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師的力量》讀后感范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師的力量》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老師的力量》讀后感1
《老師的力量》這本書收錄了梁實秋、豐子愷、季羨林等名家追憶恩師、懷念學生時代的文章。書中共分飲水思源,幼年記事,一襲青衫,吾愛吾師,難得清高五個部分。內容豐富、資料詳實,雖然年代不同,但教育的智慧,大愛是相同的。每一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會遇見幾十位老師,而幾十年后還清晰記得,永不忘懷的老師才是影響他一生的,有感召力的老師。
梁實秋在《我在小學》中充滿深情地回憶了自己的小學時代,尤其是幾位曾對他的成長產生積極影響的各科老師。這些老師在梁實秋的筆下真實地呈現出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他們給予梁實秋的影響,尤其是施教著眼于學生未來的培養,可以說是用心良苦。
張天翼在《學校》一文中回憶了自己從小學到中學的生活經歷。盡管他在學校里沒有一樣功課是好的,但老師們說他將來可以當“書寫家”,由此看來,素質教育在那個年代似乎也是一個受到關注的話題。如何讓有個性的學生在學校里健康成長,成才,直到今天,仍是需要老師們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繪事話童年》是關山月晚年的回憶文章,他在其中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如何喜歡上了繪畫,自己所生活的環境和身邊的親人是如何教育和影響了他的成長和創作。他的父親可以說是他的第一位老師,但對他從事繪畫不僅反對,而且粗暴地壓制。怎樣引導孩子的興趣,使其得到健康的發展?對于今天的老師和父母來說,這個命題同樣值得深思。
《難得清高》是張夢陽對學者黃修己先生的精神世界的描繪。他從難得清高這一書法橫幅出發,探尋了知識分子的精神要求和道德情懷,也是對當今教師最真誠的激勵。……
有力量的老師總是有著種種不一樣的故事。但是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演繹了一個“師者”應有的形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讓我們教學相長,與時俱進,做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有學識的力量型老師。
《老師的力量》讀后感2
在《老師的力量》中,那些質樸無華的老師們都給學生以人格和修養的影響,并陶冶了他們童年的情操,他們的精神魅力是永恒的。因此,要培養出符合一定社會需要的優良高尚的人格的學生,就必須有優良高尚的人格的教師。那么作為一名教師要如何才能塑造出理想的人格魅力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1、自我塑造是最根本的途徑。要塑造教師理想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途徑是加強教師自身修養,進行自我塑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沒有教師自身積極主動的學習實踐,將外在的規范要求內化為自己的品質,不斷地摒棄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思想和行為,就不能真正地塑造良好的教師人格形象。
2、要終生學習,不斷提高學識魅力。這是塑造理想人格的基礎和前提。教師的人格魅力首先體現在淵博的知識、靈動的智慧上。知識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識的承載方能顯出迷人的風采。當今世界,知識更新日新月異,教師作為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掌握最新學術動態,更新、優化自身的知識系統,使自己在教學和科學活動中更具主動和優勢,才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最優的精神食糧。正如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惟有教師善于讀書,深有所得,才能教好書。只教學生讀書,而自己少讀書或不讀書,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讀書方面,也得要求‘教師下水’”所以,身為人師應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寬學習領域,不僅自己所學專業要“精深”,相鄰學科也要“廣博”,向“博、大、精、深”邁進,真正成為專博相濟,一專多能的人。
3、努力培養堪為人師的高尚品德——這是教人格魅力構成的根本。“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是以培養人為終極目標的,因此在擔當培養人的任務之前,教師自己就必須造就成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氣和傲然不俗的風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為教師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朗如日月,清如水靜”,積善成德。尤其是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從事教師這樣一個特殊的清貧職業,保持平和的心態尤為重要。努力培養這種甘于奉獻,甘于寂寞的精神。
4、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磨練,塑造自己的個性魅力。教師的個性形象是學生親疏遠近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內容包括善于理解學生、性格開朗、情緒樂觀、意志堅強、有耐心、有幽默感等,可以精簡為六個字:愛心、真心、熱心。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做到對學生要尊重、愛護,要關心,呵護。努力培養為教育事業,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平時要注重儀表,努力提高氣質,加強自身修養。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學生相融洽,走進學生心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使自己的人格形象升華并融入平凡的工總中。安于清貧,守住寂寞。
《老師的力量》讀后感3
讀了《老師的力量》的第二部分,心中感悟頗多。從這些作者的成長或者是成名來看,顯然他們的成長都或多或少乃至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老師的影響。當代作家林斤瀾講述了兩位老師的故事,數學老師“先生公”——“講課嫻熟,性情又極和氣。”自得其樂的王先生,他講課不用課本,天文、地理、動植礦,風土、人情、氣液固,流水一樣下來,不知不覺下課鈴響了。
