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

時間:2020-11-13 12:18:04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通用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通用10篇)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完這本書以后,我才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總匯,是寶貴財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決心要做好中華文化的傳人。

  在這本書中,使我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就是《仁義胡同》。這篇文章使我明白:做人要心胸寬廣,別為了一點小事計較,讓一讓也沒有關系。文章主要講了:明朝時有個叫董篤行在京都做官。有一天,老家的人因蓋房砌墻和鄰居鬧矛盾,相互爭搶兩堵墻的地皮。他母親給兒子寫一封信,要他出面說話。董篤行在收到信以后立即回信。信中寫了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母親看了兒子寫的信后,覺得有道理,便照辦了。鄰人聽見了,很感動,也主動退讓。兩家和好,互相讓出的地方成了一條胡同,人們把這條胡同稱為“仁義胡同”。

  在生活中,如何處理小事小非,反映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情懷。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學會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做高素養、講文明、有愛心的中國人。

  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一次我搭乘公交車時看見兩個小學生為了爭一個座位發生糾紛。這個說是他先坐下的,座位是她的。那個說是他先把書包放下在座位上的。兩個人都互不讓步,他們還破口大罵,吵架聲越來越大,最后竟然動手打起來,勸也勸不住。旁邊的姐姐忍不住了,站起來對他倆說:“只為了一個座位,至于嗎?互相讓一讓又何妨?我不坐了,你們倆其中一個來坐,免得大家看著你們心煩。”姐姐說完后全車人都拍手叫好。他們的臉“刷”的一下紅了,最后兩個人都沒有坐座位。

  是呀,寬容是相互的,當你對別人做到了寬容,別人也會對你做到寬容,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就會多交一個朋友。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因此,我們不應對別人的過錯耿耿與懷,念念不忘。同樣,生活的路也正因為寬容和大度才越走越寬。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更加應當珍惜、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好中華的傳人。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2

  今天,我認真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其中,尊師愛親這一章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感興趣的是第一個故事《顏回煮飯敬師》。

  故事主要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一連好幾天都沒吃上飯。大弟子顏回看見老師很餓,于是向人乞討。等他回來做完飯時,孔子也剛好睡覺醒來,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便跨出房門。只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一把米飯往嘴里送,孔子見了又高興又生氣。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著一大碗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做好了,請老師進食。”這時,孔子說:“我在夢中見到了去世的父親,我要用它來祭奠他老人家。”顏回把米飯奪去,說道:“不行!這米飯不干凈,剛才煮飯時不小心把炭灰掉在上面。后來,我把沾有炭灰的米飯抓著吃了。”孔子聽了這番話,深感顏回是個賢德之人。

  讀了這個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尊師愛親”四個字縈繞心頭,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給我講的遠房小表舅的故事。

  小表舅的母親有點智障。每天只要小表舅一上學,母親就會在后面遠遠地跟著,上課時,一直站在校門口扒著鐵柵欄向里面張望。小表舅從來不出教室玩兒,因為一到下課,同學們就會對著母親說說笑笑,雖然很遠,可是小表舅總能清晰地聽到大家的小聲議論。

  一天,老師把小表舅叫到一邊,問:“為什么最近悶悶不樂?”小表舅說出了實情。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沒有母親就沒有孩子,沒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你還記得嗎?有一次,別人送給你的媽媽一根冰棍,她舍不得吃,跑回家里遞給你吃。你應該為有個好媽媽而驕傲。”

  老師的話深深觸動了小表舅的心,從此他幫助母親干活了,掃院子、喂雞,還給母親扎了一個小辮子,母親睡覺的時候都舍不得解下辮子上的橡皮筋。而小表舅學習更加努力了,他不僅要感謝母親,也要感謝老師的理解和開導。

  生活是一片草原,“尊師愛親”是草原上成片的美麗花朵,有同學們向老師敬禮問好的禮儀之花,有兒孫給爺爺奶奶打洗腳水的孝親之花,有父親為病重孩子捐獻器官的慈愛之花,更有廣大人民為貧困家庭捐款的博愛之花……想著想著,我的內心力量變得無比強大。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嗎?我激動萬分,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禮儀之邦”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3

