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傳》讀后感范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梁啟超傳》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梁啟超傳》讀后感1
前兩天從圖書館借了本《梁啟超傳》,我看梁啟超的東西,是因為較之他老師康有為,他的成就和氣質要高些,再是他在中國新聞史上的成就,很欣賞他的才華,文筆,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激情。書看到一半,他正是我心中的形象,家教好,資質好,勤奮,有激情,并有一腔愛國熱情。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喜所,元青著的《梁啟超傳》很棒。600多頁的密密麻麻的小字書,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人物傳記,人物生活狀態的簡單再現,而是盡量引用原著或書信或文章,讓那個時代的文字來講述歷史,闡述梁的觀點,并努力分析形成這些觀點的歷史原因和背景,雖然書中許多部分為文言文,但這對得到梁真實的觀點很重要,還可以順便熟悉文言文。
今天看到梁徹底和康有為的保皇派決裂了,有了自己的觀點,成為改良派的領袖人物。我在回到宿舍后,突然感覺梁闡述的實施路線不無道理:其一,它不同于保皇派,比保皇派的激進不言而喻;再和革命派相比,在我們文人(我姑且算做文人)眼中,確實是不理智,讓文人看到舉國生靈前仆后繼去用生命推翻一個專制政府是他們所不忍的,并且在中國當時社會開發民智而后演其它,似乎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在未開發民智前,不說發動革命難上加難,即使真的發動了廣大愚昧民眾,也極易被別有心機的人或集團利用,歷史證明我的推測是正確的。
以我不算廣博的知識,清末民初的高級知識分子多主張改良,后來的.胡適就是一例,而那些學生以及漸漸覺醒的工人和小資產階級則多偏重用武力推翻舊政府,搞革命。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那些高級知識分子的思路真的一點道理都沒有嗎?革命不是他們所說的太不理智,太草率,效率太低嗎?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且不說愚民起義搞革命注定被利用,就談那些無辜生命的毫無價值的隕滅,社會財富的破壞,社會治安的動蕩,以及不知能否獲勝的迷茫,遠不如梁的主張來得快,做的好,我想,中國只有一個梁啟超,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人,官員都是梁啟超,民眾會成為“新民”,君主立憲會和平實現,不會是這么大的代價后,換來社會主義。
梁啟超和胡適是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思想卻驚人一致,我們不能不想這是為什么。
再看通過革命改造中國的歷程及現狀,革命中無論有一定頭腦的學生還是工人農民,被軍閥,被帝國主義利用的還少嗎?這中間的大部分原因是民智未開。再有通過革命,大部分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又是什么,死得又有多大價值?用我們經濟學的觀點看,能用一條生命換來這個東西,盡量不用五條生命。真的通過革命勝利了——以百倍的代價,我們的工人農民又留下多少知識分子來治理這個國家?總不能舉著槍桿共商民生,指揮建鐵路,搞文明吧!?事實上中國真的這樣做了,讓不懂經濟的人去計劃物品流通,讓中國母親狠命生孩子,讓不懂文學的人寫小說,建國后,左傾了右傾,三年自然災害中又餓死那些還沒醒悟過來的國民,然后是不懂文化的搞文革,揪有文化的,結果又被利用,唉!
唉!正如王小波說的,知識分子最怕的不理智的年代,因為知識分子就是靠一張嘴講理,現在沒理可講,知識分子也就自然不被關注了,現在又有哪家單位尊重你的文化氣質?不說這個,大學都不在是求知識的第一選擇了,這是個可怕的現象,說明知識分子本身已經不尊重自己了。
《梁啟超傳》讀后感2
看完一本書和看完一場球,一場電影的感受有時候很像。精彩的比賽和電影,看完之后恨不得立刻就和旁人談起,討論進球的精彩又或情節的跌宕。倘若比賽乏善可陳,電影不痛不癢,則看過之后,仿佛走過上班的路、刷完睡前的牙一般,你若不問,我便不再提起,好似尋常往事一般沒了意義。實在不幸,趕上了臭腳一群,矯揉一班,則避之不及,恨不得從未看過,絕不提起,仿佛告訴別人浪費的這時間,讓聽者拿去。
或許這算是自己的一個說辭,以至于遲了這么久才來寫《梁啟超傳》讀后感,不覺得慚愧。然而書與球,與電影不同在于,耗費了那么久,不留下些什么是萬萬不能的,也是千萬不可的。幸好之前斷斷續續的記錄了一些感受。才不至于把這本書直接還給作者。
