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精選1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發現》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1
在我閑著沒事,翻閱語文書上的課文時,發現了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它表面上是在寫童年發生的事,其實是通過這件事來說明一個很深的哲理。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在小學老師說的一句“豈止是鳥!人是由簡單的生命進化來的,最開始是草履蟲,后來是魚……”從而發現了胚胎發育的規律!那時作者才九歲,怎么能推斷出胚胎發育的規律呢?!他推斷出胎兒在腹中九個月,一月是蟲,二月是魚……我看到這里的.時候一下子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這個推論是由德國的海克爾提出來的,“一個生物從授精卵到胚胎發育成體的中間經歷是原始祖先進化的重演……”
作者在中學時,老師正在講生物進化論,作者不禁想起了自己童年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以為他的笑不懷好意,就罰他出去站在門口。作者在困窘中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常會面臨被驅逐和迫害的風險。作者在這里幽默地把老師的懲罰比喻成“迫害和風險”。
我對這句話的感觸很深,這句話的例子在世界上還真不少。比如說:哥白尼發現的“地心說”,在當地,有許多《圣經》的信徒,他們崇尚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將哥白尼處以火刑,哥白尼寧死不屈。許多科學家也和哥白尼站在同一立場,也被處以絞刑或火刑。
我們應該勇于追求真理,不怕誤解和嘲笑。這樣才能有更大的發現!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2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童年的發現》。
《童年的發現》寫的是俄國著名天文學家費奧多羅夫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關于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個發現源于夢中飛行,但是他不明白人為什么能夠在夢中飛行,即便是在與老師的交流中,他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后來費奧多羅夫經過自己的推理,終于得出了結論。幾年之后,他的這個結論與發現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得到了證實。所以,他為此情不自禁的笑出聲音,但是,他卻因此被老師誤解為他的笑不懷好意,當眾被趕出了課堂,但是心中還是美滋滋的這一件事情。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之后,我的.腦海中偶然浮現出了英國作家史邁爾說過的一句話:“對微小事物的仔細觀察,就是事業、藝術、科學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訣。”是的,沒錯。樹上掉落的蘋果,使得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壺蓋的跳動,使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平凡的日子里,總會有偉大的發現。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少年,我們是國家未來的棟梁,是民族繁盛的希望,我們的肩上背負的是讓祖國更加富強的重任,所以,我們也應該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發現、認真思考、勇于探索,長大后才可以為祖國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把祖國的大好河山建設的更加美麗起來!
讀了《童年的發現》,我真是感觸不少,在未來人生的大道上,我也會揚起風帆,迎著波浪,奮力遠航,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做祖國真正意義上的“棟梁”!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3
今天,我們學習了《童年的發現》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在九歲時獨立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他的發現起始于在夢中飛行,他就問老師為什莫晚上會夢中飛行,老師講,晚上細胞不斷的繁殖,使細胞回想起了遠古時代,那時,人還是飛鳥。費奧多羅夫有問人為什莫會是飛鳥,至于這個,老師也講不清楚。
這又激發了費奧多羅夫的想象力,他苦思冥想,終于,他想出了眉目。他想,這就跟地圖上看東西差不多,在地球上相距很遠的地方,在地圖上卻很近。
一次在生物課上,老師講人的`發育和進化。費奧多羅夫笑了起來,被生物老師干出了教室。
