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浮生六記有感(通用4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浮生六記有感(通用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浮生六記有感1
最近在翻看沈復的《浮生六記》,讀到"閑情記趣"時才恍然初中時學的那篇"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出自這里。現在想想印象最深的是那句"蓋一癩蝦蟆也",因為當時考試經常會考這句里"蓋"的意思,一直到高中每每提到"蓋"表原因,翻譯為"原來是"時,都會用這句話舉例。
再往后讀,發現當時課本里的節選只到"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卻沒有了后文"年長思之,二蟲之斗,蓋圖奸不從也。古語云:‘奸近殺’,蟲亦然焉?"許是考慮到初中生年紀太小,不宜接觸這些字眼吧。
還有再下一段作者被蚯蚓咬到,腫不能便,捉鴨子來吮的事情也沒有收錄,原文是這樣的:
貪此生涯(鳥獸蟲魚),卵為蚯蚓所哈(吳俗呼"陽"曰"卵"),腫不能便。捉鴨開口哈之,婢嫗偶釋手,鴨顛其頸作吞噬狀,驚而大哭,傳為語柄。
只是單論幼時這些事情的描寫,讀來還是蠻有趣的,如果沈復在知乎答"你有哪些尷尬到死的操作?"之類的題,單捉鴨子這個操作應該就會有不少贊。
《浮生六記》的開卷篇是"閨房記樂",沈復因想到《關雎》是《詩經》三百篇的開篇,故也將夫婦之卷列于首。這應該是全書寫得最輕松的一卷了,沈復回憶了與妻子蕓的相識以及婚后相伴的點滴,兩人探討李杜詩之別、戲稱茉莉為香中小人、吃臭腐乳;也同游太湖,感嘆天地之寬;還曾女扮男裝游廟會。這些都透露著沈復和蕓的情投意合,伉儷情深。
林語堂稱蕓娘為"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讀罷第一卷我也覺蕓既聰慧又體貼,既堅毅也溫柔,這些都是褒義詞。可是除去這些,在蕓身上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她很賢惠,而我是不喜歡她的這種賢惠的。
這種賢惠是在封建社會一夫一妻多妾制下作為一個正妻該有的規范和大度,蕓終其一生都想做一個合格的妻子,所以她會每日一見晨光印上窗欞便馬上披衣起床,恐公婆說她懶惰;會在內心和行為上均和丈夫恭敬有禮,丈夫偶為她披衣整袖必連聲"得罪";會在沈復出門完成學業時寄來兩封信往往只回一封,且多半是勉勵之語,余下則是些浮泛的套話;甚至于為自己的丈夫張羅娶妾,且直到死都為此事沒能如愿而耿耿于懷。
我不知道林語堂先生語中蕓的"可愛"包不包括為丈夫納妾這些事,但從他的《京華煙云》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支持納妾的,"正妻的地位只有在側室的陪襯下才愈加鞏固,好比總統的職位只有配上兩位副總統才顯得尊貴而難得。"
也許這種論點在當時的實際生活中是站得住腳的,但它徹底暴露了舊時代某些知識分子的女性觀。受過系統教育的人尚且如此,更別說像蕓這種深受傳統禮教束縛的女子,在她的眼中為丈夫納妾是一個合格的妻子該做的事情。我惡意一些去揣測,如果這種理論在當時是成立的,那么能通過納妾上討好公婆,下鞏固自己的婚姻地位,于蕓來說便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蕓是愛沈復的,這點毋庸置疑。無論從一開始便是主動的喜愛,還是抱著古代女子"出嫁隨夫"心態的愛慕,蕓都發自內心的愛著沈復。而愛情往往是狹隘的,我想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如果愛,就會想對方只屬于自己,蕓的內心深處該也是這般希望的吧,只是可能每當有如此念頭,便會有一個叫做禮教的小人跳出來告訴她:不可以這樣,你的.丈夫出去學習,你不應該過多寫信打擾他,信中更不要有繾綣之語使他分心。而沈復卻不知這些,所以在收到蕓寫著浮泛套話的信時才會怏怏不快。
