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后感范文(通用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史記讀后感范文(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史記讀后感1
今年暑假我讀了《史記》里的‘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故事以后,得知一個人要是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國家的安危,國家就會受到別的國家的進攻。這是我今天的收獲。讀了《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故事,我還得知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廉頗是指錯就改,用該善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人;藺相如是顧全大局,勇敢機智,臨危不懼的人。
這個故事講了三個小故事,最讓我喜歡的是‘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天,藺相如剛要坐車出去看見廉頗騎著馬過來,他趕緊叫車夫把車往回趕,這時,他手下的人看不順眼了,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貌貓似的,為什么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連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趙國,是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秦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之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
我們要像藺相如一樣顧全大局,臨危不懼。
史記讀后感2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史記》這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這本書主要寫了春秋時期和五個王朝。上至夏商年代,下至漢朝漢武帝時期。這本書有50個章節。如《伍子胥復仇記》、《趙氏孤兒》等著名的故事。這本書中有很多好詞以及好的成語,如:“家徒四壁”、“侃侃而談”等等。
這本書中我最佩服人物就是越王勾踐,他為了壯大自己的國家,臥薪嘗膽,歷經艱險,跟農仆們一起勞動,吃的是粗糠狗食。最終,他成功了,他消滅了吳國成為一代霸王。
我最喜歡的章節是“荊軻刺秦王”,這個章節主要講了燕國的太子丹要荊軻去刺秦王,讓秦舞陽當荊軻的助手,結果秦舞陽一上朝他救下的站不起來了,而荊軻沉著、冷靜。他把燕國的地圖拿出來呈上秦王,乘機用匕首向秦王刺出。盡管最后沒有成功,荊軻也被秦王殺死了,但我感受到了荊軻為國奉獻的精神。
《史記》這本書讓我們認識了歷史,這本書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史記讀后感3
《史記》讀后感這個寒假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書就是《史記》了。《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里面寫了許多人物:人機靈的藺相如,有威武的劉邦,還有熱愛國家的屈原……我來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經常打仗。有一次越軍大敗,越王想要來求和,許多人都對吳王夫差說要來了越國,可是他不聽。夫差讓勾踐做奴隸。過了兩年,他放勾踐回到了越國。勾踐回國后,每天都臥薪嘗膽,隨時提醒自已要報仇雪恨。最后當時機成熟的時候,一舉滅了吳國。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五帝時期。那時,江河水泛濫,舜派鯀去治水,沒有成功。舜又派禹去,禹治水非常刻苦,他三次經過家門都沒進去,兒子出生了也沒看一眼,后來終于治水成功了,最后禹當上了皇帝。《史記》里有非常多的歷史知識,讓我們少年兒童了解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要以史為鑒,學好更多的本領,建設未來的強大中國。
史記讀后感4
《史記》是別人介紹我讀的,剛拿到這本書,我翻開來,里面的故事讓我著了迷。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體現著古代史官的眼界和良心。它的作者司馬遷客觀地記錄了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價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再現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書里講了驕奢淫逸的晉靈公,品德高尚的晏子,貪財好利的周厲王,勤勤于治政又敬老愛幼、禮賢下士的周文王和為人仁愛寬厚的信陵君等人的故事。他們有的賢德,有的驕淫。
我喜歡書中的楚莊王。不光是因為我的名字中也有“楚”字,還有楚莊王知錯就改的精神。楚莊王原本到處打獵游玩,回宮就與美人飲酒作樂。但后來,他的大臣伍舉對他說了一條隱語:“有一只大鳥,身披五彩羽毛,停在城外的高坡上,三年之內,不鳴也不飛,這是什么鳥呢?”楚莊王明白了伍舉的意思,從從此勤政愛民。
《史記》中記載了太多事事非非,記載了賢德與驕淫。所以死的人太多太多了。
史記讀后感5
我最近看了一本精彩的課外書《史記》。是關于古代近六十個小故事,至今有五千多年。寫這本書的作者是漢代的司馬遷。
每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的故事很感人,有的故事讓我們受到了很多的啟發。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大禹在治水的時候,采用了疏通的辦法。他先觀察了地形,決定開山挖渠,鑿了好幾年,終于鑿開了一個七八十米的大通道,河水流進了大海。大禹在工作的時候,好幾次路過自己家門口,因為趕時間,都沒有進家門,而是繼續去了治水。成功不負有心人,大禹用了十二年左右的時間,最后終于治水成功。皇帝知道了大禹把水治理好了,為了順應民意,就把自己的帝位禪讓給了大禹,大禹繼續為天下百姓服務。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堅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學習,最終就會成功。付出也會有回報!
