭克林說的:唯有痛苦才能給人帶來教益。其實,如果深入到學生中去,我們就會發現,所謂的后進生,只不過是面對問題不停的拖延時間,或者視而不見,希望問題自己消失。為什么現在的孩子大都喜歡玩游戲,甚至沉迷于游戲?也許就是為了躲避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自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擔痛苦,解決問題。而自律則源于愛,后進生更需要父母以及老師的關愛。富有愛心的爸爸媽媽或者老師,要給學生一種意識或者提示:“爸爸媽媽,老師都愿意陪我忍受困難,困難也沒有那么可怕。”當然父母的愛必須是表里如一持之以恒的。
對愛的理解其實有很多,但是有時候我們都不太懂什么是愛,作為老師,我時常反思自己,質問我自己,是不是真的愛我的學生。
我們學校有愛心義賣,學生們都積極參與,其實在我的意識層面我深刻的知道,應該把愛心義賣交給學生全權負責,我只需要從旁協助就可以,但是,出于某種擔憂,我幾乎包辦了愛心義賣的許多事情,在班級義賣上是獲得了成功,但是對于學生而言,我的做法是愛他們,幫助他們嗎?他們需要的是這樣的老師嗎?這個活動對學生有什么幫助呢?他們體會到愛心義賣的意義了嗎?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答案,愛,應該是傾聽學生的需求,該放手時就放手。我們應該時刻記住紀伯倫的詩句: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這首詩對老師也適用,我們應該時刻警惕。
其實讀了這本書收獲很多,可以說是這本書是開啟人心靈的實操書,能夠點亮我們內心的黑暗,正視自己的問題。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8
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一本書。
人的成長是一生的過程,它不是18歲的時候就能完成的“作業”,而很多人甚至到臨死之前也沒能做到,甚至不曾意識到。對于這個問題,我想我身邊的家人,朋友當中很多人都還沒意識到吧?父母給我的傳統觀念認為:立足社會,并能夠為社會,人類作貢獻才是人生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人生的最高目標。而個人的成長是擺在這個首要目標之后的,又自己在“私下”的時間里慢慢去做的事?偠灾,人精神上的成就和物質上(被社會承認)的成就相比是不足掛齒的。但是,沒有強大的精神后盾,人生又怎么能走的“順暢”呢?我認為,個人心智的成長是必須的,是比在社會能力上的進步更重要的。社會,不管是否“正常”,它都可以被稱為“社會”;然而不健康的人生,將導致一個人一生的不幸。
這本書的作者在我面前展開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一個與我們社會中所“習慣”的人生定義所不同的人生。的確,我們的社會太過于依賴“習慣”,依賴“和大多數保持一致”。因為經驗告訴我們,這樣做好像是“最安全的”,雖然這可能不是“最正確的”。但“安全”可比“正確”重要多了!所以,我們寧可放棄“進步”和“成長”;我們寧可“墨守成規”,做“習慣的事”,而不冒險改變。在書中,作者提到“人的一生都要冒險”。我覺得如果以作者的人生定義為基準,那么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不冒險改變就無法實現“個人成長”。
必須時常反省自己,調整前行的方向。
我們生活中有太多不愿意冒險改變自己那一成不變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的人了。即使,他們的習慣已經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他們仍然拒絕改變!這些當中,也包括我自己,包括我親愛的家人和我的“知己”們。如果我們不努力尋求改變,我們的祈禱和對命運的抱怨都將是徒勞的!
也許,我們還真的像書中說的不夠“自尊自愛”吧?
