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宋詞讀后感

時間:2022-10-28 10:52:02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宋詞讀后感范文(通用29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宋詞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宋詞讀后感范文(通用29篇)

  宋詞讀后感 篇1

  《宋詞》是本好書,是中華文明的集現,我喜歡讀,它在我心中總是閃爍著異樣的光輝。

  讀了《宋詞》是我每晚的習慣。帶著絲絲倦意,放起悠揚小歌,細膩的指尖劃過百溜的頁面,絲滑享受,沉浸在無邊無際的暢想之中,耳畔響起熟悉的旋律,在宋詞世界中,獨領文學之風騷。天下乎,還有甚比此樂?這一切都是窒息的美,無與倫比的美。我覺著吧,雖說宋詞與唐詩,元曲,同為史詩之豐碑,交相輝映,可宋詞應排第一,也比排第一。至于為何?我也說不上,只覺得,唐詩結構過于嚴謹,不自由元曲曲風過于悲涼,不自然。而宋詞不,一李清照為代表的婉約派為例,名為婉約,但字跡中透露出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憧憬,積極向上樂觀。下面就李清照的《鳳凰臺上憶吹簫》一段來品析。

  “休休!者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唯有樓前流水,應念我,中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清照一生可謂坎坷,詞風以北宋滅亡為界,前多為清新秀麗,后因經歷亡國之恨,喪夫之痛,詞風變得凄楚哽咽。《鳳凰臺上憶吹簫》為前之作。同看全段,乃知此篇為清照思夫之作。而我們看文章,不能看表面,有些時候,即使內在的東西,也不一定就是真的,我咋天看了關于此詞的鑒賞時,很不以為然。文中說:“此文渲染她萬千心事無從訴說的哀愁,抒發了離別后思念的深情與獨居的幽怨”。

  我認為這篇此不僅表達了這些,更是抒發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試問:清照若不熱愛生活,又何會思念丈夫呢?所以看文章,看詩詞,要從多角度,換位理解。這樣才能比較全面理解。詞中“唯有樓前流水,應念我,中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更是千古一絕,通過的景物的抒情,表達了作者心中所思,也讓我看到古時候,交通不方便,想與親人會面,卻只得朝朝暮暮等待那驛站傳來的書信報平安。若是在國家蒙難之時,則更是音訊全無。也讓我感到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定要好好珍惜。

  《宋詞》中,好文不止李清照所作之詞,還有以蘇軾,辛棄疾為首的豪放派,詞風雄壯偉麗,有如太山之巔。與婉約派形成對比,截然不同,生動地表現了宋朝人民的見聞感受,它們形式不同,主體不同,但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對生活的熱愛。

  因此讀了《宋詞》養我浩然正氣,使我熱愛生活,玩味人生真諦。

  宋詞讀后感 篇2

  近段日子,我一直在讀《宋詞》,并且深深地沉浸在宋詞的詞海中。

  宋詞乃是我們中國詞史上的藝術巔峰,幾百年來,一直以自己豐富的情思意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為廣大讀者所喜愛。它是精選宋詞之中的經典之作,進行詳盡的注釋和精辟的評述,讓我更好地領略宋詞的迷人風采,使我得到更多的人生體驗和美的陶冶。

  讓我最為印象深刻的是——辛棄疾《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現實社會有太多美好東西浮現在我們面前,但好的東西不一定是我們所追求,我們的人生追求有時候只是簡簡單單的“她”,縱然只是驀然地回一回首,也能滿足我們無盡的愿望。

  我喜歡李清照婉約派的委婉細膩。用心那孤單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和“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苦悶。遙想初見時的“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誰知現如今卻“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當真是“花自飄零水自流氨。陳染其中,彷佛與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悵。我敬佩李清照的才華橫溢,錦心繡口;感嘆她經歷的悲歡離合,坎坎坷坷;欽配她在那么一個時代,作為一個女人在詞作上所得到的杰出成就,讀她的詞,依我看來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我欣賞豪放派慷慨曠達的豪情,佇倚江邊,看那“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嘆“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站守沙場,看那“馬做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感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何等大氣與徹悟!反復誦詠,仿佛親臨其境,心潮跌宕,道不景浪花淘盡英雄”般宏闊,豁達。我為之敬佩,也為之折服。

  我欽佩蘇軾的大氣,面對東去的大河,其他人也許只是感時傷勢,東坡卻是何等慷慨,一句“人聲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就將其拋到九霄云外。這是何等的大氣啊!我寡歡于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幽怨;傾心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訴說;感慨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忠誠;惆悵范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雨”的孤獨……

  讀完了《宋詞》,真是讓我對宋詞的理解又到達一個新的高度,宋詞中蘊含著許許多多對人生的大度、豁達,都值得我們現代人去學習。

  宋詞讀后感 篇3

  我喜歡宋詞,喜歡她豪放,喜歡她哀婉,喜歡她清麗,喜歡她壯美……

  宋詞是一杯陳年的酒,歷久彌香。有“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的李清照;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的晏殊……無論是詞還是詞人,都令人回味,有人如詞、詞如人、人詞合一的境界,你須小酌慢飲,才能品出個中滋味。他年重讀,更是回味無窮。

  宋詞是一盞新沏的茶,芬芳淡雅。“春日游,杏花吹滿頭。”拂面不寒楊柳風,不僅“吹皺了一池春水”,也吹醒了“一簾幽夢”,帶給人無限的憧憬與遐想。“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秋的蕭瑟又使你的心陣陣發冷,這種時候只能是“明月高樓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了。宋詞就像是一灣清泉,她的美是淡淡的,你只有在霏霏細雨的古巷中,撐著油紙傘,滿懷期待。恰在此時,逢著了一個和你一樣也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她有幽怨,也有哀傷,更有丁香花一樣的顏色和丁香花一樣的芬芳。

  宋詞是一首激越的詩,雄渾大氣。“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的岳飛,面對山河淪陷,抬望眼,仰天長嘯,發出了“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蒼涼,滿腔報國之志無法施展的絕唱讓你靈魂震撼、心頭滴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東坡,如一山西大漢持巨爵、彈鐵錚,引吭高唱“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數次遭貶,一生飄零,空有滿腹經綸的蘇軾怎能不感慨歲月無情、人生短暫、事業無成呢?這時,詞人們就像站在你的面前,隨著他們的慷慨激昂,你也心情激蕩,熱血沸騰。

  宋詞是一幅秀麗的畫,意境幽遠。“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戀,疑是湖中別有天”的西湖美景;“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郊外春光;“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的塞外秋景,哪一處不令人駐足、令人流連,縱使你是丹青圣手,也難繪出如此多姿的色彩。

  宋詞是一首哀婉的歌,蕩氣回腸。既有憂國憂民的岳飛、辛棄疾,“臣子恨,何時滅!”“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飽含著詞人的淚和血,他們的愁是悲壯的,悲壯中透出干云的豪氣。也有對故國故鄉的深切懷念,“飛鴻過也,百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思鄉之切,如杜鵑啼血!此詞不可念,念之人腸斷!還有對自我命運的嘆惋和親人的思念:“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種哀愁像綿綿的秋雨,侵入你的肌膚,深入你的骨髓,痛徹你的心扉。

  宋詞是良師、是益友、是戀人。她豐富知識,啟迪智慧,陶冶性情。

  我喜歡宋詞。

  宋詞讀后感 篇4

  我愛宋詞,愛它的婉約,愛它的豪放,喜歡斟一杯清茗,和半闕婉詞,尋找千年前古仁人之心,感悟詞中耀眼的智慧,那只言片語、字里行間,泛著智慧的金光。

  年輕時的柳三變,是風流倜儻的的才子,自負才高八斗,也曾隨波逐流想求一功名,可惜始終遇不到看好他的伯樂,無奈之下,只能道一聲“忍把浮名,換得低斟淺唱”,終日混跡于秦樓楚館,即便如此,博取功名之心總是不死,甚至于宋仁宗命他“且去填詞”,他還更名為“柳永”繼續參加考試,怎奈屢考屢敗,“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啊,終于他看開了,打著“奉旨填詞”的旗號,寫下了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宋詞,只要有井水處就有人唱柳詞,倍受打擊之后,他終于有了一種大徹大悟、氣定神閑的智慧,“針線閑拈伴伊坐”,既然得不到,又何必強求呢,他放棄了功名,卻擁有了生前死后的另一番聲譽,千年之后,仍然還有人不斷低吟淺唱的是婉約柳詞,再也無人記得當年的高官姓甚名誰。

  從柳詞中,我感受到的是歷經磨難之后灑脫的智慧。

  與柳永同一時代的蘇軾在官場上也是倍受打擊,但相比柳永來說,蘇軾還是要幸運得多,總能夠東山再起,似乎他更有一個豪放的心態,從來不會被挫折打倒,“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是啊,人生總是有不順心的時候,關鍵是要勇敢地去面對,等到風散云開,自會發現“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是宋詞豪放派的鼻祖,他豪邁,“何妨吟嘯且徐行”,他忠誠,“西北望,射天狼”,他也有愁,但很快又不介意,“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正是有了這樣一種積極的心態,他才得以成為那個年代少見的長壽者。

  從蘇詞中,我品味出的是面對挫折之后豁達的智慧。

  柳詞智慧得灑脫,蘇詞智慧得豁達,他們的詞不過是宋詞中的一小部分,其中閃現的智慧也不過是眾多智慧的冰山一角;宋詞千萬,詞人千百,每一首詞都是詞人靈性的歌唱,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見解與智慧,這智慧承載于宋詞,歷盡千年,流傳不息。

  輕吟一首小詞,細聆其間智慧,我不禁想說:智慧就在宋詞中……

  宋詞讀后感 篇5

  最美的愛情作品不必要華麗的辭藻,只需樸素的語言就能表達出精美的極致。真正具有魅力的作品是用簡單的廚具炒出最可口的飯菜,最可口的飯菜也不是繁瑣費事的滿漢全席,或許正是那讓人垂涎的一倆道家常便飯。

