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四部曲》讀后感
《那不勒斯四部曲》讀后感1
雖然說總是在讀書,但是腦子里還是空空如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思考,還是記憶力太差。妹妹說你要多寫些,真正輸出來的東西才算已經吸收到的東西。可是每次讀書后,還是寥寥幾句話就寫完了感受,實在沒有欲望寫上一篇文章,而這次讀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我不希望很長時間之后回憶這四本書,只剩下模糊的記憶,我希望能記錄些什么下來,在拿起下本書之前,我要趕緊趁著余溫寫下來。
我不想用那些空洞的語言來贊美這幾本書,我更愿意將其思考了,融合進自己的生活里,然后寫出自己的感受。我希望我自己可以寫的稍后好些,在持續的輸入和輸出中,可以思考領悟的更深入更全面些。
雖說這幾本書像是小說,但是也有些自傳的感覺,作者本來Elena Ferrante和故事里的講述者是同名的,而且四本書出書的也是一年產出一本,速度可謂驚人的,最重要的我感覺里面很多心理描寫一定是經歷了這一番心理,才能描述的這版清晰和具體。于是我去查了作者的寫作動機,雖然沒有查到,但是在我此刻的認知里,是覺得作者是對自身經歷和故事相結合的共同結果。當然這是主觀認識,缺乏事實根據的。
在讀這幾本書的時候,利拉和萊農的友誼和經歷,讓那些我曾經的青蔥歲月無不在腦海中過了一遍,那些小伙伴好朋友,分分合合,來來往往,那些年少的小心思似乎又活絡了起來,從朋友從小學到高中回憶了個遍。其實對于我來說女性朋友一起都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有時候可以說沒有曾經的她們,就沒有如今的自己,因為我是很容易受環境影響的人,那些曾經的朋友身上的那些優良的品質激發我,鼓勵我,讓我成長,讓我不斷地進步。如今生活中已經失去了這些朋友,或者說我更加獨立了,她們曾經激勵我的那些點已經不能再次激發我了,但同時我也是孤獨的,因為失去了可以激發自己的朋友時,我感覺自己是獨自前行,實際上比起成功進步來說,我更喜歡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經歷這些起起落落更有意義,可是現實中大家都是各奔東西,各自安好。
在我的生活中,我是沒有遇到Lila這類型的朋友的,萊農是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我們都這自己的小心思,被優秀的人吸引,有著羨慕跟從,當自己覺得終于超越對方后,就會有心理傾斜,看不上或者有高高在上的感覺,很努力去獲取別人的認同,很努力的去逃離自己生活的地方,然后當一切都擁有時又渴望找回自我,回到那個本來有思想有上進心的自我,會迷失自我不斷尋找自我,很容易受別人影響,一會兒自卑如塵土,一會兒又高興地陽光燦爛。這些我們都經歷過,這些復雜的小心思,彎彎繞繞。
Lila是個真性情的女孩子,她有著很好的天賦,可是每個人都有缺點,她思維活絡,奇思妙想,可是她不能持久,對上學,雖說上學是被動退學,可是總有種認命的感覺,總覺得之后生活稍微好些時其實可以繼續的,不過也許長大的心理已經和當初不一樣了,上學不也是為了生活,lila覺得現在生活已經是這樣了,上學還能改變什么呢,其實旁觀者看上學可以改變很多東西,那這樣看來現階段的我是不是也被生活束縛了呢,被生活定義了潛能呢,覺得自己的一輩子就只能如此了呢。我應該先是追求提升自己,而后才會有機會改變生活的現狀,而不是覺得有機會了才去現學呀。lila對設計也是如此,她本可以設計更多的,設計鞋子,室內設計,可是這些設計都是憑一時的激情,沒有持續性,因為她沒有想過去更深入的學習和持續性的輸出。對電腦也是,lila真是讓人羨慕,學一樣成一樣,可是都是不能長久,興致過了就沒了。真是揮霍了天才的底子了。可是Lila愿意,那就隨她吧。Lila其實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在香腸廠打工時,那個和她有矛盾的男的,在吉諾去香腸廠搞事情的時候幫了lila然后又被揍時,lila勇敢的去還擊了吉諾。還有那個發宣傳單的學生, lila也不希望他受傷,她幫助身邊的朋友,最后還能幫忙自己的父母兄弟,只是這一家子人就像吸血鬼,還不知感恩。lila對萊農自然也是掏心挖肺的。Lila的感情是熱烈外放的,萊農是沉穩含蓄的。lila是有想法的那個,萊農就是執行到底的那個。她們小時候想當作家的夢想,最后由萊農來實現了。
