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之道》讀后感(通用6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之道》讀后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學習之道》讀后感1
本月選讀了美國傳奇人物喬希·維茨金的《學習之道》,喬希·維茨金在他31歲的時候完成了這本書的寫作,書中記錄了他在6歲開始在路邊學習象棋,9歲便八度榮獲全美象棋冠軍,18歲開始學陳氏太極拳,并連續21次榮獲全美太極冠軍和世界冠軍的成長經歷。
通過閱讀這本書,了解喬希·維茨金的學習過程,了解他的學習之道,就像喬!ぞS茨金說的:"我所擅長的即不是太極,也不是象棋,而是學習之道。"也可以使我們得到啟發,甚至會得到觸動,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根據各自的天賦和特長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喬希·維茨金在6歲的時候在華盛頓廣場公園開始學習象棋,并在那里遇到了他的啟蒙老師布魯斯,布魯斯教會了他如何平衡狀態、如何約束自己、以及他參加的每一場比賽的心得體會。尤其是1993年,在他16歲的時候在印度參加的世界青年象棋大賽,當時他難以進入狀態,與比賽的節奏合不上拍,但那里突然爆發了一場地震,地震和熄滅的燈啟發了他,他的思路一下子被激發出來,在重返賽場繼續比賽時拿下了這場比賽。其實我們在遭遇重大事件的時候,總會在不知不覺之中使得自己進入一種僵硬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并不能表現出自己的真正水平。我們在重要時刻會遭遇各種狀況,我們能做的并不是想辦法回避逃離,更不是暴跳如雷,我們要試著去適應這樣的環境,讓自己的思維跟著周圍或心里的節奏走下去,讓自己保持那種平和的心態,然后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才可以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最佳狀態。
在縱橫西方棋壇十年后, 喬希·維茨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中國的《道德經》,為了更多的了解關于中國古代的各種思想,通過朋友推薦走進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太極拳師之一陳威廉的`太極拳館。在與陳威廉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他了解了許多原理和技巧,比如他總結出"劃小圈"的概念,所謂劃小圈就是把復雜動作分解,然后一個個練習,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偉大的武術家不是神秘主義者,而是極度專注的藝術家。你之所以比別人厲害并不是因為有著那些華而不實的大招,而是因為你的直拳比別人更快,你的踢腿比別人更有力。當你把每一個簡單的動作做到最好,那你在技能上就可以壓倒各種對手。而在其他領域也都是如此,當企業經營中把每個流程不斷細化,然后對每一個小環節不斷加固、精進,才能夠達成在產品流程與質量上的持續領先。
喬希的成功,不只是他自己的成功,也是他家庭和老師的成功。因為他有一位溫柔而有決斷性的媽媽,她培養了一個倔強但思路清晰的孩子,他一直都把媽媽當作他的精神支柱,他還有一位慈愛而且值得信任的父親,他把父親當作他最親密的朋友。一位真心的,懂得理解、不斷鼓勵孩子的父母或老師,能夠讓一個野心勃勃的孩子得到釋放,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現在好多孩子由于從小嬌身慣養,經受不了任何挫折,作為父母和老師,我們要培養孩子一種健康、自由的思維方式和從容的面對失敗,培養他們一種全力以赴,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
俗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其實我們的一生都處在一個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在學習中收獲,在學習中成長,在學習中找到成功的鑰匙。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那就需要我們保持長期的活力來完善這個過程,學習不是一個人的事,是一個家庭、一個團隊的共同目標。
《學習之道》讀后感2
機緣巧合,最近我的一位朋友給我推薦她的書單,其中《學習之道》是我20xx年買的,卻一直都沒去讀過,書跟人也有緣分的,因為我們互推了書單,所以我也開始拿起這本《學習之道》,沒想到真有相見恨晚之感。
這位作者6歲的時候,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華盛頓廣場公園的國際圍棋攤上,對國際象棋一見鐘情,而且非常入迷,他7歲居然就開始參加比賽,8歲開始就長期穩居全美同年齡組別的冠軍,還參加了成人組別賽,也斬獲頗豐。但17歲時,因為《SearchingforBobbyFisher》這部以他早年棋手生涯為藍本電影的影響,他被各類媒體和粉絲追逐,不再能安心下棋。
1998年他21歲時,放棄國際象棋開始學習太極,6個月后開始了太極推手的武術訓練,2000年獲得首個全美太極推手冠軍。而且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哲學。
