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1
“我家兩堵墻,前后百米長。德義中間走,禮讓站兩旁。我家一條巷,相隔六尺寬。包容無限大,和諧詩中藏……”除夕夜,央視精心烹制的一年一度的“春晚大餐”中,《六尺巷》這道“大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湊巧的是,我在《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這一本書中看到了“仁義胡同”、“六尺巷”這兩個小故事。兩個故事非常接近,講的都是兒子在京都做官,家里的母親因為蓋房砌墻爭地皮和鄰居發生爭執,都寫信給兒子,想借兒子的官勢為家里爭氣。但兩個兒子都沒有仗勢欺人,而是寫詩勸導母親。一個在信中寫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另一個在信中寫道:“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最后,兩家人和鄰居各自禮讓,留下了“仁義胡同”和“六尺巷”兩段佳話永世流芳。
故事雖已久遠,但它彰顯了鄉鄰之間、親朋之間、人與人之間互敬禮讓、和諧共融的傳統美德,它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一首懿德流芳的詩;它傳遞的是人們和諧相處、恭謙禮讓的文明風尚;它體現出為官者崇德重禮、潔身自律的文化精神,它所傳承的品質與當前提倡的“講友善、守誠信、崇文明、尚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發揚中國文化與民族精神,共同牢筑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為擁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里煥發美德的光彩!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2
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很多知識。比如:抗金英雄岳飛,愛國詩人文天祥,尊敬老師的顏回和好讀書的匡衡……
岳飛的大名我早就聽說了,他武藝高強,愛國如愛家,英勇殺敵等。每當我在電視上看見他時,他殺敵的眼神,殺敵的氣勢都令我震驚。他的戰功顯赫,一下子就收復了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等很多失地,這讓我很佩服他。他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才這么英勇殺敵,無所畏懼的。
除岳飛外,我最喜歡的就是愛國詩人文天祥。文天祥賣了自己的家產,來讓百姓加入他的抗敵隊伍。就這一點,換做是我,我肯定很難做到,反正國家亡不亡滅不滅的我一個人也解決不了。但我讀到文天祥說的話和寫的詩時,我才知道“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文天祥是多么深沉地愛著自己的國家啊!以前,我不懂,只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用來耍酷,但現在我知道,這句話不是隨隨便便說的,所以,我很敬佩文天祥。
讀到顏回吃炭灰時,我心里想:干嘛要吃炭灰,倒掉一點飯也沒關系,反正老師也不知道。之后,顏回的解釋讓我知道他珍惜糧食,尊敬老師。我要向顏回學習。
“鑿壁借光”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書的重要。讀到匡衡借書讀的時候,我心里想:干嘛要借書讀,不讀書不是更輕松嗎?但是,我又讀到匡衡鑿壁借光來讀書時,我才知道匡衡是多么愛書,多么渴求知識。最后,匡衡成為了漢元帝的宰相。我也要向匡衡一樣愛讀書,增長自己的才干。
《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3
人們都說:“書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因此,我寒假這段時間里,我讀了好幾本書。其中有一本書是《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看完這本書后,我真是受益匪淺。
這本書有很多版本,我讀的是高中生讀本。在書的第一頁我就看見了這樣幾句話:“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這是全世界各種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而沒有中斷的文明無論是哲學、歷史、科學技術、軍事、政治、經濟、教育、醫學、農學等各個學科都有豐富的保障”從這幾句話中我體會到了我們中國原來有這么長久的歷史,并且有很深遠的文化保障。不僅是這些文化保障,中華民族還有四個鮮明的特點:一、延續性,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化與文明中,唯有中華文化表現出最頑強的生命延續力。二、理論性。三、民族性。四、包容性。正是這四個鮮明的特點體現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性。中華文化教育我們要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我們必須做到這些傳統禮儀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好孩子。
書中還有許多英雄故事。比如:岳飛和他母親很愛國,母親讓岳飛去保護祖國,可是岳飛卻被奸臣所害。這個故事很動人,所以他一直流傳在民間。這個故事多么鮮明地體現出岳飛和母親的愛國之情啊!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這種愛國精神才能保護祖國不被收到傷害。我們不僅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對待傳統文化,我們還要用科學去對待傳統文化。我們的先人曾經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優秀精神傳統。我們要學習這種優秀傳統。
