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讀后感(通用24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敬業與樂業》讀后感(通用2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
我讀了第二單元第5課《敬業與樂業》后,深深地明白“敬業”和“樂業”的道理。
首先,我們大家都有自己的身份——學生,那么,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做事,做學生應該做的事,不能掛著學生的名義,表面上是在學,其實根本沒有在想,在思,書拿倒了,腦子里僅是電腦游戲,既然是學生,就應該先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只學習的學生還不是好學生。正如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里面講的“第一,要敬業,現在的學生雖然在學習,但是卻不愿學習,不喜歡學習,不甘于學習,想做更好玩的事情,雖然是學習,但是被其他原因所逼迫,雖然不喜歡學習,但抱怨之后,又回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果的。
敬業,如果人們擁有自己的夢想,只要努力去做,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最近發現社會上很多同學不愛讀書,整天只想著玩。每天放學回家不是第一時間學習,而是看電視,睡覺,玩游戲~結果什么都不會做,畢業以后很難找份工作。難道畢業后要父母養嗎?同學們,你們只要做一件事,就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一點不旁騖,這樣就是敬業,這精神對你們一生都有好處。
不但要敬業還要樂業,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增加,還有和同事快樂,團結,努力地工作。無論在學校中還是工作中,都會自然地發生趣味,工作學習有娛樂,將煩惱的事忘記,快快樂樂地做。
用書上寫的那句話來解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我們達不到樂業,那么生活就會變得很單調。如果有人說,我的職業沒有可樂的地方。那么它就是一個很單調的人。因為所有的職業都會有可樂的地方,只不過不容易被發現,而且很多人又不知如何去樂業。同樣在這次旅行中,港人的樂業也給我帶來了啟發。在迪士尼樂園中的劇場演出中,表演人員的樂業精神也是令人敬佩。一天四到五場的投入表演,讓現場的觀眾絲毫感受不到這場表演已經上演了無數次了,投入與熱情好像他們也是第一次表演,我想這不僅是敬業,更應該是能樂業吧,演職人員把自己沉浸在其中,享受快樂,同時把這份快樂傳遞給現場的觀眾。而觀眾給予他們的真心鼓掌聲也同樣會帶給他們快樂。
敬業與樂業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們,生活會變得更加精彩,世界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2
《敬業與樂業》是人教版初中三年級的一篇文章,讀完《敬業與樂業》一文之后,我有所感受:
明白樂:一個人就就應要敬業和樂業。而敬業和樂業的基礎是要有業,有業才能使人在經濟上能獨立,獲得生活的保障;才能擁有鍛煉自我的潛力。有業才會產生成就感,幸福感。有也還會是生活起居有規律……“對于不一樣的人來說業都不一樣。有業之必要”于學生來說,“業”自是學習。每個人都應有業。
待我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后,初覺得此人太死心眼了,而之后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缺少的不僅僅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缺少老禪師的那種矢志不諭的品質。他日日堅持,直到八十歲!多少個三百六十五天,又多少個24小時啊!而此刻的我們卻連自我的計劃都做不到!起碼的言行相顧都沒有,更不論堅持。而我們總把期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為今日的失言,自找一個理由,不愿下功夫。
敬業,每個人都就應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凡做一件事,便最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事的名稱,從俗人眼中里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歷上解剖起來,并沒有高下。只是在于是不是把一件事做的是好是壞。
樂業,我們有了敬業就就應樂業,我們對我們的職業都應產生必須的興趣,因為那些都是我們務必做的,我們就就應盡量把它們做的,同時也就應過的快樂,在職業中尋找快樂。
凡一件職業總是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每一件職業的成就,離不開奮斗;要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往往在職場中會有競爭,好會在競爭中得到快樂。
在職場中我們更需要職責,敬業既是職責心,樂業既是趣味。
每件事都有其獨道的樂趣,做到“敬”與“樂”,相信生活會更多彩!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3
《敬業與樂業》是人教版初中三年級的一篇文章,讀完《敬業與樂業》一文之后,我有所感受:
明白樂:一個人就應該要敬業和樂業。而敬業和樂業的基礎是要有業,有業才能使人在經濟上能獨立,獲得生活的保障;才能擁有鍛煉自己的能力。有業才會產生成就感,幸福感。侑也還會是生活起居有規律……“對于不同的人來說業都不一樣。有業之必要”于學生來說,“業”自是學習。每個人都應有業。
待我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后,初覺得此人太死心眼了,而后來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缺少的不僅是祂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缺少老禪師的那種矢志不諭的品質。他日日堅持,直八十歲!多少個三百六十五天,又多少個24小時啊!而現在的我們卻連自己的計劃都做不!起碼的言行相顧都沒有,更不論堅持。而我們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為今日的失言,自找一個理由,不愿下功夫。
敬業,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凡做一件事,便終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4
讀了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我深有感觸,他從“敬”與“樂”兩個方面深入淺出的闡述了對待職業所應有的態度。下面我就對“敬”談一下我的芻議。梁先生在文章的結尾提到了:“我生平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職責心」,二是「趣味」”,敬業便是梁先生所要表達的對待職業所就應具有的職責心,如今很多的人對待職業缺乏的便是這個敬,尤其是我們的一些公職人員,該做實事的時候見不著人或是走馬觀花應付差事,吃喝玩的時候隨叫邊到,我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我干嘛要做?不做工資不會少我一分。身為公職人員的我常常思考為何如今的干群關系如此僵化,為何老百姓對幾乎所有的公職人員都心存反感?
