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讀后感范文(精選8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現代教育理論導讀》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讀后感 1
一、多個教育理論是我們學習和工作的理論指。
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論,他的主要教育理論是生活教育理論,這是陶行知整個教育思想體系的主體和核心,是對中國傳統教育的反思與批判,更是陶行知對自己一系列教育實踐的總結與提。 在陶行知看來,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細細想來,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時時是教育、處處是教育。作為人民教師來說,在校園生活中、在教學過程中,跟學生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觸,都是教育。因此,我們要抓住教育的真諦,不能只看到學生的成績,而要從根本上出發,真正走進學生心里,與學生融為一體,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去努力。那樣,我們的教學相長才可謂落到實處。
二、教學實例給我們切實的實踐指。
在《現代教育理論導讀》一書中,除了大量的教育專家的不同教育理論外,還展示出許許多多真實的教學實例、案例。這無疑在教學實踐方面,給了我們一些豐富的寶貴經。 比如有一堂數學課的教學實例在解決概率的計算上,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列表和畫出樹狀圖,讓學生感受求基本事件個數的一般方法,從而化解由于沒有學習排列組合而學習概率這一教學的困惑。整個教學設計的順利實施,達到了教師的教學目標,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思考、討論、點評得到解決,對問題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學生的課堂學習充滿了成就感,課堂氣氛輕松愉快,課堂效果好。 從這個實例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教學生什么知識,對于現代新型的素質教育大環境下,最忌諱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講授知識。而是要找到一個切入點,符合學生年齡、學生接受能力、興趣導向等方面的關鍵點。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跟著老師走,也才會在老師的引導下有自己的創新、自己的辦法。才能通過最最自然的方式走向自主學習的層次,自主不是完全自主,而是在老師引導下自然過渡而來。 學習了《現代教育理論導讀》這本書,再一次豐富了我們的頭腦,增強了我們下一步繼續課堂教學改革的信心和力量。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創輝。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讀后感 2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我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熱愛人民,胸懷改造社會的理想,在繼承中國優秀教育傳統和借鑒西方先進教育理論的基礎上,立足中國國情,躬身實踐,創造性地提出和實踐了生活教育理論,對中國特色教育科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和中國現代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年輕的陶行知先生從小熱愛祖國,志向高遠,他曾在學堂樓的臥室墻上,題寫自勉的銘言:“我是一個中國人,要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來。陶行知先生以主要精力從事平民教育和鄉村教育。他深切感到中國教育改造的根本問題在農村。他說:“中國以農立國,住在鄉村的人占全國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間去的運動,就是到鄉下去的運動。”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須使平民教育下鄉,開展鄉村教育運動。陶行知先生號召人們加入這個運動,“一心一德的來為中國一百萬個鄉村創造一個新生命,叫中國一個個的鄉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抗戰開始后,陶行知先生發現,許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為陷于貧困和屈辱的境地而得不到培養的機會。于是,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合川縣鳳凰山古圣寺,創辦了一所難童學校——育才學校,選拔有特殊才能的兒童,為抗戰建國培養“追求真理的小學生;即知即傳的小先生;手腦雙揮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戰士”。1946年4月,陶行知先生來到上海,繼續奮不顧身地進行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并為在上海創辦社會大學和育才學校的遷址問題多方奔波。不久,著名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的消息傳來,陶行知先生異常激憤,他到處演講,發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號。后來聽說國民黨特務已經把他列為下一個暗殺對象,他無所畏懼,作好了“我等著第三槍”的準備,仍然一次次發出正義的吶喊,始終站在民主運動的最前列。7月25日,陶行知先生因為勞累過度和受刺激過深,突發腦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國家多難、民族危急之秋度過的。他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是創造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懷著“教育為公”“甘當駱駝”的精神,與勞苦大眾休戚與共,為人民教育事業,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爭事業鞠躬盡瘁,奮斗終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勇于實踐,善于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創造性地開展教育工作,百折不撓“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在教育理論及實踐經驗方面,為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和寶貴的遺產。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包括三個基本觀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決定教育,有什么樣的生活便有與之相應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書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義在于生活的變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內容是隨生活的變化而不斷發展的;“生活即教育”是終身教育,是與個人生活共始終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先生說:“學校即社會,就好像把一只活潑的小鳥從天空里捉來關在籠子里一樣。它從一個小的學校去把社會所有的一切都吸收進來,所以容易弄假。社會即學校則不然,它是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學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他還說:“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社會即學校’”。陶行知先生主張學校教育的范圍不在書本,而應擴大到大自然、大社會和群眾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會和群眾學習,使學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緊密相連,形成真正的教育。
