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孩子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接納孩子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接納孩子讀后感1
一個屢遭劫難、飽經滄桑的民族;一個顛沛流離、很長時間沒有自己國家的民族;一個為人類貢獻了無以計數杰出人才的民族;一個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民族。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洛克菲勒、畢加索、海涅……為什么猶太人中產生了這么多杰出人物呢?
專家們一致認為:猶太人對教育的高度重視,是猶太人獲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重視教育,是猶太民族最為突出的優良傳統。猶太人的教育不但使猶太人精明富有,而且還使猶太民族中每一個流落于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能如魚得水般地開創他們的事業。猶太人相信,良好的兒童教育是世界的希望所在,因此他們極為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猶太人的教育觀。猶太人明白:最初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天才的前提,一個人的早期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猶太人的教育特點是全方位地教育孩子,如尊重智慧,猶太人認為學者國王偉大、認為知識勝過財富,智慧勝過知識;突出獨立教育;重視對孩子思維和才能的培養等。猶太人把智慧教育放在首位,以特有的方式努力發掘孩子的智慧潛能。對孩子進行智慧教育的同時,猶太人還不忘對孩子的性格、美德、創富、社交,以及抗擊苦難與挫折等方面進行教育,全面培養和發展孩子的綜合素質。在猶太人那里認識到一個真理:要生存只能靠自己!猶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進行獨立性格培養。在猶太法典上說:“5歲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歲的孩子是你的奴隸;到了15歲,父子平等,就沒有孩子了。”在五旬節內,年滿13歲的人都要參加隆重的成丁儀式,表示自己是真正的猶太人了,開始承擔宗教義務。
此外,猶太人是一個舉世公認酷愛讀書的民族。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1988念得一次調查證明,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在每人平均擁有的圖書館和出版社數,以及每年每人平均讀書的比例上,高居世界之首,而且每一個村鎮都有布置典雅、藏書甚豐的圖書館和閱覽室。正是由于猶太人酷愛讀書,使這個民族在亡國兩千年以后又能復國,在顛沛流離中孕育出無數杰出的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使得猶太人不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歷屆諾貝爾獎得主中占有驚人的比例。
猶太人的教育方式是非常獨特的,這使得猶太人創造了世界奇跡,獨具特色的猶太教育,蘊含著足以啟迪全人類的教育智慧。我們通過解讀猶太人的家庭教育,從中發掘這個偉大民族的內涵,從而獲得啟示。
接納孩子讀后感2
接納,是教育孩子的法寶。蔡真妮女士用她自己教育三個孩子的經驗,告訴我們美式教育中很多值得借鑒之處。
正巧今年三月,有機會帶著孩子去了美國進行為期20天的旅游,期間接觸到兩個不同的美國家庭,旅行過程中也觀察到一些美國人怎么對待自己的孩子。對美國的親子教育有一定的了解,看了這本書,共鳴之處較多。以下列舉一些主要觀點來做詳細探討。
全書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教育反思、美國人的教育理念、接納使孩子成才、家有兒女在美國、育兒問答,里面都是非常具體而典型的例子,讀起來很親切。
一、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
我們究竟要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在第一篇《表兄表弟關于學習成績與未來的爭論》中談到兩個在不同國家接受基礎教育的表兄弟,對于未來的工作定位是不同的,一個是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當歌手也無所謂;一個是別人眼里看起來比較體面的工作,自己喜歡不喜歡無所謂。這讓我想起來前不久高考志愿填報,很多家長都是做足了功課,幫著孩子填志愿,孩子喜歡的專業,卻被家長否定,因為那些在家長眼里是無前途的專業。父母習慣了包辦代替,在如此重要的一件大事上,也是包辦。多數孩子屈從于家長,也有一些孩子與家長發生了激烈沖突。本人在高校工作,看到很多學生因為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進入大學后厭學情緒嚴重,毫無方向和明確目標。《平庸兒子和天才兒子》這篇文章更是用真實事例講述了父母在教育兩個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一個放任自由,一個嚴密規劃,結果卻與他們預料得相反,真是“有心栽花化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問題還是在于教育目的觀的失誤,究竟要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智商培養和情商培養,哪個更重要?答案很明顯。()《中美父母對待孩子職業的不同態度》一文中談到,中國父母的功利性較強,為了自己的面子,而較少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美國父母比較尊重孩子意愿,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工作,哪怕做個環衛工人,只要孩子樂意,父母是不會干涉的,并且同樣引以為豪的。我們教育孩子要看到孩子的一生,而不是一時。
二、關于接納孩子
接納,都有此意。在本人的觀點中,接納與接受是有區別的。接受有被動的意思,接納是很愉悅地接受并且包容對方。接納孩子,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做到。需要寬廣的胸懷。每每看到生活中某些大人在大聲地訓斥孩子,而很少問問孩子為什么會做出那樣的一些事情。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其實如果靜下心來問一問,孩子的答案可能不是我們想象得那么簡單。有個故事,幼兒園老師讓孩子們畫畫,畫森林里的小動物。其中有個孩子把一張白紙涂得一片漆黑。老師打算批評孩子亂畫,忍住了,問孩子畫的是什么,孩子很天真地回答:我畫的是小白兔,小熊,還有……,可是,天黑了,他們都回家睡覺了。看,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多么豐富多彩!
