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

時間:2021-01-10 14:48:15 讀后感 我要投稿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1

  暑假里,拜讀了李希貴老師的《面向個體的教育》,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教育的宗旨是讓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一個孩子從6歲進校園,到12歲離開小學,他在學校能獲得什么培養什么,知識和思維,習慣和能力,而這一切是通過什么樣的路子呢?課堂學習、生活實踐、死記硬背、試題累加、社團浸染,教師在其中扮演的是講授和練習的角色。很多教師知道學習是有規律的,成長有特點,個體是有差異的,知道學習的有效規律,且在教育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解決我們所面對的個體問題呢?所以我們要學習有關兒童成長的心理生理知識。

  一直以來,我們喜歡站在教的角度設計課堂,按照教學進度確定學習任務。其實,我們應該首先理清學生的學習過程,讓“教”先退避在一邊,把“教”先剝離出來,設身處地弄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起承轉合,何處山重水復,何時柳暗花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教師應該是鼓舞著,讓學生始終有不竭的學習動力;教師應該是欣賞著,讓學生在欣賞的目光下,變得自信陽光;教師應該把學生捧在手心,讓學生像是躺在媽媽的懷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攀上屬于自己的峰頂,讓學生一次又一次體驗成功。

  當然,應該親近的遠不止被冷落的教材,成功的教學應該更加開放。打開教師的窗子,扯一塊西山的蒼翠;推開學校的大門,與學生一同跨入時代的高鐵;鏈接信息高速,世界就在校園。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舞臺,只有我們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加廣大、多元的學習舞臺時,他們的未來才值得期待。

  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管理應該是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如果我們能夠把更多聽課的時間用到老師們關于課堂設計的討論之中,也許發生在課堂里的教學會有著老師們更多的智慧。

  一個老師愛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細小的美和生動的情節,那他或她的學生也學會了在傳遞中去愛生活。

  一個老師愛教育,那他便會帶著對職業的崇敬和神圣來對待職業中的每一個孩子,孩子既是我們工作的對象,更是和我們同走幸福職業路的伙伴,一個問題學生的存在就意味著我們有提升功力的機會了,教師應該是領著薪水做慈善事業的人。

  一個老師愛學科,在他眼里,他是為學科而存在的學習者,那么他的孩子所感受的就是學科的魅力和神奇。

  一個老師愛學生,他知道,學生是一朵朵來自不同家庭的花苞,早開晚開不開都是個體的存在,他們在這個土壤上,不是來遭受歧視和統一的修剪,他們需要的是適合自己呼吸系統的氧氣和水分,承認個體差別,才會有個體教育的眼光。

  “我深切地感受到,當我們的孩子每一個都煥發自我潛能,發揮自我價值、成為最好的自我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就真的贏了”。這是李希貴校長的管理體會,我想,《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定會讓我們換一種理念、換一個思路,換一個視角來看我們的孩子,放大教育的的智慧和力量,為創建讓孩子們向往的理想學校而努力。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2

  在我看來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是一種教育責任。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都是個性化存在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沒有哪一種學習方式對所有學生所有學習內容都是最佳的,只有適合的、有效的。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需要不同的學習方式。在教育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尋找并且完善,找到適合的教好他們的方法。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應該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

  什么是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呢,在我看來讓學生能夠產生興趣就是適合他的學習方式。興趣是動力,是源泉。因此要重視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我們大家的共識。

  學生有興趣,必須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如同前面提到的那樣要作為老師要懂得放手。自由活動是人發展的內在依據,學生的學習也應如此。學生應當是主動的學習者。真正的學習并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出自學生本身,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自己找到并發現、糾正自己的缺點。

  不僅是這樣,如李希貴校長說的那樣“不同的學習內容應當選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在英語教學的課堂里,可以試著以趣味性材料來創設問題情境。對同一個問題,如果我所提供、創造的問題情境不同,學生也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情境。從而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這樣可以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英語教學內容的情境,從而積極地主動思考、尋找解決的方法,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面向個體的教育》所帶給我的感觸不僅僅有這三點,也讓我明白教育和學習一樣長時間的事,不應該帶有功利心去看待他,我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應該多看到身邊的榜樣,多拜讀經典,多向身邊的老教師進行學習,從那里得到更多的智慧,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3

