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一代人》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顧城《一代人》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代人》讀后感1
當我讀到顧城的這首《一代人》時,我愣住了,因為這首詩盡然只有兩句話,這一下激起了我的興趣。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是詩的全部內容,先不說對由于他的賞析,因為我基本也是理解的模模糊糊,但我卻從中領悟到了一個人生道理:量變引起質變。詩題為《一代人》,可以理解為和也給了“一代人”黑色的眼睛,,使一代人開始覺醒,并越來越強烈地去尋找光明,從而使“一代人”擁有強大的面對黑暗的力量。眾所周知,黑是因為不反射光的緣故,是扼殺光明的結果,這本就是一個量變的過程,于是,“一代人”便拼命地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并吸收光明。
從古至今,這一哲理一直存在,從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到那“一代人”的年代人民群眾的奮起反抗,再到現在學習生活中,許多學生從中等生變為尖子生的過程,無不是驗證了這一長存卻又永不會過時的哲理,也證明了他在生活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任何事的成功都沒有捷徑,都需要進過一個努力拼搏,冷靜思考的量變過程,只有認識到這一點,腳踏實地才能獲得成功。
《一代人》讀后感2
顧城的《一代人》,講述一代人在黑暗中求索光明的內心關照。而我們這一代人。可以說是沐浴在光明中成長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眼睛。我們的眼中不再是低矮的平房,不再是自行車的長龍,不再是滿街的標語口號,不再是清一色的著裝。我們的眼中閃爍著光芒,而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更是一個光怪陸離的紛繁世界。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全球洽談,北京奧運成功舉辦,這是寫在我們這代人眼中的符號。我們看到了屹立的高樓,看到了繁華的港口,看到了不同膚色的人們奔赴同樣的國度,看到了用互聯網溝通的世界正在逐漸縮小。我們眼中的世界不再是單一的純色調,而是紛繁復雜的線條交錯。于是,目緒的太多,心態也就漸漸平和了,對于那些所謂早已成文的道德準則,我們選擇換一個視角去審視,所以,當問卷調查中問及“誠實意味著吃虧”這類價值取向問題時,我們有權選擇“難以評價”的回答,因為這不是簡單的默認,只是我們覺得,真正認清事物的本質,需要的不僅僅是道德準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假設將這樣一個關乎打得準則和價值取向的調查放在三個年前我們父輩的身上,他們所做的回答一定會更讓大眾滿意甚至稱贊。然而,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精神世界里多了更多懷疑的目光。因此,當初出茅廬的我們走向社會,站在價值取向的岔路口,方向感依然會那樣明確嗎?我們是否變得猶豫?其實,這不是誰的過錯,也并不能說明我們道德淪喪。只是在做選擇題的時候,我們在尊重道德的前提下,為自己披上了自我保護的面紗。的確,當我們目睹了太多機遇,同時面臨著眾多挑戰時。我們的腦海中應該少一點盲從,多一點辯證的汲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雙手。我們有時選擇沉默是因為我們更明白行動的意義,“難以評價”的回答也正是因為我們更想用雙手去踐行道德的真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80后”的李想勝任泡泡網首席執行官時,當少年作家們用文字書寫絢爛青春時,當護送奧運生活的隊伍中終始飄揚著或紅色的年輕旗幟時。當抗震救災中年輕的生命排成獻血的長龍,在網上發起綠絲帶愛心行動時,相信每一個人都能感覺得到年輕的雙手共同撐起的新天地。這是手的凝聚,這是新的力量。在挑戰面前,我們不在緘默。在“知”和“行”之間,也許缺乏經驗的我們會義無反顧地選擇后者。
這就是我們年輕的下一代,一群曾被稱做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但是我們正在成長,正在成熟。道德倫理,價值取向,不是我們掛在嘴邊的空談,而是被我們看在眼里,刻在心中,付諸行動。如果說古城是在黑夜中尋找光明的一代人,那么,我們則是在光怪陸離中敢做敢行的一代……
《一代人》讀后感3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顧城,中國當代詩人。作為中國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作的這首《一代人》具有非常典型的朦朧詩特色。全詩只有兩句,簡潔明了,由于用了人們所熟知的事物作為意象,因此所有人都能讀懂這兩句詩的意思,但是這種標新立異的搭配方式以及看似相悖的轉折,卻蘊含了引人深思的哲理。