讀了這篇課文,對我啟發很大,一個九歲的孩子,竟然能獨立思考出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是很不容易的,這說明,在探索人類社會、自然發展規律的道路上,不在于年齡大小,只要善于動腦,發揮想象力,就一定能夠走在科學發展的前列。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青少年正處在學知識、長見識的好時期,一定珍惜這個好機會,努力學習,勤奮思考,善于動腦,將來在工作中才能為國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4
今天,我讀了《童年的發現》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首先寫了“我”發現了什么,然后就寫了“我”是如何發現的。“我”的發現源于夢中的一次飛行。于是“我”去問老師,老師給了“我”一個很奇幻的答案,這激發了“我”的想象力。后來,“我”又開始想為什么胚胎要發育九個月,所以“我”就又開始絞盡腦汁地想,最后居然讓“我”想到了!“我”結合了老師以前給的答案,想出了一個異想天開的.答案。
我最喜歡文中因為“我”想到了自己的發現,而在課堂上笑出聲來的那一段。我覺得,文中的我真好笑,居然覺得自己歪打正著的答案很了不起,居然在課上笑出了聲。可是,“我”在被懲罰的時候,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也面臨著受到驅逐的危險。
讀了這篇文章以后,我既讀懂了文章,又體會到了蘊含在文章中的心情,還懂得了一條道理,我受益匪淺,這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5
今天我讀了《童年的發現》一文,我覺得作者的發現很有趣。
作者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作者開始是夢中飛行,作者不知道為什么在夢中飛行?就去找老師,作者知道了夢中飛行,說明我們是在長身體。
我也有一個發現,我發現了妹妹為什么這么蠢。有一次,媽媽在廳里教她做作業,我就在房間里做作業。我看見媽媽叫得她很辛苦,我就放下筆,走去教妹妹。我一邊教她,她一邊就在玩。我看見了,立刻罵她,她就說不會,當時我氣得要命,我教了她這么久,她說不會。
第二天,她就走去跟她的表姐玩。我就叫她回去做作業,她卻不理我。我終于發現了她的缺點,就是喜歡和表妹她們在一起玩,就是兩個字“貪玩”。表妹也是那么蠢。
作者的發現和我的發現一樣有趣,作者發現有關胚胎的規律,而我就發現妹妹的學習態度。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6
今天,我們學習了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的《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在童年時的一項科學發現,重點敘述了作者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作者那種求知若渴的精神和他那驚人的想象力讀后我很受啟發。他之所以在童年就會有這個發現,主要是因為:第一,敢于提問;第二,反復思考;第三,大膽想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也要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大膽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勤奮鉆研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世界對于我們來說是充滿神秘的。小時候,我對什么都感到好奇,喜歡看《十萬個為什么》,還經常跟在爸爸、媽媽身后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人是從哪里來的?火箭怎么能升上天空?什么是原子彈?為什么一年要分春夏秋冬?這些問題常常使爸爸、媽媽都目瞪口呆,他們被我問住了答不上來時顯得很狼狽,有時就胡亂編個答案搪塞過去,我也就似懂非懂地相信了他們。
通過學習《童年的發現》,我懂得了一個道理:科學是一項嚴謹的事業,來不得半點馬虎和虛假。曾經聽說,人類是由猿進化而來的。可我曾看過著名生物學博士曹虎的一篇文章《人類是從哪里來的'》,才知道人類的遠祖到底是森林古猿還是海猿,至今還是一個謎呢!我想,長大后,我一定接過這根科學的魔棒,象費奧多羅夫那樣弄清究竟誰是我們的老祖先。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7
《童年的發現》一文主要講了費奧多羅夫在九時,獨立思考而發現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費奧多羅夫的發現還得感謝他小時候常做的那個夢——飛行。飛行引起了他對飛行的興趣,從而引出他的問題,正好費奧多羅夫是個對不理解的問題一定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他和幾個同學一起去問老師,老師沒有說出答案,好像有意讓他們自己去解決,但也許連老師都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費奧多羅夫絞盡腦汁地想,終于想到了答案……
費奧多羅夫是個有問題就會去認真自考、細細研究的人,有時我也會這樣做。有一次,爸爸讓我做一體奧數題目,題目是:“購買4支圓珠筆和五支鋼筆共用去25.5元,購買同樣的2支圓珠筆和3支鋼筆共用去14.5元。鋼筆每只幾元?”我把這個問題仔細讀了3遍,心想:幾元,問售貨員不就一了了之了,還出什么題目,煩死了。心里這樣想,但做還是得做的`。我慢慢地、細細地想,終于有了一點眉目:“4支圓珠筆+5支鋼筆=25.5,2支圓珠筆+3支鋼筆=14.5,那么2支圓珠筆+2支鋼筆不就等于25.5-14.5=11了嗎?然后,我就一點一點地推算過去,嘿!答案倒被我給算出來了!
