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讀后感(通用11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學》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學》讀后感 篇1
前幾天學習王陽明的心學,這幾天一直在思考他的”知行合一、四句教“,越品感覺越有滋味。檢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感覺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需要慢慢來優化、彌補。
一、四句教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境界之高,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也無法做出明確的釋義來,大家各自揣摩吧。不能理解的太狹義了,也不能理解的太宏觀了。恰到好處,才是最好的。堅持原則,可持續科學發展,每日自省,追求自我提升,追求社會和平。
就拿丟垃圾來說吧,垃圾需要放在不妨礙別人的地方,這是個基本常識,是所謂的我們心中的無善無惡。如果你懶惰,亂丟垃圾,是你的私欲、懶惰作祟,是惡;如果你發現別人亂丟垃圾,你幫他把垃圾放到應該放到的地方,是你的愛護環境、熱愛生活在做主,是善。你知道亂丟垃圾是不對的,愛護環境是對的,這是良知。你為你亂丟垃圾的事情,感到自慚愧,主動撿起來放到應該放的地方,這是格物。人都是為善多了比較好,心所安。
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這個事情不能分開了說,知行應該是一起的。
就說鍛煉身體這件事情吧。我們都知道鍛煉身體有助于身體健康,不生病;肥胖不好,會造成形象、體質都比較差。但大多數人都不會主動的去鍛煉身體,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大多數人無法做到知行合一,也容易造成形式主義、走過場等情況發生,也會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局面發生。為什么有人說堅持21天,你就會喜歡上鍛煉身體,這就是行帶來知的影響。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向善去惡,磨煉自己的心之體,做到知行合一,我們一起前行,前方的路不難走。
《心學》讀后感 篇2
我讀了一本非常好玩的書《用點心學校》。它的作者是林哲璋,主要內容是講各種各樣的小點心在學校學習知識,爭取變得更好。我覺得這個學校學習知識,爭取變得更好。我覺得這個學校一定特別香,千萬不能被好吃嘴發現,否則會發生“校園的慘案”。
這個學校有各種各樣的老師和同學,小小布丁人第一天來上課就認識了車輪餅男孩、千層餅小子、棉花糖弟弟、雪糕小女孩…….老師也各種各樣呢!比如烤箱教授、電冰箱老師、筷子老師、梅子粉老師……
有一天,學校來了一個新同學:糯米團小妹!她長得女白晳晳、軟QQ,而且特別黏她的爸爸媽媽。上學的第一天就出現了難題。糯米團小妹固執地黏在學校門口的地板上,不進學校上課。爸爸媽媽也沒法把糯米團小妹拉進學校。這時,筷子老師來了,經過幾番勸說糯米團小妹還是不動,筷子老師只好拉她。她依然不動,筷子老師用力過猛,把腿折斷了,學校立即把他送進廚具醫院。中午,梅子粉老師來照顧糯米團小妹,她給芭樂姐妹涂了點梅子粉,芭樂姐妹變得好美哦!糯米團小妹看見后也想要,梅子粉老師成功把糯米團小妹吸引進了教室。
我覺得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嘗試一些辦法,總有一個辦法能解決問題。我的老師也嘗試了很多辦法增加我們對學習的興趣,最后覺得電子設備教學更吸引我們,所以老師上課都用電子設備教學了。建議用點心學校招更多的老師,這樣課程就會更全面了。
而糯米團小妹呢,不僅要追求外表“粉”美,也要追求內涵哦!增加更多內在美,爭取變成夾心糯米團。
我相信世界上有用點心學校,它就在各個點心店的后廚里,廚師心靈手巧地制作點心吸引顧客的觀注,這可真是要:用“用點心”呢!