  我一向對有關教育話題的書敬而遠之,理論太高深,與教學相隔過遠,沒什么實際操作性是其一,另外寫的枯燥讓人看不下去也是重要原因。后來接連讀了幾本國外一線教師的經驗之作,方有所改觀,他們的書每個章節短小,好閱讀,更重要的是寫的一個個小方法都是可以運用到教學中并行之有效的。不過我仍然覺得中國本土的教育類著作缺乏地氣不好閱讀,直到我讀到李希貴的《面向個體的教育》。這本書里既有著者的改革案例,更有實施后的經驗和反思,每一章節都不長,但都基本上都能讓讀者深思。

  深受中國傳統教育觀念教育的我,本來心里是很抵觸“教育是服務業”這一觀點的。韓愈說“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如是服務業的從業者,那么就如食客上餐廳,付出金錢購買食物和就餐環境,旅客上賓館,付出金錢購買安睡地點和安寢環境,顧客上發型店付出金錢購買整潔適宜的發型,上商場購買適宜的衣飾。而今只是學生上學校,付出金錢或者秉承的受教育的權利購買知識而已。可是侍者只需記住顧客的需求,給予他們即可,不用負擔他們的心理疏導,不用承擔他們的成長困惑,不用憂慮他們的人生前途,不用在意他們的情感糾結。可是,同為服務業從業者,社會、輿論、媒體、家長,甚至學生都覺得教師應該教書之外,更要育人,把學生成長的重任壓到教師身上,可這那是服務業的事哪!同為教師,社會培訓機構的教師更符合服務業從業者的身份,一方付出金錢,一方教授學識,錢貨兩訖,多好。而如今,要求教師一人多責,既在課堂上傳授知識,又要在課內課外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甚至人生觀,還要解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與家長與同學與其他人的交際情感問題,還要負責他們在學校內外的人身安全。而這些,根本不是服務業的范圍了。談及教育是服務業,教師要轉變的是自己的觀念,教師應是學生的輔導者角色,要有平等的意識,畢竟每個人在生命上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對待學生不能是以前那種居高臨下,打著為學生好的旗號硬壓蠻橫,以方便自己,而應該更多的研究學生的需求,平等對話、溝通、合作,以共同成長,古語說教學相長如是也。而社會、輿論、家長也應該有教育是服務業的意識,要減輕教師的壓力,弄清教師應該負責的范疇,不要在教師身上套上不該有的苛刻的道德等枷鎖,形成道德綁架。最后感觸最深的是李校長說:“當教育成為服務業,我們就需要調整心態。教育不是萬能的鑰匙,教育不能包治百病,教育要學會等待。”我覺得說的實在太好了,不僅是教師,全社會都需要調整心態,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求教育成果立竿見影的,都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提出這樣要求的,都是絲毫不懂教育的人,愚昧以及急功近利。

  如今明智的人開始崇尚“慢”,教育同樣要慢,小火慢煮,精雕細琢,不見流水線下來的都是前篇一律的制造品,只有針對個體的雕琢才能創造出精品。想必,在舒緩的校園里,在平等的氛圍里,學生接受知識及其他,心里也會愉悅的多。而不是在越來越大的校園,越來越多的班級,越來越滿的班級里,在教師步履匆匆奔赴各個教室中學習。真不想有一天,學校越來越像企業,領導越來越像高管,教師越來越像員工,學生越來越像流水線上的制成品。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4

  《面向個體的教育》記錄了李希貴校長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實踐、感悟和思考,

  20xx年9月,北京十一學校全面實施走班上課,他們試圖通過不同學科在不同的學科教室上課,實現教學資源與學習過程的有效對接。全校4000多名學生有4000多張課表,他們組合成1430個教學班,因材施教的命運從過去教師的手上轉到了學生自己的手上,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喜歡的老師,喜歡的學科進行上課。在不斷的選擇與調整之中,孩子們漸漸生長出了責任性和使命感。