  東漢·樂府詩歌《上邪曲》“山無棱,天地合,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與君絕。”秦觀《鵲橋仙》中"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晏殊《玉樓春》中“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拿子虛烏有來寫誓言,寫相逢,寫相思,想象豐富而形象不具,雖也算佳品,卻難算上乘。

  至于現代的“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則俗的不可理會;“我的愛,赤裸裸。”更是在用猥瑣的詞語徹底玷污了愛情的瑰麗,這樣的東西不提也罷。

  正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膾炙人口,真實感人的對愛情的描寫正如:

  寫幽會:元宵燈節是難得的允許婦女出游的日子,女子們活潑姣好,“笑語盈盈暗香去”。盛裝的女子們三五成群,衣香襲人,有說有笑,一陣陣從詞人眼前掠過。但“眾里尋他千百度”,詞人懷著焦渴、望眼欲穿的心情等待心上人。他一直在茫茫人海中尋覓那個自己所愛的人,卻始終沒找到,苦苦搜尋,幾近絕望,“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竟然發現,一直苦苦尋覓的人就在自己身旁,只是自己未發現……只見自己的意中人正娉娉婷婷,淡泊安靜地站在燈火稀少的地方!在如醉如癡的熱鬧歡樂中,這位女子是如此不同尋常。“那人”為什么落落寡合?“那人”在想什么?是在考驗我對你的情意?全詞至此戛然而止,描寫的場景并非驚天動地,不過一場普通的幽會罷了,詞匯也未經華麗的粉飾卻留給讀者一大片思索想象的空間。

  訴相思:柳永在《蝶戀花》中先有“望極春愁”一句,寫他滿懷愁緒之所以揮之下去,恰是因為他不想擺脫這“春愁”的糾纏。那么他的“春愁”到底是什么呢?直到詞尾“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語破的:佳人啊,我的思念消瘦了形體,憔悴了神魂,我也只能在這孤寂的小樓上與春愁纏綿,感嘆夕陽,對酒當歌,試圖消去相思之苦,卻清醒的知道,這一切不過是刻意的快樂,又怎么能讓我真正的開心起來呢……此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愿為思念伊人而漸漸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決不后悔;以衣帶寫相思,樸實無華,字字真實,感情自然迸發。非是無痛呻吟,隔靴搔癢。

  傷別離:蘭舟催發,欲留難留,就要分別的人拉起手再看一看,但各自淚眼模糊,想要再講幾句話,卻說不出來,好象喉嚨被堵塞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所謂“多情自古傷離別”,抒寫離愁別恨的詩詞數不勝數,但惟這首詞不像某些小令詞“念羈情,游蕩隨風,化為輕絮”,只寫離愁別恨的一個側面;更不像今天的某些歌曲如“突然恨透這個世界,因為要離別”得純屬無理取鬧,無病呻吟;而是筆墨拓展,打開大合,詞中所寫景多為實景,是借景抒情,不但寫當前情景具體形象,就是設想的情景也真實感人。鋪敘情景,不用典故,不堆砌辭藻,能做到語意清新,情致纏綿,一派離情曲曲寫出,意興盡致。

  懷永別:情侶逝去,已成永別,哀莫大焉。然千百年來寫此情切者莫如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在這首小詞中,讀不到一句令人感覺“矯情”之語,詞語的運用簡練凝重。每一個音節的連接都有冷澀凝絕之感,猶如聲聲咽泣,壓抑沉重的氣氛就在這“幽咽泉流”中彌散開來,讓人艱與呼吸,又難以逃避。蘇東坡用了十年都舍棄不下的,是那種相濡以沫的親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沒有了轟轟烈烈的愛情,而是失去了伴侶后孤單相吊的寂寞。“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在夢里能夠看見的,也全是逝去親人往日生活里的瑣碎片斷。因為在那些瑣碎里,凝結著化不去的親情。白居易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因無切身之痛,所寫多為場面描寫,華而不實,與東坡先生的親身感受相比則稍遜風騷。

  紅塵中愛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相濡以沫,生死相許。那是天長日久的滲透,是一種融入了彼此之間生命中的溫暖。最完美的愛情作品正是對它們的最好詮釋。

  宋詞讀后感 篇6

  近年來,聯校開展了“讀經”活動,這項活動也十分受各個學校的認可,所以也為我們各年級各推薦了一本書,這些書各不相同,各年級有各自的特色,我們班的特色便是《宋詞》,我們在晨會上都會讀宋詞.背宋詞,因為它是兒童啟蒙文庫,更是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華。

  書中所記載的文章,全都是古代著名的詩人和詞人的著作,文章內涵深刻,所以直接了白的去看文章,到最后也什么都不懂,所以還要借助下面的解詞和解說。先讀解詞,把詞中不懂的字弄懂,后讀解說,把文章的全意搞懂。在了解了詞意后,為了使自己記牢,所以還要用兩天時間去背,較長的也只用三天。

  每當進入校門的時候,進入走廊,總能聽到遍布全校的朗朗的讀書聲,是那樣的富含韻味,我們津津有味地讀著宋詞,欣賞著配詩的一幅幅圖畫,使人身臨其境,看著那生動的荷花,使人感覺夏天來了,看著那發芽的柳枝,讓人感覺春天來了;看著滿地的落葉,使人感覺秋天來了;看著傲骨的梅花一眼就可以讓人斷定那是冬天。的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我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想象能力豐富了。學起課文來輕松了。

  讀了《我站在鐵索橋上》一文,當我讀到:“英雄的紅軍,曾在這里強渡,高舉著紅旗,迎著火光,勇士們哪,攀著一根根鐵索,冒者密密的彈雨,沖破了敵人的火網!”時,眼前便出現了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激烈戰斗場面,看到了紅軍勇往直前的大大無畏精神。這時,我就會下決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一定要珍惜。

  當我讀到古詩中“渭城朝雨譯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這句時,這幅美景呈現在我的面前:春光明媚,柳色清新,人們有意的呼吸著新鮮空氣,真是美及了。

  真的,宋詞很美,它能給人以啟迪,在學習中,我們少不了它,它是對我們有益的課外讀物,所以我們歡迎大家,請“走進宋詞,兩天一文。”你會有收獲的!

  宋詞讀后感 篇7

  放下書本,腦海里全是流芳千古的詩詞,是稚嫩整齊的朗朗吟誦聲,也是無數文人墨客的悲歡離合,更是穿越中華五千年的文化交流。

  走進此書,我喜歡與各位詩人一起享受自然,傾聽自然。吟誦著山水詩,仿佛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乘著“青山綠水,嬌鶯戲蝶”的輕舟一葉,暢游山水自在暢快,忘卻愁腸之感,可不愜意?望著《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我獨自品著那份寧靜悠閑與孤寂;我徜徉在《小池》邊,“泉眼無聲惜細流”,享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生活情趣與難得的夏日清閑;我翻著《與朱元思書》,向往“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那不食人間煙火般的清凈與樸素,不染塵埃……我倚在窗邊,一起與“風花雪月”對話。風為“穿山過水拂面而來,自息自生撫弄擺袖”的走遍天下神秘俠客;花為“零落成泥常開不敗,搖亂玉彩沾衣未摘”的活潑動人閨中小女;雪為“日出消融檐上落白,眉心微涼華發皚皚”的雪中清秀冷淡賞梅妃子;月為“咫尺天涯千秋萬載,移走寂空星云中埋”的孤寂夜中仙子。

  走進此書,我與詩人傷春悲秋。悲詩仙李白詩中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那無數傷心句,直戳心中傷心處。通過詩句,仿佛看到滿山繚繞的云霧中,一人高舉酒壺,身著一身白衣,悲愁滿腔,正欲與那高懸明月共訴苦斷腸。仕途頗為挫折,郁郁不得志,不被皇上所喜愛,才華滿腔不被重用,李白的愁緒可實在凄涼。走進此書,我與詩人仰天長嘆。嘆偉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嘆他心里對國家無力回天之悲傷無奈,嘆他為國不惜犧牲生命的悲壯雄渾,嘆他被俘后受盡折磨寧死不屈的忠烈愛國,嘆大宋亡國之悲。我也跟詩人共憤怒:岳飛“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風雨歇。”國君被擄此奇恥大辱何時才能報仇雪恨,怒啊!南宋腐敗,軍心不齊仍有小人從中作亂,怒啊!秦檜這亡國奴,叛徒,奸詐陰險的狠毒小人,亡國之際,竟還誣陷岳飛,扣上一個莫須有之罪名,不如禽獸,怒啊!

  走進此書,我與詩人共泣于心。我尤其喜愛那李商隱的《錦瑟》。《錦瑟》中,迷離夢幻,優美華麗,敘說了許多凄美的故事。不知是莊周夢了蝶,還是蝶成了莊周。滄海中,總有位美麗的鮫人在黑夜里哭泣,她泣淚成珠、水居成魚,卻無比悲傷孤獨,她那悲切的哭聲只為成全縷縷飄蕩的青煙。那只血色杜鵑已帶走了我的幽怨,一去不回了。這幾個故事微微感傷、迷茫,還有些成全生活的無奈。作者在詞中感慨,自己的青春也似乎被帶走了,只能成為回憶了。我只覺作者用錦瑟作為題目并不是詩中真正所詠嘆的,作者詠嘆的是他自己,他自己的往事與時光,詠的也是自己所有不復歸來的一切。嘆中有哀,哀中有思,思中有淚。

  走進此書,我跟各位詩人共樂,一起樂開了懷:胡令能的《小兒垂釣》中那蓬頭稚子怕驚了池中魚,不回應別人,那幾分釣魚樂趣,是那樣充滿了幾絲可樂的童趣與悠閑。《所見》中騎牛高唱的小牧童盯上了正在歡愉鳴叫的金蟬,一連串的屏氣凝神、小心翼翼、立而不動的動作被作者寥寥幾筆描寫得生動可愛,充滿童真!