lila和萊農兩個人是互相較勁又互相幫助的,都不愿意落在對方后面,lila會在輟學后自己去圖書館學習,聽到萊農學醫意大利語和希臘語,她就自己去學習意大利語和希臘語,去學習很多,比萊農學到的還多。lila可以激發萊農,讓萊農混亂的腦子一下子就變得清晰明亮起來。當lila結婚后面對婚后的斯特時,她是絕望而無助的,她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萊農身上,讓萊農去她家學習,而自己卻不再看書了,因為看書的那些夢想與圍城的婚姻是相沖突的。后來在萊農老師那里的聚會讓lila感覺到自己的自卑,而且那些空洞的演講并不能解決實際生活的任何問題,lila羞辱了萊農來平息自己內心的燃燒的怒火和情感,萊農后來考上大學就去比薩上學去了,終于擺脫了這個充滿暴力動蕩黑暗的地方。但是沒有了Lila的萊農在經過了剛開始新鮮之后,突然感覺一切都是都是昏暗的,因為對前途的迷茫和擔憂,因為和周圍生活不能真正融入,這應該就是青春的迷茫和失落吧。兩個人的道路也終于是在交集之后越走越遠。
尼諾和他父親可以說是全書里最大的渣男,尼諾不想成為他父親,鄙視他父親,可是最后又變成他父親,卻認識不到自己已經變成父親,這真是一種嘲諷,可以說是原生家庭烙下的枷鎖吧。我不能想象萊農在知道尼諾和lila的那些事而且深知尼諾的的本性之后對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去愛了,可是愛情是盲目的,在愛情里看到的都是愛人美好的一面,那些不好的一面,即使知道,也會自己騙過自己去接受的。這個渣男真是罵上千百句都不解恨。可是他卻是令女人動心的類型,他能捕捉到女性的感受,不是那樣大男子主義,還能贊美恭維,而且自身也很帥很有才華,誰不想擁有這樣一個既愛自己又帥又有才的男朋友呢。而彼得羅簡直就是直男本人無疑了,不懂得體貼和浪漫,不尊重女性的智慧,而后來呢,彼得羅缺是很負責的給前妻和孩子打生活費,尼諾在分開之后立馬將房租斷繳了。尼諾簡直不要臉,和lila說一套,和萊農又說是在lila身上看到了她的品質,簡直不要太油嘴滑舌。
我還想說說暖男恩佐,還想說說彼得羅,還想說說萊農對孩子的教育和自我尋找,還想說說孩子失蹤的孩子,讓人唏噓的老年生活,塵歸塵,土歸土。今天太晚了,且下次有時間續寫吧。
《那不勒斯四部曲》讀后感2
我花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在公交車上把《那不勒斯四部曲》看完了,這樣密集地,認真地看一套小說上一次還是在北京的時候,看肯福萊特的世紀三部曲。
從某種沖擊力來說,肯福萊特那種更宏大的歷史背景,小人物在大時代洪流中的選擇,成長,奮斗,墮落更讓我震撼。原來有這樣寫東西的人,原來有這樣介于真實與文學創造的小說,恕我閱讀量少,我當時真的很驚訝。
這一套不同,我甚至想起了《婚姻生活》那部話劇,絮絮叨叨的,都是很瑣碎的東西。但我也想起了過時行說他為什么選擇導演這部話劇,因為他用對話,純粹的對話展露了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用了一個詞,細膩。
說實在的,即便是有一些大歷史,在這套書里也只是泛泛而過。什么哲學學派,什么學術思潮,那些年輕人該投身的東西,這個時代發生巨變的東西,里面都只是很淺地帶過。我開始為這一點的.缺失感到可惜,但此刻一想,你看時代怎么變,女孩的社會倫理要求都沒變,相夫教子,所謂的一個女人最大的成功是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至于她自己是什么樣的,即便有了相當成功的事業還是會被鄙夷,溫和一點的用可惜她,普遍一點的用那有什么用,還不是這些刻薄不是只出于男性,女性的更多。