《心學》讀后感 篇3
吉利丁媽媽生下了一個小小布丁人!小小布丁人全身香噴噴、亮晶晶、滑嫩嫩的,大家見了都忍不住想親一親。小小布丁人長大了,親戚朋友都建議他去就讀“用點心學校”一一親戚朋友們說:“學校會把陌”“生”人變成很“熟”的朋友,所以“用點心學校”將小小布丁人訓練成熟布丁應該不難。更何況,熟布丁又稱為“烤”布丁,學校里有那么多考試,應該會把小小布丁人“烤”熟吧!小小布丁人露出微笑:“好!那我就去讀”用點心學校,如何成為熟布丁!“
據說,用”點心學校“的學生如果表現出色,點心就會大賣!小小布丁人第一天到”用點心學校“上課,就認識了許多同學一一有車輪餅男孩、千層派小子、棉花糖弟弟、雪糕女孩……講述了小小布丁人與他們發生稀奇、有趣的事情。小小布丁人在”用點心學校“學會了做很多東西,如何變成”脆皮焦糖布丁“,焦糖改放上頭,用噴槍烤得焦焦脆脆的。后來又變成了蛋煎小子,成為夜市上的超人氣美食。小小布丁人說:”我是蛋煎小子,“蛋煎”的精神就是一一雖然遇到困難,“但”(蛋)是我會“堅”(煎)強。
看完這本書之后,我好喜歡“用點心學校”覺得很有趣、很有意思。我好想把我們的小學也變成“用點心學校”,把同學們變成各種各樣的點心,那該是多么美好的事呀!我們又會發生與小小布丁一樣有趣的事嗎?
《心學》讀后感 篇4
克己需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傳習錄》
我們常說,心靈,如同一間房;而眼睛,如同一扇窗。
試問自己,多久沒有“充電”了,即使“充電”,也是偶爾的一瞬間。夜晚,說好的,靜下心來,好好的看一本書;可電視劇一響,忍不住在客廳里看電視。說好的不玩手機,又一次拿上自己的手機刷上了朋友圈。
這個社會,誘惑太多。常常在想,科技導致了我們精神文明的墮落,還是是一種屬于文明進步的標識。回想起孔子那個年代,一無所有的顏回,活的是那樣的灑脫。五柳先生,一碗酒,就可以呼朋喚友。做事論道。有些上班的前輩們常常在說五十年代的事情,那個時候物質生活還不如現在富裕,然而他們卻說,那時候的人,真好。
是社會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改變了社會。現在的我,坐在書桌前。關閉于外界的一切渠道,安安靜靜的看著書。想起古人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讓心靈,進行一趟遠游。
有時候,書是最好的遠游方式。翻看一本書,像似云游九州,上可摘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所以,我選擇在晚上,安安靜靜地泡上一杯茶,開啟一盞昏暗的燈,我要去泛黃的歷史中去遨游。在這里,我的心,得到了歸宿,找到了寧靜的港灣。
若您看到我在看書,麻煩您,別打擾我,因為那是我心靈停留的地方。
《心學》讀后感 篇5
去年十二月開始讀,到今天讀完。書讀得較慢,不過書中的一些道理經過慢慢琢磨,總算大都依自己的理解想通了。書中穿插的一些處事的方法大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讀書過程中,明顯察覺自己處事心境和效率均有所精進。
書讀到最后,見心學宗旨,按字面意思去理解,總覺太過膚淺,苦思半晌,得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此處的善惡不應該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善惡。大學上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而心學此處的善惡,應該是對于止,即志向來說,即對于我們實現自己志向有幫助的,即為善;對阻礙實現志向的,即為惡。
心之本體無善無惡,著重點應該在我們日常做事上,注重保持心靈的純凈。日常處事時,經常會受到外在的干擾,如果不能做到泰然處之,被之影響心境,則事倍功半矣;而若此心通明,物無所滯,則做事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
大學之道,止于至善,而在日常生活中,會沾染上各種各樣的善惡,欲要志向達成,需先分清這些善惡,即致良知。而致良知具體在于格物,即為善去惡。當我們厘清這些善惡,再在日常生活中勤以為善去惡,每日三省吾身,最終達到至善,則志向必不遠矣。
