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

時間:2020-10-31 10:09:00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1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一直以來,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提醒我們青年教師在工作之余需要不斷進行自我充電學習。只有讀書,才能擁有源頭活水;只有讀書,我們才能生成新的智慧。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

  假期里,我潛心研讀了朱永新寫的《新教育》一書。讀后,感覺一種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帶我緩緩上升,我感覺自己站得高了,視野更開闊了。經過反復閱讀后,我才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新教育首先是一個變革的夢想,一種成長的激情。提倡晨誦、午讀、暮省的兒童生活方式。“晨誦、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一種回歸樸素的生活方式,也是新教育實驗所倡導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體現。

  新教育實驗有一些基本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追求,最最顯著的特點是幫助教師層,新教育的六大行動,就是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雙語口才訓練、建設數碼社區和構筑理想課堂。這六大行動,意在推動整個的數字教育推進,推動教師的成長。

  朱教授說,新教育實驗初始階段的理念尚未形成,但他相信實踐出真知,也出理論。事實上,他一刻也沒有放松過新教育實驗的理論構建。現在,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已經形成。這些理論不但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而且呈現出思辨性和豐富性的特點。

  “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朱教授認為,教育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人的發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要關注學生和教師、校長、家長以及社會上所有人的發展。新教育實驗的目標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他認為,參加新教育實驗的所有學校的教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新教育實驗的價值取向是“行動”,只要行動,就有收獲。

  “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朱教授說,目前以成敗論英雄、以金牌論英雄、以升學多少論英雄的觀點是錯誤的。新教育實驗行動方案的關鍵是,教一些學生一輩子真正有用的東西。朱永新說自己是蘇州大學畢業的,但他并不認為自己比北大、清華的學生差。他說,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華去做教師、做教授。關鍵是怎么樣讓學生有一個真正輝煌的明天,而不僅僅是輝煌的今天。

  “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朱永新對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視,甚至有點兒夸大。他認為,死人與活人的最大區別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說,有的人雖然活著,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與死人沒有什么兩樣。這正應了詩人臧克家的一句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詩人雖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卻借此說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視精神,就要讓人們不斷地感受成功,從而不斷地相信自我,不斷地挑戰自我,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朱永新說,特色并不意味著圓滿,但特色就是卓越。企業如此,學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國的《時代周刊》評選了世界上九大新興科技城市,蘇州是唯一入選的亞洲城市。那么,能說蘇州就是亞洲最好的城市嗎?當然不能。但蘇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個把傳統和現代結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體兩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蘊,是外商投資的聚集地。學校也是這樣,沒有自己的特色,是談不上輝煌的。

  “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朱永新認為,如果說當今的教育對人的問題已經開始關注的話,那么,真正對于人類的問題,對于人類的命運,對于人類文化的發展延續,對于文明的進程,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文明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或者說在我們這一代教育者的手里走向衰落。我們經常說文化的發展是人類發展和延續的根基。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教師能夠真正地融入社會,真正地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正義感,就要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他認為,閱讀中外名著是對話的最好途徑之一。

  真正的教育就應該像新教育,讓孩子們快樂地讀書,健康地成長,關鍵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與習慣,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真正的學習不是在課堂里學到的知識,而是今后的學習的能力與閱讀的習慣。

  這本書讀完后,面對著新的一輪的教學,我又有了一股子大干一場的勁頭。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個孩子都是那么的可愛,每一節課都有收獲,每一次與孩子的交流都是那么的開心。當然也有課上得不理想,孩子調皮搗蛋、不認真學習的時候,但那時的自己總有更多的耐心,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跌倒了爬起來的力量。

  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其崇高建立于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潔心靈的理解和尊重。當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時,許多學校的課桌有了,精神沒了,樓房高了思想矮了,純粹、人文、博愛、————這些教育的本真被滾滾紅塵淹沒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質,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和孩子同行,一起去晨誦,一起去讀,去寫,去繪,一起去融入詩歌,融入童話,融入每一個課堂。在路上,我們收獲著喜悅,收獲著幸福。