“黑”是前半句詩的字眼,黑是什么?黑色是無法反射任何光線,就像黑洞一樣,它能讓你恐懼,讓你看不到光明的希望。因為對人來說,陽光是給人希望的東西,黑色只會帶給人無盡的窒息。眼睛是黑色的,這是黑夜賦予的,它在黑夜里一直在追尋光線,追求光明,追求希望。詩中“黑夜”和“黑色的眼睛”是詩人對于十年動蕩背景的反思和感悟,而“光明”則是代表著詩人所要追求的希望。這種獨特的安排構成了一種相悖的情形,也展現出了一個宏大而又耐人尋味的標題——一代人。而這代人都是從黑暗中走出來的,只有他們知道夜有多黑,只有他們知道什么是自由的光明。他們沒有因為黑夜害怕,而是用黑夜賦予的黑色眼睛去尋找光明,這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叛逆精神。
這首詩是非常富有哲學含義的,它深刻闡述了黑夜和光明的對立,這是這首朦朧詩的魅力所在。“我從浩劫中走來,光明屬于我們”,這首詩也是他們不屈的精神的真實寫照。
《一代人》讀后感4
寫下這個題目我也有一層疑惑,甚至連我自己都無法明確如何來界定這一個詞的概念。一代人或許是一種家族承接的氏族關系,而他又不具有普適意義。更具實用性的一代人應當按照年代來界定,但即便這樣也會因地域等各種原因出現同一時期內的大維度相異特點,但總歸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其獨特性。
或許,在人類數萬年的發展中早已逐步適應啦這一種規律的承替,日常里不會有太多的人關注到這樣的一種特點。在占據人類較長時間的封建社會或是更早的社會形態里,人們就更加不會注意到這樣的一個問題。那樣的社會形態,生產力發展水平弱、信息量極低。人們生活中所發生的演進是極其緩慢的,甚至是數百年才有啦一定性質層面的改變,若不擁有一個絕對高瞻遠矚的視野又怎會發現這一遠超出人類壽命界限的在社會中發生的微弱變化。西方的工業革命加快啦人類的生產力發展,同時伴隨著交通、印刷、傳播等各種手段的迅速更新,人類社會本身的演進也在發生著迅速的演變。而中國人這種“自覺”的“斷代解讀意識”要比西方人至少要晚上兩個世紀左右,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端到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批睜眼看世界的林則徐和魏源提出“以西制西”的觀點,這之間已經過去啦150余年,更何況林、魏都是無聲的吶喊者,之后的康、梁哪怕是戊戌六君子也只是發出過微弱的聲音,但這聲音足以喚醒有識之士的共和觀念。1919年的五四運動用如今批判的眼光來看可能果真存在許多的弊端,大面積的銷毀舊物、毫無選擇性地摒棄一切民族傳統性的東西、提倡武力革命……但其在中國歷史上至關重要的思想啟蒙運動的性質卻不容懷疑,五四后的社會才具有啦較為普遍的“人類自覺”的理念。從18世紀初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端到1851年《海國圖志》編成再到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中國又失去啦200年的自新良機。
西方人更善于一種理性的歸納,對于前后的縱向以及同時代的橫向差異自然是他們時常會關注到的問題焦點。中國人講求“實用”,感性色彩較強,也不樂于歸納一些性質與規律。從語法這一小角度來說,西方很早就有完備的語法書,而發源于幾千年前的古老漢語直至1898年才有啦建忠先生編定的第一部漢語語法書《馬氏文通》,雖在今日看來,里面的許多觀點都有疑問,但其在漢語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顧城可能是中國文人中明確以人物間的斷代關系作為關注焦點的第一人,雖然他的本意并非要可以關注這一現象,但其以“一代人”入題正是表現啦一種對于人類斷層的自覺態度。
或許文學史上還有一些比《一代人》更短的詩,但作為詩歌史上的經典之所,若是能再找出比其字數更少的佳作,或許真是難上加難。18個字:“黑夜給啦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首詩若是換作其他任何一個時期都不會引起這樣廣泛的關注,顧城用這18個字表現出啦文革中生長、成熟的一代年輕人身上所特有的一種性質。他有別于先前與先后的任何一個時代的青年人的特質,很大程度上是由文革特定的環境所決定的。
當然,以《一代人》為例只因其具有特殊的典型性和“發端”性質的重要意義。這之前與之后的任何“一代人”都與前后待人之間有著諸多“共性的差異”。伴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急遽加快,近代人的“斷代差異”在不斷地變得更加明顯,而這樣的一種年齡間斷也在不斷地壓縮,相應的,斷代意識的自覺性在不斷增強。