  在我的小書桌上,擺放著一本淡藍色、清秀典雅的《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它是安徽省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讀本,由安徽省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活動組委會編寫。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除引言以外,主要寫了“愛國如家”、“孝悌友愛”、“尊師重教”、“誠實守信”、“明禮守法”、“勤學勵志”這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內容。

  從引言中,我知道了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給我們留下一座巨大的寶庫;在《愛國如家》部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深深震撼了我;《孝悌友愛》中,我讀懂了“親愛利子謂之慈,子愛利親謂之孝”;《尊師重教》令我陷入思索——怎樣做一個尊敬老師的小學生?《誠實守信》教育我們,做人應當“言必誠信,行必中正”;《明禮守法》指出,法律是天下的準則,人要能夠始終保持純正之德;《勤學勵志》篇可用一句話概括,即“學不可以已”。

  我最喜歡的,是《六尺巷的故事》。從前,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和一戶姓吳的人家。他們為了墻基爭地界,打起官司。張家的張英在朝當宰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張英的家人就寫信給張英,想讓他出面處理。但張英讀過家書之后,沉思片刻,寫了一封回信。信中寫道:“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張英的意思,主動將院墻退后了三尺。吳家人深感驚訝,非常佩服張英的肚量,于是也將院墻退后了三尺。這就是有名的桐城“六尺巷”,爸爸曾帶我去瞻仰過它。

  讀了上面這個故事,我也非常敬佩張英。是啊!修身為先,大度做人。張英的謙遜禮讓,成為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的典范。

  當我們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問好的時候,當我們向有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我們懂得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我們努力學習、立志報國的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不也是在承載和弘揚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嗎?

  我是中國人,我愿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一員!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4

  寒假里我認真閱讀了《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受益匪淺。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顏回煮飯敬師》這篇文章。文中講了孔子帶領學生們周游列國,一連幾天都沒吃上飯。顏回向人討了一些米,做成米飯。孔子要將米飯祭奠老人,顏回告訴他說,米飯上粘有灰炭的部分,剛才被自己吃掉了,不能用來祭奠。孔子還誤以為顏回偷吃米飯,現在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深感顏回是個賢德之人。

  顏回對老師孔子的尊敬,值得我們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來表達對老師的尊敬。

  四年級上學期的一天中午,放學時,天空中下起了傾盆大雨。同學們陸續被家長接走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班主任孫老師。我知道老師沒帶傘,就把傘遞給她,說:“老師,您用我的傘吧。工作一天了,早點回家休息吧。”老師撫摸著我的頭,親切地說:“你先走吧,我等雨停了再走。”“您快走吧,您的孩子還等您回家做晚飯呢!麻煩您給我爸爸打個電話,讓他再給我送把傘來。”我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老師只好答應了。爸爸十分鐘后趕到了教室。孫老師撐起我借給她的傘,走進了滂沱大雨中。望著老師遠去的背影,我感到很欣慰。爸爸夸我做得對,我說:“老師為我們付出了太多,我為老師做一件小事是應該的。”

  “古今中外,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著老師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項創造不蘊含著教師的辛勞!”《顏回煮飯敬師》的動人篇章,時刻激勵著我做一個對老師尊敬的人。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5

  我曾看到一條新聞,有記者看到曲阜滿街都在賣著《論語》,采訪當地老百姓后才知道這些東西都是賣給外國人的,當地的老百姓只是把《論語》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紀念品,都沒有閱讀,更別談了解其中的意義了。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這些傳統美德凝聚了我們的祖先幾千年的精神,我們不能向外人宣揚我們中國人擁有的傳統文化,卻又漸漸地讓中華文化消失。閱讀完《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后,我更是頗有感受,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不僅是我們炎黃子孫的責任,更是一項意義重大的使命啊!

