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通用23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1
《教育與人生》中用了比較小的一篇幅說道“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這看似一句連“外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我卻思考了很久——因為它“實在,樸實”!但是我不知道自己離這一句話的要求還有多遠?
通常說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以“身教”為貴。個人認為,老師其實是“語言器官”比較發達的高級動物,“言教”可謂是時刻都在進行的,經常嘴巴一張就會停不下來,反正我是這樣的人,所以講的話多了,難免重復的也多,但是又并不是每句話都是重點,學生很多時候就搞不清楚我的要求了。拿最近的課本劇排練來說,學生甲飾演后羿,其中有一段情景是后羿登上昆侖山頂拉弓射下九個太陽,排練時我是用我的嘴巴把情景描繪了不知道多少遍,我讓學生自己先理解后羿這一人物,依照人物特點想像他登山的步伐該怎樣?拉弓時的表情又該怎樣等等。可是任憑我描述學生的表演還是不盡人意,結果我實在不滿意,一著急自己上去演了,學生也緊接著模仿了起來,效果好極了,其實當時我是“愣”了,進步太快了,后來我反思后,明白了其中收效快的原因了,那就是“身教”!
《教育與人生》一書我還需要時間仔細揣摩,葉老的超凡智慧和偉大的教育思想不是我短短一個月看完他的一本書就可以學習好的.,我還需要不斷的充電,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各方面,也讓我將來的“教育人生”盛開出一朵美麗燦爛的小花!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2
葉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與人生》這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對我們教師的教育工作有極大的指導作用。《教育與人生》這本書精選了四十八篇葉老的教育論著,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值得一讀。
有幸捧讀這本教育專著,真可謂受益匪淺,下面就教師怎樣來教學生的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針對教師怎樣來教學生的問題,葉老先生提到最關鍵的就是要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是我國教育者的優良傳統?鬃诱f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孟子提出教者必以正,重視以身作則的原則。西漢教育家董仲舒說:善為人師,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意思是說,要當一名好老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正確的教育方法,又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師道德的特征,是人民教師必備的德行。
葉老在他的論著中將教師的講法分為兩種:一種是開門見山,一種是先引起動機再講,以后者為最有效,在學生接觸后想知道的時候才講,更會使學生豁然開朗,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要注意引導學生知變、求變、善變,有所改革,有所創新。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求創新、善創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一點在教育學生環節中體現更為明顯,教給學生行為規范和道德的標準,不僅要用語言講明,更重要的是教師要以身作則,因為教師本身的行為就是標準和規范,也是一種有效的不言之教。關于這一點葉老講: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樣,而‘身教為先’總歸是最重要的一條。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許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教師能否做到以身作則,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學生是有思想的人,他們對教師不但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愛戴。反之,如果教師只是說得好聽,而在行動上卻是另外一種樣子,學生就會不聽教師的`話,有的學生還可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成為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當然,我們教師在這一方面要注意和學生溝通,真正地了解學生,應該和他們成為朋友,這樣才會更順利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讀完《教育與人生》,我深深地感受到葉老對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所寄予的深切厚望。在當今社會,說白了其實就是人才競爭的社會,是教育競爭的社會。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穩固的專業思想和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要有某一學科專業的科學知識和教育理論素養,要有一定的人文科學與藝術修養,而且還必須具備教育教學的實際能力,掌握科學的、發展的融技術與感情為一體的教師職業技能。我們要不斷地充電,只有以為人師表的姿態展示人生的道路,以高尚的情操鼓舞學生,用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技巧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才能以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健康地成長,使自己不愧對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譽。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3
當《教育與人生》放到我的手里時,我就認定它是我長久的手邊書。書中葉圣陶先生的話就像是一股力量,能夠推動我走進真正的教育中,這股力量將我以前對教育的簡單想法一一擊破,同時細膩地指點著。這本書將讓我受益無窮!
