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的傷最重》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乖孩子的傷最重》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雅卿女士著的《乖孩子的傷最重》是書信合集,有寫給老師的,有寫給家長的,有寫給孩子的。內容涵蓋自主學習、自由、責任、真實、互動和學科的美感諸多內容,每一封信讀完,都讓人沉思,讓心沉靜。書中的主要觀點有:乖孩子,常常得付出自信心和自尊的代價來討好成人;成人只要心中還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絕孩子獨立思考、發展自我的劊子手;只要你心中有個“理想孩子”存在,你就不可能不用批評、比較、挑剔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于是必將忽略了孩子天生的氣質和才智,忙著和自己“恨鐵不成鋼”的期待拔河;當你身邊的孩子正努力要成為你心中的理想孩子而努力時,他就已經交出“自我審視”的機會,同時也喪失了他的自信和尊嚴;要讓每位孩子都發現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認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徑,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來學習。
李雅卿老師轉述了一個孩子的認識:“前幾天,蠻蠻說:‘媽,你知道嗎?在體制學校里,只有兩種小孩子:聽大人話的好孩子和不聽大人話的壞孩子。我一年級的時候,是聽話的好孩子;二年級的時候,是不聽話的壞孩子。可是,其實那些都是面具,都不是我真正的個性。我現在這個樣子,才是我自己。’”其實聽不聽話不應該是判斷孩子好壞的標準。聽不聽話的確是孩子的面具,不是真正的個性。蠻蠻說得很對,她就是她自己。
當一個孩子表現得聽話的時候,她并不完整,甚至有時候還不夠真實,她是在極努力地應付家長、老師、學校對他的要求,希望得到贊美、躲開處罰、迎合別人的喜好,渴望別人喜歡自己。在這樣的過程中很多孩子漸漸地就失去做一件事的真正動力,慢慢地就成了為得到什么而做。教育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很少傳遞給孩子為自己生命做主的觀念和信心,很少為孩子創設錘煉思維和能力的寬容環境。我們往往以為記憶就是了解,復制就是創造,讓質疑、好奇、探索、興趣和獨立發展漸漸淡出了孩子的生活,把一個個生龍活虎的孩子捏成了面人。我們應該信任孩子,真心地相信:只要雙足不被捆起來,孩子總會找到自己的路。不要太執著于“要孩子聽話”,“乖孩子的傷,最重”,的確。
成人要相信孩子,做好成人份內的事,同時讓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從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氣,不斷地去選擇、嘗試、應對和改變,并且因此發展出屬于他自己的智慧,最終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孩子過于聽話,就意味著自己不用腦子而得不到充分的發展,就無法產生正確認識事物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個體,一個人失去這種能力是很可惜的,會阻礙他不斷完善自己;而作為群體,一代人失去這種能力就很可怕了,會因為缺乏獨立不盲從的精神淪而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的工具。一個有主見的人,一個創新能力的人,不會時刻聽話,不會去神化外界的事物,不會輕易地受別人的指揮,而會有一種內在的智慧來自主地支配、管理自己的意志、行為,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其實,別說孩子,成人又何嘗不如此呢?