  相信歲月,相信種子,相信孩子,相信老師,相信家長,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要堅持,就有奇跡!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2

  一直以來,我的職業理想都是做一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可是近幾年,我越來越發現自己在工作中丟失了最寶貴的快樂感,總有些莫名的困惑和煩躁讓我無法擺脫,仔細地分析原因,是工作中出現的不和諧音符明顯增多,面對著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面對著越來越關注分數的家長和社會,在工作中,是重能力與素質的培養,還是片面追求高分數,我似乎不知道該如何取舍,這樣的現象甚至讓我一度迷茫,舉棋不定。怎樣才能實現高分高能,素質與分數兩不誤呢?我一直在苦苦地探索著,但一個人的能力扭轉不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判斷!

  就在我苦苦尋求方法的旅途中,與新教育的相逢讓我不再困惑,我既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又找到了堅強的后盾和奮斗的方向。我不必再為盲目的尋找方法而焦頭爛額,我只需要改變一下我的行走方式,每天朝著目標不斷地前進,就可以過一種幸福完美的教育生活,享受工作帶給我的快樂。

  朱永新的《新教育》不是一本枯燥的教育理論,他用詩一樣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案例,用觸動心靈的哲理箴言給我們引領方向、指點迷津。手不釋卷地讀完《新教育》后,新教育的四大改變(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模式)、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筑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和每月一事都讓我深深地震撼,朱永新的新教育竟能把教育問題分析得如此透徹,方方面面考慮得如此完善,不是在實際的教育生活中不斷地分析、總結、歸納,怎會有如此精辟的結論?

  除了這些指導性的實施模式給了我不止一次的震撼以外,《新教育》中很多語句也同樣精辟、凝練,每讀一遍,都會在我的意識里產生強烈的震撼和共鳴,例如:教育就是對平庸的挑戰,對成功的跨越,永遠服務于今天,為明天做準備;一名教師如果沒有遠大的理想,就不會有超越性、創造性地成功;既然我們當了老師,與其痛苦承受,不如開心擁抱,與其平平庸庸地活,不如扎扎實實地干;新教育的理念是讓教師、學生、學校、一起成長,讓孩子享受學習的快樂;一個人要獲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一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學校教育就是要做好服務;不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去換取分數,不以不講科學地敬業去貽誤學生,不以唯一的標準去衡量學生;教師應該在教育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心里涌起一種愛的熱潮,只有持之以恒地把這場愛的接力賽堅持到底的人,成功的大門才會敞開,他的教育才能走進孩子們的心靈;要無限相信教師和學生的潛力;教育就是一種喚醒和激勵,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著他對工作失去了熱情,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只要我們學會欣賞,學會發現,就會有無數個學生找回自信,尋回他們的夢想。如果我們的老師都能學會欣賞,我們的教育就會改變模樣,學生們的心田就會充滿陽光……諸如此類的教育箴言數不勝數,如果我們一線的教師能將這些箴言牢記在心,并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認真實施,相信我們能喚起更多學生的學習熱情,相信我們龍源湖學校的教育事業會更加欣欣向榮!

  朱永新的新教育對家庭教育也提出了很多地指導與期待,我對照家庭教育的八大理念(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品德重于學問,狀態大于方法;把童年還給孩子;無限地相信孩子的發展潛力;讓孩子有一樣屬于自己的東西;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讓日記伴隨孩子成長),找出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忽略的方面,逐步地實施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更進一步感受到朱永新教育理念的系統化和完善性。我很慶幸我仔仔細細地閱讀了這本書,它讓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明白了很多道理,少走了許多彎路。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3

  之前讀過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現在讀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感受頗深。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教育對閱讀的重視。《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動之一是“營造書香校園”,倡導閱讀生活。朱永新老師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閱讀的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世界已進入知識世紀,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自閱讀開始。縱觀世界各國,凡是崇尚閱讀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頑強的民族。一個國家不能靠巨大的人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人口素質,只有重視全社會范圍內倡導閱讀,才能真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不竭動力。他認為,新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發展,而且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新教育就是通過師生共讀、親子閱讀等互動閱讀發掘孩子的潛力、發展孩子的個性。