讀完這本書后我真正懂得了我們要文明待人,尊重師長,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做個優秀的中華文化的傳承人。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4
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曹操、關羽、劉備、張飛、諸葛亮……許多印象深刻英雄人物。我還知道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三英戰呂布、關羽水淹七軍……等精彩、激烈的故事。
令我最印象最深刻的英雄人物是劉備和諸葛亮,先說說劉備吧;他愛護人民、關心兄弟,愛惜人才,當然他也得到了人民的愛護。
諸葛亮 是智慧的化身:他利用空城記、三氣周瑜、草船借箭等計謀,達到了令人民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些都是當時人民所沒有想到的。
我要像劉備一樣,愛護人民、關心兄弟,也要像諸葛亮一樣,聰明睿智。
讀完了這一本書,我明白了做人要開朗活潑,團結同學,勤于學習,辦事要顧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大事,才能成國家的棟梁。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5
翻開《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當我看到《節日習俗多姿多彩》這一章時,去年除夕的一幕又浮現在我眼前了。
記得除夕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媽媽剛回到老家的村口,就遠遠地看到了村頭農貿市場的一塊空地上圍滿了人,最愛湊熱鬧的我,馬上跑過去鉆進了人群中,呵,原來是能寫一手漂亮毛筆字的堂哥在寫對聯呢。我連忙大叫了一聲:“哥哥,我回來了。” 堂哥聽了,停下手中的筆,微笑著說:“你回來得正是時候,快來幫忙。你把那些裁好的紅紙續長一些。”旁邊有一位我不認識的大哥哥早已在做著這項工作了,我也跟著那位大哥哥一起做。這時堂哥寫好了一副對聯,只聽見堂哥說:“張大嬸,你的寫好了,放到旁邊晾一會兒就可以拿回去了。李大伯,趙大媽,你們的已經晾干了,拿回去吧。”看著他們把對聯拿走了,我著急地提醒堂哥:“哥哥,他們還沒給錢呢。”哥哥說:“去,給我拿紅紙來。”我只好去拿了一張續好的紅紙給堂哥,堂哥又開始揮筆書寫了。就這樣,寫好晾在一旁的對聯,陸陸續續地都被領走了。忙了一天的堂哥,也收拾好東西,拿著最后兩副對聯,我們一起回去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堂哥:“今天寫的對聯,都是免費的?” 堂哥笑著說:“你不都看見了嗎?快點走,回去還要貼對聯呢。” 我說:“急什么呢?你爸和我爸他們肯定早已把對聯貼好了,還用得著我們幫忙嗎?” 堂哥笑著說:“你就知道偷懶。”
終于到家門口了,堂哥卻拉著我繼續往前走,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家小院前,堂哥大喊了一聲:“李大爺,除夕飯菜弄好了吧,我們來給您貼對聯了。”李大爺笑呵呵地迎了出來,連聲說:“好,好,真是太謝謝你們了。”我們一邊貼對聯,堂哥一邊對我說:“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為節日增加了喜慶氣氛。從古至今,春聯都是從右往左念的,春聯還分為上聯和下聯,上聯為右,一般以三四聲結尾,下聯為左,一般以一二聲結尾,這樣念起來才朗朗上口。上下聯可不能貼反了,要不然會讓人笑掉大牙呢!”
我默默地聽著堂哥的話,想著堂哥今天的所作所為,原來,中華文化不僅是如此的博大精深,還聯結著濃濃的情,深深的愛,當我們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走近中華文化時,才能領悟到它的獨特之美。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6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歷經千年風雨,孕育出世世代代自強不息,勤勞樸實的中華人民。我們的能力令人欽佩,我們的智慧令人景仰,我們的道德品質更是令人敬重。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著稱, “謙讓”似一縷春風吹到每個人的心中。古今“謙讓的故事”比比皆是,其中《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中的“六尺巷的故事”讓我為之一震,謙遜、禮讓更是銘記在我心中。“六尺巷的故事”主要講了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縣宰相張英的家人與鄰居吳家為了墻基爭地界,打起了官司,雙方各不相讓,事情越鬧越大,后來家人飛書告訴張英,張英看完來信后釋然一笑,揮筆寫道: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后,明白了張英的意思,主動將墻后移了三尺,吳家為之感動,也將墻后移了三尺,因此才有了現在聞名遐邇的六尺巷。
讀完這個故事,我深受感動。張英一封家書化解了鄰里之爭,修身為先,大度做人。讓人三尺又何妨,失三尺之地,換萬世流芳。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謙讓,比如不小心碰到別人,一句“對不起”就能解決問題,但往往因為我們的一時沖動,弄得大家都不愉快。我也有過這樣的事。