自己的生存需要職業,但從事職業不僅僅僅只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在其位謀其政,凡職業沒有不是神圣的,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敬業者為人所敬,不敬業者為人所惡大概這就是我要的答案吧。如今南方持續的干旱導致多地農作物受災、老百姓飲水困難。國家緊急部署,出臺各項抗旱救災措施,措施出臺了就需要執行,執行的好與壞關系民生大事,執行的好與壞將直接反應我們廣大的國家公職人員敬業與否。吹著空調上著網是一天,走馬觀花視察視察是一天,與老百姓同甘共苦同。
樣是一天。抗旱救災是與天斗,同時也是與人斗,想做好一件事總是要淘神、要費力,在這樣燒烤式的天氣下作業苦不苦?苦,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要拉近我們和老百姓之間的距離這種苦是務必的,不做注定失敗,做就有期望在,與老百姓站在一起并肩戰斗,苦也是樂。“要把一種勞作做到__,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所以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5
時間真的好快呀,我又該講《敬業與樂業》這一課了,看到題目我就有些敬畏,我不喜歡這一課,甚至都希望這一課從人教版本刪去。
三年前的往事出現在眼前,記得08年的八月份,二中招聘老師我來試講,就選的這一課,我非常不喜歡這一課,但是進度是這一課我只好從命了。這篇文章是典型的議論文開篇提出了中心論點:我確信“敬業與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的不二法門。接著點出了:有業、敬業、樂業。結尾深化中心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記得我按照我的思路設計好了教學程序,上課時學生也不愛聽課,不聽你的,感覺用別人的學生就不如自己的學生順手,解決生字、讀課文、理清思路。我大膽想象,讓學生放手選,記得學生選的是喜歡樂業,我就先分析樂業,接著分析有業、敬業。但是我強調了有業是敬業與樂業的前提。結末的評課是:不能調換順序講,要按照邏輯順序來講。自然是名落孫山。
說句實話,我來的目的就是來當綠葉的,因為我心里明白的很也就是出來講課,鍛煉一下膽量,學習一些經驗。雖然失敗了,但是我明白了許多,懂得要多充實自我,不斷地的豐富自己的知識,敢于挑戰,善于總結經驗,多寫文章,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可以說我在方方面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吸取教訓,三中招聘我是講《木蘭詩》,面對新的學生我有了上次的經驗,課前我與他們交流談心他們很喜歡我,而且我最善擅長講詩歌,朗讀是我的強項,總結上次的經驗,結合自己平日的教學優點,整節課靚點不斷,各科參加講課的教師13名,我的分數最高,自然是成功了。可是我心里的余悸,就是不喜歡《敬業與樂業》這一課。
今天,我講了這一課了,才知道這一課對于學生真的是受益匪淺。學生面對自己的學業,應該怎樣的敬業,怎樣的樂業。這一課學生學會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么呢?
第一,因為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
第二,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
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感。
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閑煩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
看著孩子們臉上露出了笑容,真正的懂得了樂學的重要,我心里無比自豪,想到我終于戰勝了自己,我心里無比的驕傲。
用一句話結束就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6
讀了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我受益匪淺。我清楚地了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
對我們來說,“業”自然是學業。文中引用朱熹的一句話“主一無適便是敬”,讓我真正認識到要專一于學習而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所謂的“敬”。我們作為學生,專心于學習,有堅強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氣魄,決不放下的信念,便是“敬業”。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就要根據自己的才能去勞作,把它做到圓滿。這也證明人人都要有工作,人人都要勞作。“百行業為先,萬物懶為首”,我們此刻不是沒有職業的懶人,將來也不能做社會的蛀蟲。
至于樂業,我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便足以詮釋了。有些人厭惡本行,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不愿做,不愿做是逃不了的,但哭喪著臉去做和快樂地去做的結果是截然不一樣的。我想,做一件事,要抱著用心樂觀的心態,融入其中,一步一步奮斗前去回想自己努力得來的成就,就會有一種歸屬感。同時,要與別人比較駢進,在競爭中體味快樂。這樣的生活才有價值。
總之,做任何事情都要“敬業”“樂業”,我們要在“敬業與樂業”中實現我們的人生的價值以及生命的好處!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教育我們,只有做到敬業與樂業,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讀罷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我更是有了深刻的體會。
人活在世上,就是在做事。沒有職業的懶人,做的是無意義的事,而有職業的人,若不敬業樂業,也無異于前者。
擁有職業的人,首先要敬業。一個人如果連自己從事的職業都不敬,那就是對自己不敬,他一定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凡職業沒有不可敬的,只有敬業,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才有可能樂業;只有樂業,才會除去負擔,把事情真正辦好。
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喜歡它,樂意去做,這樣就不會感到工作勞累,而是把勞累感轉化為自己的快樂與做下去的動力。一事無成要耗費精力,積極的去完成該做的事也要耗費精力,而樂業還會有所收獲,提高自己,那為什么不樂業呢?人生是一個過程,只要將過程演繹得精彩就夠了,不用在意結果會怎樣。
而對于我們學生,要敬、樂的業,當然是學習。學習很累,而當你愛上學習,就不會覺得累了,會把學習當成自己想做的事來做,而不是受迫去學習。當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后,會由衷地快樂,那是自己學習后的成果啊!