  我穿越于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與各位詩人共借夜嘆息,也曾與各位詩人同抱拳仰慕,或為李后主,或為屈原,或為南宋晚唐,或為李白杜甫,或為詩詞句中若隱若現的詩人自己。我的喜怒哀樂,我的一呼一吸,因《唐詩宋詞》而起,并不為其而終。我愿與這《唐詩宋詞》融為一體。

  宋詞讀后感 篇8

  暑假期間,爸爸給我買了很多書,其中一本書名叫《最愛唐宋詞》,是英漢兩種文字對照的,書中共收集一百首唐宋詞,我能背誦十五首。

  剛開始背詩詞機械地死記硬背,覺得很難,后來仔細閱讀作詩的背景及注釋,認真領會其含義,覺得背起來便容易多了。但英文對照實在是太高深了,即使是我媽媽那樣的英語高手也得費點功夫,我只好作罷,以后再研究。

  從古到今,多少豪邁情懷,無不以詩詞這一最為凝練、光燦的文體來抒發。詩詞,如同人類文明璀璨的星辰,照亮著漫漫歷史長河與人們的心靈深處。古往今來,誓詞多如沙粒,流傳下來,并為世人熟記在心、反復吟唱的那一定是精華之精華,佳品之佳品。比如李煜的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讓后人怎么超越和更新?真是妙不可言啦!

  宋詞讀后感 篇9

  我喜歡手捧一杯香茗,在燈下靜靜翻閱關于宋詞的書,因為這使我的心隨之沉靜,漸漸迷失在詞的海洋里。 讀宋詞,我體會到了東坡的豪放,易安的婉約,子瑾的淡泊。進而隨著他們的心情去追尋歷史的足跡。

  我喜歡手捧一杯香茗,在燈下靜靜翻閱關于宋詞的書,因為這使我的心隨之沉靜,漸漸迷失在詞的海洋里。

  讀宋詞,我體會到了東坡的豪放,易安的婉約,子瑾的淡泊。進而隨著他們的心情去追尋歷史的足跡。

  面對戀人的離去,只聽到寒蟬凄切,只看到冷落清秋節里的暮靄沉沉楚天闊,無緒送別,惟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無言中包含了何等的深情啊!當詞人柳永大醉醒后看到的不過是楊柳岸,曉風殘月,又該何等的凄涼。“借酒消愁愁更愁”,強樂又有什么意義呢?日子久遠,思戀只能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惟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貞給了柳永一絲剛毅,我想,這該是一位多么深情的詞人啊!

  孤身一人在中秋佳節,喝酒賞月,恐怕也只有東坡這樣豪放的詞人才能看輕一切,才能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才能在大醉后寫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樣富有哲理的詞句,才能發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深切的祝福。被貶黃州,面對東去的江水,面對當年硝煙彌漫的古戰場,他發出了“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懷想當年周公瑾羽扇綸巾的颯爽英姿,無不表現出東坡的大氣。而當他面對漫天飛舞的楊花,卻比作點點是離人淚,讓我們知道東坡同樣有婉約的一面。我想,這又該是一位多么才華橫溢的詞人啊!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的范仲淹同樣有愁苦的一面。“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讓我聯想到黃昏泛舟水上,當不小心進入荷花池深處,卻驚飛了棲息的水鳥這樣愉悅的畫面,易安當年該是多么歡愉啊!

  不知不覺中,我已走入了他們的世界,體會他們的情感。詩詞對我來說,永遠充滿著吸引力。啊,讀宋詞我真快樂!

  宋詞讀后感 篇10

  直到上了高中,學了《唐詩宋詞選讀》,我才感受到那韻味。

  如果說現代詩是揭示了現實的黑暗,諷刺社會丑惡嘴臉,是一把尖銳的匕首;那么唐詩是一杯茶。只有淡淡的品茶,寧靜的看著茶水的霧氣,才能知曉它的韻味,了解美麗與恬靜背后詩人的思想與情緒。唐詩縱使帶了太多的憤懣,傷感,豪邁不羈,離愁別緒…但在我眼中,它終究是一杯茶,一杯蘊含了無數情緒的茶。

  這杯茶里,曾有一位詩人的豪情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杯茶里也曾融入了一個詩人的豪邁不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杯茶里暗含著一位忠臣的血淚“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這杯茶里也曾因邊關的緊急戰事而泛過一絲漣漪“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

  ;這杯茶里也曾包含了太多的嘆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人已盈滿熱淚,只有重重的嘆息…這杯茶里已融合了太多的嘆息,它記錄著唐朝的歷史,它為唐朝而生,它是唐朝的傾聽著,記錄者。它讓我們懂得了去品詩,感受唐詩的魅力。這杯茶是一位智者,它將那么多的情緒埋藏在心底,只為讓我們去了解它內心深處的喜悅,嘆息,痛苦,悲傷,秘密…我眼中的唐詩是充滿韻味的,它是一位穿著古樸,舉手投足之間有著一股風流的文人雅士;它亦或是一位出生在江南古鎮的婷婷少女,一顰一笑間有一股難以描述的韻致…這就是唐詩,它可化作千萬種景象,千萬種情緒,千萬種風情。惟一不變的是唐詩骨子里的韻味,讓人思索,讓人感慨萬分。

  宋詞讀后感 篇11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讓我們回味、品讀、學習。

  張若虛的“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用擬人手法把月光寫得有情有意。思婦因月而思念,欲通過卷簾、拂水把這惱人的月光趕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婦作對一樣,簾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了解思婦的內心想來陪伴她,所以思婦趕不走它。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運用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空靈、寂靜的山間夜色美景圖:皎潔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鬧聲,滿池塘的蓮葉……山間夜色在王維的筆下描繪的令人神往,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寫出了人生的可悲。時間就如東流的黃河水,一去不復返,生命也是這樣,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寫黃河之水滔滔從天上奔涌而來,而人生與黃河比起來就顯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暫、生命易逝的悲哀被這句詩渲染的淋漓盡致,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更是為我們道盡了生離死別之苦。人生最遠的距離莫過于陰陽相隔。十年,一個在人間,一個在陰間,不通音訊,十年的相思,十年的生活所經歷的苦,十年的孤獨寂寞,在這“茫茫”之中已包含無盡了,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宋詞讀后感 篇12

  高二下學期,語文教學以《唐詩宋詞選讀》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為主,根據備課組的計劃,上半學期主要是教學《唐詩宋詞選讀》。雖然說是選修課的教學,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每個老師都希望學生能盡可能多的掌握詩歌的知識,培養他們閱讀古典詩歌的能力,提高他們解答詩歌類問題的能力。但現實是:

  一是由于小高考的沖擊,語文停課一個月,課時減少了很多,而《唐詩宋詞選讀》精選了31首唐詩,32首宋詞,分12個專題,因此不可能對每首詩、詞都作詳細講解。

  二是因為詩歌不像小說那樣有精彩的情節,學生對詩歌教學往往不感興趣,在課堂上,往往呈現出一種無精打采的狀態。

  三是學生認為高考不考課本上的詩、詞,甚至連名句默寫都不涉及選修教材,因此這本《唐詩宋詞選讀》上不上無所謂,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對這樣的現狀,在教學這門選修課之前,結合平時考試成績,我首先讓學生知道近幾年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平均得分,讓學生知道做好詩歌鑒賞可以拉開與他人在語文成績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勝算。而高中能集中學習詩歌鑒賞,一是現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輪復習,而“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樣即使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但最起碼能加深學生對這門選修課的認識。

  其次,針對學生詩歌知識薄弱的情況,我初步從題材的角度介紹了詩詞的分類,了解各類詩歌常用的意象、常見的思想情感等。之后,我和學生一起給專題一和專題二的詩歌進行分類。在停課之前,教學類容主要涉及到“思鄉懷人詩“送別詩”以及“懷古詩”。如《送魏萬至京》、《春夜別友人》兩首送別詩,在教學時,從讀懂詩歌入手,引導學生積累這類詩歌中經常出現的意象:物象(月、浮云、鴻雁、柳、酒、淚)、時間(傍晚、拂曉)、告別地點(灞橋、長亭)、交通工具(帆、車馬)、行為(目送、眺望、牽手、泣下、想象);然后從送別的原因入手,結合具體的詩句,深入分析詩歌中傳達的細膩情感,如同樣是送別詩,這兩首詩雖然都表達了依依不舍之情,口吻不一樣,李白的《春夜別友人》是朋友之間的,而《送魏萬之京》這是長輩與晚輩之間,除了不舍之情,還有一個長輩對晚輩的誡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學中,不面面俱到,(.)對于設計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做一道詩歌鑒賞題。

  曾經有人在新課程改革不久說:“新課程改革新在選修,難在選修,突破點也在選選修。”用好《唐詩宋詞》,就能讓學生詩歌閱讀方面有所突破。

  宋詞讀后感 篇13

  我從5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到現在已經堅持了五年多。在這幾年中,我漸漸品味到了唐詩的優美,寓意深厚的宋詞我也熟記在心。現在,讓我們穿越到古代,去領略唐詩宋詞中的古人生活吧。

  快樂孩童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是我最喜歡的兩句宋詞。剛開始背宋詞時,大部分詞句我都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直到遇見這兩句。兩位哥哥在勞作,幼小的弟弟在溪邊剝蓮蓬玩樂。不用看注釋、不用問媽媽,讀一遍就明白了它們的意思。讀著讀著,我也仿佛置身其中,在那溫暖的陽光下,我戴著鮮花和綠草做成的花環和詞中的小弟弟一起趴在河邊剝蓮蓬。啊,那蓮蓬怎么那么甜!