對于像我這樣的俗人來說,格物應是當下亟需去做的。從兒時,到上學,再到工作,心中已被各種各樣的惡所占據,二十多年的沉淀,讓這些惡已根深蒂固。重疾需下猛藥,若想有所作為,除了吾日三省吾身,時時檢討自身為善去惡,別無他法。
寫下此貼,望日后回頭看時,已有所精進。
《心學》讀后感 篇6
遲遲不敢寫書評,對圣人的認知還深感比較淺薄。這門書還是值得讀,首先作者的文筆很好,很有代入的作用,仿佛你也化身成圣人的一個弟子向他求教,在風景秀美之地學道、論道!對王圣人產生興趣是因為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當時就感慨,這么偉大的一個人物,怎么在歷史書上也就聊聊幾筆,甚至老師講解時、我印象也不深刻呀(還是我當年并未好好聽課[捂臉])于是找來書了解一番。
王陽明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對個人的修行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心學四決: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為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心之本體無善無惡,不去分別善惡;有善有惡為心生私心雜念,有好惡之分的意念;知善知惡是知行合一中知的部分,也是心學中提到的致良知,去認識到事物的本體和客觀規律;為善去惡是格物,格物也是知行合一中行的部分,天理、良知不是靠空想、意念,而是在實踐中探索,格物就是深究本來的事物,從而達到為善去惡。王圣人一生都在踐行心學。少年立志高遠,想要成為圣賢之人,這并未讓其僅僅成為論道之人,他在政治生涯中雖跌宕起伏但也成績斐。然。現在想想高中學的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有何意義?!對你實用的就是有意義的[機智]
《心學》讀后感 篇7
這本書講的很好,總述了王陽明的一生及心學的出世,闡述心學的發源和王陽明在不斷講學中系統的將心學完善。這本書要反復咀嚼才能真正懂得心學的奧義。值得反復去讀。(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的知,是良知的知,是每個人內心與身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找到并遵行良知,復雜的外部世界就變得格外清晰,致勝決斷,了然于心。)“致良知”這個命題相較于孟子提出的觀點,更明了易懂!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處理每件事情,都先用良知去格,這樣就能達到大學所說的明明德,止于至善的境界!
《心學》讀后感 篇8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的孩子,被稱為“校小吃。”讀完這本書,讓我陷入沉思。
你想自己知道一個小小布丁人是如何進行勇敢的變身為脆皮焦糖布丁的嗎,堅強的擔肩小仔是怎么發展成為夜市上超人氣的美食,還有沒自信的臭豆腐如何才能闖出一片天?讓我帶點大家一起來學生欣賞各種美味生活而又健康快樂的故事吧!
這本書分為六個故事,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起欣賞第一個故事,小布丁人的考驗。這個故事主要寫吉祥金的母親可愛的寶寶,她讀學校的小吃,小布丁的人,認識了很多在學校的朋友,要考試了,小人物布丁,焦糖灑在頭香組成的怪物烤頂的頂部他的頭,所以小布丁發明了香脆焦糖布丁。
讀了這篇故事可以給我的感受是:如果需要我們只專心注意黑色的失敗,就會導致錯過金黃色的甜蜜滋味,有些企業成功必須用失敗當做燃料,這讓我想起考試,如果能夠好好進行復習,考試的時候他們就會產生非常簡單輕松,也會考一個具有優異的.成績。雖然我考試的時候通過復習內容十分重要努力,但考試系統沒有答好。但我讀了用點心學校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我不能完全沉浸在中國已經成為過去的考試陰影里,而是要走出陰影投入新學期的預習中!