  朱老師說,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著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晨誦—午讀—暮省”(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探尋的重要成果之一。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恒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從而開啟美好的人生。這又和我們學校安排的閱讀、經典誦讀不謀而合!想到我們海門作為新教育的實驗區。學校每天堅持的晨誦、午讀、暮省,學校的校本讀物《童話六邊形》等,教師定期開展的“5+1”讀書社活動,校園時時洋溢著濃郁的書香氣息!學生和教師都在平時的閱讀中共同成長。讀著這本書,我有一種莫名的驕傲與興奮。我們已經上路了!

  在素質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共識的同時,學生的童年和青春卻是充滿失敗、沒有美好的夢想,許多學生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沖動,失去了淳樸的情懷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針對的就是這些脫離人性、摧殘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為教師,和許多同行一樣,我們都在自己心中播撒無數的夢想,再把這些夢想交付給自己的學生,可惜孩子們的理想一次次埋沒在不理想的考試中,一次次埋沒在稍有創新的舉動就招來批評指責中。學生成了一部部學習的機器,分數成了學生唯一的榮耀和恥辱,學生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害,讀了這一章,使我看到素質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話語讓我領悟了理想的教育應該“以人為本,超越知識”,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這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

  通過閱讀《新教育》深刻體會到了朱永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我將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指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效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4

  本學期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一至七章,很有感觸。通過閱讀知道了新教育是“新”“行”“心”“星”“信”的教育。教育是建立于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真心靈的理解和尊重。在每一堂課上,在和孩子交流的每一分鐘,我們都要用心去發現,用心去行動,探索未來的教育。新教育實驗最重要的追求是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讓教師和學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走上工作崗位將近二十年了,如今再也沒有剛開始工作時的熱情了,更多的是感到無奈和無力。讀了新教育知道了自己首先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觀念,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發展自身的業務素養。通過自己的改變教育學生,讓他們感受學習的快樂,能夠露出發自肺腑的天真爛漫的笑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在的知識每天都在更新,而我們的教育對象也在不斷的變化著,越來越感覺自己的不足。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完善自我。高爾基說過“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讀書可以增加教師的自身素養與底蘊,我們學校是新教育實驗基地,每天晨誦跟孩子們一起學習校本課程《經典詩文誦讀》了解豐富的古代傳統文化,午讀時與學生共讀童書讓我也感覺到了童年的快樂,彌補了自己童年的缺失。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一種行為,而行為需要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的行為,那是盲動。”業余時間閱讀教育學專著可以用更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本學期通過查看劉玉琴老師的博客收益頗多,知道了她平時與學生的相處態度,學習了她幽默風趣的課堂風格,讓本來默默無聲的課堂如今也變得氣氛活躍了。

  陶行知先生說過“人類與個人最初由行動而獲得真知,故以行動始,以思考終,再一思考之行動始,以更高一級融會貫通之思考終,再由此而躍入真理之高峰”理論都來源于實踐,在我們課堂教學中一堂課下來,孩子學到了什么,自己的教學目標實現了沒有,今后將如何去做,只有及時總結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并想出彌補的措施,在下次實踐過程中進行運用,今后努力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爭取更大的提高。與新教育同行,追尋教育夢想,真正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新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5

  前一段時間有幸讀了《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在這樣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著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雖然是一個剛剛投入教育事業的新人,應該是有激情有夢想的時候,卻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為要寫這一篇讀后感,或許就錯過了一本好書,在拜讀這一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最有感觸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職業是音樂老師,因此“理想的教師”也是讓我特別關注的部分。書中講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對照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為一名教師,覺得離理想的教師的距離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學習。這也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氣餒,要總結失敗的原因。要完全做到書中所講的八點,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但是只要有這方面的意識,通過自身的努力,會慢慢向理想的教師靠攏,縮小其間的差距。

