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間詞話讀后感1
中學時聽到過做學問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是“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境界說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后來才知道出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不同于當時有影響的詞話,它提出了"境界"說。"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統領其他論點,又是全書的脈絡,溝通全部主張。
王國維不僅把"境界"說視為創作原則,也把"境界"說當作批評標準,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因此,"境界"說既是王國維文藝批評的出發點,又是其文藝思想的總歸宿。清朝詞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詞致力糾正明詞末流迂緩淫曼的毛病,崇尚清靈,學習南宋姜夔,張炎的詞,不愿迫近北宋詞人,不師秦觀,黃庭堅,只學張炎,其流蔽在于主清空而流于浮薄,主柔婉而流于纖巧。于是常州派詞起而糾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閎約,沉著醇厚,以立意為本,發揮意內言外之旨,主張應有寄托,推崇周邦彥而輕薄姜夔,張炎。
這的確使詞論前進了一大步。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籬,克服兩者之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浙派詞主清空柔婉,結果導致浮薄纖巧,不真切,王國維的境界說提倡不隔,以糾正浙派詞的流弊。他強調寫真景物,真感情,要寫得真切不隔。這確實擊中了浙派詞的要害。對于常州派,他反對所有詞都必須有寄托的說法,認為并不是有寄托的詞才是好詞。
王國維是中國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他第一個試圖把西方美學,文學理論融于中國傳統美學和文學理論中,構成新的美學和文學理論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既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又開中國現代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先河。在中國美學和文學思想史上,他是從古代向現代過渡的橋梁,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
人間詞話讀后感2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境界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王國維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樸素之美,莫與之爭。境于一字中。“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鬧”字寫出了花開得熱烈,陽光下的灼灼其華。所謂只是一字,便盡顯風流。“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好似柔情傾瀉,渾然天成,極其自然。千古壯觀之境界,求之于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
山水之程,路途遙遙,行跡千里,夜色深深,千帳之燈尤為壯觀美麗。帳內之溫暖,夜色之融融,看似溫情脈脈,卻又是怎樣的酸楚。王國維先生以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人間詞話,詞話人間,先生之風,境闊言長,再讀此書,感悟愈深。
人間詞話讀后感3
最近,我開始讀起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讀詩詞的感覺與我而言,是及其棒的感覺,每當我泛起讀詩詞的時候往往也是我感情最豐富的時候。
但我有一個煩惱,那就是我的三分熱度,常常是我不能去堅持一件事,比如我想把《人間詞話》中的詩詞都背下來,我知道到后面我一定會是做不成的,即使我有那顆心。我一直在找辦法改變,我我一直未能找到最好的方式去逆轉。有人說,三分鐘熱度未必是壞事,三分鐘熱度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之后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我也相信。
說會《人間詞話》這本書,我才剛剛讀,所以對后面的內容是怎樣的,但我相信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因為我讀了她前面的幾頁我就覺得非常的不錯。
但我讀到第一首,歐陽修的《蝶戀花》中的幾句是我的情感已是泛濫了:“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還有秦觀的《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讀來真的.是讓我心曠神怡啊。
人間詞話讀后感4
《人間詞話》,字字珠璣,讀來口齒生香。作者王國維先生,才情與睿智,令人嘆服。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語別開生面,鞭辟入里,渾融貼切,高矣。非此,無以配先生之大才也。思之于己,莫說燈火闌珊,就是第一重境界,尚不能獨上高樓,也只是昨日西風而已。求索無門,茫然無緒。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嬌揉妝束之態。
初學詩詞,偶有涂鴉之作,亦嘗欣欣然而得意焉。然今觀之,終難登大雅。言情言景,嬌柔造作,失之本性而求奢華,可鄙之極。此是先生所言隔之障也。
先生又說,詞人之詞,有倡優和俗子之分(此處不是原文)。倡優之詞,在于娛人,雖有媚骨而可親也;俗子之詞,在于逞才,每有驕氣而不可近也。觀我之詞,俗子之俗子,驕不足而氣不盛,陋矣。
詞忌用替代字。
然我此弊連連,才墨不足也。昔時幼安化典于無形,不著痕跡,心馳慕往,雀然欲試。填江城子一首,猶東施之效捧心也,貽笑大方之家。
