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讀后感750字(精選12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貝多芬傳讀后感750字(精選1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貝多芬傳讀后感1
這個暑假,我反復的看了好幾遍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書中的主人公們的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我。
給予我最深感觸的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他的世紀深深的震撼了讀者,他的音樂被世人是流傳著,并且帶給了我們無數的感動。
《貝多芬傳》主要講述了貝多芬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聽覺衰退與命運做抗爭以及愛情給予他的創傷。
貝多芬雖然有著優質的音樂天賦,但是艱苦的童年使他一次次的跌倒,同時也鋳就了他堅忍不拔的毅力。他堅持不懈的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用心血創作出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鋼琴曲,一次又一次地使我們心潮澎湃。
急促的節奏,粗獷的旋律,我們感受到了貝多芬那悲慘的命運,更感受到了他那不羈的靈魂。雖雙耳失鳴,卻不屈服。音樂是他的生命,是他的所有。為了音樂,他堅強的活了下去。正因為如此,他憑借著百折不撓的執著扼住了命運的咽喉。無論是感情上的波折,生活中的不如意,都不能磨滅貝多芬作曲的心智,都不能使他放棄自己鐘愛的音樂。用音樂一點一點的給人們帶來歡樂。正如書上所說的: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苦難鋳成歡樂,用痛苦換來歡樂。
過去,我也有許多的不愉快,甚至還會埋怨上帝對我不公平。
小學的第一節籃球課,老師讓我們投籃。同學們都躍躍欲試,而我卻憂心忡忡。第一次投籃,投不進怎么辦?被同學笑話該怎么辦?我越想越害怕,心“撲通撲通”的直跳。輪到我投了,心里默念著:一定要投中啊!一定要投中啊!在我投出球的那一刻,我緊閉上了雙眼。期待著…默許這…一定要投進。但是結果卻不如意,籃球還是落到了框架外面。也果然不出我所料的——同學們都指著我哈哈大笑。我心里很痛苦,一直責怪著自己。
但是比起這事,貝多芬所承受的要比我多得多。讀著讀著,我不由得懊悔曾經遇見一丁點挫折就退縮的自己。
我決定從今往后,要以貝多芬為榜樣,如果遇到什么挫折,什么困難,就不能退縮,要迎刃而上。
貝多芬傳讀后感2
有幸拜讀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心中感慨萬千,不由地被這些偉人所折服。
眾所敬佩的貝多芬,他的童年是灰暗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像是一場悲慘而又殘暴的斗爭。父親急于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各種暴力迫使他苦練樂器,年少的他還在承受喪母的打擊。
可是,上帝給他的痛苦還沒有停止,他先后得了肺病、關節病、耳朵也聽不見了,這對一個音樂狂愛者來說可謂晴天霹靂,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盡管如此,他從未放棄過他的音樂夢想。
人們可以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又可以看出他那悲慘的命運。多次被愛情拒之門外的他又必須承受另一種酸痛。讀到這里,我停住了,一個人在遭受了這么多打擊后,還有信心面對下一天黎明嗎?一個人經歷了這么多次跌倒后,還能有勇氣站起來嗎?然而貝多芬卻憑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走向了成功。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僅降臨在普通人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身上,這些偉人因為戰勝了挫折,所以才能成為永垂不朽的天地英雄!
也許,你現在正埋頭于書本之中為了學習叫苦叫累,也許一些挫折正壓得你喘不過氣來,在堅持與放棄一念之間徘徊,請不要放棄,也許下一刻你就會看到美麗的彩虹,不是說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嗎?是啊!一個滿懷激情與夢想的人,困難壓得倒他嗎?一個有著堅定信念的人,困難壓得倒他嗎?一個自強不息的人,困難壓得倒他嗎?一個敢于向命運挑戰的人,困難壓得倒他嗎?