不學習,整日碌碌無為,只會讓自己變得自卑、承受各方面心理壓力。學習,雖然身體會勞累,但通過學習,獲得了知識和能力,獲得了自尊與自信,付出了,也有了回報,這些也值得了。
做到敬業與樂業,才能承擔責任,激發潛能,實現夢想。讓我們努力吧!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8
讀了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后,我對人生進行了深深的思考。
人的一生十分短暫,有的人把時間虛度了,有的人卻過得很充實。這都是因為前者無業而后者有業所造成的。雖然我們此刻學習很苦,但比起那些無業的人不是幸福的多嗎?畢竟我們是有業——學業的人。而這門業也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門業了。只有善待這門業,才能做出成績,使我們的人生更加亮麗多彩!
那么怎樣才算得上善待這門業呢,這自然要與梁啟超先生提出的敬業,樂業二詞聯系起來了。
當人有一份職業后,最基礎的就是敬業了。敬業有兩層含義:一是敬重自我所從事的工作,并引以為自豪;二是深入鉆研探討,力求精益求精。我們對待我們的學業也應是這樣,因為我們在學習,我們學習了,就應引以為自豪,而我們也應有鉆研的精神。這個過程中是快樂的,是自豪的,當然也會有人說是苦的。但是整天在學校里一事無成就不苦嗎?恰恰這種人是生活的最痛苦的。因為他們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快樂,而內心是痛苦的,這就與那些敬重這項事業的人剛好相反。
當然不只需要敬業,而且要樂業。因為“舉是的老師”,正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熱愛它,才能把這項事業做的更好。所以我們不要總認為學習很難很苦,因為這樣會使我們更費力的學習卻沒有什么好的效果,我們是帶著不滿的情緒的。
最后,我要借用《敬業與樂業》中的一句來結尾:“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9
讀過梁啟超先生的《敬業和樂業》后,我從文中受益至深,讓我清楚的了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但“敬業與樂業”的前提下必須“有業”,沒有它,“敬業與樂業”就無從談起,沒有“有業”,“敬業”哪來的“樂業”之說!特別里面的“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這句話說得多么的精僻!
“有業之必要”于我們來說,“業”自是學習、工作。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后,初始覺得此人太呆板、太死心眼了,而隨后經逐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缺少的不僅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缺少老禪師的那種日日堅持,矢志不諭的品質。現在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無法完成自己的原先制訂的決心和計劃!
我們的言行和行動都總是沒有相顧,并且無法堅持,而且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為今日的失言,自找臺階下,不愿下功夫。這則故事也啟發我們一定要好好深思熟慮,對于一個精力充沛的青少年,要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學習呢?現今的中國,改革開放,生產力得到全面解放,社會一片繁榮,市場化也越來越濃,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很難,要想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就更難了。當你選擇了這份職業的時候,你想好了要為他而付出嗎?
我們一直在為生活而勞動,其實也是為了勞動而生活。不管做任何事情,處在某個位置,事和名稱都會有大小、高低;但從事的本質來說,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在事物的運行過程中缺少了任何其中的一個環節都會掉鏈子的。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全看自己的才能如何去勞作,使之得到圓滿,自我感覺良好,別人看起來也不錯。這也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去勞作。這便是“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我們雖不是沒有職業的懶人,更不是社會的蛀米蟲。
我們要明白“敬業與樂業”并非是某種硬性規定的條款,而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一種渠道。要在生活中真正做到“敬”與“樂”,只有這樣,相信信生活才會更多彩!才使我們享受的無限的樂趣。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0
最近閱讀了近代思想家梁啟超先生的著作,其中的《敬業與樂業》最為令我印象深刻,遂發表讀后感想。
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們對待職業的態度問題,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梁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于“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
梁啟超先生認為,人人都要有正當的職業,人人都要不斷地勞作。沒錯,人生活在世界中,就要不斷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勞作,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力量,不做社會上的蛀米蟲。
那么,有了職業以后,我們對于現有的職業應采取何種態度呢?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又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呢?