那一天,英語課上楊老師在講解試卷,當我正專心致志地研究錯題時,我旁邊的李宇辰同學不小心把我的試卷碰到地上,她用腳踩著還給我。看著試卷上烏黑的腳印,我怒火中燒,一股憎恨的情緒油然而生,我拿過她的試卷,“嘭嘭”踩了兩腳……最后,我倆都被老師批評了,并且寫了一篇反思。
現在想來,如果我當時不沖動,而是把腳印給擦去,一起不愉快就避免了。如今,我下決心養成謙讓的好習慣,不沖動,不辜負中華優良傳統,做一個讓大家都喜歡的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張英那樣謙遜、禮讓,我相信,我們的明天將會更加燦爛,更加美好!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7
今天,我認真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其中,尊師愛親這一章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感興趣的是第一個故事《顏回煮飯敬師》。
故事主要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一連好幾天都沒吃上飯。大弟子顏回看見老師很餓,于是向人乞討。等他回來做完飯時,孔子也剛好睡覺醒來,聞到一股撲鼻的飯香,便跨出房門。只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一把米飯往嘴里送,孔子見了又高興又生氣。過了一會兒,顏回恭恭敬敬地端著一大碗白米飯送到孔子面前說:“做好了,請老師進食。”這時,孔子說:“我在夢中見到了去世的父親,我要用它來祭奠他老人家。”顏回把米飯奪去,說道:“不行!這米飯不干凈,剛才煮飯時不小心把炭灰掉在上面。后來,我把沾有炭灰的米飯抓著吃了。”孔子聽了這番話,深感顏回是個賢德之人。
讀了這個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尊師愛親”四個字縈繞心頭,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給我講的遠房小表舅的故事。
小表舅的母親有點智障。每天只要小表舅一上學,母親就會在后面遠遠地跟著,上課時,一直站在校門口扒著鐵柵欄向里面張望。小表舅從來不出教室玩兒,因為一到下課,同學們就會對著母親說說笑笑,雖然很遠,可是小表舅總能清晰地聽到大家的小聲議論。
一天,老師把小表舅叫到一邊,問:“為什么最近悶悶不樂?”小表舅說出了實情。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沒有母親就沒有孩子,沒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你還記得嗎?有一次,別人送給你的媽媽一根冰棍,她舍不得吃,跑回家里遞給你吃。你應該為有個好媽媽而驕傲。”
老師的話深深觸動了小表舅的心,從此他幫助母親干活了,掃院子、喂雞,還給母親扎了一個小辮子,母親睡覺的時候都舍不得解下辮子上的橡皮筋。而小表舅學習更加努力了,他不僅要感謝母親,也要感謝老師的理解和開導。
生活是一片草原,“尊師愛親”是草原上成片的美麗花朵,有同學們向老師敬禮問好的禮儀之花,有兒孫給爺爺奶奶打洗腳水的孝親之花,有父親為病重孩子捐獻器官的慈愛之花,更有廣大人民為貧困家庭捐款的博愛之花……想著想著,我的內心力量變得無比強大。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嗎?我激動萬分,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禮儀之邦”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8
“我們,是中國人。”
短短的六個字,卻深深地、深深震撼了我。
翻開《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小書,我眼前浮現出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五千年歷史,那光耀百代的文化成果令我驚嘆,如此燦爛輝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無疑是歷史長河中奪目的智慧結晶。
中國首先以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著稱,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從古老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如今的隸書、草書、楷書,漢字一直以一種獨特的神韻吸引著我們。
記憶里,在媽媽親切指引下,我早早地與漢字結下不解之緣,童語中熟稔了“上中下,人口手”,長大后,我開始學習書法,在這奇妙的墨韻世界里,感受到了漢字之美:古樸長的隸書、行云流水的行書、揮灑自如的草書、優雅嚴謹的楷書……我沉醉于她母親般的魅力,似乎與我的血脈相連,難以割舍。
你看:一個個漢字構成了多彩的詩詞世界,當中有“兼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美妙意境,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還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激昂高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非凡想象……這是漢語獨有表達,而豐富的文學體裁,《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則充分顯示了中國文學的姹紫嫣紅、瑰麗璀璨。
但在這個物質文化空前發達的時代,人們與美麗漢語的感情似乎漸漸淡化。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更多的中國人選擇使用鍵盤書寫,而流傳了幾千年的漢字在人們的筆尖下變得生疏和躊躇起來,以至有人驚呼:‘漢字危機’來了!的確,如今還有多少人能夠安靜地執筆書寫、吟誦詩文呢?