  學校里每天中午有個活動叫“校長有約,共進午餐”。餐費是學生自費的,李校長說,有時他也會把學生應付的餐費一起付了。這個活動中,李校長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他和學生一起探討:諸如晚睡時間應該提前還是拖后。經過三個多月的調查研究、思想交鋒和觀點碰撞后,最后形成了一個開放式、選擇性的解決方案。學校確定三個晚睡時間,讓有著不同習慣和需求的學生自由選擇。選擇不同晚睡時間的學生分配到不同的寢室、不同的樓層或者區域。這樣就滿足了不同個性學生的需求,又避免了相互干擾。學校還提出允許每個學生每周有一次申請晚睡一定時間的制度,受到了學生們的熱捧。

  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校長在聽取學生的真知灼見后,采納了許多管理建議:在學生公寓大廳安放了手機充電裝置,并在每一樓層設立了專門的吹風間,以方便學生……我想,因為校長能尊重和信任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想法和需求,親近他們,面向每一個學生,所以才有了這些創新的做法。羅斯福有句話值得品味:他說,沒有自由的秩序就沒有秩序的自由,同樣具有破壞性。可喜的是,“十一學校”的領導和老師,時刻把孩子放在第一,珍視每個孩子的想法,重視孩子個性化的需求,他們在網站上開發了若干個互動平臺,校長的手機號碼公布給全校學生,他們把班級、學校各類活動的策劃權交給學生,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資源配置方案設計及設備設置招標也讓學生參與其中,甚至由學生來親自主持,每月一次的校務會議中必有一項學生的議題并由相關的學生參與討論、審定……學生成了學校里真正的主人。

  管理學的一個重要原理就是你希望看到什么,什么就會越來越多。我想,只有學校里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等真正民主平等、和諧融洽了,校園里才能生長出學生的許多想法來!

  學生第一

  談到學校管理,學生管理,我們自然會聯想到許多制度、考核、評估。是的,很多學校里因為有一系列所謂嚴格的規章制度,一切好像顯得秩序井然。但是,在這樣嚴格、規范的管理之中,學生、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得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被譽為全球第一CEO的美國通用電氣前總裁杰克遜·韋爾奇創造了許多商業奇跡,那個時候的通用電氣已經是有幾十萬員工,業務遍及幾十個國家、市場超越5800億美元的商業帝國,當有人好奇地問他,面對如此紛繁復雜、遍布全球的管理重任,如何分配自己的管理時間時,韋爾奇卻異常輕松地說,在通用,他只當教練,他把最主要的精力用在對經理人的培訓上了。韋爾奇簡單的回答背后,透視著對人的高度關注。

  北京十一學校里,李校長高舉“學生第一”的大旗。為了創建孩子們向往的理想學校,他們讓選擇成為學校的主題詞,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讓每一個人都成為自己的CEO。學校實施走班制后,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班不存在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老師們的工作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們有自己的學科教室,上課、備課、輔導學生,教室已經成為他們的主陣地,而辦公室里則鮮見他們的蹤影,班主任成為了主任導師。和其他幾位擔任導師的相關老師組成一個教育團隊,分別負責學生的人生導航、心理輔導和學業指導。

  如何真正讓學生成為第一,學校關注學生的學習管理,把活動與讀書聯系起來。請欣賞十一學校富有特色的活動之一——“開學典禮”。如何改變傳統的開學典禮形式,真正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其中,不僅僅是形體上的參與,更有情感上的參與,學校設計了“開學護照”,讓師生在30分鐘的開學典禮上,相互交流,簽名留念,且有簽名教師與學生行“擁抱禮”,師生情在擁抱之中變得更加醇厚。此外,開學典禮上,還有校長的“鞠躬禮”。這個鞠躬禮既有拜謝,也有感謝,更有敬重。

  活動之二——“擊掌禮”:20xx年4月,經過十一學校學生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學生會,學校選擇了一種“形式”——命名為“擊掌禮”。校長上臺與當選的學生一一擊掌,其中包含著祝賀之禮,信任之情和期待之意。另外,學校每年6月要舉行潑水節。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放松。在師生的智慧里,誕生了潑水節開幕式上的“洗禮”:由校長向全體參與的學生潑一盆消除大家的疲勞、煩惱的“智慧之水”,成為孩子們向往的事情。形式往往承載著內容,顯現出巨大的能量。由此,校長的一盆水里,居然有了讓孩子們放松心情、摒棄同伴間的前嫌,以健康的心態迎接新生活的豐富內涵。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5