梁啟超先生認為我們應做到兩點:“敬業”與“樂業”。
第一,敬業。敬業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都不旁騖。為什么要敬業?因為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另一面也是了為了勞動而生活。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的。
作為青年大學生,學習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我們也應該敬重自己的職業。現在有很多大學生在大學中無心學習,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電影電視、談清說愛中。這樣就沒有做到敬業,沒有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這樣的大學生就缺乏了一些將來為社會做貢獻的本領。所以我們在大學生活中,要把學習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我們應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這樣就能獲得將來從事自己的職業時的必要素質和能力。
第二,樂業。樂業就是從自己的職業中找出樂趣和快樂。梁啟超先生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勞作不會是最苦的,最苦的是那些無業游民和厭惡自己職業的人。是啊,無論從事什么職業,只要認真堅持做下去,一定會從中找出快樂來。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在社會上游手好閑,沒有正當職業,去做違法犯罪的事情,這些人就是最苦的人。還有一些人雖然有了自己的職業,卻總是不太安分,認為自己從事的職業枯燥無味,于是自暴自棄,沒有認真負責地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結果很難做出一些成績來,這些人也是最苦的。所以,我們不但要敬業,還要樂業,兢兢業業,刻苦認真地做事情,一定能找到職業的樂趣。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我們同樣也要樂業。現在有的大學生老是抱怨自己的大學不好,認為自己的專業學起來枯燥無味,于是整天悶悶不樂,無法專注于學習,結果四年大學生活下來,收獲甚少,虛度了光陰。我認為,這是絕對不可取的。無論我們在哪所學校學習,無論我們學的是什么專業,我們都應該做到樂業,認真勤奮地去學習,在學習中體驗樂趣。這樣,我們就能不斷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收獲知識,四年下來,我們一定會學有所成。
任公一生最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且常常力求這兩句話之現實與調和。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我們應該以這兩句話與任公共勉,時刻做到敬業和樂業,認真勤奮、專心致志地學習,成就自己的大學生活,成就自己快樂美好的人生!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1
讀了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之后,讓我更清楚的了解到“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但“敬業與樂業”的前提下必須“有業”,沒有它,“敬業與樂業”就無從談起,沒有“有業”,“敬業”哪來的“樂業”之說!
在梁啟超的這篇演講中,只要論述的是“敬業”與“樂業”的相互關系。“業”的內容很廣泛,不能僅局限于某種職業,他還應該包括生活中我們所從是的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業。成人的工業是“業”,學生的學習是“業”,保衛國家也是“業”,助人為樂還是“業”等等。
其中,“敬業”里邊寫道:“主一無適便是敬”,那是引用朱熹的話,讓我真真正正認識到凡做一件事,將全部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就是所謂的“敬”,那我們作為學生的忠于學習也是所謂“敬”的一種體現?接下來的一句話“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讓我聯想到這樣“天地間第一等人”——清潔工,他們每天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總是滿懷熱枕地認認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內的事情,這種腳踏實地,干一行愛一行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敬業的背后還隱藏樂業的這種角色,有的人說“做工好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人的一生,還不都是先苦后甜;則有先甜后苦的,多數是無業游民,他們的日子更難過,這也苦。做工苦,不做工也苦,勞苦總是免不掉的,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在此,湯做你們問我讀書苦不苦,我一定會說苦,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正所謂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知。”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趣味,生活才有價值。這即是樂業,人類理想的生活。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敬業與樂業”并非是某種硬性規定的條款,而是一個人實現其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一種渠道。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2
“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這句話說的多好呀。
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意思是說整天吃的很飽卻不肯動腦去做事,實在是不行呀。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么人不可教誨,獨獨對于這種懶人卻搖頭嘆道:“難,難!”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惟有無業游民,大圣人碰著也沒辦法。這篇文章征引是儒門這句話就要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去勞作。對于一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要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工作呢?現今的中國,改革開放,一片繁榮,市場化也越來越濃,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很難,要想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就更難了。當你選擇了這份職業的時候,你想好了要為他而付出嗎?我們一直在為生活而勞動,其實也是為了勞動而生活。不管做任何事情,處在某個位置,事和名稱都會有大小、高低;但從事的本質來說,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在事物的運行過程中缺少了任何其中的一個環節都會掉鏈子的。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全看自己的才能如何去勞作,使得圓滿,自我感覺良好,別人看起來也不錯。
第一要敬業。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件事上,一點不旁騖,便是敬。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顆平常的心,一顆勇于探索的心。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便把這件事情看作自己的`眼睛去對待,無論別的什么好處,都不要與之交換,換得一時的輕松、愉快;你敷衍它,結果它也敷衍你,最后,一事無成。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得出色呢?唯一的秘訣便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便是敬。
第二要樂業。“做工作好苦呀!”這種嘆息聲,無論任何人都曾經說過。反過來講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喝酒,去游玩等還不是一樣淘神費力。有些人抱怨自己本行,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里不愿做。不愿做是逃不了的,哭喪著臉去做和快樂的去做結果是截然不一樣的。我個人認為做一件事情,就要身入其中,從起點、過程、終點中去體會每一個階段,回想自己付出的努力所得到的成就,就有一種歸屬感。要在工作中與同行比較、競爭,要時刻告訴自己是最強的,在不斷的工作中戰勝自我,領略出趣味,這樣,生活才有價值。
談了這么些,沒想到既無意中與公司“責任、忠誠、執行”主題活動不期而遇。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知道這件事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比不上樂意去做的人。愿我們,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面向未來。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3
沉浸在有業的滿足中,你會止而不前;埋醉與敬業的自動中,你會逐步向前;享受樂業的欣喜中,你會永遠向前! ——題記
通過學習《敬業與樂業》,我感觸頗深。在欣喜生涯中,有明確了自己的一項責任。“敬業樂群”、“安其居,樂其業”,我想大概是每個人都想做到的一種生活吧!
