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家彼得》讀后感(通用7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夢想家彼得》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夢想家彼得》讀后感 篇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夢想家彼得》,它是英國作家伊思.麥克尤思寫的,這本書的主人公彼得是個十歲的男孩,他非常愛做白日夢,作者寫了他的七個白日夢,分別是玩具娃娃變成真娃娃、他和貓互換靈魂、消失膏、學校的霸王、神秘的竊賊、他變成了寶寶和他變成了大人。
彼得所做的白日夢都非常有趣,其中我最喜歡消“失膏”的故事。有一天彼得在廚房找到了一瓶消失膏,就拿到院子里騙爸爸媽媽和妹妹說是防曬霜,很快他們都消失了,在他們剛消失的時候彼得很高興,因為他終于可以擺脫爸爸媽媽的管束和讓人厭煩的妹妹了,他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看電視和吃東西,沒有任何人的約束,但是很快他便感覺不舒服了,更可怕的是,他感覺家里好像有可怕的怪物,他開始跑,一直跑,突然他發現自己跑到了妖怪的喉嚨里,這時他突然嚇醒了,原來他又做了個白日夢。
看了彼得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有時生爸爸媽媽的氣時,也很希望他們消失,但很快發現自己是多么多么愛他們。書中的大人覺得彼得是個很麻煩的小孩,因為他愛自己一個人待著想事情。其實我們小孩有自己的思想,真希望大人們能夠理解。
《夢想家彼得》讀后感 篇2
《夢想家彼得》這是一本寫給成年人的兒童文學書,以想象、有點荒誕的寫法描繪了小男孩彼得多次身體變為別種形狀的事,能讓我們這些忙忙碌碌的成年人在輕松愉快的文字中感觸人生。通過讀這篇短篇小說,我發現自己好像喜歡上了做白日夢這件事,我發現偶爾做做些荒誕的白日夢會讓我們的日子更有趣,主人公彼得的性格有時也會讓我羨慕,我覺得他在表面上也許會是一個讓人覺得很無趣的小男孩,但接觸了他的內心,你會發現他很有趣。
在這本書中我領悟到小孩子的想法永遠是最純粹的、最真摯的,現象力也是做豐富的;在生活我們永遠都不要隨意給任何人、任何事隨意貼標簽,我們的見識會受到年齡、教育、性別、成長環境、地位等等因素的限制;我們要想更好的去理解他人、感觸生活就要學會換位思考,多把自己想成對方;以個人要想讓自己的生活更有趣,不枯燥,就要善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洞察力,多留意身邊的一些事物,通過這樣你會發現生活很有趣。
生命不止,讀書就不能止,愿我們都能在讀書的過程享受別有一番的天地的美好!
《夢想家彼得》讀后感 篇3
他喜歡幻想,他常常長時間的一動不動。他不吵不鬧,也沒有什么出格的舉動,他的小腦瓜里有著五顏六色的彩色泡泡。他喜歡吹泡泡。他和所有同齡人一樣,只是他會隨時變出粉紅色的泡泡。家里的貓會和他交換身體,他代替垂垂老矣的貓和那只黑貓進行決斗,在老貓離開前,捍衛了它的尊嚴;他有許多怪點子,他會練習裝病,抓到那個神通廣大的小偷;彼得在家里會找到消失膏,他把它涂在家人身上;他和侄子肯尼斯交換身體,像個小孩一樣哇哇亂叫;他在成為大人以后親吻了第一個自己愛著的女孩......
