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菩提》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的菩提》讀后感范文(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心的菩提》讀后感 篇1
歌德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當我第一次讀《心田上的百合花》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文章語句優美,富有人生哲理,讀后給人深深的啟迪,文中的第一株百合背負了多少譏笑和諷刺而得到果實。那么,我想人生旅途就是這樣,莫過于充滿荊棘,變幻莫測。
人生都必須經歷困難和挫折,經受考驗,才能雨過天晴,散發出更加燦爛更加美好的光彩!從此我也記住了作者的名字——林清玄。今年暑假里計劃買幾本好書來讀一讀,在當當網上搜索發現林清玄菩提系列的書,心里十分渴望讀到這些書,立刻郵購了這一套書,書自落戶我家就一直放在床頭陪伴我。其中最喜歡讀的是《心的菩提》《情的菩提》,每當憤怒時、煩惱時、沮喪時、閑暇時我都會拿來讀一讀,柔美的文字如一陣清風佛過我的心靈,給我帶來寧靜與沉醉。
菩提就喻指佛教中覺悟的境界。面對世事紛擾,物欲橫流的社會,我也常常懷疑自己對職業的選擇,工作壓力大,而且待遇又差,導致內心迷惘,陷入身心疲憊、浮躁、頹廢之中。林清玄以他優美、清醒的文筆結合自身的體驗和思考,將佛理修養化作美好心情,把我的心燈點燃。讀完后,覺得每篇文章內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練優美,風格清新雋永。他的語言樸素、淺顯,但注重對思想、生活的感悟,追求超凡脫俗,淡泊清靜,充滿禪境的喜悅,我十分喜歡這些作品。這些好的書籍引領我找到方向,帶我一個中年人進入淡定、淡然、豐富、質樸的精神境界。
最有趣的是讀《貓頭鷹人》一文,講述一個賣貓頭鷹人的長相發生變化,由一個普通的人變成了貓頭鷹的長相。作者和朋友談起貓頭鷹人長相變異的故事,朋友說:“其實,變得不只是賣鷹的人,你對人的觀照也改變了。賣鷹者的長相本來就是那樣子,只是習氣和生活的濡染改變了他的`神色與氣質罷了。”聽了朋友的話,作者說:“賣貓頭鷹的人每天面對貓頭鷹,就像照鏡子,我們面對自己俗惡和習氣,何嘗不是在照鏡子呢?”
讀到到這里,引起我的深思,難怪人們常說,環境會塑造人,也會改變一個人。在生活中,每當我走進社會與人交流,別人總會對我說:“一看就知道你是老師。”我不知道,是不是老師的職業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共同的“長相”嗎?那么,這個“長相”是不是受孩子和社會的認可?也許,孩子們就是我們的鏡子,要常常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長相”與昨日的不同,才能做到為人師表。
當然,人的長相可以化妝,讓你的外表變得永遠美麗。一個進入中年的女人,我渴望年輕,渴望美麗,渴望青春永駐。靜靜的夜晚,躺在床上翻到林先生的《生命的化妝》一文,當時我想化妝一直是我們每個女人渴望改變長相的一個聰明而又無奈的選擇。于是,細心品讀,文中作者帶著好奇心訪問著名的女化妝師,交談中作者把化妝歸納為三個境界: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可是,作者心中最大的疑惑是化妝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么?女化妝師告訴作者最高境界就是兩個字“自然”。這幾句話讓我對化妝有了更深的領悟,原來表相的美都不是獨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涵。那么,改變一個人表相氣質的最好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里改變。也就是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們需要臉上的化妝,但我們更需要的是精神和生命的化妝,用智慧和知識讓自己青春永駐,書籍是我們女人最好的化妝品。唯有多讀書,多思考,學會欣賞,走進大自然,讓自己的心靈時常敏感著,清靜著。一個進入不惑之年的女人,我沒有一套化妝品,不懂化妝知識。要是與作者講的三種境界對照,至少可以算是生命的化妝吧!因為我最大的愛好就是閑下來讀自己喜歡的書,盡管記憶力減退,記不住了,可是書籍愉悅我的心靈。對文字情有獨鐘,文字的誘惑常常激勵我寫日志,寫游記等文字,朋友和家人總說我是個電腦迷。除此外還喜歡外出旅游,拍照片,這些愛好都成為我的高級化妝品。
最讓我感動的是讀《柔軟心》一文,作者說:“具有柔軟心的人,即使面對的是草木,也能將心比心,也能與草木至誠相見。”最重要的是,使我們自己的柔軟心,柔軟到我們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顫抖,如悉它的意義。 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和諧;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寬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單純;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越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
軟心是包容心的芽苗,柔軟心也是菩提心的種子,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洋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云,最是柔軟!”
