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代的英雄讀后感范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們時代的英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時代的英雄讀后感1
《當代英雄》是萊蒙托夫?qū)懙牡拈L篇小說。作者萊蒙托夫是19世紀的俄國詩人,詩人寫小說的還真不多見。他生于莫斯科一個小貴族家庭,中學時開始寫詩,1835年發(fā)表長詩《哈吉—阿勃列克》,引起文壇注意。1837年普希金在決斗中重傷后去世,萊蒙托夫憤然寫下《詩人之死》一詩,直言殺害普希金的罪魁禍首是俄國上流社會,他因此被當局流放到高加索地區(qū)。1839~1841年他完成了長篇小說《當代英雄》。這部小說由5個相對獨立的中短篇小說組成,作品通過描述精力充沛、才智過人的貴族青年畢巧林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無法施展才能,結果成了只好在一些無聊小事上消耗自己生命的“多余人”的經(jīng)歷,強烈表現(xiàn)對黑暗現(xiàn)實的否定態(tài)度。小說的大部分篇幅是用主人公日記的形式,重在自我心理剖析,兼有現(xiàn)實主義的客觀具體描寫和浪漫主義直抒主觀情思的特色。
主人公畢巧林,青年貴族,空虛無聊,冷酷自私。然而他內(nèi)心深處似乎埋藏著有所作為的渴望,萊蒙托夫選取了畢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斷,從不同角度予以再現(xiàn)。《當代英雄》是俄羅斯文學中的第一部心理小說,也是最優(yōu)秀的心理小說之一。萊蒙托夫運用口頭語言,極力避免使用過時的外來語和法語。人物語言富于鮮明的個性。《當代英雄》同時也是一部社會心理小說,作者試圖通過畢巧林對社會的態(tài)度來揭示他的個性。畢巧林既是社會的產(chǎn)物,同時又與社會對立,不能融入社會。他是當時青年一代的'代表,他們找不到施展抱負的機會,因而進入了“多余人”行列。
不愧是詩人寫的小說,我看了兩遍才有一點體會:像畢巧林這樣的人怎么會成當代英雄呢?讀到最后,我有些明白,畢巧林其實代表了當時社會的一個青年群體,因為社會的原因,他們無所事事,內(nèi)心空虛,只有到處惹事生非了。主人公畢巧林是個玩世不恭的人,有錢且任性,對于追求女人他很有一套,欲擒故縱,先后玩弄了多個女人的情感。他喜歡冒險,有激情,愛自由,對任何東西都是一旦追到手就厭煩。他不想過著平庸閑靜的生活,不斷尋找刺激,甚至連生命也不在乎。似乎每個國家都有一個迷茫的時代,19世紀初的俄國,年輕人沒有理想,不知道為什么活著,成了“多余人”。美國20世紀60年代也有過類似的現(xiàn)象,越戰(zhàn)陰影、動蕩喧囂,催生各種運動風起云涌,人生觀和價值觀大沖擊,導致年輕一代迷茫,看不到未來,出現(xiàn)了“嬉皮士”現(xiàn)象。他們著奇裝異服,玩搖滾,群居。性格反叛,對現(xiàn)實不滿。相同的是我們的文革時代也存在此類現(xiàn)象,文化運動大破大立,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割裂,形成斷代層,信仰遺失,道德觀念遺失,傳統(tǒng)國學精華遺失,那個年代的很多青年人迷失了,沒有生活目標,同樣也看不到未來。
改革開放,中國富起來了。而現(xiàn)在,中國正在走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依法治國之路。我們生活在一個最好的時代,有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期望,有中國夢的夢想,有核心價值觀的理念,讓年輕一代朝氣蓬勃。他們有夢想、有期望、有未來,還有一個可以讓他們建功立業(yè)的廣闊舞臺,去演繹自己精彩的人生,他們不會也不可能成為萊蒙托夫筆下的“多余人。”
我們時代的英雄讀后感2
記得聽說這本書是在一次選修課上,于是便想借來看一看,還有在中外文化比較課上,李元老師告訴我的,張景超老師在上網(wǎng)時所用的名字是畢巧林。是《當代英雄》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于是我決定借來看一下。想知道老師為什么用這個名字。
