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溫度》讀后感(通用9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的溫度》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歷史的溫度》讀后感 篇1
古人曾說:“以鏡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可歷史是什么哪?我們所看到的歷史又有幾分真實?其實歷史是萬花筒,每個人看到的不同,每個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殘酷,有的人看到了溫情,有的人看到了殺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贖,有的人看見了別人,有的人看見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這本書以第三者的角度,對每一件歷史趣事娓娓道來,風趣的文字讓原本枯燥的歷史變得活色生香,使得看似由時間、地點和一連串數據組成的歷史事件,變成有血有肉、有人性、有真的性情的人組成的故事!歷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而是變得有趣、有溫度,是暖暖的,鮮活的!
歷史的發展總是偶然中藏著必然。對于處在歷史長河中的人物,后來的我們是沒有資格站在上帝的視角去評議的,只能了解歷史、尊重歷史,然后以史為鑒。每個靈魂都有其過錯和美德。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并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所以,當我們少了些自以為是會對事物發展以及人物有更客觀更理性的認知。思維的廣角度決定了我們的認知高度與層次,所謂眼界與見識皆與思維方式脫不了干系,培養自我的多維視角對于我們更好地生活頗有助益。博觀而約取,像張伯苓先生提出的南開校訓那樣: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穿越歷史發現奇跡都是有信仰的人創造的。一如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臺詞:“你無法知道信仰的力量有多么強大直到它歷經考驗,正如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么強大直至跋山涉水。”歷史從來不僅僅由偉大的人物創造,更多的是由藏在歷史大幕之后的平凡而又堅定的人所推動的。作為普羅大眾里的平凡一員,依然要有自己的信仰,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何嘗不是在推動歷史發展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歷史的溫度》讀后感 篇2
《歷史的溫度》這本書給我解答了很多的疑惑,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本書為我們講解了一個個重大歷史事件下被忽略的人性的光輝。
書中為我們講述的這些偉大人物不再刻板冷傲,作者將他們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的迷茫脆弱的一面生動的展現給了后人,這反而讓這些歷史上的偉人變得更加真實,更加的有血有肉。他們的奮斗經歷啟示著后人,他們前進的腳步代表整個時代共同進步的階梯,他們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磨難與困境,使讀者不禁反思自己的經歷是否還值得抱怨。
我們從出生到現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切實感受著時代的變化,感受潮流的變動,享受科技的發展。歷史的發展日新月異,這一切似乎是必然的,卻又充滿著無數的可能性。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了很多名垂青史的人物。我時常在想,那些歷史上的“大人物”,會不會想到他們的所思所動,能對歷史車輪的行進方向產生巨大的影響?
人類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認真生活、仔細品味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或許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好的表達。
《歷史的溫度》讀后感 篇3
在這個暑假里我偶然在爺爺家中看到一本書,就是《歷史的溫度》。歷史的溫度記得他是一套書,在新華書店見過,但當時看著有點貴,也是有另一個買書的目標,當時就先沒有買,這書是怎么到我手里的呢?幾年前媽媽買了之后沒看,當時三年級的我就拿起閱讀,一發不可收拾,用了一周把書全看完了。因為家里地方很小,所以有些讀完的書就先拿到爺爺家去了,昨天去爺爺家看見了這本書,倍感親切。我的學科里最擅長的應該說是歷史,雖然小學暫時不學,無法檢驗,但至少我對現在自己的歷史水平還是比較滿意的,很多鄰居和媽媽的同事都夸我歷史好,還經常問我最喜歡的歷史書是什么,如果這么說的話,《歷史的溫度》首當其沖。