教師總認為學生不夠理想,總想讓學生變得規規矩矩整齊劃一,拿著同樣的尺子去丈量不同的學生,量量這個不夠聽話,量量那個不夠優秀,接著開始大刀闊斧按照心目中的理想開始改造學生,挖掉那個凸起的地方,削掉那個冒出的棱角,完全忘了學生自身。李雅卿忠告有責任心的老師在教育孩子時要有分寸,留下必要的空間,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來學習,讓他們自己發現一切新生事物。也很多時候,我們不顧孩子的意愿和感受,把我們以為重要的知識,用盡我們的一切方式灌輸給孩子,而付出的代價是孩子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犧牲了休息和娛樂的時間,成為學習的機器。
“我們常常在課堂或日常生活中,發現那些乖寶寶們一開始總是等著老師們給他一個標準答案或者做法,當他發現他們并不提供這樣的服務時,就會手足無措地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乖寶寶們怕沒有沒有固定答案的題目,怕寫自由命題的隨筆,怕自己在不知道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犯錯。他們心里有一種不確定的恐懼,除非不斷得到別人的贊美和肯定,否則就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乖寶寶也比較難以接受別人好的情況,只有聽到對別人的贊美,馬上就自動轉化為‘那表示我不好’,可是事實上對方根本就沒有拿任何人來做比較的意思。”乖寶寶們的學習不是真正為了自己而學,是為了迎合家長和老師,自己本身做得好不好并不重要,關鍵是家長和老師覺得好不好,所以別人的肯定就尤為重要了,不然就會像無頭蒼蠅一般,毫無方向地瞎轉悠。乖寶寶不僅聽不得對別人贊美也聽不得批評。
“學習的內涵并不是老師給你的書本而已,人生真正需要學習的,是對自己負責。”乖孩子根本不知道為何而學。學習是為了了解這個世界,從而掌握所處的環境的規則和制度;明白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以致能夠完善自我提升內涵。人生有兩條路,一條是必須要走的路,一條是你想走的路,我們必須把必須走的路走好,才能走我們想走的那條路。在乖孩子看來,他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必須要走的路,走好這條路便足夠了。在調皮的孩子眼中,也許是存在一條必須要走的路,可他并不想勉強自己去走,他只想走自己想走的`路。無論選擇走那條路怎么去走,自己的人生總是要自己負責的。
“自主學習不是一種知識或技藝的學習,而是一種生命的實踐態度。也就是你做任何事,從事任何學習,都要對自己誠實,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欺欺人。誠實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個性、優點和弱點,接受自己的樣子,并且在整個生命過程中,自己做主。”我們應該給學生更多自由的空間,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去體會,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特長,相信他們,耐心等待,切勿把我們的想法、意志強加到學生身上,切勿“好心”地替他們完成本該由他們自己去體驗的事情,切勿用條條框框封鎖了孩子自由的想象的空間,讓學生能保有自信和勇氣,不斷地去選擇、嘗試、應對和改變,并且因此發展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智慧,擁有能夠自由呼吸的精神生命,最終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自主學習,在現今的各種教育方式中,是最注重個人‘真’的一種教育方式。”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其實教育家早已告訴我們:真、善、美是每個人畢生追求的目標,也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從事教育的人,對生命負責。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想過:‘什么樣的教育是我真心相信的?’那么才能放心去做。”“一個熱愛音樂的人,整個生命都被音樂充滿;一個醉心中國武術的教師,行住坐臥都和他的拳藝合一;一位愛數學的老師,看什么都可以發現那種原理原則的美;而語文老師呢?除非你真心喜歡這門學科,否則怎么把它的美傳給孩子?抽去美感的學習經驗,真是味同嚼蠟!”一味要求孩子做工具性的反復操練,會很快挫傷孩子的學習興趣。只有讓學生感受到這門學科的美之后,他們才能產生學習和探索的意愿,即便這門學科并不是他的優勢所在,他也不會討厭和拒絕。學生愿意學習才是決定他學習成效的關鍵,學生愿意學習才能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
一個愛孩子的教師眼中不會存在“不乖”的孩子,只會看到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比如孩子下課奔跑,作為老師首先要對孩子們進行必要的行為規范教育。讓孩子們明白,老師要求他們下課不要奔跑,是出于安全和文明的原因,這種要求的提出是老師對大家的關心。這樣一來,“不乖”的孩子一旦明白除了老師關心自己外,就會對自己關心對自己負責,從而減少“不乖”的行為。老師還應引導孩子們探討下課休息時,除了奔跑外,還有哪些行動既安全文明又有趣?為他們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小游戲,引導他們去創造自己喜歡的、安全文明的休息方式。
【《乖孩子的傷最重》讀后感】相關文章:
王安石《傷仲永》讀后感10-17
傷仲永讀后感(優秀8篇)04-14
王安石《傷仲永》讀后感6篇10-09
傷柳永的詩歌07-18
傷鳥的作文03-25
最重要的字_1000字01-24
最重要的決定——習慣_600字02-22
高考英語作文最重要的發明01-31
友誼最重要_600字02-14
友誼最重要_550字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