  翻開這本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書,無數的名人為我們后人鑄造了一個豐富的精神寶庫:古有敢于嘗試的神農,有勇有謀的是鄭和;今有親民愛民的焦裕祿,無私奉獻的孔繁森……他們都在告訴我們要牢記并傳承我們的中華文化呀。

  傳承中華文化并不是像那些名人一樣做出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記得一次,天陰沉沉的,下起了小雨,我放學急忙趕回家。在小區里忽然聽到一位老奶奶再說:“小朋友,麻煩過來扶我一把。”我一看,是鄰居的老奶奶在叫我,我連忙跑過去,原來老奶奶本想出來曬曬太陽,可下起了雨,又因為坐久了行動不便,不能站起來。我想,新聞里不常常說好心人扶老人家反倒被碰瓷嗎,不會我也遇上了吧。我顧不著那么多了,反正“遠親不如近鄰”,幫一把又有什么呢。我攙扶起老奶奶,右手撐著傘。老奶奶攀著我的手,一步一步的走回了家。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對我說“謝謝你啊,小朋友,你真是個好心人。”我心里頓時有一種榮譽感,原來的那陣懷疑頓時煙消云散了。或許這就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真正含義吧。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是一份意義重大的使命。讓我們攜起手來,用行動將中華文化傳承,共同筑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文化力量!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6

  讀了《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后,我才發現原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如此多姿多彩的!

  最近春意盎然的四月,迎來了我們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傳統節日——“三月三”。

  “嘿,什么水面打跟斗嘞,嘿溜溜啰……”早上,陽光明媚,國旗飄飄,校園里響起了我們全校師生嘹亮歡快的對歌,在大隊部輔導員楊媚老師的安排下,全校師生分成了兩個陣容,滿懷激情地玩起了劉三姐對歌。楊老師還興致勃勃地給我們介紹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我們津津有味地聽著,對學校“三月三”的活動充滿了期待。

  “三月三”活動熱火朝天地開始了!活動有“走木板鞋”、“跳竹竿舞”、“拋繡球”等等,我和小朱、小渝來到了木板鞋比賽場地,這個比賽要三人三雙腳同時穿上一雙長長的木板鞋,一齊以最快的速度走向終點,考驗的是三個人的配合呀!馬上就輪到我們上場了,“開始!”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就一起念著口號:“一、二、一、二……”一上左腳二上右腳。剛開始我們可能沒把握好節奏,讓四(2)班的同學領先了,慢慢地我們掌握了節奏,速度快了起來。忽然,一聲“哎呀”,嚇了我一跳,原來是前面領先的四(2)班團隊摔倒了,惹得全場哈哈大笑。這時我們知道機會來了,“一二一二……”我們喊的口號更加緊湊,“踏踏踏踏”的板鞋聲有節奏地響起,“快點,快點,快到了……”旁邊是老師同學的鼓勵聲、催促聲,我們仨都緊張得不得了,但都不敢喘半口氣,在前面的我死死地盯著終點,近了,近了,耶!我們贏了!掌聲、歡呼聲響了一片,原來團結是可以創造奇跡的!也許這就是“三月三”活動的意義。

  天空是那樣晴朗,太陽是那樣熱情,照得我們的臉紅撲撲的。竹竿舞場地有節奏地發出“啪啪、啪啪”的聲音,搶繡球的同學玩得不亦樂乎,金色的、紅色的繡球滿天飛,整個校園充滿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

  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并永遠傳承下去。正如讀本所說:“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7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叫中國”每當聽到這首歌,我總會熱情澎湃,心中豪情油然而生。

  自從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后,我更加為祖國這條龍的精髓而自豪。

  我們的眼睛里看著的是祖國偉大的身軀,我們嘴里吟唱著的是儒雅的詩詞歌賦,我們的骨子里流淌著文化先人的血液,這些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華,更是祖國這條觀聞世界上下五千年的龍的脊骨。

  我們的文化遺產是歷史的見證。秦始皇的兵馬俑至今仍氣宇軒昂地挺立著,隋朝大運河的波瀾依然拍打著千年的岸堤,孟姜女的哭聲似乎還在長城底下凄婉悲慟,纖夫的號子似乎仍在耳邊縈繞。這其中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華、屈辱、悲憤,這些文化遺產燙貼了坎坷的心靈,將肅穆呈于世人。

  可是,那些被人遺忘的文化呢?