機會是要把握的,也要認真思考的!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8
今天,我讀了第8課《童年的發現》。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作者費奧多羅夫在小的時候,晚上做夢總夢見自己會飛,會滑翔,于是,他就耗盡了心思,把這個道理弄“懂”了。后來,他明白了嬰兒在媽媽肚子里得待上九個月才能出世,于是,他的腦子里涌出了許許多多的疑問,帶著這個疑問,他又刻苦研究了很長時間,生物課上,當他為自己的發現而暗自竊笑時,被年輕漂亮的女老師“請”出了教室——罰站。
從這篇文章中,我感悟到了:費奧多羅夫是一個想象力豐富、聰明好學的人,他遇到問題刻苦鉆研,還有自己的.想法,不把問題搞清楚就不罷休。由他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時我做事總是沒做完,就放到一邊半途而廢,爸爸媽媽好話歹話都說盡了,我才不情不愿的爬起來重做。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哪兒跌倒就從那兒爬起來,”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后,我就下定決心,要學習費奧多羅夫身上那種敢于提問、留心觀察、反復思考、大膽想像的精神。
成語失敗是成功之母:母:先導,根源。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先導。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就能取得勝利。如: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經驗對于干部是必需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又如: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從頭再來。
成語半途而廢:半途而廢[bàn tú ér fèi],意指“半途而廢”之“途”,典源作“涂”。事情沒做成功就停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語本《禮記·中庸》。[源]《禮記·中庸》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典故]“半途而廢”原作“半涂而廢”。“半途”是半路的意思,即“中道”、“中途”,“半途而廢”是指半路就停下來而不再前進,整句成語引申為事情沒能持續下去就停止的意思。這個成語出自《禮記·中庸》,孔子認為君子遵循正道而行,假如半途而廢,而他是絕不能中途停止的。充分顯露出對圣人德行的向慕。“半途而廢”就用來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9
今天,我學了《童年的發現》,讓我對費奧多羅夫有了新的認識,他是一個求知若渴,善于思考,提問的孩子,他對為什么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會飛產生疑問,得到了老師的答案后,他又產生疑問:為什么孩子是在母親懷胎九個月后才生下來的。
經過了一番思考他終于想出了眉目,也就是發現了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他為此而感到高興。
在三、四年后,他上六年級的一堂生物課時,老師的一番話引起了他的注意,老師說:按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了成人的過程,這番話證實他在九歲時發現的.結果,他為此感到自豪,所以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但被老師誤解,被懲罰了。但他用一句話安慰了自己,是十分幽默、自嘲的。
他這樣好學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我一定要當一個像他那樣的人。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10
近期與學生一起學習了《童年的發現》這篇課文,文章描述了9歲的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的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大膽的想象力。
課后我不斷進行反思,深深感到:對于孩子們來說,一個“為什么”就是一次發現,一次發現可能就是一次科學探索。作為父母親千萬不要錯過兒童這一“發現:的年齡段,引導孩子們愛上“科學”。“為什么”是很多兒童都在想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孩子們對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兒童正好開始了對世界的神奇探索,每一次觸摸、每一個發現,在我們成人眼里已經熟視無睹的現象,但對于孩子卻是那么充滿神秘、充滿了吸引力。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他們關注自己的生存世界、實踐他們的設想、研究身邊各種體驗和經歷帶來的結果,是他們每天生活的重要內容。雖然孩子們對科學的情感可以天然生成,但是他們對科學本身的探究與欲望卻來自于父母及教師的引導與培養。這份對科學的情感不靠灌輸,也不能手把手地教,依靠的是孩子的不斷的、直接的體驗。只有讓孩子們直接與科學現象接觸,獲得獨特的、挑戰性的直接經驗,才能使孩子產生探究的需要。