  有幸研讀了李貴希先生的《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又通過《開講啦》節目的深入了解,我想任何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會被這樣一位在課堂中表現的比學生還積極,學生眼中神一樣的“貴爺”的人格魅力和教育魄力、理想震驚,更會被他的非常規校園所吸引。

  古往今來,學校到底是什么?在老師和家長的眼中學校應該是學習的場所,但是在學生眼中他們希望是這樣的嗎?在北京十一中學,學校不僅是學習的場所,更是學生施展才能,體驗生活的樂園。學校開設了34門選修課、37門活動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開辦那些銀行、書店、食堂、參加戲劇、攝影等不同的社團,因此4000多名學生有著4000多張課表,他們做的好像都是與高考沒關系的事,但是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接觸了社會,認識了世界,豐富了人生。北京十一中學從原來的2人考取本一,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本一錄取率,不為高考,卻贏得了高考,真正實現了素質教育與優秀升學成績的統一。我想如此出色的成績來源于平等的師生關系,來源于助人自助的學校氛圍,更來源于學生的真實內心的需求,這樣的學校有哪個學生會不喜歡呢?

  我想我們無緣進入到這樣的學校學習或者是工作,但是完全可以將他的先進的教育理念運用到我們的教育教學中來。李希貴先生認為教育不僅應該傳道授業解惑,更應該幫助每一位學生。這不禁讓我想到每個班級中所謂的“差生”,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呢?他們可能成績差但是卻有著其他才藝、他們可能行為差但是思維敏捷,我們要幫助他們全面發現和認識自己;并且利用他們的長處激發“差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比如讓成績差但是畫畫好、體育好的學生擔任班干部,讓衛生習慣差或者紀律差的學生擔任衛生委員或者紀律委員,容人之短,用人之長,不僅可以管理好班級,而且可以幫助“差生”進步和發展。當他們犯錯誤時,我們可以可以少一點粗暴的批評,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體會學生的感受,然后對癥下藥,采取溫和的措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并且心服口服,對老師產生信任和尊敬,從而在學習和生活中提高對自己的要求。

  學生學習是為了今后的人生做準備,而不是三年后的中考或者高考,在教育教學中如果能發現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喚醒潛能、激發潛能,因材施教幫助他們有所成長和進步,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會成才!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6

  當我拿到這本書時,看到書名我馬上想起了“因材施教”。

  教育的宗旨是讓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

  一直以來,我們喜歡站在教的角度設計課堂,按照教學進度確定學習任務。其實,我們應該首先理清學生的學習過程,讓“教”先退避在一邊,把“教”先剝離出來,設身處地弄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起承轉合,教師應該是鼓舞者,讓學生始終有不竭的學習動力;教師應該是欣賞者,讓學生在欣賞的目光下,變得自信陽光;讓學生一次又一次體驗成功。

  可貴的是,十一學校的領導和老師想盡各種辦法,給了孩子一片廣闊的天地,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課程,幫助孩子在活動中尋找團隊精神,在集體之外成長,孩子們學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學會管理自己的業余時間,他們在各種有趣新穎的活動中錘煉自己,成長自己。在這里,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有自己的故事和收獲。一名在學校戲劇課上擔任了一個學期導演的學生這樣說到:“領導力就是你盡心盡力地為每一位演職人員服務,不遺余力地為劇組的每一個部門提供幫助--當他們認同你的服務與幫助,全部死心踏地地跟你合作的時候,你才真正擁有了領導力。”讀著如此深沉的體驗和感悟,我深受感動。

  在現代社會,大部分孩子的一切都是家長給孩子們預先設計好的。包括我們的傳統教育課堂,孩子們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便很難從事自己關心的事情。其實我們更多的是要尊重我們的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多些寬容、耐心,尤其是當孩子們還沒有真正從錯誤中走出來時,就特別需要我們學會等待,在等待中學會捕捉教育的契機。

  從這本書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北京十一中的學生是如何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是鼓舞者、欣賞者。學習過程必須讓學生自己親力親為,誰也無法替代。相信孩子,承認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差別,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孩子的成長道路,將更加充滿陽光!