作為人師,擁有一顆柔軟心是何其重要。我們要用這樣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那一顆稚嫩的心靈,去寬容,去呵護。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森林更綠,比大海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云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永恒的。合上《心的菩提》一書,閉眼深思,什么是菩提?菩提就是覺悟,心里的覺悟。我寧靜,我淡定,所以我快樂。
是啊,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林清玄的《心的菩提》給了我許多啟迪和感悟,在此,我把這本書也推薦給同行朋友們,相信大家也會喜歡。
《心的菩提》讀后感 篇2
又到了夏天,在蟬聲中那熱浪連連,我這顆少年的心不禁變得煩躁,心里像種了一顆仙人掌,毛毛的,亂亂的,于是,便拿來一本書去讀,希望用書的沉靜無言給我的心送來一絲清涼。
眼睛不由被扉頁上幾句簡潔話語所吸引:人淡如菊,情濃如絲。心素如簡,文美如禪。
林清玄先生的書就是這般明凈,他的作品是世紀之交最清明的文章,也是人世間最美妙的聲音。
林清玄先生愛石,他透過石悟禪,悟理,悟心,他三十二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三十五歲出山,四處參學,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將佛理養化作美好心情,引領人們進入質樸尋常,自主尊嚴的精神境界,陪伴了許多不安的心靈,使人們找到了安靜的力量。
在這本書中,給我領悟與感觸最深的有其中的三篇文章:《佛鼓》、《送一輪明月給他》和《傷心渡口》。
《佛鼓》是本書第一篇文章,是在我心靈最雜亂和躁動時讀的,可就這一篇文章,便似清泉安頓了我的身心。它講述了作者住在佛寺里的所見,所想,所聞。想象著,仿佛也真的聽到了那警醒與沉靜的晨鐘與多變又靈動的'鼓聲。隨著鼓聲的余韻裊裊,我的心一下子沉靜了、澄凈了,眼前仿佛就立著一棵沉默的菩提樹。
而《送一輪明月給他》則使我深切感受到人性大愛,人善大美。這是一個動人的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禪師,趁夜色在林中散步,走回住處眼見自己的住處遭竊,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正巧遇見了禪師。原來,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小偷正感錯愕時,禪師說:“你走老遠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歸呀!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便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錯,低頭溜走了。
禪師望著他的背影走過明亮的月光,迷失在山林中,感慨到:“可憐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在禪師眼中,小偷是被欲望蒙蔽的人,他迷失自我,不能自見光明,而明月是在黑暗山林中照亮世界最美的東西。結局當然是美的,小偷最終體會到人格的馨香,受到映照走向光明的道路。
我每每在傷心無助時,總會想起《傷心渡口》里的幾句話:落花飛舞之后,春天的新芽就要抽出!黎明的天光就要掀起!春蠶土絲自縛的終極,是一只蛾的重生!
是啊,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智慧與啟迪是多么深刻。讓我們多讀書,感覺到“清風匝地有聲”,描繪出”記憶的版圖“,聆聽到“歡樂悲歌”,接收到“來自心海的消息”,走進了“想象的城堡”,品悟到“覺醒的滋味”,最終“走向生命的大美”。讓我們尋找心的菩提吧!