所以,孩子們開始發現的時候,正是父母及教師把握機會,讓孩子不放棄好奇、不放棄探究的最好時機。父母及教師應時時用最簡單的方式回答孩子的問題,慢慢引導,讓孩子們對科學永遠有興趣。要時時讓孩子們保持著想了解“為什么”和不斷發現的心態,對科學產生深厚的.“情感”。這是一個慢慢引導,充滿情趣的過程。此外,在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用最簡單的方式,不要用那些非常嚴謹的科學解釋把孩子嚇著了。比如,如果他問: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我們只需簡單地告訴他,大自然給了它這種顏色,因為這樣是最漂亮的顏色,或者這樣回答: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顏色,天空的顏色本來就是藍色的。相信只要保持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定會有更多科學發現的出現,涌現更多的“小發明家”。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11
學了《童年的發現》這一課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是:世界上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課文主要寫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寫了我小時候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第二個部分寫了從夢中思考→老師給出解釋→癡迷思索,想出答案;第三個部分寫了自己的`思考得到了老師的證實。敘述了“我”九歲時,就發現了胚胎發育規律這件事,最后得到證實。
世界上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一語雙關,我的理解是有兩層意思,第一層,它講出了科學事業過程中的一些真實情況;第二層是指我用自嘲和幽默的方式安慰自己。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發現了文中的這個小男孩很有智慧,雖然只上了二年級,但卻能思索出六年級才學的胚胎發育的規律。我要學習的品質不是其他,就是作者這種對自己的問題刨根問底的精神,以后我也要有事就問,把所有不懂的是找到答案。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12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童年的發現》。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每天夜里做夢時都會飛行,他的同學也如此。他和同學一起去問老師,為什么夜里做夢時會飛行?老師只告訴了他們一點點人類的進化,并說上了高年級就會學到這個知識。鄉下小孩都知道,母親懷胎9個月就會生下嬰兒,“我”絞盡腦汁地思考為什么是9個月。終于想出了眉目。上了高年級,上課時老師在講進化論時,“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發現,禁不住笑出來聲音,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文中的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布魯諾,布魯諾不畏火刑,堅定不屈地同教會、神學作斗爭,為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327年,意大利天文學家采科·達斯科里被活活燒死,他的“罪名”就是違背圣經的教義,論證地球呈球狀,在另一個半球上也有人類存在。從這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會迫害,并被終身監禁。
篇文章我還體會到了作者是一個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的孩子。我也有一些發現如:早上摘的花比下午摘的花早枯萎;玻璃是由很多個薄片構成的(從我家的用玻璃做的茶幾的側面就可以看見)。寒假時我種了一個蘑菇,由于我沒有多問幾個問題,把蘑菇種在了水里,后來蘑菇爛了,這也讓我知道了問為什么的重要性。
學問學問,就是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擁有學問。古人稱學習為做“學問”,它是開啟知識的鑰匙,增長智慧的階梯。一切知識,一切創造發明,都是從提問開始的。
讓我們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愉快,只要我們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會有新的發現!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13
《童年的發現》講了本文主人公在童年時代的發現,他發現了一項關于胚胎的發育規律,剛開始,他發現自己總是在夢中飛行,他就問才是為什么會這樣,聽才是講述了人類的進化過程,根據老師說的,他一個人思考明白了胚胎的.發育規律。
但是就因為幾年后想到自己當時的發現,卻讓他在大家面前受到了懲罰。讀了這篇文章,我發覺本文主人公小時有很豐富的想像力,我小時也經常有許多問題,有一些問題,以前我很想解開,可一直沒有頭緒,等我長大一些后,明白了這些我以前覺得很麻煩的“難題”我長大后,也要為科學做貢獻,解開更多難題。
每個人在童年時侯都會有許多疑問,隨著年齡的增長,疑惑一一解開,但新的疑惑產生了,因此,我們要好好學習,在成長中解開許多不解之迷。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14
最近,我讀了《童年的發現》一文,了解到費奧多羅夫是一個敢于提問、反復思考、大膽想象的孩子。
文中講了費奧多羅夫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有關胚發育的規律。可是他的重大發現并沒有給他帶來榮耀,反而,在上生物課時,自己突然想起了兒時的'發現,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結界被老師轟出了教室,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讀著讀著,我不禁想起了童年時所做的一件傻事。
記得在四五歲時,表姐已是一米五的高個子了,而我還是一個小不點。我什么時候才能跟表姐一樣長得那么高。于是我時常問媽媽:“媽媽,為什么老姐長得那么高,而我卻這樣矮呢?”媽媽回答:“傻孩子,等你長大了,也會像姐姐那么高的。”我心想:等我長大了,要等到什么時候啊!