在此書的第二和三部分,作者(譯者)的文筆十分犀利!我幾乎無法以平和的心態去閱讀。作者在書中多次討論了在童年時期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和教育方式對子女未來心理成熟度的影響。并提出“什么是真愛?”這一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把孩子以后能過上安穩的生活當作自己對孩子最現實,最真誠的期望。然而明確地指出“孩子,我希望你能成長為具有智慧的成熟的人”的家長是比較少見的!鞍卜”在傳統的觀念上一直被認為是“幸!钡捏w現;而尋求子女生活上的“安穩”,這真的是對子女最大的關愛嗎?這真的完全是對子女未來最無私的考慮嗎?在這一點上,作者提出了反對意見。實際上,本書作者的觀點和孔子的“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的思想比較相似,是對常人的幸福觀念的一種挑戰。
我很想把這本書推薦給現在我生活中的人們,雖然我知道他們就如書中所說的“把自己的心靈藏在厚厚的盔甲下”,而且孔子也說過“忠告而善道之,不可而止…”。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9
與《撒下好運的種子》一樣,《少有人走的路》同樣屬于心理輔導方面的書籍,出自美國杰出的心理醫生作家斯科特·派克之手。斯科特的杰出不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誠懇和勇氣。因為通過本書,他第一次說出了人們從來不敢說的話,提醒了人們從來不敢提醒的事,面對了人們從為不敢面對的問題。
今天竟然用整整一天的時間浸泡其中,絕不是心血來潮找書打發時間,只覺得,自己的心智還很不成熟,精神還過于膚淺,自身太需要這方面的滋養與潤澤。
作者認為,人生苦難重重,唯有自律方能消除人生的痛苦,而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是實現自律的四大原則。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承擔責任,告訴我們敢于面對,主動選擇和決定,付出更多的愛,才可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與能力;尊重事實,告之我們敢于接受外界的質疑和挑戰,不讓自己生活在封閉的系統里;保持平衡,意味著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
如果將這四種原則持之以恒地實踐,任何人都能夠使精神、心理和靈魂達到更高的層次。
對此觀點,本人感同身受,特別是“尊重事實”這一原則,好似讓我看到了身邊諸多沒有尊重事實而被困擾或束縛的人和事。
“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一張地圖,憑借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協調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樣到達那里;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是啊,任何人來到世界,沒有偉大與卑微、高貴與貧賤之分,上帝也沒有給誰繪制過地圖,但我們在不同的時期,必須給自己繪制不同的地圖,才會擁有準確的人生航向,愉快的人生旅程。為此,顯然要付出代價。
很多人,因為得意于自己的經驗與資歷,從未有過繪制地圖的意識與做法,純憑感覺做事,遇到麻煩,不是積極面對,而是拒絕新的資訊,甚至指責新的資訊混淆是非,因此,常常埋怨人生的道路總是荊棘密布,障礙重重,好似上帝不公,時時被命運捉摸。
當然,有一部分人,曾有過藍圖,對自我成長有過規劃,但時這境遷,也不更新。原有的地圖日漸窄小、模糊、粗略,對世界觀的認識狹隘而偏激。對于新的信息與資訊,不是難于對付,就是漠不關心,因此,生活中,常處于恐懼與無奈狀態,碰壁也成了尋常之事。
極少數的幸運者,勤于努力,從未放棄過自己的追求與夢想,不斷地更新和調整自己觀察世界的角度,不斷地修訂自己的地圖,對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不會漠然,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與驚喜。還會發出如此的感嘆:我們貧窮時,世界是一種樣子,我們富有了,世界又是另一種樣子;社會在前進,我們唯有尊重事實,不停地修訂地圖,方可讓心靈獲得成長,讓心智走向成熟。
我以為,給自己繪制前行的地圖——是每個人必做的功課。
《自律》部分,只是《少有人走的路》的第一個篇章,就讓我獲得了如此厚重的饋贈,相信其它三部分同樣精彩。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10
最近讀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心理學方面的書。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書中說:“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網上真人賭博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做成功一件事情能獲得滿足感,多次的成功有可能讓人內心膨脹,從而止步不前,很難再獲得更多的成長。推遲滿足感,并不是永遠不知足,而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生活,為了能取得更大的進步,有堅持向前進的信心。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能夠正確面對并且感受被問題纏上的苦惱,冷靜思考解決問題,從而體會網上真人賭博結束后的快樂之感。推遲滿足感是自律生活這條道路上極為重要的一步。
本書的作者認為“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種意愿”,同時“愛也是心靈健康成長的動力”。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養不教,父之過”,父母要對孩子的教育負責。專制和控制的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只會產生負面的作用,其結果往往是孩子會產生不安的恐懼,而且這網上真人賭博份恐懼或許會從童年時代延續到成年以后甚至更遠的時間段。相反,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將愛灌注進去,會催化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更容易將大人的教育聽進去,使得自身獲得成長。
不是一味地追求,不是執著于痛苦,而是尊重事實,微笑面對,然后接受,克服困難,戰勝自我,這就是網上真人賭博生活一步一步教會我們的,最終也使得我們的心靈走向成熟。
自律是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愛是促進自我和他人心靈成熟的方式!俺墒斓男撵`必須保持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網上真人賭博矛盾和悖論,特別不要輕易收到倫理觀念的影響”,只有將自律和愛相結合,使兩者在我們的生活中保持平衡,才能使自己獲得成長,擁有幸?鞓返娜松,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你只能自行選擇人生的方向,忍受艱辛和磨難,最終才能達到新的人生網上真人賭博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11