《歷史的溫度》使用一個個小故事帶我們尋找歷史后面的真情。歷史書不怕寫的文筆不好,最怕的是無法寫出客觀的事實,讓讀者在心中留下并不是事實的作者的主觀印象,這對于當時的歷史人物來說,不公平。每個人都應該以正確的'姿態,以當時真實的情況留存在歷史長河當中。這是至關重要的。而這本書就用第三方的口吻講述了真實的歷史,不僅真實,而且溫暖,要不然書名叫《歷史的溫度》嘛。什么叫溫暖,歷史書很難寫出溫暖,因為它是要把幾十,幾百,上千年前的故事講述出來,沒有人接近那個時候,沒有人體驗過那個時候,只能靠文獻和口口相傳的證據講述,自然會有讓人感到冷冰冰的感覺,這是很自然的,他不能像現在的故事一樣詳細的講給你,有時只能用一串串冷冰冰的數字,時間和地點來表示,這樣的故事是不好聽的。
這本書在每個故事完結之后會有一個獨特的欄目:“饅頭說”。在這里作者會把這一個歷史概括一下,并用作者少有的第一人稱來評價故事里發生的事情。而里面絕對會有讓你受益匪淺,陶醉其中的升華,這些句子是公正無私的,完全能將你的世界觀造成巨大影響,讓你進入安靜,正確的自我思考,對這個世界或許有一個新的審視。
總結一下:這本書叫《歷史的溫度》,它用溫暖的口吻帶我們尋找歷史背面的溫情與不為人所知的神秘故事。
《歷史的溫度》讀后感 篇4
歷史不是冷冰冰的,我們看似由時間、地點和一連串數據組成的歷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構成了我們的歷史。而既然是人,就一定有人性,一定有故事,一定有溫度。
摘錄幾段讓人讀來動容的文字:
男兒立志出夔關,不滅倭奴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父手諭”
抗戰時期,一位中國士兵對一位記者表示:“中國肯定會獲勝的,肯定會。”記者問:“那時候,你準備做什么?”士兵回答:“那時候,我肯定已經死了。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人大概都是要死的。”愿勿忘國恥。愿永世和平。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愿勿忘國恥。愿永世和平。
《歷史的溫度》讀后感 篇5
去年暑假至今我陸陸續續讀完了《歷史的溫度1、2、3、4》4本書,近期又多次重看一些篇章。這套書講了許多歷史的事,包括人物、戰爭、體育等。這套書讀著并不會讓你覺得無聊,還能補充許多歷史知識。下面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個故事。
第一個,凡事都不能只看外表。土肥原賢二在中國的所作所為令我氣憤,他表面上是個平易近人、言而有信的人,其實背地里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日本劊子手!一個有一口流利北京話的男人,其實是一個日本特務!不光炸死中國當時的東北王張作霖,還造成了“花園口決堤”數十萬老百姓被淹死!正義雖然會遲到,但是絕不會缺席。1948年12月23日,土肥原賢二被處以絞刑。看到這里,我不由得抬頭感慨:當時的中國有多么弱小,日本的這些沾滿鮮血的劊子手是多么的可恨!
第二個,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正面和反面。我們熟知的愛迪生——美國的發明大王,以發明電燈而聞名于世,我們經常聽到愛迪生的故事,且這些故事都是正面描述。可事實上,現實中的愛迪生并非如此,相反是他一個不擇手段攻擊競爭對手的人。當愛迪生與尼古拉·特斯拉圍繞交流電與直流電的爭論,愛迪生是主張直流電,而尼古拉·特斯拉認為交流電才是未來,而后來事實證明特斯拉才是正確的。愛迪生經常在公開場合毫不留情地攻擊對手尼古拉·特斯拉,他也常常把整個實驗團隊的功勞全部歸功于自己。
通過讀這套書,讓我懂得,歷史向我們展露了事實,是無情的、也是有溫度的。歷史的背后,有血、有肉、有真的性情。推薦大家來看這套書,并歡迎來和我討論!
《歷史的溫度》讀后感 篇6
歷史,在很多人眼中看起來很枯燥的。但在這本書當中,作者用辯證的眼光還原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帶著它的血肉、它的彷徨、它的閃光、它的信念,展現真實的溫度。
是非成敗丁汝昌
這個人,他的名字總是和一場海戰連在一起,因為那場海戰是一場恥辱的敗局,所以這個人,似乎也總是一個窩囊的形象,出現在我們的印象中。
甲午一戰,馬關簽下恥辱條約。日本的伊藤博文對前來談判的李鴻章說過這樣一句話:“十年前我在津時,已與中堂談及,何至今一無變更?本大臣深為抱歉!”背后的意思是,你們的失敗,不是你一人的失敗,是你們整個政治改革太慢的失敗。
正是因為當時中國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才與先進的西方拉開了巨大的差距,自以為自給自足,便閉關鎖國,使在往后與西方列強的戰爭中,一敗涂地。
雙面張作霖
民國時期的大軍閥,其實個個都很難一言以蔽之,無論段祺瑞、吳佩孚,還是馮玉祥。當然,里面比較突出的一個,是張作霖。
從土匪做起,到最后問鼎中原,張作霖的一生,絕大部分是輝煌的。但是,卻令人覺得他很可憐。
因為他的一生,是充滿矛盾的一生。雖然貴為“東北王”,卻身處俄國和日本兩個窮兇極惡的鄰居夾擊之下;不想做漢奸,但又不能不做出妥協讓步,時時刻刻在刀尖上跳舞。
東北老百姓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張作霖有一次出席日本人的酒會,酒過三巡,一位日本的名流力請大帥題字——他知道張作霖出身綠林,識字有限,想當眾讓他出丑。但張作霖抓過筆就寫了個“虎”字,然后題了落款,在叫好聲中,擲筆回席。那個日本名流一看落款——“張作霖手黑”,頓時笑出聲來。張作霖的隨從也很尷尬,忙小聲提醒他:“大帥,是‘手墨’,不是‘手黑’,下面少了個‘土’……”張作霖瞪眼睛就罵:“我還不知道‘墨’字怎樣寫?對付日本人,手不黑行嗎?這叫‘寸土不讓’!”