在《今日中國的小學教育》中,葉圣陶先生說道:“小學教育是為著小學生的,小學教師是栽培小學生的。原來人之所以可貴,并不在他既已為人,乃在他將進而為更高尚的人。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如果能參加正人人類的進化歷程,便算是個有價值的人!睂W會做人,是最根本的。在學校中,學習知識固然是一種培養學生的途徑,但無法將所學的融入到生活中,學生得到的僅僅是知識,而不是智慧和人生。
在我第一次直面41個孩子的時候,我比他們更緊張。很多慌亂的時刻會出現在自己身上,我曾用嚴厲的語氣責怪過他們,但第二天再見面,他們依然真誠地對著我笑,我便開始想該怎么做才是真的對他們負責。
面對這群天真的孩子,沒有人會喜歡將他們埋進無邊的題海里,當他們在奔跑的時候,我能被他們努力的表情所感動。而成為一個教師后的我,對自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是為了讓孩子不會對我感到失望,更不會讓他們自己在困難中失去前進的信心。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個多月,和學生的相處也開始熟悉。孩子就像魔術師,他們每天都在變,我每天都能感受得到。他們會幫助別人,積極地伸出手,不僅僅是借與還,還懂得了與他人的分享;有人看到地上有垃圾,拿起掃把就掃,其他的人便會迫不及待地加入進去,即使握著掃把的手還不夠靈活。見到老師會微笑著問好,放學時記得向老師告別。
其實我喜歡摸摸他們的頭,或是拉拉他們的小手,可同時我也明白與學生太親近,會有反效果,于是我常常板住臉。回想一下,板著臉的表情一定太難看了,孩子們接受不了,都離我遠遠的!叭绻幸幻骁R子在前面,也許自己看了也會嫌得可厭!毕壬倪@句話就是對我說的,現在的我正在改變,我有更多的耐心走近孩子們,仔細地幫助他們改正作業直到真的弄懂為止,心平氣和地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讓他們也學會和身邊的人相互友愛。
以前的我并沒真正懂得如何與兒童相處,如果接受他們的情緒,如果處理他們的`想法。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用輕聲細語更容易貼近學生,用溫柔更容易說服孩子的小脾氣,用一點細微的關心可以把他們的“不聽話”趕走!而正是老師的態度引導了學生的態度,老師的脾氣改變了學生的脾氣,老師的為人影響了學生的為人。
這些點點滴滴也許只是我看到的一小部分,而每個人所擁有的時間就是用來“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的,時間越長,積累得越多。我的學生讓我懂得了更多,我也希望我的付出能讓他們真的得到收獲。我想看到他們不論在快樂與難過中,還是在成功與失敗中,都能不停地學習,不停地長大!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4
曾經讀過一句話:“改變人生的方法 圣賢教育”,當初不以為然。在讀了葉圣陶老先生的《教育與人生》后,才有了較為深刻的體會。
葉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與人生》這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對我們教師的教育工作有極大的指導作用,值得我們去閱讀、研究。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師者前進的方向;它又像一本字典,能讓人查到自己原本不懂得問題;它更像是一位長者,在告訴你經驗和方法。它語言簡練、易懂,能激發讀者的種種思考。葉老的教育理念中滲透的“人性化教育”思想給了我很深的觸動。葉老強調:教育的根本價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養“自覺的,自動的,發展的,創造的,社會的”人,是“使學生能做人,能做事,成為健全的公民!
人性化教育要以人為本,具體說要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本,以學生的個性、創造性發展為本,以學生的人格和諧發展為本。學生是我們的教育對象,他們是教育的主體,是發展中的,具有巨大的潛力和能動性。在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是實施人性化教育的良好時機。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強調學生死讀書,高強度地訓練,課業負擔過重,引起學生恐學、厭學甚至逃學、輟學,學生產生普遍的逆反心理。課堂上采用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只通過接受教師所提示的信息進行學習,作為教學受與者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其主動性和能動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調動,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能力。并且,由于教學質量的.好壞通常是用學生的成績來評估,因而造成了過分看重分數,只注意少數成績拔尖學生的教育而傷害了大多數學生的自尊心,忽視了對大多數學生能力的開發和培養,形成明顯的教育不平等,也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這些做法違背了教育發展規律,導致學生在心理上發生扭曲。葉圣陶在談到中國教育改革時提出:“教育本質的改革尤其緊要。教育要為全社會而設計,要為訓練成對社會作點事的人而設計;教育決不能為挑選少數選手而設計,結果使這些選手光榮顯耀,站在眾人的頭頂上,伸出手來,收授眾人的供養!
書是一盞明燈,它照亮了我們的人生道路,讓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有了明確的目標。所以我以后還要讀書,讀好書,同時倡導并支持我的學生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5
近期,我認真看了肖川先生著的《好教育,好人生》一書,作者以隨筆的形式,侃侃而談,娓娓而敘,于豐富而生動的材料中顯自己的真知灼見,令我在親近感中翻卷而細閱,掩卷而深思。心中對教育的價值和教師的使命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肖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一書共分五個章節:教育的意蘊、好學校的標準、對教師的期待、我的教學主張和受過教育的人。肖先生在書中深刻的詮釋了好教育,好人生的概念,在“對老師的期待”這一章節中這樣說到:教師的幸福人生和專業成長是教師生命的兩大主題,二者這間是相互促進的,教師的幸福人生從他職業的自豪感、成就感而來,同樣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有助于教師幸福指數的提升,一個能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師也更有可能以積極和光明的心態,更飽滿的熱情關注自己的專業成長,為了更高的生活品質,為了能給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作為教師的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用過硬的本領和良好的師德贏得整個社會的信任和尊重。
在“我的教學主張”這一章節中說到,作為教師,始終都離不開“教什么”和“怎么教”這兩個問題,平時習慣于按教材來思考怎么教,很少考慮教什么。一直還認為,教什么是編教材的專家該管的事,自己哪有資格。
讀完《好教育,好人生》這本書,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高尚的職業道德,還必須要有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我們要不斷充電,加強學習,正如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的:“在現代中國做一個人,決不能放棄豐富自己,充實自己的每一個機會。”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6