漫漫人生路,三業伴左右。所謂的三業指的是有業、敬業、樂業。萬事皆有道,又有業便是我們奮斗的基礎目標。在《敬業與樂業》中,作者寫到一句話“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我很贊同這種觀點,在這個科技與經濟齊頭并進的21世紀,需要我們以諾克行,但要注意相形言顧,對于自己一天的付出與收獲做一個總結,這有助于我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確立并實現總結的奮斗目標。
管理家陳鴻橋有言:“敬業是快樂的,敬業的口碑是職業生涯中最大的財富,敬業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敬業精神,被視為現代社會最基本的處事之道。當一個人把 敬業變成一種習慣,在多干活,干好活的感觸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體驗到干好活的樂趣,從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從思想與業務同進的過程中享受 快樂。做一件事,持之以恒,從心里發出忠實的情感,這便是敬業的最大秘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凡做一件事,都要認為它是有趣味的,做工苦,不做工更苦;被動與主動,能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人生因競勝而快樂,樂業可以讓我們把一切游思都拋之腦后,豈不為好?
人生三業已唱盡,所謂人各有所好,在這條綴滿知識的樹枝上,我又學會了一種態度。綜合以上,我希望大家同我一樣,在這季煙花夢中綻放出自己的那份光彩,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對“業”園道聲“我服了你了”。
三業譜人生,但愿美麗又永恒,伴我們度過一個美好春秋,路上年華“園”其中,三業奮不停。 ——尾記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4
有業之必要于我們來說,業自是學習。待讀完百丈禪師的故事之后,初覺得此人太死心眼了,而后一琢磨,卻覺得自愧不如,與百丈禪師相比,我們缺少的不僅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我們缺少老禪師的那種矢志不諭的品質。他日日堅持,直到八十歲!多少個三百六十五天,又多少個24小時啊!而現在的我們卻常常邊自己的計劃都做不到!邊起碼的言行相顧都沒有,更無論堅持。而我們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為今日的失言,自找臺階下,不愿下功夫。這便是后文中所說的懶字!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我們雖不是沒有職業的懶人,更不是社會的蛀米蟲。可是一次又一次不完成作業的我們,安然地回到家后,享受著父母創造的環境;總想著下一次的我們,悠然地面對著心切的父母這甚至跟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等同!懶字當頭,萬事不成,它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而放縱這個敵人胡作非為的又是我們自己,克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說到敬業,最令我有所啟發的是《莊子》記佝僂丈人承綢的故事。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一個佝僂的老人,幾句簡單的話語,卻道出所有道理的精華!豈止這樣,我認為這位老人便可謂是天地間第一等人!難道不是嗎?這位老人雖身患佝僂,卻能把一件小事做到精典,做到出神入化用心如此專一,雖是一件小事,他卻做得如此圓滿!而我們生活在這么好的環境下,并擁有著健康的身體,先不論學習起碼把我們身邊的小事做好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事情。我們應把每一件事通過努力,做到出色,就算與他人之比,相差之,但我們無悔,因為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我們努力了!然這所有的前提見出于專心致志!唯有用心,我們才能有成功,若坐這山,望那山,則一事無成!這便即要盡職又要敬職了。
至于樂業,我認為書中的那句話便足以詮釋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算對自己的職業如何不滿,但你都必須去做。那你為何不從中尋樂呢?這使我想到了一句話:你知道,你愛惜,花兒努力地開;你不知,你厭惡,花兒努力地開。花兒總是在努力地開,美好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在流逝。而對于我們,為何不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呢?從職業中體會快樂,從快樂中品味生活!
每件事都有其獨道的樂趣,做到敬與樂,相信生活會更多彩!敬與樂我愿與梁任公一同受用!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5
《敬業與樂業》是梁啟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為學生所作的演講,對學生進行的職業道德啟蒙教育。現在再作為一篇文章和學生一起學習的時候我卻深切的感受到這不僅是說給學生聽的,更是洗滌教師職業倦怠的一劑良藥。
有業
記得有一個微博說:當你睜開眼睛抱怨又要上班的時候,你應該想到自己還有班上,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雖然教師工作具有連續性、反復性,難免陷入思維的僵化與懈怠,一屆學生送完了下一屆還是這個講法,這個設計,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自己也沒有了上課的激情。所以更應當像百丈禪師一樣“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要讓今天的日子不是昨天的重復。珍惜目前所擁有的這份受人尊重的職業,把看似簡單的重復做的有聲有色。把真知灼見放到對于課文的解讀中,放到班級工作的管理中。和學生同行,把激情和創新放到學生的生命里,讓他們從老師身上感受到活力。彼此享受相處的幸福。
敬業
朱熹的解釋一語見地:“主一無適便是敬。”想來慚愧,這幾天讀書,看似是讀了,但卻心猿意馬,讀過之后再看還是覺得陌生。生活瑣事充斥在大腦中,自己不能做到心無旁騖。更談不上多圓滿了。所以反思之后需要有行動。想《莊子》中佝僂丈人學習,任天地再大,萬物再多,眼中只有我的書本才行。也曾經因為身邊的朋友親人所從事的工作高薪報酬,一時間動搖了自己對講臺的堅守。曾正文說的:“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豈不是說的我這種人嗎?