在P137《是否接受孩子的檢測辦法》一文中,我也對照了一下,基本屬于能接納孩子的父母這一類。但是還需要不斷學習,與孩子一同成長,才能做到真正接納孩子。
讀了這本書,受益匪淺,與我所崇拜的小巫女士的理念,很有異曲同工之妙。
接納孩子讀后感3
在所有寶貝們的身上,有著他們的可愛天真率直,有著情緒的喜怒哀樂。他們每天都給我帶來新的認識,帶來成長,讓我體驗孩子們和自己的各種快樂;悲傷;擔心;困惑。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我心中最愛的那群寶貝天使。
書本上其中有一段話讓我映像最為深刻,“無論他們的行為在我們看來是多么的荒謬,都是孩子對周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如果想改變孩子的某些異常行為,必須改變他們所處的環境,只要成年人改變了,孩子也會改變的。”這段話我最為感觸。在沒有讀這本書,沒有進入愛如是學習之前,對于自家的小侄女我一直以為是非常接納的。寶貝她很愛玩鬧,不愛吃飯,還經常咬別人,所有小孩身上出現的問題在她的身上基本都會一一呈現。我曾以為我可以無條件的愛她,可是經過多次的挑戰,卻發現我接納不了在我看來她不好的.習慣。于是在一次冬天,她依舊不吃飯在外面玩時,我沒有像以前那樣順著她不吃就算了,餓了再吃零食。而是強行把哭泣的她關在房間,任由她哭鬧叫喊,中間我有很多次想沖進去停止的沖動,但急于想改變她的不好,而選擇在門外等待她,大概一刻鐘后哭聲停止了。我打開房門時,瞬間眼淚往下流,哭累了的她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睡著了。那一刻我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多么的愚蠢!是多么的不可以原諒!當我抱起寶貝時,寶貝用非常委屈難過的眼神看著我,雖然有跟寶貝道歉無數次,但是至今我還是沒辦法原諒我自己。當寶貝緊緊的抱著我時,我下定決心,從今以后不管寶貝她的行為在我看來有多么的荒唐,我都要不顧一切的愛她,接納她的所有。將自己的愛括散到身邊的每一個孩子身上。
很顯然在沒有進入愛如是,沒有讀這本書時,我以為事情過了就過了,孩子小不懂得往心里去,現在我才知道,對她內心的傷害有多大。每次想起,我都無比的后悔懊惱。我的本意是愛的,只是不會正確去愛。原來我對她的愛是有選擇性的,不是無條件的接納,我把認為好的接納,不好的強行去改變,沒有考慮到寶貝的情緒,想法,我的愛也是盲目無取的。
現在我想表達最多的就是感恩愛如是!感恩林老師,讓我學習如何正確的愛孩子,接納孩子,愛孩子們。愛寶貝們也不只是表面上的各種滿足,更多的是需要走進寶貝的內心,從內心真正了解寶貝的成長。每次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觀察,理解,并不是只愛她們可愛的好的一面,愛是需要無條件的。
每一個寶貝都是天使,來自不同家庭的天使寶貝。他們所呈現出的行為也是各不相同,各有特性。不管我做為老師還是家人,在他們的成長中都扮演著不同重要角色。在愛如是的每一天,寶貝們都會有不同的狀況,有時候讓我和孩童一樣開心,有時候讓我難過,對于個別寶貝的行為我還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完全接納,但我知道了那都是寶貝們憑著天性出發的,沒有對與錯。他們都是純潔的,他們通過各種工作,游戲,情緒好壞來發展生命的智慧。他們沒有惡意,我們要做的是敞開更大的胸懷去接納他們,愛他們。同時也接納自己,改變自己。只有自己的內心改變了,成長了,我才能更加柔軟的去愛;去無條件接納可愛的寶貝們。
接納孩子讀后感4
每個家長都在陪孩子長大,都會經歷孩子從小到大的轉變,我也不例外。一個四年級的同學已經讓我吃不消了,每天在爭吵追逐中度過,在一次次的拖拉催促中完成一件件事情,這可真不是一個好習慣,但又能怎么樣呢?誰能改變這一現狀呢?