上一次我寫了一篇《哲學與人生》,寫完之后很想再一下《教育與人生》。為什么這樣想呢?因為哲學是對整個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問題的思考。如何更好的思考人生?如何更好的走好人生路?只有借助教育這個工具。
今天讀了葉圣陶老先生寫的《教育與人生》,葉老說:“教育是人類獲得生存資料和經營生活的一種工具。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這種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國家社會,小而言之可以指導個人,改造個人的錯誤,實現個人的本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
葉老還指出教育與人生的三種關系:以教育認識自己、以教育成就自己、以教育革新自己。
關于教育對人生的'作用,我還是比較認同盧俊提出的:教育即生長。我覺得人生就像一粒種子,教育就像是陽光雨露。教育就是用來促進人的全面生長的。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灌輸進一個容器。如果要是按照孫瑞雪的說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胚胎”。教育的作用就是幫助這個“精神胚胎”完整的成長,長成一個完整的自我。
英國哲學家懷特海認為:教育是“風格之培養”。風格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思想及行為有了一定的要求。一個人受過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是:對于許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做。通俗的講就是一個人接受了教育后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更加嚴格自律了,更加有原則了。
總之,我覺得教育能促進人的全面生長,能讓一個人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就是教育對人生的作用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7
記得最早最深刻的一句關于反思的話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前段時間學校組織教后反思,我也靜下來好好想了想,對于教學而言,思考真的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我們只知道往前走,卻從不低下頭來想想,該往哪兒去,走錯了沒有,是不是還需要再重新思考一下,路的方向。
張媛老師這篇文章中寫到:反思的過程是漫長的,痛苦的,卻有著蛻蛹成蝶的效果。的確,反思是需要思考的,是需要對做過的事情重新審視,可能是推翻,也可能是肯定。然而經過一番寒徹骨,卻真正能夠換來撲鼻香。記得前些日子,四星磨課期間,組內人對所有的課進行討論,分析不足,提出改進意見,雖然有的地方出現觀點碰撞,但是通過這種討論,反思,讓教者去思考用另一種方式來呈現課的內容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如果課堂中出現這樣的問題,老師該如何來應對,去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
張媛老師在第四段寫到:在反思中,我們學會了用審視、分析的眼光來反省、思考自己的教學,不再被動盲目,教學從未這么富有哲理性、創造新。課堂中我們要感受一節課帶給我們的喜悅,這種喜悅包括老師自己、學生、師生的互動、教與學的內容等等。教師的生命中多了智慧的分享,情感的召喚、心靈的啟迪,其中也就充滿了個人成長的快樂。我們在反思中成長,反思不當之處,反思別人如何上這節課,反思別人如何處理這個環節,反思別人是怎么想到這樣做的.,反思學生是否掌握了這些問題內容。
反思是一個教者蛻變的過程,是一個走上知識經驗提升的過程,我們的教育教學需要反思,通過反思,我們來更好的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8
我有幸閱讀了肖川先生寫的《好教育、好人生》這本書,本書以隨筆的形式記錄下肖川先生幾十年里的教育心得,讓我這位從教初期的年輕教師受益匪淺,感觸很深。
原來,教育是對人的成全,正是好的教育成全了好的人生。學會過美好的生活,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能夠創造幸福生活的人,這就是完美教育的鵠的。好教育引導人們向善求真,引導人生向自由與光明的境界緩緩飛升。課業負擔過重而令人疲憊、令人壓抑的教育不是好教育,眼中只有“考生”而沒有“學生”的教育不是好教育,充斥著空話、套話的教育也不是好教育。好教育是為了人生的教育,它能讓我們的人生寬闊而又有所堅守,豐富而又清純,富有而又淡薄,有情趣并有境界。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們秉有淵深的學識,清明的才智,通達的性情,寬廣的胸懷。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能用心去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那么良好的教育就有了切實的`保障。
作為新一代的職業教育者,受到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有著美好的人生前景和優越的生活學習條件。我為自己在宿城區職業教育中心工作感到自豪。因此,《好教育好人生》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是:我對于人生都做了合理的規劃。在規劃好的人生軌跡里,我們面臨的考驗就是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說過:“什么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應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什么是不簡單?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笔前。绻馨瓷厦嬲f的去做確實是十分難。做一件事、堅持一天很容易,堅持二天也很容易,但天天做到卻很難。因為這不僅需要恒心,還需要堅韌不撥的毅力。而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更是難上加難。因為這不僅要上述的兩點,還要有做事認真仔細的態度。如果我們能辦到這兩點,就能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得到進步,得到提高。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9
近期,在坊主田利娜老師的推薦下,有幸拜讀了吳奇老師的教育著作——《閱讀照亮教育人生》,感觸頗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深地懂得:閱讀照亮的不僅是我們自己的人生,還照亮了我的職業——教育。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假如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植物沒有了陽光;學習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閱讀是了解人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佳途徑。學生在學校學到的主要是課本上的知識,有很強的局限性。長此以往,孩子只是掌握課本的基礎知識,那么他們的知識結構就會趨向單一,不利于他們知識的建構。而閱讀有益的課外書,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興趣,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閱讀還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文學作品中那些主人公所具有的美好品格,那些特有的人文精神,很容易感染我們的學生,引起學生對生活的`認知,產生豐富的人生體驗,使學生受到心靈滋養,得到精神上的成長,從而優化思想認識,走向更好的自己。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斷提升。平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依賴老師、教材和課堂,這種學習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然而閱讀一些有趣而又和教材內容相關的書籍,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主動吸收知識的同時學會開動腦筋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積極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地培養和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從被迫學習轉向主動的學習。這也是我們提倡主題閱讀、群文閱讀的好處。