樂業
用梁啟超的話來說“樂以忘憂”是人類理想的生活。真的是心向往之。然正如梁公所說:“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 不再客觀的事。”心態決定成敗,如果說教師的職業會讓人產生倦怠,為何不能從那一個個有生命的學生那里尋到做教師的快樂呢?想想課堂上因為學生的精彩發言或出乎意料的想法,而欣喜若狂。課堂上和學生經歷了高峰體驗之后的淋漓暢快,而激動不已……還有什么苦可以言呢,身在其中,全情投入,專心致志感受中華文字、世界文明的博大與絢爛,學生揮灑青春,我們奉獻青春,何苦之有呢?
正如梁啟超說: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既然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作為教師給應該用自己的專注成就自己的學生,也成就自己的事業。最終生活職業的快樂,人生的快樂。感謝梁啟超!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6
今天再讀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仍然覺得受益匪淺。將其中幾句錄下,以供借閱。
1.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
2.“主一無適便是敬。”用現在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怎樣做到圓滿呢?惟一的秘訣就是忠實,忠實從心理上發出來的便是敬。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在的事來和他交換。
3.天下第一等苦人,莫過于無業游民,終日閑游浪蕩,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擺在哪里才好。第二等苦人,便是厭惡自己本業的人,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生能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孔子自述平生:“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梁先生說,所謂敬業,就是心無旁騖地去做自己的事業,并且能做得圓滿。這一點很給我啟發。在我的意識里,敬業是熱愛自己的事業,并能努力去做,至于能不能做到心無旁騖,真沒領會到。畢竟人生中有許多事情要做,要能心無旁騖地去做一件事,在我們來看就是癡啦。這與我們一些老師奉行的絕不把工作帶到家里去做的原則是背道而馳的。做到圓滿,那是更高的境界啦。在我看來,認真做事就已經是敬業了,至于做得好與否,那得看機遇和能力,而梁先生卻說做到圓滿,真不是一般人所能達到的境界。梁先生的話給我指明了方向,我會細心去思,認真去想,扎實去做,達到自己心中的敬業。
我經常給學生說,如果一個人十年,二十年甚至于五十年如一日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他能不成功嗎?但想想我現在的狀況,真的難矣。只求做,而不求做得最好,那不論做上多少年,也只能是泛泛之輩。只有做到人有我精,人無我有,出色出眾,才能將做得事情做好。我想梁先生所說做得圓滿也就指此吧。
至于他所說做出趣味,那就要屬于更高的境界啦。愿做,善做,做出生活的趣味,那才是真正的功德圓滿。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7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為什么呢?因為受那良心責備不過,要逃躲也沒處逃躲呀。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因為自己對于他的責任還沒有解除呀。不獨是對于一個人如此,就是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國家,乃至對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有了這責任,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督在后頭,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死,可以達觀排解得來。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加重的了。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的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人生須知道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可是不盡責任,受良心責備,這些苦都是自己找來的。一翻過來,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這種作用。
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因為越是圣賢、豪杰,他負的責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種種責任來攬在身上,肩頭的擔子,從沒有放下的時節。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那仁人、志士的憂民、憂國,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雖說他是一輩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盡責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樂。所以他到底還是樂,不是苦呀。
有人說:“既然這苦是從負責任而生的,我若是將責任卸卻,豈不是就永遠沒有苦了嗎?”這卻不然。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人生若能永遠像兩三歲小孩,本來沒有責任,那就本來沒有苦。到了長成,那責任自然壓在你頭上,如何能躲?不過有大小的分別罷了。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8
在學完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后,我想到了自己。對我來說,我的“業”就是學習。那么,我也要敬業,樂業。
怎樣才能算敬業、樂業呢?我認為,對學習的敬樂體現在學習成績和對學習態度上。敬業,就是要學習成績優秀,而樂業就是喜歡學習,對學習有濃厚興趣。
那怎樣做到敬于學業又樂于學業呢?首先,需要明確學習目的。有的人(包括我自己)學習是由于被師長逼迫,應該認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的將來。明確了目的,學習就有動力,再加上師長的監督,就可以做到敬業。而樂業則要更進一步,需要在敬業的基礎上,對學習或其中某一方面產生興趣,就會樂于學習,進而使人更敬業。可以說,敬業是樂業的基礎,而樂業能促進敬業。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19
讀了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后,我對人生進行了深深的思考。
人的畢生非常短暫,有的人把時光虛度了,有的人卻過得很空虛。這都是因為前者無業而后者有業所造成的。固然我們當初學習很苦,但比起那些無業的人不是幸福的多嗎?究竟我們是有業——學業的人。而這門業也是人生中至關主要的一門業了。只有善待這門業,能力做出成就,使我們的人生更加亮麗多彩!