  古詩詞中的孩子都是快樂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明媚春光中,孩子在追逐一只飛翔的黃蝴蝶,雖然蝴蝶飛入了同樣是黃色的菜花中再也尋不著了,可我想那個小朋友一定會愉快地再去追另一只的。“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炎炎夏日,牧童在牛背上放聲高唱,歌聲在樹林中久久回蕩,也仿佛蕩進了我的心中。“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秋天,夜深人靜中那幾點忽明忽暗的燈光是什么?那是家中孩子正在斗蟋蟀呢。寒冷的冬天,孩子們照樣不閑著,你看“稚子金盆脫嘵冰,彩絲穿取當銀錚。”他們將銅盆里的冰鑿下來用絲帶穿起來當錚玩。春夏秋冬,無論是哪個季節,小朋友們都能走出家門在大自然中盡情玩耍。我真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開心地玩耍。

  寂寞佳人

  幼兒園時看《還珠格格》,劇中的小燕子堆著“云鬟霧鬢”的黑發,有著“人面桃花”般的紅潤臉頰。她每天都開開心心、嘻嘻哈哈,看得我羨慕不已。等讀了唐詩宋詞,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古代的佳人們哪有這樣的自由,她們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受著各種規矩的制約,往往深鎖閨房,足不出戶。

  秋千應該是古代佳人最愛的游戲了。在那幽居深閨的日子里,蕩秋千時偶爾地見一下墻外的景致,對她們來說,也許是像我們出國旅行一樣的期待吧。“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畫面啊!如花似玉的佳人坐在秋千上,秋千蕩起來了,那長長的裙擺隨風飄動,就像仙女下凡一樣。那歡快的笑聲是不是因為蕩起秋千時見到了墻外的廣闊世界呢。

  寂寞惆悵是古代佳人的永恒主題。“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用14個字把她與愛人分別后內心的愁苦和孤獨寂寞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這也是無數古代佳人的痛。不得以和親人們分別,沒有電話、沒有微信,有的只是一天天一日日無窮地期盼。真愿時空能穿越,讓這些佳人們“驀然回首”時就能在“燈火闌珊處”見到心愛之人。

  真心英雄

  讀唐詩宋詞,最令人熱血沸騰的是詩詞中有關英雄的描寫民。“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李廣將軍聽到了風吹草動中的一聲異響。他急忙拉弓射箭。第二天清晨,士兵們去尋找昨夜將軍射出的箭,發現箭頭已深深地嵌入了石棱中。李廣將軍隨手一射就讓箭入石三分,這臂力太令人驚嘆了。有李廣將軍在,瑯琊榜上的高手們都得紛紛靠后了吧!

  詩詞中有很多關于英雄的描寫。“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抗金名將岳飛的壯志豪情; “談笑間強虜飛灰煙滅。”這是三國周瑜的智謀與氣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守衛邊疆的戰士們寧死不屈保家衛國的英勇決心。

  詩人們不但用詩詞來刻畫與贊譽英雄,大多詩人的心中也都有一個英雄夢。“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辛棄疾獻身國家恢復故土的雄心;“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是蘇軾的愛國情懷。就連瘦弱的李清照都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邁。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千年前的歷史已經漸漸遠去,但我們仍能從詩作中感受到古人的沖天豪氣。我的心中也有一個英雄夢,我將以努力和堅持為利劍成就我心中的夢想。

  宋詞讀后感 篇14

  泱泱大國,悠悠五千年,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詩宋詞便是那片星空里最奪目的一顆,只一眼,便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的確,暢游在唐詩宋詞的世界里,我領悟到不同的精彩,博大的智慧和無語倫比的快樂。在那里,有短小精湛令人回味無窮的唐詩,清麗婉約意味久遠的宋詞,在那里,我與名人大師共賞大好山河,與大家詞人同論興榮衰敗,在那里,我領悟到了精神世界不同的美感。

  美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在杜甫的引領下,我登上了五岳之首的巔峰,俯視大地,一種自豪之情悠然而生;“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年邁中年的壯志豪情令人感嘆不已,欽佩之余,也激勵著我不斷的努力上進;在我迷惘的時候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如同強勁有力的雙翼,帶領我穿過層層迷霧,達到勝利的彼岸。

  美哉!當“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詩句隨著高山流水縈繞在我的耳畔;當面對“密林含余清,遠峰隱半規。”之景淺吟“暗香浮動月黃昏”時;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隨著縷縷清風吹向我的眼前;濃濃的古代文學氣息使我陶醉在青山秀水當中,深深地領會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風情。

  美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是寫不盡的落寞;“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是訴不盡的哀愁;“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道不完的思念;“過盡千帆皆不是,余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這是畫不完的相思……這春水流不盡的愁思,牽動著我的情緒,同作者低起高伏。

  《唐詩宋詞》使我受益匪淺。它似陽光,令我豁然開朗;它似和風,撥散我心中的愁云;它似月光,使我的心房清涼。細細咀嚼你會發現詩詞中每字每句都透露著情感與哲理的魅力,使人沉迷其中,九死不悔啊!

  美哉唐詩,美哉宋詞,美哉古韻!

  宋詞讀后感 篇15

  在我們的認知當中,宋詞是一個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是一顆光耀奪目的明珠,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宋詞是一代文學的盛宴,但是卻很少有人以“美”這個字來形容他。

  而桑妮,《至美宋詞》的作者,卻在書名中,就將宋詞冠以“美”。

  她說,一部宋詞,就是你身邊最好的生活美學。

  桑妮,不是第一次看到她的書,曾有幸看過《一字一念:時光主題書》這本也是她所作的一本手賬書,當時就被書的外表所驚艷,而這次的這本至美宋詞,同樣的,它的設計風格也同樣令我刮目相看。

  淡粉和淺黃的結合,亮眼的標題,將我帶到了宋時清雅質樸的'氛圍中;而右側斜斜飛入的蜻蜓與盛放的蓮花,又令我感到夏日的午后,閑暇中帶點困意的悠然……這或許就是生活的美學吧,在樹下光影的斑駁中,執一杯淡茶,翻開一本宋詞,品讀其中的風花雪月、離愁別緒。

  曾在少時去書店,在習習涼風中偷來半日清閑看看閑書雜書;但為向父母交差總是需要買幾本教輔書,此時總是會貪多的選,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這些經典大集合,卻不知貪多總是嚼不爛的,翻過一頁便將其忘盡。

  而桑妮的《至美宋詞》,卻是精簡的,整本書不過四十首詞,卻是將每首詞都翻來倒去的重見數遍,想來想忘都不定忘得干凈。這其中的詞,或許不是著名的,作者也或許不是大名鼎鼎,但在桑妮將它挑選入自己這本珍藏版的圖書中,也一定有其獨特的美學在其中。

  程垓,在我的詩詞庫存中,幾乎查無此人,然而,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他的一份愛而不得的真情,如煙火一般稍縱即逝,無限悲涼。

  “天易老,恨難酬。蜂兒不解知人苦,燕兒不解說人愁。舊情懷,消不盡,幾時休。”

  愛恨里,深感天易老、恨難消。愛而不得的愁恨,無人可懂。自由飛舞著的蜂兒、燕兒,更是不懂這愛里的憂傷。愛一個人,可愛至天長地球,永生不忘。愛而不得的恨意,亦然。因太愛,恨意會此生中永在,綿綿無絕期!

  在詞中上闋滿是對曾經美好時光的回憶,美好的令人羨慕;到了下闋,筆鋒一轉,那些曾經的美好就變作了一把把利刃刺進了人的內心深處。隨著時光的流逝,那些美好的風景事物,因為人的心情的不同,亦變得懵懂無知,變得惆悵難解。

  這四十首宋詞的作者,有男有女,但大概在作者的心目中女子總是更為感情豐富,更加的能將人帶入那一段段或開心或悲痛或熱烈或沉寂的愛情中去,于是,她在書籍的編排中,為每一首詞都加入了一幅獨立的美女圖,那些美女,大概就是那些個絢爛愛情中的一角,伴著詞人的情緒被藏在了宋詞中,等待每一個閱讀它的人去發現,理解。

  至美宋詞,生活的美學,美的不僅僅是詞,也是那份在閑暇午后的翻開書閱讀的心情。

  杏花樹開,雪白枝條輕動,著一身純白夏衣,邀有人于樹下小聚,飲酒、品茗,念一闕宋詞……不如于宋詞綿延的情意里,把酒言歡,過好當下的每一日。

  作者在開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很美的情景,而在書中,還為我們留下了不僅讀,還有靜心練字的一角。將每首詞作以書信的形勢寫就,備下米字格,讓閱讀的人臨摹,不僅加深對它的記憶,也仿佛在模仿詞人,書寫一封封真摯的情書,寄給那個懷念的人……在書的最后,留下的幾頁涂色頁,大抵也是為了讓我們能在悶熱煩躁的午后,隨著白描的圖畫被一點點填滿而逐漸平靜下來的心海。

  至美宋詞,美的不僅僅是生活,還有那一份純粹。在桑妮的心目中,桑妮喜歡的是詞中所蘊含的情感的純粹,不添加其他色彩。大抵,作為一個女性傳記文學方面的領軍人物,她所推崇的是女子對任何事情的那份執著,那份一往無前,那份簡單的感情。而在更多的人的解讀中,那么多的宋詞,或許,并不是真正的單純因為愛而創作,有為了政治,為了揚名,為了自己的郁郁不得志,在他們的解讀中,詞不是因為心中的愛情而作,他們有更多的引申含義,詞中的女主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愛自己的人,而是更多的,利益勾結。

  至美宋詞,桑妮是為女性編撰寫就的一本宋詞集,那里面有繁雜生活中的美學,有纏綿悱惻的真情之美!