這么看來,閱讀和教育密切相關,和學生的成長更是息息相關。要想讓學生熱愛閱讀,為師者首先做一個學生讀書的點燈人,愿我們每個老師都能成為那一點微光,照亮孩子前行的路,照亮我們的教育人生。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10
《好教育好人生》充盈著諸多感人至深的話語,其中有一句樸素而真切的話語“受過教育的人,是這樣一個人:他(她)嚴正而又寬容,深邃而又單純;執著而又瀟灑,真誠而又練達;他(她)勤勉而又從容,剛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實而又不斷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這是肖川教授對于什么樣的人是受過教育的人的一段解釋,他清晰地告訴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這里的受教育不僅僅指上過學,獲得了某個學位或某種文憑。可現實生活中我們“太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卻忽略了教育對學生幸福人生的奠基和對完整的人的成全”,其實這個任務需要我們全社會給予關注。
我是一名家長,同時我又慶幸我是一名教師。同許多家長一樣我渴望我的孩子能成為受過好教育有好人生的人,但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的做法又讓我不解:公然教孩子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家長;在大街上一邊聲如洪鐘呵斥孩子、一邊吐痰的家長;逼著孩子現在吃苦上苦將來作人上人的家長,埋頭苦讀“我送兒子上哈佛”和“天才兒子學習經”然后在自家試驗田里耕耘不息的家長,為了給孩子搶時間而插隊、闖紅燈的家長,……他們總讓我心驚肉跳。他們的做法與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初衷完全背離,有太多的父母(包括我),自己尚需成長,卻被上蒼和社會賦予了培育和監護孩子成長的特權。怎樣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這恐怕是我們很多中國家長要補的一課。肖川教授的《好教育,好人生》這本書對原來我們固有的思維和做法進行了批判,也給我們今后如何更好地從事教育指明了方向。
其實我們經?梢栽诟黝愲娨曋邪l現中外孩子在行為舉止、思想品質上的巨大差異:很多外國的孩子能獨立的面對世界,自信樂觀,膽識過人;能獨立思考。在以后的教學歲月中,我一定會把肖川教授的教育精神運用到我的教學實際中。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11
在寒假的市骨干培訓中,我就有幸通過網絡觀看了肖川博士關于教師職業幸福的講座,而這次在他的著作《好教育,好人生》中我又讀到了他關于教師幸福指數的隨筆,感觸頗多。
我打算今后嘗試一下改變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尋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制造一些快樂元素,在做好心態的自我調整的同時,充實些自己的精神生活,學會工作與休閑,學會苦中尋樂,學會享受教育。
首先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然后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
再者要懂得研究教學和職業規劃。把教學工作看作是一種簡單的重復,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又不斷在動態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驅力”。過高的目標定位容易讓人因體驗不到經常的成功而沮喪。教學研究中帶來的新鮮感和職場中不斷進步的成就感是帶來職業幸福感的催加劑。
還有要享受生活。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閑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舍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泡個吧、旅趟游。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12
肖川從教育的概念、教育與人生、教育的目標、教育即解放、教育即服務、教育對人的成全、教育是一種文化行為和教育的意蘊等角度進行了獨到的分析。從第一章開始,我就深深感覺到肖川對于教育的深度思考是如此地滲透,不是因為他生動的詞藻,而是他將教育和生活相聯系,全心全意地為受教育者的全方位著想,用來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的生活環境,并為他們創造切合實踐的受教育的機會。
教育需要教師作一個有心人,為孩子的一生幸福做準備,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是每個教師心底的愿望。通過教育,使我這個稚氣未脫的青年變成了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而我又通過教育,將我所了解的知識、體驗傳授給學生。學生通過教育,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更好地去體驗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我們為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引導受教育者規劃美好的人生。我們在教育之路中會遇到很多挑戰。我們的班級中,有較多學生是外來的學生,在家庭和教育中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遺忘和冷落的經歷較多,他們自卑和不自信較多,這種特殊性要求我們要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引導學生發現自我,發現自信,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引導學生養成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樹立成功的心態。就像肖川所說:“假使我們過著多姿多彩的生活,那必定是教育使我們意識到生活的意義;假使我們過著合群的生活,那是教育使我們在早年認識這一需要;假使我們很安詳地生活著,那是教育使我們認識到精神上的和諧是人生最重要的……”在肖川看來,良好的`教育能夠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蒙的雙眼帶來清明,給孱弱的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
只有如何去進行良好,合適的教育才能夠美好、健康的生活,只有美好的度過每一天,才能有用一顆良好的教育心。好教育,好人生!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13
最近,讀了肖川老師的《好教育,好人生》一書,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深受啟發。