  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接受信息的途徑非常多而新潮,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處于青春期發育的第一階段的逆反心理很強,經不起教師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群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為學生所尊重。

  教師愛學生,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為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說的換位思考。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一件事情,從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未必沒有可諒之處。對于個別學生總無法及時完成作業,對于老師而言,這就是一個不認真至少是不重視學習的學生。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客觀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也可能是作業量超出了他能負荷的范圍……。作為教師,應設身處地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時時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誡自己,做到為人師表,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贏得尊重,贏得信任。

  理想確實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許很難,但它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前進的階梯,這樣不斷前行才會讓我們不斷進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點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斷前行。《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著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6

  朱永新的《新教育之夢》,初步了解了他的教育理想。讀朱永新的《新教育》,我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感受頗深。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從師范院校走進中小學校園的年輕老師,都滿懷教育的理想:按照自己對“教室”的定義,打造和學生一起快樂成長的“完美教室”。和學生共同學習,教學相長,體驗成長的汗水與歡笑。

  可是教育的現實很殘酷,因此對教育理想的堅守就很悲壯。堅守內心教育理想的老師們,要么為理想英勇地死去,要么為理想卑賤地活著。在現實面前輸得一塌糊涂,理想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

  于是,大多數老師更會選擇一種更適應現實的方式:為了生存和生活而背叛心靈,放棄理想。相信每個走進教師職業的人都曾擁有過教育的理想,那個時候我們很年輕,不成熟,在殘酷的現實中,那個理想太過遙遠,來不及努力就已經成熟了。成熟就意味著放棄,放棄掉有過的美好理想,然后我們就這樣沒心沒肺地活著。

  一直懷揣的夢想,難道就是人生的枷鎖?放棄夢想,卻又心有不甘。誰能夠告訴我們,這種悲壯的堅守,價值何在?教育理想之路,究竟在何方?

  畢淑敏在《藍色天堂》中說,旅行是一種學習,它給你用一雙嬰兒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會,讓你變得更寬容,讓你理解不同的價值觀,讓你更好地懂得去愛、去珍惜。旅行讓你以另外一種身份開始一種新的生活,進行新的嘗試,讓你重新發現自己。

  其實,學習也是一種旅行,從一個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學習是一種相遇,是對話,與陌生世界、他人相遇,與自己相遇;與新的世界對話,與新的他人對話,與新的自己對話。康德寫過一篇文章《什么是學習》,福柯也寫過一篇文章《什么是學習》,他們都認為學習是與客觀世界的對話,與他者的相遇和對話,與自己的相遇和對話。按照這些關于學習的理論,我們就會發現,學習也是一種旅行。

  旅行既要費錢,很多時候還很費力,但是人們還是樂此不疲,因為旅行從來都是旅行者心甘情愿的選擇。那么,什么時候,學生的學習能夠像旅行一樣,讓學生再苦再累也愿意主動投入呢?我們不斷地進行著教育改革,但是對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始終沒有找到真正有效的方法。

  現代心理學和無數的教育實踐證明,興趣是推動孩子探索和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大都是形式上的改變,并不能從根本上激發和保持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來自哪里呢?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師通過挖掘學科知識內容本身的魅力,以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打開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對學科內容的深入探究中獲得豐富與充實,這種興趣與快樂才具有持續的力量。很多成功人士往往能夠將這種樂趣保持一生。當一個人能夠終身堅持下去的時候,自然就可以達到極致,達到那個領域最頂級的水平。

  愛是因為喜歡,喜歡是因為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在語文、歷史、經濟、政治、哲學這些富有人文精神的學科教學中,背誦,默寫,抄寫,填空,照本宣科的講解,標準化的試題答案,我們看到了這些扼殺學生學習興趣,只是有助于直接提升考試分數的方式成為經驗大行其道的時候,就可以明白現在的學生為什么越來越不喜歡課堂,越來越不喜歡學習。即使被迫坐在教室里,做出了學習的姿態,其實并沒有真正的學習。也許我們都應該思考一個教育的根本問題:如何讓學習真正地發生?