自己的感受,這是一本詳實有余,深度不足的書。作者博采眾家,卻未能升華出什么境界。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就事論事的發些感慨做些總結。加之大量直接摘錄資料原文,卻少有詳解,清末民初的古文生澀雖不至難以理解,卻也實在使人疲于持續招架。本來讀書的時間就很有限,更不愿意陷入一字一字的理解泥潭中。書籍的序言中,評價他是采用梁啟超的時務文體寫成,通篇讀下來,才發現時務文體的內容確實不少,只是都源于引用。作者還是實實在在的采用白話文。上下兩冊,洋洋灑灑上百頁,耐讀性不高。
本書的一大特點是拋棄了傳記作品常用的編年體,而采用人物關系區分章節。如梁啟超與黃遵憲,梁啟超與袁世凱等等,反過來看,也算是刻畫了清末明初的名流政客種種,只不過用梁啟超簽了橋搭了線。不知道算不算是搭車版的紀傳體。這種設計天然的`就是爭議點。能看出梁啟超與種種人物,是按照年代的進程撰寫的,從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民國初立——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五四運動。所以前有康有為,黃宗憲等等立憲人物,中間安排了章太炎、袁世凱等1912年前后的人物、后面則是蔣百里、胡適、徐志摩眾生。每個章節集中在兩個人的關系之間的,自然也是響應時期梁啟超的主要思想與行為。
人是社會產物,人的身份與價值體現在社會關系之中,用這種方法勾勒的梁啟超算不上問題。然而糾結在于,人物之間的時代難免重疊,若是不了解這段歷史,恐怕會在一個又一個的人物關系中,喪失了基本的存在感。而且同一時期的不同事件,可能因為涉及人物的不同,而呈現于不同的章節中,二者間的關聯解釋,是這種方法的弱點。若是提前展開,難免搶了別人的風采。但放到后面再談,恐怕不把前事敘述一遍,讀者是需要往回翻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人感覺這本書內容總是重復。前因后果,事出有因,這寫作的規律終究逃不過去的。況且明明是寫梁啟超與某某人,行文卻經常撇下一個不表,而只提另外一個。以至于搭檔上場時,有關公見秦瓊之感。因此,能否接受這種寫法,關鍵還是看個人的閱讀感受與背景知識基礎。
評價一本書,耐讀性是一點,但絕非唯一,可讀性是第二個維度。在這個維度上,《梁啟超傳》值得充分的肯定。世人對梁啟超的認識形形色色,卻無外乎“君主立憲”、“教子有方”兩個刻板印象。這本書的作者通過史實的介紹和適當的分析,為梁氏摘掉了第一個面具。
客觀上說,梁啟超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讓他有機會參與思想的啟蒙并成為中國伏爾泰一類的人物;另一方面,也讓他有機會去參與實踐,雖然都以失敗告終,卻終究告訴了我們,民主之路的坎坷。他若早生,則無實踐的機會,他若晚生,是否會成為革命志士或者民主先鋒都難以確定。
梁啟超畢其一生,追求的其實根本不是什么君主立憲,而是基于議會制的政體改良,從而實現國家的理想。這二者聽上去區別不大,實則卻讓梁啟超在世人心中的面目難以辨識。過去看歷史教科書,以為梁啟超和他的老師南海先生一般,抱著光緒皇帝不放,非要這個主子立憲不可。把梁啟超這位過渡時期的巨擎,簡單的規劃到了君主立憲的陣營中。即使不談流亡日本前期,梁氏的一副革命派作風。即使是回歸改良之后,他在護國運動中,與其弟子蔡鍔一手促成的兩省出兵這討袁,最終點燃了運動的燎原之勢,也足可以證明其政治上的復雜性。梁氏的政治理想并不局限特定的國體中,他追求的是在原有基礎上,通過改良,建立完善的政治上層建筑,從而實現期待的國家富強。無論是君主立憲,還是聯邦議會,每次變革都迫使他做出改變,卻從未動搖他最終的目標。
“文字收工時,世界革命潮”,從思想啟蒙的角度看,梁啟超為首的思想啟蒙者奠定了中國20世紀初社會革命的思想基礎。如今當我們談及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絕不會忘記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絕不會繞開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一類的啟蒙大家。與歐洲相對漸進的革命發展歷史不同,中國的思想啟蒙是與政治變革夾雜在一起的。而在夾雜之中,如梁氏一般,保留著清醒思考的人卻并不多。他和老派立憲者一樣,反對激進的變革,認為在中國民智未開的情況下,激進革命帶來的絕非多數人的民主,而是多數人的專制。中國此后百年的發展,無不證明了先賢的遠見。
從戊戌變法開始,到護法運動結束,期間中國經歷的種種大事,其背后都有梁氏的影子,不敢帶有陰謀論的說起是幕后黑手,但至少他在思想領域的影響,在政治上的親力親為,都間接或直接的影響了這些事件的發展,從而塑造了中國近代紛繁復雜的歷史。畢其一生,梁啟超都在追求,這一理想如今依舊延續。
只是不知道,這種延續,是否還值得我們去驕傲。
“讀懂梁啟超,就能讀懂中國近代歷史”。在關于本書的種種介紹中,唯有這一句,光芒閃耀。
《梁啟超傳》讀后感3