那么怎么才算得上善待這門業呢,這天然要與梁啟超先生提出的敬業,樂業二詞接洽起來了。
當人有一份職業后,最基本的就是敬業了。敬業有兩層含意:一是敬重本人所從事的工作,并引認為自豪;二是深刻研究探討,力求不斷改進。我們看待我們的學業也應是這樣,因為我們在學習,我們學習了,就應引以為自豪,而我們也應有鉆研的精力。這個進程中是快樂的,是驕傲的,當然也會有人說是苦的。然而終日在學校里一事無成績不苦嗎?偏偏這種人是生活的最疼痛的。因為他們是名義上看起來很快活,而心坎是苦楚的,這就與那些敬佩這項事業的人恰好相反。
當然不僅須要敬業,而且要樂業。因為“舉是的老師”,正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酷愛它,才干把這項事業做的更好。所以我們不要總以為學習很難很苦,由于這樣會使咱們更費勁的學習卻不什么好的后果,我們是帶著不滿的情感的。
最后,我要借用《敬業與樂業》中的一句來結尾:“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涯的不二法門。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20
也來說說敬業與樂業。
來公司十天,跟大家學了不少東西。樂在其中,也敬在其中。
每份職業,都有它的職業要求、職業特征、職業流程、最后在一個具體做這件事的人身上,形成職業操守、職業習慣。
沒有樂在其中,遇見困難是堅持不下去的,沒有敬在其中,是一樣不能堅持下去的。找到自己所愛的事情做,并且做好,至少一個人的白天就是幸福的。
那天大家的發言,讓我感動,平凡的人、瑣碎的小事,溫暖你我。這是工作中一個人價值的實現,也是一份工作價值的體現。
人與工作,互敬、互樂。
其實,用心工作,就是“敬和樂”的實現過程。
或許,還有層感恩知足的意思。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真的已經太多太多,工作環境、同事、都已經很好了,但是用心工作,就會更好。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21
特別喜歡梁啟超先生的那篇《敬業與樂業》的文章。尤其對文中“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一句感觸頗深。現在掩卷沉思,作教師以來的許多趣事又都一并浮現在腦海中了。
班內有一個叫峰的小孩,他很頑皮,記得開學的第一天我就認識了他,不為別的,只因為他在課堂上無組織,無紀律的表現。之后的幾堂課,我發現,每次課上大家學的起勁的時候,他總會發表一些不著邊際的見解,不是引走了話題,就是引來一陣哄堂大笑,對此,我覺得又可氣又可笑。說心里話,我到覺得這孩子天性無邪,也有幾分可愛,可是再開放的課堂恐怕也不能大肆倡導學生發言無忌,出口離題,毫無規矩吧,怎樣才能改變這個散漫的小家伙呢?為此,我真費了不少心思。
峰是個簡單的孩子,我知道課堂上他所表現的隨心所欲并非出于對老師的不理解,而是習慣不好罷了。我想他也一定為此受到了不少批評吧,但既然還是今天這樣子,恐怕,這批評的效果也未必好,所以,我要從培養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做起,就先教教他們傾聽吧!
以往學生回答問題,總有些學生隨意插嘴,峰尤甚,為改變這不良習慣,我便在一學生發言之前,看著峰,兼對其他同學說:“今天,老師要看看大家,誰最有禮貌,最像小紳士,能夠安靜地聽完這位同學的發言。”這樣有話在先,果然效果不錯,看著峰欲言又止,以手捂嘴的樣子,我極認真的對峰表揚了一番,看到他有點臉紅的低下頭去,我知道,這孩子一定會慢慢改變的。
峰的成績不好,身上的毛病卻不少。我知道,他不會因為那堂課上的表揚就一下子變成了遵規守紀的孩子,可是,我還是充滿了希望,并不斷的創造機會表揚他,慢慢地教他舉手,并引導他說出一些有道理的話,但是,真正的讓我們之間有了一種默契和溫暖的還是那件事。
他是個看上去有點臟的小孩,整個冬天都淌著鼻涕,可能是太冷了吧,他每說幾句話時,就要吸一下鼻子,以免鼻涕流進嘴巴里,記得那天課間他到辦公室來交作業了,臉被凍得通紅,依然淌著長長的鼻涕,他對我說:“老師,這是我的作業。”說著把本子放在桌子上,便要轉身離開,我叫住他,從抽屜里取出一些衛生紙來,遞到他手上,“用這個擦擦鼻子吧,冬天冷,多穿點,記著明天帶塊手絹來啊!”他看了我一下,接過紙,轉身跑開了。
當我再次走進教室時,我看到高峰真的不一樣了,還是流著鼻涕,但是,沒有吸回去,卻被擦得很干凈,課堂上也比以前都安靜,他看著我,那眼神很美,是信任。
梁啟超說,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現在,我越發深刻的體會到這話的含義了,我愿意忠實于我的事業,置身其中,樂以忘憂,實現我生命和生活的價值。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22
敬業也好,樂業也好,首先在于要有業。我很慶幸還未正式畢業已經在這里開始我的營銷生涯,雖與自己的初衷(做一名辦公室行政人員)相差甚遠,但既然選擇了做營銷,我就堅定地想要把這項工作做好,不管結果最終如何,我始終未放棄追逐。
敬即是尊重,有禮貌的對待。而在工作之上,我們要做的更多是忠實,尊重我們的職業,尊重我們所在的崗位,認真做好我們職責分內的事情。梁啟超先生講“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如此忠于自己的事業,值得我們當代所有職業人去學習。認真也好,尊重也好,看似很簡單的詞,卻沒有那么容易讓我來去真正實現所謂的敬業,值得反思。至今一直記得大學期間一位老師說過“男人的最大魅力就是有責任心”,前段時間也聽一位客戶說過,“認真的男人最美麗”,我想,不管是男人也好,女人也好,最大的魅力便就是認真做事,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其最終就是對自己負責。當你擁有強大的魅力的時候,便可以吸引八方客戶,而讓客戶為你買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客戶先要認可你這個人。所以,要更好的塑造自己內在美,做個認真的人,先從做好我們的工作開始。