《心的菩提》讀后感 篇3
假期中看林清玄先生的著作《心的菩提》,初看,有意可思,頗吸引我讀,但看過后覺得“水過地皮干”,語言并不艱澀但卻那么有深度,有禪意,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此類的書,所以有時真的'需要一字一句去念,再細細品味一番,一篇文章,我往往看兩三遍,一兩天。
相傳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覺悟、坐化。菩提就喻指佛教中覺悟的境界。林先生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切身感想著筆而寫,對人生的思考、領悟以及內心的美好都化作一篇篇清新、哲理的文章,這些文章淡雅、智慧、簡樸,使人們塵封已久或蒙蔽已久的心靈在自然流淌的語言中受到啟迪、感化與洗禮。
《心的菩提》讀后感 篇4
每每拿起《心的菩提》這本書,都會讓我走進一個空靈的世界,在那里,我的心也為之沉靜。里面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句話都可以引發我的深思。林清玄先生用那么通俗易懂而又清新優美的文字,將博大精深的佛學簡單明了的呈現在了我的眼前,讓我在佛理中深省自己的做法。
這本書用一個個的小故事展現了一個個大道理,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讀起來并不費勁。很多時候我都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學生們看,也許他們還讀不懂那些故事里的哲理,但至少在他們的內心會留下印記,而且每篇文章之后議論抒情的'文字恰好是這篇短文的升華,學生們是看得懂的,很多孩子看完后和我交流時,都說到了這些文字帶給他們的啟示。
林清玄用木魚來提醒大家時刻要保持清醒,不能懶惰。用水的特性提醒我們要安靜,不能浮躁。書中有這樣幾句話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常和學生分享的:“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為水性永遠不二。
但如水的心,要保持在溫暖的狀態下才可以起作用,心若寒冷,則結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凍結世界。心若燥熱,則化成煙氣消逝,不能再覓,甚至燙傷自己,燃燒世界。一株花如果不用全心來凋謝,就沒有足夠的養分長出樹葉;一粒種子如果不全心地來消失,就不會從內在最深處長出芽來。因此,我們的生命不能打折。”
書中《柔軟心》這篇文章是我最喜歡的,她講述了一顆柔軟的心對我們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擁有一顆柔軟的心是何其重要的,它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學生,可以讓我們更有耐心的對待學生,也可以幫我們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心。
所以這本書,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值得一讀,值得去品味這之中的深意。
《心的菩提》讀后感 篇5
今年的我已經是六年級的畢業生,各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考試中脫穎而出,爭取考入東莞的名校,報了各種的補習班,所以我的家長也逼著我參加培優班的'補習,我情不自禁地也加入了“追名校”的行列。
在培優班里,高手如云,盡管我使出渾身解數,依然拿不到第一。 我父母是很優秀的人,他們對我期望很高,然而,平凡的我很有可能無法延續這光輝。我痛苦,導致做噩夢,我茫然,導致做什么都提不起勁,經常失眠,最后終于病倒了。病好了以后,我真覺得自己很失敗,很強的失落感揮之不去……
直到有一天看了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作品中的主角是個小人物,他的生活就像遇見沒有地圖的迷宮,繞了一圈又回到了起點,恐懼不只是一點點,他穩住自己,告訴自己千萬不能哭,要出發進攻,就不要惶恐,去發現雨過天晴的專注,每次要撐不下去、沉不住氣,要記得深呼吸,微笑著前進,只留下雨過天晴的專注,一直到時間過去,路燈吹熄,也舍不得忘記,不斷地努力,雖然到最后還是沒有實現愿望,但是他認為自己并沒有輸,因為他贏了自己,他離自己的愿望越來越近……
看著看著,我的心微微顫抖,一瞬間我明白了一個十分簡單而又重要的道理:冠軍只有一個。這世界上,更多的是像我一樣默默無聞、跑到最后也沒有拿到冠軍獎牌的人,難道因此我們就可以不努力、停步不前了嗎?當然不是!因為人生首先是一場和自己賽跑的比賽,對手就是自己,只要在場,只要不停下來,繼續努力奔跑,就會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就會贏得自己人生的冠軍獎牌。
回想自己的小學生活,雖然前四年無憂無慮,碌碌無為,渾渾噩噩地過去。可是到最后,我們換了新班主任,蘇老師才華橫溢,教學方法獨特,對我們循循善誘,很快,我們和老師統一思想,站在同一條戰線,我們并肩作戰,互相鼓勵,我們都變得向好向上,積極自覺學習,會心中有他人,會熱愛閱讀,會熱愛生活,懂得感恩……哪怕最終我沒拿到第一,但又有什么關系呢?
我時時提醒自己:偶爾做不了第一,也沒什么大不了!這個世界上注定要有人比你更強、更高、更好,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不能因此就放棄奔跑。跑,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是對生命本質的理解和尊重,是對生活最為真摯和深沉的愛。即使竭盡全力,也跑不過別人,但一定會跑贏昨天的自己。
《心的菩提》讀后感 篇6
相信每個人都被感情傷害過,不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還記得曾經有人問我,什么感情對我來說最重要,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親情,她說那是因為我還沒有嘗試過愛情的甜,我說是吧!心里卻想著難道親情、友情就不甜?難到愛情就不苦了?