(三)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論,是為批判傳統單一的教授法,反對教師“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和學生“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提出的教學方法論。陶行知先生說“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是非常具有針對性的。他曾對當時中國教師的教學方法作過調查研究,認為有相當多的教師“只會教授,只會拿一本書要兒童來讀他,記他,把那活潑的小孩子做個書架子,字紙簍”。也就是說,教育界普遍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中心的現象。陶行知先生反對以“教”為中心,主張“教學做合一”,這就從教學方法上改變了教、學、做的分離狀態,克服了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脫節、理論與實際分離的弊端,是教學法上的一大改革。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及其實踐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生活教育理論改造了學校與社會脫離、生活與教育分家的“死教育”,構建了學校與社會聯系、生活與教育聯系的“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論改造了盲目抄襲外國教育的“洋化教育”,構建了切合中國實際,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教育;生活教育理論改造了脫離人民大眾,為少數人服務的貴族式的'“小眾教育”,構建了面向人民大眾,符合人民大眾需要,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大眾教育”;生活教育改造了“為教書而教書,為讀書而讀書”的“超然教育”,構建了密切聯系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實踐教育;生活教育理論改造了“教少數人升官發財”,培養人上人的“升官教育”,構建了能“從老百姓中來”、“回到老百姓中去”、與老百姓“同甘苦”的人民教育;生活教育理論改造了“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的“殘廢教育”,構建了能使人“手腦雙揮”、“在勞力上勞心”的健全教育。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不僅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我們認識和改進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許多啟示。
1.教育的原本目的是生活。生活需要教育,正如教育需要生活一樣,教育要在復雜多變的社會條件下為人設計和實現理想的、完全的生活,這應是教育本身的追求。教育聯系生活的目的,就在于不僅僅使學生掌握可憐而有限的書本知識,而是使學生體驗和構建理想的生活。教育不應設法使學生去適應書本,而應設法使兒童適應社會生活的規則,并努力去創制生活的新規則或創制新生活的規則。狹隘的、封閉的書本教育無法適應豐富而多變生活。
2.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應發揮對教育的動力作用,要將整個社會作為兒童生活的現實背景來設計兒童的教育,教育要向兒童的生活回歸。教育應為了生活,兒童應為了生活而受教育。教育要以生活為源,回歸生活世界,用生活來教育,通過生活而教育,生活應成為教育的素材、手段。
3.要堅持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育原則,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獲取知識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成長的主體。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因此處于主導地應,理應發揮主導作用。但這種主導作用必須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前提,否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能發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生學”,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一對矛盾,在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作用下得到統一,正確地反映了教與學的關系。在當前情況下,教師要特別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的做法,而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改進教學方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鑰匙,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教師只管“教”,是不可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讀后感 3
作為教師,最急需的就是理論的指導。本不愿讀一些過于抽象的理論專著的我在學習了《現代教育理論導讀》一書后感觸頗多,我作為一個新教師,對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科學,為什么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類老的話題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領悟。
現代教育就是研究在動態的環境下教育主體的一種創新活動。每個學校的教育環境都是動態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別也是很大的,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和受教育者的學生是在教與學的互動中發揮出他們的智慧和才能。所以和諧的師生關系,每位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增強和創新性的學習方法共同構成了現代教育的新理論。
首先,“以人為本”這種思想反映到教育領域表現為師生平等,生生平等,因此,教師必須用平等的原則尊重善待學生,不偏愛某些學生,嫌棄另一些學生,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發展潛力,使每個人的發展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現實。這種平等的師生關系,無疑是素質教育中整個師生關系系統內最為堅實,最必不可少的基礎。
其次,書中提到的幾位代表現代教育思想的流派和學說的教育家,雖然在理論基礎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在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上卻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無不是把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促進教育教學過程的民主化和個性化放在中心地位。這種強調喚醒與弘揚人的主體意識的趨勢反映到素質教育中來,便表現為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校的主人。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們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應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推行民主的工作方式,以期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實踐證明,在相互尊重,和諧民主的教育氛圍中,學生才有可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勇于各抒己見,積極表現其個性,展示其才華。
其三,在傳統教育中,對學生情感的刻意教育與培養一直是處于一種被遺忘與冷落的荒蕪境地。這十分不利于培養健康成長的一代新人。因此,今日素質教育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強調與推行情感教育。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對教師天生有一種信賴與依戀心理的學生,會像花草樹木趨向陽光那樣趨向教師。當他們得到老師真摯的愛與關懷,得到理解與重視的時候,心里就會感到快慰與滿足,同時產生樂于學習,愿意聽從教誨的傾向,就會把對老師的愛移情至老師所教學科目。與此同時,學生健康美好的情感也在潛移默化當中得到強化與升華。當然,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起主導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須在情字上狠下功夫。我認為,教師應該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首先應愛護,了解學生,建立情感溝通的橋梁;其次應信任學生,對其充滿”愛的期待”;最后應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嚴中見情,嚴中見愛。