  在哲學課堂上,我給學生講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特別提到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不僅僅只是學生時代的事情,而是伴隨終身的一種生活方式。即使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了,工作也只是新的學習的開始。有學生驚嘆說:那這輩子豈不太痛苦了!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對學習是痛苦的體驗,即使學生在考試中獲得了分數,這種方式也需要反思和改進。對于教育而言,更可怕的是,在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觀念指導下,我們認定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于是不斷強化學生這種痛苦的體驗。

  西方成功學曾經有一個理論,是說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每晚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有意的演講、討論,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正在發生改變,堅持數年之后,成功會向你招手。這種業余時間的學習往往效果特別好,因為是在用中學,而且出于自己心甘情愿,沒有任何人強迫。

  在互聯網、在線教育、各種社群爆炸的時代,我們最不缺的就是學習渠道、學習資源了,可以選擇的學習方式非常多,而且門檻還很低。這個時候,只要你想學習,機會隨時就在你手上。關鍵是你愿不愿意學習,學習的過程是不是快樂而有真正的收獲。

  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手機互聯網的時代,可是我們的教育確實還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知識的傳授,方式的訓練,已經越來越失去傳統意義上的價值,我們的教育需要進入通過思維和視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充實與快樂,以激活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內在動力作為教育發展的方向。

  通過閱讀《新教育》深刻體會到了朱永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我將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指引,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效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7

  在《新教育》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闡述了新教育的精神,它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追尋理想的執著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

  第二、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田野意識”;

  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合作精神”;

  第四、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情懷”。

  這四個方面是新教育實驗目前所追求的質樸精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詳細的介紹了這四種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實證明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讀了這篇文章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種精神即“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當下有三種人即官人、學人、農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學人,學者,做研究的人。農人,在田間耕作的人。)朱教授說,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學人,永遠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農人,需要把兩條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課堂與孩子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的人。

  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現在有些特級教師總喜歡到處講學、開講座,但很少有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缺少與學生交流的實際經驗,缺少的就是這種田野精神。有一句話說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老師寫隨筆、寫論文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寫文章,需要華麗的詞藻,夸張的語氣。他還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寫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行動家,或者說,他們都是學問家加行動家。所以,新教育必須要有強烈的田野意識,關起門來做研究,高談闊論來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為新教育人,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用寧靜的`心認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種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8

  捧讀《新教育》,書中清新的文風詩意的文字澎湃的激情向我描繪了一個個教育夢想。每個夢想都源于作者對現今教育的深思與追問,引經據典,娓娓道來,它就象燈塔一樣引領我走近新教育。

  朱教授提出了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筑理想課堂,這些行動,使我眼睛一亮。在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觀點時,他引用米盧的一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并將以改版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獲。”他說,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對太多的理想,一路走過,我們總是實現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礙著自我的超越。因此,我們不要太多的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行動,他讓我明白了,只要行動,就有收獲。所以,我們要在書香縈繞中,教會學生讀書,教會學生寫作,教會學生提高,教會學生做人。

  捧讀《新教育》,它教會我要用心地去愛學生。朱老師在書中說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么?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我明白了老師的嚴厲懾服不了學生,這種震懾只會加深和加寬我和學生之間的鴻溝,永遠使它無法復平。正如書中所說的,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教師,深得學生喜愛的教師,能放下教師的架子,走進學生心靈的教師。所以,多點時間和學生交流,一定能讓學生真正認識我,了解我,喜歡我。

  捧讀《新教育》,它教會我做一個鍥而不舍的追夢人,用自已的生命去擦亮新教育的火花。朱老師說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標,同時有要有激情。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多學習,多思考,重方法,重實踐,在創新中求發展,在努力中圓夢想,并幫助學生插上夢想的彩翼。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9

  新教育,意味著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它讓我知道了原來自己從事的工作竟然可以如此詩意,如此浪漫。《新教育》這本書帶給我很多的思考。