  那呈長菱形的女書,是世界上唯一的婦女專用文字,可如今熟知的人卻少之又少。那曾風靡一時,奇特絢麗的皮影戲,如今也無人再知道戲藝人的“一口敘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輝煌歷史。

  在我的記憶里的那些輝煌歷史早已暗淡無華,甚至戲院也破舊不堪,仿佛一位位風燭殘年的老人。

  難道我們這些被稱作“炎黃子孫”的人就要看著那寶貴的文化從歲月中逝去?不,我們不認可!丟了這些國粹,我們的祖國這條龍就如沒有血肉般!

  慶幸的是在我們的身邊,還存在著些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衛者。還記得我們這兒的一位已到暮年的老人,他是我們這兒有名的`皮影戲戲師。每到一些重大的日子里,他總會搬出他珍藏的皮影戲舞臺,重新上演一場叱咤風云的戲曲,用自身的行動來向世人展示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并且不遺余力的把戲曲精華交給那些好學的年輕人。

  可守護中華傳統文化不僅需要像這位老先生一樣的守護者,更需要新鮮的,迸發活力的血液!看,白發蒼蒼的老人亦能如此,我們作為新一代的莘莘學子,又怎么能袖手旁觀!但我們又應該怎么做呢?

  閱讀《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一書之后就啟發我探索到了很多答案。

  我們可以尋訪那些藏在民間偉大的文化傳承人,用心去感受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并努力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人,把先人的智慧的結晶孜孜不倦的傳承給下一代。

  我們可以積極的投入保護文化遺產活動中,組織一些志愿者,走街串巷的把文化古物、精神遺產的歷史記錄下來,并和政府商議對這些文化實施怎樣的保護。

  我們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的力量,在博客、空間上大力宣傳中華民族文化,讓身邊的人甚至海外華僑重新對文化的傳承有所重視,呼吁更多的人保護文化遺產。

  讓我們攜手起來,共同努力,一起貢獻出那點微薄之力保護并傳承那如今少之又少的“龍的脊骨”吧!讓我們中國這條龍更加神武飛翔吧!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8

  翻開《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當我看到《節日習俗多姿多彩》這一章時,去年除夕的一幕又浮現在我眼前了。

  記得除夕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媽媽剛回到老家的村口,就遠遠地看到了村頭農貿市場的一塊空地上圍滿了人,最愛湊熱鬧的我,馬上跑過去鉆進了人群中,呵,原來是能寫一手漂亮毛筆字的堂哥在寫對聯呢。我連忙大叫了一聲:“哥哥,我回來了。” 堂哥聽了,停下手中的筆,微笑著說:“你回來得正是時候,快來幫忙。你把那些裁好的紅紙續長一些。”旁邊有一位我不認識的大哥哥早已在做著這項工作了,我也跟著那位大哥哥一起做。這時堂哥寫好了一副對聯,只聽見堂哥說:“張大嬸,你的寫好了,放到旁邊晾一會兒就可以拿回去了。李大伯,趙大媽,你們的已經晾干了,拿回去吧。”看著他們把對聯拿走了,我著急地提醒堂哥:“哥哥,他們還沒給錢呢。”哥哥說:“去,給我拿紅紙來。”我只好去拿了一張續好的紅紙給堂哥,堂哥又開始揮筆書寫了。就這樣,寫好晾在一旁的對聯,陸陸續續地都被領走了。忙了一天的堂哥,也收拾好東西,拿著最后兩副對聯,我們一起回去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堂哥:“今天寫的對聯,都是免費的?” 堂哥笑著說:“你不都看見了嗎?快點走,回去還要貼對聯呢。” 我說:“急什么呢?你爸和我爸他們肯定早已把對聯貼好了,還用得著我們幫忙嗎?” 堂哥笑著說:“你就知道偷懶。”

  終于到家門口了,堂哥卻拉著我繼續往前走,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家小院前,堂哥大喊了一聲:“李大爺,除夕飯菜弄好了吧,我們來給您貼對聯了。”李大爺笑呵呵地迎了出來,連聲說:“好,好,真是太謝謝你們了。”我們一邊貼對聯,堂哥一邊對我說:“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為節日增加了喜慶氣氛。從古至今,春聯都是從右往左念的,春聯還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為右,一般以三四聲結尾,下聯為左,一般以一二聲結尾,這樣念起來才朗朗上口。上下聯可不能貼反了,要不然會讓人笑掉大牙呢!”