  宋詞讀后感 篇16

  古典詩詞,是穿越千年依然至美的風景;是流傳百代依然至純的情感。它是中華民族永遠的情感庫藏,是歷代中國人靈魂深處的至愛。愜意人生,哪能無詩詞相伴在這個年代,幸好還有古詩詞,讓我們去追憶曾經的美好……

  我喜歡李白的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如雪”,如挾天風雨撲面而來,有誰能寫出這樣的豪氣與悲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曾讓多少躊躇滿志之人聽后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這樣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純純的'愛情,又令多少的青春男女深深向往這就是李白,他有濟世之才,也有濟世之志,可他一生仗劍天涯,寄情山水,浪漫豪放,酒和詩才是他最好的伙伴。

  我喜歡李商隱的詩。“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詩人將濃濃的癡情化作奔流的江水。“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無論是錦瑟華年,還是如玉如珠,最終換來的卻是一片悵惘。“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感嘆賈誼的才華無法施展,也哀嘆自己的志向無法實現!“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嘆息,夕陽的余暉悄悄襲來,將世世代代的人擊中,引起無數的傷感。

  我喜歡蘇軾的詞。“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種徘徊在字里行間的淡淡憂愁,是如此震撼人的心靈!“大江東去,浪淘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山水中品咂人生的況味,令人蕩氣回腸!但蘇軾總算是一個重情的才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凄涼,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王弗的病逝將兩人的幸福終結。蘇軾與王弗,才子佳人,珠聯璧合,也算得上是一段人間佳話了。

  我最愛的是納蘭性德,我愛他的文武雙全,愛他的雖生于富貴之家,卻從不追求聲色犬馬,從不沉湎于風花雪月的獨特。他的詞太美了!“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于凄涼清怨的氛圍中嘆流水落花易逝,孤清歲月無情,真是哀婉動人,情真意切!“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一場古時候的思念,一個謝娘的故事,或許思念真的是從一座謝橋走向另一座謝橋,在不經意間品味思念似醉非醉的感覺。“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情知此后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每個詞、每個字都能讓你體會到靈魂深處的戰栗,那是一種幸福的憂傷。“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這種細膩,這種單純,干凈得幾乎透明。他是一個奇特的男子,幾乎擁有了世間的一切,但獨獨沒有快樂;他是情深不壽的最典型代表,生命短暫卻磨難重重;他是古來難得一見的情種,也是受盡造化捉弄的失意之人……一尺華麗,三寸憂傷!

  中國人的每一種心境,似乎都被古詩詞吟詠過了。讀這些古詩詞的時候,自豪之情會油然而生,這就是中國人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宋詞讀后感 篇17

  記得年少時,在云南邊塞“支邊”,思想苦悶,生活艱苦,但收工回來,清風徐徐的夜晚,不管有多累,也不管別人喝酒、聊天,我卻就著一盞昏暗的煤油燈,把臨走時從還關在“牛棚”的父親的書箱里“偷”出的一本《唐詩三百首》細細翻閱,又四處搜集當時凡能找到的唐詩宋詞,整整抄完了幾個筆記本。對那些詩詞歌賦當時雖然大多不解其意,但每一次讀起來都是那么專注。唐詩宋詞伴我度過了多少寂寞長夜,度過了多少艱難困苦。至今,我還保存著那本融入我青春熱血的《唐詩三百首》。

  回城之后,隨著年歲的增加,讀書的增多,尤其是讀大學后,才知道自己以前所閱讀的那些唐詩宋詞,不過只是滄海一粟。于是,便瘋狂地買起有關的書籍來,什么《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什么《古詩名句鑒賞辭典》,想方設法也要搶購到手。那時口袋里沒有幾個銀子,卻經常光顧滬渝書店,一家開在民生路小巷子里的小書店。直到今天,仍不改對唐詩對宋詞的那一份癡迷和眷戀。每當夜深人靜,從床頭柜上隨手拿過一本,低聲讀將起來,感覺瑯瑯上口,滿口清香。

  常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該是怎樣的意境啊!

  感謝唐詩宋詞,感謝她們使那些古代大師們不朽的藝術和精神,千百年來得以源遠流長。走進唐詩宋詞,其實就是走進一個神奇迷人的王國。那是一個人類精神之花全面盛開的季節。我們的大師從一張薄薄的書頁上站起來,沿著字里行間向我們走來,一襲古裝,長發飄飄,風姿萬千:古樸雄渾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渙,閑靜談遠的孟浩然,飄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頓抑的杜甫,清揚暢麗的白居易,奇詭璀璨的李賀,精巧艷麗的溫庭筠,凄婉優柔的李煜,閑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曠達的蘇軾,雄放流暢的陸游……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風拂動我頭上淡藍色的逍遙巾。我坐上一輛古舊的馬車,“吱吱呀呀”而去,驛道兩邊是一片火紅的楓葉,把我的雙也映照得微紅,叫我怎能不停下車來望上幾眼?“小令樽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遠,而紅樓之上酒興正濃。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簫,燈是那華華貴貴的銀燈,音樂就在身邊流淌著……

  獨愛唐詩宋詞,獨愛其中所展示的一個個古雅的詩歌意境,獨愛一個個不羈的靈魂。可與之攜手同游,可與之相對品茗。無論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胡天八月”,還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棧,無論在“花市燈如晝”的元夜,還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黃昏,或笑、或泣,或長歌、或短嘆,或無語徘徊、或滔滔不絕,都是那么令人難忘。

  以前讀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大腦中一片空白。今天,人到中年,在經歷了一些世事之后,再來讀它,便漸漸悟出一些意蘊來。想當年,晏殊徜徉在小園的香徑上,借著老酒寫下這首詞的時候,又怎能知道千年之后的我能讀到它?又怎能知道我是懷著怎樣的一種心境去品味去咀嚼它?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滄桑了,這就是所謂的歷史了,這就是所謂的緣份了。

  我還覺得,這份滄桑之感,并非建立在“生命無為”的悲觀基調上。相反,它是人對生命的自我意識。它教會我更加珍惜生命,理解生命,更加熱愛生活。

  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許多事物正在不斷地遭受拋棄。對物質的狂熱追求,使心靈愈來愈貧窮。面對今天的生活,我們的心在隱隱作痛,我們痛苦:噪音、污染、人口急劇增長、腐敗蔓延、生態失調……人,成為一臺開足馬力的機器,在復雜的人情世故中無休止地旋轉……

  好不容易覓個閑時,吟吟唐詩,讀讀宋詞,在月色花影之中超越現實,進入那個理想的古樸純美的世界,靈魂便找到了一個臨時的寓所。有時候,我們是多么向往那種生活啊:歸隱于一片“層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的田園,在燕子對月亮的喃喃細語中,汲泉煮茗,但覺人淡如花,一身寵辱皆忘。或者置身于一間“深深深幾許”的庭院,綠柳如煙,院門縈霧,枕一簾幽夢,帶半身閑愁,想想那些風-花雪月的事情……作為滲透著人文精神的唐詩和宋詞,已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必將使更多的現代中國人的心靈產生共鳴。她也必定使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上投去懷舊的一瞥。

  讀唐詩宋詞,應該用眼睛去讀,用心靈去讀,用人生去讀。

  宋詞讀后感 篇18

  接觸蔣勛,是因為愛看《紅樓夢》,我常說:“多情人看紅樓,看的是‘身世浮沉雨打萍’,跟著哭,跟著笑;無情人看紅樓,看的是‘食盡鳥投林’,知進退,明舍得”。然而,蔣勛卻把紅樓一夢解釋得既入情又清雋,這般在出世與入世之間自由切換,實在讓人驚嘆。從這點上看,他不同于傳統意義上那種“靜水流深”的學者一樣惜字如金地道出哲理,而是把哲學用很人情味的過程表達出來了,就好像安徒生把塑造人性美與批判人性惡的箴言用很夢幻的童話傳達給孩子們,蔣勛則擅長用很生活、很心靈的方式來向成人世界表達生命的意義。

  蔣勛是個很純粹的文人,只專注于藝術作品的文學性,比如他評價《紅樓夢》,不會把美食、建筑、華服單獨拿出來深入研究,若有些許篇幅的描述,也是為了讓讀者能了解當時的文化以更好地了解作品本身。他更多地是在講人物的身世、心理、性格及命運;在講癩頭和尚、跛腳道士如何給執迷之人指點迷津;在通過曹雪芹的作品說一切人生的狀態都是值得悲憫的。所以看《蔣勛說紅樓夢》,讓我對作者的素養與境界真是肅然起敬。

  基于以上所說的表達方式和他對經典之文學性的尊重,我對他的其余作品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讀《蔣勛說宋詞》這本書仍然是一次意外。相對于唐詩而言,我是不太喜歡宋詞的,珠玉在前,唐詩恢宏大氣,李太白一句“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就把古今萬千氣象都道盡了,再說宋詞,“兩宋之間,一人而已”,我們就來看周邦彥的名句:“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兩種意象的對比,宋詞就相對好像更纖弱一些,更耽溺一些;杜甫一生都是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為志,然而李后主則終日關心的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種小情緒、小落寞。也許對于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人來說,比較難理解宋詞的美,最在意“家國天下”的年紀,是看不上這些兒女情長的耳邊絮語的。所以,最初看這本書的目的,是想瞧瞧蔣勛這位“生命的旁觀者”是如何看待宋詞的小家子氣的,會不會偶爾他也不那么中庸?可是這本書拿起就放不下了。

  首先是整本書的格局,蔣勛在談每一個詞人的時候都連帶著把他所處的朝代背景、生活際遇交代了一遍,你很少看到一部專門談詩詞曲目的文學作品會把那個年代的歷史統統寫進去,通常是非常嚴謹地在講格律,講平仄,講意象。可是在這本書里,我們看到了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深謀遠慮,看到了宋徽宗起興文化的良苦用心,甚至看到了李后主整個跌宕起伏的人生對其詞作的影響。我們在這本書里看到了詞這種文學形式在整個宋朝時期的發展演變,對一種文學形式的前世今生有了一種更為全面立體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是拓寬了對美學的認知。就像我先前講的自己對宋詞的感受,覺得宋朝的詞人太過拘泥于生活瑣事,沒有那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視野和心態。可是蔣勛說,這一種繁華落幕后的自省,是經歷過金碧輝煌的盛唐以后,人們轉而開始關注自己內在感受的一種變化,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落寞”和細微的觀察實質上是一種進步,他稱之為“頹廢美學”,是指在現實生活里,人向外的征服已經沒有任何缺憾了,這個時候,心靈上的空虛感、缺憾感就成為了他們創作的源泉。所以不論是李煜、周邦彥、李清照,在他眼里都是更為內省和細膩的存在,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感知是更敏感、更準確的。往往空虛過后,人就開始呈現悟道的形式,這是瀟灑肆意的李白和報國無門的杜甫所達不到的境界,而宋朝的整個節奏正好都是平靜內斂的,這是時代所賦予的氣質。