貝多芬的成功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實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的話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扼住生命的咽喉”,即使世界不曾給過你快樂,但是如果可以,請給予世界一份快樂。
貝多芬傳讀后感3
我暑假里看了不少的名人傳。每個名人都是世界上的奇跡。巴赫,是樂壇的拓荒者;貞德,是創造法國和平的使者,是帶來幸福的天使;而貝多芬呢?他的一生都充滿曲折,缺陷的他,應對挫折從來不氣餒。他是事業上的巨人,是生活中的強者。我暑假里看了不少的名人傳。每個名人都是世界上的奇跡。巴赫,是樂壇的拓荒者;貞德,是創造法國和平的使者,是帶來幸福的天使;而貝多芬呢?他的一生都充滿曲折,缺陷的他,應對挫折從來不氣餒。他是事業上的巨人,是生活中的強者。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國波昂,他家境貧寒,父親也從事音樂工作。他的《英雄》和《命運》交響曲及《田園》交響曲都曾轟動世界。1796年至1800年,他的耳朵日夜鳴響,聽覺越來越衰退。在1826年的12月20日,1827年的1月8日,2月2日和2月27日,他連續動了四次手術。1827年3月26日,一場大風雪中,貝多芬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氣,寫完了《第十交響樂》。一位陌生人的`手為他闔上眼睛。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而我們呢?平時,遇到一點的困難就要退縮,一不留意摔了一跤,就要哭爹喊娘的,一點也不堅強。再學習上,一遇到不會做的作業就問這問那的,不會自我查字典,動腦筋思考問題。茅以升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我們要學習貝多芬堅強的毅志力,不向命運低頭、百折不撓、對未來要充滿期望。這本書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生理條件,并不能決定他的未來,決定他未來的,是他的信念。
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就應想到這些忍受并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我的信仰,因為人類中最優秀的分子與我們同在!
貝多芬傳讀后感4
跟隨羅曼·羅蘭的腳步,懷著一顆高瞻的心去拜讀貝多芬的一生。我悄然合上書時,我猛然發現我們往往只被他創造的輝煌所吸引,對于貝多芬的細致的一生,我們還是一知半解。
作為一個名人,貝多芬一向不被人了解,因此他從來都不能訴說自我的苦難。
貝多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一生都背負著無數的壓力——社會輿論,家庭,健康……重重疊出。他生活在成功與苦難交織的世界中。由于不幸的耳聾,他很難與別人交流,當然他也不想與別人交流。他既高傲又孤僻,永遠的寂靜既使他安靜又使他煩躁。因此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音樂中去,年輕時,他是有多高的熱情,在他的作品透露著生命的新鮮與狂熱,似乎這就是他的語言。他似乎已經迎來了成功,然而接踵而來的卻是災難。更多的疾病,無窮無盡地折磨著他。盡管是這樣,他仍舊大膽放誕,無拘無束地發表自我的感言,蔑視世俗。晚年的他一貧如洗,不斷舉辦音樂會帶來了聲譽卻沒有帶來金錢。就是這時他完成了歡樂頌的作曲。
羅曼羅蘭用一句話總結了貝多芬的一生:有痛苦換來歡樂。
當我們去傾聽貝多芬的名曲時,你會看到一個真實的貝多芬展此刻你的面前:他已經將自我精神和血肉熔進了音樂中。當我們聽到《第五交響曲》時,你會覺得里面的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并抗擊著;也恰如《英雄交響曲》所傾訴的,貝多芬的一生就像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靜如水的早晨,但轉眼間就有巨大的陰影卷過,悲壯的雷吼,充滿可怕的靜默,黃昏降臨,雷雨經過醞釀,然后是沉重的云蓄滿閃電,夾帶著暴風雨。又突然,風狂驟雨之際,黑暗裂了縫白日的明媚又還給了大家。
貝多芬的一生就是這樣的,他一向被卷入激情與哀傷的漩渦。在生命落幕時,他還幽默地說:“看啊,喜劇收場了。”
貝多芬的一生也正應了一句話:痛苦與歡樂是共存的。