直到那年春天,我們全家一起去種樹,看到媽媽把水澆到小樹上,就好奇地問媽媽:“為什么給小樹上澆水呢?”媽媽回答:“這樣小樹才能快點長大啊!”聽了媽媽的話,我心里一動:把水澆到小樹上,小樹能長大。那水澆到我身上,我也一定能長大。于是,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水桶拉到身邊,可是力氣太小,無法舉起來。怎么辦呢?焦急的我索性整個人泡在水桶里。好冷啊!好冷啊!我的上牙和下牙都打起架來了,但我為了長高,還是堅持泡在水中。媽媽轉身看不見我了,就忙著找我。等到她來到水桶邊,看到我冷得直打顫,生氣地問我:“你怎么泡在水中!不要命啦!”我只好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媽媽。媽媽聽完我的解釋,哭笑不得地把我從水桶中抱出來,趕緊送我回家換衣服。可是到了第二天,我還是感冒了。但我并沒有因感冒而后悔。
一想起費奧多羅夫那大膽想象的精神,我忍不住想向他學習。我堅信,只有我們能善于觀察,認真思考,大膽想象,一定全有更多的發觀。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15
聽了鄭瑾老師《童年的發現》這一課,我感覺頗佳。從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全神貫注的凝聽的課堂表現中,我知道這是一節成功的課,這是一節高效率的課堂教學。課下反思,我覺得有幾點值得肯定和學習。
第一點朗朗的讀書聲充滿了整個課堂。這一課的內容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形式讀課文,如:齊讀、指明讀、小組讀、默讀、分角色讀等形式,使學生熟悉課文內容。而且學生的讀抑揚頓挫,富有感情,讀出了主人公的好奇心,想象力,自豪感。這種感悟是教師講不出來的,而是學生通過讀悟出來的。教師巧妙地采用這一手段化難為易,突破了難點。
第二點是教師深知本課教學有困難,因此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還較為全面地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課前進行胚胎發育規律這方面的資料搜集,為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點,在課堂上,教師抓住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將課文內容具體化,圍繞內容提出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去找畫、批注,隨著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內容,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并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在開頭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這時學生說出的發現多是用眼睛看到的,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初讀課文,讓他們說說作者的童年發現是什么,是用什么發現的,從而讓他們知道發現可以是用眼睛看,還可以用耳朵聽,甚至可以用腦子想。這樣學生的觀察就會是多角度的,對他們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將很有作用。
第三點是資料的適時引用為課堂錦上添花。在講解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時,教師讓學生搜集了有關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資料,學生聽得都入迷了,從他們那一雙雙癡迷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們的情感火花正在腦際閃現……
不過,再完美的課堂,也是有瑕疵的,如師生交流“費奧多羅夫是個怎樣的孩子"時,教師只讓一個孩子說了個人的看法,就急著闡明自己的觀點。教師應允許其他學生有更多的獨到的見解,要讓學生的說替代教師的講。
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創建高效課堂,迫在眉睫。但愿我們加強教研,大膽改革,汲取精華,去其糟粕,使課改的春風吹醒每個教師,吹遍每個校園,吹綠整個垣曲這塊教育的沃土。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 16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許多多的好文章,而我也讀過許許多多的文章,但使我至今難以忘懷的,是那篇《童年的發現》。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作者費奧多羅夫在小的時候,晚上做夢總夢見自己會飛,會滑翔,于是,他就耗盡了心思,把這個道理弄“懂”了。后來,他明白了嬰兒在媽媽肚子里得待上九個月才能出世,于是,他的腦子里涌出了許許多多的疑問,帶著這個疑問,他又刻苦研究了很長時間,生物課上,當他為自己的發現而暗自竊笑時,被年輕漂亮的女老師“請”出了教室——罰站。
從這篇文章中,我感悟到了:費奧多羅夫是一個想象力豐富、聰明好學的人,他遇到問題刻苦鉆研,還有自己的想法,不把問題搞清楚就不罷休。由他我想到了我自己,平時我做事總是沒做完,就放到一邊半途而廢,爸爸媽媽好話歹話都說盡了,我才不情不愿的爬起來重做。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哪兒跌倒就從那兒爬起來,”在看完這篇文章以后,我就下定決心,要學習費奧多羅夫身上那種敢于提問、留心觀察、反復思考、大膽想像的精神。
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際的幻想,這種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現、創造。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的`重大發明和發現,都離不開刻苦鉆研和認真學習,俗話說:“世間萬物就怕‘認真’二字,”只要認真,對身邊的事物具有探索和發現的興趣”,就會在不斷的探索中有新的發現。
【《童年的發現》讀后感】相關文章:
童年的發現11-07
童年的發現07-14
童年的發現02-11
童年作文:童年的發現01-24
童年話題作文:童年的發現01-27
《童年的發現》說課稿12-17
《童年的發現》教案12-16
《童年的發現》練習04-29
童年的發現說課稿05-24
《童年的發現》說課稿12-17