  最后是這本書所傳達的一種文人的氣度與從容,叫人稱贊不絕。如果我們說李后主寫“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是他作為亡國之君的懦弱和無能的體現,那我們不要忘了,歐陽修、范仲淹這些有名的政客,他們表達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時,也不會覺得羞怯。但今天我們在官場里,是很少有男性會流露出這樣的感情,遠不及宋朝文人的坦然,這事實上使得文化在部分人群身上產生了一種“特殊性”,它是相對封閉的。我們再看臺北故宮博物館里蘇軾的《寒食帖》,寫錯了就點一點,再改一改,面對人生中的錯誤非常隨意和坦然,所以宋朝給文人的大環境是讓人倍感舒適的,沒有壓迫感。就像程顥的一句“萬物靜觀皆自得”所述,任萬物自生,如天觀世,說任何生命的美麗都不必去駕馭,自現而自隱,自滅而自生,從這個意義上講,宋朝和宋詞又是外放的,想講什么就講什么,無拘無束。

  推薦大家看《蔣勛說宋詞》,不僅是看宋詞之美,更是蔣勛道出的宋朝之美,看整個宋朝文化對一個人生命態度的影響,除去唐朝的豪放與瀟灑,我們也需要更多的內省與沉淀來面對各種際遇,承受各種結果。

  宋詞讀后感 篇19

  《蔣勛說宋詞》,感動我的并不是宋詞,而是一個人的精神,他是蘇軾。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犯的罪相當于清朝的文字獄,遭到了嚴重的政治迫害。宋朝時仁政的朝代,所以仍然沒有殺他,只是貶到了海南。可是他的人生卻因此提升了一個檔次,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輝。蔣勛說,蘇軾到黃州后,對無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他的《寒食詩》中,有“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這樣的句子,他眼中,花和泥已經是一樣的事物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后來他到赤壁,又寫《赤壁賦》、《赤壁懷古》,抒發了生命的豁達。

  當然蘇軾并沒有完全看透無常,活著的人誰也看不透。但是,我們連東坡的境界都望塵莫及。我覺得無常很難,直到年初的一場病,讓我看淡了許多。

  去年十月以來,一直在咳嗽,斷斷續續,如秋日的霏霏江雨。只是疏于治療,一直拖到了今年元旦。那天一早起床,渾身泛起陣陣寒意,竟然動不了身子。當時父母俱已出門,一時欲濟無舟,心中不由得慌亂。掙扎了好一陣,終于將就起身,潦草洗漱。看著鏡中的自己,我竟然有些不認識,一年的第一天,我卻潦倒成這個樣子,真是可笑。扶著墻坐到桌前,勉強提筆寫下了一首古體詩,然后又倒在床上。

  有生以來病得最厲害的一次,在醫院輸了兩周的液。在別人眼里不算什么,于我卻感慨良多。我們常自詡年輕人,可是卻又同老人一樣脆弱,幾枚看不見的病菌就能將我們打倒。其實仔細想想,人生七十古來稀,25歲的我,生命只剩下不到2/3,又何談年輕、年少?

  在醫院的兩周,勝過我看的一切圣賢書。生老病死,離愁別恨,全在我的眼前發生。有一天我在等護士給我輸液,一家人連同大夫神色匆匆地推著病人沖進了搶救室,感覺沒過幾分鐘,就推出來了。這一次,病床變成了白色,再也沒有人慌張,有的只是全家的失落與茫然。這一切就發生在我的身邊,近得我稍微起身就可以觸到那人的病床。護士來給我輸液時,我竟沒有發現,因為我當時已經懵了。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已仙逝,可是沒有一次發生在我眼前。我第一次感到,親歷一個生命的結束,內心是如此悲愴而又無可奈何。

  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無常。無常不是太陽東升西落,無常不是四季秋收冬藏。無常是一切沒有預料的事,沒有征兆的事,沒有辦法挽回的事。人世間有太多無常,只可惜我從來沒有讀懂。陸游唐婉,“山門雖在,錦書難托”的凄美愛情,我不懂;柳三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依依離別,我不懂;劉后村,“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的動情哀嘆,我不懂。直到這一回,有一個生命如流星墜石,從眼前消逝。我發現無常并不一定伴隨著刻骨銘心,反倒是如塵埃一般悄無聲息,不帶走任何活著的證據。

  生命的無常給我們留下太多遺憾,甚至感覺不到活著的意義。螟蛉與鯤鵬,哪一個活得長,哪一個活得短,都終究會死去。但最難消受的,其實是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剩下”的人。史鐵生在《地壇》中所遭受的折磨,無非是母親用生命呵護了他,自己卻痛苦地離世。遠藤周作的《深河》中,面對親人離世,人們紛紛接受了恒河的洗禮,讓愧疚與悔恨隨河水流去。這才是無常令人神傷之所在。我常想起蘇東坡“縱使相逢應不識”,與妻天人永隔的痛楚。東坡一生都沒有看透無常,盡管他寫過《寒食詩》,寫過《赤壁賦》,但是他還是會悔恨,還是會憤怒。他說“人生如夢”,說“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可一旦到自己身上,也仍然消受不起。

  因為我們終歸是俗人,我們還得吃人間煙火。倘若真看透無常,寵辱不驚,便不須再活著。那是王家衛的一句臺詞:“人生若真的無悔,那該多無趣。”人生若真懂無常,便也非常。

  生病的這些天,我常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常常在心里說,我會不會死?也許一個護士輸錯液,一味藥吃錯,我就會死。面對近在身邊的生離死別,我越發的神經過敏。我甚至在想,一個爆炸,一場災難,我們便不會再有明天。可是反觀眼下,我們又有多少未竟的事情?未竟其一,做好自己。做好自己,說來容易做來難。譬如我做教師這個行業,最易攀比競爭,你不比,也會有人跟你比。我們能不能放下執著,只做自己。未竟其二,惜時盡孝。父母為了我的病,許多天沒有合眼。我在想,難道非要等到他們也動不了的那天,我們再去報答這份恩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多少人因此而抱憾終生。我們來不及細細地坐下來籌劃幸福,趁我還活著,趁他們還活著,珍重這最寶貴的時間。未竟其三,善待眾生。我們都是自私的人,自私沒有罪。可是在生命的長河中,我更愿做一個渡河的人。上善若水,希望用余生的善念,笑對每一個無常的生命。若此,人生何憾。

  宋詞讀后感 篇20

  中國古代的文壇史上繁花似錦,各大詩詞文豪層出不窮,唐詩宋詞流傳至今,有很多都是我們教科書上的必背篇目。

  當我們在讀到“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蘇軾的樂觀曠達,但想不到這是在他處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寫的。我們在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時候,感慨范仲淹真的是憂國憂民的好官,卻不知道他剛剛經歷“慶歷新政”的失敗,被貶到地方當官。縱觀這些詩詞文豪,在文學上取得非常高的成就,但人生經歷大多非常坎坷,要讀懂他們的詞,首先要從背后的故事開始。

  陳磊帶領他的半小時漫畫團隊,通過手繪漫畫和段子的形式,著就《半小時漫畫宋詞》一書,拋卻枯燥的講解,丟掉公式化的賞析,用幽默的方式講述嚴肅的知識,別開生面地為我們講解宋詞以及背后的故事,帶我們重新讀懂了從小背到大的宋詞。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 九

  溫庭筠被稱為“花間派”鼻祖,一首“小山重疊金明滅”用詞艷麗,描繪了女子描眉化妝的閨房情趣,成為后人爭相模仿的對象。在他的詞里,描寫的對象大多都是女子,因為他喜歡混跡青樓玩樂聽曲,也因此口碑不好,被人視作浪蕩子;他的運氣也很差,陪太子游玩遭連累,以致科舉之路極度坎坷,一輩子都沒考上進士,后來雖然當了官,但因為秉性太直,得罪權貴,最終被貶客死異鄉。

  千古散文《醉翁亭記》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著非常高的地位,是歐陽修的代表作之一。慶歷新政失敗,歐陽修被貶到滁州做太守,此時的他心情非常苦悶,為了排解這種憂愁,他與民眾在山林飲宴游樂。全文貫穿了一個“樂”字,作者既陶醉在山水的美景之中,也陶醉在與民同樂之中,絲毫看不出被貶的苦悶愁緒。也正是這種苦中作樂的樂觀態度,歐陽修才能在經歷坎坷之后成就一世文宗的非凡成就。

  對苦難的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同樣被貶,蘇軾也以自己樂觀曠達的性格面對人生的風雨,開拓了精彩的人生,同時也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在《半小時漫畫宋詞》一書中,作者為蘇軾起了一個非常貼切的外號“全民偶像”。

  確實,蘇軾才華橫溢,才宋朝的文壇上,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無論是詩、詞、書、畫、散文,他都是一把好手,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與不同的詩人并稱有不同的稱號,“蘇辛”、“蘇黃”、“歐蘇”,他的《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三大行書之一。

  蘇軾在文學上能夠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才華,還因為他的挫折遭遇,以及面對苦難時的態度。雖然人生充滿磨難,他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愛。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貶到了黃州。這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他也苦悶、悲涼,心情十分低落,而且生活非常困難,但他并沒有就此消沉,反而開始自力更生,開荒種地,而且還發明了很多美食,比如東坡肉、東坡餅。