教育需要教師作一個有心人,這是我讀了此書以后的第一個感受。為孩子的一生幸福做準備,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是每個教師心底的愿望。的另個感受是,我也可以做得更好。我應該懷著美好的愿望,沉著、樂觀、自信地對待生活的每一天。
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師,覺得自己常處在忽而清醒忽而模糊的狀態,當胸懷理想時,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該為學生做些什么;當工作瑣碎心存倦怠時,常嗟嘆這樣忙碌不知為了什么,不知道教育的價值到底在哪里。那么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段話吧:“假使我們過著多姿多彩的生活,那必定是教育使我們意識到生活的意義;假使我們過著合群的生活,那是教育使我們在早年認識這一需要;假使我們很安詳地生活著,那是教育使我們認識到精神上的和諧是人生最重要的……”在肖川看來,良好的教育能夠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蒙的雙眼帶來清明,給孱弱的`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
沒有使命的教育是盲目的,沒有責任擔當的教育是輕薄的。教育不僅需要效率和效益,更需要靈魂。教育的意蘊,可以從多種視角、多種話語來解讀,然而,回歸原點,追尋初衷,我們發現,教育的真諦始終是關注生命,提升生命。我們也理解了,教育,是對生命價值的發現與發掘;是對生命航道的開通與指引;是對生命世界的呵護與成全。
在這篇文章中,肖川還提到了“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這一點也使我很受用。記得有一句廣告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也不正是在告訴我們要積極地面對人生嗎?“我是重要的!我是快樂的!”我們每天以這樣的心態去面對,我相信做事的效率會高,生活的品質會高,也會影響周圍的人特別是學生。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14
看到該書封面的這段話“教育在西方國家被稱為‘人生重新洗牌的過程’。實踐證明:智力一般的學生,如果教育得法,可以‘笨鳥先飛’,成為有杰出成就的人;相反,天生智力超群的學生,如果教育不當,也可能無所建樹甚至成為社會的禍害!弊屛蚁肫鹆穗娪袄锏陌⒏,一個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成為橄欖球健將,成為越戰英雄,跑遍美國,阿甘克服了先天缺陷的身軀,取得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達到的高度。這個就驗證了不一樣的教育,不一樣的人生。
進行有效的教育,我們需要親身垂范、用心傾聽在寬容、尊重、理解智慧激勵中有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更需要我們從細節入手,身體力行。
書上有一篇《良好的言行舉止是最優秀的簡歷》,總經理對抱著一疊證書面試的人都不滿意時,一個兩手空空的男孩卻被聘任了。因為這男孩懂得進門輕敲三聲,懂得先蹭掉鞋上的泥土,懂得讓座于老人……這些細節成為男孩最優秀的簡歷。這些細節不也是最好的教育?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最終目標。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寫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中國孩子需要這樣的教育。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并從教育細節入手身體力行這樣的教育。平時在學校里,教師們以身作則,自覺撿起地上的紙屑、包裝袋等垃圾;面對碰到的每一個人,微微一笑,輕輕點頭;讓學生幫忙時,總不忘一聲謝謝……行勝于言,這樣的'行動讓學生自發加入“清潔隊”,學校地面變得干凈整潔、一塵不染,更是使得學生的言行舉止在不知不覺中優雅了許多。生活無小事,處處有教育。教師一些細微的舉動,給學生造成的影響可能是終生的。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溝通,這需要我們把握好每一個有良好的契機,機不可失,我們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努力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機會,力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書上還介紹了許多教育方法教育觀點,想把這些好的經驗好的方法都應用到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我細細地研讀。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15
偶然中在博客里看到了一本好書《好教育好人生》,這是北京師范大學肖川教授從他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教育的使命與責任》《教育的情趣與藝術》四本書中精選出一百來篇編成本書。收錄在這本集子中的文字表現出作者對歷史、社會、人生和教育問題的明睿洞察,對教育理想的熱切追求,對人類不滅良知的'深沉呼喚,對人生當有境界的祈望與希冀。用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自由社會培養人”,成為本書的主線和靈魂,字里行間彰顯出作者力圖用熱忱與真情去點燃希望之火,用生命去守護正義與光明的良苦用心。
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這本書對原來我們固有的思維和做法進行了批判,也給我們今后如何更好地從事教育指明了方向。思想即行為。我們的教育教學計劃有很多,關鍵是我們的思想定位是什么,愿用肖川先生文中的三句很有啟迪的話與大家分享,同時也是勉勵自己,促進學習與提高。
1、第一句:一個不難確認的真理是:任何一個學習者,如果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獲得成就感,或者懷疑所學知識的價值,就會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性。相反,好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對自己學業成敗的責任感,學會放棄,能夠放眼未來,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
2、第二句話:好人生的境界:明確的目標追求、和諧的人際關系、豐富的內心世界、寬廣的活動舞臺,構成了他們燦爛的人生。對于我們普通人,同樣可以擁有好人生:掌握好謀生的技能,衣食無憂地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尊重并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好人生如香茗,淡雅純凈;好人生如佳釀,醇厚悠長。
3、第三句話:教育就是服務:就是要使我們的教育在制度、目標、措施、方法層面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真正做到“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能夠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潛能,不同氣質、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以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找到他們應處的位置,最充分地實現他們作為“大寫的人”的價值。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16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有幸的是本學期學校給全體老師贈閱《好教育點亮人生》一書,我靜下心開細細品讀了此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懷著一顆愛學生的心,一股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熱情開展我們的工作。
