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學記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禮記學記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在還沒有學過《學記》之前,就曾聽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教學相長”,而在仔細學完《學記》后才真正領略到先人的智慧以及這篇文章的偉大。
《學記》主要講述了教育制度,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么一段話:大學之法:禁于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發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教育教學的第一原則就是禁于未發,意思是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們現在所說的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意思相近,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及積極的心態,將學生不好的萌芽不好的欲望在還沒有發出來的時候就鏟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導給他們。結合我們自身而言,作為未來的小學老師,就一定要具有這樣的能力,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是學習能力最強最需要老師引導的時候,在這個階段,他們的人格就將定型,我們小學老師就應該教會他們擺脫可能會形成的惡習,學會真善美。如果發然后禁則為時已晚矣,因為不好的習慣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難再被改變了。
第二原則當其可,意思是在適當的時機給學生進行教育,掌握教育機會,不僅能讓學生學的有興趣,給他的教育印象也會比平時更加深刻。如果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時機,那么再學習的話就很容易力不從心了,之前吳院長也和我們說過,很多小學女教師在工作兩三年后才來考研,一邊帶孩子,一邊工作,即使學的再苦再累又怎么可能學的'進去呢?
第三原則是不陵節而施,意思是在教學生的時候不超越學生的接受能力,要循序漸進,每個班上學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作為一個老師不能只看到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小孩,也要顧及到一些學習知識比較慢的學生,當然最好的就是知識難度能夠適應所有的學生,如果教學太過急功近利,比如有的老師為了趕進度,自顧自的講,毫不顧及學生,那么這樣子的教學,實際上是毫無成效的。
第四原則相觀而善,指的是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在學校里如果只知道一味的學習,而不會與人交往,沒有一個朋友,只會讓自己孤陋寡聞,但是擇友的時候也不能選擇品行不好的朋友,當然朋友也不是用來閑聊的,不過在當今社會互相切磋學術的朋友實在是不多了。
雖然《學記》是三千多年前先人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們學習效仿,作為未來的小學老師,《學記》是值得我們一生都學習的楷模。
【禮記學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詩經和禮記》讀后感08-13
《詩經》和《禮記》讀后感范文08-13
禮記原文12-15
《禮記·禮器》原文01-22
禮記禮器原文12-15
禮記月令原文12-15
《禮記·月令》原文04-23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12-15
禮記之奔喪原文12-15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