這大概就是盡管愛,蕓卻仍舊可以為了表現賢惠和穩固地位而分享自己的愛情的原因了吧,如果是這樣,不得不說是一個時代悲哀。更令人感到無奈的是,蕓深受傳統禮教的洗禮,這些已經根深蒂固到成為了一種固有思維,她可能并不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一種悲哀。
跳出時代局限這個想法,沈復和蕓的相遇相知于他二人來說都是幸運的。他們都有各自的優點:蕓自小聰慧,牙牙學語之時口授《琵琶行》,馬上便能背誦,看著《琵琶行》挨個字來認,便學會了識字;她精于女紅,靠一己之力支撐母親和弟弟的生活,這樣聰敏且堅韌不拔的女子如若換一個時代,也許會有另外一番創造,而不僅僅是在沈復筆下充當閨房之樂的主人公了。
沈復的一些細節也讓人喜歡,除去本身的一些才氣,他會自己動手養花、尋石、布置園林;也會慫恿妻子女扮男裝然后帶著妻子去逛廟會;在蕓要給他納妾時也會駭曰"此非金屋不能貯,窮措大豈敢生此妄想哉?況我兩人伉儷正篤,何必外求?"這種想法對古代的男子來說應是難得的了。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匆匆浮生中,能得此一人相伴幾十年的時光,哪怕半生坎坷仍彼此相依,也是此生有幸。
讀浮生六記有感2
回憶就像一扇窗,推開了就再難合上。
輕輕劃一葉畫船,隨波蕩漾在凄離的水面上,誰也不知這是要飄向何方。暖懷的回憶,飄著梨花淡淡,那是我最難將忘的夢鄉。
故鄉明月再回首,卻早已不是當年模樣。今夜又逢中秋,天卻陰沉,帶著霏霏細雨,舉目不見皎月霜華。一個人走在他鄉的路上,思念伴隨著回憶游蕩。故鄉,那是我揮之不去的夢絮,但自從你離開后,我便再沒有踏足回鄉。因為我怕,我怕那里到處都是你的影子,你的淺淺一笑,你的絮絮柔語,你的脈脈情意。這些往日的美好,怎能讓人將息,徒然傷悲罷了。
尤記得那年還幼,你拉我進你的閨閣,一碗涼粥,卻是如此甜香。如今憶起,不覺舔舐嘴唇,好似那股香甜至今仍停留在兩唇之間,在那齒舌中迂回多年。更記那會兒我兩第一次相見,你削肩長頸,瘦不露骨,眉清目秀,顧盼神飛,兩齒味露,讓我深深醉在其中。握手未通片語,而兩人魂魄恍恍然化煙成霧,覺耳中惺然一響,不知更有此身矣。
這艘畫舫,是那年中秋,你與我一同攜手乘往,那夜也如同今夜一般,昏昏暗暗,你卻賭氣發愿說如我兩能白頭到老就云開月現,我心里暗自緊張,我怕天有不測風云,我兩不能白首偕老。月還是出現了,你很是高興,我心里也如墜石落地,那夜的月,很圓很亮,皓潔霜華照在船上,映著我兩相擁的影子,好長好長。
你喜歡李白的詩,也愛譜詞作對,我便把你的詩提到了我作的畫上,我的畫配著你的詩,這是換千金都買不來的稀寶珍藏。后來家道中落,你仍不離不棄,隨我離開家鄉,四處流浪。那些日子或許清貧,但卻是最美好的時光。我們一同填詞作畫,下廚煮飯,你做織紅,我賣字畫,這樣的日子,沒有大富大貴的喧鬧,更給我們的別致生活添加了幾分閑情雅趣,正如你所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
然而我最怕的事還是來臨,你悄悄的便離我而去,去向那遙遠的縹緲地方。或許去到那里就沒有了痛苦,沒有了饑寒,但你卻怎舍得沒有了我?尤憶起那年七夕,我為你刻了兩方圖章,那陰陽文字,可是刻得清清楚楚,“愿生生世世為夫婦”,你食言了,但我不惱,“僅斷續疊言來世,此生緣盡來世續”。
如今,我又乘上了這艘畫舫船,讓它載著我在這水面上隨波飄蕩,我不知會飄到何處,或許它將帶我去尋你,到你去了的地方。在那里的再次相見,我們是否還記得彼此,還會相視一笑,牽手同行。
一朵梨花映春融,世間再無煙霞色,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你便是那一朵粉白無暇的梨花,曾幾何時,這朵梨花悠悠飄入我的心里,那潔白的花瓣,那幽然的香味,是我今生最美好的記憶。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婆娑世界,彼岸花開,可憐紅顏遭天妒,香消玉殞夢方破。往影匆匆,襲上心頭,那是愁,是怨,還是該喜,該憂?喜是你又回來了,在我的夢里,在我的心里,在我的回憶里,從來不曾離開過,憂是那可望不可即,牽不到你,擁不了你,感覺不到你,那是一種莫名的哀傷。但我卻又甘愿承受這樣的哀傷,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把你刻進靈魂里,今生他世,永難遺忘。