最近偶然在圖書館的網站上,發現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正在圍繞第三屆讀書節展開一些列活動,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向讀者推薦一系列書籍,不過無奈的是,其中大部分書籍,圖書館都沒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幾本,早已被借出,最后僥幸的發現,解璽璋編寫的《梁啟超傳》,圖書館中尚存有樣品書,有光梁啟超的了解,僅限于中學課本中的維新變法中,提到一點而已。于是便懷著對梁啟超在維新變法運動之后的行蹤的好奇,便借閱這本《梁啟超傳》了,誰知一睹之后,便愛不釋手,只欲讀完方休。
解璽璋的這本《梁啟超傳》,構思新穎、手法獨特,同歷來諸多傳記有著極大的不同,正如劉再復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書除了前三章講述梁啟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啟超與近代中國歷史性人物的關系為章節。”“如此構筑傳記,便是以‘人’為中心,相應地,便是歷史以‘人’為主軸,從而主客兼宜,脈略清晰,既有歷史性,又有文學性。”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既是一本梁啟超傳記,也是一部中國近代史,既是梁啟超傳記,也是一群近代中國歷史性人物的綜合傳記。讀罷,方知梁啟超對于中國的影響,并不曾因為維新運動的失敗而終止,反而其影響貫穿整個近代中國史。這是在以往的歷史教科書中,不曾也無法看到的。感謝解璽璋這本《梁啟超傳》,帶領我們走進梁啟超,并對梁啟超有了更深的認識。不過就個人觀點而言,解璽璋盡管在極力客觀的向讀者們介紹梁啟超,但是其中任然有不少為梁啟超辯解的文字,大概是因為解璽璋對梁啟超始終懷著敬佩的情愫所導致的吧。
我用了四天時間,終于將《梁啟超傳》上下卷給讀完,縱觀梁啟超生平,個人認為,梁啟超一生致力于呼吁解放思想,開啟民智,然而其本身卻依然免不了保守,忠于清皇,忠于先生(康有為),以至于在政治立場上,幾番變動,盡管他學貫中西,對于中國的政治形勢,有著深刻的思索與分析,但是終將因為自身的對人的了解對人性的分析不夠,導致幾乎一生政治生活黯淡與失敗,梁啟超對于學術而言,或許是成功的,但是作于政治幾乎是慘敗的,而且敗得徹底,但是他對于中國近現代,國家的發展,人民思想的.解放,卻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他是近代國民思想解放啟蒙的先驅。只是思想的保守性,使得他的對于政治立場,具有極強的的妥協性,總是期望于當權者,能夠舍棄自身的利益,實現他的政治理想,豈不可笑。
知道梁啟超的家事之后,尤其是梁啟超的幼年時期的而生存環境,難免又發出這樣的感慨“梁啟超是時代塑造的,是歷史的而選擇。”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梁啟超的,偉人的成長之路不可復制,梁啟超之所以成為梁啟超,這與他的才識,努力固然是分不開的,但是其幼年的而生存環境對其的成長卻也功不可沒。可以說梁啟超的成長是環境因素與個人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兩者缺一不可。所以說,縱然我們達不到梁啟超的那種高度,也不全是自身的原因,與生活環境都有著莫大的影響。
梁啟超的教育,政治,經濟,文明,學術等方面的研究無疑是非常深入的。作為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師級的人物。在家庭子女的教育上,成就也是鮮明的,不禁想到一句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看起來很有偏見,其實也是很有道理的。想到目前社會上,經常發生的家庭倫理道德糾紛,正如《春秋》中所說的,子不子父不父,真是悲哀。讓我們不禁思索起來以后如何教育后代的問題,怎么才可以避免這些丑陋的悲劇的產生。
一生著作等身,一部序言洋洋灑灑一揮而就,停筆竟成一本書,估計也只有梁任公這樣的學術大師,才能做得到的。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影響深遠。梁啟超直到病危最后時刻還在帶病繼續《辛稼軒年譜》,其治學精神可歌可談,讓我輩望塵莫及。梁任公弟子諸多,幾乎每一個都是名滿天下,不可能不受梁啟超的極大影響。正如胡適之所言:“任公為人最和藹可愛,全無城府,一團孩子氣。”
梁任公弟子諸多,朋友也很多,在當時一度成為國內一尊輿論的領袖。固然與其淵博的知識,名滿中外的名氣分不開,但其中也少不了個人的人格魅力。可以說其為人是相當成功的,只可惜其有一個重要的弊端就是不會識人,以至于屢屢受挫不被理解。
當然正如其信仰的那般,“宇宙是有缺陷的”,梁啟超自身又有著學多不可詬病弊端,做事過濾過多,闖勁不足,思想還有著一定的保守性,可是是他成名太早,后期缺乏師長引領的緣故吧。以至于,師長、弟子、朋友只見都有諸多矛盾,甚至視其為仇人,豈不悲哉!以至于死后還受多方排擠,英名難以流傳,如同日月蒙塵,真是悲哀!