先生最推境界。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是我所不能達也。境界有造境寫境之分,又有有我無我之分。此處無心一一敘述,有意者返回原本,于汝詩詞之造詣,受益匪淺。
有時不曾填詞,非無心思,實不忍驚先生湖底幽夢。
人間詞話讀后感5
《人間詞話》在學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如朱光潛在《詩的隱與顯——關于王小靜安的〈人間詞話〉的幾點意見》一文中說:“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人間詞話》為最精到。”王攸欣在《選擇、接受與疏離——王國維接受叔本華、朱光潛接受克羅齊美學比較研究》一書中說:“王國維寥寥幾萬字的《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比朱光潛洋洋幾百萬字的體系建樹在美學史上更有地位。”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第一章上卷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另提出三種“境界”:古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唐代。一代天驕李白不僅是詩仙,他的詞也獨有千古。“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闋”,一首小令《憶秦娥》,足以包含千百年來所有詩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如果說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詞人,那么溫庭筠則是晚唐文化培養出來的另一天才。“飛卿精艷絕人”。“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造語精致細膩,綿密隱約。王國維對其評價是“飛卿之詞,句秀也。”五代。“馮延巳之詞不是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所謂五代風格,就是指追求婉媚、言情不離傷春傷別、場景無非洞房酒筵的詞風。而馮延巳獨造清語,“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疏散閎約,“細雨濕流光”五字便能攝春草之魂,難怪他在五代詞人中獨受王國維賞識。馮延巳的君主南唐中主李璟,多才多藝,善詩歌,其詞“菡萏香消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王國維以遺老自居,更能玩味此中深意吧。李璟之子李煜,“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正因如此,興亡不出宮闕的經歷,使他可以用整個生命去咀嚼命運的無常,一旦發言為詩詞,其深厚純絕非常人可比。李煜難為人間之王,卻極稱“詞中之帝”。詞之李后主而眼界始大。“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業,天上人間”,這些詞境的開拓以及它獨特的話語方式,為宋詞的繁榮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詞至北宋而大。不知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未央宮”是否出自北宋詞人夏竦的“霞散綺,月垂鉤,簾卷未央樓”,但范仲淹的“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帳里,長煙落日孤城閉”的抑郁蒼涼,讓我想起了電影中杰王子帶領士兵進行決戰的那一幕。“北宋倚聲家初祖”晏殊工于造語,詞作雍容和緩,溫潤秀潔。雖然其內容多是抒寫相思離別之苦,含情凄婉,但是憂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對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等精彩的語句,深為后人稱許。與他不同的是,其子晏幾道一生耿介孤傲,把對歌女的相思愛戀作為他詞的絕對主題,他把對愛情生死不渝的追求最為自己的精神寄托,古之“傷心人”也。歐陽修是北宋初起承前啟后的重要詞人。受晏殊影響,歐陽修有“綠楊樓外出秋千”之句,僅一個“出”字便是后人所不能達到的。其《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讓我們了解到他的自然性情。王國維說,“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近人對詞的看法。
王國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文學作品所關注的始終是人本身,即使是寫景之作,也不能抹去景物背后那雙情感的眼睛。王國維理解的“三種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王國維所謂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即入門前茫無頭緒,求索無門的疑惑與痛苦,第二種是叩門時以苦作舟、以勤未徑、上下求索的執著與忍耐。第三種則是功夫到家參透真諦的喜悅與釋然。
王國維這段話鞭辟入里,假使晏、歐諸公在世,想也不得不嘆服王氏的才情與睿智吧。只是,這三種境界又有幾人能夠通通嘗遍呢?有的人未上高樓,就已經先嘆息駐足了,更何消說為伊憔悴、驀然回首呢?學術知識如是,人生目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為了尋找、追求人生目標,先迷茫、后奮斗,繼而反思,最后達到目標,然后接著進行下一次的追尋。人生目標并不唯一,但無論多少,成功的人生旅途中都交織著矛盾、執著與喜悅。用王老的話給自己一個定位,我們現在處于上下求索的階段,或曰“潛龍勿用”。希望有一天,我們會乘千里風破萬里浪吧。
【人間詞話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人間詞話讀書筆記13篇01-27
唐詩宋詞話秋天12-07
《人間草木》讀后感11篇04-14
人間有味讀后感6篇04-14
季羨林《人間自有真情在》讀后感11-09
汪曾祺《人間草木》讀后感600字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