為你攏一袖芬芳,紅葉的信箋情意綿長,又一年八月半晚風涼,一斜陽漸矮只影長,這場故夢里,孤槳聲遠蕩,去向那遠方。
讀浮生六記有感3
每當我聽到這句詩時,我總會想起《浮生六記》。這本書的作者叫沈復,是一個懦夫,也是一個英雄。
在蕓娘病入膏肓的時候,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在蕓娘離自己而去的時候,他只能發出“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的哀嘆。蕓娘是因為愛他而死的,若當初蕓娘不為讓他過得更好而和憨園約定共侍一夫,或許就不會在憨園違約后血疾大發,也不會被公公婆婆認為盟娼結妓而趕出家門了。而這一切,都因為蕓娘太愛他了,愛得失去了嫉妒心,愛的為他付出了一切,卻不知“太高人欲妒,過潔世同嫌”。而他,無力保護這個愛他的女人。是啊,因為那是一個“處世人情,非錢不行”的年代,面對命運,他顯得力不從心。
他也是一個英雄,作為丈夫的他無法給蕓娘什么物質享受,但他給了荊釵布裙中的蕓娘最最豐厚的愛。他如此愛蕓娘,在蕓娘被趕出家門時選擇和蕓娘共患難,卻沒有因蕓娘死后在“痛淚兩行,涔涔溢溢”中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是堅強的,因為他太愛太愛蕓娘了,愛讓他站了起來,他把蕓娘展現于世,他告訴世人他有一個如此美麗善良的妻子。他用血淚鑄就了一本《浮生六記》。我們可以想象,當顫抖的手在紙上寫下血淚般的字眼時,內心要承受多么大的痛苦啊。但是,只有一碰傷疤就喊疼的人才會疼一輩子,只有掉進坑不爬起來的人才永遠不會掉進坑里。我知道,若沒有沈復當初揭傷疤時的勇氣,今天就會少了一本好書。
只有化悲痛為力量才能走向成功,甜美的水果不僅需要溫暖的陽光也需要寒冷的黑夜,只有盡快適應受挫時的環境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沈復因為接受了“妻梅子鶴”的環境才寫出了一本《浮生六記》,司馬遷因接受了宮刑的現實才寫出一本《史記》,孫臏因承受了臏刑的痛苦才有了后來的偉大成就。“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當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要適應環境并且化悲痛為力量。畢竟生活像一串珠子,又酸又甜有苦有辣,我們要盡快從悲痛中走出來……
《浮生六記》是一本好書,它記錄了沈復和蕓娘之間發生的悲歡離合,有久違的快樂,也有生離死別的痛苦。在黑暗的封建社會下的伉儷情深,如此珍貴又如此容易破碎。建議大家在課余時間閱讀此書,定會有不小的收獲。
點評:讀得用心,但畢竟是少年人,“少時讀書若林間窺月”。希望若干年后再品味一番,相信會別有滋味——是“庭中玩月”的心情。
讀浮生六記有感4
周末,在書店里看書,找了本沈復的《浮生六記》來看。
看文言文對我來說比較困難,所以看的,是由張佳偉瑋翻譯成白話文的。
《浮生六記》這書名是早就聽說了的,卻從來沒有看過。如今得了一機會,花上幾個小時,慢慢翻看。
作者沈復,字三白,號梅逸。其《浮生六記》記載了其與妻子蕓娘之間的生活軼事,亦描述了一些生活游歷的細節,而且,如今僅殘余四卷,這看上去平淡無奇的小書,為何在文人中頗具盛名?隨手翻看,不過記錄了些細碎小事,說不上恢宏龐大,甚至連宏圖大志也全無,卻流傳甚廣,也是讓人費解。
細細看完后,終于有點點知道,這小小一本書,里面包含的深情與意趣,確實值得回味。
沈復的妻子陳蕓,自幼與沈復熟識,兩情相悅,婚后沈復的生活起居,均由她照顧。看沈復描寫的妻子,處處充滿了對她的欣賞、敬佩與感激,從性格、樣貌、言行、喜好,各個方面描述得異常詳細和豐富,一位甘于犧牲、知性得體的古代女性形象躍然紙上。
蕓娘不得不讓人欣賞。她是聰明的,自小會背誦琵琶行,翻到一冊琵琶行后,居然因為能背誦,而一個字一個字對照認字,從此識了字,通曉吟詠詩詞;蕓娘是雅致的,地上雜亂的有青苔的小石頭,也能做成假山峰,種上云松,盆景之精妙立刻得之;蕓娘是大方的,往來的文人朋友聚在一起談論詩畫,蕓娘買了釵子沽酒,沒有半點猶豫;蕓娘是巧思的,為夫君及朋友聚會想出各種辦法,讓他們能在園林中對著花烹茶煮酒;蕓娘是豪氣的,不拘小節,扮作男子,與夫君一起遍處游玩,卻也隨機應變。