his story。肯福萊特用人來講歷史,他想講的還是歷史的故事,而不是人的故事。
這是一套關于her story,我和莉拉,這是那不勒斯想講的故事,HER 的故事。
我和莉拉出生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那是一個很傳統,很貧窮的地方。這樣的形容放在印度可以叫貧民窟,放在美國可以叫黑人區,但我突然想,在中國叫什么呢?棚戶區?城中村?或者是簡單的鄉下?whatever,因為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總是情不自禁地代入自己。
我和莉拉其實從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一生大概會如何度過,將就著讀到小學畢業就好了,在這個小鎮找一個條件差不多的就好了,生幾個孩子養著家里就好了,然后大概地死了就好了。
但早慧的莉拉這樣的自然而言,這樣的命運產生了質疑,而我出于對莉拉的那種偶像式的崇敬,又或是我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力量,我也選擇了對這種生命質疑,并試圖改變。我和莉拉并不是七月與安生那種簡單的人生狀態的兩極,而是共同的生命體,是共同生長又不一樣的樹,是這片生命之林孤獨的互相呼喚的兩棵樹。最開始的我依附著莉拉的力量去生長,靠著對她那種特殊的情感去生長。而莉拉,看著是那樣野蠻地,自由地去選擇,但她何嘗不是在看著我,吸收著我的力量去塑造自我呢?
故事最后,我提升了階級,我擺脫了所謂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痕,我甚至擺脫了對莉拉的情感依賴。而莉拉的人生絕對和我不一樣,她起起落落,很難稱得上社會意義上的成功,也不能說她有自我意義上的幸福。當然,誰說自我的幸福就是自我意義的成功呢?莉拉最后失蹤了,她這一生很難說愛過誰,愛過什么,但愛讓人依賴,依賴就會失去自由,莉拉至少是自由的。
從把自己代入人物的角度來說,我不喜歡這個敘述者的埃萊娜,也不喜歡莉拉。我不喜歡莉拉的作,不喜歡埃萊娜那種順從,那種盲目,那種自我違背了我個人的對家庭的態度。但那是埃萊娜的生命,她對我而言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是其他小說里帶著某種象征的影子。
前兩部里,埃萊娜是沒有什么自我的,她的敘述里全部都是莉拉給了我力量,我需要莉拉的力量,我為了拜托莉拉的那種力量而做出的種種選擇。在看前兩部的時候我正好在寫自己的小東西,我在反思我的那些時刻,我很粗淺地歸結為
每個人成長中都有這樣一個同性偶像或者說某種參照物,男人需要英雄,可能來自漫畫,更可能是自己的父親。女人需要那些耀眼的女人,那個女人往往不是媽媽
女英雄還是太少, 我說的是像超人,蜘蛛俠,鋼鐵俠這樣被普世化,世俗化的英雄,不是說昂山素季,珍妮這種小眾的,要知道撒切爾,希拉里這種比較知名的還被各種詬病,最大的理由是作為母親的不合格,作為女性在性方面或者政治方面的妥協。
我小學,初中也有這樣的人,但高中,大學沒有了。不過大學和工作后遇到的那種成熟的優秀女性,她們的耀眼,那種英雄的力量勝過所有的漫威電影。
女性英雄世俗化的缺失需要女性文藝創作者們努力推動。上帝,我還是不喜歡黑寡婦的胸,神奇女俠的身材來成為唯一的亮點。
【《那不勒斯四部曲》讀后感】相關文章:
幸福四部曲作文03-14
幸福快樂四部曲作文03-07
《名人故事》讀后感-讀后感06-23
高老頭讀后感作文-讀后感04-12
父親的病讀后感-讀后感04-12
《童年》讀后感_讀后感700字09-13
童年6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
《童年》7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
《童年》讀后感800字-讀后感06-17
《童年》讀后感 600字_讀后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