后來想想,其實我們不管選擇什么都沒有錯,因為我們遇到的人不同,經過的事不同,感到的情不同,受過的傷不同,所以我們的感情觀念自然也不同,但這,并不能貶低任何一種感情的價值。
我不愿去評論一段感情的好壞,在我看來,感情像茶,愛喝的人說他甜,不愛喝的人說它苦,但茶就是茶,它并沒有改變,而我,不愿意做哪些不懂茶卻故意裝作懂茶的人,除非,這段感情我親身經歷過,我懂它的滋味。
有些人在情感道路上跌過一次就爬不起來了,有些人會為之動容,說他重感情,有的人則鄙視他,說他懦弱沒骨氣。我呢?則介于兩者之間,就如林清玄說的:“心若寒冷,則結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凍結世界。心若燥熱,則化成煙氣消逝,不能再覓,甚至燙傷自己,燃燒世界。”所以,我選擇順其自然。
看著那些在感情道路上迷茫、徘徊的人,我想去拉他一把,卻又制止了自己,因為我知道,誰也救不了他,除了他自己。他在打仗,和自己打仗,他在掙扎,在苦和痛的邊緣掙扎。我可憐他,因為他的'癡情世間少有,本應幸福的人,現在卻如此狼狽;但又討厭他,因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他本可以讓自己活的快樂,茫茫情海,這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挫折,他又何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感情本是自由的,誰也限制不了,或許,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我們不要刻意去改變它。也許,放開一段感情,便是給自己一段重生。有的茶是苦的,但也不要嫌棄它,畢竟它給了你如何品茶的經驗,也許下一秒,你會覺得它變甜了,茶不會苦一輩子,但總要苦一陣子!
《心的菩提》讀后感 篇7
“讓錦瑟發聲,讓飛花落下,讓春蠶吐絲,讓蠟燭流淚,讓時光的河流輕輕流過生命里傷心的渡口吧!”
林先生以自己的切身經歷,切身感想著筆而寫,對人生的思考、領悟以及內心的美好都化作一篇篇清新、哲理的文章,這些文章淡雅、智慧、簡樸,使人們塵封已久或蒙蔽已久的心靈在自然流淌的語言中受到啟迪、感化與洗禮。
《佛鼓》中寫到先生住在佛寺里,佛寺里的木魚分為兩種,一種是整條挺直的魚,與一般魚沒有兩樣,掛在庫堂,用粥飯時擊之,另一種是圓形的魚,連魚鱗也是圓形,放在佛案,誦經時敲之。
這兩種不同形的魚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與身體不成比例,有的木魚,魚眼大如拳頭。我不能明白為何魚有這么大的眼睛,或者為什么是木魚,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鳥?問了寺里的法師。法師說:“魚是永遠不閉眼睛的,晝夜長醒,用木魚做法器是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晝夜長醒。”
與佛結緣,是因家人皆為信徒。林清玄老師的文字,有著淡雅的意蘊。他有一顆佛心,慈悲而明凈,如同溫柔延展的`蓮花一般。于細微之中見佛理,以凡間俗事說慈悲。這是我所歡喜的文字,有精致的姿態。品讀他的文字,如同是冬日于屋中品茗一盞鐵觀音,清香襲人,溫暖彌漫。 林清玄說:“心若能持平,清靜入水,裝在圓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流大孩子中,又有什么損傷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為水性永遠不二” 哦,原來是人心變了,或者說是:失其本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變得越來越滋潤。人們不用自己辛苦的下地耕種,布網打漁,這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是,事物總有兩面性,富貴奢侈的思想,漸漸地使人們脫離了本心。他們開始為了能更好地享受而努力掙錢,錢,似乎成了這個世界上最搶手的東西,但它確實只是一種價值符號,本身分文不值,可笑啊!人們在忙忙碌碌中,只為了尋找自己用血汗錢換來的,也許只有一瞬間的快樂,這又是何苦呢,何必呢?
林清玄老師說,人人都有一顆柔軟心,只是有些人尚未得到啟發。柔軟心使欲念的火氣溫和,甚至消散,當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
很多時候,我們被自己的妄執所纏縛,無法掙脫,因而痛苦不堪。若愿得菩提,則須手刃我執,須歷過那痛徹心扉的割與舍,才見清明。 柔軟心是蓮花,因慈悲為水,智慧為泥而開放。 若能菩提,若得菩提,要有多好。
【《心的菩提》讀后感】相關文章:
《心若菩提》讀后感08-26
讀《心若菩提》有感03-30
《心若菩提》讀后感800字08-16
菩提偈原文及賞析06-10
黃昏菩提_小學作文05-14
星月菩提廣告詞12-28
菩提樹之戀作文01-26
游記優秀作文:菩提島游02-01
有關菩提樹的優秀作文01-26
《情的菩提》讀后感450字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