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讀后感
當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如懿傳》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兩天讀完了《如懿傳》,越到后面越是唏噓。《如懿傳》在我看來,大體可以分做三段:立后、離心、死后。立后就是如懿走向皇后的路程,這個過程里,宮斗不斷,卻并未讓我唏噓。因為,那時候所有人都還年輕,每個人都仿佛在掙命。離心就是如懿做了皇后以后,與皇帝逐漸不睦最后離心的過程。死后是如懿死后,皇帝的種種。僅僅幾個篇章。
我想說一說離心。劇情不做言述了,因為電視劇也好,小說也好,里面一件一件瑣碎的事情下來,無非是讓如懿對皇帝越來越失望,失望疊著失望,然后便連心痛也沒有了。如懿的失望,其實皇帝何嘗不失望?他們到底對什么失望呢?
讀完書,整整兩天心里沉重,無從下筆。今日提筆,是突然明白了,人到了一定的歲數,便會沒來由的失望。而這失望的根源便在于貪心。
人吶,不知何時,就變得貪心起來。年少的時候,一顆心全不在自己身上,注意力都在外面: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年少的時候,自己是空杯子,學的、看的、聽的,都裝進去,遇到一個人,也裝進去,自己里里外外都是這個人的,想的也都是這個人。自己學的、看的、聽的都想給這個人分享。
不知哪一天起,突然的就貪心了,雖然目光沒有看向自己,但心里莫名的就任性起來,只想著自己,便如皇帝遇到香見。一整個人,沒來由的不管不顧起來了。在我看來,貪心一起,中年即到,煩惱隨至。
為什么呢?還不是因為,從前裝在自己這杯子里的,全乏味了!可是,這乏味也不想扔,遇到新鮮的還想要,什么新的、舊的都想抓著。都抓著,就是證明“自己還行”,證明著自己還沒到頂峰,自己還沒老。
就像我讀書一樣,從前愛讀小說,現在還愛讀小說,但這幾年突然想讀史,又讀國學,又讀經濟,又讀哲學,全想讀,全讀不完。又想顧著工作,又想顧著孩子,又想多讀多走多看多學,這便是我的貪心。
如懿傳里,是皇帝的貪心把如懿傷了,所以,離心這里,皇帝讓人討厭。但這份討厭,該給人一個警醒——根源便是貪心。
如懿死后,全書最讓人唏噓的',是婉嬪的畫畫,皇帝看到婉嬪畫的各個時期的皇帝,感動不已。這里我是淚奔的。
書里的婉嬪,何嘗不是少年夫妻老來伴的寫照,皇帝到底要到他老了,不再欲求不滿的時候,才能看到這平凡卻長情的婉嬪。
《如懿傳》讀完,內心極沉重,便是因為,《如懿傳》揭開了中年人的無奈。一個人的體力、智能由盛轉衰,越要證明自己還年輕、越是貪心想什么都抓著什么都控制。越是控制心強越是目光狹窄心胸狹隘,越是固執己見。非要到了自己像皇帝看到婉嬪畫畫一樣,終于接受了衰老,終于把年輕與年老給分開看了,才能平靜的看到周身的其他。如果皇帝可以從容一些,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
如果皇帝可以從容一些,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
【《如懿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如懿傳》名句摘抄06-01
黃庭堅相如傳08-24
司馬懿名言03-22
《范仲淹傳》《王安石傳》的讀后感12-30
《岳飛傳》讀后感05-22
《杜甫傳》讀后感03-22
杜甫傳讀后感10-12
《王安石傳》讀后感01-05
《陶淵明傳》讀后感01-23
張愛玲傳讀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