其實,很多時候,這種以“代”為單位的集合之間的差異性是尤為明顯的。它不僅表現在外在事物,最重要的還是展現在思想內。上世紀20年代的人們,也就是我祖父那一代人,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還保留著封建性的殘余。而在我父親這些出生于60年代末期的人們,則更加地與目前這個社會的主流精神所接近,他們正是這一時代的中流砥柱。而我們也會發現,近二十年,隨著社會速度的進一步快速發展,原先以10年為一單位的斷代標度已然變得更短,甚至如今有“三年就是一代人”的說法。即便出生于90年代初期的我們已經發覺相對于00后來說,我們很多的想法、觀念已經很久。而目前則是更加出現啦例如“05后”這樣的以更小的數據差額為斷代依據的劃分概念。這也與我上面的觀點所契合。
這樣的一種斷代意識已經表現得很強烈、很明顯,已經成為一種自覺化的心理意識。或許再過幾年,05后看08后又會有一種存在代溝的感覺。人類社會就是這樣的有趣。
《一代人》讀后感5
這首只有兩行的小詩,1980年在《星星》第3期發表后震動了整個詩壇,不管是對顧城的詩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態度的人,對這首詩卻是一致的稱贊。
在審美原則上是全新的,它避開了情感的直抒,棄置了景象的實敘,它沒有著意建構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隱喻,在濃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現了一雙不同尋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覺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從烏云的縫隙中射出一束白光。整首詩,宛如一幅有立體感的版畫。
"黑夜"與"光明"形成暗色與亮色的鮮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經過變形的意想,滲透出強烈的感情色彩。這種藝術表現觸發了讀者的想象,于是,在想象的屏幕上出現了那個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謬現實中扭曲著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潛能所爆發出的頑強求索的精神.……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個簡單的意向群構成了一個開放時空——歷史轉折關頭特有的社會景象和人的心理結構。有限中表現出無限,單純中包孕著深厚,這是詩的特有規律。新詩潮的先行者在追尋人性復歸的同時,也在追尋詩向本體的復歸。
這首小詩體現了一種現代美的風格,它打破了傳統的和諧構圖,以不和諧的意象組合造成觸目驚心的藝術效果,迫使人對歷史進行反思。
《一代人》讀后感6
英國批評家、美學家瑞恰慈這樣談現代詩的意義:“重要的不是詩所云,而是詩本身”。這句話相當深刻地道出啦現代詩的價值取向。顧城的《一代人》,通共只有兩行,其意旨也未見得多么深刻,但我們讀后卻難以忘懷。原因是什么?因為它首先從審美上打動啦我們,不是詩歌以外的“思想”,而是“詩本身”!是深層意象這個精靈堅實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喚起啦我們更廣闊的聯想空間,引爆啦我們的情感!意象在這里,是完成啦內容的形式。
“黑夜給啦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詩人為這短短的兩行詩冠以《一代人》這個博大的標題,這就為我們規定啦進入此詩的視角----社會評判性*質的視角。但詩人沒有“說明”,他是在“呈現”。“黑夜”象征著那場空前的浩劫;“黑色*的眼睛”在這里具有雙重寓意:一是指這雙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騙、所熏染,一是指這雙眼睛在被欺騙之后發生啦深刻的懷疑,它在黑暗中,漸漸培養起一種覺悟,一種適應力和穿透力,它具有啦全新的品質,最終成為“黑夜”的判逆,成為“尋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在“黑色*的眼睛”這個深層意象中,受騙和覺醒被神奇地結成一體,它們互為因果,互為向度相悖(肯定和否定),這正是龐德所說的:“不把意象用于裝飾,意象本身就是語言,意象是超越公式化啦的語言的道”(轉引自彼德·瓊斯:《意象派詩選·序》)。這首詩體制短小,但有筋有肉有骨有氣,是深層意象詩中的佼佼者。
【顧城《一代人》讀后感范文(通用6篇)】相關文章:
顧城《一代人》讀后感6篇06-18
顧城《一代人》讀后感4篇10-09
《顧城的詩》讀后感范文06-30
顧城詩集讀后感(通用10篇)07-30
顧城的詩讀后感通用2篇02-19
顧城的詩讀后感通用4篇10-19
顧城的詩讀后感(通用4篇)09-26
顧城的詩讀后感04-07
顧城的詩讀后感06-29
顧城的詩讀后感范文(精選9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