首先,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美國作家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就在于尊重學生。”教師的尊重和愛護會使學生感到溫暖,在學習生活中,他們的潛能就會得到充分的.釋放,特別是后進生,更是給他們一種向上的動力。
其次,平等對待學生。其實有不少老師會戴有色的眼鏡對待學生,認識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是人才,對他們總是高看一眼,態度和評價也是比較積極。而對于學習不好的學生,對他們的評價也是消極的,這樣的教育偏見是不可取的,我們面向全體學生,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我們不能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多方面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變化,多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這樣往往會發現,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況不同,認識問題的方法和出發點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只有平等對待學生,真正了解其內心世界,從而及時準確地教育和引導他們。
再次,善于傾聽。不管學生在生活或學習上遇到難題或不順心,或者是犯了錯誤,老師都要給予傾聽,不要對情況不明確,不聽學生述說,先入為主,自以為是,橫加訓斥,這樣學生會避而遠之。
正如書上所說的“智力有時是天生的,但優秀是教育出來的”不一樣的教育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讓我們不一樣的教育點亮孩子們美好的人生,照亮孩子們美好的前程。
幾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更加認識到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觸及心靈、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將不斷學習,我會繼續用自己真摯的師愛,為學生導航,引領他們走進知識的殿堂;用我的青春繼續耕耘屬于我的那片園地,用愛澆灌每一棵幼苗!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17
這本書分為四輯,分別為“教育與未來”“人生與美”“讀書與治學”“哲思短語60則”,在“教育與未來”這一輯中作者提到一個觀點:未來社會的中心學科就是教育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人性。教育不能狹義地理解為職業或技能方面的訓練和獲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人如何在他們的日常生活、相互對待和社會交往活動中發展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我覺得他說的真的非常對。我們經常看報紙和雜志說一些學歷高技術精的人卻做出了讓我們非常吃驚的有違社會道德的事……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加強一種人文教育的觀念,一味強調技能等在未來社會是行不通的。其次,剛才所提到的人文教育絕對不能是功利主義的。
書中還提到了一個現行社會中比較熱潮的“國學教育”。李澤厚就提出一個觀點:要啟蒙,不要蒙啟。什么意思呢?即如果說五四運動的領導者是給大家以“啟蒙“,那么現在一些人的做法就是“蒙啟”:把啟開過的蒙再“蒙”起來。作者主張培育宗教性道德,但是不贊成籠統地提倡“讀經”。對于前面的話我不是很理解,什么是“宗教性道德呢?”還有待去考究,但是我很贊同作者后面的觀點。我們需要反對那些不問青紅皂白的讀經,就是把過去的東西全盤搬過來的做法是欠考慮的,如果這樣做的話可能會從小就培育原來傳統政治體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作者其實是像告訴我們教育者需要取其精華。這就讓我想到了“三字經”“弟子規”中的很多內容需要我們在向學生傳遞的時候能正確對待。
如何培養有開拓精神、有創造性的人才呢?我們通過各種媒體看到現在我們的學生考試成績突出,但是實驗動手能力卻不如外國學生。長期以來我們只重視讓學生學到書本上的知識。我們必須明確一個觀念:知識本身并不代表能力。有位科學家說過科學就是選擇,這就要善于判斷。我們現在還需要培養孩子的判斷、選擇能力。其實對待知識本身,也需要選擇。那是否意味著知識就不重要了呢?其實不然,作為一個學習者,應該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博覽全書。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在什么基礎上去功呢?最好還能在雄厚的基礎上去攻。只有這樣,才能較快。只有這樣才能較快地攻出成果。
喜歡李澤厚的一句話:有得于內,無待乎外。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18
《教師的六個學會》中寫到:廣大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需要做到:“六個學會”: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
學會等待。
意味著教師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意味著能夠用從容的心態對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氣躁,不指望一次活動、一次談話,就能收到立桿見影的效果。正如現在,我感到教學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障礙,學生很多東西都掌握得不如人意。學生管理也同樣讓我發愁。很多調皮的學生,一次次的談話,有一次次的犯錯。這是、時,我們需要的就是“等待”二字。
學會分享。
意味著學會傾聽,學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學會用學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老師,又怎么會聽到到學生的心聲?自以為是的學生,又如何聽得進老師真心的話語?所以說重要的是以心換心,彼此傾聽。
學會寬容。
就是努力使自己變得胸襟開闊、氣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閉鎖,頭腦不那么固執,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狹隘。也許有時候學生會誤解你、不理解你,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灰心喪氣,打起精神,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這一切。
學會合作。
作為教師,需要很好的和校長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學生合作,和家長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溝通的'品質和能力,需要有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品質和推己及人的胸懷。特別是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經不是一種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模式,而是“自主學習,互動探究”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里很重要的就是師生互動,也就是一個師生共同合作學習的過程。這里,如果一味高高在上,如何與學生合作互動?