最后,在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出擁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終極目的。這是因為創造性素質是現代和未來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中具有統御作用和最大時代適應性的一種素質。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已成為世界各國現代教學的重頭戲,我國的素質教育也不應例外。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最能發揮創造力的條件就是民主。在民主的師生關系下,學生真正處于主體地位,敢于發揮創造力,當自己的新穎創見被人接受,贊賞時,會感到無比自豪。我們做為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創造性學習進行扶植和幫助,而且要積極鼓勵學生勇于挑戰前人,超越前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綜上所述,我認識到: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是成功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在工作中應力爭盡早建立這種師生關系,為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讀后感 4
當剛拿過張洪亮老師的《現代教育理論導讀》這本書來讀時,一點也沒有興趣,因為我本身就不是好讀書的人,但當我翻開目錄時,我覺得看過以后我肯定不會后悔。書中說目錄說到了好多的國內外大家的教育思想,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杜威的道德教育、還有一些我國當代中小學教育名家。我讀這本書并不快,也并不急,但每次捧起它,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總會忍不住玩味再三,當然,用書里面好多的教育思想來看今天教育中的種種弊端,也會感覺很多很多的遺憾與無奈;用書里的大教育家來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會感覺更多的不安與后悔!
我自是沒有能力來整體地評價《現代教育理論導讀》,但我努力地思索,我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印象最深刻,尤其是他的一篇“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何以能對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眾多教育管理理念中有這樣一個觀念:就是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這里沒有“差生”的概念,只存在“困難學生”或“難教育學生”的說法。這就讓我想起了現代教育過程中,尤其是在中國,不讀不引起很多的忙碌而無為的教師低首沉思,教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的書,逐漸會對教育產生了厭倦,對孩子產生了厭倦,自然而然的就會對學習后進的學生關注的就少,在上學期間,在實習期間,總能聽到身邊老師在抱怨:學生怎么怎么苯,怎么怎么成績差,每個班里總有幾個問題學生,面對這種學生,總是很無奈,跟本無從下手,只能放棄,我也是這樣,總是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很討厭那些問題學生,曾幻想要是班里沒有那樣的學生有多好。
自從讀《現代教育理論導讀》這本書里的“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后,我的思想改變了:正象實際上書中所說的世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是呀,每個孩子都能成功,只不過成功的道路不同而已,老師就是帶領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領路人。通過這個思想我就意識到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學會賞識,用賞識教育學生,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是熱愛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無形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賞識是溝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間交往的橋梁;“賞識教育”也是每位家長和教師都使用過,無意中又遺忘的教育;是讓家長和教師撿回寶藏,回歸到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心態的教育;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方法,是使孩子舒展心靈,盡展潛能的教育。
“賞識教育”更是讓家長和教師走進孩子心靈、走出教育誤區的教育;是家長和教師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歡樂中學的教育;是讓家長和教師孩子生命和諧、兩代人成為朋友共同成長的教育。但是目前中小學普遍提倡“賞識”教育,認為好學生是“夸”出來,賞識存在著過度的傾向。的確,相對于我們過去的“挑錯”教育來說,賞識教育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和創新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不過,現實的賞識教育也存在著一些認識“誤區”,比如,在數學方面,一個學生計算8加5的算術題,卻解得12,教師倘若不是指出學生的錯誤,反而這樣表揚他:“你的答案很接近正確答案。”或像有的教師那樣,對做錯題的學生表揚說:“你錯得很有價值,你給我們提供一個話題,謝謝你!”這種“只要表揚,不要批評”的賞識教育,不管出于何種理由,其結果恐怕只能與表揚者的初衷相反,影響著賞識教育積極作用的發揮。只有走出這些“誤區”,才能更好地利用賞識、贊美,以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對于賞識說了這么多,也無非是對于學習后進的學生多關注,多鼓勵,多賞識,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讓每個學生都樹立必勝的信念,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的人,讓他們表現的堅強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相信自己,能夠讓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受到平等的教育,在學習上達到“平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挺直腰板,抬頭走好自己今后的人生。
這本書還有很多的東西需要學習,我也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呵護與珍愛孩子幸福的童年,讓孩子保持孩子天賦,快樂的生活與學習,輕松愉快的完成任務。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讀后感 5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這本書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時常在思考教育的本質和目的,而這本書為我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和理論。
書中詳細闡述了現代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即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這讓我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書中提到的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也讓我深受啟發。這種師生關系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能夠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教育氛圍。
