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制度面對面》全文讀后感范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制度面對面》全文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制度面對面》全文讀后感1
“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所謂制度,概而言之,就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規范和準則。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任何一種社會,任何一個國家,要保持長治久安、綱維有序,就必須有一套穩定成熟的制度體系。可以說,天下大治,是古往今來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理想。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曾經創造了無與倫比的制度文明,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效仿的典范。據史料記載,隋唐朝貢場面盛況空前,“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景象蔚為壯觀。世界進入近代以后,當西方社會正在發生一場影響深遠的工業革命和制度革命時,沉湎于“天朝上國”美夢的中國社會,卻還在以歷史的慣性向前運行。1793年,馬戛爾尼率英國使團訪華,面對他們帶來的西方工業革命的最新成果和信息,乾隆嗤之為“奇技淫巧”,對西方發生的一切不屑一顧。
在浩浩蕩蕩的歷史洪流中,清王朝的美夢很快就被戳破了。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幾千年沿襲下來的封建專制制度,明顯落后于時代發展潮流,不適應工業化大生產,在“洋槍洋炮”面前敗下陣來。1840年以后,西方列強屢次發動侵華戰爭,由于那時制度的腐朽落后,注定了中華民族“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的歷史命運。為挽民族于危亡、扶大廈之將傾,先進的中國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但北洋水師的甲午慘敗,深深地驚醒了國人,中國之敗表面上是技不如人,根子上是制不如人。自此,中國走上了制度變革探索之路,先后嘗試過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種種方案,但都一一碰壁,以失敗而告終。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社會主義從科學理論成為制度現實,讓黑暗中彷徨無計的中國人找到了一種新的制度選擇。但要在中國建立這樣的.先進制度,必須有一個先進的政治力量來領導。這個使命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我們黨在局部執政的革命根據地,對建立適合國情的社會制度進行了積極探索。無論是“互助合作運動”還是“工農兵代表大會制度”,無論是“三三制”還是“豆選法”……這些早期實踐蘊含著社會主義的制度因素和價值主張,為建立新型國家制度積累了寶貴經驗。
改革開放后,我們黨在總結制度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把社會主義制度的“一般性”同中國國情的“特殊性”相結合,立破并舉、正本清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這套制度對過去行之有效的東西,特別是關系社會主義性質的根本制度,旗幟鮮明地堅持和鞏固。比如,重新確立黨的思想路線,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等,確保我國社會主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同時,對不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從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到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到建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從科技體制改革到文化體制改革……這些“中國特色”,極大地激發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生機活力。
黨的十八大后,我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對制度改革提出新要求。相比過去,新時代制度建設更多的是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高,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兩次全會一以貫之,是新時代制度建設的“上下篇”。“上篇”全面推進各領域的改革,明確了制度建設的任務書和著力點;“下篇”系統梳理和集成升華了黨和國家各方面的制度,描繪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宏偉藍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強制度保障。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拍腦袋臆想出來的,而是經過從理論到實踐的反復探索、歷盡千辛萬苦形成的。從大歷史的角度審視,從鴉片戰爭引發中國幾千年封建制度“搖搖欲墜”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熟定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以新中國成立為節點,第一個階段是以社會主義為指向、為歸依的百年求索,第二個階段是社會主義立足中國國情、彰顯中國特色的百年復興。
回顧近代以后中國立制、創制的艱辛歷程,中國人民苦苦追尋、不懈探索、接力奮斗,有過山窮水盡的迷茫,有過屢試屢敗的苦楚,有過照搬照抄的教訓,有過成功探索的喜悅,書寫了一部在困頓中覺醒、在艱難中摸索、在堅守中創新的壯麗史詩。
《中國制度面對面》全文讀后感2
京冀大地,鳳凰展翅。2019年9月,擁有世界最大規模單體航站樓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這座現代化機場僅用了5年時間就建成,建筑面積約140萬平方米,耗資800億元人民幣,年旅客吞吐量可達1億人次,創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多個之最,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英國《衛報》發布的“世界新七大奇跡”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位列榜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評價,這座新機場是2019年全世界最激動人心的建筑。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驚艷亮相,是新中國發展成就的一個縮影,集中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威力和實踐成效。70多年來,黨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揮制度的優越性和有效性,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所謂奇跡,就是極不平凡、很難做到的事情。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新中國70多年來發展的偉大成就概括為“兩大奇跡”,即“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兩大奇跡”之所以能被創造出來,是黨帶領人民長期不懈奮斗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顯著優勢充分發揮的必然結果。
發展奇跡“驚天地”。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百業凋敝、一貧如洗,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當時,我國的.“人均鋼鐵產量只夠打一把鐮刀”,連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現在,中國已擁有通車里程位居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高鐵運營里程超過世界2/3,掌握超過全球1/3的5G標準必要專利。短短70多年間,我國從白手起家到趕超世界、從落后時代到趕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建成了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2019年我國GDP達到99.1萬億元人民幣、人均GDP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
是什么推動中國經濟騰飛?有人歸結為人口紅利、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等“比較優勢”,但這些因素只能帶來一時增長,無法支撐中國經濟長期快速發展,起根本性作用的是制度的威力。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地還是那些地,人還是那些人,通過改革激發出體制機制的活力,產量和效率就大大提升。西方有些人雖然不得不承認我國發展的客觀現實,卻不愿承認其背后的制度原因。事實上,我們把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資本主義有益因素結合起來,既強有力地主導經濟發展的大局,又注重釋放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潛能,確保中國經濟列車沿著正確的軌道快速前行。
穩定奇跡“羨世人”。當前,我國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聯合國有關機構數據顯示,我國每10萬人中命案發生不到1起,低于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在世界主要國家中處于極低水平。在當今世界國際亂局交織、局部沖突和動蕩不斷、恐怖襲擊和個人極端事件頻發的大背景下,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幅員遼闊的發展中大國,能在快速變革和發展中保持總體穩定,可謂獨一無二。而有些國家宣揚人生而有“免于恐懼的自由”,事實上他們的國民擁有的卻是恐懼中的自由。
是什么保持社會長期穩定?在我國,有著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和自上而下的組織體系,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治理網絡,確保整個社會大局平穩可控。同時,我國有著科學完善的利益協調、矛盾化解、訴求表達、決策參與和應急管理等機制,能及時有效消除不穩定、不安全因素,發現和解決苗頭性問題,做到“明察秋毫之末”“防患于未然”。
評判一種制度是否行得通、有效率、真管用,實踐最有說服力。面對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甚至一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制度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