樂即喜悅、愉快。樂業就是不僅樂意去做某件事,而更重要的是從中領略出趣味來。對于我來說,所做的營銷工作,首先在做工作期間,在與客戶交流,傳播文化中,這就是一種樂趣,通過我們所做的一切,讓客戶先認識你這個人,到接納你的觀點、認識,到最終認可你這個人,支持你的工作,這一系列如果愿意,他都將是一個有趣的過程。當然,本身也可以使枯燥乏味的,趣味是自己要去賦予的。其次,在我們成交客戶后,帶給我們物質財富以及延伸更多的精神財富的時候,那些“享受”過程也是快樂的。同時,在我們專心去做這件事情時,也少了時間去胡思亂想,專注的做好一件事情也是一種樂趣。
工作、生活本身是沒有生命力的,是我們賦予它生命,給予如此大的權利,我們更應該將其做好,將生活、工作豐富起來。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23
梁啟超先生的演講《敬業與樂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人們對待職業的態度問題,論述了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梁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驗,指出“責任心”和“趣味”跟“敬業”與“樂業”的關系最為密切:“責任心”就是“敬業”,“趣味”就是“樂業”。他認為做事必須具備責任心和善于“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一個人對待自己的職業,能夠有責任心,有趣味,發揚敬業與樂業的精神,專心致志做圓滿,就是“人類合理的生活”。
“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是褻瀆職業之神圣;從事實方面說,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業主義,于人生最為必要,又于人生最為有利。”啟超先生不愧賢達,于理于事,對問題分析得事鞭辟入里,很有指導意義。教師于我而言是謀生的職業,因而我切不可因為我自己的隨便和不敬而褻瀆教師的稱號以致于害了自己丟飯碗。
孔子“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生活,是人類生活的理想境界。“樂業”的心緒是對待職業的心態,孔子又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從事的職業中尋求無限趣味,那工作起來能不負責任嗎?工作能做不好嗎?我如今從事的教師這個職業而言,辛苦是毋庸說的,哪個行業不辛苦那?但辛苦之中也有樂趣——與同事交流的樂趣、因學生成長的樂趣、自身發展成功的樂趣……眾多的樂趣充溢著我們的工作過程。設若我們把樂趣理解為輕松、理解為毫無約束的自由,恐怕這種樂趣是無法尋找的。
退一步講,假如我們沒有達到樂業這種境界(像我就存在差距),那就把“樂業”當作一種人生理想。可能明天我不做教師這個職業,“樂業”依然是我的職業理想,有這種職業理想,才能履行好自己的職業責任。
讓我們為了明天的樂業,今天開始敬業。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 篇24
今天我學習了《敬業與樂業》一課,它雖是梁啟超先生的一篇演講稿,但還是讓我感觸良多。它主要闡述了敬業與樂業對于我們的重要性。然而在這之前需有業,如若無業何以敬之,樂之。
敬業——對于當下的我們來說“業”自然是學業,要想敬,就要像朱熹所說的那樣“主一無適便是敬”,讓我們真正的專注于學習而不為其他的瑣事所煩擾,才能敬。我們作為學生,專心于學習,有堅強的意志力,敢于拼搏的氣魄,決不放棄的信念,便是“敬業”。對于任何我們拿到手上的工作就要認真的做,做到。“百行業為先,萬物懶為首”,這也證明人人都要有工作,人人都要勞作,我們現在不是無業游民,將來更不能做社會的蛀蟲。
樂業——有的人說“做工好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人的這一生要不就是先苦后甜,要不就是先甜后苦。前者,早受苦當然懂得珍惜,自然是苦盡甘來;而后者大多都是些無業游民的爛人,他們不知用勞作去換取酬勞,以至于最后最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面對生活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倘若有人問我讀書苦不苦我當然會說哭,但我不會因為哭就不去做它,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需要你去發掘它,發現它,你自會體會到業之樂。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知。”人生如若能從業中領略出一番滋味,才能體現出生活的價值!
總之,接下來的生活與學習中我會如朱熹所說“主一無適便是敬”的去學習,一敬、樂的態度去迎接生活!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相關文章: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12-23
敬業與樂業的讀后感05-04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04-11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04-24
讀后感:敬業與樂業04-23
《敬業與樂業》的讀后感06-13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09-02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06-28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07-21
敬業與樂業讀后感范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