“為逃避解決問題而忽視問題的存在,并指望問題自行消失的傾向,是人生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碑斂吹綍羞@句話的時候感觸非常深,感覺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只是每個人受其影響度不同。
書名少有人走的路初次給我的感覺是作者會講一個事情是很少人會去做的,但看完之后明白并非是這條路走的人少,而是這條路每個人都會經歷,但真能走好這條路的人并不多。
書中通過一些心理學方面的分析,闡述了如何做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往往很多人看似長大成熟了,但心智缺還未成熟,說話做事都會給人感覺很幼稚,這類人只要有過接觸大家都會不難發現。另外還有類人,看似各方面都表現的很成熟,但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選擇逃避或裝作視而不見,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習慣推卸責任或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這些其實也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種表現。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發生問題是很正常不過的一件事,關鍵是我們要學會如何去面對問題,如何正確的對待和認識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我們需要承擔起責任,盡全力去解決問題!坝^察”和“認知”這兩個詞幾乎貫穿于這本書的始終,如果一個人以邪惡為目標,總是會拒絕觀察事實的真相,而心智成熟的人,卻能深刻的意識到懶惰的存在。
因為解決問題是件痛苦的事,所以大家會選擇逃避或不作為,大家都會習慣處理輕松、容易處理的問題。是否能做到心智成熟,也可以理解成意識的進化或者說是意識的成長,只有當你有了擔當的意識、會自律,這樣才會讓自己不斷的進化。
惰性很多時候是自己潛意識里的一種表現,每個人都會覺得享受在前,所以才會當遇到困難或問題是就會產生惰性。書中介紹“推遲滿足感”就能解決惰性、拖延癥的問題。比如大家是東西總是愛比喜愛吃的先吃了,不愛吃的不是丟了就是拖到最后隨便應付了事;做事總是習慣把簡單的事先處理了,難的事情放在最后處理或者索性就不處理等別人來解決或到最后不了了之,這些毛病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然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需要我們去認知問題的根源,推遲滿足感就是要讓自己先解決難解決的問題,不能貪圖眼前的安逸,要有先苦后甜的精神,這樣自然就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大家都會覺得你靠譜。
讓心智成熟的這條路,并不是很少人關注,而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如果當你真的能走通這條道,肯定會讓自己有很大的改變。好比自己以前看待任何問題都會有局限性,所以處理起問題也不順,無法解決問題的根本,而且在問題的爭論中總是按著自己額思路去辯解,忽略了其他客觀的因素或者不承認客觀條件的存在。
現在基本已經慢慢的做了改變,因為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能觀察和認知問題的根源,繼續在學習如何走好這條少人有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 篇12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心理學著作,作者認為,人生苦難悲喜參半,我們應該以足夠的勇氣,責任、愛去面對,而不是逃避。只有面對,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才能夠在勢力范圍內超越自己,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完整。
因為人生的問題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勇氣去面對它,去解決它。而現實卻是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遇見問題必須自己去面對。家人、朋友甚至愛人能給予的都只是建議,只有自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可自己在沒有強大起來,勢力卻是勢單力薄的,如果這個時候,你選擇了推脫、懶惰、趨利避害的處事方式,這就會形成與人而愿背道而馳的性格特點。
其實問題、困境、麻煩這個東西,本質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一筆成功跨越就非常難得的精神財富。如果你想要成長為一個心靈健全的人,遇見問題就絕對不可以去選擇逃避,或者抱怨,總是找借口,而是積極主動面對,敢于突破,才是最佳捷徑。
可現實中的很多人,因為得意于自己的經驗與資歷,做事純憑感覺和經驗,遇到麻煩,不是積極面對,而是推卸責任,不主動解決,而是止于難于對付,長此以往自己變得越來越消極,越來越被動,精神狀態也不好了。其實對于這樣的人,未來數不勝數的碰壁對他而言必然會成為尋常之事。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勤于努力,不斷地更新和調整自己觀察世界的角度,對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不會漠然,而是以一種積極、好奇的心態對面對,去接受新挑戰,那么他一定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以飛躍式的速度在成長,他一定在群體中也是耀眼的,因為他積極、樂觀,有感染力,是個正能量爆棚的人,誰會不喜歡呢?
其實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讓我們戰勝恐懼,克服懶惰,逐步走向積極、樂觀、成熟。書中說,“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里疾病的根源!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就是從自律、愛、成長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四部分激勵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要逃避。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而開始接受挑戰,我們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愿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踏上走這條能讓自己變得成熟的路,越來越強大!
【關于《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范文(通用12篇)】相關文章: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700字02-09
讀少有人走的路有感600字02-09
閱讀《少有人走的路》心得體會8篇02-11
自己的路自己走-課件設計05-06
有人臉的器物11-17
關于路的詩句01-19
形容少的成語01-24
知路愛路護路征文范文12-20
渴望有人懂的傷感句子01-15
路小學作文(通用15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