小的時候,我也是彼得。我會在電視機各個頻道之間來回的跑,我變成清朝的阿哥和小燕子一起冒險,我變成武松,在山上遇到一只老虎;我在大海上沖浪,然后沒多久我又出現在甘肅的莫高窟。世界總是很奇妙,我明明只是看著書本,卻能聽到書中人物的聲音,看《叮當貓》的時候,小叮當的聲音軟軟的,大雄是個冒失的.小男孩,說話老是急急忙忙,靜香說話總是慢慢的很溫柔,小夫的聲音尖尖的,我和他們一起,在小叮當口袋里拿出的寶物里,度過一天又一天,書店的老板是個伯伯,總是帶一頂帽子,我經常去,5毛就可以租一本漫畫,我常常畫一個下午在那邊,伯伯會給我拿好吃的,有時候不忙的時候跟我講故事,他的那頂帽子下面是不是藏著一個口袋,他其實就是叮當貓吧,怪不得伯伯喜歡養貓。回家的路上,總是經過一座橋,有一天早上,我盯著橋下的水,橋下的湖水閃閃發光,水里有一雙很大很大的眼睛,沒人看得見,但是我知道,它也在望著我,我們互相僵持著,突然,橋開始緩緩地動了起來,我們和橋一起往后退,整個地面也在往后退,我有些些的害怕,但更多的是,興奮,我們會不會進入儒勒凡爾納的地下世界,那河水里的東西帶著我們去向何方?會在輕微的恍惚后醒過來,我還是在橋上,橋上的車依然來來往往,上學該遲到啦,于是跑著去上學
外婆家以前有一只貓,黃色的花紋,大家都喜歡叫他老黃,它比我還小,他對誰都不親,總是跳上花園,然后在高高的臺柱上,蜷縮著,慵懶的趴下,看著曬太陽的一大家子,眼睛微微瞇著,像一家之主一樣,但是他喜歡跳到外婆的身上,外婆用手給他撓癢,他很舒服的“喵喵”的叫,我和大黃經常大眼看小眼,我總是費勁心機去抱他,而大黃總是急著逃離我,“大黃是男孩子,他會不好意思”外婆看著沮喪的我安慰。有一天大黃不見了,我們整整兩天都沒有見到他,后來的日子里他也沒有出現過。直至我們快要忘卻他的時候,他帶著一只灰花色的母貓回來了,住過一陣子以后他又消失了,我有的時候會在花園上看到他,懶懶的趴著,我一走過去他就消失了。
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太陽像是一只狗,灼眼的像一朵向日葵,一見就像笑
《夢想家彼得》讀后感 篇4
這大概是麥克尤恩最溫情的作品了,初衷是寫給小孩子的,寫出來,卻已超越了童話的意義,上升為一部嚴肅的文學作品。說其童話,是因為每個故事都充滿了幻想、天真,有的還頗具教育意義;說起嚴肅,因為麥氏并沒有絲毫刻意的浪漫色彩,他一如既往的筆法精準,區別只是這次刻畫了一個孩子的心理。
以心理學來剖析麥氏永遠不為過,例如在 《消失膏》里,彼得覺得家里太雜亂了,人人都煩不可耐,他只希望能一個人靜靜,沉浸于自己的美好世界。在廚房,一個大抽屜成了家里煩亂的集中表現,抽屜里什么雜物都有,正是在,他發現了一種涂抹后可以使人消失的“消失膏”。雖然他最愛的就是爸爸、媽媽和妹妹,但還是將這“消失膏”涂抹到了他們身上……麥氏結合了養孩子和自己當孩子的雙重感受,將孩子的心理和對大人的看法描摹的如假包換。
他本人曾說:“我小時候常幻想著有一種辦法,可以讓父母不帶任何痛苦的消失,倒不是討厭他們,而是只有這樣我才能將場地打掃干凈,開始做我自己的事。”——這篇故事就顯然是麥氏自身感受的寄托。盡管是寫童話,“恐怖伊恩”的名聲依然不輟,不說故事本身的想法就挺恐怖的,描寫中也是笑鬧與驚恐并存。在院子里彼得給妹妹涂消失膏時,妹妹突然驚醒,那時她的頭已經消失。“她在院子里像個沒頭的小雞一樣亂跑,揮著她變短的胳膊。她有嘴巴的話,一定會尖叫的。要命,彼得心想,也開始追她。”就這樣,彼得和只剩一個身子的妹妹在院子里追跑。等到所有人都消失了,彼得一個人在空蕩蕩的家里卻害怕起來,希望妹妹這時仍在和她的洋娃娃說話。故事最后當然是一場夢,彼得醒來,看見家人們仍在院子里聚餐。