《史記》里還有好多的小故事。例如《胯下受辱》、《楚漢爭霸》的故事等等,它們都很精彩!
史記讀后感6
司馬遷寫的《史記》,可謂是婦孺皆知。暑假,我有幸閱讀了這本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巨著。
《史記》描寫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所以《史記》就是從黃帝和炎帝開始寫的,經過修改的《史記》是以司馬遷結束的、
不少成語都出自《史記》。如“酒肉池林”,講的是紂王與蘇妲己的事,紂王聽信了蘇妲己的妖言,以酒為池、肉為林,整日在池林里飲酒作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毛遂自薦”講的是毛遂向上舉薦自己,獲得重用,告訴我們要自信,但也不要高估了自己。
在《史記》中,也描寫了一位圣人——孔子。孔子一生四處奔波,只為尋找一個沒有昏君的國家。他聽到別人的譏諷毫不在意。面對美色,他心中依然平靜如水;面對死亡,他毫不畏懼。他是圣人,因為他高尚!
最后來說說本書的作者司馬遷,當他在人生高潮時受到了當時最殘酷的宮刑,司馬遷,司馬遷猶如跌入萬丈深淵,他也一度想過要死,但是他還是重新打起精神,向命運發出挑戰!我們要學習司馬遷的斗志,并記住他的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讀了《史記》這本書,真令我受益匪淺!
史記讀后感7
這個寒假,我讀了《史記》這本書。這本書記敘了上自傳說中的皇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前122年,共約三千年歷史。它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古代社會波瀾壯闊的生活畫面,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熱情歌頌了真、善、美,鞭撻了假、惡、丑。
這本書描寫了許多人:有寧死也不肯過江東的楚霸王;有孤高傲視,滿懷楚地蒼生,寧可葬身魚腹也不愿追隨流俗的屈原;有忍辱負重二十年,臥薪嘗膽終復國的越王勾踐;有在易水岸邊揮淚告別,孤身入秦,用生命寫就千古悲歌的荊軻……然而,我最敬佩的就是越王勾踐。他和吳國打仗,結果敗了。他不甘心,奮發圖強,立志壯大越國,報仇雪恥。他把床上的席子掀掉,鋪上柴草當褥子,每天晚上枕著兵器入眠。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斗志,就在座位旁掛了一個苦膽,不論是坐著、躺著還是吃飯的時候,都不會讓苦膽離開自己的視線。每次吃飯前,都會嘗一嘗苦膽,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會稽的恥辱!”他和平民百姓過一樣的日子,舉國上下一條心,國家悄然強大起來。后來,越王勾踐歷經二十多年,終于滅了吳國,洗雪了會稽的恥辱。
《史記》這本書讓我了解了許多歷史故事,我以后要多看書,增長知識。
史記讀后感8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書,叫《史記》。
《史記》這本書中有很多故事,如《晉獻公借道滅過虢國》《曹伯陽背信棄義終亡國》《勾踐為雪恥臥薪嘗膽》《胡服騎射》......其中,《胡服騎射》最為好看,主要講在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游牧民族的胡人經常入侵漢族地區,搶掠財物,殺害百姓。為了抵御胡人的入侵,中原各國使用戰車,配以步兵,可是如此笨重的裝備和胡人的輕騎兵作起戰來處處被動挨打,尤其到了山谷.草原就更不用說了。趙國也經常受到胡人的騷擾和擄掠,就連中山這樣的小國也仗著齊國的支持不短進犯趙國。