起初,有些懵懵懂懂的。后來才漸漸的進入書中的語境。慢慢地我喜歡上畢巧林這個形象了,誠然,在這個形象上。我多少找到了一些我個人的影子。
畢巧林是一個進取心很強的人,但又會隨著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生活的積累很快的退去,他曾經(jīng)沉醉于用金錢換來的卑劣情欲,但很快這又會使他感到厭倦。他卻能熱衷于冒險行動和游戲愛情當中,給別人帶來無限的傷痛和悲哀。或許這曾使他感到過絲絲的溫暖,但最終自己還是陷入了痛苦。正如書中所描寫的那樣:“我的脾氣不好,是我所受的教育把我變成這樣,還是上帝把我創(chuàng)就成這個樣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我造成了別人的不幸,我自己也不會比別人幸福多少;自然,別人不會因此得到什么安慰,但是事情既然這樣,也只好隨他去了。在我想青春年少的時候,自從離開了親人的保護,我就瘋狂的沉溺于金錢可以買到的享樂里面。這樣的享樂自然使我感到厭倦。后來我進入了社交界,社交活動也很快使我厭煩;我戀上了社交界的美人兒,也有人鐘情于我,但是他們的愛情只能使我想入非非,激起我的虛榮心,而我的內(nèi)心卻很空虛……我開始讀書學習——學習同樣使我感到厭倦;我發(fā)現(xiàn)榮譽也好,幸福也好,都和學問毫無關系,因為最走運的人都是一些胸無點墨的人,而榮譽則來自成功,要取得成功,只要善于鉆營。”
寫到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主人公雖精力充沛、才智過人,但到處找不到生活的目標,因而養(yǎng)成了玩世不恭的處世態(tài)度,于是便將自己的充沛精力消耗在半真半假的游戲戀愛和冒險活動中,給別人帶來痛苦和不幸。在我們看來,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虛的、無助的。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嚴重的危機。他覺得活著或許是無意義的,生在世界上,有目標又無法達到這很悲觀,這些問題使他很苦悶。正如畢巧林自己所說的:“啊,目的肯定是有的,我肯定負有崇高的使命,因為我感覺到心靈里充滿了使不完的力量,但我不知道這使命是什么;我沉溺于空虛而卑劣的情欲,我在這情欲的熔爐中鍛煉的像鐵一樣冷酷和堅硬,卻喪失了追求崇高目的的熱情,喪失了人生最燦爛的年華。從那個時候起,我多少次扮演過命運之斧的角色!我像一副刑具,常常無冤無仇,毫無憐憫之心,落到注定要犧牲的人的頭上……”其實我們知道無目標并不是他的本意,是社會不讓他有目標。
如果我們不看此作品的相關分析,我們也幾乎能看出他精神世界的空虛,現(xiàn)實生活的無目標性,覺得他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似乎是多余的。如果我們看了此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便可以知道,造成他這種“多余人”形象,是有社會的原因,當然,個人性格,經(jīng)歷也很重要。
我們可以看出他不僅在當時的社會是多余的,就算到今天,他也很可能無法與人相處,被視為另類或者是多余的。不過我們只要稍加思考,便可以知道他不僅是個典型形象,而且是個時代的典型。用萊蒙托夫自己的話說畢巧林“這幅肖像是由我們整整一代人身上發(fā)展到極點的惡習構成的。”因此可以說畢巧林的形象雖是典型但卻具有普遍性。
【我們時代的英雄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新時代英雄人物的作文10-15
我心中的新時代英雄作文03-06
我心中的新時代英雄作文2篇03-06
我們愛科學讀后感范文04-06
這就是我們新時代的少年作文550字08-27
《我們的地球》讀后感04-06
英雄人物的作文范文09-14
時代廣場的蟋蟀讀后感900字04-06
《這是我們的船》讀后感04-18
描寫英雄人物的作文范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