貝多芬傳讀后感5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貝多芬傳》,貝多芬讓我懂得了什么是百折不撓的精神,放下《貝多芬傳》,無數感慨涌上心頭……
貝多芬是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父親是一個不求上進、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而他的母親是女仆——一個廚師的女兒。貝多芬的童年包含辛酸。一開始,他父親就逼他學音樂,在小時候就失去了他最愛的母親。正當貝多芬風華正茂時,病痛已經悄悄叩門。1796至1800年,耳聾癥開始肆意,聽覺也漸漸衰退。一個鋼琴作曲家最需要的就是聽覺,而貝多芬在他可以大顯自己的才能時聽力衰退,甚至不能聽到任何聲音,可想而知當時的貝多芬是多么的無助,面對的挫折是多么大。如果換做別人,肯定對自己的未來不報希望,從而破罐破摔。但是貝多芬并沒有這樣,他一直獨自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仍堅持創作,還為他的心上人朱麗塔?圭恰迪爾譜寫了著名的《月光奏鳴曲》,直到1801年,他才告訴了他的兩個好友。我深深地被貝多芬折服了,他以他驚人的毅力在困苦中堅持下來,要知道他的大多數作品是在他耳聾之后創作的。
貝多芬飽經風霜,他經歷了挫折也享受了成功,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是由汗水換來的”。只有付出過,才會有收獲。以后我一定要像貝多芬一樣,努力的去奮斗,為的不是別的,只為我們心中同樣的不甘,同樣的不愿這樣放棄,我一定要勇敢努力的創造出一片屬于我自己的天地,不管在成功路上我將遇到多么大的困難,我都不會放棄,因為我相信“凡是不懈努力的人,不怕困難的人,便一定能才成功”
這幾天,電子琴考級,我為了能把琴能練好,這可讓我下了不少苦功,不得不夜以繼日的練琴,幾天下來,我累得連胳膊都抬不起來了,疼痛不已。老師也說,我的琴練得越來越熟練了。真是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呀!是啊,“成功是由汗水換來的”這句話在我的身上再次印證。
貝多芬傳讀后感6
名人傳分為三個部分——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列夫托爾斯泰傳,記錄了這幾位名人的生活經歷,體現了偉人與平凡人之間的不同,這些偉人對藝術的執著和追求。他們為藝術所獻身的精神、所付出的代價不是我們所能輕易體會到的。名人傳將我們帶入偉人的生活經歷中,體會他們的想法。
貝多芬是一個對音樂有著無限熱愛和追求的人,可命運卻一直和他作對。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他們的雙手和聽覺,喪失了聽覺,代表以后聽不見聲音、分不清音調……這一切表示貝多芬的音樂生涯就在此葬送。可貝多芬依然堅持創作,與命運斗爭,成了最偉大的音樂家這一,這算不算上天對他的一種補償呢?不是,這是他自己爭取來的結果。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于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貝多芬的童年非常艱苦,不同于莫扎特那樣溫暖的童年。他的父親為了讓貝多芬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天才,讓自己享盡榮華富貴。從貝多芬四歲起,貝多芬就被迫的一整天一整天的和鋼琴或提琴呆在一起,為了促使貝多芬學習,他的父親不得不使用暴力。他的父親酗酒成性,但他的母親卻在一七八七年去世了,這樣子家庭的重任就落到了他還稚嫩的肩膀上,這對他來說實在太早了。
喪失聽覺對音樂家來說已經是最大的懲罰了,可命運好像并不想就這樣放過他,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疾病相繼而來。他的愛情因為他的殘缺流走了,在心靈和身體的雙重摧殘下,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音樂也起了實質性的變化。在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他咽了最后一口氣,這位“樂圣”就這樣閉上雙眼永遠的沉睡了。
貝多芬那不屈不撓與命運作斗爭、并不認命于現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遇到困難不退縮、勇敢向前。世界沒有給予他快樂,只有悲傷和孤獨,可他卻給予世界莫大的快樂,這種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從貝多芬的經歷里可以看出,成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有了堅持到底的信念才有真正的成功。