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經歷過失敗才能嘗到成功的甜蜜。
《心學》讀后感 篇9
《用點心學校》這本書挺有意思,非常的好看。
這本書的主角是小小布丁人,他想讓他的媽媽高興,就來到了用點心學校“烤”試,在學校里認識了很多好朋友,經歷了很多有趣的事,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勇氣,終于變身成為了脆皮焦糖布丁。
在小小布丁人的朋友中,我比較喜歡臭豆腐,他渾身很臭,大家都不喜歡他,也很排斥他,開始時他也很沒有,可是后來,臭豆腐憑借自己“外臭里香”的特點,成為了最受大家喜愛的一種食品。
我還喜歡看點心學校里“汽水班”的故事,班里的同學全都是汽水,但他們中很多人的關系都不好,可樂小子見到沙士弟弟馬上怒氣沖沖,沙士弟弟看到蘇打水男孩也立刻殺氣騰騰。任何事都可以引起斗氣,什么話都可以拿來賭氣,整個汽水班烏煙瘴氣。但汽水班還有個香檳男孩,他從不和其它人一樣,不跟人吵架,也不生氣,他覺得高興要比生氣好很多,大家開開心心多好。后來,大家都聽他的話,這個班就變成了喜氣洋洋的班。
這本書講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故事,我也從里面學到了很多道理,做事要勇敢,對自己有信心,并且保持好心情,每天快快樂樂。
《心學》讀后感 篇10
最近我讀了一本兒書,叫《用點心學校》。讀完這本書,讓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你想知道小小布丁人是如何勇敢的變身為脆皮焦糖布丁的嗎,堅強的擔肩小仔是怎么成為夜市上超人氣的美食,還有沒自信的臭豆腐如何闖出一片天?讓我帶點大家一起來欣賞美味而又快樂的故事吧!
這本書分為六個故事,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起欣賞第一個故事,小小布丁人的考驗。這篇故事主要寫吉利金媽媽可愛的寶寶,她去讀用點心學校,小小布丁人,在學校認識了許多朋友,到了考試的時候,小小布丁人,把焦糖撒在頭頂上噴香怪獸烤他的頭頂,就這樣小小布丁人發明了脆皮焦糖布丁。
讀了這篇故事給我的感受是:如果我們只專心注意黑色的失敗,就會錯過金黃色的甜蜜滋味,有些成功必須用失敗當做燃料,這讓我想起考試,如果好好復習,考試的時候就會非常輕松,也會考一個優異的成績。雖然我考試的時候復習十分努力,但考試沒有答好。但我讀了用點心學校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我不能沉浸在已經過去的考試陰影里,而是要走出陰影投入新學期的預習中!
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經歷過失敗才能嘗到成功的甜蜜。
《心學》讀后感 篇11
這本書非常棒。
我是稻盛和夫的粉絲,我看了很多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并且嚴重認同先生的經營哲學。知和行,到我這似乎就斷開了,學了不少,但能踐行的卻微乎其微,慚愧啊,不是真知,只能算“見過”而已。
忘記了是誰推薦的《干法》,這是閱讀稻盛和夫先生的第一本書,是曹岫云先生翻譯的,后來也閱讀了其他人翻譯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對于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的認識絕對沒有曹先生到位。
我一直以為曹先生不過是個翻譯家,大概對日語比較在行,沒想到曹先生對陽明心學理解如此深刻,窺一斑而知全豹,看見曹先生之于國學,亦是大師級的人物。
將陽明心學與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一比較,兩箱輝映,令人豁然開朗。”致良知”不就是“作為人,何為正確”?真我是心,心之本質就是良知。從心出發,方向對了,離目標就近了。
陽明心學這幾年也在學習,學得頭昏腦脹,一頭霧水。稻盛和夫的著作也一直在學習,卻收獲甚少。曹先生此書,孟夏的一桶涼水,醍醐灌頂,突然驚醒,但愿這種收獲會伴我終生,而不是一時之快。
【《心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冰心學生讀后感10-23
用點心學校讀后感04-14
用點心學校讀后感300字06-28
童話故事《用點心學校》讀后感09-21
專心學習的成語06-12
靜心學習的成語06-12
開心學生謎語06-11
關于詞語心學的造句07-09
開心學國學作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