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父母規讀后感范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母規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今有幸認真讀了《父母規》,深感做父母的責任重大,而做優秀的父母更加是對家庭、對社會的莫大貢獻。實屬不易!
古人常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也就是《父母規》中所說“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齊,天下平。”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子女,父母自身的修養是關鍵;因為子女更多的時間是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成長的。
“銅為鏡,正衣冠,子為鏡,照己過。”因此,當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問題時,首先要看看我們自身是否有問題,然后再想辦法去解決孩子的問題;說的對,不如做的對。父母都有望子成龍的愿望,為了孩子能夠成為非凡的人才,許多家長都在過早的給孩子背上各種負擔,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
比如許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提前學習,但是往往是違背規律的學習,最后帶來的不僅僅是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了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這就是家長的認識缺陷,是導致孩子最終教育問題的關鍵。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點,要接受孩子,你是獨一無二的,與眾不同,你有權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長。
《父母規》中說“生其身,養其氣,育其神,正其意。”其實孩子小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讓他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養成需要時間,父母允許孩子,你慢慢來;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成長、成熟需要時間。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是樣樣領先。
我們的人生既不是短跑,也不是少中長跑,而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他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你一定可以慢慢來,打好基礎,贏在未來!
允許孩子慢慢成長,別再相信“贏在起跑線上”的謊言!父母規中說“長其智,啟其德,教其格。”也就是說父母要培養孩子優良品德、獨立的良好性格;“十月胎,十年智,年少時,多記憶。”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比如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大班的孩子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因此,對孩子的培養教育,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
一項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他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他孩子持平了。
再以畫畫為例,8歲的孩子才能按照大人的視角臨摹,在此之前孩子畫畫只是直覺思維的自我表達。因此,讓太小的孩子學習繪畫技巧,告訴孩子太陽應該是圓的,云彩應該是白的,其實我們是在難為孩子,且不說是對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在浪費時間。“美術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會上的這些考前教育。8筆畫蘋果,幾筆調色彩,目的是為了應試,”一美院教授在一次學術會議是說,直接的后果是學生臨摹能力強,表達能力弱,結果當然產生不了大師。違反規律的教育,結果就事與愿違!
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學輪滑,其實孩子骨骼并沒有發育好,這樣學輪滑就會傷害到身體。太早學芭蕾也是一樣,對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戰。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精明的商家發明出來的一句廣告語,”我們的家長被高考綁架了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被廣告左右就太不可思議了。
《父母規》中“勿失教,勿專教”,“以己念,強加子,生其命,奪其生”。孩子從小應該有規范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上尤其是興趣愛好上,父母不能強制孩子。現在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興趣班,興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進名校。孩子們多才多藝,但卻并不享受自己的愛好。“很多鋼琴十級的孩子發誓再也不碰鋼琴,他們不覺得音樂是終生的伴侶,因為音樂奪走了他們許多快樂的少年時光。”一名專門教授鋼琴的老師無奈地說。
“有時候家長僅僅是因為太早,太急,反而把孩子的興趣扼殺了。”一所小學校長講了親身經歷的一個學生,“這個學生來報名的時候,問我,你們學校學不學奧數,我說不學。她拍著手說太好了,我聽到奧數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師發現了她的數學天分,開始讓她接觸奧數,最后這個孩子對奧數非常著迷,拿到了大獎。”
同樣學奧數的孩子,一批曾參加國際奧數比賽并獲得一等獎的孩子,載譽歸來時,主管基礎教育的領導請孩子們談感言,有一個孩子卻說,“我這輩子再也不要碰奧數了。”
國家教育界已經認識到超前教育和強化教育的嚴重后果。近期,教育部發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指南》很具體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標。例如,5~6歲學齡前兒童,只需“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并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專家認為,《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長”。
事實上,在許多國家,超前教育都是被禁止的。學者楊佩昌最近撰文《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別把孩子大腦當硬盤》。他說,歐洲許多國家都有相似立法,德國甚至把這一條寫進基本法里,禁止家長在幼兒園的教學之外給孩子補課。
“讓孩子一開始就進入快跑通道,非常不人道。”教育專家介紹說,德國的教育是一種逐漸加速的做法:幼兒園不學專業知識,而是教一些基本的道德倫理,學會與人相處,重要的任務是玩得開心;小學也只是學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對中國小學而言),到了中學才開始進入跑步通道,但依然還是慢跑。由于德國沒有統一的高考,所以學生壓力并不太大。只有到了大學,真正成年了,才開始進入快跑通道。到了這個時候,終于有了競爭,也才顯示出每個人之間的差異。
“如果從幼兒園就開始快跑,需要跑幾年的幼兒園、12年的中小學,那么到大學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氣。所以,你看看中國大學生發展后勁不足,原因就在此。”而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年輕人尤其是小朋友,基本的道德倫理,與人相處的融洽,都很欠缺。
“今為父母,責任重大,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我們為什么生孩子?做為父母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我們應該給孩子什么樣的教育?也就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說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父母規》里都有交代。
讓孩子快樂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著我們的功利心不斷的膨脹,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替你完成;因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將來要超過你;看到鄰居家孩子考上重點高中,你就忙著給孩子報奧數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華大學,你又開始忙找老師給孩子補習。讓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樂,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終不堪重壓,采取最極端的做法:毀滅自己!等到那時候一切都悔之晚矣!
所以,讓孩子幸福快樂,健康成長是我們對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試考得怎么樣不重要!讓孩子珍愛生命,不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樣要珍惜別人的生命,所以活著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論什么樣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樂的活著是最重要的事情。
“保養好自己身體,老了別給孩子添麻煩。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別給社會添麻煩。”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做個合格的父母。
為了讓我們更多未來的父母不走彎路,培養出快樂健康的孩子,成為幸福家庭。我建議:新登記結婚的夫婦要學習《父母規》;孩子新上幼兒園的父母要學習《父母規》,新入小學的孩子父母要學習《父母規》。目的就是讓我們大家都從現在開始,從每個人做起“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齊,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