學會選擇。
民主化、個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式的科學則性為條件。而教師不是一個被動的被選擇的對象,而應該是一個引領學生進行積極選擇的向導。因此,教師本人必須學會選擇,學會選擇教育的內容,選擇教育的時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有非常豐富的積累,高度的判斷力和鑒賞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選擇能力。
學會創新。
意味著教師能夠不斷的探索以便改進自己的工作,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別的老師總是會有很對經驗和總結,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但那都是最適合他們自己的,吸取百家之長是必須的,而有所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也是必須的。
六個學會,為我們制訂了六個目標,接下來看的,就是我們自身的努力了。應當用這句話來結語: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19
這個寒假里,我認真閱讀了肖川先生寫的《好教育、好人生》這本書,該書寫得豁達、平實與質樸,字里行間折射出作者對教育、對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散發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呼喚。
文章中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弊鳛橐幻處,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吹阶约旱某晒Γ屗麄兏械矫恳惶於疾话踪M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肖川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我想:良好的教育應該是由人性的,有靈魂的教育。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老師自己首先要做到最好,愛學生、關心寬容學生與家長。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總有這樣一個信念——“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沒有差生和優等生,他們的“差”只是暫時的,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因此我總是向學生暗示:每一位都是平等的!平日千方百計去激勵學生而不是批評打擊學生,尤其對待“差生”更是抓住其點滴進步,大加表揚和鼓勵。因此,他們總也“差生”不差,信心十足的努力去做。
“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讓我們處處為學生著想,用愛心,用不懈的努力共同托起明天更加燦爛的太陽!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20
喬治·古斯里奇,美國作家,1982年8月,全家一起來到愛期基摩人生活的圣勞倫斯島,在當地的學校任教。
圣勞倫斯島原住民是愛斯基摩部族之一西伯利亞尤皮克人,初到島上,女兒被滿臉暴怒的愛斯基摩孩子扔石頭;在學校,學生們游離在老師的講解之外,對這些無關愛斯基摩人的知識沒有興趣,有幾個孩子想著法子修理老師。再看看學校里的老師們,他們有的認為這里的孩子不需要現代化的教育,有的認為這里的孩子只適合接受特教,甚至說這些孩子大部分是不能教的,這是阿拉斯加教育的棄民,這個學校是個動物園,精神病院。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接下了一項任務 “未來問題解決項目”,它是面向年輕學子最困難的學術競賽,由佐治亞大學一位叫保羅·托倫斯的博士首次組織的,希望激發資優生的潛能,讓他們像一個團隊那樣在競賽中一起努力,進行頭腦風暴,激發他們提出新的創意,以及讓他們學習在受限制而非緊迫的.環境中實踐這些奇思妙想。
然而面對一群連閱讀都成問題的孩子,這可能嗎?
事實上,結局令人意外,喬治·古斯里奇帶領這群愛斯基摩孩子拿到了高中組全國冠軍、初中組全國冠軍,并有幾名隊員在短篇故事獲得了個人獎項,喬治·古斯里奇也被評為杰出學業教練,評委會對他高度評價:“他不僅教會了愛斯基摩學生如何贏得比賽,還教會了他們如何贏得人生!”奇跡是如何創造的?
教育是靠啟發的
當作者要帶領這一群奇葩學生參加比賽時,他想引導這些孩子閱讀時,他是怎么做的?雖然,在他與學生接觸時,他發現這些孩子在不羈的行為背后隱藏著特殊的潛質。但怎樣啟發這些孩子主動學習,并投身于項目中去?真是一個問題。
這是很重要的一節課,課上他要求孩子學會閱讀,他從愛斯基摩人的角度解讀閱讀,在外出捕鯨魚或海象時,要“閱讀”海水、風、冰、潮水,在夏天“閱讀”冰原苔類生長的方面,“閱讀”即將潛行接近的動物。
并對孩子們提出規則:行為符合年紀,在學校應該學習閱讀并完成作業。因為每個人都將是老師,在自己的弟弟妹妹面前,以后在自己的小孩面前,我們需要學習怎樣教小孩。教育與狩獵一樣,沒有準備就出門狩獵是有危險的。行事像小孩,就會得到小孩般的對待,沒有準備就來上學的,放學后就要留下來。或許是作者語言的力量,或許是尊重的力量,這節課開了個好頭。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21
曾經讀過一句話:“改變人生的方法 圣賢教育”,當初不以為然。在讀了葉圣陶老先生的《教育與人生》后,才有了較為深刻的體會。
葉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與人生》這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對我們教師的教育工作有極大的指導作用,值得我們去閱讀、研究。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師者前進的方向;它又像一本字典,能讓人查到自己原本不懂得問題;它更像是一位長者,在告訴你經驗和方法。它語言簡練、易懂,能激發讀者的種種思考。葉老的教育理念中滲透的“人性化教育”思想給了我很深的觸動。葉老強調:教育的根本價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養“自覺的.,自動的,發展的,創造的,社會的”人,是“使學生能做人,能做事,成為健全的公民!
人性化教育要以人為本,具體說要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本,以學生的個性、創造性發展為本,以學生的人格和諧發展為本。學生是我們的教育對象,他們是教育的主體,是發展中的,具有巨大的潛力和能動性。在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是實施人性化教育的良好時機。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強調學生死讀書,高強度地訓練,課業負擔過重,引起學生恐學、厭學甚至逃學、輟學,學生產生普遍的逆反心理。課堂上采用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只通過接受教師所提示的信息進行學習,作為教學受與者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其主動性和能動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調動,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能力。并且,由于教學質量的好壞通常是用學生的成績來評估,因而造成了過分看重分數,只注意少數成績拔尖學生的教育而傷害了大多數學生的自尊心,忽視了對大多數學生能力的開發和培養,形成明顯的教育不平等,也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這些做法違背了教育發展規律,導致學生在心理上發生扭曲。葉圣陶在談到中國教育改革時提出:“教育本質的改革尤其緊要。教育要為全社會而設計,要為訓練成對社會作點事的人而設計;教育決不能為挑選少數選手而設計,結果使這些選手光榮顯耀,站在眾人的頭頂上,伸出手來,收授眾人的供養!
