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理治療之路》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心理治療之路》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花了三天時間,斷斷續續看完了《我的心理治療之路》,這本書是中德班15位心理專家自述個人成長和個案實戰的真實記錄書籍,這些前輩也是目前活躍在中國心理學一線的大咖老師,對于同樣是心理咨詢師的我學習成長頗有感觸和啟發。
1.流派的選擇。
我覺得一個人選擇什么樣的流派確實跟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有著什么樣的經歷非常相關,很多人選擇精神分析學派,以原生家庭的視角來解釋自己的認知、行為、情緒等。有也有選擇存在主義學派,喜歡探索生命與死亡、存在與意義。每個人看問題的視角不同、世界觀價值觀不同,選擇的流派也不相同。我之所以選擇人本主義流派,在于我比較喜歡看向現在和未來,我期待探索生命的意義。
2.心理咨詢的本質就是協助來訪者覺察自己、看見自己。
當然,在此之前,咨詢師首先要自己能看見自己、覺察自己。不管是咨詢師也好、來訪者也好,當我們能夠覺察自己,我們也就知道自我認知、情緒、家庭、社會環境、文化在怎樣影響著自己,于是也就有了自我選擇的機會、在調整和改變自我層面也會更加適切。
3.心理咨詢師的學習。
首先咨詢師不僅要學習專業上的能力,還要不斷增加生活上的經歷和閱歷,跳出自己熟悉的圈子,去體驗生命,豐富生命,拓展自己的邊界,咨詢師走得多遠,往往也就影響了來訪者能走多遠。其次,咨詢師需要系統的學習,不是光看幾本書就可以,要找自己感興趣的流派深入研究,要找督導老師做個人體驗或者團體體驗,要不斷的實踐、反思、總結。最后,成長是終身的,咨詢師的學習應該永不止步。
4.中西方文化的差別。
西方崇尚個人主義,解決的主要是孤獨感的問題。東方崇尚集體主義,解決的主要是親密關系、人際關系問題。西方針對某個問題解決某個問題,東方把人看做一個整體,注意提升一個人整體的層次和意境,各有各好,各有各的優勢和弊端,心理咨詢起源于西方,做為中國的咨詢師最好還是中西結合,但這條路需要堅定、持續學習才能持久走下去。
5.如何面對來訪者的.“攻擊”。
咨詢過程中有的來訪者會對咨詢師產生攻擊,咨詢師要能承受這些攻擊,要做出反應和態度,但又不能做出讓來訪者曾經感受到傷害的反應和態度,對于咨詢師來說,這本身就是艱難的,就像一個人在傷害你,但你還得繼續愛他、對他好、對他關心、給他支持。咨詢師就像一個媽媽,而且是一個智慧的媽媽,給“孩子”節制而有度的愛,在這種愛下,來訪者才能發展他的自信、自尊、自我認同感。
6.沒有配合的來訪者。
有的來訪者到咨詢室就是沒有那么配合,或許他是沒有準備好,或許他是故意不配合,沒有一個完美的來訪者來等著自己的咨詢,我過去陷入一個誤區,以為別人主動來了就一定會配合,現在發現,還真的未必是這樣,過去還真的存在過有對來訪者不理解的情況,現在來看,不管來訪者是怎樣的狀態,首先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與來訪者探討如何建立咨詢同盟關系。
【《我的心理治療之路》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的唐詩之路作文03-28
作文我的高三之路03-21
我的作文之路800字高中03-28
我的成長之路作文五篇01-07
我的作文之路(精選70篇)03-23
我的夢想之路作文(6篇)03-28
我的夢想之路作文6篇03-28
我的芭蕾之路700字作文04-25
《輪回之路》讀后感2500字09-11
我的夢想之路作文通用2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