  “我深切地感受到,當我們的孩子每一個都煥發自我潛能,發揮自我價值、成為最好的自我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就真的贏了”。這是李希貴校長的管理體會,我想,《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定會讓我們換一種理念、換一個思路,換一個視角來看我們的孩子,放大教育的智慧和力量,為創建讓孩子們向往的理想學校而努力!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7

  在沒有接觸李希貴這個人之前,我就已經聽過他的“語錄”,比如“當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也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沒有倉庫的學校是一種理想,它其實是想告訴人們,學校里不應該有庫存起來的資源”、“跳出教育看教育,需要擦亮我們的第三只眼睛”等等。這個暑假里,我從《面向個體的教育》里真真切切地領略了李希貴博大的教育思想,并從中得到了不少的震撼和啟發。

  李希貴是現任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歷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評估中心主任,同時也兼任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理事等等。他先后主持多項國家級課題,其中《語文實驗室計劃》被列為國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級教師計劃”,并獲山東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但縱使頭頂著這么多閃光的頭銜,卻反而使得他的師生觀和教育觀更加矚目。

  一、師生觀

  北京十一學校里,李校長高舉“學生第一”的大旗。為了創建孩子們向往的理想學校,他們讓選擇成為學校的主題詞,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讓每一個人都成為自己的CEO。班主任成為了主任導師,和其他幾位擔任導師的相關老師組成一個教育團隊,分別負責學生的人生導航、心理輔導和學業指導。而教師在學校的辦學目標實現過程中處于第一位,才會協助校長落實他心中教育理想。“我認為關注學生應該先從關注教師開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塑造學生美好的人生。這個目標,只能通過教師來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關愛,只能通過人的傳遞,才顯得真切、動人,誰都沒有辦法改變。一位教師,在校園、在課堂舉手投足間,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他可以春風化雨,也可以讓學生‘近墨者黑’。”

  二、教育觀

  一次,在高一新生的錄取中面臨著一個兩難選擇,一位在馬術方面已經很有造詣但中考成績差距很大的學生報考了十一學校。是錄取還是放棄?學校校務會經過討論,打破常規錄取了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他們的想法就是寧肯放棄百分之百的重點率,也要為各類不同個性的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要為老師們的教學創造更加寬松、和諧的氛圍,將學校真正建設成一所屬于孩子們的學校。“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應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應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也是讓李希貴至今感到震撼的話。

  身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也應該從關注孩子本身開始。我們要用一雙慧眼發現那棵樹,那棵樹一定與這棵樹不太一樣,有的需要在天空挺拔,有的則需要在河邊茁壯,有的習慣于云山霧罩,有的卻渴望陽光普照……發現那顆樹,需要我們提供適宜的土壤、水份、氣候、養料,需要一個適宜的生態環境,需要我們的教育情懷。“我深切地感受到,當我們的孩子每一個都煥發自我潛能,發揮自我價值、成為最好的自我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就真的贏了”。這是李希貴校長的切身體會,我想,《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定會讓我們換一種理念、換一個思路,換一個視角來看我們的孩子,放大教育的的智慧和力量,以塑造孩子美好的人生為方向而奮斗!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8

  暑假期間,認真閱讀了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老師的《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此書為我這個站在班主任工作起跑線上的人指明了奔跑的方向,以下兩點感觸頗深。

  發現非正式表揚的魅力

  在所有的管理行為中,評價是一項需要每一位管理者特別小心的事情,因為它本身的高利害,也因為評價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慎用。而“非正式評價”尤其是“非正式表揚”的運用在教育教學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希貴校長在書中講到了這樣一位領導,他常常在你做了一點什么事情之后向你伸出他的大拇指,以至于被業內人士私下敬佩地稱為“大拇指領導”。你的一項變革、一點經驗,甚至一篇文章、一次發言,都有可能獲得他“大拇指”的肯定。雖說是沒有任何獎金、證書的表揚,卻激勵著大家不斷前行。事實上,這樣的“非正式表揚”在日常的教學中也可以很好地運用。書寫生字時對學生個別筆畫的肯定,朗讀課文時對學生情感把握的褒獎,思考獨到時及時的鼓勵,都時時鼓舞著孩子們,激勵著孩子們。

  印象最深的是身邊有這樣一位老師,堅持為每一位孩子過不一樣的生日。他和家長們一起,收集孩子從小到大的照片做成影集,讓班里其他孩子通過各種形式為他留言送祝福。還會親手寫一張賀卡,將自己的愛都寫在了上面。不管過程怎樣,相信這份真情的力量是無窮的'。雖然我們還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我們可以嘗試著選取真實、可信的一點,讓“非正式表揚”的潛能無限放大。