這一點確實是不可否認的。在張作霖的治理下,東北三省擁有當時全國罕見的兵工廠、空軍部隊,并且在俄日兩強的夾擊下,沒有使東北的一寸土地淪陷。
細細讀來,歷史是很有意思的。過去發生了許多事情,只有我們一點點探究,才知道了其中的緣由。我們透過歷史,看到了正義、邪惡、溫暖和力量。我們經歷的每一天,都將成為歷史這本大書的一頁。
《歷史的溫度》讀后感 篇7
一口氣讀完了5本《歷史的溫度》,書中集結了上百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兩面性存在,而非單純的從表面習得。每個故事后面都會有作者的評語,有時有共鳴,有時有感慨!而“溫度”這一詞在本系列書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更是讓我體驗了他們的部分人生,身臨其境,感慨萬千!
雖然我很健忘,讀完一本書忘的也差不多了,但是在這過程中,能體會到各個人物的不同面,會讓我的情緒有起伏,這就是閱讀的意義所在。
我一直認為,我們需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歷史上所存有的溫度,恰好可以給我們再次學習的機會,以此來端正自己的所思所想。
一段段歷史,一個個故事。有淚目,有感慨,有憤怒,這就是此書的溫度所在!
浩瀚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總有那么些人選擇錯誤方向或是出賣自己良心,后人不光要讀懂他們的錯誤,也要讀懂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史為鑒,讓我們在前行的過程中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優良的品德,愛國的情懷,投身世界和平的決心,同樣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堅持!
是非對錯,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早已人盡皆知,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歷史的溫度》讀后感 篇8
期貨大廈圖書館舉辦了一次形式新穎的閱讀馬拉松活動,多人共讀《歷史的溫度2》,每天堅持打卡,力爭5天內讀完。在拿到這本接近500頁的大部頭之后,心中不免疑慮:按照自己的閱讀速度,能否在第5天順利完成挑戰?不過,當開啟了歷史溫度的探索之后,我發現這本厚厚的書很好讀。作者把公眾號上發表的歷史故事按照人物、逸聞、信念和五環分為四部分,集結成書。這些故事講述的都是中國和世界近現代歷史上的真實事件、真實人物,用易懂、簡明、幽默的話術向讀者娓娓道來,每篇文章后面都附上了作者的觀點和公眾號上讀者的精彩評論,以此發人深省。
如果把歷史課本、歷史紀錄片所講述的歷史視為名廚烹飪的大餐,那么《歷史的溫度2》所記錄的內容則是家常美味小炒;前者是高雅的歌劇,后者則是接地氣的相聲小品。貼近普通人情感的故事,才更容易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
讀了這本書,我們才知道歷史上張勛復辟、敦刻爾克大逃亡、古巴導彈危機、《最后一課》這些被世人熟知故事背后的細節,也給了我們一個重新審視歷史的反向視角。張勛復辟帝制是像課本所描述的那樣,逆歷史大潮而動,還是僅僅處于對清王朝的愚忠?敦刻爾克大逃亡,是戰略性撤退,還是繳械放棄?古巴導彈危機過程中,竟發生了這么多扣人心弦的插曲。眾多的歷史事件,如果參與者在當時做了另外一種決定,那么整個歷史事件甚至全人類的歷史是不是要改寫?一個個細思極恐的細節,一段段回味無窮的歷史。
魯迅、拳王阿里、容國團、肖國棟的故事,也徹底換下了套在他們身上多年的平整西裝和潔白襯衫,這些偉大人物不再表情嚴肅不食人間煙火,作者把穿著T恤和人字拖的他們展現給后人,反而讓這些偉人變得更加真實、變得有血有肉。他們在擅長的領域一騎絕塵,卻也擺脫不掉被舊道德綁架、面臨種族歧視、誤入歧途走彎路、遭受打擊而成為歷史悲劇的犧牲品的厄運。盡管他們不再以完美的形象示人,但鮮活生動,躍然紙上的素顏出鏡,才是最真實的歷史。
無論人類歷史多么浩瀚,它的發展過程始終離不開人為因素的推動,畢竟,人類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性的光芒或者晦暗,賦予一段段歷史該有的溫度,或美好人性所展現的熱烈奔放、或殘酷戰爭所帶來的冰冷無情。