為什么他會如此厲害?他認為學習方法至關重要。因此,他把自己的經歷梳理分解提煉,變成了這本書。分為三大部分,我理解是把作者學習和比賽國際象棋那部分作為知;學習太極推手作為行,而以參加世界推手大賽來合一,從而闡述知、行、合一三個階段。
我覺得中文“學習”兩個字很有表達力,學是了解和模仿,習是練習。因此,學習是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于已經知曉的部分,當然人們會增加自信,但如何面對不知或者尚未掌握自如的呢?這就牽涉到學習的態度了,因為這會打擊人們的學習熱情,所以了解漸進理論,鼓勵不斷努力,多著眼于具體的學習內容,少標簽式的定論是更值得贊賞的取態。愛上學習本身,是人的終身財富。
在學習的'過程中,遭遇挑戰的時候,培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正面信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不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干擾,專注于具體的內容或者正在從事的工作?作者都提出了“軟區域”,“走出漩渦”的方法。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不自覺地僅僅靠熱情和本能在做一件事,而真正要做好一件事,需要系列持續的訓練,改變本能反應,形成更有競爭力的潛意識。
學習知識本身不算難,但我們都是人,我們一定會有信心受挫,自尊受傷,情緒沮喪的時候,面對困境、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情境、自己產生憤怒的時刻,如果我們能有意識不斷練習改變我們看待問的態度,學會從失敗或者損失中學習總結,找到更好的解決之道,那么我們就會因此得以成長。如果我們能夠把憤怒的情緒轉化成自己的力量,那就走上了更高層次的成功者的道路……
這一切在這本薄薄的書里都深入做了探討,這些年“態度決定一切”是深入人心的熱詞,那么這本書就是在分享如何修正自己看待外界事物和人的態度的具體方法。包括對不公正待遇的反饋,如何把困境轉化為優勢,增強自己技能的具體方法“劃小圈”,“讓時間慢下來”,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激發最佳狀態”。
可以說,這是一本作者親身實踐,并非常實實在在總結,大尺度分享的秘籍。
希望每一位讀者都因此受惠!
《學習之道》讀后感3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學習亦如此,有道,才能應萬變而自如。閱讀《學習之道》已經一年有余,只能說相見恨晚!
那這本書都告訴了我們什么?
首先要有學習興趣。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我們就會從內心中有熱愛和需求!
其次,當有了學習興趣就會去觸碰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碰到阻礙,有的選擇知難而退,有的一往無前,要改變你的本能反應,你選擇的方式直接會決定你的結果。在我們的孩子面前,都希望孩子選擇后者,媽媽和爸爸的陪伴就是至關重要的,幫助孩子們排解困難,長情的陪伴。
再次就是思維方式,整體與漸進,一個是用固定的思維方式將你的孩子牢牢套住,另一個是多元化的思維方式讓孩子去看待事物,而這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結果。
接下來就是怎么能持續的在這個良性的學習狀態下學習下去,那就要必須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要打破自己的舒適規律,才能不斷的排解到困難持續學習,但這絕不是結果和榮譽驅動的。
有良性的循環就有惡性循環,要不想在惡性循環的漩渦里一直下墜,那就必須及時叫停,停下來判斷,分析,反思,才能歸位,才能更好的進入到良性的循環當中去。
而我們在陪伴時的方法也很重要,“怒吼”“溫柔以待”,很多人都是前者,我相信你們的內心深處都是想的后者,這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修煉,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應對不斷成長的.孩子們的狀況!
這些思維方式、情緒都能掌控的情況下,我們就要看一下學習的技巧。你一定要判斷是否能將以上的思維方式和情緒判斷的準確。如果不夠準確不要考慮去找一些外援嘍!
在孩子的學習道路上應以不忘初心為標準,要允許孩子出錯,要接納真實的孩子和真實的自己。很多人認為在孩子學習的道路上要一直前行,讀后感不接受“退”,而往往有的時候“退”恰巧是前進的最好途徑。所以說放平心態,好好想想自己最初的想法是什么!或許對孩子的態度就會有改變。找到孩子的問題所在,我們就著重練習,反復練習,使其增進,達到能融入你的大腦,身體,把不擅長的練習到肌肉的記憶,想想還有什么事是你做不了的。開始比較慢,經過長時間練習就會覺得越來越快,甚至時間就會變得越來卻慢!能自在從容的發揮一項技能,那這種學習方法也就一通百通了!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吧!老話兒說“生命在于運動”,很多時候我們只關注孩子的學習,飲食,而忽略了孩子的運動,運動也是最好釋放壓力的出口,壓力得到釋放,才能以最佳的狀態來應對前行的學習!
我只是淺讀了《學習之道》,而懂得了學習之道,學習任何事都會融匯貫通,有道方能衍生出其萬物,養育不是一蹴而就,任重道遠,卻沒有回頭路,我只能說我學習我收獲,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吧!