老師每次家長會上都推薦閱讀《父母課堂》雜志,假期中讀到一篇好文章——《用接納促進孩子的成長和改變》,讓我受益匪淺,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他的"戈登方法"聞名全球。他從如何改善親子關系入手,到開發了"父母效能訓練"課程一系列發人深省的模式。
這篇文章從兩個不同孩子的觀點舉例,為什么許多父母會被孩子從"求助者資源清單"中除名。起初我看到"求助者資源清單"這幾個字很是不解,為什么會用這幾個字眼呢?后面的內容中做了詳細的解答。
1、接納性語言的力量。平常我們在人與人的溝通中是否有認真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如果有的話,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是否也是這樣做的。這點我覺得我沒有做到認真傾聽孩子講話,看了文章中對這點的闡述,我感到很慚愧。我沒有將孩子表達的意愿認真地聽下去,并且還打斷她的說話思路,認為是很不成熟的表現。接納不是全盤接收,而是讓她自己把想要表達的觀點說出來,作為父母應該認真傾聽。
2、父母的接納必須表達出來。父母接納孩子是一回事,孩子是否感覺到被接納又是另外一回事。父母要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接納。我們和孩子的談話方式決定了我們對孩子的影響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這方面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會給予更多的幫助。不要使用破壞性溝通方法,結合父母自身生活環境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溝通,再用學習到的新方法來以身試法。
3、用不干涉的方式表達接納。文章中用孩子設計一個自己眼中的城堡為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不要站在大人的立場上想問題,致使孩子本來的決定被否決,這是一種表達不接納方法的表現。反之父母要做到不插手、不干涉,認可孩子創造性的行為,實則是一種很明顯的接納行為。
4、用被動傾聽表示接納。雖然我們什么都不說,并不是表示沒有意見,這反而是"被動傾聽"有效的非語言信息,可以讓孩子感覺真正地被接納。里面列舉一位家長與女兒的對話,孩子一直在不停地說,而家長的表現是用"哦"、"我明白了"、"嗯哼",這些簡單的答語來回答,比起一味地反駁來的更有效和實際。家長默默地被動傾聽,使孩子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講述出來,自己的立場和情緒得到了發泄,并且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父母促成了這個結果的產生。如果沒有"被動傾聽",事情的結果將是截然相反的局面。
5、簡單的"門把手"法。我第一次聽說這個簡單又新穎的名詞。所謂的"門把手"法其實就是邀請對方多說一些。比如孩子說她發生的事情,可以問她的想法,父母就點頭或者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表達自己很想聽的意思,不要用長輩的言語溝通,這樣起不到有效的效果。父母要鼓勵孩子打開話匣子,不奪走她的話語權,談話的過程中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一旦她的觀點被否定,再繼續下去會很難,這點我們做父母的要切記。
讀完這篇文章,我作為家長深有感觸。中國家庭式的傳統教育方式需要注入新鮮的血液,我們父母的老傳統一方面不能丟,另一方面我們要推陳出新,跟上現代教育的步伐,畢竟現在孩子的想法多樣性,接受的新鮮事物也多,正需要像托馬斯·戈登這樣的心理學家給我們指明方向,告訴我們方法,給我們解惑。《父母課堂》確實是父母的良師益友,我將一直追隨它,伴隨孩子的成長。
【接納孩子讀后感】相關文章:
接納的近義詞是什么11-27
接納自己的作文(通用35篇)05-31
接納作文600字合集八篇05-11
網吧接納未成年保證書04-07
接納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么10-12
怎樣教育孩子讀后感01-27
《怎樣教育孩子》讀后感09-03
《水邊的孩子》讀后感04-18
梁實秋《孩子》讀后感范文12-25
《老舍教孩子》讀后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