貝多芬傳讀后感7
貝多芬是一位鋼琴家,他是德國人,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他出身貧寒。貝多芬原本不愿意學鋼琴,是因為小時候他的父親用暴力逼迫他學鋼琴,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了優秀的、眾所周知的鋼琴家。我很佩服他,他用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去壓制自己的頑疾,從而去創作鋼琴曲,自由自在揮灑自己的筆墨,創造了一部又一部的傳世佳作——《第九交響曲》等優秀作品。
貝多芬有一句名言,那就是:“通過痛苦,得到歡樂”。因為這樣一句話,我看出了貝多芬坎坷的一生,也看出了他不畏艱難苦險,反而把苦難轉化為了歡樂。他患的病是耳聾,這是音樂家們最忌諱的病癥,一旦患上這種病,他就沒有辦法再用耳朵欣賞音樂,創作音樂更是難上加難,這種打擊對每一個音樂家都是致命的打擊,貝多芬也不例外。然而,他不愿就此放棄自己的音樂生涯,而是更加發奮地創作樂章,真不知道他為什么能在耳聾的狀態下創作那么美妙的樂章,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優美。我想,他一定是在用心靈和音樂溝通,用心在進行創作。
貝多芬曾經說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用整個一生詮釋了這句話。
我曾這樣想過,貝多芬沒過過幾天生活寬裕的日子,上天不賜予他歡樂,一次又一次壓制他,但是他敢于和命運作斗爭,不屈服上天的安排,終究成就斐然。我們應向他學習這種不屈服于命運的精神,為了心中的理想和目標,去奮斗吧,去
追求吧!貝多芬這位鋼琴家值得我們從內心給以最崇高的尊敬。
貝多芬僅僅活了五十七歲便與世長辭了,他終于完全拋開自己的痛苦與不幸,但卻把歡樂奉獻給了全人類。這篇文章我讀過后,心里有一縷淡淡的憂傷,我哪會不承認這位矮小的音樂家,此刻在我的心目中是如此高大、如此輝煌……
貝多芬傳讀后感8
《貝多芬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作的傳記,主要記述了貝多芬的經歷與成就。
貝多芬的一生,用羅曼羅蘭的的話來形容,就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早晨的平靜,中午的狂風,下午的暴雨閃電!也就是指貝多芬努力學習音樂的幼年,飽受批評又日漸耳聾的中年和最后在《第九交響曲》的輝煌中結束的晚年。
《貝多芬傳》這本傳記不是簡單地依照時間順序來描述敘寫貝多芬的一生,而是在一個看似雜亂無章的敘述下寫成。文中貝多芬的愛人,摯友,甚至于歌德,都是一幕幕出場,一幕幕退去,其中銜接得天衣無縫,好像就是事情自己在發展一般。文中幾乎找不到像“1800年”這樣的時間狀語,更讓讀者不被另起一章的感覺打斷,從而有一個沉浸似的體驗。
《貝多芬傳》中有個小插曲,就是對《月光曲》來源的一個辟謠。傳說這首曲子是貝多芬給一個盲人女孩即興彈起的,實際上《月光曲》與貝多芬的其它曲子一樣,都是他嘔心瀝血創作出來的。這一點也突出了《貝多芬傳》的真實性。
耳聾對貝多芬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實際上,耳聾會讓人失去對樂曲的掌控。我個人也會一點鋼琴,如果在聽不見的情況下去彈一首簡單的二個聲部的曲子,犯的錯誤以及表現出來的效果都無法判斷,更不用說貝多芬需要創作并指揮一首宏大的多聲部多樂器的交響曲了!面對突如其來的失聰,貝多芬發出了“我要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不會讓我完全屈服”的吶喊。他孤傲而堅強,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也正是這失聰,使得貝多芬更加偉大,獲得了真正英雄史詩般的成就。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之路不會永遠充滿鮮花和掌聲,偶爾也會有叢生的荊棘,滋生的藤蔓,令我們裹足不前,這時我們就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義無反顧地迎難而上,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
《貝多芬傳》是羅曼羅蘭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好好地閱讀,欣賞!