《學習之道》讀后感4
女兒步入初中階段后,有一段時間,學習成績停滯不前,甚至有所滑落,在我焦慮不安時,好友向我推薦了《學習之道》這本書,該書作者芭芭拉·奧克利從小學到高中,數理化成績一路墊底,然而一旦步入職場,不得不學習自己頭疼的數學知識,卻反而悟到學習的精髓,并最終學成工程學博士,《學習之道》這本書給全世界的讀者帶來了很多啟發,我就是其中之一。
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革命時代,學習成為孩子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不想將來被淘汰,他們就一定要運用知識革命獲得更好的成長及更大的進步。因此,他們面臨的競爭壓力也顯而易見是比較大的。所以,我覺得要激發孩子們的個人價值,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真正擁有學習力!
閱讀本書,我越發深刻意識到,孩子身上的毛病,有時候在家長身上一樣存在,養育孩子,也是我們重新塑造自己的過程。書中有被作者稱為小惡魔的'各種學習的壞習慣比如拖延癥,我自己就一直難以克服,而書中,作者提出了克服拖延癥的不少小技巧,因此,在陪女兒一次次克服學習困難的過程中,我也在我自己的領域里一次次地實踐,我們一同成長。
閱讀本書,我和女兒學習到了面對失敗的正確做法。學校的某次期末考,女兒輸給了一個她不曾輸過的閨蜜,有點兒受挫,我們就一起分析各科卷子,覺得除了數學和地理不太理想,其他科目都已經發揮出最好水平了,而且她的備考過程也很努力,值得肯定,于是我們一致認同,把錯誤點弄通透,然后投入新一輪的PK!我自己的工作也是碰到了一點瓶頸,某個指標因為上級單位修改了評價標準而大幅滑落,我沒有氣餒,抓緊對新的評價標準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項解決措施,逐條攻克,最終獲得了提升。
閱讀本書,我和女兒學習到了漸進理論,面對學習,不輕易下斷言,不僅僅關注某次考試的結果,就會多一些從容、毅力和堅持。我明白了應該更多觀察和肯定女兒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慎用評判性語言,多鼓勵她,多找機會和她一起學習,增進了解,溝通也越來越順暢。我自己的改變之一就是愿意把書中內容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觀察自己每一天的狀態,并在每晚睡前問自己:今天我努力了嗎?
閱讀本書,我和女兒學習到了怎么承擔學習的責任,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對女兒來說,她數學基礎較差,相對其他科目,她更不喜歡數學,碰到不會的題目就退縮,于是我們一起對考試中的錯題進行分析,并多做同類型的題目,確保下次考試不犯同樣的錯誤,一次又一次,女兒的數學成績慢慢提高了,學習的興趣也就上來了。而我自己以前很懶散,總是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退而遠之。最近因為提高了自我要求,我克服了這個弱點,勇敢承擔責任,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總而言之,我和女兒都從《學習之道》這本書中受益匪淺,懂得了只有我們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時,學習才能成為一門真正的藝術!讓我以愛之名,陪你一同成長!
《學習之道》讀后感5
《學習之道》這本書是參加俱樂部之后讀的第二本書,嚴格的說這也是我大學畢業以來完整讀完的第二本書。
從學生階段開始我就是個不愛讀書的人,基本沒讀過課本以外的書籍。讀《不吼不叫》的時候感覺易懂而且可操作,讀《學習之道》是感覺越來越讀不明白,期間經歷了硬著頭皮堅持讀的情況(因為必須完成任務),可以說是讀的稀里糊涂,然后開始嘗試閱讀后聽聶老師千聊上的講解,聽講解后閱讀、閱讀后聽講解再閱讀三種學習方式,感覺第三種更適合自己的學習,但直到19號讀書會我也只是有幾章是用第三種方式學的。通過閱讀和讀書會上聶老師的講解,感覺這本書真的需要反復閱讀,慢慢消化。
學習這本書最大的感悟就是在如何培養孩子這個問題上自己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太多了。喬希的成功與他的老師和家長是分不開的。喬希初次接觸象棋是在華盛頓廣場的公園里,周圍的觀眾有酒鬼、吸毒者,雖然他的父母也經過了一番思想斗爭,但還是同意了他在公園里學習象棋。在喬希跟布魯斯一起學習后,他的父母和布魯斯也沒有讓他馬上參加比賽,把學習和激情排在了第一位,競爭排在了第二位。反觀我自己,在孩子小的時候好多東西都不可以隨便玩,怕臟怕造害東西,這是不是也限制了孩子的探索和思考。在孩子學習過程中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聽到看到其他同齡孩子怎么樣了,就不自覺的進行對比,這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甚至造成逆反心理。書中布魯斯通過勸誘式、幽默、輕描淡寫的教學方式,而我在上次俱樂部學習數學那次活動之前多數時候采取的是填鴨式的方式,甚至有時會因為教幾遍不會就開始吼叫,想想現在孩子有時出現的不自信和那個階段的學習經歷有很大關系。
作者8歲時與自己首個全國冠軍失之交臂,他的父母沒有責怪他,而是帶他進行了一次海上旅行,幫助他慢慢的重拾信心。他在書中提到媽媽一直是我的精神支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不管何時爸爸都會在我身邊百分百支持我。我要通過學習不斷的改進自己,在孩子犯錯誤時不一味地批評指責,在孩子面對失敗和挫折時,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這看上去很簡單,但我卻基本沒這么做過!