趙武靈王看到戰車和步兵是無法對付游牧騎兵的,于是就仿照胡人穿胡服,穿皮靴,建造起趙國的騎兵部隊。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這一壯舉,使趙國的軍事力量迅速強大起來。公元前296年,趙國攻滅了中山國,除去了長期以來侵擾趙國的心腹大患。胡服騎勝推進一年后,趙國攻到游牧民族,趙國騎兵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攻破了多個對趙國有威脅的民族,迫使其它少數民族南下侵擾趙國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生活中,我們要取長補短;學習中也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從而補足自己的不足,才能達到很好或是更好。
史記讀后感9
說到《史記》,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在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這本書,我愛不釋手的讀了又讀。從書中知道了“舜的傳奇和大禹治水”、“臥薪嘗膽”、“完璧歸趙”、“將相和”、“紙上談兵”等經典故事。
大禹大家都知道吧!他用了三十年的時間把洪水治退了,在治水途中,他三過家門而不入,我們要學習大禹這種堅持不懈、專心致志的精神。他舍小家,顧大家,一心為了人民的安憂,工作了那么長時間,我們可以做到嗎?大禹的這種行為驗證了只要堅持就會勝利的這句話。我們如果可以堅持一項事業干三十年,我相信,終有一天會成功的!
我從完璧歸趙中學到了要用智慧去戰勝別人,凡事要勤思考,不能沖動,只要這樣才可以完成使命和任務。其中藺相如就很機智,用和氏璧去威脅對方,對方就拿他沒有辦法了。
將相和,廉頗不顧國家的安危,自己讓藺相如下不了臺。我從這個故事中,知道了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顧全大局,可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國家的安危啊!
讀了這些經典故事,我又有了新的見識,不僅要學習他們的經驗,還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從而使自己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史記讀后感10
讀史記,感到項羽為劉邦所敗,原因多多,但最重要的在于項羽性格缺陷。項羽浪漫、簡單粗暴、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劉邦實際、胸有城府、善于用人、辦事果斷。項羽重情,忠奸不辨為情所困;劉邦喻利,流氓之徒皆為用之。
所以,楚漢相爭,項羽由強到弱,冰消雪融,最后破滅;劉邦一次次化險為夷,最終勝利,實屬必然。
項羽為劉邦所敗,甚至早就注定,早在奉楚懷王招分兵伐秦約定:先入關者王。看是公平,實則早有傾向。
當時,楚懷王看到項羽殘暴,于之不滿,而劉邦寬厚,心里愛之,就有意讓項羽北進指向秦軍主力章邯,而讓劉邦徑直西進,阻力較小,容易先入關。
而項羽一則沒有看出這一招,還有一層因素,在于其叔父項梁被章邯所殺,急于報仇,以致利令智昏。結果,盡管破釜沉舟,大敗章邯,殲滅了秦軍主力,但畢竟還是比劉邦晚入咸陽,雖軍力遠遠強于劉邦,道義上卻輸劉邦一籌,埋下失敗的伏筆。
從親情上來說,項羽本來和楚懷王關系要較劉邦還要近的:楚懷王為項羽叔父項梁所立,但勝利的天平終向正義傾斜,大道自然,孰能拒之?
由此可見,勿為性格為小事。
【史記讀后感范文(通用10篇)】相關文章:
史記讀后感作文02-17
《史記》經典名著讀后感04-13
讀史記讀后感600字03-28
史記讀后感作文15篇02-17
史記蒙恬列傳讀后感600字04-11
高一史記讀后感600字03-28
史記殷本紀讀后感800字03-24
史記讀后感500字左右03-21
史記小學演講稿范文03-17
史記安陽奪帥讀后感300字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