  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蘇軾努力調節自己的情緒。

  下雨了,別人忙著躲雨,他卻寫出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因為回家晚了被關在門外,他寫下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游歷赤壁,他寫下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縱觀蘇軾這一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人生際遇實在太過坎坷,六十二歲了還被一葉孤舟送到了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即便這樣,蘇軾也沒有放棄好好活著。他辦學堂,開展教育,贏得了當地人民的敬重和后世紀念;沒有肉吃就買羊脊椎骨,把每一絲肉都剔得干干凈凈……起初,皇帝是想要他死在這里,但最終,他沒有死,反而熬死了皇帝。

  元符三年四月,朝廷大赦,蘇軾復任。只是在北歸的路上,他病了,最后在常州逝世。蘇軾這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坎坷的人生際遇造就了他文壇上獨領風騷的地位。宋朝有很多詞人,雖然沒有達到他的成就,但成名之路大同小異,大多都是歷經風雨之后突破以往的風格,闖出嶄新的天地。

  在詩詞界,有一句話叫做“詞窮而后工”,意思是文人只有經歷大起大落之后才能寫出好詩好詞,雖然有失偏頗,但也大體概括了文豪大家的成名路徑。人生低谷的觸底反彈,才能反映一個人的人生高度,所以當我們在面對苦難的時候,不要急著放棄,咬咬牙,熬過去了就是另一個人生高峰。

  宋詞讀后感 篇21

  唐詩宋詞,在宋代這樣一個人文薈萃的朝代,詞作為一個特殊符號,引得無數后人競折腰。王國維特別撰寫《人間詞話》進行解讀。

  可以說,不同的人對不同的詞都有著屬于自己的解讀,但所有解讀的背后都能夠感受到詞的魅力,無論是境界還是優美程度。

  《紙短情長:美得窒息的宋詞》就是這樣的一個解讀。與以往的解讀不同的是,這本解讀宋詞的書籍,有英文、有中文、有解釋、有分析,通過對一首詞的對照解讀,讀者可以可取所需,可以學習宋詞,更是可以學習宋詞的英文版。

  從“棠梨煎雪”、“相思已深”、“花事懶看”“江山為聘”“夜雨陳酒”“日暮歸途”幾個分類出發,能夠讓每個讀者都能夠分門別類,迅速找尋到自己感興趣的章節,進行細致入微的解讀,感悟宋詞的無限魅力。

  而那些大家的詞紛紛向你襲來的時候,那些詞背后的意境,也紛紛向著你鋪陳開來。對于詞人來說,詞的出現不僅的表達心情,更是一種時代的折射,也是對人物的一種解讀。就像那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面對這樣的風情景致,誰人不能夠讀懂作者背后的心酸故事呢?或許,沒有人再次走進作者,但我們卻能夠通過他們留下的詞,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他的那時那刻的感受。可能有些差距,但卻能夠無限接近。在詞人和讀者之間,在解讀宋詞的書籍和讀者之間,理應能夠形成這樣的一種溝通和橋梁。在這樣的橋梁上,每一首詞都應該是有生命的。

  所謂紙短情長,所謂日暮歸途。大概也就是像這本書中的詮釋那樣吧!從每一首宋詞的本意出發,帶著讀者自己的心境,或許能夠漸漸領略到其中一二。

  而這,也就是當我們捧著宋詞,走進宋詞的青紗帳內的感覺吧!

  當《紙短情長》這樣的書籍走進我們視野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人們對于宋詞的解讀有了新的階段,無論是中文的,還是英文的,在各取所需,在個體體驗中,豁然能夠感悟到一種文體之所以長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對美的無限追求,才是生命的本真所在!

  宋詞讀后感 篇22

  只因為平時喜歡幾句宋詞名句,就在眾多圖書中,選擇了這一本。沒想到一開卷就愛不釋手,既放不下手,又不忍迅速看完,因為“養料”太多,得慢慢去消化。所以花了一個多月才品讀完。

  真的是一本好書,值得“為伊消得人憔悴”。蔣勛是臺灣美學大家、文化教父,書可能是講座稿整理而成的,非常口語化,有點羅嗦,但也體現他的細膩。就象聽《百家講壇》一樣,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他以寬廣的學養和善于發現美的眼睛,為我們娓娓道來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篇——宋詞,對宋詞進行一次通俗化的全面解讀。為了把這“安靜、圓滿的果實”講解透視,蔣勛從唐后主李煜講起,講為什么在唐詩的頂峰中,如何產生宋詞,宋詞在中國文化長河中的歷史意義,按照五代、北宋、南宋詞的脈絡,分別講述了李煜、馮延巳、范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修、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最后以姜夔收尾。

  蔣勛說:在宋詞中,你會覺得有一種飽滿與安靜,它醞釀了另外一顆新的種子,與花的騷動性的美非常不同。騷動是因為它正在開花,開花自然要吸引別人注意,而果實不見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種圓滿。宋詞是一種簡練,一種淡雅,一種不夸張的情緒。閱讀蔣勛,你會發現宋詞的頹廢、平實和自然,發現現實的美,其實人生是一場美的沉思。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平安無事,必定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免不了風風雨雨,冷冷熱熱。對于困難和挫折,人們有不同的態度,有的退縮,有的回避,有的逆流而上,有的戰而勝之。

  人生問題也是古代哲人難以回避的。孔子以現實的、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他總結自己的一生,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莊子很感嘆大樹的長壽和蜉蝣的短命,認為:“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詞人也經常涉及人生態度問題。對此,他們作出各種各樣的解答。蘇軾屢言人生短暫,人生如夢。最經典的是《念奴嬌·送錢穆父》的下片: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時代使蘇軾成為一個令人仰望的大文豪,可是在政治上他卻不是一個成功者。有人可能會說,這些都是頹廢的人生觀、沒落的情趣。其實不然。比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來,蘇軾追求個人生活的志向確實比較一般。但是,蘇軾以此諄諄勸慰朋友:人生就像逆水行舟,我同你一樣逆流而上。這些言辭,雖然不是青年時期的意氣風發,然而也還是積極進取,難能可貴。人生短暫,萬事匆促,這是不爭的事實。榮辱得失本來就是相對的,過于執著,就會走向對自己的束縛。

  讀了這首詞,我認為,我們應該像蘇軾那樣,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不論受到什么委屈,都不要對人生失去希望,而應該調整心態,懷抱一種飄然自適的性情,在“逆旅”中做一個堅定的、自覺的“行人”。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人不能縮在烏龜殼里過局天促地的生活,而應該走向廣闊的世界,呼吸自由的空氣,在世間尋找人生的情趣,煥發出浪漫的青春。這是人性的覺醒,欲望的復蘇。這種理念,將有力地推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而成為促使人自身最佳發展的原動力。

  蔣勛不僅僅講詞,還講作者的經歷,歷史背景,所處環境,深入剖析作者的創作意景,以及作者與作者的比較,結合美學、書法、陶瓷等不同形態的藝術侃侃而談,絲絲入扣,到點到位,讓你賞心悅目,品嘗閱讀的快樂!有空你不妨讀一讀,對人生進行一場美的沉思。

  宋詞讀后感 篇23

  古今中外名著多到數不勝數,但最能代表中國特色、成就最高的我認為還要數宋詞。而胡云翼先生選編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詞選》就是這種藝術成就的集中體現。

  古人通過一首首雋麗的小詞,把自己人生的聲音傳到千百年后。聽!這里面有柳永的離別之際的低唱,有蘇軾面對困境的一聲吶喊,有陸游、李清照對故國的點點追思,更有岳飛、辛棄疾向“胡虜”發出的咆哮!連那個亡國之君趙佶,也在其中留下了一聲哀吟。這每一個聲音都值得好好品味、珍藏。

  這么多大家的優秀作品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辛棄疾的詞。

  他的作品抒發的不僅是個人的情感,更多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憂慮。他愿意“看試手,補天裂”,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氣,無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只得嘆息一聲“樓觀甫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但他卻并未因白頭而消減半點報國殺敵的壯志,一番嘆息轉瞬竟成了“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期望與豪情。即使拼盡自己最后的時光,也要為國家,為收復大好河山做出自己的貢獻。陸游也是個愛國詞人,但他的詩太過出色,詞上就差了一截。他給我帶來的是頑強的意志和對勝利的渴望,他把愛國聲音主要投向了對朝廷的不滿,所以就不如辛棄疾更真切有力。辛棄疾給我的感覺是“虎瘦雄心在”,他似乎沒有少年的時期,一下子就是一個白發蒼蒼但目光堅毅的老者,他詞里那種厚重的責任感讓人很難想象他青春年少時的模樣。我們也許永遠也無法感受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但他的詞和他的雄心為我們講述了那段浸透著血與汗的歷史,永垂不朽。

  現在,宋詞的時代早已過去,但它的精神可以在我們心中走的更遠。輕輕翻開它的扉頁,歷史文化的芬芳,你聞到了嗎?

