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基地》有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基地》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基地》有感1
《基地》一書被世界的讀者譽為永恒的科幻經典。它主要從基地的創建、崛起、擴張寫起,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也體現了作者與眾不同的超前思想細品全書,我感嘆作者對未來世界獨到的見解,也對基地產生了自我想法。
我認為,基地的創建就是原于銀河帝國的衰敗。銀河帝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度,之所以會滅亡,還是因為人類永遠無法磨滅的愚昧與貪婪。一開始,人類帶著他們的智慧與良知,登上一個個荒涼的星球,在那建造起了高科技的社會。可他們的后代也正是因為未來世界的先進與舒適,而變得十分貪婪、愚昧,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學習,傳頌未來世界強大的科技,越來越多的高能科技也逐漸失傳,導致未來世界,也就是銀河帝國退化。書中的主人公哈里·謝頓,也就是因這一原因,想要編出《銀河百科全書》,來保留銀河帝國的先進科技,也致減緩帝國退化所造成的后果。
想通過這節書警示讀者及現在的整個社會,不要步銀河帝國的后塵。所以,我希望從現在開始,世界的每一人都應該時刻了解當代的科技,積極參與科技發展的工程,及學習、認識科學,這樣才不會使人類流傳多年的科技文化白白流失。
而且,我也希望我們現在的社會能快速的發展、創新,變得跟銀河帝國一樣繁榮、強盛。當然,這也要靠我們所有人對科技的追求熱愛,以及對高科技未來無盡的期盼。因此,和呼吁所有人無論地何時,都要抱著一個樂觀、進步的態度去展望未來,不能只停留在現在或過去,不然后果將不堪設想。并且,與此同時,也人付諸自己的行動,讓自己的智慧得以發揮,參與到學習,發展的行列之中去。
讀《基地》有感2
《基地》這本書,看似內容簡潔,實際上整本書卻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引人深思。別人寫讀后感,都是寫描寫方法以及文章思路。然而我不說這些。今天,我就來說一下《基地》中的人物。
謝頓,一個不折不扣的心理史學家。他十分聰明有,幾次被叫到法院談話,以及被流放到端點星是他早已意料之中的,這也能反映出他目光的長遠。在繼承者們執行任務成功后用以前錄好的影像出現,也說明了謝頓對繼承者的信任,會保留秘密。
但是我要說的這個人,并不是謝頓,而是同樣對謝頓忠心耿耿的哈定。
哈定,在年輕時就當上了端點星的市長。當然,背后暗算他的人也不少。但是他每次都能夠巧妙地躲開死亡的魔爪。當別人指出他的不好之處,他也能勇敢地站出來擔當一切,并心平氣和地解決眼下的危機。有時,還自創名言警句來告誡自己,不可以沖動,要心平氣和地解決當下的事情。我記得,他有一句名言好似是這么說的:“戰爭是無能者最后的表現!”是的,誰不崇尚和平呢?為何一定要發動那么多戰爭呢?倘若那些戰爭的發起者都能夠靜下心來好好的思考一下,那么這個世界上那么多的戰爭,那么多人的家破人亡,就都不會發生了。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在自己沖動發火之前,一定要想想,如果你這么做了,結果會怎樣,自己會怎樣。如果想通了,那就不會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而后悔。
都說“沖動是魔鬼”,我們人人若都能向哈定那樣,遇事不慌張,能夠靜心思考,勇于擔當,那么,這些就已足夠。
讀《基地》有感3
《基地》這本收被稱為“永恒的科幻經典”。本書作者阿西莫夫,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哈里·謝頓開創了“心理史學”,預測銀河帝國即將滅亡,所有人都在強力挽回,一時間內,銀河震動,帝國飄搖;皇帝、宰相、奪權者、反叛星球,各方勢力立刻劍拔弩張,三個主人公之間也發生了一些茅盾。
首先,我覺得阿西莫夫的寫作手法十分新穎,明明三個主人公沒有一點關系,中間相隔了數十年左右,但把整本書看下來,卻覺得這是個完整的故事,后來發現,是百科全書的一些段落將他們串在一起。這種手法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
其次,我覺得謝頓的目光十分深遠,他仿佛已經徹底將“死”字看透了。然而,他的責任感很強。“吾事已畢”從此話中可以看出整個事情的流程對他而言仿佛像某個人從一開始給他下達的一個任務或者命令罷了,帶給讀者的有一種深不可測,像天氣那般難以捉摸的感受。
說起責任馬洛成為了必不可少的角色,正如書中最后一段“未來關我什么事……就留給那些繼任者吧。”馬洛的性格從表面來看貌似與謝頓差不多——完成任務。實際上吧,有些不同,馬洛更明顯對未來的事更加漠不關心一些,認為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夠了,其實太多雜七雜八的東西無需考慮:反正又不是我的事,給人說不出的感受。
我們的生活中有著責任感很強的'人,如:老師。他想教好每一位學生,無論什么方法吧,責任感顯然很重,而并非完成任務。