貝多芬傳讀后感9
貝多芬是一位舉世聞名、偉大的音樂家,他在音樂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可是他一生的經歷會是怎樣的呢?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慘,4歲時,父親用暴力迫他使學習音樂,11歲入戲院樂隊,17歲喪母并一人承擔了全家的重任。后來,耳聾已開始他的酷刑,直到完全失聰。晚年時,心愛的侄兒也完全辜負了他。貝多芬身處悲苦的深淵,可是他對生活抱著劇烈的熱情、充滿信心和無限的希望,讓往昔美妙的歲月悠久地照耀著他,他最終扼住命運的咽喉,戰勝人類的平庸、自己的命運和痛苦,成為勝利者。如果我們也能像貝多芬那樣,還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50多歲時編寫的《國榷》被盜,20多年的心血轉眼間化為烏有。他十分沮喪,但是他憑著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讓希望之光驅散絕望之云。最終,完成了流傳千古的鴻篇巨著,談遷也因此名垂青史。物理學家霍金下半身完全癱瘓,上半身只有3根指頭可移動,說話都需要語言合成器,但是他身殘志不殘,憑著頑強的意志和信念,取得了不朽的功績。被人們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宇宙之王”等。
現在我們都生活在和諧美好的社會中,雖然環境很好,但是許多卻人很平庸,碌碌無為。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為他們遇到了一些挫折,就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遇到失敗、挫折、困難時就到貝多芬的意志與信念的海洋中浸潤一下,必將得到不可言喻的收獲。前年輪滑比賽前,我起早貪黑,不怕酷暑;跌倒了爬起來,不懼疼痛,終于取得了速滑第一名的好成績。就是因為我有熱情,對取得第一充滿了迫切的希望。我將記住取得的成績。無論遇到什么崎嶇和坎坷,都永遠滿懷熱情、充滿信心和希望,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美好愿望。
貝多芬傳讀后感10
咚咚,咚咚,生命之樂敲響了。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最動聽的聲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聆聽生命行走的聲音,聆聽生命跳動的聲音……
翻開貝多芬的生命之樂,這是他用自己的一生普及成的一首曲子,你能從中感受到他的不甘,他的憤怒,他的悲傷,和他用痛苦換取來的歡樂。全場歡樂的音樂,正如他的人生一樣在不停的跳動。
在他知道自己有一天將會失去這世界上唯一能永遠陪伴自己的音樂時,他絕望了,可是他很快便再次振作了起來。在維也納舉行的《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次演奏會,獲得空前的成功。情況之熱烈,幾乎含有控制不了的性質。他的心在這一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膨脹,音樂將他的血管燃燒至沸騰。
但是世界永遠不會根據人的意志來運轉。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終于咽下最后一口氣,原因是肝病。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雪交加,雷聲隆隆,似乎連上天也在為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去世而哀悼。
貝多芬的一生,是苦難的,但卻也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懈的奮斗了,雖然最后天不遂人愿,但是他那激昂的斗志卻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心弦之上。
輕輕的將書合上,靜靜的思考著。貝多芬在生命將要終結時那不甘的眼神,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我想他這樣一個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的人尚能如此,我們這些幸福的人們卻每天都在抱怨著,總是覺得上天對我們不公,要不就是在祈禱著,希望能從天上掉下來一個機會。可是誰又為那些殘疾人想過,他們每一天都在努力著,都在奮斗著,從不肯放棄自己。
在看完這一本書的那一刻,我決定了,我一定要像貝多芬一樣,努力的去奮斗,為的不是別的,只為我們心中同樣的不甘,同樣的不愿這樣放棄,我一定要勇敢努力的創造出一片屬于我自己的天地,不管在成功路上我將遇到多么大的困難,我都不會放棄,因為我相信“凡是不懈努力的人,不怕困難的人,便一定能才成功”
貝多芬傳讀后感11