  宋詞讀后感 篇24

  對于詩歌的喜好,每個人的生活情趣與人生的觀點不同,對于詩詞的偏好也各不相同。也許你喜歡豪放的,我則喜歡婉約的;你喜歡現實主義的,我則喜歡浪漫主義的;你喜歡古體詩,我則喜歡近體詩,個人的興趣愛好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我們的生活才顯得多姿多彩。

  容若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對前人詩句的尋章摘句與點評中,他不期望,也不認為世人會認同他的眼光,他只是把這些作為私人語境下的一種珍藏。但是這些點評更能顯示出他的真性情,他真實的內心。

  如何更好地去理解這些容若解讀的詞?顯然喜好這些詩詞是帶有他極強烈的個人色彩,是私人化的東西,有幸能看到這些私人化的東西,只能是他的極要好知己,與他的生活環境以及他本人的學識修養有極大的關系。記得朱光潛先生說過,原話我記不清了,大約意思是說詩歌的學習和閱讀是提高文學素養的極佳方式。看了蘇纓的《納蘭典評宋詞英華》,我更認同朱光潛先生的看法。本書點評的是宋詞,作者用通俗流暢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書中每一首詞的寫作背景資料,以及作者在當時寫詞時候的心境。由于年代的久遠,流傳下來的歷史資料的繁多,對各種當時的狀態作了全面的解說。一首詩歌的心境可以有多種解讀方法,如秦觀《南歌子》中的“天外一鉤殘月、帶三星。”,其中的三星就是參星,即參宿,它分別指參宿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對應人間的時節是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因為這三個月都不是結婚的日子,仲春才是婚期。作者用這一典故,暗含有情人難成眷屬的意思。而另一種理解三星,是心的三點,是指秦觀與名伎陶心兒的火熱戀情,這是一種情緒,是愛情,也是禪意。通過這樣的解讀,我們更能客觀、全面的認識一個人和他當時境況下誕生的作品。

  宋詞讀后感 篇25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在這個快樂的暑假,我看了許多書。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宋詞三百首》。

  在這本書里,我體會到了“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愁思;體會到了“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的樂觀向上的精神;體會到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時間易逝……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張先的“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個“弄”字,絕了!讀了這個詞句,我仿佛到了畫中一般:沙灘上棲息著鴛鴦,風吹走了流云,花兒在月光下擺弄影子……

  我還喜歡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因為這個詞句讀起來氣勢磅薄,充滿力量。而且,這個句子用了夸張的手法,寫出了長江的壯觀和人生的感慨……

  沒有閱讀的生活就是一杯淡水,沒有追求的人生就是一場昏夢。深邃的思想,美漫的文字,照應在我心靈的浪尖上。讀書是一種接受前人智慧的方式,為我們心靈排除困擾和謎團,指引我們人生前進的方向。

  《宋詞三百首》,讓我受益匪淺!

  宋詞讀后感 篇26

  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

  在國慶之間,我看了一本我比較喜歡看的書,就是《宋詞三百首》,本書記載了在宋代詞創作時期,記錄了對詞藝術造詣極高的詞人和多種風格詞流派的的詞人對當時意境和抒發。如蘇軾的“水調歌”,李清照的“如夢令”,陸游的“長相思”等等。不僅讓我感受到宋代詞人們的豪情壯志、離情別緒,更感悟到詞人們在當異族侵擾、宋室南渡時詞人們的慷慨激昂,直抒胸臆的愛國熱情。讓我認識了詞原本是在隋唐時期興起的配樂可唱的歌辭,后來漸漸脫離音樂,成了一種句子不一的詩體。詞起稱“曲子詞”,后來又稱“樂府”、“長短句”和“詩余”。在形式上,每首詞都有一個曲牌,叫詞牌。詞牌規定著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聲韻。詞牌和詞的內容并沒必然聯系,所以,詞牌下面往往另立標題。詞可根據篇幅長短之分為小令僅十幾個字,長調在九十一字以上,最長的有二百四十字。

  書的知識無窮無盡,它給予人快樂,給予人收獲,給予人智慧,給予人進步,我喜歡書的海洋。

  宋詞讀后感 篇27

  嗯,收藏了許多想背誦的篇章,其實,學習這些古人的東西,最好的方法便是背誦,哪怕是不求甚解的背誦。所以就定沒事兩周背一篇吧。

  可能現在感覺特別困難,但慢慢就會好許多。就像是大一時感覺每周看完一本書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現在感覺每天只要抽出一會時間就可以做到,一本一千多頁的書大約需要五個小時就可以看完。

  就像是我現在想大一時如果有現在的堅定和無畏,那么現在我便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許多東西,同樣,用平移的理論,如果我從現在開始,去堅定不移,那么三四年后,也會慢慢擁有許多,只是早晚而已。

  就像是在這個所有人都追求極速的時代,一味追求成名要趁早,富有要快速,殊不知,欲速,則不達,水之積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就像是如你所愿,給你一個億,讓你一夜暴富,你是否有足夠的德馨去匹配,而不是讓其成為你作繭自縛的牢籠。欲望,使生活殘缺。

  就像是我不去想有多少人,已經見過了他們的最后一面,但不重要,我一直堅信,珍惜你的人,永遠不會舍不得長久不聯系你,那些遠離你的人,也不必留戀。

  就像是感情也需要來而不往非禮也,你來我往,相互給予才是長久之道,而那些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

  就像是難的不是遇到一個喜歡,心動的人,而是一個了解,相互欣賞的人,比起寵愛,更迷人的是欣賞。

  就像是去找一個可以擁抱親近的人,去一起行走江湖,一起去看云卷云舒,不要去思念一個不屬于你的人,哪怕你認為他就是最適合自己的。

  就像是多去看無用的書,做無用的人。忙別人之所閑,閑別人之所忙,去發現以中有足樂者。

  就像是去培養一個毫不費力的長久愛好,去抵抗虛無與平庸,去擁有任憑世事毫無道理,但我可以隨時放棄一切的灑脫。

  宋詞讀后感 篇28

  遇到一本好書恰如遇一故友,我通過《宋詞素描》這本書,方窺得千年之境,洗去半生風雪。

  美的讓人窒息的宋詞也需被人理解,曾冬的“宋詞素描”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解釋,向我們呈現一種不一樣的讀法。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了不少詞。辛棄疾的《水龍吟》“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宋詞素描》讓我們貼近那個遙遠的王朝,其中的愛恨情仇、金戈鐵馬更為可感可觸。在心情煩躁的時候,看看宋詞中那些美的讓人悸動的詞,會得到一種飄然欲飛的感覺,讓我有一種法訴說的遐想與沖動。

  讀《醉花陰》,因為對丈夫深深的懷念之情,詞人借重陽佳節把酒賞菊的情景,“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在東籬邊飲酒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但在曾冬的眼中卻不止是這樣的,他看到“玉枕上還留有未干淚漬,他看到“看到落木蕭蕭花滿地,西風瑟瑟搖珠簾。窗臺下那個孤單的身影比凋謝的黃花更清瘦”,他懂得,這個深秋思念是一種刺骨的痛,讓一生都不會忘記。

  讀《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想那時年少青春,有一種莫名的悸動在心中悄悄萌發,哪里知道憂愁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有事沒事喜歡登高望遠,看天高云淡,看花開花落,到如今,兩鬢已不知不覺被歲月的風霜染白,塵世間的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也在人生的旅途中嘗盡了滋味,可是想說也說不出,歷經一生的坎坷,還有什么可說呢?真是想說卻說不出啊,還是不說罷了,不說罷了!那些過往都埋藏在記憶的深處,每翻一頁都是痛和愁苦,只好強顏歡笑,看著紛紛飄落的落葉,長嘆一聲,好一個清涼的秋天呀,不曾想,有一滴淚,靜靜的劃過那張滄桑的臉。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會在無奈的漂泊中百轉千回。

  一樣的宋詞,不一樣的是曾冬帶給我們的闡釋。

  在最美的宋詞里漫溯,一顆漢字就是一個天堂。

  古人道:“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我捧著《宋詞素描》說,“詞酒趁年華。”復興中華文化,讓更多青年人知曉宋詞之美,體會宋詞之美,將這寶貴的文化以新的方式呈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人的面前吧。

  宋詞讀后感 篇29

  床頭柜上一直擺著幾本書,喜歡在每天睡覺前翻上幾張紙似乎才睡的香甜踏實,老公常逗笑我“識字不多,每天睡前還有這習慣!”,我亦總是笑答:“正是識字不多,每天翻翻溫習一下,好不忘記這認識的幾個字呢。”這一習慣堅持數年,而這一本《宋詞三百首》在我床頭一放便是數年。在兒子上幼兒園時,為了教孩子背誦詩詞,我專程將這位新朋友帶回家,她先是陪伴我和兒子,再陪伴我,如今十多年過去,她可以算得上我真真正正的一位資深老友哩!

  詩詞曲賦,獨愛宋詞。因為唐詩偏向于大氣,漢賦側重于堆砌,元曲傾向于慘淡,唯有宋詞意境綿長渾然天成,清麗纏綿而又氣勢磅礴。宋詞中貯存著貫通古今的人生意蘊,堪稱古代版的“心靈雞湯”。品嘗著“宋詞雞湯”,即便冷雨淅瀝,即便寒意來襲,這一盞心靈雞湯的能量足以使你暖透心扉!

  宋詞中有抵御外辱、憂國憂民的豪放之詞,也有山水風月、傷春懷人的婉約之情。前者慷慨激昂,振奮人心;后者悱惻纏綿,蕩氣回腸。

  豪放詞是壯美的。豪放詞人中,最敬佩那岳飛,也許單論詞賦他不算最有才華,但他精忠報國的赤子之心,讓后人敬仰唏噓不止!“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是多少中國孩子耳熟能詳的座右銘,時時激勵著一代代中國孩兒珍惜時間,努力拼搏!還有那憂國憂民的愛國詞人辛棄疾,因雄心壯志無法施展,不得不發出了:“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悲嘆!這種報國無門的拳拳赤誠和失意無奈怎不讓后人悵然涕下?這哪里是詞,分明是一聲聲震破蒼穹的吶喊,一句句誓死報國的誓言!

  婉約詞是柔美的,艷而不妖,華而不俗,情深而不造作,意重而不贅人。它雖無“渡江天馬南來”的威武,卻有“疑是湖中別有天”的詩情;雖無“淡笑洗盡古今愁”的豪邁,卻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畫意。這就使宋詞在鏗鏘韻律之外又添了幾分悠揚婉轉。但李清照卻是讓人心碎的女詞人,“人比黃花瘦”的癡情,“卻上心頭”的深情,“尋尋覓覓”的愁苦,字字句句皆是泣血而成,讀之怎不叫人心酸!

【宋詞讀后感】相關文章:

《宋詞》讀后感06-22

《宋詞選》讀后感05-03

《唐詩宋詞》讀后感04-22

《宋詞三百首》讀后感04-22

唐詩宋詞讀后感03-22

宋詞三百首讀后感12-28

《宋詞三百首》的讀后感06-12

《唐詩宋詞》讀后感12-18

《唐詩宋詞》讀后感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