  一、最新的理念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我們作為一名教師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師不為學生為誰?在此理念下,我們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然而,朱教授卻認為,教育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創建和-諧社會是眼下人們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創建和-諧社會,教育應發揮怎樣的功能?教育是要關注學生的生存,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一切,教育同樣也要關注我們教師自己的生存,也要關注我們教師的發展,教育還要關注學生家長,實際上,一句話,教育只有關注到社會所有人員的發展,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這樣才是和-諧社會的教育。

  二、最欣賞的兩句話句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有奇跡。

  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觀點,其中有一個基本觀點說要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他引用米盧的一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并將此改版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獲。”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

  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對太多的理想,一路走過,我們總是實現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礙著自我的超越。對于新教育,我們不要太多的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行動,“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有奇跡。”

  三、最新奇的事是“開辦成功保險公司”。

  朱教授有一個獨具特色的做法,他美其名曰“成功保險公司”。他說,只要參加他這個公司,他包你成功。要求每一位教師每天寫一篇千字文,十年后拿3650文章去找他,如果那時你還不成功,就以一賠百。

  我們在教育工作中,有過許多的理想,但一路過來,大多隨著時間而流去,要說成功的可真是很少很少。然而朱教授這個保險公司內含了一個前提條件,“持之以恒,十年不止”。朱教授倡導教師要每天寫一篇教育敘事,他說每天堅持寫,堅持寫十年,你就能擁有玫瑰的芳香,你就能奪取勝利的桂冠,你就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四、最有意義的課程:兒童階梯閱讀課

  在這個課程中,教師和孩子一起編織著幸福的教育故事,從中我能體會到教育的快樂。在每一次生日誦詩時,我想帶給孩子的會是一生的難忘,心靈的震撼。所以我會為每一個孩子精選最適合他們的生日詩,雖然很費時間,但我覺得是辛苦并快樂著。

  五、最震撼的一個工程:營造書香校園

  朱教授認為,一所學校如果沒有一定量的書,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一個不讀書的教師,窮其終生,也只能是一個教書匠;而有著一定文化積淀的教師,教學時間未必太久,年齡不一定多大,卻能夠脫穎而出。

  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多讀書,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新教育的踐行者,成為新教育的嘗試者,成為新教育的享受者……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10

  期中考完試后,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書——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來,我總以工作忙、沒時間為理由,把它放在一邊,其間也偶爾翻動過幾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寒假前,學校布置了一項任務,要每位老師在假期中認真研讀《新教育》,做好讀書筆記,并完成一篇讀后感。迫于形勢,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

  我用心讀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并不遙遠,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

  書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一直在思索怎樣做一位合格的教師。讀完這本書,我領悟到了教師應該具備的以下幾方面素質:

  一、富有“激情”。讀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時,無時你不感覺到愉悅與沖動,讓你感覺到你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聆聽一位充滿激情富有詩意的大師在演講,大師用他詩一般的語言和激情感染著每一位讀者。作為教師,我們用肢體與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和文明,如果我們沒有激情,我們就無法感染學生,我們就無法調動學生,生動課堂,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主客體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轉換,課堂教學就很難成效。

  二、富有“愛心”。有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很實在,在我們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愛心是喚醒學生和諧美妙的音樂,是激發學生動聽悅耳的語言,是照亮學生黑暗中的明燈。教師富有愛心可以和諧融洽師生關系,教師理解信任學生,學生尊重依戀教師。教師富有愛心,可以給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心理感受,便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富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要勝任新課改需要,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使我們很容易駕馭課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技巧來豐富課堂,調動和感染學生;另外,扎實的基礎,使我們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書中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復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這段話給了我警示和啟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永新《新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朱永新致教師心得體會04-10

新基礎教育教學案例08-20

家庭教育新誤區的轉型路徑10-15

怎樣教育孩子讀后感01-27

《怎樣教育孩子》讀后感09-03

《正面教育》讀后感04-11

《彼岸的教育》讀后感04-11

《打開別樣教育世界》讀后感04-18

《聚焦家庭教育》讀后感04-13

教育教學讀后感900字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