他教自然的方法,是自然。這些老師雖然教他們的時間不長,或者說是事情發生過的時間已經很長,但在這些作者的心中記得卻是如此之牢,這不能不說一種魅力。懷揣著對學生的愛和責任,在教育這方靜土上我已走過了八年,在這八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剛剛踏上教育崗位時,我對教師的含義理解地不夠,心中也充滿了對學生的愛,可是不懂得表達愛的方式,學生不理解也不接受。那時的我也勤勞,時刻盯著學生,以免他們犯錯誤。現在想想孩子哪有不犯錯誤的,他們是在不斷地犯錯誤、改正,再犯錯誤再改正的循環往復中成長起來的。當工作的熱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退下去,我進入了工作的倦怠迷茫期,一時間找不到自己前進的方向。這期間多虧身邊那么多無私奉獻的同行們的言傳身教,讓我重新燃起了熱情。慢慢的,我突然發現自己又再一次愛上了這個職業。對學生依然有愛,但懂得了愛的藝術。對學生也嚴格要求,但嚴中有愛。允許學生犯小錯誤,然后引導教育。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包容他們的缺點,而不再苛求。敞開心扉,讓學生也走進我的心靈。在學生面前我也會犯錯誤,然后像小孩子一樣在他們面前真誠地說對不起。不再像以前那樣在學生面前總保持著“圣者”的形象。走上講臺,就會讓我忘掉一切煩惱,上課讓我感覺到很幸福。如果我的課能讓學生們也體會到幸福,我想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記得以前在山曹小學執教的時候,有這么一個學生,他已經六年級畢業了,但是又來到了四年級接著上學,后來我才知道原來他家就是為了讓他上完九年的義務教育,以前的老師都不管他只要他上課不搗亂就行,也不讓他參加活動,就等著這就年結束,當時六一排節目是一個全班的模特表演,我很自然地讓全班都參加也包括他,就是因為有他參加我們獲得了第一,看著他拿著獎品高興的樣子到現在在我還記得,雖然在那里的日子很清貧,很平淡,但我的精神是最富有的,我擁有著學生會心的微笑和成功的快樂,擁有著桃李滿天下的幸福和收獲。選擇了教師,也就選擇了“愛與責任”這份沉甸甸的義務。也許我的一生都是平凡的,但我會在我平凡的一生中,用我的愛與責任努力去詮釋三尺講臺的神圣與高貴,用愛和責任鑄就偉大的師魂!
《老師的力量》讀后感4
近日,拜讀了《老師的力量》的第一部分“飲水思源”。從這部分內容中,我體會到老師對一個孩子成長之路的影響之大,更讓我覺得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性。
所謂個性發展,就是在個性差異的基礎上發揚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根據人才成長規律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發展方向作出科學地判斷、準確地選擇,從而使自己的潛力得到發揮和張揚。
首先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要求課程設置必須“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既是本次課程結構調整的三條基本原則,又是新課程結構區別現行課程結構的三個基本特征。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均衡性是指個性的和諧發展;綜合性從學科的角度來說,重視了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整合;選擇性則是從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上提出來的,因為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獨特個性的學生,教育應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它的本質特征乃是素質教育個性化。
學生的個性差異表現在能力、氣質、性格、興趣、需要等各方面,若單以個體智育成績的好壞評價,不僅曲解了個性差異、增加了學生身心負擔、限制了他們的正常發展,而且違背了教育培養“人”的本意。當教師掌握了標準答案,成了知識、道德、規范和秩序的化身時,學生則完全喪失了獨立自由個體的地位,由“人”變成了“產品”,最終培養出來的人都是同一個模板出來的、缺乏創見的。由此可見,教育在促進學生“個體社會化”當中,有三個重要功能,即促進個體思想觀念的社會化、促進個體智力和能力的社會化、促進個體職業和身份的社會化。把學生看作是人,是社會的人,就應當關注學生的發展,而不單單是關注學生的成績。
其次,我們要了解學生個性發展的途徑:
1、尊重學生個性是實施個性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在學校,教師接觸學生機會最多、影響最大,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與方式直接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與形成與發展。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個別差異,真正使學生在學校處于主體地位,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只有把課堂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才能培養學生完美的個性。
2、善待學生個體的差異
愛學生不僅是愛他的優點,更可貴的是要愛他的缺點。因為體現在孩子身上的缺點都是在學習做人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也是可以矯正的可愛的缺點。幫助學生需要真誠,心誠則靈;第二,要求教師沒有偏見,偏見常常容易遮蔽發現真、善、美的眼光;第三,要求教師要有預見,善于發現學生能夠獲得成功的潛在可能性,發現能夠幫助學生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徑和最佳方法。
3、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個性的核心是個人的創造精神。創造精神是追求、探索,追求負責任的、理智的自主。鼓勵了這種自主便鼓勵了個性的發展,抑制了這種自主就阻礙了個性的發展。而“教育既有培養創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壓抑創造精神的力量。”當前教育無視學生的正當權利,在令人窒息的學校氛圍中把學生培養成失去獨立人格的人。因此,在新教改中,個性發展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出獨立自主、有創造精神的個人,他們有選擇的能力和自由。
4、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個性發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種個性化的探究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的需求為前提,面向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與具體性,尊重他們的生活,帶著平常心走向大眾化。
總之,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是應該是人人成功、個個發展的教育,因而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使每個學生適應其能力水平、社會需求,實現其最大限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