我暑假里看了不少的名人傳。每個名人都是世界上的奇跡。巴赫,是樂壇的拓荒者;貞德,是創造法國和平的使者,是帶來幸福的天使;而貝多芬呢?他的一生都充滿曲折,缺陷的他,面對挫折從來不氣餒。他是事業上的巨人,是生活中的強者。我暑假里看了不少的名人傳。每個名人都是世界上的奇跡。巴赫,是樂壇的拓荒者;貞德,是創造法國和平的使者,是帶來幸福的天使;而貝多芬呢?他的一生都充滿曲折,缺陷的他,面對挫折從來不氣餒。他是事業上的巨人,是生活中的強者。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國波昂,他家境貧寒,父親也從事音樂工作。他的《英雄》和《命運》交響曲及《田園》交響曲都曾轟動世界。1796年至1800年,他的耳朵日夜鳴響,聽覺越來越衰退。在1826年的12月20日,1827年的1月8日,2月2日和2月27日,他連續動了四次手術。1827年3月26日,一場大風雪中,貝多芬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氣,寫完了《第十交響樂》。一位陌生人的手為他闔上眼睛。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而我們呢?平時,遇到一點的困難就要退縮,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就要哭爹喊娘的,一點也不堅強。再學習上,一遇到不會做的作業就問這問那的,不會自己查字典,動腦筋思考問題。茅以升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我們要學習貝多芬堅強的毅志力,不向命運低頭、百折不撓、對未來要充滿希望。這本書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生理條件,并不能決定他的未來,決定他未來的,是他的信念。
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并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因為人類中最優秀的分子與我們同在!
貝多芬傳讀后感12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又叫《巨人三人轉》,這三個“巨人”分別是有“樂圣”尊稱的貝多芬、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的米開朗琪羅和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托爾斯泰。他們都經歷了各種磨難,而卻都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他們的故事告訴了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困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沒有挫折和困難的人生是空虛的。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我最欣賞的就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著火一般的熱情,先后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音樂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在他童年時期,父親發現了他的音樂天賦,于是就用暴力去逼貝多芬學習音樂。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愈,并且處于逐漸惡化的趨勢中。對于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命的大音樂家來說,這無疑是最大的打擊。貝多芬有著心酸的一生。然而上帝并沒有眷顧他,沒有給他公平的待遇。但他卻能頑強地和命運抗爭,用他堅強的意志去嘲笑命運,創作了那么多不朽的作品。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作斗爭,與思想斗爭,盡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了解他的人所無法挖掘的。是他那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貝多芬把藝術奉獻給了“可憐的人類”,感受著貝多芬的自尊、自傲與自豪,我被貝多芬深深感染了。當我遇到挫折時,我會勇敢的面對它,只有通過我自己堅持不懈的奮斗,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
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室里的花朵,有是為什么要假裝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那頑強的毅力、不朽的斗志、寧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發揚。
【貝多芬傳讀后感750字(精選12篇)】相關文章:
《貝多芬傳》名著讀后感04-13
《貝多芬傳》讀后感五篇04-12
讀名人傳·貝多芬傳有感04-02
最新名著《貝多芬傳》讀書啟發04-11
貝多芬傳記讀后感4篇04-20
名人傳讀后感精選04-18
《范仲淹傳》《王安石傳》的讀后感12-30
蘇軾傳讀后感(精選10篇)02-18
《杜甫傳》讀后感(精選5篇)01-23
《陶淵明傳》讀后感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