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未來》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AI·未來》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年最奇葩的事情,就是從年初到現在,換了三個辦公地點,換了三張辦公桌和三把椅子。不停的搬家,調整工作分工,打亂了原本連續的工作狀態。按照去年的設想,今年和明年是要寫本書出來的,靈光一閃源自于省醫療健康信產業聯盟群中的一位老師,不定期在公眾號更新著關于醫保信息化的章節。回首過往,錦州的衛生信息化經驗和成果,包括所走的各種彎路,其實有很多故事可寫。由于工作分工有所調整,加上孩子出生后所有的時間都被打散,只得將寫書的計劃暫時擱置。
時間雖不充裕,讀書的間隙依然還是有的,手頭上就有一本《AI·未來》,作者李開復,創新工場CEO/人工智能科學家。書是去年底在北方圖書城原價購入,讀完以后只有一個結論,可讀性配不上它高昂的定價。全書共包括8個章節,如果平時刷作者微博,經常關注行業新聞,則至少對一半以上的內容都有所了解。另外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是,全書讓人印象深刻的內容寥寥無幾,雖然這么說對作者顯得極為不尊重,事實卻正是如此。對于純粹的AI小白來說,本書有一定的科普價值,對于專業人士則推薦指數驟減。
自己親身經歷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大潮、大數據發展元年、AI爆發元年,現在幾乎所有行業,如果不跟人工智能搭上邊,就感覺會落伍一樣。李開復老師從深度學習發展簡史講起,對比中國互聯網創業者和美國硅谷精英差異,凸顯出政策指引下中國的另類互聯網世界,七大人工智能巨頭(谷歌、Facebook、亞馬遜、微軟、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頗有些武俠小說中七劍下天山的味道,人工智能發展由互聯網智能化→商業智能化→實體世界智能化→自主智能化不斷進步,并對人工智能替代現有工作進行深入剖析,從自身身體原因和工作之間的平衡點引發的思考,最后為人類和人工智能共存描繪了一幅美好藍圖。書中引入大量人物、事例和數據以支撐論點,看得出作者、協作者、編輯團隊都為此付出了努力。
其實很喜歡作者每次演講結束的那段墓志銘,雖然這段墓志銘經過修改,最終被作者自我否定。因為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無法達到作者當時的高度,也無法切身感受作者生病以后的心態變化。以這段曾經激起全國各地年輕人雄心壯志的墓志銘結束本文:“李開復長眠于此,他是科學家、企業家。經過在多家頂尖科技公司的努力工作,他使復雜的技術,變成人人可用,人人受益的產品”。
【《AI·未來》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學ai ei ui教案04-04
AI臨摹動漫圖片技巧介紹05-12
漢語拼音ai、ei、ui 學習06-16
漢語拼音ai、ei、ui教后反思07-14
拼音教學ai ei ui 的記錄聽課內容01-25
一年級拼音ai ei ui說課稿12-22
余光中的寫給未來的你讀后感01-07
未來在別處12-22
未來能源作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