讀到“漸進理論”的時候馬上想到了自己和家人平時正是重結果,不關心過程的,經常用你真聰明、你真棒等來評價孩子。書上說:無論何時做改變都不算晚。我想我需要爭取做漸進型的家長來帶動和指導孩子進行漸進型成長。
讀到"旋渦效應”的時候,并沒有深刻感悟,但最近發生的兩個場景讓我深有感觸。第一次是在《學習之道》的讀書會上,讀書會一開始我也緊跟著開始進入緊張狀態,心里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溜號要認真,可越是這樣我發現自己越是思想無法集中起來,直到回答了聶老師的第一個問題后,我才漸漸從緊張情緒中走出來。這一次我感覺自己刻意的思考竟是完全無法思考,當時也并沒意識到這就是“旋渦效應”,自己快速走出來更是無從談起。第二次是被安排給100人授課,雖然之前對講課內容進行了認真準備,但心里還是不太踏實,因為這還真是第一次嚴格意義上的當“老師”。在上課前的幾分鐘,我坐到了講臺前,感覺自己有一點緊張,開始有意識的深呼吸,以此來調整自己的情緒。沒想到效果真的很好,開始講課后隨著通過對學員聽課狀態的觀察,心情更加放松,不但把課前準備的內容講解了,還臨時加入了一些自己現場的想法。課程結束的.時候,旁邊一位學員大姐在耳邊對我說,你剛才講的真好,看到我們聽的都很認真了吧?說實話,上次讀書會看到與大家的差距之后,一度深深的懷疑自己。這次講課經歷使我重拾了信心,雖然這是不同領域的兩件事,但內心還是對自己有了肯定。這次的成功得益于對旋渦效應”的及時制止。
生活中的我是一個沒有興趣愛好的人,孩子出生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每天單位家兩點一線,孩子小的時候工作也很清閑,所以沒覺得怎么樣。一年前工作調動后,經常會有工作壓力大的時候,問題也跟著出現了。讀《不吼不叫》的時候,我總結出壓力大是引起吼叫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并沒想辦法解決。壓力大不僅帶來了吼叫,還包括吼叫后自己內心深深的自責和對自己徹頭徹尾的否定,還有遇事更容易焦慮。這次聽聶老師的講解,說到她自己釋放壓力的方法,嘗試了其中兩個已經收到成效,感覺非常好。
讀了這本書雖然自己感覺讀的不明白,但也有很多收獲,覺得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能把理論真正用起來。
《學習之道》讀后感6
有句俗語叫,活到老,學到老。我們常常把學習掛在嘴邊,但是未必懂得學習的本質,我們每天都在學習這,學習那,但是又有幾個人懂得先學會“學習”這個最基本的規律,然后再去理解學習的本質。
整本書讀完之后,我認為有一點是非常值得來說的,就是書中講的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專注模式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發散模式是放松的休息狀態。
為了更好的認識到這兩個模式,書中是這樣去描述的,我們想象有一把手電筒,當調到“專注模式”時,手電筒的光束強,集中范圍小,而調到“發散模式”時,手電筒的光束范圍廣,分散不集中。
比如,我們在解決一個問題時,往往會專注這個問題,專注的去找問題,為什么會發生?怎么解決?怎么避免以后的問題。把所有的專注都集中在這個問題上,但始終沒發現問題。
然后你在某天晚上的散步中,這時處于“發散模式”時,你卻在非常放松的一個狀態下,注意力渙散的方式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
這讓我突然明白到一點,那就是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是互相存在的,而且是可以自由去轉換。當外在環境需要大腦切換到哪個模式?哪個模式就會出現。無論做什么,都要先進入專注模式,集中精力去關注問題點,然后專注的去尋找解決辦法。當你感覺在專注模式下遇到困難時,就立馬切換到發散模式,比如跳舞,開車兜風,冥想,散步,睡覺,聽音樂都可以。
《學習之道》不緊緊是講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也講了大腦記憶,心理障礙等其他方面的內容。我闡述的這部分是我對這部這本書的理解。
以上是我本人對這本書的一點感悟。
【《學習之道》讀后感】相關文章:
學習之道作文06-01
學習之道作文(精選20篇)07-11
學習之道作文(13篇)06-02
營銷之道學習心得06-20
營銷之道課程學習心得11-10
學習之道作文(通用29篇)11-28
學習之道作文精品【13篇】07-05
學習之道讀后感08-01
學習之道 讀后感09-01
學習之道讀后感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