《貓》這一片題目最簡單,但寫得最有意思,還出奇感人。故事開始于早晨,家里人都匆匆忙忙大喊大叫,急著去上班上學,亂成一鍋粥,而老貓威廉仍在火爐上打哈欠。一次彼得撫摸老貓中,發現它身上有一條拉鏈,他將拉鏈拉下,和貓的靈魂交換了身體。威廉的靈魂進入彼得的身體,而彼得變成了一只貓。變成彼得的貓代替他上學、寫作業,而彼得用老貓的身體在院子里打架,幫它贏了隔壁貓王,贏回了它最后的尊嚴。晚上,老貓的靈魂跑過來說,“我得回去了,我要開始下一場冒險,謝謝你讓我當了一個男孩。”第二天早晨,彼得迷迷糊糊的醒了,家里人都面容悲戚,告訴他老貓威廉死了。彼得怔了一下,終于很堅強的說:“對,他現在要開始另外一場冒險了。”這個故事實在動人,最后埋葬老貓時,彼得看到了威廉的靈魂在慢慢升空,大人們說,他又在做白日夢了。
其他的故事一如題目,都是夢想家彼得的白日夢。在孩子的世界里,萬物皆有靈。無聊的雨天洋娃娃會突然開始說話,向他索要房間的所有權;街上來了盜賊,他夢想著盜賊爬進窗口,而他成了獨自守家勇敢應對的小英雄;姨媽帶來的小寶寶奪走了大人的關注,他因嫉妒而討厭寶寶,結果變成了那個寶寶,被自己的厭惡目光嚇哭了。
當然,洋娃娃說話不過是他玩的扮演游戲,自己發出了各種聲音;盜賊偷走了家里的東西,他醒來后,尋找當時拍下的照片卻怎么也找不到;抱著寶寶時他一個恍惚,回到了自身,決定帶著寶寶一起出門玩。所有的白日夢都不會成真,除了一項——長大成人。
在度假的海灘邊,彼得和其他的小孩組成“海灘幫”,一同編鬼故事、探索巖洞、堆砌沙堡,玩得不亦樂乎。在他們眼里,那些成年人是何等的無聊,他們關心工作、金錢和稅收、支票簿、鑰匙和咖啡,沒完沒了的坐著聊天,從來不會真正的開心。他覺得最傷感的事莫過于長大,變成此刻他眼里的大人一樣遙遠,一樣古怪和難以理解。
他真的長大了。依然是度假,依然是這個海灘。他起來刮胡須,喝咖啡,看報紙,打電話祝福自己的實驗室。一切做起來竟毫不奇怪。他無所畏懼的走進兒時害怕的隧道,和心上人在沙灘上牽手漫步,訴說自己的理想,生活中的計劃……睜開眼,他還是那個小彼得,在沙灘上睡著了。遠處的大人仍圍坐著聊天,而他的看法已經變得了。大人也有他們了解和喜歡的東西,這些東西仍在迷霧中,他看不清但他知道,那會是一場不同的冒險。
小伙伴又在海邊叫他玩耍了,他飛奔而去,輕得像一直燕子。這是在做白日夢嗎?連麥克尤恩也忍不住抒情了一句:在這些人類活動的背后,大海上下來回搖晃,疊起,滑動,因為沒有什么能保持靜止,人不會,水不會,時間也不會。
《夢想家彼得》讀后感 篇5
這是麥克尤恩的一本寫給兒童的書,里面包含了7個小故事,彼得是個看起來很普通的小男孩,但是小男孩卻有大智慧,他每天每時都在幻想,聯想起一些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每次幻想過后,又領悟到了很多的人生大道理。
這是一本非常有深意的一本孩子的書,看了網友的話,說這本雖然是麥克尤恩寫給兒童的但實際是大人小孩都能看的,我相信每個人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這是我的第一遍,我記的最深的就是寫貓的那章,說不上是什么感覺,沒準我理解的很淺顯,我看完覺得心里很難受。還有娃娃和隱身藥膏那幾章,我看完后晚上躺在床上還在想,作者寫這個故事希望孩子們了解到什么,又想讓大人了解些什么,真的是很不容易懂的作品, 而你看的時候還能多少找回一下自己小時候的影子,那種感覺不言而喻。
另外覺得作者的空間感極強,轉的我直暈,很奇妙啊。
這是我買麥克尤恩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是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我感覺好像也沒太看懂,明白了一點,1%,哈,但我全部看完了,敢肯定的是絕對是本好書,我會很看多遍的那種。下一本本來想看他的水泥花園可是沒有賣的了,再等等吧。
《夢想家彼得》讀后感 篇6
今天讀了麥克尤恩寫的兒童文學《夢想家彼得》,麥克尤恩還寫過兒童文學?恐怕對麥克尤恩有了解的不少讀者的第一反應都會是這樣。
封面很好看,后來看譯者的介紹說是原版的封面買下來用的。說到譯者,一直覺得孫仲旭名字好熟悉,直到看到書評區譯者自己寫的,看到豆瓣的IDluke,就突然想起這是那位去年八月份因為抑郁癥自殺的譯者。