《歷史的溫度2》不僅為我們還原了眾多歷史人物或事件所不為人知的一面,也通過一系列平實的講述向我們傳遞一份正向的、積極的歷史觀。揭下厚重面具的那一刻,我們看到的是漫長歷史所應有的真實:滿目瘡痍、百感交集。其中一脈脈真實歷史該有的溫度,也需要在讀完全書以后慢慢感受,警示我們的言行,避免各種歷史悲劇在我們個人、我們國家重演。文|王江
《歷史的溫度》讀后感 篇9
像是一場漫長的煉獄,有史實是太殘酷,讓人錐心絞痛;又像是一場愉快的旅行,讓人心馳神往。——題記
古人曾說:“以鏡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也有人說歷史是無情的,乏味寡淡,沒有溫度,沒有情感。那這本書何來溫度?讀過我才知曉作者的情懷就是溫度。他拋開歷史的冰冷背景,在書中樹立了一個個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欲望的鮮活人物。
《歷史的溫度》分為上下兩冊。接觸這本書是帶領學生上名著導讀《海底兩萬里》這一課。書里有一篇文章,介紹了凡爾納生平的故事。標題叫“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究竟過時了嗎?”文章當中介紹了凡爾納創作的作品三部曲(《海底兩萬里》、《神秘島》、《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過程,有著詳細的描述。我頓時對這樣一位享有“科幻小說之父”頭銜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海底兩萬里》小說中描述的“鸚鵡螺號”潛艇竟然成了1886年英國開發第一艘使用蓄電池潛艇和1955年核動力潛艇的前身。以及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的發生過程細節,也與他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描述的情況幾近相同,這讓我咂舌,凡爾納不是一個小說家,仿佛是一個預言家。書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孫殿英的盜墓筆記”“魯迅背后的兩位女性”等等。因此,我又找來了《歷史溫度》1繼續閱讀。
“珍妃為什么必須死”也讓我印象深刻。珍妃是清朝元戶部右侍郎長敘的第五個女兒,他和姐姐瑾妃從小跟隨叔父長善長大,又在廣州生活,受到西方先進和開放思想的影響與光緒帝情投意合。關于珍妃的死亡原因說法有很多。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太后逼迫珍妃投井而死,帶著光緒帝逃到了承德。從這里可以看出珍妃她的思想影響了光緒,也試圖推翻慈禧的政權。慈禧為了保身將手伸向了這樣一位后宮嬪妃。可以說慈禧讓中國后退了幾十年。但慈禧也并無作為,慈禧帶領著左宗棠等一些大臣,收復了當時中國的邊境新疆地區,也并不能說慈禧是一個萬古罪人。
全書分為四個板塊,有人物篇、逸事篇、戰爭篇和奧運篇。作者張瑋從多個角度來敘事歷史長河中的精彩時刻的。有一篇“1942年十五架美國轟炸機在中國迫降。”講述的是美國飛行員迫降中國后得到中國老百姓幫助的故事,每一位機組成員受到中國老百姓幫助都是一段驚險且有溫度的故事。他們并沒有被日本人的殘暴和血腥屠殺嚇倒。他們給予美國迫降飛行員冒死的幫助。文中寫道“當自己的家園被侵略,人民子弟兵是前面的一堵墻,百姓是墻下堅實的土壤。”我感慨萬分……許多戰爭篇章我看的很憤怒,很難過,甚至落淚,全身心的投在故事當中,體會歷史人物身上的精神,心中無限感激和敬意。戰爭年代里,手無寸鐵的老百姓表現出的那種堅韌勇敢和無畏精神讓我為之敬佩。
閱讀完這兩本書,我看到了人性的溫度。除了書中的故事精彩,還有文章后面的“饅頭說”評論,也值得看一看。
【《歷史的溫度》讀后感】相關文章:
《歷史的溫度》讀后感600字01-28
教育的溫度讀后感1000字01-29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04-10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01-01
《溫度和溫度計》說課稿08-21
《溫度和溫度計》說課稿01-25
溫度與溫度計的教學反思02-25
做有溫度的教師讀后感-讀后感01-22
溫度詩歌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