  放手才有更多的教育機會

  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有這樣的感覺,對于學生初入學時的不知所措、不適應,他們表現出更多一倍的擔心和焦慮,那么,隨之而來的是一手包辦,不給孩子留空間。這樣做,看似避免了無措的發生,其實只是將這樣的不適應、不成熟的狀態延遲而已。就像剛學走路的孩子,如果家長始終不給予孩子獨自行走的機會,那他將永遠也無法長大。如自然也就喪失了培養他們自主、自立的機會。

  我想最困擾老師們的就是學生的安全問題了,而“電梯”一詞最近一直是熱門搜索詞匯,這本書中就有這么一個關于“電梯”的小案例:有些學校在屢禁學生乘坐電梯而不見效的情況下,在電梯上裝上了限乘裝置,只有持有刷卡權限的老師才能乘坐。硬件設施一改,似乎解決了長期以來讓學校擔憂的安全問題,但同時也失去了教育的機會。李希貴校長說,如果我們不能在乘梯和禁梯這一矛盾沖突的情境中,讓學生明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使用資源,不讓學生從內心明白在一個團隊中如何以合理的方式尊重應該尊重的人,有一天一旦遇到類似的問題了,他們將仍然是令人頭疼的一群。試想,這樣的生命體驗怎么能舍棄,很多能力的培養都在是問題中發展,在錯誤里成長起來的。這樣好的教育機會,我們怎能錯過!

  不管是“非正式表揚”還是“學會放手”,都需要我們去用心去理解每一位孩子,發現他們的細微變化,及時地引導,感受他們的需求,適時地幫助,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成長的力量。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9

  閱讀《面向個體的教育》仿佛是武陵人闖進了桃花源,在桃花源里生活,“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是封建社會作為一個文人的理想國。而我們作為一生奮戰在普通高中的教育人,我們仍然是遵循孔夫子的教導,尊奉“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為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李希貴先生所著的《面向個體的教育》一書中,我們仿佛來到了一個屬于我們教育人的理想國——北京十一學校,觀摩到在一所班級授課制的中學里,實現因材施教的一種理想的教育范式。

  這種教育范式不是李希貴先生的原創,而是國家教育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明確要求,20xx年在廣東省的深圳中學,我就已經參觀了這樣的類似范例。李希貴先生是作為一名校長,通過這本著作將其新課程建設和實施過程中的體會和發現精彩的展現出來,幫助我們解讀國家教育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深圳中學、北京十一中學的教育范式類型,也是國家教育部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江蘇省沭陽高級中學教育范式的發展目標!我們絕不能學武陵人,到桃花源中一游,感嘆一番,登船還家,依然故我。而應當通過閱讀《面向個體的教育》明確目標,對照反思,發現差距,奮起直追。

  我校新課程實施以來根據學校自身特點,設計了自己的以因材施教為目標的新課程體系建設目標,確立“以人為本,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辦學理念;“尊重差異,包容發展”的育人理念。“弘毅致和,追求卓越”的沭中精神。其建設過程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是構建“定向——結構——活動”主體性課堂教學范式,并開發各個學科、各種課型的教學模式和操作規范,打造符合新課程精神的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先展后評的高效課堂。

  第二步是加強學科建設,按照新課程建設的要求,強化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科實驗室建設,新建成語文(印咸書屋)、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室,數學、生物學科分別申報并被確立為江蘇省和宿遷市的課程基地。

  第三步是強力推進我校的校本選修課程建設,從學校自身發展出發,借鑒儒家經典《中庸》中關于“中和”的論述,提出通過打造“致和課程體系”實施“致和教育”,其體系包含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校本課程開發等,這些課程在社會實踐、人生體驗、科普知識、傳統文化、工藝制作、學科興趣等諸多方面為學生提供可選擇的、多樣化發展平臺,“尊重差異,包容發展”,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和諧而有個性的發展。本學期以來的工作重點是依托我校的省市課程基地硬件設施和網絡平臺,發揮教科研的導向引領作用,強化落實,將工作目標分解細化到高一、二年級具體學科備課組。