由此看來,確實像翻譯者說的,沈復看起來,真的有點“配不上他妻子”,甚至有點渣。這男子的形象,跟現如今的很多守寡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中的丈夫形象何其相似。既調和不了父母與妻子之間的誤解矛盾,也無法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活環境,就連一日三餐也無以為繼,需要妻子處處節省精打細算。等妻子染上重病,也無錢醫治和休養。而稍微出去掙得一星半點,不是想著把錢趕緊拿回來上繳財政,反而在廣州這花花世界一呆就是半年,日日沉醉在煙花之地。這沈復到底是有些什么好?值得蕓娘傾心付出,甚至操勞為丈夫尋覓一知心小妾,不復得而郁郁寡歡病死。
這充滿了俠氣的女子,怎生就嫁與了沈復,并在無盡的窮苦中消耗掉最好的時光,最后抱憾而逝。
看這《浮生六記》,讓人恨不得鉆到書里,提起沈復的耳朵,指點他怎么去賺錢,或者怎么去掙得一官半職,給家里和妻兒掙夠生活費用,而不是日日賦閑在家,凈顧得吹牛,讓妻子為縫補破舊的衣服花盡了心思。
可是,我突然不想說這男兒到底應該如何頂天立地,女子在古代又如何為傳統思想禁錮空有一身本事而仍舊需要倚仗夫君的。
就是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沈復不過這樣的生活,他還是沈復嗎?還能寫出《浮生六記》嗎?
這世界不缺一生追逐名和利,追求富裕無憂生活的人啊。在沈復生活的年代,應該有很多類似他一樣,學識不錯,家境還可以的子弟,我相信,肯定也有很多,謀得錢財或官職,太太在家中富養,還可以養幾個像樣的小妾,一堆仆人,有個大宅子,不用自己費心去修葺門前庭院,用廢舊的材料修修補補。
但是,能有幾人,能像沈復一樣,生活瑣事記錄,能流傳到百年之后,仍有人津津有味地閱讀,品味,再來討論?
昨天看了李銀河的一篇文章,只有審美的生活才值得一過。深以為然。而沈復所過的生活,不正是這個意思嗎?
實現生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后,追求藝術的美好,給予人最大的滿足感,遠勝于追逐俗世間的名利金錢所得到的快感。這不正是我們這一代新爸媽給孩子們引導的嗎?我們帶著孩子學鋼琴、學舞蹈、學繪畫、學棋、學國學,不是為了讓他們真的就去當音樂家、畫家、藝術家,只是為他們把藝術的大門打開,讓他們能領略到藝術之美,領略到藝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即使在以后不進入這一行業,但也能在平凡一生中,有自己自得的一隅,有所寄托,得以給寂寥或嘈雜的生活一點點不一樣的色彩。
李銀河提到,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藝術。賦予心靈以最珍貴的財富,即自由。因此,沒有別的任何人能夠比藝術家更愉快。”
《浮生六記》里,沒有勾心斗角,沒有華麗辭藻,只是平實地描述感情、生活、旅行與景色,可你卻能在這只字片言里,發現作者眼里的藝術之美,并且跟著作者一起,體會夫妻之情,體會山水之景,體會友聚之樂,體會小物之趣。
不禁想起現在的社會,有人掙錢多了,看見另一些人沉迷于興趣中生活清苦,不僅不認同,還嗤之以鼻,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意。
可人生本來就有千種不同,無所謂誰笑話誰,誰又過得比誰更加高級?
只是,如果能自己找尋到一條自己喜歡的路,將生活過成詩,把柴米油鹽譜成曲子,聊以慰藉寂寥的人生,這不就夠了嗎?
【讀浮生六記有感(通用4篇)】相關文章:
讀《論語》有感(通用15篇)05-05
讀《養花》有感(通用15篇)04-17
讀《邊城》有感(通用15篇)04-20
讀邊城有感(通用15篇)10-21
讀邊城有感通用15篇06-19
讀《邊城》有感通用15篇05-27
讀《蝶戀花》有感通用2篇04-06
讀勸學有感(通用50篇)04-18
讀《水調歌頭》有感通用11篇02-12
讀《水調歌頭》有感(通用11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