  我默默地聽著堂哥的話,想著堂哥今天的所作所為,原來,中華文化不僅是如此的博大精深,還聯結著濃濃的情,深深的愛,當我們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走近中華文化時,才能領悟到它的獨特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9

  看完這本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中華民族輝煌的五千年歷史,在這歷史長河中呈現出一大批閃爍著中華民族精神的杰出人物,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范仲淹勤奮讀書的故事。

  范仲淹出身貧窮,沒有依靠,無力上學,但他十分勤奮好學。只好跑到寺院的僧房去讀書。由于家貧,生活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盤稀飯,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凍之后,用刀劃成四塊,早上吃兩塊,晚上再吃兩塊,沒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飯。生活如此艱辛,但他毫無怨言,能專心讀書,并立下造福天下的志向。范仲淹正是憑著這股苦讀的勁頭,成為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古往今來,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孫敬蘇秦頭懸梁錐刺股,終成偉大的政治家;匡衡鑿壁偷光,勤奮好學,成為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獎;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因家境貧困失學,但仍堅持自學數學,終成我國杰出數學家……他們身上都閃耀著勤奮自強的光輝。

  我們現在的孩子,被父母寵成了小公主小少爺,在家中有父母悉心照顧,學習上還需要父母督促,大部分同學經常因為看電視、玩電腦入迷而忘了寫作業,記起來馬虎應付,以致于上課沒精神……相比古人的勤奮好學,我們怎能不感到羞愧?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作為新時期的少年,我們更應以勤奮和刻苦為舟,在茫茫學海中,早日駛向成功的彼岸!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10

  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之后,知道作為中華兒女,都應該弘揚我們中華傳統美德。

  先說謙讓吧:清朝時,有個叫張英的人在京城做大官。一天,他接到來信,說家里因蓋房子和鄰居起了沖突,想借他的權力解決這件事。張英馬上回信,只寫兩句話:“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他的家人受到信后很受教育。是呀,我們就讓出幾尺地給鄰居又能怎么樣呢?于是,張家在蓋房子的時候主動讓出三尺地。鄰居見張家這樣做很感動,于是也效仿張家的做法,也讓出三尺地。是啊,不管我們身處在什么地方,人與人相處應該學會謙讓,這樣才能和睦相處。

  再說孝順父母,孝順父母就是感恩父母,感恩父母有生育、養育、教育之恩,不僅給我們了生命,而且養我長大,教育做人與做事、他們用生命來保護我們,愛我們,他們付出一切的代價讓我們幸福、平安、快樂。現在的年輕人自私自利,缺乏傳統文化的道德觀念,也缺乏智慧、缺乏對孝順基本條件的認知、缺乏良心,心里總覺得我為何孝順?我孝順父母不是我自己吃虧了嗎?所以大多數人孝順父母是個面子、追求別人的評價、甚至追求虛名,所以很多人對父母的孝順反而變成傷害。更糟糕的是現在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孝順是什么?他們認為給點錢,買點東西送給父母就是孝順,這是物質上的一點孝順。但不是真正的孝順。真正的孝順是,父母希望孩子們常回家看看,跟父母聊聊天,吃吃飯就夠了,他們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做子女的,又有幾個做到,總是說忙沒時間。即使回到家里,也不跟父母親說話,只是呆在一邊玩手機。更可怕有的兒女虐待打罵公婆了,有的把公婆趕出門了,有的不給父母吃,有的甚至把父母趕上絕路等。當我們聽到這些的時候,心里是不是感到特別的悲涼,我們的良心哪里去了,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哪里去。我勸那些不孝順父母的人,請您們記住一句話:“樹欲靜風不止,子欲孝親不待。”別到那時再后悔。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通用10篇)】相關文章: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征文2500字04-23

2016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征文2500字06-04

2017年小升初作文預測及范文: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10-01

3000字作文傳承中華文化共贏精神家園03-17

傳承長征魂共筑中國夢主題征文3000字01-01

傳承中華文化初中作文12-08

傳承中華文化高中作文09-11

傳承中華文化的作文08-22

共筑長城2500字作文03-05

傳承中華文化作文開頭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