我喜歡看兩檔節目:《中國漢語聽寫大會》和《中國成語大會》,它們都以一種讓現代人較易接受的方式,讓我們深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受益匪淺。著名學者葉嘉瑩如是說:“中國古典詩詞是寶貴的文化瑰寶,若不盡到傳承的責任,上對不起古人,后對不起來者,我一生一世都熱愛古典詩詞,如果有來生,我還做教師,仍然要教古詩詞”
其實,傳承中華文化,不僅僅是專家學者們的責任,更是全體中國人的責任!“全世界都在學講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我們說的話,讓全世界都認真聽話。”是的,只要我們繼承與發揚中華文化,總有一天,孔夫子的語言會成為國際的流行語,世界都會是我們至美的精神家園!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9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翻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其實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發展長卷。從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到老子、孔子、墨子等諸子百家盛況,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等等,都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貫穿始終、一脈相承,都無一不是把中華文化作為民族振興和獨立解放的精神支撐和動力。因此,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既是歷史責任,更是光榮使命;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時不我待,需多措并舉。
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要主攻薄弱環節。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文化發展極不均衡,資源配置存在重城市輕農村的現象。在許許多多的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山區農村,文化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文化基礎設施差、文化人才嚴重缺乏、文化教育普遍落后,由此直接導致許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遲緩。因此,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必須要調整發展方向,要主攻農村這個重點和薄弱環節,讓大量的文化扶持資金、優質的文化資源、專業的文化人才投向農村、用在農村、留在農村,真正讓文化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10
千年的風吹散了千年的往事,千年的水沖走了千年的記憶。但歷史的印記,文化的傳統,卻注定要烙在中華民族的生命里。
從數千年前江心漁船上越女的歌聲,到水之湄《詩三百》的婉轉悠揚;從唯美的楚辭規整的漢賦,到唐朝多姿的詩歌,再到江南女子執紅牙響板輕歌曼舞搖曳出的宋詞;從南山下草長鶯飛的桃花源,到西湖蒙蒙煙雨中的一把油紙傘。
飛雪洪泥映時光,歷史滿滄桑,一曲悲歌訴衷腸,春秋歌未央。
你是否知道,曾經有一對圖騰叫龍鳳,有一件羽衣叫霓裳;你是否知道,有一個朝代叫漢唐,有一條河流叫長江?
當你沉迷于紫薇的那一句“山無棱,天地合,乃敢于君絕。”你是否知道樂府里那句“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當你口口聲聲喊著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漢書》中的“修身好古,實事求是;”當你“哈韓”“哈日,”迷戀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你是否知道《山海經》里的神話故事,知道昆曲的歷史,知道十二木卡姆的聲音……
傳統文化的美,在于它的歷史,它是先人們的精神積淀,是千百年來的傳承。
而在今日,在這個充滿利益、熱鬧繁華的時代,歌聲里的故鄉卻在漸漸遠去。我們像迷路的孩子,回頭張望,卻找不到回家的路。那個,氤氳著水墨香的故鄉,那個,我們的精神家園,如今又何在?
在今日,君不見元宵燈節淡花燈,君不見端午賽舟掛香符,君不見重陽登高插茱萸。我們不再欣賞“融四歲,能讓梨;香九齡,能溫席。”我們只從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東風破》里才驀然感受到古典的美。
古語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忘記了過去,會怎么樣?它該如何向前,如何大踏步地走在世界前面。身為祖國的未來,如果我們不珍惜,不繼承,它們將如何保全自我?未來,不論多么發達的高科技,都難以替代歷史的一抔黃土,無論我們在這顆星球上能走多遠,總歸有一點東西,銘記于心。
先人曾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讓我們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禮記》中說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天下平。”清代學者張橫渠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讓我們左手緊握“且教世界換了人間的”壯志豪情,右手秉持義不容辭勇于擔當的道義,為傳統文化開創一片天。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讀后感】相關文章:
傳承中華文化 共筑精神家園征文2500字04-23
2017年小升初作文預測及范文: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10-01
3000字作文傳承中華文化共贏精神家園03-17
傳承長征魂共筑中國夢主題征文3000字01-01
傳承中華文化初中作文12-08
傳承中華文化高中作文09-11
傳承中華文化的作文08-22
共筑長城2500字作文03-05
傳承中華文化作文開頭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