在閱讀過程中,我特別被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所吸引。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念,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鄉村教育,他的教育實踐和理論成果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此外,書中還提到了新課改倡導的基本理念,如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強調互動性和互惠性的師生關系、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等。這些理念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教育方向和目標,也為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總之,《現代教育理論導讀》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還為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我相信,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地踐行這些理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讀后感 6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是一本充滿智慧和啟迪的書籍,它為我揭示了教育的真諦和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現代教育理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書中詳細闡述了現代教育理論的核心觀點,包括教育的主體性、創新性、民主性和平等性等。這些觀點讓我深刻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書中提到的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理念也讓我深受啟發,這讓我意識到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關注他們的成長和發展。
在閱讀過程中,我特別關注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等理念,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業的改革和創新,他的教育實踐和理論成果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他強調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升學,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這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和追求。
此外,書中還提到了許多關于新課改的理念和實踐經驗。這些理念和實踐經驗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教育方向和目標,也為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關注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
總之,《現代教育理論導讀》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讓我對現代教育理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還為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和啟示。我相信,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地踐行這些理念和方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讀后感 7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是一本極具啟發性的教育書籍,它為我這樣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僅對現代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對自身的教育實踐有了新的認識和反思。
書中提到的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育主體在動態環境下的創新活動,這讓我深刻認識到,每個學校的教育環境都是獨特的,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境和學生的特點,靈活地運用教育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
此外,書中還強調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即師生平等、生生平等。這讓我意識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不偏袒、不嫌棄,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發展潛力。在這種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才華。
書中還提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與關懷時,他們會產生樂于學習、愿意聽從教誨的傾向。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一顆愛心,用真摯的愛與關懷去感染學生,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溫暖和力量。
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以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更先進的教育方法去培養學生。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用愛與關懷去陪伴他們成長。我相信,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我會更加努力地運用這些理論知識,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讀后感 8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這本書為我打開了一扇重新審視教育的窗戶,讓我對現代教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對自身的教育實踐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書中提到的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育的創新性和主體性。這讓我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同時,我們也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此外,書中還提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和尊重時,他們會產生更強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用真摯的情感去感染他們、激勵他們。
在閱讀過程中,我還深刻感受到了陶行知等教育家的偉大精神和教育理念。他們致力于平民教育和鄉村教育,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故事和理念讓我深受感動和啟發,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投身教育事業的'決心和信念。
總的來說,《現代教育理論導讀》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讓我對自身的教育實踐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進。我相信,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我會更加努力地運用這些理論知識,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也會不斷學習和進步,以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更先進的教育方法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現代教育理論導讀》讀后感】相關文章:
《現代教育理論》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07-04
《莫高窟》導讀06-27
名著導讀課的基本操作步驟-名著導讀03-05
名著導讀《論語》08-02
名著導讀《論語》08-06
元稹詩導讀11-21
英語導讀句子09-04
英語導讀的句子07-20
名著導讀計劃06-16
《觀潮》全文導讀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