  三個步驟同步推進,目標就是建設具有我校個性特色的在新課程背景下的以因材施教為目標的教育范式,通過學習李希貴先生的《面向個體的教育》,如同聽取一位先行者、過來人的言傳身教,其中鮮活的探索經驗、案例解讀、教學感悟對于我們都極具啟發和導向作用,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和各級管理人員深度閱讀、反復揣摩,以便更加明確我們的工作目標、堅定我們的工作信心、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我們每一位同志都應當結合自身的工作職責積極投入此項意義深遠、刻不容緩的偉大工程中去,并在內心經常問自己,因材施教,我們已做到了第幾步?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10

  李希貴老師的這本書相當于一本精彩的教育思想集錦,許多教育觀念都給人啟迪與深思,相信很多老師都是邊讀邊用筆作著批注,嘴里還念念有詞:“嗯,有道理,有道理。”作為一名資歷尚淺的小教師,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兩個字:嘆服。談教育思想、教育見解,我肯定不如李希貴老師皮毛,因此只能談談里面有一點點共鳴的地方。

  在這本書《平等對話,教育才真正開始》一篇中,李希貴老師講到這樣一件事:一位曾做過二十多年班主任的老師告訴我,在不當班主任之后,他與一位同學的談話整整進行了一個下午,但還是沒有多大效果,因為這位同學不以老師說的為然。這位老師告訴我,這在過去他做班主任時是不可能發生的,那個時候的談話一般15分鐘就能解決問題。

  我相信這種體驗每個當過班主任又當過普通科任教師的老師都有體會,在我們學校,每個班都設有班主任,班主任就管理著這個班的一切事務,甚至當其他科任老師上課時出現學生狀況都會讓班主任來解決,所以班主任都會有所埋怨:科任老師是干什么的,為什么不解決自己課堂上的問題?而科任老師呢,也很無奈:不是我們不想管,而是學生根本就不聽,好一點的學生還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給點面子聽著,不好的學生則當場頂撞,給老師甩臉,都能把科任老師當場氣得暈倒,久而久之,很多科任老師就對很多不好的問題視而不見或者將問題丟給班主任。于是班主任就成了繁忙的救火員。

  這里面有很多問題,但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學生聽班主任的話,而不聽科任老師的話?我想這無非就是“班主任”三個字的威力,學生雖然不懂得班主任三個字的準確含義,但他們非常明確地知道班主任就是直接管著他們的“領導”。有時候我們老師常常開玩笑說學生都非常精,學校里哪些人是領導,要有禮貌;什么場合很重要,要好好表現,學生無比地清楚。

  在班主任面前一個樣,在科任老師面前又一個樣?到底哪一個才是學生真實的自己,有時候我們只是用某種“頭銜”或權利壓制住一個問題,但并沒有去關注學生真實的自己。所以才會出現不同的學生自我表現,這樣的教育實際上是更危險的,它只會培養出一群屈服于權利、不分事理的公民。

  李希貴老師說:在以往的校園里,我們按照行政組織的構架,把學生劃分在一個個行政班里進行管理。在威武的管理大棒面前,每一個人首先想的就是保全自己,于是,學生們表面上變得很乖,而內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卻很少有人追問。學校就這樣把一批又一批看上去規規矩矩的學生送出了校門,任由他們在社會上暴露自我。教育在校園里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機會。

  所以我想說,當一個孩學生只聽班主任的話,不聽科任老師的話時,班主任先不要沾沾自喜,反而要有擔憂意識,去了解真實的他,你對他施加的教育影響他是否接受,還只是盲目屈從于“班主任”這一行政頭銜;當學生在重要場合、領導面前有禮貌、表現佳的時候,我們不要盲目欣喜,而是要了解不同場合下的他們,對待學校的食堂阿姨、清潔阿姨及任何一種人,能不能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和禮貌。

  我們的教育是培養獨立的、真實的、合格的公民,任何時候都能遵紀守法,尊重每個人,而不只是盲目屈從于某些東西。作文

【面向個體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個體收入證明04-26

個體雇傭合同09-09

《彼岸的教育》讀后感04-11

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作文03-02

個體戶收入證明04-29

個體勞動合同05-26

個體戶離職證明05-10

《愛的教育》優秀讀后感04-24

讀《愛的教育》讀后感04-24

《愛的教育》讀后感【熱】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