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旁觀者》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旁觀者》讀后感1
第一次聽說《旁觀者》這本書是在20xx年9月份管理經濟學的第一次課上,有氣質的高個女老師王洪耘講述了德魯克在序中寫的經歷,老師講的生動,并推薦我們閱讀這本書。我第二天便跑圖書館去借來開始翻閱,讀了幾十頁覺得沒什么意思,除了記得德魯克奶奶告訴孫女們晚上出門前要換上新內褲之外,其他的都記不得了。那時還體味不到人的獨特之美,對人性也缺乏感悟,前些天第二次讀的時候,感覺很大,有許多新發現的美,正如德魯克所言,“這本書雖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卻是我最喜愛的一本”。它也令我喜愛,然而培養如何去欣賞它卻花了我一些時日。
書中刻畫了一些德魯克聽過見過或是有緊密聯系的親友們,是回憶錄的性質,和讀小說感覺差不多,回味無窮。老奶奶面對納粹士兵的無畏使人為之一驚,小學老師回信中的自責無不令人感動。書中不講管理,只講故事,若不是大師所寫,讀者應該沒這么多。然而大師的確是大師,其獨特審視社會和人的視角,流暢靈活的文筆,使之成為一本有趣的令人喜愛的小說。書中所描繪人物的獨特與有趣是最大的感覺,正如德魯克的序言中所說:
多年前,我曾教過宗教學這門課,覺得其樂無窮,但對所謂的“神學”,卻缺乏興趣。有人告訴我,蒼蠅共有3.5萬種;依照神學家的說法,則只有一種,亦即所謂“真正的蒼蠅”(The Right Fly)。天地萬物,種類無窮無盡,皆為造物主之功,但天底下卻沒有一樣東西比得上那兩條腿的動物——男人與女人,那么變化多端的。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發覺:人真是形形色色,無奇不有。因此,我從未認為哪個人特別無趣。墨守成規的也好,傳統的也罷,甚至是極其無聊的人,若談起自己做的事、熟知的東西,或是興趣所在,無不散發出一種特別的吸引力——每個人自此成為一個獨特的個體。有一個人最初給我的印象似乎呆板無聊,滿嘴廢話,讓人呵欠連連。這人是新英格蘭小鎮的銀行家。可是,突然間他話鋒一轉,談到扣子的演變史,細說這個小東西的發明、形狀、材質、功能和用途等,卻叫我大開眼界。在談論這個主題時,他那熾熱的情感直逼偉大的抒情詩人。不過,我覺得有意思的,倒不是話題本身,而是他這個人。在一剎那間,他已變成一個相當獨特的人。本書寫作的目的就在于刻畫一些特別的人,以及他們的特立獨行。從我寫第一本書開始(大約是50年前)至今,我所寫的一切無不強調人的多變、多元以及獨特之處。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有趣的,這種可愛之美的發掘需要一雙優秀的眼睛,德魯克擁有,他畫出了這些美,幫助我們較容易的欣賞和享受,感謝他!獨特之外,書中人物的跨度有幾十年,從德魯克小的時候到中年時候,個體的言行中有時代的烙印,有文化的烙印,從中我也感覺到了時代的變化,以及那時西方人的一些特點。也有可能是他所接觸的人層面高,一些都是在世界赫赫有名的,如弗洛伊德、斯隆等的緣故,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對國家命運的關注,飯后茶余在一起討論國家的現實與未來,盡力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或褒或貶,形成每個人自己獨立的見解,與別人辯論,互相辯駁也互相尊重。歐洲國家小,因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容易些,優秀的文化也便于被人們借鑒汲取。在國家危機的時候,有的是失望出走,有的留下盡力。有幾個人對事業有很大的追求熱情,多是為了一個崇高理想而矢志不渝,如辦學校,管企業,干過很大的事情,有趣的是在生活上都有些怪的毛病或明顯的弱點。有見解的人比較希望能夠傳播自己的思想,因此報業出版業比較發達,報紙多出版社多,在報社工作,出書成了許多社會思考者首選的職業,既能傳播自己的思想,又能得到一份優厚的薪水,德魯克也是其中一位。還有個感覺是他們的商業,資本市場歷史悠久,在一些人的眼里最優秀的人將來應該去銀行工作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那時(20世紀30年代)老百姓的交易觀念都比我們現在前衛,有一次他們在英國買房子,談好價格后,房主老頭第一個考慮“是不是現金交易“,接下來就考慮“你要不要收據”。
無論如何,這是一本讓我們感受個體獨特之處的書,一本讀起來讓人愉悅歡喜的書,非要思考的'過多過深,那應該換本書讀,否則就是南轅北轍。
《旁觀者》讀后感2
最近在看《管理大師德魯克的回憶錄--旁觀者》,這是一本20xx年3月由機工出版社發行的好書。花了兩個晚上將其讀完,原想通過這本書來了解一些管理學最新的觀點、理論和方法,第一遍讀完后沒有這種收獲,因為整本書讀起來很輕松,不乏味,有些象文學作品,描述了一個個人物故事, 吸引人一直讀下去。但我再讀第二篇以后,我才慢慢體會到其中的韻味,并逐漸領會“旁觀者”涵義。中國有句老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作為管理學大師,只有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才能領悟出超越現實的思考并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領先,德魯克的偉大就在這里,如果他只研究現有管理界的常規思維和做法,他只能被稱之為管理學者,成為不了照耀管理學界多年的大師。