阿西莫夫的重要科幻感不會讓人看了太夸張,而仿佛身臨其境。所以,他說“女士們,先生們,世界上只有一個阿西莫夫。”
讀《基地》有感4
銀河震動,帝國飄搖:皇帝、宰相、奪政者,反叛星球,各方勢力立刻劍拔弩張,阿西莫夫站在歷史和未來的中央,看到了人性永恒的丑惡。
從人類出現文明的那一天開始,文明就在不斷地發展著,建立了千百個帝國幾立在不同的時代。一切都在發展著,惟有人性不變的丑惡。
當社會風雨飄搖,這個帝國銀河快要崩潰的時刻,人們并不是團結起來去追求和平,而是懦弱地像蝸牛那樣縮進了殼中,或者出手去傷害他人,打碎他人的“殼”,但他們并不知道,總會有比自己更加強大和更加卑鄙的人來打碎自己的殼。這就像清朝之后動蕩不安的民國,文明的發展就這樣被按了停止鍵。“大魚吃魚,小魚吃蝦米”的這條鐵律才是永恒不變的。
人們就這樣變成了一個個“個人主義的末路鬼”和“社會病胎里的產兒”,他們像一盤散沙般成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并沒有水出現把他們“粘合”起來。
就會這個極其危急,關乎人類命運的時刻。謝頓出現了,他給人們帶來了希望,盡管只是一絲渺茫的曙光。
然而,人們并沒有因為他的出現而團結起來,只有兩個基地里的人們在孤獨地支撐著銀河帝國。
人們還是像從前那樣,像那些千百萬年前的人一樣,自私、貪婪。其實在羅馬、奧斯曼和蒙古這些帝國的身上都有著銀河帝國的影子,人們永遠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只有阿西莫夫看見了。可人們何時能看清自己,了解自己,讓人性成為“永恒的美麗”。
讀《基地》有感5
浩瀚的宇宙,蘊含著無數的神奇,燈光下隨著阿西莫土留下的痕跡,翻開《基地》等候銀河帝國的再次崛起。
我們,只是蝸居于銀河系的一個角落——太陽系。在銀河的邊緣,有一題不起眼的行星,但它卻肩負著巨大的使命在心理學史的創建者——喻里·謝頓曾明確表明,已經存在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即將滅亡。而它顆行量——端點星,則是在銀海帝國衰亡時指明方向的一座燈塔,默默貯蓄力量,保留科技和文明,以免人類的文明、重新來過……
憑著自己過人的才智,哈里·謝頓帶著龐大的隊伍以及51位精英科學創建基地;憑著自己的臨危不懼,塞佛·哈定讓基地披上宗孝神秘的色采,讓基地崛起,在各帝國之間享有盛名;憑著自己靈活的經濟頭腦,侯伯·馬洛想到行商,以貿易,金融的方法使基地進一步得到擴展。而他們所有做出的努力,只為了一個目的——保留帝國原有的知識而縮寫《銀河百科全書》……
燈下,大師的身影與我重疊……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羅伯特·海因莫特,亞瑟·克拉克合稱“科幻小說三巨頭”,還《基地》則是他的巔峰之作,是他自己最引以為傲的作品,被后人稱為永恒的科幻經典。
確實,阿西莫夫確實也有這樣的能力,無論是哈里·謝頓,塞佛·哈定還是侯伯·馬洛都對自己的時代那一種清晰的認識,他們勇于創新,敢于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會聽取別人無用的建議,他們對自己的時代性有著清晰的認識,為了基地的發展,他們不畏權威,也不會貪圖這個位置帶來的便利,該斷則斷,理清事實,讓新一代的人才涌一于政治,以自己為基礎,把這個社會,通過新時代的發展變得更好。
但只憑借這一點,就要成為“永恒”的還是遠遠不夠的,但,阿西莫夫,加上自己對生活的理解,把現實生活中商場的勾心斗角,人與人之間的欺騙,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在了這一本書當中,這不僅僅是一本單純的科幻小說,更是一本對人性的真實寫直。作者把自己對人性的思考,轉化為一種幽默的語言,變成了文字,在全世界廣泛流傳。
其實現實生活中不也是如此,欺騙,貪圖寶貴和享受的情況,屢見不鮮。這本書,不僅僅只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如果現實中,我們真的像書中三個繼承者一樣,那么世界上,會不會沒有那么多的貧困災區?不會有那么多貪圖寶貴的強奪?不會有那么多人才,被埋沒于人海?
長江后浪推前浪,每一個時代都有展示每一個時代的歷史,如果一定要墨守成規,反而會帶來更大的損失,不如放手一博,用自己的思想為下一輩子,墊為基石,清楚的明白自己的時代性,不會為了自己的一點小私小利,而擾亂歷史前進的步伐。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微小的力量,但只要團結起來,背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而不是一味躲避,為歷史的書本翻過新的一章,知道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不必留戀,勇敢的踏入新的時代。這,大概就是阿西莫夫,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讀《基地》有感】相關文章:
讀《飄》有感05-26
讀《活著》有感05-26
讀《簡愛》有感05-20
讀《童年》有感05-15
讀《曹操》有感04-24
讀《看見》有感04-22
讀《魔戒》有感04-11
讀《母愛》有感05-18
讀《背影》有感05-11
讀《皮囊》有感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