今天讀完這本再去看譯者對這本書的介紹時,感覺很悲傷。我一向對自殺的人有偏見,所以我不讀海子不讀顧城不讀很多自殺的人寫的東西。可是今天我卻只覺得悲傷,或許活著的時間越長就容易裝作一副我懂的樣子擅自使用通感去感受別人。
這本書里也有幾個故事在講去感受別人,彼得變成玩具,變成貓,變成嬰兒,變成大人。封底摘了一小段,來自很多都最喜歡的第二個故事,也是疑似封面主角的故事
“他低頭往軟毛中間看,一面用指尖分開軟毛,他看到這只貓的皮膚上開了個小口子,就好像他手里捏著的是拉鏈柄。他又拉,這時出現一道兩英寸長的黑色開口。貓兒威廉的呼嚕聲就是從那傳出來的。彼得想,也許我能看到他的心臟的跳動。”
讀到這的時候我就已經瞪大了眼睛,讀過麥克尤恩的人肯定知道他愛寫些陰郁殘忍的事情,可是這可是一本給小孩子看的書,但當看到接下來溫溫柔柔的一句“有只爪子又輕輕地推他手指,貓兒威廉想讓他繼續。”的時候,我發現在積極按照一個大人的想法以最壞的心思揣度了這件事。完整地讀完第二個故事會心里軟軟的暖暖的。
不過盡管如此,還是從這本薄薄的書中感受到了詭異的殘忍和陰暗,我們始終會害怕的東西,從小的時候就開始思考并害怕的東西,或許小時候還沒那么害怕,因為還看不明白。于是麥克尤恩作為一名父親就寫了這樣的睡前故事給自己的孩子,就像他說的我們喜歡兒童書,這跟文學關系少一些,而跟愛關系多一些。
但是,內容卻特別豐富,涉及了我們生命中遇到的很多問題,關于公平,與家人的關系,死亡,跟同齡人相處,與竊賊相斗,怎么看自己之前的狀態嬰兒,以及之后的狀態大人。短篇一如既往的精妙,卻多了很多溫柔,或者用他說的話,多了很多愛,那是為了孩子讀完之后會快樂的愛。
聽說原文用的詞匯句式都不超過小學水平,我還沒有讀,哦順便說一句,這本書是出的雙語的。正好用這本拯救我已經低于小學水平的英語。
附上麥克尤恩的作品表吧,后面有中文的就是有中譯本的,其實我到現在也才讀過四本,《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水泥花園》屬于早期的作品,非常酷,包含你能想到還有不能想到的罪惡,卻又覺得理所應當;《夢想家彼得》是寫給孩子還有大人;《贖罪》有電影,女主角的綠裙子漂亮到極致;而在步入老年期的《在切瑟爾的海灘上》講了一對新婚之夜的男女,精準描述了壓抑的感情和表現,簡直是大齡擰巴青年附身;《甜牙》因為是長篇于是有多余的字數去非常隱蔽地感嘆老去,讓人頓時覺得他好可愛。再多我也說不上來了,以后慢慢讀完他的作品吧。
《夢想家彼得》讀后感 篇7
我最喜歡霸王那一章。這張一開始就提了一個每個人從小就會思考的問題,我是誰?我是真實存在的嗎?
我從小也無數遍問過自己這個問題,通常想到的結果就是:只有我自己是真實存在的,別人都是為了配合我而在演戲,就像TureMan一樣。很顯然,彼得也是這么想的。
可是彼得的想法跟我有些不同,他認為只有自己是真的,其他人或其他事物都是由他自己幻想出來的,或是說自己做夢夢見的,他覺得自己正在沉睡,等醒過來就會有一個真實的新世界在等著他。啊,原來大人總說死后會去天堂就是這個意思啊。
這本書真的是適合成人看的童話,也是可以毫無顧慮給小朋友看的書,彼得豐富的想象力把我帶進了一個我太久沒有去過的世界。
我對這個世界一樣充滿好奇,于是我也放任自己跟著彼得的靈魂一起鉆進了那只叫威廉的貓的身體里,體會用四個軟軟的白色爪子走路,也感覺到自己的尾巴在身后蜷著,身體暖烘烘的。
我也要做一個擁有天馬行空想象力的大人。
【《夢想家彼得》讀后感】相關文章:
《彼得》讀后感06-15
彼得和溫迪《彼得·潘》讀后感06-25
《彼得·潘》讀后感06-26
彼得潘的讀后感04-13
彼得原理讀后感03-02
《彼得德魯克》讀后感01-07
《彼得潘》讀后感01-07
彼得·潘讀后感02-22
《彼得潘》讀后感精選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