梁啟超一生為解放國民思潮,做了極大的貢獻,但終歸不是一位稱職的政治家。缺乏政治家的手腕與謀略,因而其政治生涯,屢屢受挫。不過梁啟超極大的愛國情懷、愛國情結,是不可置否的!正如他個人所言:“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愛國。我的一貫主張是什么呢?就是救國。我一生的政治活動,其出發點與歸宿點,都是要貫徹我愛國救國的思想與主張,沒有什么個人打算!”
總之,梁啟超一生為近代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個對歷史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偉人,其高貴的人格、嚴謹治學精神,博大的愛國情懷等,有太多太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梁啟超傳》讀后感4
用了三周,大致第一遍讀完了《梁啟超傳》,期間屢次感嘆,凡有趣的書最少要讀兩遍。精力不濟,以后再來翻讀。
印象最深的,就是梁啟超“筆鋒常帶情感”。連他本人也常常以此自述。《梁啟超傳》大段引用了《飲冰室文集》里的內容。我總有“讀原著”的沖動,看了《飲冰室文集》的卷冊數目,還是算了,決定改道認真讀完《梁啟超傳》。梁啟超的文字,確實很有感染力。既樸實,又活潑。而且可以體會到他積極思考、樂于分享的特點。讀到康有為時,看到他的剛愎,便有很直接、快捷的比較,深刻體會什么樣的語調讓人喜愛。
梁啟超涉獵很廣,治學,政治,歷史,宗教,法律,文學,甚至教育,科學等等。如果按照他的理念辦學,那一定是一個視野豐富、高質量、開明的通識教育。梁啟超教育子女很有成就,各個成為各自領域的棟梁之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梁啟超還在各種旅途之中,不斷思考,結合親眼所見的現狀,得出結論,改進自己的理念。他對于當時很多社會現象,有深刻而且深遠的見地。一路走,一路想,一路寫。是當時重要的精神和政治領袖。與此同時,我也看到那個年代大量的有識之士參與到同樣的討論中。清末至民國初年,言論自由,百家爭鳴,各路思想著實豐富,令人神往。
不記得是哪位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提過,經濟學家(甚至科學家)有兩類,一類是解釋問題的學者:觀察到某個現象,提出相關問題,然后試圖給予答案,或解釋。還有一類,是建設型的學者。他們獲取大量已經有的結論、知識,對現在社會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解決方案,更有力者,甚至會給予執行(比如美國總統的經濟學家團隊)。我所了解的基礎研究學科,大體也是這樣的歸類。梁啟超,我認為,屬于出色的第一類,善于解釋、歸納,而不善應用。身處亂世,梁啟超沒有太多書生不切實際的架子,迫切的想要改善中國的`狀況,甚至因此曾經被人利用,加之也有自己的私心,他的一生可圈可點,可批可駁。
小學、初中、高中,前后學了三遍中國近代史。我認為我在這套教育體制下,在歷史課上學到的東西,讓我覺得很幸運!我的記憶力,選擇性很強,但凡是我不懂的,一概記不住。記得高一快結束的時候,馬上要會考,考前一個月里三次模擬都沒過的,好像全班也沒幾個人。而我居然沒什么反應,照常睡覺,還因此被歷史老師當堂挖苦。后來為了會考,使勁背了兩個禮拜,終于混過。但是,當時背是背下來了,孫中山他們辛亥革命完,為什么大總統自己不當,給了袁世凱,我一直沒懂。而且,因為我近代史沒學懂,雖說喜歡看歷史劇,卻從來不看近代史題材的歷史劇。最近看了《梁啟超傳》,對近代史有了興趣,準備去看一看……看看他們是怎么瞎編亂造的。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就算軍閥橫行,土匪猖獗,外強割據,生靈涂炭。越是這樣,就越凸顯時代的英雄。
梁啟超所相信的,要靠制度,要依賴制憲,就這么簡單的幾個字,里面的深意,不知道有幾個人能真正理解。
【《梁啟超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梁啟超傳》讀后感800字05-26
梁啟超的名言01-17
梁啟超名言02-05
《梁啟超傳》讀后感(通用7篇)05-25
梁啟超《敬業與樂業》06-14
《敬業與樂業》梁啟超06-14
梁啟超《敬業與樂業》06-15
梁啟超經典語錄11-15
梁啟超的經典語錄11-30
梁啟超愛國的經典語句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