書是一盞明燈,它照亮了我們的人生道路,讓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有了明確的目標。所以我以后還要讀書,讀好書,同時倡導并支持我的學生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22
在我從事教育工作之初,老教師親切地對我說:親其師信其道。要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這個學科就必須做到:親其師信其道。當時我對這個看法理解還不夠深刻。只是覺得從事教育工作很神圣、很偉大。一輩子可以和學生打交道很幸福。將來等自己老的時候就可以桃李滿天下了。我總是幼稚地認為教育是無所不能的,教育有超越時空的作用。但是,專心閱讀了肖川教授的《好教育·好人生》之后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優秀的教師。肖川教授說:教師無疑是我們這個社會中最有教養、最為純潔和最為善良的一個群體,也是我們社會中最大的知識群體。我們的勞動雖然繁瑣而艱辛,但確實是極其有意義的。教育關系著我們民族的未來,關系著我們這個社會的安全、和諧和溫暖,關系著每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關系著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王校長也經常諄諄教導我們:教好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和諧一方社會。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也會遇到很多很難教育好的學生,我往往會采取放棄的態度,雖然有時會感到內疚,但是想到教育一個后進的學生是多么的困難,自己往往就會對這樣的學生絕望。我是一個比較自信的人,我相信我能夠把大部分學生教好,我自信我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師,我對我的課堂也充滿了自信,我熱情、幽默、對學生比較寬容,能夠呵護學生的自尊,我具備了做一個老師的基本品質。但是,教育、教學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還有很多很難教育好的學生,我總是認為要嚴格要求學生,如果學生不聽從我的教育,我就會采取諷刺、挖苦的語言,有時甚至是尖刻的言詞來批評這些我認為教育不好的學生,有時我也會不顧學生的感受,一味發泄自己對學生的不滿。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有些行為是多么的偏激和愚蠢。可能自己在這么多年的教育中扼殺了很多天才。
肖川教授說:我們需要慢慢地等待學生的成長,不宜操之過急,要給自己更多的更積極的暗示和提醒,要學會情緒的`自我管理,學會對學生的寬容,對待學生的態度不宜過于隨意,對待學生的言辭不宜過于斥責,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們老師也要學會傾聽,傾聽學生的呼聲。今天晚上,學生在作業本上寫道:親,作業太多,我做不完,請求減量!我回復道:親,我明天就減!孩子樂了,我也笑了?磥砝蠋熀蛯W生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我想我離優秀的老師已經不遠了,講臺就是我人生重要的舞臺,我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不能盡如人意,但求吾心無愧。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 23
讀書是進行自我研修,提高個人素質的一種有效途徑。利用假期的一段時間仔細熟讀屠書記的專著《我的半輩子教育人生》。想想書記已經走過半輩子的教育人生,而我現在就像是剛剛開始學會走路的孩子,在教育這塊領域里書記就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在浩瀚的海洋中的啟明燈。
讀了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作為一位老師,在你開始教育生涯的旅途時,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在實踐中探索,在教育的過程中摸索。就像書記的專著中提到:在正式成為老師的第一天都顯得非常興奮,想著讀了這么多年的書終于出山了,用老人經常說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這孩子讀書終于書包翻身了”,可想而知自己是多么的高興。然而高興之余可知今后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書中我體會到了作為新老師要具有更多的智慧。在自己的教學上要想方設法去適應學生的`口味。不同階段的孩子性格不同,想法不同。比如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天真,可愛,所以對待一年級的孩子在一些事情上不能特別的較真。你不能時常板著臉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適時要與學生融合在一起,玩在一起。孩子喜歡你了,那么他也就更喜歡你的課,這就是有意注意的體現。對于六年級的孩子,你應該對待事情,對于處理事情要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一是一,他們記性特別好,因此答應他們的事千萬別食言。六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拿一些古怪問題來難為老師,難住了顯得特別開心,有成就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需要老師在課余之時補充更多的知識,那時學生特別的崇拜你。
讀了此書,教會了我如何管理一個班級。雖然我還沒有正真有機會去嘗試管理一個班級。但是從書中我已經體會到管理一個班級是很辛苦的,要把班級管理的有聲有色則更加的不容易。組織班隊活動,開展主題隊會,注重培養小干部的能力,組織開展假日小隊等等事宜,都需要班主任用萬分之心去打理,就像一個大家庭,需要一個人去打理。否則就會荒廢。在班隊管理中藥尊重學生的建議,在班中可以搞“千分制競賽”,讓班中的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自己是這大家庭中的一員,都有責任去維護紀律,讓每位學生自覺去遵守小學生守則。
此書還教會了如何去寫課題,如何寫論文,讓我這位剛踏上講臺的小毛驢有了方向,有了奮斗的路標。當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碰到挫折時,可以拿起書記的這本書讀讀,當自己沒有方向時可以拿起書記的這本書看看,相信這里將有我所要尋找到的寶藏。
【教育與人生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感悟教育人生06-11
人生教育格言警句06-01
好教育好人生的讀后感06-12
《翻轉人生的教育》讀后感范文07-04
《好教育好人生》讀后感12-09
人生沒有彩排教育隨筆02-19
關于教育的人生名言06-13
關于教育的經典名言人生格言精選06-12
教育孩子的人生格言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