德魯克自己說,從他寫第一本書開始至今,他“所寫的一切無不強調人的多變、多元,以及獨特之處”。他要對抗的是一個集權當道、講求統一與一致的時代。他篤信只有獨立和多元的特質,才能護衛人類社會的價值,并培養領導力和公民精神。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德魯克不愿意悲劇式地進入歷史,不管是被指派為一個丑角,還是證明為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他選擇了一個旁觀者的角色。這里的旁觀者,是一個不與強權者進行權利游戲的人,是一個不放棄獨立思考的人,是一個不媚俗的人,是一個尊重人性價值的人。
這本書寫的是人,德魯克從未認為哪個人特別無趣。清華大學楊斌教授理解為世界上沒有無趣的人,卻有著大量的不善于(愿意)觀察,不能夠以移情心去體會的人。德魯克對人的觀察,給所有的管理者提供了一個樣板、楷模。你能夠對自己的伙伴的行為、態度乃至價值觀,有如此敏銳且練達的洞察,你就有了成為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基礎特質。
德魯克在他的《管理的實踐》中曾說,他認真地研究了當時(20世紀50年代)大學中所開設的課程,發現其中只有兩門對于培養管理者最有幫助:短篇小說寫作與詩歌賞析。詩歌幫助一個學生練習用感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影響他人;而短篇小說的協作則培養你的那種對于人以及人際的入微體察。
讀者寫信告訴德魯克:“你的著作,我幾乎都讀過了,對我的幫助相當大,特別是在工作上。但是,在你這么多作品里,《旁觀者》給我的樂趣最多。德魯克也說這是他最喜愛的一本書,也是他寫作最快的一本書,從起筆到完成全書,不到一年的光景。我明白之所以讀來流暢的原因了,都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人和事,無需構思,隨手拈來,但正是這些真實的故事造就了這位影響全世界的管理學大師。
筆者當下選擇閱讀書主要有兩個緯度,一個是出版社,一個是作者,如果兩個緯度都滿足那必是我鐘愛的書,讀了之后肯定不會后悔。《旁觀者》就是這樣一本符合雙重標準的經典好書(機械工業出版社的經管類作品,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作品),而且我讀了之后真的感覺很好,所以向大家推薦,希望眾多和我一樣從事管理工作的人都能有機會讀一下,并對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有一些思考和啟迪,趕快行動吧。
幸福讀書會蔣美麗原創于20xx年
注:11月11日,管理學大師德魯克逝世10周年紀念日,找出這篇數年前的讀后感,緬懷他,紀念他。
百科人物:彼得·德魯克
彼得·德魯克(PeterF.Drucker)(1909.11.19~20xx.11.11)1909年11月19日生于維也納,1937年移居美國,終身以教書、著書和咨詢為業。德魯克一生共著書39本,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文章30余篇,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他文風清晰練達,對許多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見解。杰克·韋爾奇、比爾·蓋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響。德魯克一生筆耕不輟,年逾九旬還創作了這本《德魯克日志》,無怪乎《紐約時報》贊譽他為“當代最具啟發性的思想家”。20xx年11月11日,德魯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歲。
【《旁觀者》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考滿分作文范文:旁觀者12-13
我,不當旁觀者作文700字01-04
范仲淹不做旁觀者的人生哲理09-14
《名人故事》讀后感-讀后感06-23
高老頭讀后感作文-讀后感04-12
父親的病讀后感-讀后感04-12
《童年》讀后感_讀后感700字09-13
童年6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
《童年》7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
《童年》讀后感800字-讀后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